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原始社会
01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1节原始人群)
![01 第一章原始社会(第1节原始人群)](https://img.taocdn.com/s3/m/380620d084254b35eefd340c.png)
3、女娲抟土造人说
《太平御览》和《风俗演义》记载:“俗说天 地开辟,未有人氏,女娲抟土作人,剧务力, 不暇忙,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二、人类产生的进化说
1809年,法·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年 拉马克在 动物哲学》 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1859,英·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说;1871,《人类的 , ,《人类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说; ,《 起源与性的选择》,人类起源于动物, 》,人类起源于动物 起源与性的选择》,人类起源于动物,是从灭绝的古猿进化 而来 。 不久,英博物学家赫胥黎(T.H.Huxley)用解剖学、胚胎学、 赫胥黎( 不久, 博物学家赫胥黎 T.H.Huxley)用解剖学、胚胎学、 古生物学知识,首次提出人猿同祖论 人猿同祖论。 古生物学知识,首次提出人猿同祖论。 1876年 恩格斯的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1876年,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 指出劳动的作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指出劳动的作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足分化和直立行走,标志着人最初 最初从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足分化和直立行走,标志着人最初从 猿分化出来,开始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 是人猿最终 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 最终分化 猿分化出来,开始制造工具以及火的使用,是人猿最终分化 的标志。 的标志。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距今约200万年~5万年)
一、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 二、人类产生的进化说 三、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一)猿人 (二)古人
一、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
猿的出现、人类的诞生、文明的开始加以量化。 地球(46亿年)—— 365天 腊玛古猿(1000万年)—— 1天 北京猿人(50、60万年)—— 1小时 人类文明曙光出现(5000年)—— 30秒 人类历史相对于地史来说讲,仅是瞬间之事。就在这相 对短暂的进程中,人类在劳动中进化自身,也不断创造着辉 煌。从远古走来,从蒙昧、野蛮逐步走向文明。就中国大地 而言,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古人类——距今约 200万年。中国古代史的篇章将从这里翻开。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 原始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70b91a611eb91a37f0115c0d.png)
3、父系氏族公社的产生
• 原因: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男子在生产中 的地位加强;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观念 引起对继承制度的改革。
• 居妇家制改为居夫家制。原来不稳固的对偶婚 逐步过渡到一夫一妻制 。
• 个体家庭又称一夫一妻制家庭或专偶制、单偶 制家庭,这种家庭萌芽于对偶家庭之中,在父 权制家庭酝酿成熟,最后从父权家庭里分离出 来,形成独立的经济单位。
中期自二三十万年前到四五万年前,相当于古人 类发展阶段的早期智人阶段。
晚期自四五万年前至一万五千年前,相当于古人 类发展的晚期智人阶段。此时不仅石器制作技术 有了更新的发展,而且人工取火已普遍推广。
中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考古学上通常 又将其划归新石器时代。大约距今15000年前-1 万年前。细石器;主要标志是弓箭的发明 。
•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断增长,狩猎经济所 提供的动物产品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定居生活的出 现又为驯养动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于是畜牧业产生了。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的影响:
首先,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人类提供了比较丰富的 稳定的食物来源,这就有可能供养日益增长的人口。
其次,扩大了人类共同体的规模,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 现了村落或可以被称为村镇的定居地。
第五节 原始文化
• 文字的产生 • 科学知识的萌芽 • 原始艺术 • 原始宗教
1、文字的产生
◎ 原始社会的语言与文明时代的文字。 交往范围的扩大与文字产生的客观需要。 文明与文字的同步性和联系性。
◎ 诸多文字雏形的共性 具体性和非抽象性。 无固定的读音。
◎ “结绳文字”抑或结绳记事法。 ◎ “图画文字”抑或图画表意法。 ◎ 象形文字的萌芽。
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中国文明的开端--原始社会
![中国文明的开端--原始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69c8fe1abb68a98271fefa40.png)
教案第1周第1次课总第 1 次课——中国文明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学生看书。
【讲授新课】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
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
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
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
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
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一、原始人群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
刚刚都看了书,请同学告诉我:现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哪儿?他们吃什么?(一)元谋人1、中国猿人的一种,大约生活在一百七十万年以前,化石在1965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
亦称“元谋猿人”。
2、出土的石器让我们得知元谋人会用捶击法制造以及修理石器,会制造刮削器和尖状器,哺乳动物化石告诉我们元谋人以狩猎为生,烧过的骨头和大量的炭屑提示我们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
(二)北京人1、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中国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在科学上常称之为“中国直立人”或“北京直立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20万年,遗址发现地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
2、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化石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3、体质特征:北京人的颧骨高突。
平均脑量均为1075毫升。
身材粗短,男性平均身高为162厘米,女性平均身高为152厘米,其面部较现代人稍短,而向前伸出,前额低平,鼻子宽扁,眼眶上缘有两个互相连接的粗大眉骨,牙齿粗大,上下颚骨向前突出,没有下颏。
北京人的体质发展的状况,充分论证了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那些懒惰的、整天只睡觉不做事的同学,小心从人退化到猿哦!)4、北京人的生活:北京人是用天然火,所谓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火,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者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原始社会)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原始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d1ba0b3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f.png)
第一章原始社会史前时代( 一)考点解析:1.依据新大纲,要了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和“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清楚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分期。
本章易出题的重点应放在具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
2.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有出选择题的可能。
氏族公社可能出名词解释题。
(二)复习把握:1.关注复习涉及的相关概念、来龙去脉、特征,相互关系以及对下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影响。
如史前分期、古人与新人、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对人类历史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址。
2.国考大纲中史前时代的概念:史前时代—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人类社会历史。
考古学上的中国史前社会从发现古人类开始,下限为发现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盘庚迁殷之前的历史时期;历史学所指的中国史前社会是有了文献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即西周有了共和纪年之前的阶段。
中国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时代。
史前考古学着重从史前文化遗址的地质、器物、古人类、古生物遗存来研究,历史考古学则通过文字、铭刻、古建筑等方面考察古人类的历史。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青铜时代,也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文明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晚期也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期,一直没有确实的考古和文献证据。
史前时期即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史,直到最后建立夏朝。
这时期时间的跨度最大,从约170 万年前到公元前21 世纪。
猿人包括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后来的北京人的头结构又有了新的进步,北京人使用的是粗制的石器,过着极为艰难的原始生活。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复习本章,抓住两个中心词—石器时代和人类。
一、石器时代的概念石器时代指人们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
考古学上划分时代,一般是以劳动生产工具的发展为尺度。
中国史第1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中国史第1章中国的原始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4792a4a5d0d233d4b14e6936.png)
第一章中国地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地主要特征:1,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极端贫乏,生产资料公有2,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3,没有剥削压迫,也就没有阶级,国家关于原始社会地分期:1,根据社会组织[血缘家族氏族社会(母系父系)]2,根据考古学(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铜石并用时期)3,根据人类学【猿人(直立人)古人(早期智人)新人(晚期智人)】4,根据婚姻发展状况(血族群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5,摩尔根《古代社会》根据人类文明程度人类起源蒙昧时期制陶术发明野蛮时期文字地使用与标音字幕发明文明时期第一节中国历史地开端一,人类社会地起源(《圣经创世纪》,女娲)达尔文理论地提出:十八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科学研究引起人们极大重视,英国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恩格斯崭新论断:年,恩格斯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地作用》,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础上提出崭新论断劳动创造了人二,猿人血缘家族地早期(元谋,蓝田,北京)人类学分期:猿人(直立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地初期,其工具制作非常粗糙婚姻状况:血族群婚,即年龄相近地男女之间地群婚(蓝田人:眉脊骨特别粗大,前额低平,嘴部突出牙齿较大,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头骨上窄下宽,外形轮廓呈楔形脑壳较厚,脑量较小(约)北京人:无明显下额,鼻子宽而扁同,,脑量(个别达到)原始人与现代人地区别:原始人:同,,,以上特征随年代推移而发生变化)社会组织:血缘家族(血族群团),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经济生活:采集和狩猎为主,其工具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等,能使用天然火三,古人血缘家族地解体(主要代表:大荔人(万年)许家窑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万年).大荔人头部楔形减少,嘴部不突出,脑量,原始特征依然存在,但又明显进步)人类学分期:古人(早期智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中期(仍是打制石器,但制作更为精细)婚姻状况:族外婚(排除旁系亲属间地婚姻关系,形成不同族群间地群婚关系)社会组织:血缘家族(血族群团),但族外婚导致其趋于解体.经济生活:仍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学会了人工取火.第二节原始社会地发展什么是氏族?氏族是由有亲属关系地人组成地大家庭,有共同地宗教仪式,共同地墓地,而且一般实行共同地土地占有,氏族成员之间禁止通婚.氏族地内涵:氏族是血缘为纽带,以族外婚为前提地社会生产,生活单位氏族是一个有机地整体同一氏族有共同地特定名号和共同信仰,表现为图腾崇拜.(图腾制度地特点:一个氏族一个图腾,认为本氏族为该图腾所生对于图腾有一整套神圣地崇拜仪式或禁忌起到限制婚姻作用随氏族地分裂而分裂)什么是氏族公社?以氏族为基本单位,由众多氏族而构成地社会组织人们聚族而居,生产资料公有,共同享受氏族财产私人没有财产继承权(发展趋势: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什么是母系氏族公社?世系按母系血缘计算妇女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实行母方居住制,男子是配偶,每一个人都属于母亲所在地氏族妇女是氏族地管理者男女地位不平等,女尊男卑为什么是母系氏族公社?社会分工所致:男子渔猎,女子采集,决定了女子居社会生活地主导婚姻所致:群婚造成“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地状况,无法以父系血缘为纽带一,新人氏族社会地形成人类学分期:新人(晚期智人)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类型增多,符合工具地使用,出现骨角器婚姻状况:族外婚(“普那路亚”婚)(普那路亚(夏威夷):亲密地伙伴)社会组织:逐渐过渡为氏族公社经济生活:仍以采集,狩猎(代表武器石球,弓箭)为主,出现了装饰品,说明人们有了审美观念,原始艺术开始萌芽二,母系氏族地繁荣考古学分期:新石器时期(数量,种类多,磨光石器普遍使用,农具陡增,更精细,锐利,形状更端正)婚姻状况:对偶婚,一对男女在长或短时间内较固定地偶居,是可以轻易离异地个体婚社会组织:以氏族为基本单位,通常包括几个女儿氏族组成一个母系大家族(胞族)经济生活:突出表现: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出现.第三节原始社会解体约距今五千年左右,母系氏族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他标志社会地解体为什么出现这种过度?生产力地发展导致男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力地发展导致社会社会财富增多,私有制家庭地地出现成为可能综上,占主导地位地男子有了私有财产,需要继承,因此传宗接代按父系血缘计算成为必然一,父系氏族主要特点:主要代表: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婚姻状况:一夫一妻制(建立在丈夫统治之上地.比较稳固,持久.女嫁男方,子随父性)社会组织:基本单位依然是氏族,但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一个父系氏族包含若干父系大家庭,而父系大家庭地成员由同一男性繁衍地若干家庭(此时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经济生活:农业:工具地改进,农作物品种增多畜牧业:六畜俱全(马牛羊鸡犬猪)手工业:突出成就制陶术进一步发展,制铜业出现二,原始社会地解体原因:生产力发展财富增多私有制产生(在这一过程中,两次社会大分工起到促进作用,导致原始交换日益频繁,加剧贫富分化)贫富分化出现阶级产生军事民主制:原始社会末期实行于部落联盟地特有行政制度,各部落首领推举出某一部落地首领为联盟首领,即军事首领特点:民主性:军事首领选举产生,死后禅让,重大事件由他召集各部落首领共同决策,故没有太大权力.军事性:负责率军作战,担任主祭,故有一定权力结论:反映了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地特征四,原始社会末期地传说(黄帝与炎帝地故事)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居陕西黄河流域炎帝,姓姜,号神农氏,居陕西渭水流域蚩尤,九黎,居淮河流域黄帝和炎帝通过涿鹿之战战胜蚩尤,黄帝通过坂泉之战战胜炎帝结论:黄帝是华夏族(汉族)地前身黄帝在发展中融合了炎帝和九黎地部落尧舜禹地传说:尧谘四岳,解决水灾鲧寿命治水禹寿命治水通过禅位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地人物舜通过禅位禹通过世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王启。
01-第一章原始社会(第2节母系氏族公社)
![01-第一章原始社会(第2节母系氏族公社)](https://img.taocdn.com/s3/m/e2034d50bcd126fff7050bfb.png)
山顶洞人
时间:约2万年前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里 体质特征:脑容量为1300-1500 毫升 年代:距今约18000年
体质特征
1、新人体质形态的原始性完全消失,真正 意义上的现代人形成。
红山文化:分布范围北起昭乌达盟 的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南至河北北部, 东到哲里木盟、锦州地区。主要特征是 细石器与彩陶共存。其年代与仰韶文化 相当。
返回
细石器文化:由东北、内蒙古到新疆一 带的广阔地区,陆续发现一些以细石器为特 征、伴存有篦纹或其他类型陶片的地点,当
时曾称之为“细石器文化”。
(七)细石器文化
返回
新人的社会组织和婚姻形态
1、人类向氏族公社演进 (1)生产力的发展 (2)氏族公社的出现与婚姻制度相关 2、氏族公社 3、族外婚出现(普那路亚家庭) 4、小结
氏族公社
起源于一个女祖先,具有特定的氏族名号,以族外 婚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和共 同经济生活的原始社会单位。
(3)为人类的社会性分工提供了条件。(家畜饲养、手工 业、原始交换等)。
(4)农业文明曙光出现。
制陶、定居和建筑、纺织、酿酒,文字出现,天文历法、磨制等复 杂工具等等。
返回
姜寨聚落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在18000m2的居住 范围内,以广场为中心分布着五个组团, 每个组团都有各自的中心和一座大房子, 四周由20多座房子围绕着,而大小房子的 门都开向中心广场。中间这个广场代表了 “公家”,是集体的体现,在这个场所里,人 人是平等的。
壳,为亚洲最古老的稻作遗存。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c4d0e93d336c1eb91b375d27.png)
山顶洞犬牙
山顶洞遗址
宗教观念的出现
山顶洞遗址可分为四部分,洞口、上室、 下室和窨(yìn)。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地方, 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骨针和装饰品。
下室发现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 人骨周围散布着赤铁矿粉末及随葬品,说 明人骨架是有意埋藏。
婚姻形态
从老年妇女尸体周围撒有赤铁矿粉末、身上 佩带有用兽牙、蚌壳和鱼骨做成的装饰品来 看,老年妇女受到 特别尊重,山顶洞人处在 氏族公社阶段。
2、家畜饲养业的发展
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出土的箭头,不 仅样式精美,而且多为骨制,这反映了当 时的人们狩猎有了剩余,为家畜饲养业创 造了条件。
早期以江西万年仙人 洞遗址为代表。其稻 谷的发现可以使中国 的原始农业起源提早 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 原始陶器的出现,是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 陶器。
中期和晚期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为代表
(一)几处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文化概况
黄河流域:
上游: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前3400— 前2000年)
距今180万年前。 该遗址出土有石器、烧骨、动物化石;石
器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三棱 大尖状器,已具备了人类制造石器的成份。 西侯度石片文化的出现,说明人类石片技 术的应用,当以中国为最早。
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 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
4、陕西兰田人
新人又叫晚期智人,从4、5万年前到一万年 前之间。典型遗址为广西柳江人、北京山 顶洞人、内蒙古河套人、山西峙峪人,台 湾的左镇人。
现代人开始形成。
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母系氏族社会又叫母权制,是继原始群居 之后原始公社制度下的又一个发展阶段。 大体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 早期。
中国的原始社会
![中国的原始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51c158888762caaedd33d45d.png)
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约200万年前——前2070)1.1中国历史的开端一、猿人及其社会生活1.近几十年来在亚、非、欧等州一些地区发现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2.在中国云南开远县小龙潭、褛丰县石灰坝等地,先后发现距今800万年以上的腊玛古猿化石,其体质形态更接近人类的早期类型。
南方古猿中的纤细种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我国湖北建始县、湖北巴东县、广西南宁市都曾发现可能属于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
中国是古猿生存栖息并最终完成其向人类演进的重要地区。
3.手足分工、直立行走,使全身的肌肉、骨骼、内脏的形态及排列位置都发生变化,也为古猿学会制造工具创造了条件。
到了距今300万年以后,世界一些地区的古猿学会了制造工具,最原始的人——猿人和原始的社会组织开始形成。
从此,就开始有了人类历史。
4、在中国迄今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猿人遗迹特别重要的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安徽和县人,湖北郧县人,郧西人等。
其中,云南元谋猿人,是我国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
5、蓝田猿人其特征是眉脊骨特别粗壮,骨壁厚,前额低平,牙齿硕壮,脑壳较厚,脑量较小(约780毫升)。
此外,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外形轮廓呈锲形,说明蓝田人的体质还比较原始,距今约80万——65万年。
和县人其年代晚于北京猿人。
发现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猿人遗址是猿人阶段资料最丰富的遗址。
6、火的使用是人类有决定意义的进步之一。
它使人类第一次支配了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界分开。
7、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家庭形式——血缘家族时期,这也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8、人类社会的演讲是和人类体质的发展相一致的。
到了距今二三十万年前,进入人类学上的“古人”阶段。
“古人”又称早期智人,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
这一时期延续到距今四五万年前,其最大特点是猿人体质上遗留下来的原始特征逐渐趋于消失,石器制作方面有较明显的进步。
9、我国境内的古人化石和遗留存较为丰富,特别重要的有大荔人,许家窑人,丁村人此外,已发现的古人化石或遗存还有:广东韶关马坝山洞发现的马坝人,湖北长阳下钟家湾岩洞发现的长阳人,贵州桐梓云峰岩灰洞发现的桐梓人;安徽巢湖市银屏区岱山乡发现的巢湖人等,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新洞和辽宁喀左鸽子洞等地发现旧石器中期遗址。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b574c59c50e2524de5187eb5.png)
五、原始文化
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动植物初步知识 原始宗教 文字的萌芽 原始艺术
第二章 夏 、商
第一节 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 夏朝
一、夏朝的兴亡及其国家机构
1.夏朝的建立与巩固 2.太康失国 3.少康中兴 4.社会经济的发展 5.夏朝的国家机构 6.夏朝的衰亡
二、夏文化的探索
1.夏文化的典型遗址
夏代的文字至今尚未被发现,目前不能完全确认哪一处考古学文化 即夏代的遗存,学界普遍认为从龙山文化晚期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夏文 化的存在与发展时期,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大量出土的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就应当是夏文化遗址。据文献记载,豫西、 晋南正是所谓“有夏之居”、“夏虚”——即夏人的活动中心所在,而 在二里头遗址所发现的带有明显权力中心特征的考古学文化刚好与这一 点相印证,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由宫殿、房屋、手工业作坊以及有 玉器和朱砂随葬的贵族墓葬等组成的城市丛体,出土了青铜礼器和兵器, 还有附加陶文的陶片。社会分层在二里头遗址中也有体现,社会下层所 使用的房屋、窖穴以及石、骨、角、陶器与贵族的奢华形成鲜明对照。
一、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
1.父系氏族公社的重要文化遗存
龙山文化 齐家文化 良渚文化
2.婚姻形态的变化 3.居住与墓葬的变化
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经济发展
1.早期铜器的出现 2.农业生产的发展 3.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4.建筑技术的进步
三、原始社会的解体
1.商品交换的出现 2.私有制与阶级的出现
四、传说时代
目前所发掘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已有上百处,主要有河南偃师二里头、 登封王城岗、山西夏县东下冯等地。在登封王城岗和夏县东下冯两个遗 址的周围都有夯土城墙,王城岗的约一百公尺见方,东下冯的约一百四 十公尺见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标本经过碳-14的测定,年代基本上在 公元前20-17世纪之间,与传说中的夏王朝的存在时间也大体吻合。河 南地区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早商文化基本上是依次迭压、前后 相继的地层关系,更能说明与这一文化相对应的王朝只能是夏。
第一章.原始社会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史](https://img.taocdn.com/s3/m/6605b5e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6.png)
第一章.原始社会史原始社会(primitivesociety):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形态,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
随着人类出现,原始社会就产生了,但其消亡方式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则各有不同。
原始社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劳动工具以石器(stone implements or stonewares)为主,生活方式以狩猎采集(hunting and gathering)为主,生产资料在原始公社内实行公有制(public owonership),共同劳动,平均分配(equal distribution),过着所谓的“原始共产主义”(primitive communism)的生活。
其社会组织结构为血缘群体,如氏族、胞族、部落等,实行族外婚。
宗教上相信万物有灵(animism),迷信巫术(witchcraft or magic)或萨满教(shamanism)。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剩余产品(surplus),继而出现了阶级分化(class differentiation)、等级制(caste system)和私有制(private ownership system),原先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劳动的关系瓦解,代之以阶级社会(class society),国家组织逐渐代替血缘组织。
文化人类学理论上的一种社会组织类型,以亲族关系(kinship)为基础,人口很少,经济生活采取平均主义(egalitarianism; equalitarianism)分配办法(equalitarian distribution method)。
对社会的控制则靠传统和家长来维系,而无习惯法(customary law; unwritten law)和政府权力。
在典型的原始社会里,没有专职的领袖。
年龄与性别相同的人具有同等社会地位。
如有争执就按照传统准则进行调停,人们普遍遵守这些准则。
世界各地都有原始社会,形式多样。
有些以狩猎和采集经济为主,有些则以渔业为主,或者以简单的自然农业为主,部落组织是某些原始社会的特征,但是并非所有的原始社会都有这一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 原始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77133dd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9.png)
第一章原始社会(约80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史前史(人类进入文明之前的历史):原始群、血缘家族、氏族公社(原始群、氏族公社;血缘家族、氏族公社)。
考古学: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时代。
第一节原始群(约800万年-约170万年)原始群: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
它是以血缘为纽带,以血亲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
一、中国早期人科化石及其意义原上猿(埃及猿)→古猿:猿科(森林古猿)→类人猿(大猩猩等);人科(腊玛古猿、南方古猿:人类的直系祖先)→直立人(猿人)→智人→现代人。
第二节血缘家族(约170万年-约1万年)一、猿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北京人直立行走,头骨有较多原始性。
使用打制石器。
同辈男女互为夫妻。
二、古人大荔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多边砍砸器、石球。
三、新人柳江人、左镇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代表了原始黄种人。
石镞。
初步掌握磨光技术。
骨针。
第三节氏族公社(约1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一、母系氏族公社氏族产生原因:为保证生产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保持经济联系的比较稳定的生产集团;实行族外婚(不同家族间的同辈男女互为夫妻的婚姻制度,成年男子到其他家族寻找配偶,双方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所生子女按女系的血统计算)。
仰韶文化: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距今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区。
著名的文化遗址有西安半坡遗址等。
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使用磨光石器,手工制陶。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磨制石器技术;制陶技术;农业种植(家畜饲养)技术;房屋建造技术(南方干栏式、北方半地穴式与地面起建式)。
对偶婚:一对男女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配偶关系,所生子女仍归女方,双方没有形成独立的家庭经济,它是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环节。
二、父系氏族公社产生原因:繁重的农业和家畜饲养由男子承担,生产所得也归男子;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子女归父亲的氏族。
龙山文化: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而得名。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 原始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7a14a6c549649b6648d747a3.png)
第一章原始社会(2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人类远古时代生产力、社会形式、婚姻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学习,了解社会现象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人类形成和发展各阶段的划分;石器时代人类的发展史;私有制、阶级、国家形成的理论。
二、教学重点(1)关于人类起源:从猿到人的过渡(2)关于早期的人类社会:血缘家族以及氏族制度的形成(3)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三、教学难点(1)文明的产生:原始社会的解体(2)军事民主制以及国家的产生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讲授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二、从猿到人的过渡(一)神话传说19C前,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神造人(和平鸽子、橄榄枝、诺亚方舟、《圣经》亚当、夏娃,中国女娲造人、希腊普罗米修斯、潘多拉盒子),一种是某种动物(鱼)演变而来的,但未做出科学的回答。
(二)科学探索1890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发表的《动物哲学》第一次提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1859年,英国学者达尔文《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1871年,《人类起源与生的选择》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但未证实;1876年,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劳动创造人的理论。
攀树的猿群:原上猿——自己古猿——森林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腊玛古猿——南方古猿完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早期晚期)最早的人属直立人智人(能否制造工具:古人、新人)当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开始形成,人类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大致分为三种:即蒙古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关于原始社会的经济内容、基本线索是从摄取生经济到生产生经济的发展即从采集和狩猎到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变化。
婚姻制度组织形式特点生产力水平生产工具旧石器辈份婚族外群婚血缘家族母系氏族早期假说性采集狩猎新石器从妇居母系氏族全盛母权制农业革命金石并用从夫居到一夫一妻制父系氏族个体家庭父权制社会变革一、旧石器时代二、血缘家族及氏族制度的形成(一)随着完全形成的人出现,人类社会产生当时的社会并不是氏族而是血缘家族,即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因出现于氏族公社之前,又称之为前氏族公社,存在于约就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第一章__中国的原始社会
![第一章__中国的原始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f7ce4b1f4431b90d6c85c7e6.png)
《韩非子·五蠹》篇:“上古之世,民人少而禽兽众。民食果苽蚌蛤,腥臊恶臭而
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 人氏”。
《庄子•外物》:“木与木摩则燃”。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历史的开端
(4)社会组织和婚姻形态
古人仍处于原始血缘家族时期。其婚姻形态仍以班辈婚(所谓兄妹婚)
古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人们的经济生活仍然是采集和渔猎。一器一
用的专门性石器出现,如砍砸器、投掷器、刮削器、石球等。就生活状况而 言,他们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能力远远超过了猿人,使用的工具虽然是打制石 器,但已有了比较明显的分类。狩猎和采集仍然是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旧石器
石球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历史的开端
8、贾兰坡《旧石器时代文化》,科学出版社,1957。
9、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 10、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 1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2、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地图出版社,1982。
第一章
陶纺轮
尖底瓶
陶瓶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二、原始社会的发展
3.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社会生活
(1)姓氏和图腾的出现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二、原始社会的发展 (2)氏族村落与社会组织
半坡 公共 建筑 复原 图 姜 寨 村 落 示 意 图
半 坡 房 屋 复 原 图
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课后作业】
1、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2、北京人在体质上有那些特点? 3、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古人遗址和新人遗址? 4、什么是氏族公社?为什么首先形成母系氏族 公社? 5、我国有哪些母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存?母系 氏族公社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编 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第一编 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https://img.taocdn.com/s3/m/c2505c4ef7ec4afe04a1df92.png)
第一编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第一章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从猿类分化出来之后所建立的第一个共同体,也就是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
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为原始群时期,后期为氏族公社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中的人类都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因之在考古学上称原始社会为石器时代。
第一节原始群(约前170万年——约前10万年)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
当时的人类刚刚从猿类分化出来,生产能力很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只能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群体,以谋生活。
这样的群体学术界称之为原始群。
当时的人类所用石器为简单打制而成,这样的石器考古学称之为旧石器,称原始群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前、中期。
原始群时期很长,本身亦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前期和后期。
一、原始群前期原始群前期的人类保留的猿类的体质特征较多,与现代人类体质的差别较大,学术界称为“直立人”,亦称“猿人”。
这时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不分辈分的乱婚时期。
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类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金牛山人。
元谋人是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是在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一百七十万年了。
所发现的为同一个体的两颗上中门齿化石。
可能属于青年男性。
此外,还有同一时期的石器、兽骨和人工用火遗迹。
蓝田人是在陕西蓝田县发现的,距今约有八十万至六十万年了。
所发现的化石有头盖骨一具、上颌骨和下颌骨各一具,还有牙齿十余枚。
头盖骨骨壁极厚,额骨很宽,向后倾斜,眉脊粗壮,脑容量很小,估计约为780毫升。
此外,还发现有打制石器和一些动物化石。
北京人是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距今约有六十万至二十万年了。
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四十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
北京人身体各部的进化并不平衡,四肢进化比较快,手的演化最快,手腕的灵活程度和现代人的很接近。
头部比较落后,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骨壁较厚,脑容量小,平均为1043毫升;吻部突出,下颏(kē科)后缩,牙齿粗大,这些特征都表明了北京人头骨的原始性。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原始社会)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原始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ec10a02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71.png)
第一章原始社会史前时代(一)考点解析:1.依据新大纲,要了解“I日石器时代的人类”和“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清楚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分期。
本章易出题的重点应放在具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发现, 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
2.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有出选择题的可能。
氏族公社可能出名词解释题。
(二)复习把握:1.关注复习涉及的相关概念、来龙去脉、特征,相互关系以及对下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影响。
如史前分期、古人与新人、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对人类历史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址。
2.国考大纲中史前时代的概念:史前时代一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人类社会历史。
考古学上的中国史前社会从发现古人类开始,下限为发现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盘庚迁殷之前的历史时期;历史学所指的中国史前社会是有了文献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即西周有了共和纪年之前的阶段。
中国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时代。
史前考古学着重从史前文化遗址的地质、器物、古人类、古生物遗存来研究,历史考古学则通过文字、铭刻、古建筑等方面考察古人类的历史。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青铜时代,也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文明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晚期也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辔、尧、舜)时期,一直没有确实的考古和文献证据。
史前时期即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史,直到最后建立夏朝。
这时期时间的跨度最大,从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
猿人包括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后来的北京人的头结构又有了新的进步,北京人使用的是粗制的石器,过着极为艰难的原始生活。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复习本章,抓住两个中心词一石器时代和人类。
一、石器时代的概念石器时代指人们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
考古学上划分时代,一般是以劳动生产工具的发展为尺度。
习习题库第一章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是什么
![习习题库第一章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23bdac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c.png)
习题库第一章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是什么?各时代有那些主要文化遗址?2.原始社会有哪几种婚姻形式?3.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特征是什么?4.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的原因?5.原始社会各阶段的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是怎样的?6.家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7.简述原始文化的成就。
第二章夏、商、西周1.夏朝是奴隶制的根据是什么?2.试述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重要意义。
3.简述商代的青铜器及司母戊鼎的情况。
4.商代的文字有哪几种称呼?为什么?其主要内容反映了什么问题?5.商代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简述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及两者之关系。
7.西周的疆域相当于现在什么地区?8.简介西周的井田制。
9.西周的青铜器较之商代有那些方面变化?10. 西周奴隶制较之商代有何发展?11.西周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12.简述西周灭亡的原因。
13.举例说明商人饮酒成风的习气。
14. 试析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特点。
第三章春秋战国1.春秋时期的政治有何特点?2.春秋争霸为何要以“尊王攘夷”为口号?3.春秋中期为什么会出现“弭兵”运动?4.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各国进行的赋税改革的原因及其影响是什么?6.战国时期各国为何要进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7.试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8.简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9.简介战国时期各国使用金属货币的名称和形状。
10.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是什么?11.简述“百家争鸣”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派别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12.试述孔子、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章秦汉1.试述秦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2.史评“上农除末”和“焚书坑儒”。
3.秦始皇经略边地有何意义?4.析“楚汉战争”刘胜项败的原因。
5.评析西汉前期的政策和“文景之制”。
6."七国之乱”的原因和性质是什么?7.评价汉武帝。
8.分析董仲舒思想及其在汉代政治中的作用。
第一章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ad060133bd64783e09122bbb.png)
• 一、原始群和血缘家族
• 1.原始群 • 恩格斯推断,攀树的猿群和正在形成中的人是过着群居生 活的,这种群因不存在雄性嫉妒、过着杂乱的性生活,所 以能不断发展壮大。
• 2.班辈婚和血缘家族 • 班辈婚是著名的古人类学家摩尔根根据对落后民族亲属称 谓的研究而推断出来的人类最早的一种婚姻形态。在同一 血族集团中相同辈分的异性互为婚姻,排除了父女、母子 之间的婚姻。
• ③ 金属农器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使剩余产品剧增,加深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 为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 所以,金属器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告别原始社会向 文明时代迈进。
第三节 原始人类的婚姻关系和社会组织
•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说:
“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 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 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 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
摩尔根: L.H. Lewis Henry Morgan (1818~1881) 美国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史学家。 写有《易洛魁联盟》 《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 《古代社会》等著作。
• 资料:
• 处在对偶婚姻状态下的北美易洛魁人部落只有 “母亲-儿女”、“父亲-儿女”、“舅-甥”、 “姑-侄”的对应称谓,而无“姨”“叔”的概念; • 处在族外群婚状态下的夏威夷人部落,只有更简 单的“父亲-儿女”、“母亲-儿女”的称谓,无 “舅-甥”、“姑-侄”的概念。
托马斯· 赫胥黎(1825—1895年)。英 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最 杰出的代表,世人誉为“达尔文斗 士”。主要著作有《人类在自然界 的位置》、《进化论和伦理学》等。 其中《进化论和伦理学》由清末学 者严复译为国内首部西方科学著 作——《天演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原始社会
第一节从原始群到氏族制的出现
一、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我国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
在云南开远、禄丰等地,先后发现拉玛古猿化石(下颌骨及较完整的头盖骨),据测定为距今八百万年前形成阶段的猿人。
1965 年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又发现属直立人的两颗门齿化石,测定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晚期猿人。
这些发现充分证明,我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晚期猿人化石,还有蓝田人(距今八十万年左右)、北京人等。
其中北京人文化遗存较为丰富,是我们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初期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猿人阶段-北京人
北京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是从 1927 年开始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陆续发掘出分属 40 余个男女老幼的人骨化石,据测定距今约六十九万年。
北京人洞穴中发现多达 10 件以上的石器。
这些石器制作简单,一般不作第二次加工,大都没有固定类型。
考古学上称使用这种原始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
北京人的体质特点,一方面已具有人的性质,另方面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所以我们称之为猿人。
北京人的原始特征是:头盖骨低平,头骨较厚,脑容量小,平均只有 1059 毫升(现代人 1400 毫升);眉骨隆起,吻部突出,牙齿粗大,没有明显的下颏。
北京人门齿呈铲形,宽鼻,平面,有下颌圆枕,与蒙古人种特征相近。
北京人的四肢与现代人差别不大,特别是上肢已很接近,说明他们能直立行走,双手已能自由活动。
这应是经长期劳动形成的,所以恩格斯言:“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1]
北京人洞穴中还发现厚达 6 米的灰烬堆积层,说明他们只知用火。
火不仅能取暖,熟食,增强体质;又给人们一种与自然斗争的有力武器。
所以恩格斯又说,火的使用“直接成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
[2]
堆积物的厚度也说明北京人曾长期居住于此,估计约有数十人构成为一个群体。
原始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着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
北京人时期,生产力极度低下,单个人不能独力生存,必须结合成群,尚未形成较稳定的对偶家庭,“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是较为普遍地存在的。
三、古人阶段
距今约二三十万年,人类体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脑壳变薄,脑量增大,前额增高,眉骨变小,吻部后缩,有了较明显的下颏,手脚也更为灵便,逐渐接近现代人了。
考古学上把这一时期的人类称为“古人”,也叫“智人”,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古人遗址较猿人丰富。
我国境内发现的有大荔人(陕西大荔)、马坝人(广东韶关)、长阳人(湖北长阳)、丁村人(山西襄汾)、许家窑人(山西阳高)等。
石器有了第二次加工;为适合一定用途,大都有了定型。
有单刃、多刃砍砸器,三棱、小型尖状器,刮削器、多边形器,石球等。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不同群体之间有了更多的交往与婚姻关系,形成群婚家族,以族外婚为基本特征的氏族制开始萌芽。
四、新人阶段-山顶洞人
距今约五万年前,人类体质的原始性完全消失,古人进化为新人,又称晚期智人,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新人遗址更多,我国境内主要有河套人、柳江人(广西柳江)、峙峪人(山西朔州)、山顶洞人等,其中山顶洞人的文化遗存较为丰富。
山顶洞人, 1933 年发现于北京人遗址所在的龙骨山顶洞穴中,先后清理出分属 8 个个体的头骨、葬具化石。
脑容量为 1400 毫升,与现代人相等,其他体征也均相符。
距今约一万八千余年,属新人阶段之晚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制作技术更为完善,类型分明,用途明确,弓箭、石矛均已问世,并有大量骨角器,山顶洞中发现一件骨针,针尖圆锐,针孔窄小,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缝纫工具。
氏族正式形成,由于时人“知其母不知其父”,自然成为以妇女为主导的母系氏族。
氏族开始实行严格的族外婚,成年男子均须到别的氏族寻求配偶,成年妇女则代代相袭成为确立本氏族班辈世系的主体。
氏族内部按性别年龄不稳定分工,青壮年男子事渔猎;妇女则采掘食物,制作工具,养老育幼等,也可能出现了早期的种植业,因而获得生产上的主导权。
思考题:
1 、旧石器时代分几个主要阶段?各阶段石器有哪些特点?
第二节氏族公社
一、母系氏族-仰韶文化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属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1921 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首先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命名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在距今约六千年前中原地区普遍存在,现已发现同类遗址达 1000 多处,著名的如西安半坡、临潼姜寨、河南陕县庙底沟、安阳后岗等。
磨制石器广泛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仰韶文化中发现了大量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铲、石刀等,刃口锋利,眼孔匀称,有的还装有木柄。
此外还有大量制作精致的骨角器。
陶器制作是我国先民的重大发明创造,新石器时代已由手制转为陶轮,以红陶为主,亦有彩陶。
仰韶先民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
同时也饲养家畜,主要有猪、狗等。
渔猎和采集转为辅助性生产。
仰韶先民开始由群婚家族过渡到对偶家庭。
但因生产力还十分低下,这种对偶家庭尚无独立的经济,“本身还很脆弱,还很不稳定”。
[3]氏族成员是作为整个氏族公社的一分子而存在,并不是以家庭为基本生活单位的。
他们集体劳动,财产统一分配。
妇女仍是生产与生活的主导力量。
墓葬可见男女分区,有母子合葬,而无一对成年男女或父子合葬;男子多为二次葬,因男子属别的氏族,死后迁回。
临潼姜寨原始村落有严格的布局,两条濠沟划分居住区和墓区,居住区内有一约 4000 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周围分布 5 个建筑群。
各建筑群中又有一大型房址,周围又分布一十二座中小型房址。
每个建筑群就是一个女儿氏族,中小型房址是对偶家庭之所。
二、父系氏族-龙山文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农牧业和手工业中渐居主导地位,对偶家庭开始向一夫一妻制过渡。
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日益增多,“这些财富,一旦转归各个家庭私有并迅速增加起来,就给了以对偶婚和母权制氏族为基础的社会一个有力的打击”。
[4] 母权制“十分自然地”步入父权制。
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继仰韶文化发展起来的是龙山文化,距今约五千年左右, 1928 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主要分布河南、陕西、山东、河北。
毗邻的湖北、江苏、辽宁、甘肃亦有类似遗存。
龙山磨制石器更为普遍、精细,大型的磨光石斧、扁平的石耜、多达十三孔的石镰、三角形石犁等层出不穷。
制陶技术也有明显进步,器形日见匀称,种类日见增多,并掌握了高温封窑使铁元素充分还原的技术,烧出了灰陶和黑陶,其中龙山蛋壳陶堪称制陶工艺之极品。
火候的提高,又为金属冶炼创造了前提,开始是天然铜矿石的冶炼,器物多为红铜;后有少量铜锡、铜锌合金。
铜器数量虽少,却为生产工具的革命性进步奠定了基础。
龙山人们仍为定居农耕,畜牧业发展较快,鸡犬猪羊牛马六畜兴旺。
随着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确立和财富的增多,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形成。
男女合葬墓消失,单人葬盛行,妇女多随葬纺轮,男子则为生产工具。
成年男女合葬墓出现,男子往往居中且随葬品也多置男方。
随葬品多的可达一百八十余件,少的则一无所有。
考古发掘证明,龙山文化与夏商文化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思考题:
1 、简述仰韶文化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有关原始社会的传说与遗制
我国古代文献中保留着夏商之前的丰富传说,可以佐证考古发掘。
三皇五帝传说由来甚久,其中一说即燧人、伏羲、神农,应是原始人类从使用火、渔猎畜牧到定居农耕的反映。
神农时约当母系氏族社会,《庄子·盗跖》:“神农之世……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较早的姓氏多从女旁,如姬、姜、嬴、晏等。
五帝一说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已进入父系,部落联盟长势力增大,然仍须经各部推举,形成“禅让”体制。
黄帝为姬姓首领,他联合炎帝姜姓部落,战败以蚩尤为首的东方九夷嬴、偃等部,使姬、姜诸部成为华夏族的早期核心。
尧舜时父系稳固,部落首领有意传子,如尧曾想传子丹朱,被舜援“禅让”旧制夺权;舜欲传子商均,又被禹禅代。
《韩非子》有“舜逼尧,禹逼舜”之说。
至禹则原始社会走到尽头,部落首领均已转化为世袭贵族,禹子启得到各部支持世袭统治权,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 3,页 508《自然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2]同上,页 514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 4,页 43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 4,页 50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