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化学常见难题大盘点:无机推断题
高中化学典型无机推断题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法技巧【解题技巧点拨】无机框图推断题通常以框图为主,框图下设置简答或填空,其特点是低起点,高落点,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既能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无机框图推断题是每年高考常见题型。
有些框图推断题,从题干看,基本得不出什么直接的结论。
框图中的特征反应及现象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即题眼。
解决此类题型的首要问题是寻求题目中的“突破口”,然后由此及彼,从点到面,顺藤摸瓜,各个击破,结合框图中提供的转化关系,往往能迅速得出其他结论。
常见的特征反应现象及对应物质:⑴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钴玻璃)。
(2)在空气中由无色迅速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是NO。
(3)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往往是SO2 (Cl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不恢复) 。
(4)能使淀粉变蓝的是I2。
(5)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放置空气中变灰绿色最终变红褐色的离子是Fe2+。
(6)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的物质一般是CaC2、Al2S3、Mg3N2 与H2O;S2O32-与H+;CO32-、HCO32-、SO32-、HSO3-、S2-、HS- 与Al3+;CO32-、HCO3-与Fe3+。
⑺滴入SCN- 溶液显血红色以及遇苯酚显紫色的离子是Fe3+。
(8)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般是Al,NH4HCO3,(NH4)2CO3,NH4HSO3,(NH4)2SO3,(NH4)2S,NH4HS。
(9)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
(10)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是Al、Si、铵盐,产生气体一般是H2、NH3。
(11)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般是Na 、F2、Na2O2。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Al 、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
练习题1.有关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省略)。
通常C为气体单质,G为紫黑色固体单质。
高考化学无机流程题常考问题(高考化学化学无机框图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高考化学无机流程题常考问题(高考化学化学无机框图推断题的解题策略)无机推断题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知识为一体,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思考容量大的特点。
这种题型不但综合考查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化学用语等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且结构紧凑、文字表述少,包含信息多,思维能力要求高。
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及推理过程表示如下:解题“突破口”:1、物质的特殊颜色(1)有色固体①红色:Cu、Cu2O、Fe2O3;②红褐色:Fe(OH)3;③黄色:AgI、Ag3PO4;④淡黄色:S、Na2O2、AgBr;⑤蓝色:Cu(OH)2、CuSO4·5H2O;⑥黑色:炭粉、CuO、FeO、FeS、CuS、Ag2S、PbS;⑦紫黑色:KMnO4、I2。
(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红色)、Fe3+与苯酚(紫色)、Fe3+与SCN-(红色)、I2与淀粉(蓝色)等。
水(溶剂)苯(溶剂)CCl4(溶剂)Br2黄→橙黄→红棕I2深黄→褐淡紫→紫红紫→深紫(3)有色气体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NO2(红棕色)、I2(g)(紫色)、O3(淡蓝色)等。
(4)火焰颜色①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Ca2+(砖红色)等;②淡蓝色:S、H2、H2S、CH4等在空气中燃烧;③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
2、物质的特征性质(1)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①白色沉淀先变成灰绿色,再变成红褐色:②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
(3)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SO2。
(5)通入CO2气体变浑浊的溶液:澄清石灰水(CO2过量则又变澄清)、Na2Si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浓苯酚钠溶液、NaAlO2溶液等。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无机推断题的解体策略一、无机推断题的分析思路由于无机推断题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对思维能力要求高,所以必须先理清思路。
基本思路如下:审题挖掘、筛选信息联系。
寻找突破点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正向求证已学知识审题,就是阅读题目的过程。
先阅读全题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再仔细领会题意、反复推敲,认真辨析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制性语句,把条件找准、找全。
已知条件找出来以后,经过与大脑中储存的知识进行加工、筛选,目的是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突破点可以是特殊的性质、反应所需的特殊条件、反应所产生的特殊现象等。
之后再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
进行推断(正向或者逆向),通过筛选论证,的出结论,最后代入题目中进行验证。
二、基本解题的方法-----“突破点”口找准突破口是解无机推断题的关键,也是基本方法。
突破口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特殊现象为突破口。
例1:右图每一个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产物J是含A金属元素的胶状白色沉淀,I为NaCl溶液,D是淡黄色固体单质,试填写下列空白:(1) L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 F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3) J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 H和G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O (2)NaS (3)2Al(OH)===== AlO+ 3 HO 22323 2(4) 2HS + SO =====3S?+ 2 HO 2222、以特征反应为突破口。
(02年全国理综25)例2.1:已知:?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
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
?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
?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
(1) 元素X是___________,Z是___________。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精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肖雪玲衷明华(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 , 广东潮州 521041摘要 :无机化学推断题是高考中每年常考的题型之一 , 该题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 , 综合性强等特点 , 从试题形式来看有文字描述推断、文字描述与反应式结合推断和框图题等。
既能检验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 又能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 对于解决此类题型的关键就是寻找“ 题眼” , 顺藤摸瓜 , 各个击破。
关键词 :无机推断题眼步骤一、无机推断题的特点无机推断题的知识包容量非常丰富 , 往往能覆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多个考点 ; 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抽象、求异、发散等思维品质。
二、解题思路解题关键 :找准题眼 , 顺藤摸瓜 , 各个击破。
推断方法 :顺推法、逆推法、尝试法、筛选法。
三、常见题眼1.物质的特征性质 :色、态、味、酸碱性、氧化性、还原系、变价等。
2.特征反应现象 :产生沉淀、气体、颜色变化。
3.特征反应及变化关系 :置换反应、歧化反应、归中反应、连续氧化等。
4.特殊反应条件 :水浴加热、试用温度计。
5.某些特殊“ 生、冷” 的化学反应 ; 特殊提示信息 ; 特殊数据。
四、解题要求1.熟悉各类化合物的性质、反应规律。
2.熟悉各类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
3.熟悉各种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现象。
4.通过计算 , 确定组成。
五、无机推断题的分类及解题技巧与方法1.第一类限定范围推断 :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 , 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 , 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 (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 , 作出正确判断。
解题关键 :①审明题意 , 明确范围 , 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 ; ②紧扣现象 , 正确判断 ; 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第二类不定范围推断 :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
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 :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 , 进行推理判断 , 确定有关的物质。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专题复习材料,人手必备
液态单质:Br2、Hg;液态化合物:H2O、H2O2、H2SO4、HNO3等;⽓态单质:H2、N2、O2、F2、Cl2等;⽓态化合物:C、N、S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等。
3. 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1)焰⾊反应:黄⾊—Na;紫⾊(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焰颜⾊:苍⽩⾊:H2在Cl2中燃烧;(淡)蓝⾊:H2、CH4、CO 等在空⽓中燃烧;黄⾊:Na在Cl2或空⽓中燃烧;烟、雾现象:棕(黄)⾊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烟:Na在Cl2或P在空⽓中燃烧;⽩雾:有HX等极易溶于⽔的⽓体产⽣;⽩⾊烟雾:P在Cl2中燃烧。
(3)沉淀特殊的颜⾊变化:⽩⾊沉淀变灰绿⾊再变红褐⾊:Fe(OH)2→Fe(OH)3;⽩⾊沉淀迅速变棕褐⾊:AgOH→Ag2O。
(4)使湿润的红⾊⽯蕊试纸变蓝的⽓体:NH3;(5)能使品红溶液褪⾊加热后⼜复原的⽓体:SO2;(6)在空⽓中迅速由⽆⾊变成红棕⾊的⽓体:NO;(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8)能漂⽩有⾊物质的淡黄⾊固体:Na2O2;(9)在空⽓中能⾃燃的固体:P4;(10)遇SCN-变红⾊、OH-产⽣红褐⾊沉淀、苯酚显紫⾊的离⼦:Fe3+;(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沉淀:AgCl、BaSO4;(12)遇Ag+⽣成不溶于硝酸的⽩⾊、浅黄⾊、黄⾊沉淀的离⼦分别是:Cl-、Br-、I-。
(13)可溶于NaOH的⽩⾊沉淀:Al(OH)3、H2SiO3;⾦属氧化物:Al2O3;(14)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SiO2;(15)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16)能与浓硫酸、铜⽚共热产⽣红棕⾊⽓体的是:硝酸盐;(17)通⼊⼆氧化碳产⽣⽩⾊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SiO32-;(18)溶液中加酸产⽣的⽓体可能是:CO2、SO2、H2S;溶液中存在的离⼦可能是:CO32-、HCO3-;SO32-、HSO3-;S2-、HS-;(19)同⼀元素的⽓态氢化物和最⾼价氧化物对应⽔化物能反应⽣成盐的元素:N;只有⼀个,故Z、B分别是H2O、H2。
高考化学无机化学常考题型:无机化学推断题精选【答案+解析】
高考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精选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他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戊为一种强碱且焰色反应为黄色,则反应①②可能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常温下,若丙为无色气体,戊为红棕色气体,则甲、乙是铜和稀硝酸C. 若甲为硫磺燃烧产物,丁为水,则戊可用于干燥甲D. 若甲为浓盐酸,乙为MnO2,则戊可能使品红褪色2.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如表各组物质中不能按图示关系转化的是()选项物质转化关系甲乙丙丁A NaOH NaHCO3Na2CO3CO2B C CO CO2O2C Fe Fe(NO3)3Fe(NO3)2HNO3D AlCl3NaAlO2Al(OH)3NaOHA. AB. BC. CD. D3.元素A、B、C、D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只有D为金属元素,它们可形成x、y、z、w四种常见的二元化合物及p、q两种常见三元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其中z 为液体、w为气体,其余均为固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D>C>B>AB. y、p 中均只含有离子键C. B、D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强酸、强碱D. p能抑制水的电离而q能促进水的电离4.A、B、C、D、E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元素,且A为单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若ABCDE中同一元素的价态均不相同,则A为气态单质B. 若A 为金属钠,则由ImolD 完全反应生成C 时,一定有1mol 电子转移C. 若A 为非金属硫,则④的反应类型既可以是氧化还原反应又可以是复分解反应D. 若A 为金属铁,则化合物C 和D 均可以由化合反应生成5. A 、B 、C 、D 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 、B 、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D 为H 2O ,A 为碳,则A 和C 反应生成1 mol B 转移的电子数为N AB. 若D 为Fe ,A 为CI 2,则B 溶液蒸干后可得到纯净的B 固体C. 若D 为O 2,A 为碱性气体,则以上转化只涉及两个氧化还原反应D. 若D 为HCl ,A 为Na 2CO 3,则B 溶液中c(Na +)=c(HCO 3−)+2c(CO 32−+c(H 2CO 3)6.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漂白粉 B.C. Al →NaOH 溶液NaAlO 2→过量盐酸Al(OH)3D. 饱和NaCl 溶液→NH 3,CO 2NaHCO 3→△Na 2CO 37. 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 2O 3,含SiO 2、Fe 2O 3等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对下述流程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试剂X 为稀硫酸,沉淀中含有硅的化合物B. 反应II 中生成Al(OH)3的反应为:CO 2+AlO 2−+2H 2O =Al(OH)3↓+HCO 3−C. 结合质子(H +)的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是OH −>CO 32−>AlO 2−D. Al 2O 3熔点很高,工业上还可采用电解熔融AlCl 3冶炼Al。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题
证对市爱幕阳光实验学校高三化学无机推断题【同步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无机推断题二. 、难点:掌握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常见知识规律。
三. 具体内容:无机推断题集元素化合物知识、根本概念和根本理论知识为一体。
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思考容量大的特点。
它不仅能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分析、推理、综合用知识的能力。
所以,在高考复习中有必要作为一个专题来训练。
本文就该题型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作一总结,供参考。
〔一〕无机推断题的分析思路无机推断题要求学生对掌握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理论知识融会贯穿,能将知识横向、纵向统摄整理,使之络化,能有序地贮存,正确的复述、再现和识别。
虽然这类题目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做起来感到难度较大,但解这类题目还是有章可循的。
分析步骤是:阅读题目→挖掘信息→筛选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寻找突破口→推理判断→得出结论〔二〕解题方法:解无机推断题的关键是找突破口,这是解无机推断题的根本方法。
根据“突破口〞的类型不同,解题方法可分为如下几种:1. 特征现象〔1〕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
蓝色:CO在空气中燃烧。
淡蓝色:H2S、CH4、H2在空气中燃烧。
焰色反:Na元素〔黄色〕、K元素〔紫色〕。
〔2〕溶液〔3〕固体:Cu、Cu2O、Fe2O3红褐色:3)(OHFe绿色:322)(COOHCu、FeSO4·7H2O蓝色:2)(OHCu、CuSO4·5H2O黑色:CuO 、FeO 、Fe 3O 4, FeS 、CuS 、MnO 2、PbS 、炭黑 浅黄色:S 、Na 2O 2、AgBr 黄色:AgI 、Ag 3PO 4白色:2)(OH Fe 、CaCO 3、BaSO 4、AgCl 、BaSO 3 〔4〕气体: 黄绿色:Cl 2红棕色:NO 2 、Br 2〔5〕絮状沉淀:2)(OH Fe 〔白色絮状〕、3)(OH Al 〔白色絮状〕、2)(OH Cu 〔蓝色絮状〕 2. 特殊性质〔1〕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 3。
高考化学与高无机综合推断有关的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与高无机综合推断有关的压轴题含答案解析一、无机综合推断1.化合物甲由四种元素组成。
某化学研究小组按如图流程探究其组成:已知丙和丁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常见气体,其中丁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为____。
(2)甲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已知化合物甲中,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正价,另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为最低负价,则爆炸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答案】AgOCN 2AgOCN=2Ag+N2↑+2CO↑ 1:2【解析】【分析】已知丙和丁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常见气体,其中丁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由此可知丁是氮气,丙是一氧化碳。
根据流程图可知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n(CO)= (3-2.16-0.0128)g0.02mol28g/mol⨯=,由此可知甲中C、N、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化合物由四种元素组成,已知化合物中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正价,另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为最低负价,撞击甲容易发生爆炸生成三种物质,则甲中应该有一种金属元素,设甲的化学式为R(CNO)x,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根据反应2R(CNO)x=2R+2xCO+xN2,有2M+84x x=30.01,所以M=108x,设x=1,2,3,……,当x=1时,M=108,R为银元素,当x取2、3……时,没有对应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合要求,所以甲为AgOCN。
【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的化学式为AgOCN,故答案为:AgOCN;(2)由分析可知,乙为银单质,丙为一氧化碳,丁为氮气,则甲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OCN=2Ag+N2↑+2CO↑,故答案为:2AgOCN=2Ag+N2↑+2CO↑;(3)根据爆炸反应方程式可知,爆炸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为氮元素,共2mol,还原产物为银单质和一氧化碳,共4mol,则爆炸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答案为:1:2。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X2 氧化,也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这些特殊信息有助于确定题目的突破口。
当然,平时要多练
习此类推断题, 以便找出一些解题规律与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及时发现纠正化学
用语的错误表达。 可以说化学推断题没有捷径可谈, 它需要考生在训练中总结经验、 寻找规
律,发现不足后再回归课本,再进行训练,螺旋上升。
种试题, 让他们在训练中找感觉, 同时要认真并及时纠正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化学用语错
误和疏漏的表达缺陷,以求达到解题科学化标准化。
三、无机推断题的特点
1、无机推断题有时以元素周期表为中心展开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有时甚至结合
实验进行推断, 但是更多的是以框图题出现, 框框图是指以方框图或其他简明符号, 用字母
心理 ; 五是学生缺乏对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因此, 要想帮助学生解好推断题, 教师指导学生对这种试题做专题训练, 在专题训练的
时候,一要让学生了解无机推断题的特点与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
二要求学生自己整理
或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以熟练掌握一些特征的性质与变化;
三要通过示例
分析总结出常见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四要让学生训练考查不同知识点与不同解题思路的的各
四、无机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无机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 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注意联系大胆假
设全面分析 (正推或逆推)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
确定“突破口” ,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
一般而言,推断题的思维方法可分三种:一是顺向思维,从已有条件一步步推出未知
能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无机推断题既能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大汇总
高考化学(huàxué)无机推断题大汇总高考化学无机(wújī)推断题大汇总全国名校高三化学调研精选(jīnɡ xuǎn)汇编1〔8分〕某、Y、Z为三种由短周期元素(yuán sù)构成的粒子,每mol粒子都有10mol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原子核数粒子(lìzǐ)的电荷数物质A由某、Z构成,B、C、D、K都是单质,反响①~⑤都是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响,各有关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响转化关系如以下图所示:请答复以下问题:(1)A的化学式为;D的结构式为。
(2)完成以下反响的离子方程式:反响①。
反响④。
(3)假设J气体浓度过高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且污染大气等。
但J也有不少的用途,如〔举出一例〕2.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以下图所示,A〔只含两种元素〕可作为工业生产J的原料,B、C、H、I为非金属单质,某的水溶液为一种常见的无色医用消毒液,F为常见的红棕色防锈油漆颜料的主要成分,O是常见氮肥,且反响⑦中L 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E、J、N中含有同一种元素。
CAB高温①某单核1个单位正电荷Y四核0Z双核1个单位负电荷EFGH某③J高温④足量Ba(NO过滤32)溶液白色沉淀KLM高压⑦ND高温②OD设备ⅠI⑤设备ⅡH+I⑥答复以下问题:⑴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C+D的反响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⑵考虑到综合经济效益,工业生产M时,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使用催化剂b.适当降低温度c.选择适宜的温度d.适度增大压强e.及时别离出产物f.对原料进行循环利用g.充分利用反响本身放出的热量h.工厂地址尽可能选择在交通兴旺的城市i.工厂地址可选择在盛产天然气的地区;设备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工业生产中为了节约资源、降低本钱和保护环境,常对某些物质进行循环利用。
2013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化学 专题11 无机综合与推断(Word精析版)(2)
(2013·江苏卷)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丁乙丙。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 2B .若甲为SO 2,则丁可能是氨水C .若甲为Fe ,则丁可能是盐酸D .若甲为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CO 2(2013·新课标I 卷)27.(15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
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 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
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 ++xe - = Li x C 6。
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1)LiCoO 2中,Co 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可用盐酸代替H 2SO 4和H 2O 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 。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 2与Li 1-x CoO 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 。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
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 (填化学式)。
(2013·四川卷)8.(11分)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的单质与氢气可以化合生成气体G,其水溶液pH>7;Y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数的3倍。
Y、Z分别与钠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Q和J,J的水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Z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G反应生成M。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M固体的晶体类型是。
⑵Y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①;G分子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的类型是②。
无机推断题
无机推断题的一般方法与技巧一、命题特点无机推断题是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必考题型,以Ⅱ卷中的无机框图填空试题为主,有时也涉及I卷中的选择内容,在选择部分,一般是以元素推断的形式出现。
此类试题跨度大、思维强,考查考生将实际问题(或题设情境)分解、辨别新信息、接受新信息、应用新信息及知识重组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试题命题材料往往是综合应用各类元素及化合物的不同性质,合成或推导未知元素及无机物。
此类试题属较难题,对考生的知识要求及能力要求均较高,因而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二、突破方法与技巧1.方法与技巧(1)循序渐进法:若框图中给出了起始物质,可利用框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分析递变过程而获解。
(2)题眼扩展法:若框图中未给出起始物质,叮通过题中的文字说明和框图中的实验现象等,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即“题眼”,题眼可以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一类物质,再由题眼向前或后扩展,找出其他物质。
(3)试探法:当通过题中文字说明和框图中的变化无法找到相应物质时,可通过题中规律,将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代入试探,如发现试探的物质不符合,再代入其他物质,直至获得结果。
(4)迁移类比法:当框图中的物质不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时,可依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递变规律,将学过的物质的性质迁移到新物质中,进行类比分析。
2.解题指导一看:看清题中的文字说明,列出解题的关键字词。
二找:找出框图中的实验现象,找出框图中的变化规律。
三查:查框图中的物质、查反应条件、查反应过程。
四答:答非所问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
以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
三、试题突破口解无机推断题关键是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可以作为突破口的问题总结如下几种类型:1.微粒结构类(1)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
①分子:Fe、HF、H2O、NH3、CH4。
②阳离子:Mg2+。
、Na+、A13+、NH4+、H3O+。
高考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
高考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大题培优易错难题)一、无机综合推断1.现有H、N、O、Na、S、Cl、Fe、Cu八种常见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C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2)N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3)能说明非金属性Cl比S强的事实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物质A~L是由上述八种元素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组成,A的摩尔质量166g·mol-1,其焰色反应呈黄色;B是最常见的液体;C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96∶7; D、E都为氢氧化物,E呈红褐色。
F、G、H、I为单质,其中F、G是无色气体,H是紫红色固体,I是黄绿色气体;L是常见的强酸。
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已略去):①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②D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③L的稀溶液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④反应(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3周期ⅦA族 Cl2+H2S=S↓+2HCl Cu3N 3Cu + 8H++2NO3-=3Cu2++2NO↑+4H2O 4Na2FeO4 +10H2O = 4Fe(OH)3↓+8NaOH + 3O2↑【解析】【分析】前三问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三者关系,后一问为无机推断大题,其推导思路: B 是最常见的液体则为水;E呈红褐色为氢氧化铁,D、E属同类物质,且D应该也含有钠元素故为氢氧化钠;F、G、H、I为单质,其中F、G是无色气体,H是紫红色固体即为Cu,C 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96:7,C分解得到G和H,可知生成Cu和氮气,故C为Cu3N,G为氮气;氮气与氧气放电生成NO,故F为氧气,J为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K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L是常见的强酸硝酸;I是黄绿色气体则为氯气;A的摩尔质量为166g·mol-1,其焰色反应呈黄色,则含有钠元素,结合D、E、F可推知A为Na2FeO4。
(完整)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大汇总(1),推荐文档
A①F ABC③G 电解②D ④EFB 溶液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题)精选汇编1.( 14 分)下图是无机物 A ~N 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
其中, I 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 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N 中只含有两种元素,N 可作为工业生产 C 的原料。
请填写下列空白: (1) 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 G 的元素位于第 周期 族。
(2) 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写序号)。
(3) 反应⑩的离子方程式是:。
(4) 反应④ 的离子方程式是: 。
(5) 将化合物 D 与 KNO 3、KOH 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 K 2FeO 4 (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 KNO 2 和H 2O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现有 1molN 参加反应, 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生成 C 的质量为 490g ,生成 G 的质量为 224g ,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1.( 14 分) ( l )四(或 4 ) VIII (共1 分,错一个扣1 分)( 2 )③ (1 分 )( 3 ) 3Fe +2 NO 3- + 8H + + = 3Fe2+ + 2NO ↑+4H O 2(3 分 )( 4 ) 3Fe 2+ + NO -3 + 4H + + = 3Fe3+ + NO ↑+2H O (23 分 )高温( 5 ) Fe 2O 3+3KNO 3+4KOH2K 2FeO 4+3KNO 2+2H 2O (3 分 )高温(6)Fe 4S 5+8O 2 2Fe 2O 3+5SO 2(3 分 )2.(10 分)无机框图下图为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
已知:A 、C 、D 是常见的气体单质,F 气体极易溶于水,且液态常做致冷剂。
(1) 写出化学式 F ,写出电子式 G ;(2) 鉴定 G 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3)D 单质和 E 溶液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和漂白剂的有效成分,写出 D+E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③的化学方程式、。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试题答案及解析1.A、J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金属,这两种金属和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A作负极;F常温下是气体,各物质有以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条件略去)。
回答以下问题:(1)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M的化学式为。
(2)A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
(4)含A元素的某盐X常做净水剂,X做焰色反应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X的水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1),FeS;(2)2Al + 2OH- + 6H2O=2[Al(OH)4]- + 3H2↑;(3)4NH3+5O24NO+6H2O;(4)Al3+ + 3HCO3-= Al(OH)3↓ + 3CO2↑。
【解析】根据题意知,A、J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金属,这两种金属和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A作负极,则A为铝;结合流程图知,C为偏铝酸钠,E为氢氧化铝,H为氧化铝,J为铁,M为硫化亚铁,D为氢气,F为氮气,G为氨气,I为一氧化氮,K为二氧化氮,L为硝酸。
(1)A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为,M为硫化亚铁,化学式为FeS;(2)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Al + 2OH- + 6H2O==2[Al(OH)4]- + 3H2↑;(3)反应②为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4)含A元素的某盐X常做净水剂,X做焰色反应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X为明矾,其水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 3HCO3-="=" Al(OH)3↓ + 3CO2↑。
【考点】考查无机推断,涉及铝和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A、B、C分别是元素甲、乙、丙的单质,它们都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D、E、F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E中一定都含有甲元素B.单质B肯定是氧化剂C.A、B、C中一定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单质D.若A是非金属,则B一定为金属【答案】B【解析】A是甲的单质,根据图示,E中必含甲元素,B是乙元素单质,与D反应生成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所以D中必含甲元素,A项正确;B项,D是氧化物,与B单质反应,一般B是还原剂,错误;C项,A与C单质反应生成氧化物E,所以必有一种是氧气,正确;D项,若A是非金属,则D与B的反应一般是类似于水与钠间的置换,即D项正确。
2013年高考化学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专题11无机框图以及无机信息题
方法四、根据特征转化关系推断 知识准备: 1、一般思路是找出特别的变化关系,用可能的几种情况试探,得出合理答案
.
5
2、掌握一些特别的连续变化关系
( 1) A O2 B O2 C H 2O D (酸或碱 )
① NH(3 气体) O2 NO O2 NO2 H 2O HNO3 ② H 2 S(气体) O2 SO2 O2 SO3 H 2O H 2 SO4
方法五、根据特殊工业生产推断 知识准备:重要工业生产反应 1、煅烧石灰石 2、煅烧黄铁矿 3、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4、氨的催化氧化 5、合成氨 6、
电解饱和食盐水 7、工业制盐酸 8、高炉炼铁 9、工业制取漂粉精 10、工业制水煤气 11、硅 酸盐工业
例 5、 硫酸钡是惟一无毒的钡盐,工业上以 BaSO4 等为原料通入图所示流程反应可以制 备锌钡白和过氧化氢:
红褐色: Fe(OH)3
黄色: AgI 、 Ag3PO4
浅黄色: S 或 Na2O2 或 AgBr
蓝色: Cu(OH)2
黑色:炭粉、 CuO、 FeO、FeS、 CuS、 Ag2S、 PbS
紫黑色: KMnO4 I 2
白色: Fe(OH) 2、 CaCO3、 BaSO4、 AgCl 、BaSO3
2+
( 3)形如
的反应,中学化学里常见的有:
3、注意几个典型转化关系 三角转化:
1.金属 盐 金属 盐 4、置换反应: ( 1)金属→金属 2.铝热反应
活泼金属( Na、 Mg、 Fe) H 或 H2O H 2 ( 2)金属→非金属 2Mg CO 2 点燃 2MgO C
6
( 3)非金属→非金属
2 F 2 2H 2O 4 HF O2
单质 A 与 E 溶液的反应产物 F 也能再与 Cl 2 反应生成溶液 D,说明 A 是一种变价金属, F 是
2013高考化学常见难题大盘点:无机推断题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3高考化学常见难题大盘点:无机推断题1、常温下,A 是双原子分子气态单质,其密度为3。
17g/L (标准标况下),B 、C 、D都是含A 元素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1)分别写出A 、B 、C 、D 的化学式: A BC D(2) 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A →BD →A 。
2、现有金属单质A 、B 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 、D 、E 、F 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黄绿色气体乙水②①金属 B ③水 黄绿色气体乙④⑤金属A (焰色为黄) 气体甲 气体丙 物质D 物质C 物质E 物质F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红褐色沉淀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丙⑵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①反应⑤3、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1)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 是A的2倍,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 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2)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常温下1g D与F反应生成B(气态)时放出92.3kJ热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_____.(3)若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B固体属于__________晶体.4.短周期常见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B、C、D、E的转化关系如下图与A、所示,物质A与物质B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可能..B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C是离子化合物,D是一种强碱,写出C的化学式. (2)若C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E的水溶液呈弱酸性,D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化学常见难题大盘点:无机推断题1、常温下,A 是双原子分子气态单质,其密度为3.17g/L (标准标况下),B 、C 、D 都是含A 元素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1)分别写出A 、B 、C 、D 的化学式:A B C D(2) 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A →BD →A 。
2、现有金属单质A 、B 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 、D 、E 、F 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丙 ⑵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①反应⑤3、A 、B 、C 、D 、E 、F 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1)若A 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 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 是D 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 是A 的2倍,F 的浓溶液与A 、D 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 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若A 为常见的金属单质,D 、F 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常温下1g D 与F 反应生成B(气态)时放出92.3kJ 热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_____.(3)若A 、D 、F 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 、D 所含元素同主族,A 、F 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B 固体属于__________晶体.4.短周期常见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 、B 、C 、D 、E 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A 与物质B 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 可能..与A 、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C 是离子化合物,D 是一种强碱,写出C 的化学式 。
(2)若C 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E 的水溶液呈弱酸性,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
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仅写出电离方程式即可)。
。
②用等式表示E 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正盐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C 是一种气体,D 是一种强酸。
①C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浓H 2SO 4可以干燥气体C”。
某同学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浓H 2SO 4中未发现有气体逸出,且变为红棕色,则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A 、B 均是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 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C 、J 是同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X 为无色液体,D 具有两性。
反应生成的水均已略去。
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1)写出化学式:A . ,B . ,C . 。
(2)反应③中每生成lmolF ,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离子方程式分别为:反应② ; 反应⑤ 。
(5)反应①中,每1.00g C 与足量的F 作用,恢复到25℃放出55.6kJ 热量,写出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
。
6、下图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其中,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4,反应①中生成C 、D 物质的量之比为3 :1,D 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除反应③⑤外其它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F、G是气态非金属单质,K是一种常见的非极性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某些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1)A的化学式是;(2)E中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⑦;(5)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7.下图中,A为气体非金属单质,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B、E、Z为无色氢化物,其中B、E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是由三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F、I、L为白色沉淀,其中F不溶于稀硝酸,N、P是金属单质;反应②在E的浓溶液中进行,反应⑦在E的稀溶液中进行,反应②、⑦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图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列出)。
请按要求回答:(1)写出C的电子式,I的化学式;(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4)由C制取E时反应物的状态是,由J制取L时反应的环境是。
8.已知下图每一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图中部分生成物没有列出)。
化合物A是一种常用的肥料,其化学式可表示为XY4ZM2,组成A的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之和为22,X、M、Z分别位于相邻的主族,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C、D、G、I、J、K为气体,其中C、K的温室效应均显著,K是含碳量最高的有机物,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为一种白色固体,其化学式可表示为X3Y6M6,E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 3M4。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B中M的质量分数为。
(3)化合物E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它的一种结构(β- X3M4)具有可与金刚石相媲美的硬度。
请推测该材料可能用途之一是。
9.A是一种重要的矿石,B-I均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D、H为气体。
J是有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它是一种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抗熔融金属侵蚀的能力强,是熔铸纯铁、铝或铝合金理想的坩埚材料,它还是电绝缘体。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②和⑤的离子方程式:②,⑤;(2)操作Ⅰ和操作Ⅱ的实验名称分别是和;(3)H气体在后续反应中必须是干燥的,干燥H气体时所选择的干燥剂可以是;(4)J的化学式为,其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共价键和;(5)有人说在反应⑤中选择(NH4)2CO3比NH4HCO3更好,其理由是。
10.已知X为中学化学中的一种常见的盐,F为淡黄色固体;M、N为常见的金属,N的最高价氧化物是耐火材料,它的晶体硬度很大,常做手表的轴承;H为气体单质,D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会出现红棕色。
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X 的化学式为 ;F 的电子式为 。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100 mL 盐X 的溶液中加入10 g 金属单质M 的粉末,充分搅拌后,过滤,烘干得10.16g 固体C 。
则滤液A 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体积不变)11、有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已知E 是具有还原性的含氧酸钠盐,回答下列问题(方程式中的物质用对应的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⑴写出A 和O 2反应生成B 和C 的方程式: 。
⑵Na 2FO 2和Na 2F 2O 4均为易溶于水的盐。
Na 2FO 2溶于过量的新制氯水后形成黄色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入KSCN 溶液出现血红色。
分别写出反应②以及Na 2FO 2溶于过量氯水的离子方程式: 、 。
⑶事实上,金属F 放置于一定浓度NaOH 和E 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发生反应①、②,生成的Na 2FO 2和Na 2F 2O 4能发生可逆反应,在F 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层。
试写出Na 2FO 2和Na 2F 2O 4相互反应生成保护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⑷为防止金属F 的腐蚀,将F 制品放置于一定浓度NaOH 和E 混合溶液中时,NaOH 的浓度不宜 (填“太小”或“太大”)。
12. A~N 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 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化工生产上的重要原料,单质M 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金属,常温下B 、E 、F 为气体,G 为无色液体,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其中有些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经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⑴H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D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B和N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D与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G与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I可用于净化水,其原因是13.已知A为常见金属,X、Y为常见非金属,X、E、F、G常温下为气体,C为液体,B是一种盐,受热极易分解,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较广(如被用作某些电池的电解质)。
现用A与石墨作电极,B的浓溶液作电解质,构成原电池。
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注意:其中有些反应的条件及部分生成物被略去)请填写下列空白:(1)反应④为A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生成单质Y和A的氧化物,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2)从D溶液制备D的无水晶体的“操作a”为。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14已知化合物A与B、丙与丁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四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
A与B在常温下均呈液态。
D与F都为固体单质,且D、F与甲的浓溶液在常温作用都无明显现象,加热时有大量气体产生。
(相关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未标出)。
(I)A的结构式,E与F的反应是(填反应名称),在工业生产中此反应有什么用途?、。
(II)若反应①除生成甲外,还生成丙,回答(1)、(2)小题:(1)写出过量D与甲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以D、F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可以组成原电池,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III)若A与丙可以化合生成甲;甲与D加热条件下可以生成三种化合物乙、丙、B,乙、丙、B常温下又可以反应生成甲和另一化合物X。
回答(2)、(3)小题:(3)写出下列方程式②:③:(4)将含有1.2molX的水溶液调至中性,通入足量C充分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且溶液呈黄色,经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15、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元素可以组成下列框图中除Br2和L以外的物质,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甲和乙可形成常见液态化合物K,固体A中含有丙元素的正一价阳离子,其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丁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