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诸暨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暨位于浙江省中部,与绍兴、杭州萧山区,嵊州,义乌、东阳,浦江等7 个县市区接壤,总面积2318平方公里(全省第8位),辖28个镇乡(街道),106万人口(全省第7位)。诸暨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2.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56.4%,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诸暨成功创建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验收。诸暨交通便利,浙赣铁路、杭金公路和杭金衢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诸永(诸暨至永嘉)高速起点。

诸暨地形以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位于浙江省中部偏北,距杭州98公里。钱塘江流域中段,介于东经119°53′~120°32′,北纬29°21′~29°59′之间,属上海经济开发区。全境处于浙东南、浙西北丘陵山区两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由东部会稽山低山丘陵、西部龙门山低山丘陵、中部浦阳江河谷盆地和北部河网平原组成。四周群山环抱,地势由南向北渐次倾斜,形成北向开口通道式断陷盆地。境内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富有林木、矿藏。东部会稽山脉,主峰东白山太白尖海拔1194.6米,为境内最高峰;西部龙门山脉,主峰三界尖海拔1015.2米,为境西部最高峰。中部为河谷盆地,多沃土良田,北部为河网平原,水资源充沛。浦阳江纵贯南北,境内干流长67.6公里,东西8条支流呈叶脉形展开。

改革开放以来,诸暨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全国百强中的位次呈逐年上移态势,2000-2005年分别位居全国最发达县(市)第66 位、第45位、第39位、第32位、第27位和第24位,是全省范围内位次上升最快的县市。农业是诸暨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全市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生猪、香榧、珍珠、名茶、板栗、高菜等优质农产品不断销往香港、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和国外市场,涌现了“绿剑”名茶、“枫桥”香榧等一批全国、省级名牌农产品,被命名为“中国珍珠之乡”和“中国香榧之乡”。工业经济发展紧紧抓住了大企业、大集团培植和块状经济升级这条主线,全市已有年销售超亿元的工业规模企业106家,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2家,上市公司4家。大唐袜业、店口五金、枫桥衬衫、山下湖珍珠等十大块状经济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目前,诸暨拥有国家级品牌16只,省级品牌112只,总数列浙江省县级市第一。诸暨有以服装为主的五大类出口商品、145个品种,外贸出口连年增长。诸暨连续两次被评为浙江省“建筑之乡”。凭借西施的传奇故事和五泄的秀美景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要说30年农村的变化,三言两语说不完,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生活水平提高这么快,环境变化这么大!”日前,王家井镇新南村村支书周渭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今天,不管是走进暨阳、浣东、陶朱等城郊的村庄,还是来到东白湖、岭北、同山等边远山村,处处都能看到村美人和的新农村画卷。

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29.4%

据市农办统计,1978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3亿元;2007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307亿元,30年年均增长29.4%。2007年,全市有414个村当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20万元以上,占行政村总数的82%,有182个村当年村级经济收入在100万元以上,占村总数的36%。

改革开放以来,非农产业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工业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拉动力,比重从1978年的不足5%,提高到2007年的84%。

同时,农民的增收渠道也得到了有效拓展,纺织、袜业、五金、服装、鞋业等块状经济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9355元,同比增长16.5%。

惠民实事工程年年上

改革开放后,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市财政每年拨出巨额专项资金开展康庄工程、饮用水工程等农村惠民实事工程建设,全市新农村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力”的多元化投入、建设格局。

到2007年,全市467个行政村与社区及所属的1302个自然村全部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农村饮用水质量与供应得到有力保障;95个村的文化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14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24家村卫生室及联村医生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了农民健康。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38元,参加农民达84.3万,覆盖率达92.6%;54家连锁超市、872家村级“放心店”、105家“农资放心店”保障了农村流通网络安全;累计投入2.8亿元资金的农村“户集、村收、市运、市处理”垃圾收运体系建成,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8%。

汽车电脑进农家

有数据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84年的299元增加到2007年的7841元,年均增长15.3%。

30年来,农村居民膳食结构由满足温饱向追求营养和保健转变;穿着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转变为讲求舒适和个性化。高档耐用消费品从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旧“四大件”,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录音机新“四大件”,再到了九十年代的空调、电话、摩托车、洗衣机等,变化巨大。2007年,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我市百户农户拥有彩电157台、冰箱96台、家用汽车8辆、空调64台。2007年末,农村居民户均安装固定电话1.03部,拥有移动电话1.38部,每百户居民有16.4户拥有电脑。

全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获取省级科技进步奖总数连续五年居浙江省县(市)之首,荣获“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耕读传家”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得到弘扬,积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被授予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枫桥经验”历久弥新,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随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56元和905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