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首先有一个苹果》
中班综合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教案

中班综合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活动目标:1、熟记绘本角色,感知数的数量及其递进关系。
2、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并能大胆表述。
活动准备:绘本ppt、从1到9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我已经把它做成了一个小小的动画片。
现在我们就开始看吧,看的时候要记得动脑筋哦!二、播放ppt,理解绘本内容(看看做做,了解绘本的前半部分内容)1、(图1):你看到了什么?树上会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2、(图2):看!树上首先有一个苹果。
“首先”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就是最先、第一个的意思。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2、(图3):谁会来吃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呢?这是两条怎样的毛毛虫?4、毛毛虫使劲吃啊吃,苹果就要被吃完了,怎么办?5、(图5):这是谁?你怎么知道他们是猎人!(做做猎人拿枪的的动作)(二)理解下半部分内容,巩固10以内数的多少、组成和加减1、(图6):猎人都打到小鸟了吗?(幼儿观察讲述)谁比谁多,多几?2、猜测:猎人外出捕猎的时候最喜欢带上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图7):猎人带了几只小狗?(5只)3、(图8):五只小狗有没有都抓到小鸟?为什么?谁多谁少?小鸟比小狗少几?4、(图9)呀,猎人和小狗怎么了?什么事情让他们这么害怕呢?5、(图10):谁来了?(熊)有几只熊,看上去怎么样?(又大又壮、凶恶的熊,做做动作)6、(图11):原来是看到了可怕的熊,猎人害怕得连枪都扔了,赶紧就逃!6、你觉得他们逃得掉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7、(图12):看熊的表情,你认为猎人和猎狗逃走了吗?是怎么逃走的呢?8、师:有几条小船?(七条)猎人和猎狗会怎么乘船呢?出示7条船、5条狗、4个猎人等:船很小,怎么分配才能不超过船的载重量呢?谁来试着帮他们分配一下?(幼儿操作,说说理由)。
9、(图13):他们到底是怎么乘船的呢?10、(图1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来了几只乌龟?(8只)11、(图16):猎人和小狗都掉到了水里,在这个危险的时刻,谁会来帮助它们呢?(飞鱼)有几条飞鱼?12、猎人和猎狗都抓住了飞鱼了吗?为什么都能抓住?(理解5+4=9,或9可以分成5和4)13、熊在干什么?为什么每只熊的脚下面要踩这么多的乌龟和船呢?(因为熊比较重,如果踩一个就会掉到河里,所以他们都踩了几个乌龟和船)14、(图17):这是什么?数一数有几个,如果蜂窝里飞出来许多蜜蜂会怎么样?(图18):数不清的蜜蜂飞出来了,把所有的定西都盯了,闹得一塌糊涂!三、了解数的递增1、师:这下脑子里面全乱了,现在你们还记得究竟有多少个苹果,多少条的毛毛虫,多少只的小鸟……(教师根据幼儿讲述逐一出示相应的故事图片,并有意识地排成楼梯状。
数学绘本故事《首先有一个苹果》

数学绘本故事《首先有一个苹果》
这是一本有趣的数学启蒙书,以有趣的故事教会孩子1~10的数字。一个苹果,两条虫子,三只鸟......每次翻页都有新成员的加入,前后对比明显,让孩子轻松掌握数的概念。两条虫子,三只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每次翻页都有新成员的加入,前后对比明显,鲜艳的图片,带给孩子视觉刺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和小人物,把抽象的数字具象化,帮助孩子轻松掌握1到10的数字概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标:在看看记记、添添去去、贴贴说说中感知10以内的数量。
学习简单的统计计数方法。
在数学游戏和竞赛中体验同伴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课件《首先有一个苹果》2.记录卡、圆点、谜宫、图片、添添去去操作卡每队一份。
3.统计表、笔、奖牌。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这里有红、黄、蓝、绿四个队来举行一次智力大比拼竞赛活动,现在请每队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喊出你们的口号!(二)看一看、记一记。
教师:现在我们开始第一项比赛:看一看、记一记。
请听规则:等会我们要看一幅图,你们要很快地记住上面的东西,记得越多越好。
(看图)这张是记录卡,在你刚才看到的东西的下面贴上圆点,一组上一张,我们合作完成。
贴对一个加一颗星,贴错一个要扣一颗星哦。
(幼儿操作)现在我们来看看每组的操作卡,看看你们组上可以得到几分?(集体验证对错,奖励五角星。
)(三)添一添、去一去。
教师:刚才这些东西还藏到了卡片里,他们和数字玩起了游戏呢。
看一看这张图片,要想让**和数字变成一样多,可以怎么用什么办法呢?这也是我们第二轮的比赛。
请听游戏规则,每组上都有10张卡片,把每张卡片上的物品都要和数字一样多,每个队员都要动手操作,做完一张再拿一张,直到把10张卡片都完成。
计分是这样的,做对一张加一星。
(幼儿操作)现在我们来看看*队的卡片吧,请小队员向大家介绍一下。
他们做对了几题,可以得几星呀?(还有三队可以请其她老师帮忙计分。
)(四)读一读、说一说。
教师:这十张卡片还做成了一本书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故事吧。
(看ppt:首先有一个苹果。
)你们发现这本书里藏着什么数字秘密呢?(数字越来越大。
)(五)绕一绕,贴一贴。
教师:老师用这些图做成一个谜宫,现在我们要进行的是最后一项比赛:谜宫大赛。
中班数学活动《首先有一个苹果》

中班数学活动《首先有一个苹果》中班数学活动《首先有一个苹果》一、活动背景: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ldqu;苹果&rdqu;引发的食物链,这种类似于&ldqu;一物降一物&rdqu;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ldqu;润物细无声&rdqu;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等。
(三)活动过程:1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曹老师带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1)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认识一下,当我从1数到10,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开始。
(1、2、3、4、、6…10)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谁?师:到底是不是这些朋友,我们再看看。
师:这是…,这是…?一共几位?(4位)(2)第二次记忆练习: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呢,你们想认识吗?嗯,这次要增加难度罗,只给大家秒钟,而且我还要倒着数,哎,倒着怎么数?师:好的,我就按照着你们的方法,倒计时,这次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了?准备开始:、4、3、2、1师:有谁?一共有几位?(评析:两次记忆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吸引幼儿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幼儿园:《首先有一个苹果》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活动目标: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1.课件。
2.操作图和操作卡。
活动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1.第一次记忆练习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来认识一下,当屏幕上的数字从1跳到10,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开始。
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有谁?师:到底是不是这些朋友,我们再来看看。
一共有几位?(4位)2.第二次记忆练习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来呢,不过这次要增加难度,只给大家5秒钟,这一次是倒着哦!你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来了?师:有谁?一共有几位?二、播放课件,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朋友,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它们的,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师:首先是什么意思?(首先就是第一、最先出来的意思)首先有一个苹果,长在哪里?它长得怎么样?师:来了谁?有几条?两条毛毛虫想干什么?师:这时,谁来了?有几只?三只小鸟又会干什么?师: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幼儿观察画面)几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还有一只呢?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小结:因为小鸟有3只,毛毛虫有2只,小鸟比毛毛虫多1。
2.仔细观察画面,比较物体的数量师:就在这时,谁来了,有几位?(4位)4位猎人拿着枪想干什么?你们猜猜4位猎人都能捕猎到小鸟吗?为什么?我们一起看看几位猎人捕猎到小鸟了?为什么没有都捕猎到?小结:因为猎人有4个,小鸟有3只,所以4个猎人比3只小鸟多1。
师:这是,谁又来了?一共有几只?师:猎狗看见猎人抓到了三只小鸟,就连忙奔过去叼小鸟,猜猜看这五只猎狗都能叼到吗?为什么?看看有几只猎狗叼到了小鸟?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3.仔细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
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

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教学主题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教学对象及特点中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1”和“许多”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而比较多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
同时,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认识事物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操作性强的活动比较感兴趣。
因此,结合幼儿的发展趋势及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内容及分析《首先有一个苹果》是国外一本简单有趣的图画书,其内容本身就是一个数字故事,从1个苹果,2条毛毛虫,三只小鸟到4个猎人等等,短短的几句话就饱含了很多的教育元素,如数量上的逐次递进量词的运用以及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等。
这样整合了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活动素材更具优势和教育的价值。
教学目标1.理解绘本内容,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知道点卡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进行匹配操作。
3.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点卡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进行匹配操作学习难点知道点卡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进行匹配操作所选技术电脑、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使用的目的在学校的教室里有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能够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我通过电脑使用PPT软件来辅助我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中PPT所呈现出的画面多样性以及整体知识的呈现,让我完成正常教学。
在课堂上幼儿们在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学习。
教学过程一、记忆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导语: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本新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在看绘本之前我想先考考你们,看看你的的记性怎么样?二、播放PPT,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导语:首先有一个苹果,长在哪里?(一个苹果我们可以用几个点子来表示呢?)——两条毛毛虫——了解三只小鸟和两只毛毛虫的数量关系(小结:因为小鸟有——3只,毛毛虫有——2只,小鸟比毛毛虫多——1。
中班数学活动 首先一个苹果教案设计

中班数学活动:《首先有一个苹果》一、设计意图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苹果”引发的食物链,这种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课件(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
四、活动过程1.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郑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1)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谁?(2)第二次记忆练习: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来呢,你们想认识吗?师:有谁?一共有几位?2.播放课件,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师:都认识了吗?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它们的,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师: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幼儿观察画面)几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还有一只呢?师: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师生共同小结:因为小鸟有——2只,毛毛虫有——3只,小鸟比毛毛虫多——1。
(2)仔细观察画面,比较物体的数量。
师:就在这时,谁来了,有几位?(4位)4位猎人拿着枪想干什么?小结:因为猎人有4个,小鸟有3只,所以4个猎人比三只小鸟多1。
(3)仔细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
师: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猎人猎狗在干什么?什么事情会让他们这么害怕呀?(幼儿猜测)讲述:猎人和猎狗为了阻止被熊追上,他们就把7只蜂窝全扔向了熊。
【创意幼教】最新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首先有一个苹果》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创意幼教】最新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首先有一个苹果》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活动背景:
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苹果”引发的食物链,这种
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
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
中班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
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
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
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
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
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等。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
(1)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来认识一下,当我从1数到10,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
开始。
(1、2、3、4、5、6…10)。
首先有一个苹果说课稿(精选3篇)

首先有一个苹果说课稿(精选3篇)一、活动背景: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苹果”引发的食物链,这种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课件(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等。
(三)活动过程:1.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1)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来认识一下,当我从1数到10,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开始。
(1、2、3、4、5、6…10)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谁?师:到底是不是这些朋友,我们再来看看。
师:这是…,这是…?一共几位?(4位)(2)第二次记忆练习: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来呢,你们想认识吗?嗯,这次要增加难度罗,只5秒钟,而且我还要倒着数,哎,倒着怎么数?师:好的,我就按照着你们的方法,来倒计时,这次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来了?准备开始:5、4、3、2、1.师:有谁?一共有几位?(评析:两次记忆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吸引幼儿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2.播放课件,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师:都认识了吗?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它们的,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中班数学活动《首先有一个苹果》

中班数学活动《首先有一个苹果》一、活动背景: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苹果”引发的食物链,这种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课件(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等。
(三)活动过程:1.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1)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来认识一下,当我从1数到10,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开始。
(1、2、3、4、5、6…10)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谁?师:到底是不是这些朋友,我们再来看看。
师:这是…,这是…?一共几位?(4位)(2)第二次记忆练习: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来呢,你们想认识吗?嗯,这次要增加难度罗,只给大家5秒钟,而且我还要倒着数,哎,倒着怎么数?师:好的,我就按照着你们的方法,来倒计时,这次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来了?准备开始:5、4、3、2、1.师:有谁?一共有几位?(评析:两次记忆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吸引幼儿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2.播放课件,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师:都认识了吗?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它们的,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中班数学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

《有一个苹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理解数量的概念,能够正确数数并说出每个物品的数量。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数数。
2.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将数量与实际物品对应起来,准确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具:苹果、橘子、香蕉、葡萄等水果模型,数字卡片,画纸,画笔。
2.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水果主题环境,摆放各种水果模型。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拿出一个苹果,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邀请幼儿说出苹果的数量。
2.教学活动老师拿出一个苹果,问:“有一个苹果,会发生什么?”老师拿出一个橘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橘子的数量。
以此类推,老师依次拿出香蕉、葡萄等水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每种水果的数量。
老师将水果模型摆放在桌上,引导幼儿将水果与数字卡片对应起来。
老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将水果与数字卡片一一对应,并说出每种水果的数量。
3.操作活动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画纸和画笔。
老师示范如何画出各种水果,并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
老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说出画中的水果数量。
老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数量的概念。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水果?它们分别有多少个?”邀请幼儿回答问题,并对回答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
5.课堂小结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6.课后作业(家长协助)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找出5种水果,并说出每种水果的数量。
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完成一幅水果画作,巩固数量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让幼儿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数数。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课后作业的设置,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达到巩固效果。
幼儿园数学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

幼儿园数学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教案标题:探索数字1——首先有一个苹果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并能识别数字1的形状和含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量的概念。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一个苹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数字1和其代表的数量"一个"进行教学,通过实物“苹果”作为媒介,让幼儿直观地理解和感知数量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数字1的卡片。
2. 实物道具:一个真实的苹果,或者苹果的图片。
3. 教学辅助材料:画有苹果树的挂图,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教师展示苹果,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2. 认识数字1:教师出示数字1的卡片,告诉幼儿这个符号代表的是“一个”。
3. 操作实践:教师将苹果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并用手指表示出来。
4. 描述练习:鼓励幼儿用“一个苹果”来描述他们看到的物品。
5. 扩展活动:在画有苹果树的挂图上,让幼儿用彩色笔画出一个苹果,进一步巩固对“一个”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寻找并指出周围数量为“一个”的物品,如一个杯子、一本书等,以加深对数字1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总结: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回顾今天的主题,强调数字1代表的是“一个”,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描述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量的概念。
七、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操作情况和语言表达,以评估他们对数字1的理解程度。
2. 互动反馈: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幼儿对数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游戏测试:设计一些与数字1相关的游戏,如找一找、数一数等,通过游戏结果评估幼儿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期望幼儿能对数字1有深入的理解和感知,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一个苹果》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数量的守恒。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数量的守恒。
2.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苹果树图片、苹果图片、小动物图片、数字卡片、剪刀、胶水等。
2.环境准备:将活动场地布置成森林场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活动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2)教师讲述《有一个苹果》的故事,让幼儿感知故事中的数量关系。
2.基本环节(1)教师出示苹果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上苹果的数量。
(2)教师分发苹果图片,让幼儿将苹果贴到苹果树上,并说出苹果的数量。
(3)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数量。
(4)教师分发数字卡片,让幼儿将数字卡片贴到小动物旁边,并说出小动物的数量。
(5)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发现苹果数量和小动物数量的关系。
(6)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游戏,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拓展环节(1)教师出示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有一个苹果”的手工作品。
(2)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活动延伸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数的守恒”实验,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数量的守恒。
2.教师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关注数量关系,培养数学思维。
3.教师与家长合作,开展家庭数学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反思1.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4.教师要注重活动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巩固所学知识。
5.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活动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能够自主指出5以内的数量,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量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活动:《首先有一个苹果》
XX课件中班数学活动《首先有一个苹果》一活动背景: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苹果引发的食物链,这种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课件(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等。
(三)活动过程: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来认识一下,当我从数到,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开始。
(…)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谁?师:到底是不是这些朋友,我们再来看看。
师:这是…,这是…?一共几位?(位)()第二次记忆练习: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来呢,你们想认识吗?嗯,这次要增加难度罗,只给大家秒钟,而且我还要倒着数,哎,倒着怎么数?师:好的,我就按照着你们的方法,来倒计时,这次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来了?准备开始:师:有谁?一共有几位?(评析:两次记忆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吸引幼儿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播放课件,理解绘本内容。
()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师:都认识了吗?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它们的,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师:首先是什么意思?(首先就是第一最先出来的意思)首先有一个苹果,长在哪里?它长得怎么样?(又红又大,很健康)。
师:来了谁?有几条?两条毛毛虫想干什么?(吃掉红苹果)。
师:这时,谁来了?有几只?三只小鸟又会干什么?师: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幼儿观察画面)几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还有一只呢?师: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师生共同小结:因为小鸟有——只,毛毛虫有——只,小鸟比毛毛虫多——。
(评析:通过目测数量,解释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毛毛虫的
原因,能帮助幼儿理解毛毛虫比小鸟多的数量关系,为接下来理解猎人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的数量关系作铺垫。
)()仔细观察画面,比较物体的数量师:就在这时,谁来了,有几位?(位)位猎人拿着枪想干什么?师:你们猜猜位猎人都能捕猎到小鸟吗?为什么?师:我们一起看看几位猎人捕猎到小鸟了?师:为什么没有都捕猎到?小结:因为猎人有个,小鸟有只,所以个猎人比三只小鸟多。
师:这是,谁又来了?一共有几只?师:猎狗看见猎人抓到了三只小鸟,就连忙奔过去叼小鸟,猜猜看这五只猎狗都能叼到吗?为什么?师:看看有几只猎狗叼到了小鸟?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评析:有了上面一个环节的铺垫,孩子们在比较数量时就会想到谁多?谁少?谁比谁多从而进一步感受了故事中人和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仔细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
师: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猎人猎狗在干什么?什么事情会让他们这么害怕呀?(幼儿猜测)师:原来谁来了?有几只熊?小结:猎人和狗看到了可怕的熊,所以害怕得拼命地往前逃!师:逃啊逃,它们发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数数。
讲述:猎人和猎狗为了阻止被熊追上,他们就把只蜂窝全扔向了熊。
师:可是谁也没想到,里面竟然飞出来了什么?多少只?数不清可以怎么说?讲述:许许多多的蜜蜂把所有人都蛰了,哇。
整个场面变得很混乱。
师:现在你还能数得清他们分别有几个吗?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他们数清楚?(幼儿讨论:分一分排排队)(评析:数形结合,能让幼儿感受到故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巩固了对数字的认识,从而体会到从到甚至数不清的数量概念。
)演示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示范排成阶梯性:师:该怎么排呢?诶,故事里首先出来的是(手势提醒)——一个苹果,把它排在哪里,好就听你们的,让它站在这条黑线上,那一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嗯把贴在苹果后面的小方框里。
师:接着是~(两条虫子)排在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然后呢(三只鸟)再接下来呢?那你们能不能像我这样按照故事里出现的顺序一个一个往下排?然后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
()交代操作要求:曹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等会就请你们按照故事里顺利来给他们分一分排排队,然后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边回忆故事边按顺序排队。
)()检验幼儿排序的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排的?(引导下面的幼儿要安静倾听同伴发言,引导大家一起说说)小结:都是这么排的吗?举起来让我看看。
是呀,原来再乱的东西,只要把它们分一分排排队,就会变得很清楚。
()了解阶梯排序中的秘密。
师:从这些排列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小结:他们的排列就像走楼梯一样!从上往下数一个比一个多几(),条毛毛虫比只苹果多(),比多();只小鸟比条毛毛虫多(),比多();比(多)比比比。
从下往上数,一个比一个少一!看只熊就比只蜂窝少(),比(少)比比少。
(评析:回忆故事中的人和物,是对孩子记忆能力的一种考验,而阶梯式的排列方式,能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序规律。
)游戏:()谁的反应快?师:真厉害,都知道了。
(点击课件)小熊也想来考考大家了,敢不敢试试?仔细听,小熊会考大家什么呢。
点击课件小熊出题:(比多几?比多几?比多几?比少几?)师:真厉害,都答对啦。
连小熊都很佩服你们哦,表扬一下自己!()马兰花师:现在曹老师想你们一边玩个游戏,一边来考考你们?不知你们行不行?好找个空一点的地方。
(瓣花,比少,比多,比少)。
(评析:游戏的插入避免了枯燥的说教练习,能进一步激发幼儿
参与练习的欲望,同时也巩固了解了数字——之间的关系。
)环保教育延伸活动()孩子们,到现在我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熊为什么要去追猎人和猎狗呢?(幼儿讨论)小结:是呀,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去保护它。
()那么小熊去追猎人和猎狗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就在这本绘本里面,等会儿我们回教室一起看一看,再研究研究,好吗?(评析:环保教育能让幼儿知道猎人捕猎小鸟这一做法是错误的。
而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能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绘本的欲望。
)三活动评价画面看似简单,却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了形象生动的故事中,以一种好玩有趣的方式表达了数字的感念,这就是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的魅力所在。
所以我感觉这个教材非常符合中班孩子具体形象化的思维特点,也符合了在情境中学数学的现代教学理念。
活动一开始我主要通过两次记忆练习,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接着以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为导入,当每一次角色数量出现的递增画面逐步丰富时,我都采用了谁来了?有几只?为什么小鸟(猎人猎狗)只能叼到(捕捉)两条(三只)毛毛虫(小鸟)?等指向性明确,简练的话语进行提问和引导,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在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时,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故事中的角色,习得了以内的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而最后的排序游戏等内容,也让幼儿感受到了原本枯燥的数字学
习也可以于绘本于游戏,从而再次激发了幼儿爱学习的欲望。
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活动氛围轻松愉悦,师生互动好。
XX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