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5T 207-2011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池塘泥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广泛认可。
为了最大化地利用池塘和养殖资源,很多养殖场开始涉足池塘泥鳅养殖。
以下是池塘泥鳅养殖的技术指南:1. 池塘环境的准备要想养殖健康的泥鳅,首先需要准备一个质量优良的养殖环境。
选用规模适中,水质较好的池塘作为养殖场。
在准备池塘前,需要对池塘进行清理,并保证水质达标。
2. 成鱼的选配泥鳅的选配非常重要,需要选用体型修长、活泼健康的泥鳅,并且确保数量均匀。
参考养殖经验,选配种鱼时可以选择40~50克左右的个体。
3. 饵料的配制和投喂泥鳅的饵料可以选用自制饵料和市售饵料,注意选择营养均衡、口感适宜的饵料,以保证泥鳅的健康成长。
投喂频率通常为每天2~3次,每次喂食需控制在10~20%的体重。
4. 池塘的清洁和换水为了保证水质的清洁和新鲜,需要定期清洁鱼舍,尤其是排污管道、滤网等零部件。
同时,也需要定期换水,以保证池塘内的水质清洁。
5.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是常见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害的发生。
预防疫病的方法包括增强养殖水质、科学投喂饵料等。
在发现病害后,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病鱼,并从根本上控制病情的发展。
6. 养殖周期的管理养殖周期是重要的管理环节,一般上涨期为4个月左右,维持期为2个月左右。
在上涨期,投喂量应逐步增加,同时定期测量指标,确保泥鳅群体健康成长。
在维持期,适当减少饵料投喂量,控制泥鳅的体重增加,以保证其身体和健康。
以上是池塘泥鳅养殖的技术方法和要点,建议养殖者在实际操作中结合本文所述技术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
有序的养殖方法和严格的养殖管理,可以使池塘泥鳅养殖取得更好的效益。
池塘养泥鳅的管理技术
contents •池塘准备•种苗放养•饲料管理•水质管理•疾病防治•日常管理目录010203消毒清理消毒与清理优良品种健康种苗选种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评估,合理安排放养密度。
参考放养密度:每亩放养5-10万尾泥鳅种苗。
放养密度放养时间根据气温、水温等因素合理安排放养时间,确保泥鳅种苗适应环境。
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放养。
饲料选择优质性安全性饲料投喂定时投喂根据池塘中泥鳅的数量和生长状况,适量投喂,避免浪费和污染。
适量投喂适口性材料使用耐腐蚀、易清洗的材质制作饲料台,如水泥板或塑料板。
位置选择平坦、宽敞、避风向阳的地方搭建饲料台,方便泥鳅集中摄食。
结构饲料台设计成台阶状或孔状,方便泥鳅攀爬和摄食。
饲料台设置水质要求泥鳅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池塘水质应保持清新、溶氧充足。
水质应呈中性或弱酸性,pH值应在6.5~7.5之间,透明度应保持在30~40厘米。
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水量控制水质监测定期向池塘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遇到异常天气或水质突变时,应加强水质监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定期检测水质,包括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预防措施水霉病赤皮病寄生虫病常见疾病及治疗用药安全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配合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说明1巡塘检查23定期检查泥鳅的活动情况,包括游动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常行为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观察泥鳅活动情况对池塘的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包括pH值、溶氧量、氨氮等指标,确保水质的稳定和适宜。
检查水质对池塘的设施进行巡查,包括塘埂、进出水口、增氧设备等,确保其完好无损,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检查池塘设施03财务记录记录管理01养殖日志02销售记录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如天气突变、疾病暴发等,确保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备足备用设备对养殖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设备进行备份,如增氧机、水泵等,以备不时之需。
及时联系合作单位与相关合作单位保持联系,如饲料供应商、药品供应商等,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联系并解决问题。
池塘无公害养殖泥鳅技术
池塘无公害养殖泥鳅技术
泥鳅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食用越来越多,自然产的不够满足生产需求,人工养殖越来越普遍。
我镇的具体养殖方法如下:
一、池塘选择
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
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
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二、清池、消毒
泥鳅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
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三、苗种放养
泥鳅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
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鳅种50~60尾。
四、饲料投喂
泥鳅是杂食性动物,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
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四定。
泥鳅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范
泥鳅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要点采取多级培养的方法,注意从生态环境、苗种放养密度、饵料营养、饵料适口性、水质和成鳅捕捞等方面入手,可以较好地解决泥鳅成活率、产品质量、产量等问题。
生长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水温超过30℃或低于15℃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当水温在5℃以下,或夏天32℃以上,以及天旱少水时,它都会潜入泥层中进行“休眠”,一、池塘生态条件1、池塘结构池塘面积以1.5~4.5亩为宜,池深在1~1.5??(水深30-50cm,池埂高出水面40cm-泥鳅封闭循环水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研究)米左右,要求池底平坦,池底土质为粘土并有少许淤泥,池埂坡度为1:2.5或1:3。
鳅池呈长方形,东西向为佳;池两端对角设有进、排水口,进、排水口设有水坑。
池塘四周设环沟,环沟深60~80厘米、宽20~30厘米。
池塘四周用塑料薄膜和网片做好防逃设施。
2、生态条件四周没有高大的树木,光照充足。
池塘中保持少量的水生植物,或人工移植沉水、漂浮性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良好的栖息、摄食和隐蔽的场所。
投放鳅种前,池塘彻底消毒,杀灭青蛙、克氏原螯虾,黄鳝、乌鳢等敌害生物。
养殖过程中经常换水,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厘米左右,池塘溶氧常年在2毫克/升以上,pH值6~7,水质保持肥、活、嫩、爽,池塘四周和水源无污染。
二、鳅种培育1、鳅苗质量要求要求苗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身体无伤,游泳活泼;投放苗种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2、鉴别方法⑴肉眼观察:鳅苗规格整齐,身体无伤,光泽好,活力强,用手拍打一下水面,鳅苗能迅速钻到水下为好。
⑵模拟运输试验:用一鱼苗袋装水2.5公斤,放鳅苗5万尾,放在室内阴凉处,如在10小时内没有死苗的则为壮苗。
3、鳅种培育选用面积3~6平方米的小网箱,网目为20~40目。
网箱上面加盖,开口处缝上拉链。
直接设置在鳅池中,也可以设置在条件较好的其它水体中。
每箱可放鳅苗3~6万尾,投喂轮虫,或者打碎的红虫、水蚯蚓、蛋黄、鱼糜和豆浆等适口饵料,经过30多天的培育,即可育成体长3~4厘米、每公斤200~300条的鳅种。
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一、环境条件1.水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养殖排水应符合GB18596的规定。
2.养殖场地生态环境良好,养殖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二、池塘条件池塘保水性能良好,以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水泥池面积以150平方米~300平方米为宜。
土池面积667平方米~2000平方米,池底以黏土为宜。
池深80厘米~120厘米,池底淤泥10厘米~20厘米,水深保持在50厘米~80厘米。
三、池塘准备1.防逃池四周应用水泥、砖、塑料板或黏土等材料修建防逃墙或设防逃网,高出水面宜30厘米以上。
注水口应高出水面20厘米以上。
注、排水口用铁丝网或尼龙筛绢网作拦鱼栅。
2.集鱼坑在排水口附近挖集鱼坑6平方米~8平方米,深度30厘米~50厘米。
3.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10天~15天,按SC/T1008的规定消毒执行,排干池水,暴晒池底,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埂。
当水深0.2米左右时,每公顷用900公斤~1050公斤生石灰,用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
四、鳅种放养1.鳅种来源天然鳅种在原产地选用笼捕、诱捕方法采集,人工繁育苗从有资质的原良种场采购。
2.鳅种质量选择体形端正、体色正常、体表有黏液、集群、逆水、畸形率小于1%、损伤率小于10%、无传染性疾病的个体,并检验检疫合格。
3.放养时间为4月下旬~5月底。
4.放养规格与密度规格为体长5厘米~8厘米,每平方米放养50尾~80尾,并适当搭养草鱼、鲢鱼、鳙鱼等中上层鱼类。
5.鳅种消毒按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标准执行。
一般采用3%的食盐溶液对下池鳅种进行浸浴5分钟~20分钟。
消毒药物要现配现用,浓度准确。
浸洗时间视鳅种的忍耐时间确定。
若发现鳅种有忍耐不住现象时,立即加水或者停止浸浴。
五、饲养管理1.投饵①饵料种类。
动物性饵料如鱼粉、鱼浆、动物内脏、蚕蛹和猪血(粉)等。
泥鳅养殖技术教程
泥鳅养殖技术教程泥鳅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泥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被誉为“水中的牛肉”,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爱。
下面将为您介绍泥鳅养殖的技术教程。
一、选址准备1.选择一个适宜养殖的场所,最好是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以保证泥鳅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和氧气。
2.场地的水源要保持清洁,不要有污染物或杂质。
二、池塘建设1.按照养殖量确定池塘的大小,一般每亩养殖10-20万尾泥鳅。
2.池塘应有足够的深度,一般为1米左右,以利于泥鳅的生长和繁殖。
3.在池塘的底部铺设一层泥土和沙子,以模拟泥鳅的生活环境。
三、苗种选购1.选择健康活泼、体型匀称的泥鳅苗种,切勿购买有病或畸形的泥鳅。
2.经销商或者种苗基地要有合格的资质和证明材料。
四、水质管理1.尽量使用自然水源,避免使用污染或含有化学物质的水源。
2.维持适宜的水温,一般在18-24摄氏度之间。
3.避免水质过于浑浊,可以利用过滤器或添加适量的活性炭进行净化。
4.定期对池塘进行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新鲜。
五、饲料管理1.泥鳅主要以浮游生物、藻类和有机废料为食,可以利用稻壳、水稻秸秆等,进行饵料的添加。
2.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新鲜程度,合理搭配配方饲料,以满足泥鳅的营养需求。
六、疾病防治1.定期巡查池塘,发现病鱼要及时隔离,进行治疗或处理。
2.保持池塘清洁,清除杂草和废料,减少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七、繁殖管理1.适当提高水温,促进泥鳅的繁殖。
一般在25-30摄氏度下可以提高繁殖的效果。
2.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增加泥鳅的繁殖率。
3.定期收获泥鳅,挑选一部分大型泥鳅用于下一季的繁殖。
八、市场销售2.快速、有效地将泥鳅送达市场,保持其新鲜度和口感。
以上是泥鳅养殖技术的简要教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养殖效益。
祝您泥鳅养殖顺利!。
池塘养泥鳅的管理技术
池塘养泥鳅的管理技术1、池塘建设:池塘要靠近水源,面积以200-400平方米为宜,水深0.7-1米;池壁用砖石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夯实,要求坚固耐用不漏水;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留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清塘消毒。
2、鳅种放养:最好选择泥鳅(又名真泥鳅)或大鳞副泥鳅养殖。
清塘消毒7天后注水20-30厘米深。
在池塘向阳一侧施足基肥,并将池水加深至40-50厘米。
3天后投放鳅种,每平方米水面放体长3-5厘米的鳅种100-150尾,或体长6厘米以上的鳅种60-70尾。
3、饲料投喂:设置食台定点投喂,一般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在池泥鳅体重的5-10%。
具体投喂量看水质、天气、泥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水温过高以及雷雨天可不投喂。
4、水质调节:根据池水肥度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好。
水温超过30℃时,泥鳅会钻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时要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
泥鳅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说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及时注入新水。
冬季要加深水位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5、病害敌害预防:经常消毒,抓好“三消”,即鳅体消毒、池塘消毒、食台消毒。
发现病死泥鳅立即捞出,防止感染其他泥鳅,并及时治疗。
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及时捕捉,捞除蛙卵;进水口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水进入池中;发现鸟类及时驱赶。
6、养殖管理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需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小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5%~10%。
投喂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泥鳅在水温15℃以上时食欲逐渐增加,20℃~30℃是摄食的适温范围,水温在25℃~27℃时泥鳅的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或低于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喂。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
S h u i c h a n y u y e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养殖技术的出现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
泥鳅作为一种新型的养殖品种,其市场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对其有很大的需求量,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但是,近年来我国对泥鳅的捕捞量越来越大,导致其栖息地日渐恶化,泥鳅资源来遭到了破坏,使其产量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要想提高泥鳅的产量,养殖企业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原来的养殖方式转变成规模化的人工养殖,这样一来,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提升经济效益,实现良好的发展。
一、池塘选择在泥鳅的池塘养殖中,对于池塘的选择,相关养殖人员一定要将位置选择在避风向阳的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水源充足无污染。
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鳅种也要选择不同的池塘来进行养殖,即鱼种池面积在100~300m2,成鱼池面积在1000~2000m2,且池塘的深度一定要保持在80~100cm左右,水的深度不得超过50cm,这样才能保证泥鳅的高产,满足市场的需求。
不仅如此,池塘底部的淤泥要保证在20~30cm之内,对于进水口要用密网布来进行包裹,目的就在于能够更好地保护泥鳅不被受到伤害,将敌害生物以及野杂鱼等隔离在外,在此基础上,还极大的便利了养殖人员的捕捞,实现该行业的良好发展。
二、清塘和肥水在泥鳅开始养殖之前,养殖人员需要对鳅池开展清整工作,全面检查进水、排水设施以及防逃设备的运行能力,然后再对池塘底部的淤泥进行翻整,并采用生石灰来清整池塘,保证池塘内不会存在影响泥鳅生长的有害生物,给泥鳅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不仅如此,在使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清整时,每亩需要用到大约150kg生石灰,将生石灰转化成石灰浆,向着池塘内泼洒,待清塘工作完成以后需等待一周的时间才可注入新水,同时还要保证新水从过滤网进入,将那些野杂鱼过滤出去,给泥鳅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
池塘养殖泥鳅实施方案
池塘养殖泥鳅实施方案池塘养殖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
本实施方案主要介绍了池塘养殖泥鳅的种苗选育、养殖环境建设、饲料和管理等内容。
一、种苗选育1. 选用优质种苗:选用生长健壮、体质强壮、没有明显畸形的泥鳅作为种苗,在购买时可以观察其表面光滑、鳞片完整、活动灵活等特点。
2. 适宜的孵化条件:泥鳅孵化需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条件,一般在20-25摄氏度的水温下,PH值保持在7-8之间,水质清澈无污染。
3. 健康的饲养水体:在泥鳅孵化前,应准备充足的健康的饲养水体,水质稳定、富含氧气,可以通过管理水质、添加水质调节剂等方式进行。
二、养殖环境建设1. 池塘选择:选择适宜的池塘用于泥鳅养殖,池塘面积应根据养殖规模决定,根据养殖区域的状况,挑选适宜的水源。
2. 池塘改造:清除杂草、污泥和有害生物,利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池塘环境清洁卫生。
3. 养殖设施建设:根据养殖规模决定是否需要搭建养殖设施,如鱼网、浮筏等,设施应坚固耐用,方便管理和操作。
三、饲料和管理1. 饲料选择:泥鳅一般以浮态饲料为主,可选择市售的泥鳅专用饲料,也可以自行配制饲料。
饲料应考虑泥鳅的生长阶段和水质条件,合理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2. 饲料投喂:根据泥鳅的生长情况和饲料消耗量,科学合理地定期投喂饲料,每日投喂量应逐步增加,避免过多造成浪费和污染养殖水体。
3. 水质管理:定期测定养殖水体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指标,保持水体清洁卫生,定期更换适量新水,避免过度积肥和水质污染。
4. 病害防治:定期进行泥鳅的疾病检查,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使用预防药物和中草药进行防治。
四、定期管理与养殖技术培训1. 定期管理:养殖过程中需定期检查、清理泥鳅池塘和设备,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保证泥鳅的生长环境良好。
2. 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养殖者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学习种苗选育、泥鳅饲料搭配、水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养殖者的养殖水平。
泥鳅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泥鳅池塘生态养殖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泥鳅成为了备受消费者追捧的水产产品之一。
在泥鳅养殖中,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广泛,在保证泥鳅品质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养殖效益。
一、池塘选址及建设池塘选址要求通风良好、日照充足、地势平缓、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土质肥沃等。
同时要采取措施,防止意外污染和灌水过量等情况发生。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水面宽度,尽量减少平头和拐角,避免影响水流动动力,影响养殖效果。
池塘大小一般以每亩养殖50~1000尾泥鳅为宜,不宜太大,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试验,逐渐摸索出适合企业的池塘大小。
二、池塘的水质管理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改善水质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养殖初期要多测定水质含氧量、温度等指标,及时调整作物配饵。
保持肥水平衡,使用优质有机饵料,下饵量要掌握好,否则可导致营养过剩,乱生乱长,形成滋藻和水蚤,对鱼苗健康不利。
合理控制肥料的投入,使饵料的氮、磷含量与池塘微生物之间的平衡保持稳定,避免水体中的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对鱼苗造成伤害。
三、施肥管理为增加池塘里的有机物、肥料供给,施肥是必要的。
在施肥前,应先观察池塘中的水质,如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等,了解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氧的含氧量,判断施肥时间和使用量。
为防止有机肥料在水中分解迅速,可以将有机肥料包裹在一些添加剂中。
四、水温、光照和环境管理水温是泥鳅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水温可以促进泥鳅的生长速度。
夏季高温期间应注意水暴,这个时候会导致鱼苗缺氧,加快虾虎对氧气的消耗量,容易发生鱼虾畜群死亡的现象。
遮光保温是当今池塘养殖中非常重要的环境管理技术之一。
即在夜晚低温或是天气过于炎热的时候,可以搭建一个遮阴网或是仿真荷叶网覆盖在池塘表面,提高池塘水温与保留足够的氧气量。
做好鱼苗和贝类的饲料喂养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点。
做到及时、平衡、适量。
五、池塘的防病治病有时会出现泥鳅的疾病,如霜冻、细菌感染等等。
治疗方式为使池塘水质恢复正常、调整水质、增加鱼体对病原的抵抗力。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泥鳅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对人体有温补健身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泥鳅还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适应环境能力强,病害少等优点。
目前泥鳅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木箱养殖等。
现将池塘养殖泥鳅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二、放苗前准备工作三、苗种放养密度四、饵料投喂五、日常管理六、疾病防治池塘养殖泥鳅由于放养密度大,在养殖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病害,应做好防治工作。
常见的病害有赤皮病、打印病、车轮虫病,此外还有蛇、水蜈蚣等生物敌害。
1. 赤皮病。
症状:泥鳅体表的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尤其是鱼体两侧与腹部最为明显;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破溃。
治疗:全池泼洒漂白粉,使池水中浓度达到1毫克/升,或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全池泼洒,使池水中浓度达到0.3~0.6毫克/升。
3. 车轮虫病。
车轮虫寄生于鱼鳃和体表。
泥鳅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体表,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
治疗:用90%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中浓度达到0.007毫克/升,连用4~7天。
发现生物敌害时,如水蛇、土蛇,可在晚上人工捕获灭除;若是水蜈蚣,应用0.5毫克/升敌百虫全池泼洒,予以消灭。
七、捕捞上市泥鳅个体小,身体圆滑,喜钻入泥土中,给捕捞上市带来较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现将两种常用的泥鳅捕捞方法介绍如下:2. 菜籽饼药物捕捞。
选用存放时间不超过2年的菜籽饼置于柴火中焚烧数分钟,当菜籽饼的表面微燃时取出趁热捣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使其手抓成团,松手散开,泡5小时左右待用。
将池水基本放干,在池内中央堆一高出水面、面积约为1米2的泥土堆。
傍晚将泡好的菜籽饼对水后施于池塘内除泥土堆以外的地方。
施药后到捕捉前不能再排水或进水,也不要在池中走动,在菜籽饼的作用下,泥鳅会钻出泥土,纷纷向池中央窜游,遇到高出水面的泥堆便钻进去。
翌日早上将泥土堆用泥团围住,排干圈内的积水,便可以在泥堆中捕捉泥鳅,这时可捕大留小,把成品泥鳅捕获上市。
池塘养殖泥鳅实施方案
池塘养殖泥鳅实施方案一、选址选择泥鳅养殖场地时,应尽量选择水质清澈、水源充足、水流平稳的地方。
同时,应该考虑到便于管理和操作的因素,比如场地的平整度、排水情况等。
最好选择离市区较近的地方,方便销售和运输。
二、准备设施1. 池塘建设: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池塘的挖掘和修整。
池塘的大小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一般来说,每亩地可养殖泥鳅5000尾左右。
2. 水源准备:泥鳅养殖需要充足的水源,可以选择自然水源或者人工引水。
在引水的同时,要做好水质的处理,保证水质清澈、富含氧气。
3. 养殖设备:养殖泥鳅需要一些基本的设备,比如养殖网箱、投饵器、水泵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减少人工投入。
三、投放泥鳅1. 选择优质种苗:在养殖泥鳅时,要选择健康、活跃的种苗。
可以选择当地的养殖基地或者养殖户进行采购。
2. 合理投放密度:泥鳅的投放密度要根据池塘的大小和养殖水平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亩地可投放泥鳅5000-10000尾。
3. 投放方式:在投放泥鳅时,可以选择逐批投放的方式,避免一次性投放过多导致泥鳅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
四、管理养殖1. 饲料投放: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以及底栖生物等。
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泥鳅的生长情况和养殖密度,合理投放饲料。
2. 定期换水:定期换水可以保持水质清澈、富含氧气,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3.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防止疾病的传播。
4. 养殖环境的维护:保持池塘周围的环境卫生,避免有害物质的污染。
五、收获销售1. 收获时机:泥鳅的养殖周期一般为3-4个月,可以根据泥鳅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来确定收获时机。
2. 收获方式:可以选择一次性收获或者分批收获的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规模来确定。
3. 销售渠道:可以选择当地的鱼市场、超市、餐饮等渠道进行销售,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进行销售。
以上就是池塘养殖泥鳅的实施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泥鳅饲养管理技术
泥鳅饲养管理技术(一)种苗饲养管理。
刚孵出的泥鳅种苗用头部吸附在鱼巢或池壁上。
3天后游动摄食,这时转入池中饲养。
放养前先铺肥泥20--25厘米,并施足基肥(牛、猪、鸡、鸭粪均可),水面上养藻类、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或用树枝、禾草等遮荫。
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万--20万尾。
放养后开始投饵,初期投喂蛋黄、鱼粉、米糠、玉米粉等,以后投喂配合饲料。
投喂量开始占种苗总体重的2%--5%,以后增至10%,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
同时在池中施肥。
待幼鱼长到4厘米长时分池,降低饲养密度,体长达10厘米时,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二)成鱼饲养管理1.池养。
在池底铺20厘米厚肥泥,水深40--50厘米。
先清塘培育肥水,再放养种苗。
每0.067公顷池面放养2.5万--3万尾。
每天投饲量按放养泥鳅总体重计算,3月份为1%,4--6月份为4%,7--8月份为10%,9--10月份为4%,11月至次年2月底不投饲,根据水质肥瘦适当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作饵料。
水温超过30℃时,泥鳅入泥避暑,此时应经常注入新水,适当加深水位。
当泥鳅频繁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更换新水。
冬季要增加水深,在池塘四角施入猪粪、牛粪等厩肥保温。
2.水田饲养。
在早中稻插秧后放养,每0.067公顷投入2万尾。
一般不投喂,或投入少量麦麸、米糠、油饼等。
不宜使用撒施的农药或除草剂,以防毒杀泥鳅。
雨天要防止大水漫灌,以免泥鳅逃逸。
第3年可收获,每0.067公顷可收成鱼500--1000公斤。
3.捕捞在晚秋进行。
捕捞前3天把水慢慢排干,将池底划成若干小块,中间挖排水沟,使泥鳅往坑中集中,然后用手抄网捕捞。
对潜入泥中的泥鳅,可翻泥捕捉。
养殖期可用篦笼投饵诱捕。
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一、养殖条件养殖场地应尽可能达到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
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阳光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有保障。
养殖池塘为长条形,面积2-3亩,池深0.7-1米,水深0.5-0.6米,池壁泥土应夯实。
沿塘内四周用网片围住,网片下端埋至硬土中,上端高出水面20厘米,可有效防止泥鳅逃跑和敌害生物进入。
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出水口设置在池塘底部,平时封住。
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
二、放养模式1、放养前准备:放鳅前10天清整鳅池,堵塞漏洞,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每亩池塘水深10厘米用生石灰70-80公斤,化成浆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
清塘3天后,加水30厘米,每亩施干鸡粪50公斤,均匀撒在池内,或用100公斤猪、牛、羊粪肥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化,以后视水质肥瘦适当施肥。
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看不见池底泥土为宜。
2、苗种放养:4月份当水温升高到15℃以上即可开始放养,每亩放养规格70-80尾/公斤的苗种1000-1500公斤,或100-120尾/公斤的苗种800-1000公斤。
鳅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消毒,浸洗时间为5-10分钟。
同一池中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均匀整齐,具体放养量要根据池塘和水质条件、饲养管理水平、计划出池规格等因素灵活掌握。
三、日常管理1、饲料投喂:水温15℃以上时泥鳅食欲逐渐增强,25-27℃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饵料。
当水温在20℃以下时,以摄植物性饵料为主,占60-70%;水温在21-23℃时,动植物饵料各占50%;当水温超过24℃时,植物性饵料应减少到30-40%。
供泥鳅摄食的动物性饵料有动物内脏、蚯蚓、小杂鱼等。
植物性饵料有豆粕、菜粕、麦麸、谷物等。
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
投饵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次日凌晨不见剩食或略见剩食为度。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泥鳅池塘养殖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泥鳅啊,可真是个有趣的小家伙。
它们滑溜溜的,就像那调皮的孩子,在池塘里窜来窜去。
要想养好它们,那可得下点功夫嘞!首先,池塘得选好呀。
就好比人得有个舒服的家一样,泥鳅也需要一个合适的“窝”。
池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管理起来麻烦,太小了泥鳅活动不开呀。
而且池塘的水质可得保证好,清清爽爽的,不能有啥脏东西。
这就跟咱过日子一样,环境得干净整洁不是?然后就是放苗啦。
这可得仔细着点,要选那些活蹦乱跳、精神头十足的泥鳅苗。
可别弄些病恹恹的,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把它们轻轻地放到池塘里,就好像送孩子去上学一样,满心期待着它们能茁壮成长。
饲料也很重要哇!不能瞎喂,得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来。
就跟咱人一样,小孩吃的和大人吃的能一样吗?得给它们搭配好营养,让它们吃得饱饱的,长得壮壮的。
日常管理也不能马虎呀!得经常去池塘边看看,看看泥鳅们过得咋样。
有没有生病的呀,有没有打架的呀。
这就像咱关心家人一样,时刻留意着他们的情况。
要是发现有啥不对劲的,赶紧想办法解决。
不然等问题大了,那可就不好收拾喽!你说这泥鳅养殖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就像照顾一群小宝贝一样。
咱得有耐心,还得细心。
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可不行。
想想看,等泥鳅长大了,收获的时候那得多开心呀!那满满的一池泥鳅,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能不美吗?这不就跟农民伯伯收获庄稼一样,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所以啊,朋友们,要是对泥鳅池塘养殖感兴趣,就大胆去尝试吧!别怕困难,别怕麻烦。
只要用心去做,肯定能成功的。
咱中国人不就有那股子不怕吃苦、敢于尝试的劲儿吗?加油干吧,让我们一起在泥鳅养殖的道路上闯出一片天!。
泥鳅池塘养殖方法?
泥鳅池塘养殖方法?泥鳅现在养殖很火的一个项目。
泥鳅是黑色的,特别的灵活,也特别的好吃,泥鳅在池塘是怎么养殖的呢?池塘如何养殖泥鳅?第一、放养前准备。
1、建塘要求:泥鳅池塘面积需要5亩至10亩,池水深度需要1.5米至1.8米,池底淤泥pH值要中性,池塘壁要夯实以不漏水为标准,池塘进水排水要方便,养殖场周围要安静,水质要好没有污染,每亩池塘要配有1台增氧机,池塘四周要设置防鼠网。
2、清理池塘:在初春放泥鳅苗之前,提前20天要用生石灰清理一次池塘,再用增氧颗粒和复合盐将水质改善一下。
等到清理完池塘重新加水之后,在池子里种一些空心菜、藕、茭白、水葫芦、水花生,这样有利于改善水质和泥鳅躲避阳光。
3、培肥水质:在放养前10天池塘里泼洒一些氨基酸肥,这样泥鳅喜欢吃的水生动植物会繁殖更快。
第二、放养泥鳅苗。
1、选泥鳅苗:苗种要购买游动快,表皮没有损伤,健康没有病害,3厘米-4厘米长的泥鳅苗。
运送会苗种的时候,要小心一些不要伤到苗种,运到池塘边之后,用食盐水淋一遍鱼种,再放养。
2、放养密度:放养苗种的最佳时间在5月中期。
每亩可以放养1万尾泥鳅苗。
第三、养殖管理。
1、投喂饲料:在投放泥鳅苗之后,要在池子边放6个专门装泥鳅饲料的桶,每个桶里装10斤泥鳅专用膨化类饲料,连续投喂3天将桶里的饲料用完后再次装10斤饲料继续投喂。
最开始投喂的饲料直径要在0.3毫米,投喂10天之后用直径在0.5毫米的饲料,之后再过10天投喂0.8毫米饲料,直到满一个月为止。
养满一个月之后,用专门投饵机进行投喂。
投喂时间要在早晨7点至8点之间。
每亩池塘要设置2台投饵机。
2、水质管理:在放养泥鳅苗之后要经常换水。
每次换水的时候,要先将池子水先排出去一部分,再注入新水。
每周要用生石灰来调节一下水质,池水颜色呈现黄绿色是最好的。
3、预防疾病:每隔一定时间要在池子里泼洒酵母菌、EM菌等生物制剂,这样可以调节水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泥鳅的免疫力,泥鳅得病几率就会减少。
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编辑:王勇***********************水产养殖文/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崮山镇政府 隋增行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春季投放合适密度和规格的泥鳅苗种,充分利用养殖池塘水体宽阔、溶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的特点,通过架设防逃防天敌设备和人工投喂配合饲料,使泥鳅苗种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工养殖,成为商品泥鳅。
对比其他养殖模式,在池塘中饲养泥鳅,产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
技术要点如下:1.春季投放规格为600尾/公斤左右的鳅苗,每亩放养量为10万尾左右,经过5个月的饲养,平均个体可达40克以上,亩产可达1500~2500公斤。
出塘平均价格20元/公斤,亩产值3万~5万元,利润1.5万~2.5万元/亩。
2.池塘面积以1~5亩为宜,池塘底质为腐壤土,带中性或弱酸性。
池塘周边要架设防逃设施,水面上要架设防鸟设施。
3.在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池中的致病菌、野杂鱼和敌害。
4.清塘后在池塘四角和鱼溜中堆放经过发酵腐熟的混合有机肥,如猪粪、牛粪、鸡粪等,培育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使鳅苗一下塘便可摄食到天然饵料。
5.规格为600尾/公斤的鳅苗,一般每亩放养量为10万尾;规格为1000尾/公斤左右的鳅苗,一般每亩放养量为12万尾。
6.在进行池塘饲养时,除了施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外,还应投喂鱼粉、鱼浆、蚕蛹、猪血、动物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以及麸皮、米糠、菜饼、豆饼、豆渣等植物性饲料,也可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
7.当池水的透明度大于25厘米时,就应追施有机肥,增加池塘中的桡足类、枝角类等泥鳅的天然饵料生物;透明度小20厘米时,应减少或停施追肥。
8.在饲养过程中,每星期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漂白粉或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节和水体消毒,杀灭致病菌。
9.在饲养过程中的高温季节,应经常加注新水,并在池塘宽边或四角栽种莲藕等挺水植物遮阳,降低池水水温。
种草的面应控制在10%左右。
10.根据泥鳅逆水的生理习性,可采用冲水捕捞、网片或鱼笼诱捕,也可进行干池捕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3205T 207-2011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前言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是优质的淡水鱼类,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的淡水鱼类之一,而且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运输方便等特点,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
为规范泥鳅池塘养殖技术,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编写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苏州市常熟质量技术监督局。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泥鳅池塘养殖的池塘条件、鳅种放养、饲养管理和捕捞。
本标准适用于泥鳅池塘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池塘条件
3.1 池塘设置
以土池为宜,面积667m2~2000m2。
池深1.2m~1.5m,池底平坦,池埂结实不漏水,土壤以粘壤土为宜,淤泥厚度小于20cm。
池塘两边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塘口四周挖深30cm~40cm,宽20cm的沟,用于埋设拦网。
网的高度比最高水位高20cm~30cm。
拦网离池岸50cm~80cm,并用直径为4cm~5cm的竹杆作为支撑,竹杆间距1.5m。
拦网的材质为聚乙烯网片,网目在0.5cm以下。
3.2 池塘环境
环境条件应符合GB/T 18407.4的要求。
3.3 水源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4 水质
水质清新,池水透明度20cm~30cm,池水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4鳅种放养
4.1 放养前准备
4.1.1 清塘消毒
放养前10d~15d用生石灰100kg/667m2~150kg/667m2干池清塘。
或每米水深用漂白粉15kg/667 m2~20kg/667 m2带水清塘。
4.1.2 注水
放养前注水至50cm。
4.1.3 施肥
放养前7d~10d,施经高温腐熟的农家肥100kg/667m2~200kg/667m2。
4.2 鳅种质量
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行动活泼,无病无伤。
4.3 放养时间
1月~5月。
4.4 放养规格
全长5cm~6cm。
4.5 放养密度
5万尾/667m2~7万尾/667m2。
放养前用4%~5%食盐水消毒,在水温10℃~15℃时,浸洗8min~12min。
5饲养管理
5.1 水质管理
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cm~25cm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
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解氧低于2mg/L时,要及时注入新水。
定期泼洒5mg/L~10mg/L的生石灰,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5.2 投喂管理
5.2.1 饲料种类
饲料种类以鱼粉、动物肝脏、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饵料;谷物、米糠、大豆粉、麸皮、蔬菜、豆腐渣等植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
5.2.2 投喂方法
坚持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摄食活动)、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喂方法,每天上午8时~9时、下午16时~17时各投喂一次。
将饲料做成团状或块状的粘性饵,置于盘中沉到离池底3cm~5cm处的食台上,或定点投喂膨化颗粒饲料。
5.2.3 投喂数量
泥鳅通常在水温15℃时开始摄食,摄食量为鱼体重的2%。
当水温达到20℃~28℃时,投饵量增至鱼体重的10%~15%。
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减少。
5.3 日常管理
5.3.1 巡塘观察
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吃食、生长、发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并认真做好塘口记录。
5.3.2 清理卫生
及时清除残饵,搞好清洁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5.3.3 防逃
检查防逃设施,发现漏洞及时抢修,防止逃逸。
5.4 病害防治
5.4.1 预防
彻底清塘消毒,实行鱼种检疫和消毒,采用微生态制剂或生石灰改良水质、底质,科学合理投喂饲料。
5.4.2 常见病防治
5.4.2.1 疾病种类
泥鳅的常见病害有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等寄生引起的疾病。
细菌感染引起的赤皮病、腐鳍病、烂尾病,以及由水霉感染引起的水霉病等。
5.4.2.2 防治措施
及时检测,对症下药。
车轮虫和舌杯虫采用0.7mg/L硫酸铜或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三代虫用0.3mg/L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赤皮、腐鳍、烂尾病用0.3 mg/L二氧化氯或0.8mg/L~1.0mg/L 漂白粉全池泼洒。
水霉病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鳅3min~5min。
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
6捕捞
在当年年底至第二年5月前捕获,采用地笼捕捉、拉网起捕和干塘捕捉的方法捕大留小,上市规格在70尾/kg~80尾/kg。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编制说明
本标准的编制任务由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
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苏州奥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了本标准。
经过广泛征求泥鳅养殖专家、生产企业技术人员意见,查阅了相关资料,根椐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次修改,于2011年11月完成了《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的起草工作。
本标准引用的规范文件有GB 11607 、GB/T 18407.4、NY 5051、NY 5071、NY 5072等国标和行标,标准参考数据就根据国标、行标确定。
本标准的确定原则:切合实际、措施具体、操作简便、科学规范。
生产数据根据生产实践上通用的模式数据,较为贴近实际,并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
编制经过:2008年以来,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与苏州奥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起,于常熟市支塘镇盛泾村,建设一个以泥鳅原种保种、良种选育和泥鳅产业化为主的特种水产基地。
三年来,基地共繁殖各种良种鳅苗5亿多万尾,为泥鳅养殖提供了物质保障,于2011年被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认定为省级水产良种场。
良种场现有亲本培育池60亩,孵化环道8个,孵化水泥池30个,泥鳅家系培育池84个,泥鳅成鱼养殖池塘200亩,每年生产优质泥鳅200吨左右。
经过三年的养殖试验,泥鳅养殖已获成功,为进一步推广泥鳅养殖技术,规范全市养殖泥鳅的操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数据均由苏州奥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养殖产量和效益:一般亩产为1000千克左右,亩产值30000元,亩效益在12000元左右。
本标准发布后,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泥鳅养殖户、公司员工等进行技术培训。
结合项目实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宣传本规程。
让更多的养殖户会用、用好,养出更多优质的泥鳅,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