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第三单元 溶液
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二、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1.溶液的外观:澄清透明。
(溶质是以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的,所以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3.溶质、溶剂的判断:①固体、气体溶解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②液体溶解于液体:少的是溶质,多的是溶剂;如果有水,无论多少,水是溶剂。
4.溶液的命名:“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如果溶剂是水,可以不说溶剂水。
氯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的全称为“氯化钠的水溶液”,又可以叫做“氯化钠溶液”。
5.一些常见溶液的俗称:氯化钠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三、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1.溶解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2.溶解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3.①溶解放热,所得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浓硫酸②溶解吸热,所得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有:硝酸铵晶体③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四、溶液的性质①常见的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原因是它们溶于水要发生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如氯化钠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硫酸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②少量溶质溶于水中,形成的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③常见的有色溶液:蓝色溶液(含Cu 2+):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 2+):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黄色溶液(含Fe 3+):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基本概念与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基本概念与溶解度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概念,指的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
本文将归纳初中化学中关于溶液的基本概念以及溶解度的相关知识点。
1.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是一种混合物,由溶剂和溶质组成。
溶剂指的是起主导作用的物质,能够溶解其他物质,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而溶质则是被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通常用质量浓度或溶质的摩尔浓度来表示。
在溶液中,当溶解度达到饱和时,溶质不再继续溶解,这时溶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3.1 温度一般情况下,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溶解过程通常是吸热的,温度升高可以提供更多的热能,促进溶解。
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气体在液体中溶解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3.2 压力对于气体溶于液体的情况,压强的增加可以增加气体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碰撞频率,从而提高溶解度。
而对于固体溶于液体或液体溶于液体的情况,压强的变化对溶解度影响较小。
3.3 溶剂性质不同溶剂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溶解度。
有些物质只能溶于特定的溶剂,而不能溶于其他溶剂。
这是因为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导致的。
4. 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达到平衡的溶液。
当继续往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时,溶质会无法溶解,产生沉淀或结晶。
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所能溶解的溶质量超过了饱和溶液的溶质量。
过饱和溶液的生成通常需要一些特殊处理或条件。
5. 浓度与稀释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常用质量浓度或溶质的摩尔浓度表示。
浓度的计算公式为:浓度 = 溶质质量(或摩尔数)/ 溶液体积稀释是指通过加入溶剂来降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根据溶液的浓度与体积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初始浓度 ×初始体积 = 最终浓度 ×最终体积6. 溶液的应用溶液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期中考试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溶液(知识点归纳)
《期中考试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溶液》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溶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
在学习溶液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点,这些易错点可能会影响对溶液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期中考试中涉及溶液的易错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提高化学学习成绩。
二、溶液的定义与组成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
同时,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是指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不会分层或析出固体。
2.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最常见的溶剂是水。
在判断溶质和溶剂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例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盐酸中氯化氢是溶质,水是溶剂。
三、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1. 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的单位是克(g)。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溶质、溶剂的性质。
一般来说,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 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在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要注意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
同时,对于饱和溶液,还可以利用溶解度来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公式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点1: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后,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即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都相同。
(2)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即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例1】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知识点2: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根据名称。
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但是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即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是水,如“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是溶质,水是溶剂。
(2)当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形成溶液时,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但是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完整版)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和乳浊液1、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注意:(1)溶液的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2)判断某物质是否为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①是否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②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3)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
(4)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
3、溶液的组成①从宏观上看,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②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
③溶液、溶剂和溶质之间的量的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质体积+溶剂体积4、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①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植物油的汽油溶液中,植物油为溶质,汽油为溶剂;当溶剂为水时,水可以省略,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②若固、气体与液体混合,一般习惯将液体看作为溶剂,固、气体看作溶质③若是由两种液体混合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④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注意:a一般水溶液中不指名溶剂,如硫酸铜的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为水。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生成物硫酸锌,而不是锌;5. 影响因素溶解的因素有: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搅拌6.乳浊液定义: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一、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比例大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1. 质量浓度(C)的计算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公式为:C = m/V其中,C为质量浓度,m为溶质的质量,V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10g的NaCl溶解在100mL的水中,求NaCl溶液的质量浓度。
解:C = m/V = 10g/100mL = 0.1g/mL2. 体积浓度(C)的计算体积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体积,计算公式为:C = V1/V2其中,C为体积浓度,V1为溶质的体积,V2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20mL的乙醇溶解在100mL的水中,求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
解:C = V1/V2 = 20mL/100mL = 0.23. 摩尔浓度(C)的计算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为:C = n/V其中,C为摩尔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0.5mol的NaOH溶解在500mL的水中,求NaOH溶液的摩尔浓度。
解:C = n/V = 0.5mol/0.5L = 1mol/L二、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溶质在给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物质的量,通常用单位质量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来表示。
1.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温度: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对于部分物质如Ca(OH)2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压强:对固体和液体溶质影响较小,但对气体溶质有较大影响。
- 溶剂的性质:不同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有差异。
- 其他:如溶质的结构、溶液的饱和度等。
三、浓溶液的稀释计算浓溶液的稀释是指通过增加溶剂的体积来降低溶液的浓度,使其达到所需浓度的过程。
1. 稀释计算的公式根据稀释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C1V1 = C2V2其中,C1为初始溶液的浓度,V1为初始溶液的体积,C2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V2为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中考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基本知识点以及学习方法
中考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基本知识点以及学习方法第9单元溶液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知识点的认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是这样的,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入柜.其注意事项有以下六条:1.计算时,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由于溶剂一般是水,且密度为1g/cm3,所以溶剂的体积和质量在数值是相等的.2.称量,称量包括称取溶质的质量和量取溶剂的体积;首先,用托盘天平(配用药匙)称量所需的溶质,倒入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配用胶头滴管)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中.3.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质加速溶解.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5.标签上要注明溶液的名称和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放入试剂柜时,要注意标签向外.【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通过设置实验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计算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选用适当的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或者是对某一配制过程和操作图示进行探究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错误、误差等等.并且,常以实验操作考试的形式来考查.当然,笔答题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主要是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的前三步、仪器的选用、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等等;另外,有时还会考查到将配好的溶液装入什么容器,所贴的标签上都包含什么信息等等.【解题方法点拨】要想操作或者解答好这类题目,就必须熟记配制的步骤、所用仪器、有关的误差分析和上面所列的六条注意事项等等.对于图文并茂的题目来说,既要阅读并理解好文意,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示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推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2.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因此,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蒸发结晶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的混合物.而降温结晶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再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即一种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体混合物.此时,需要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有如下三条: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等.3.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晶体和结晶现象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它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结晶方法及其选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结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联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3.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知识点的认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就是指填写常用仪器的名称,根据仪器用途和实验选用常用仪器,以供实验所用.相对来说,这是比较简单的.例如,称量物质时,选用托盘天平(附助器材有药匙或镊子);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选用量筒(附助器材是胶头滴管);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探究后,填写所用的仪器名称,或根据仪器用途和实验选用合适的仪器,以供实验所用.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的能力,以及书写仪器名称、判断对错或根据仪器用途和实验选用仪器的能力.【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示等,细心地进行填写、选用或判断对错等.特别注意的是:在填写仪器名称时,书写要规范、工整,切不可使用错别字、不规范的字,等等.4.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由此可见,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即溶质)和另一种物质(即溶剂)两部分组成.但是,溶液不一定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应该说是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因为其中的溶剂虽然是一种,而溶质可以是多种的.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常见的溶剂'、'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以及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的区分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以及常见的溶剂,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溶液的判定主要看其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定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5.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知识点的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是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是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类推之得:溶质质量是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差,而溶剂质量是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之差.但是,溶液的体积等于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却不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对于溶液的判断,主要看其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断,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的溶剂'、'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以及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的区分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方法,以及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的溶剂,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另外,对于溶质、溶剂的判断来说,还可以根据溶液的名称来判定其中的溶质、溶剂.如果表达溶液的名称里含有两种物质的名称时,前者就是溶质,后者则为溶剂;如果表达溶液的名称里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名称(即某某溶液)时,某某就是溶质,溶剂默认为是水(因为大多数溶液里溶剂一般都是水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溶质是不同的,所以为了区分开溶液,就把用溶质的名称来称呼溶液了).6.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知识点的认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如图所示:具体地说,乳化现象就是当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时,其中一种在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如洗涤剂、洗发精等)的作用下,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其中的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它与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区分方法和技巧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以及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经乳化作用形成的乳浊液,虽然稳定,且不再分层,但不是溶液.7.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它们区别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其特点除具有溶液的基本特性(即均一性、稳定性)外,还具有针对性(即它们只有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有意义;否则,就说不准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了);例如,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是针对硝酸钾来说,它是饱和溶液,而针对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来说,它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是不能再溶解的;但是,加入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是能够继续溶解的.【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区分方法和技巧,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说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都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并且,要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可;否则,谈论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没有意义的.8.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如图所示:但是,还需要注意的以下4点:1.当采用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改变温度的方法,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时,是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氯化铵等)来说的.如果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如氢氧化钙等)来说,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降温度正好相反(即将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温改为降温,降温改为升温),才能实现相应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2.当需要增加溶剂的量,来实现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按照需要的量来加,切不可过多(为了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3.当需要蒸发溶剂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只是蒸发掉多余的溶剂,并且要求是恒温蒸发之.4当需要加入溶质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变时,一定要注意加入的溶质应该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保持一致,切不可加入其它的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不一样的溶质.【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还经常在填空题的里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方法和技巧,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但是,一定要时刻关注'知识点的认识'中所强调的4点注意事项,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特别是,经常会考查特殊溶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9.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所谓溶液的浓和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溶液的性质.要想弄清浓溶液和稀溶液跟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它们各自含义或概念等.其中,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多的则浓,少的则稀;而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否再溶解某种溶质,能溶的为其不饱和溶液,不能溶的为其饱和溶液.例如,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所得溶液既是饱和溶液,又是较浓溶液;若将30g硝酸钾在此温度下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仍为较浓溶液.再如,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0.00024gBaSO4,此时所得溶液显然很稀,但它却是饱和溶液;若取0.0002gBaSO4在此温度下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既是不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另外,对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物质来说,其高温时的不饱和溶液有可能比其低温时的饱和溶液的浓度要高;而对特殊溶质氢氧化钙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物质来说,其低温的不饱和溶液有可能比其高温时的饱和溶液的浓度要高.由此可见,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当然,若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溶解在同一种溶剂中,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浓度要高.【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溶液性质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还经常常在填空题的里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液的浓和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辨析、判断和相互关系,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爱心提示:如果能根据具体的实例(如'知识点的认识'中所举的)来理解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特别是,经常会考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那么就会事半功倍了.10.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一般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克(符号为g).在未注明溶剂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 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它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度、浓度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的溶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是指溶质(能够溶解的物质)在溶剂(溶解物质的介质)中均匀分布形成的混合物。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通常是液体。
在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解过程。
二、溶解度1. 定义: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通常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来表示。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随着温度升高,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增加,但部分固体如氯化氢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溶剂性质: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度可能有较大差异。
(3)压强:气体的压强对溶解度有一定影响,通常情况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三、浓度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数量和溶剂的质量或数量之比,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1. 质量分数:指的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 体积分数:指的是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3. 摩尔浓度:指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的比值,单位通常为mol/L。
4. 易懂的例子:想象一下,如果有1升水中溶解了5克盐,那么盐的质量分数就是5%。
如果有1升水中溶解了50毫升酒精,那么酒精的体积分数就是5%。
如果有1升水中溶解了1摩尔NaCl,那么NaCl的摩尔浓度就是1mol/L。
四、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1. 溶解热: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会发生溶解热的现象。
若在溶解过程中释放出热量,则称为“放热反应”,反之则称为“吸热反应”。
通常情况下,溶解固体会放热,而溶解气体则吸热。
2. 热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溶解热的大小和符号会影响溶解度。
对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会使溶解度降低;对于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会使溶解度升高。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九章溶液一、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固液混合物,且不稳定,易分层;如:黄河水,豆奶,石灰浆;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液液不稳定混合物,易分层;如:色拉油滴入水中经振荡后而形成的水油混合物;3.①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特点: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它不一定是无色,但一般透明;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②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注意:1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3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4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③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呈气、固、液三态;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一般为液体,也可以为气体;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例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碘晶体与酒精 B.硫酸钡与水 C.煤油与水 D.氢氧化铁与水例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例3、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1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2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4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因素有关; 5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1.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的途径1升温也有例外,如:气体及熟石灰2加溶剂稀释4.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的途径1降温也有例外,如:气体及熟石灰2蒸发溶剂3加入溶质例4、20℃时,向50g 碳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下列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 .溶液质量B .溶剂质量C .溶质质量D .溶质质量分数 例5:今有t ℃时A 物质的溶液100克,向该溶液中加入10克A 物质后,结果完全溶解,则下列说法中肯定正确的是A .t ℃时该溶液中加入5克A 物质后溶液还未达饱和B .原溶液是一种稀溶液C .t ℃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克D .原溶液不能通过降温的方法达到饱和★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而稀溶液也不一定就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即使是同种溶液也不一定,因为温度不确定,如:0℃时的KNO 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60℃时的KNO 3不饱和溶液;三、溶解度和质量分数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克数;1理解溶解度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状态:必须是饱和溶液,且溶剂固定为100克②条件:某固定温度下③单位:克2计算公式: = 2.质量分数 1任一溶液中溶质所占的质量百分含量,溶液可为饱和,也可为不饱和;2计算公式:质量分数= ×100% 显然质量分数在0%~100%之间;例6:上图是A 、B 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50克A 、80克B 固体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同时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t ℃,这时A .A 、B 均析出 B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C .A 、B 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只有A 析出例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溶解度 100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乙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减少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例8、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提取许多重要物质;请你参与下列问题的讨论:1我市某盐场测得:①海水中含NaCl约为%;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约为8%;晒盐最好用__________填序号作原料;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B.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3晒盐后得到的母液又称卤水中含有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和氯化钾KCl等物质;参照下图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卤水中提取KCl晶体采用下列方法:①将卤水加热到60℃以上蒸发水分就会逐渐析出__________写名称晶体;②将①中的晶体过滤后,得到滤液,将它降温到30℃以下,又析出晶体氯化镁和氯化钾,然后用少量的____填热水、冷水洗涤,就可以得到较纯的氯化钾晶体;例9、下列有关“溶解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衣物上的油污,我们可以使用汽油洗涤或者采用洗洁精,两种做法原理相同B、对于食盐和细沙组成的混合物,可以利用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C、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增加溶液导电性D、在相同条件下,碱面碳酸钠和面粉一样能在水中易溶解例10、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装有水12克及硝酸钾9克,搅拌后试管底部尚有部分未溶的固体;将此试管放入烧杯中水浴加热并摇动试管,当烧杯中的温度达60℃时,试管中的固体恰好完全溶解;若不计加热过程中所蒸发的水量,则有关此试管内溶液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A、加热前此溶液已达饱和状态B、由室温加热至60℃的过程中,此溶液的浓度不变C、在60℃时此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5%D、由60℃加热至65℃时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对于数据型曲线图,关键要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深刻理解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并结合相关化学知识分析题意,一般要求我们数学、物理等学科有一定基础和实力;1、正确、全面的理解概念;例如溶液的概念中有三个要点:均一、稳定、混合物;溶解度的概念有四个要点: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则做题的关键是找准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几乎所有题目的解决都是建立在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上;2、能识别溶解度曲线,直到曲线中原点、交点、拐点的含义及曲线变化趋势的含义等;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大2.在25℃时,向足量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入16g无水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6g B.等于25g C.大于16g而小于25g D.大于25g3.某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该温度时KNO3的溶解度是A.20g B.25g C.30g D.40g4.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D.溶剂的质量5.20℃时,NaC1的溶解度为36g,向100gNaC1饱和溶液中加5克食盐晶体后,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25% B.% C.% D.30%6.现有一杯20℃时的CaOH2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A.温度不变,往溶液中加蒸馏水 B.温度不变,往溶液中加入CaOH2固体C.温度不变,往溶液吕通入CO2气体 D.温度由20℃升到50℃忽略水的蒸发7.下列是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A.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不断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B.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酒精灯持续加热,直到蒸干为止D.蒸发完毕后,待其冷却,由于食盐无毒,可用手指将食盐转移到纸上称量8.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2.5gM物质;30℃时,80g水中最多溶解物质,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较是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9.时的硝酸钾溶液200g蒸发20g水后,析出晶体8g,又蒸发20g水后析出晶体12g,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A.60g B.50g C.40g D.100g10.20时120g质量分数为15%的A物质的溶液,温度不变蒸发掉22g水后析出2g溶质,则A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 A.20g B.9g C.18g D.16g二、填空题1.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这是因为 ;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 ;2.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碘酒写名称填在相应的短线上;硫酸溶液;澄清石灰水;碘酒;锌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硝酸钾溶液 ;3.把5g食盐、20g蔗糖完全溶解在100g水里,此时形成的混合物中,溶质是 ,溶剂是 ,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4.澄清的石灰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向石灰水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静置一会儿就有填化学式沉淀下来,这时滴加稀盐酸,待沉淀恰好完全消失,剩余溶液中是溶质, 是溶剂;5.如图4-2所示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在℃时,Y与Z溶解度相等;3t3℃时,X,Y,Z的饱和溶液各W g,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4要从含X,Y,Z的混合物中分离出Z,最好采用 ;6.t℃时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Ag水时,析出晶体ag;再恒温蒸发Ag水双析出晶体bga≠b,回答下列问题:本小题4分1a b “>”或“<” 2时KNO3的溶解度为 ;7.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的经验,你能想到哪些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② ,你的预测 ,因素① ,你的预测 ;8.1图4-3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2温度高于t℃时,将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同时从相同的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 b填大于、等于、小于;3时,将接近饱和的a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若要求溶液的质量不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方法是;若要求溶液的温度不改变,可采取的方法是三、计算题1.一定温度下质量分数为a%的硝酸钾溶液,将其分成两份,一份等温蒸发10g水,得晶体;另一份等温蒸发水得晶体,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多少2.稀盐酸加入盛有50g 碳酸钙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例题答案:2. BD3.4溶剂的性质 溶质的性质 温度5衣服上的油渍用水很难洗去,用汽油却很容易洗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 D 5. A 6. B 7. AB 8.1②2A3①硫酸镁 ②冷水 9. C 10. AD习题答案一、二、1. 对于CO 2来说,压强减小,溶解度变小,因此有气泡逸出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 H 2S 4 CaOH 2 碘I 2 ZnC12 KNO 33. 食盐和蔗糖 水 1254. CaOH 2 水 CaCO 3 H 2O5. 1Y>X>Z 2t 2 3Z X6.1< 2 =====g7.①温度 温度升高或降低食盐溶解加快或减慢②晶体颗粒大小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说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8.1a=b 2大于 3降低温度 4加入a 物质 100b A。
初中化学溶液的稀释和配制知识点梳理
初中化学溶液的稀释和配制知识点梳理溶液的稀释和配制是化学实验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实验操作,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通过稀释和配制溶液,我们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浓度和体积的溶液,以满足实验的要求。
下面将对初中化学溶液的稀释和配制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1.什么是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均匀透明的物质。
其中溶质是可以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将溶质溶解的介质。
溶液的稀释就是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溶液的浓度降低。
2.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1)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质量分数最大为1,即溶液为饱和溶液。
(2)体积分数:体积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体积与溶液的总体积之比。
计算公式为:体积分数=溶质体积/溶液体积。
体积分数最大为1,即溶液为饱和溶液。
(3)密度: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所含有的质量。
计算公式为:密度=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密度与溶液的浓度相关,但并非严格的浓度表示方法。
3.稀释溶液的原理和方法稀释溶液是指向已有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溶液的浓度降低的操作。
稀释的原理是根据溶液的体积和浓度的关系,根据浓度C1和体积V1与稀释后的浓度C2和体积V2的关系,可以得到稀释溶液的体积V2的计算公式:C1V1=C2V2。
稀释溶液时一般先取一定体积的已有浓溶液,再加入适量的溶剂至一定体积,搅拌均匀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稀释溶液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先量溶质再量溶剂,实验器具也要注意干净和准确。
4.配制溶液的原理和方法配制溶液是根据实验要求和已知条件,将溶质和溶剂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所需浓度和体积的溶液的操作。
配制溶液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理和方法:(1)明确所需配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根据所需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并准备好。
(2)按照已知条件将溶质和溶剂加入容器中,搅拌均匀,直到完全溶解。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 :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
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 :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
【规律】 溶液的判别
(1) 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4. 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固体
(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
【考点 8】结晶
1. 概念: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
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
2. 方法:
①蒸发溶剂结晶 ,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海水中提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 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 的 混合
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
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 +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 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
。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②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技巧 】乳化作用如何判别?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必背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与组成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在温度、压强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至少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如水、汽油、酒精等。
在溶液形成过程中,若两种液体互溶,则一般把量多的液体称为溶剂,量少的称为溶质;若有水参与,则水通常被视为溶剂。
二、溶液的性质1.颜色:溶液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硫酸铁溶液为黄色。
2.密度与体积: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的简单相加。
3.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解吸热:如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溶解放热: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如氯化钠溶解时无明显热现象。
三、溶解度与饱和溶液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例外。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对于大多数物质)。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降低温度 (对于大多数物质)、蒸发溶剂。
四、溶液的配制1.配制步骤: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然后进行称量(或量取)、溶解。
2.所需仪器:天平 (用于称量固体溶质)、量筒 (用于量取液体溶质或溶剂)、烧杯、玻璃棒 (用于搅拌加速溶解)等。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中关于溶液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均
匀的体系。
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
物质。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最多能溶解多
少溶质的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3.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当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称为饱和溶液;当溶质的溶解度超过饱和溶液的最大溶解度时,称为过饱和溶液。
4.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多少可以用浓度来表示,常用的浓
度单位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5. 溶解过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是一个热力学过程,根
据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可以分为吸热溶解和放热溶解。
6. 溶解规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溶解度与溶剂种类的关系等。
7. 溶解的应用,溶解是化学中常见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例如溶解可以用于分离纯净物质、制备溶液、熔融盐类、溶解吸热等。
以上是初三化学中关于溶液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溶液的性质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质量被溶解的速率的度量。
溶解度亦称溶质的溶解度或溶质的溶解率。
溶解度越大,表明溶质越容易溶解;溶解度越小,表明溶质越不容易溶解。
一定条件下,相同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不随外界因素改变的。
2. 极性:极性是指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中,具有电荷不均匀分布的性质。
每个原子或分子都有一些电子充电,它们可以表示为正电荷或负电荷。
极性决定了沉淀物的稳定性,极性更强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低;极性更弱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高。
3. 气味:气味是指一定条件下溶液可以很明显地闻到的气体的气味。
气味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溶质的特性,而不是溶液的性质,所以要判断溶液是苦味还是咸味,就可以闻一闻溶液的气味。
二、化学反应1. 前置反应:前置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前,必须准备好充分配分的物质,以促使反应发生的反应。
这类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产物可以再次发生反应,结果产生新的产物,多用于改变溶液的参数,如酸碱度、Ph值等。
2. 溶解反应:溶解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或分子被完全拆分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特点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另一对反应引起游离离子或原子的重新组合,只能提供单一离子或原子。
3.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某些化合物与水反应,当化合物与水反应时,会引起改变,因此得到新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反应。
这类反应一般是可逆的,可以表示为水的添加或分解的形式。
三、物质的溶解过程1. 吸收: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质与溶剂之间会发生电荷的传递,溶质的电荷会被溶剂的电荷所吸收,从而使溶质分子更加稳定、更容易进行溶解。
2. 团簇化: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溶解过程会随着溶剂量、温度、压强等参数的改变而改变。
当溶质质量足够时,溶质分子之间会形成团簇,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3. 渗入:溶质分子吸收溶剂后,会分子局部溶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以促进其质量的渗入溶剂中,使溶质稳定溶解在溶剂中,完成溶质的溶解过程。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与乳浊液ﻫ1、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得混合物2、溶液得特征: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得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注意:(1)溶液得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
均一、稳定得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如水。
(2)判断某物质就是否为溶液,一般瞧以下两点:①就是否为均一、稳定得混合物;②一种物质就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3)溶液就是澄清、透明得,但不一定就是无色得。
如CuSO4溶液为蓝色。
(4)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
3、溶液得组成①从宏观上瞧,溶液就是由溶质与溶剂组成得。
溶质:被溶解得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得物质②从微观上瞧,溶液得形成过程就是溶质得分子(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
③溶液、溶剂与溶质之间得量得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质体积+溶剂体积4、溶液中溶质、溶剂得判断①根据名称:溶液得名称一般为溶质得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植物油得汽油溶液中,植物油为溶质,汽油为溶剂;当溶剂为水时,水可以省略,如食盐水中食盐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碘酒中碘就是溶质,酒精就是溶剂。
②若固、气体与液体混合,一般习惯将液体瞧作为溶剂,固、气体瞧作溶质③若就是由两种液体混合组成得溶液,一般习惯上量多得作为溶剂,量少得瞧作溶质。
④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注意:a一般水溶液中不指名溶剂,如硫酸铜得溶液就就是硫酸铜得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得溶液,溶剂一般为水。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得溶液中,溶质就是反应后且溶于水得生成物,如将足量得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得溶液中,溶质就是反应后且溶于水得生成物,如将足量得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得溶液中,溶质就是生成物硫酸锌,而不就是锌;5、影响因素溶解得因素有: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搅拌6、乳浊液定义: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得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一、思维导图二、主干知识总结1.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应该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实验回顾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食盐。
实验步骤:①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氯化钠质量及水的质量。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相应体积的水。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2)例题解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g,水______g.(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解析】:(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3)用托盘天平称量5g固体药品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1)BACD;(2)5;95;(3)B;(4)胶头滴管;搅拌,加速固体溶解.5. 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1)思路: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和溶解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和溶解性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一种均匀混合物。
在化学中,溶液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溶解性和溶解过程。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溶液和溶解性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概念解析1.1 溶质: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通常是固体或液体。
1.2 溶剂:指在溶质中溶解的物质,通常是液体或气体。
1.3 溶解:指溶质在溶剂中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溶质分子逐渐与溶剂分子混合。
1.4 溶解度:指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1.5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
1.6 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常以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摩尔浓度表示。
1.7 稀释:指向溶液中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浓度减小的过程。
1.8 离子:指溶质在溶液中解离成为带电离子的物质。
二、溶解度与饱和溶液2.1 溶解度与温度: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会增加;反之,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会减小。
2.2 溶解度与压力:对固体溶质而言,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小;对气体溶解质而言,随着压力的增加,溶解度也会增加。
2.3 饱和溶液的判断: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达到其溶解度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三、物质的溶解性3.1 固体溶解性:大部分固体溶解性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例外,如氯化铁等。
3.2 液体溶解性:一般来说,液体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好,特别是互相相似的液体。
3.3 气体溶解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四、溶液的浓度计算4.1 质量分数: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4.2 体积分数:表示溶质所占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4.3 摩尔浓度: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摩尔数。
4.4 离子浓度:对于离子溶质,可以通过溶解度和摩尔浓度来计算。
五、影响溶解的因素5.1 温度:温度升高对固体和液体溶质的溶解度有利,但对气体溶解质来说则相反。
化学溶液稀释知识点总结
化学溶液稀释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概念1.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均匀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则是用来溶解溶质的液体或气体。
2. 溶液可以是固体溶解在液体中的固液溶液、气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气液溶液,或是液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液液溶液。
二、溶解度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量或溶解度的浓度。
2.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质种类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例外情况。
3. 溶解度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在溶解度曲线中,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
三、稀释溶液的概念1. 稀释是指将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的溶质含量减少的过程,一般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来实现。
2. 稀释的目的是调整溶液的浓度,使其适用于特定的实验或应用场合。
四、稀释溶液的计算1. 稀释溶液的计算可以通过溶液的稀释公式来实现,即C1V1=C2V2,其中C1和V1分别表示原始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和V2分别表示稀释后的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2. 通过稀释公式可以得出原始溶液的体积、稀释溶液的体积或溶质的质量。
五、稀释溶液的制备1. 稀释溶液的制备一般遵循以下步骤:首先量取一定体积的原始溶液,然后按照稀释计算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溶剂,最后充分混合得到稀释后的溶液。
2. 在制备稀释溶液时,应先将容器准确清洗、干燥,使用准确的量筒或容器进行加液,避免外界杂质的混入。
六、常见问题解答1. 问:如何制备0.1mol/L的NaCl溶液?答:首先需要计算出所需的NaCl的质量,然后将其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最后用水稀释至一定体积即可得到所需要的浓度。
2. 问:如何制备500ml的0.5mol/L的HCl溶液?答:首先需要计算出所需的HCl的质量,然后将其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最后用水稀释至500ml即可得到所需要的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 36g 含义:
在 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36 克 NaCl
或在 20℃时, 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 克
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g— 1g,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 1g— 10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g。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10、维生素 C(C 6H 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 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 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 C 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 C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维生素 C 是氧化物 B.维生素 C 是由 6 个碳元素、 8 个氢元素和 6 个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 C 中 C、 H 、 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9: 1: 2 D .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 二、填空题( 54 分)
( 4)两个铜原子 (6)食盐 (8)碳酸根离子
13、( 8 分) 现有①氢气②锰酸钾③二氧化锰④氯化钠⑤自来水 种物质,请用序号填空:
+ ⑥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固体剩余物六
( 1)属于混合物的有: ( 3)属于化合物的有:
( 2)属于单质的是: ( 4)属于氧化物的有:
14、( 5 分)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 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
NaCl )。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
KNO 3 、CuS
O4)
冷却饱和 CuSO 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 CuSO 4·5H 2O 。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 NaCl (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 不一定 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 一定 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 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11、(6 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由
是由
构成,如氧气、水等;有的物质是由
构成,如汞、稀有气体等;有的物质 构成,如氯化钠等。
12、( 16 分)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空: ( 16 分)
(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空气中最多的气体
(3) 2 个氧分子 ( 5)干冰 ( 7)氧化铁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 NaCl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
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 ( 8)除去 A 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 A 与 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2、气体的溶解度
(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 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 态时的气体体积。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
( 2)影响因素:
3、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
A .分子很大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之间有空隙
4、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
A . 2O
B. 2O 2
C . CO 2
D. O2
5、对于 m 个 SO3 分子和 n 个 SO2 分子,下列相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氧原子个数比为 3m: 2n C、硫原子个数比为 6m: 5n
B、氧元素质量比为 m : n D、硫元素质量比为 3m : 2n
6、新型净水剂铁酸钠 (Na 2FeO 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2
B. +6
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相符合的是
C. +3 ( )。
D . +5
A .氧化镁 (MgO 2)
B.锰酸钾 (KMnO 4)
C. 冰 (H 2 O)
D .双氧水 (HO 2)
8、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
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9、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
A .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 .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大小
(选填“相等’ ’或“不相等” ) ,但电性
(填“相同”或“相反“) ,所
以原子
(
选填“带正电” “带负电”或“不带电” ) 。
16、( 6 分)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基本采用新一代饮用水消毒剂
ClO 2,有的国家还颁布了强制使
用 ClO 2 的法律和法规,请回答以下问题:
( 1) ClO 2 读作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
HCl ,石灰水溶质为 Ca(OH) 2,食盐水
溶质为 NaCl ,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 Ca(OH) 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 H 2SO4,胆矾
KNO 3)
1、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 100%
(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
( 4)溶解度曲线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OH) 2
例: S
80
A · ·N
( 1) t3℃时 A 的溶解度为 80g ( 2) 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 A 和 C 的溶解度相同 B ( 3) N 点为 t3℃时 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 A 物质,
CuSO 4·5H 2 O 溶于水溶质为 CuSO 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C 2H 5OH 。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 NH 4NO 3 溶解
溶解放热:如 NaOH 溶解、浓 H 2SO4 溶解
一、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
1、溶液 (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uSO 4 为蓝色
FeSO 4为浅绿色
Fe 2(SO 4)3 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由
白色变为红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
。
你
能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解释吗?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分离: KCl 和 MnO 2 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 和 KNO 3 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饱和溶液
①加水②升温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的水溶液除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 Ca(OH) 2 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P
( 4) t1℃时 A 、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C
( 5)从 A 溶液中获取 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0 t1 会析出晶体的有
t2 t3 A和B
t
( 6)从 A 溶解度是 80g 。
( 7) t 2℃ 时 A 、 B 、 C 的饱和溶液各 W 克,降温到 t1℃
a. Ca2+
b. NO 2
c. 2NO
2
d. Mg O
e.
2SO
2— 4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3) 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
。
。(4)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的是
。
( 5)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
15、( 4 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