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种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玉米育种工作大致要经历种质资源(基础材料)收集整理、基础材料创新、创新材料加代选择、稳定材料测配、测配试验筛选、标准品比试验、海南组配、品种报区域试验、品种报审与审定等几个过程。
这些过程都是连续性非常强的过程。
如果中间出现断档,将严重影响育种进程。
如果连续到海南加代育种,将提高育种速度一倍以上。
一、玉米育种的基本过程1、种质资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育种的基础材料的重要性自然就非常明显了。
收集育种基础材料是育种工作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
要通过科技交流掌握育种前沿,根据育种动态时刻更新材料,就能够使育种工作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基础材料的创新工作只有基础材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基础材料进行整理、归类、通过自交授粉保存、通过杂交创新。
创新是选育新品种的最重要基础。
由于育种基础材料来源比较复杂,创新工作就最具挑战性。
要按照不同的血缘关系、不同的生长性状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
3、创新材料的加代选择创新以后的材料,不能直接用于组配新组合。
需要经过6-7代的连续自交选择的过程,最后才能形成可以称为“自交系”的重要材料。
在选择的过程中,育种人要充分运用掌握的育种理论和丰富的育种实践经验,对后代分离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
这既是艰辛漫长、又是充满挑战的过程。
如果能够到海南加代,时间一般是3年左右。
如果没有海南加代机会,时间是整整的6-7年时光。
海南育种是提高世代进程的最重要手段。
4、稳定材料的测配工作当经过创新的材料自交到第5代以后,一般就可以进行测配了。
测配的目的就是通过已知的材料,测定创新的材料后代是否具有可靠的杂种优势。
在这里,测配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用性状比较稳定的已经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优秀自交系做测配种。
也有用育种材料直接进行测配的。
玉米育种的几种方法
玉米育种的几种方法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作物之一。
其种植面积广泛,品种多样,而且具有很高的适应性。
但是随着人类对玉米需求的增加,需要更高的产量、更高的质量和更强的抗逆能力。
玉米育种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强抗性的有效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玉米育种方法。
1. 选择育种法选择育种法是指根据自然界中存在的耐受性和遗传多样性,在群体中选择具有要求性状的个体作为后代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
适用场景选择育种法适用于以下场景:•大量群体的交配可以引入基因并提高多样性。
•可以利用它来削弱常染色体及杂交劣势的影响。
•可以在底层早期发现抗性杂交。
•可以在选定抗性后增强种质。
实施步骤选择育种法的实施步骤如下:1.选出具有想要特性的母本和父本。
2.为该种群进行交配,制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3.筛选符合选择标准的后代。
优缺点选择育种法的优缺点如下:优点•通过选择,产生的材料具有优良性状,并有很强的适应性。
•可以更直观的掌握材料的性状,可以更加易于实施。
•与其他育种法相比,成本较低。
缺点•可能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以及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因为需要时间来循序渐进地挑选母本和父本,所以需要耐心和大量的精力。
2. 遗传育种法遗传育种法是通过优化材料基本遗传单元(基因)的表达,从而创造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适用场景遗传育种法适用于以下场景:•对特定基因的知识水平较高。
•对组织培养或转化技术的熟练掌握和使用。
•遗传的影响更显著,更容易进行遗传分析。
实施步骤遗传育种法的实施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母本和父本,分离和纯化某种性状的材料。
2.使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与所需性状相关的基因和机制。
3.在遗传水平上修改性状,并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鉴定。
优缺点遗传育种法的优缺点如下:优点•通过精确操作基因,可以更精确地掌握材料的性状。
•速度较快,通常只需数年即可完成。
•遗传纯性较高,能够高度稳定性状。
缺点•成本较高,需要高科技设备进行实施和大量技术支持。
鲜食玉米育种概况及新品种选育方法8篇
鲜食玉米育种概况及新品种选育方法8篇第1篇示例:鲜食玉米是一种受到广泛喜爱的农作物,不仅味道甜美爽口,而且富含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玉米育种的目标,科研人员们一直在不懈努力,探索新的育种方法,在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鲜食玉米育种的概况可以分为几个方面来介绍:首先是优质优产型鲜食玉米的培育,主要包括选择性育种、杂交育种、组合育种等方法,通过遗传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研究,逐步培育出耐病虫、高产量、高品质的新品种。
其次是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遗传法、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基因工程优化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快速选育出具有抗逆性、优异品质、适应性强等特点的新品种。
在鲜食玉米育种的整个过程中,科研人员们需要深入研究玉米的遗传规律、生长发育过程、抗病虫性等特性,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环境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育种工作。
要不断引入新的育种方法和技术,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育种效率,加快品种选育的进程。
新品种的选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目标设定,确定要培育的新品种的特性和用途,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进行调查分析,明确育种目标。
其次是材料选择,通过采集、筛选和评价玉米种质资源,选取具有理想性状的作为亲本,为后续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再次是育种方法选择,根据培育目标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如选择性育种、后代选择等方法,保证后代的遗传稳定和优良特性的显现。
最后是选育评价,通过大田试验、生理生化分析、质量检测等手段对新品种进行评价,验证其适应性和品质表现,最终确定是否投放市场。
鲜食玉米育种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提高专业水平,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相信在科技的支持下,未来会有更多优质、高产的新品种问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幸福。
第2篇示例:鲜食玉米是一种受到人们青睐的高营养、美味可口的蔬菜作物,具有较高的食用和经济价值。
在当今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如何进行鲜食玉米育种,培育更具品质和产量的新品种,成为了当前农业科研的一个重要课题。
玉米育种的几种方法
玉米育种的几种方法
玉米育种是以利用杂种优势为主,是从选育自交系开始,以选育并利用单交种为主要目的。
自交系的选育标准以自身繁殖产量高,优质、多抗、耐密和综合性状优良为标准。
自交系的育种方法是与原始材料的种类以及育种目标性状相关联的
1.二环系育种:用单交种和一些商品杂交种等作原始材料,一般采取常规的二环系育种方法;
2.群体改良法:利用遗传基础复杂的综合品种或群体作为原始材料选育自交系时,可以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结合群体改良,在进行轮回选择的同时,分离自交系。
另一种是按二环系育种方法直接分离自交系;
3.回交改良及定向复交综合法;是改良自交系某些缺点的有效途径;
4.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培养、孤雄、孤雌生殖法;
5.诱变育种:采用射线处理玉米种子、花粉、幼苗使之产生变异;
6.配子选择法和聚仓改良方法:前者因其程序较繁琐,后者因其局限性,一向较少采用。
7.生物育种技术:80年代以来,特别在90年代中,分子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广泛用于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在一定条件下,可加速玉米育种进程,提高选择效果;用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鉴别玉米
种质的多样性和差异;用于qtls的研究,可以探明受多基因控制的玉米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基因座位效应和效应,认识杂种优势的机理;用于基因定位,可以进行基因克隆制作精确的玉米基因图谱,最终可能破译玉米的全部遗传密码,调控玉米性状的遗传行为。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必将更广泛地用于玉米遗传育种的研究之中,促进本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玉米育种 - 玉米育种
各论 玉米育种
1、对小斑病的抗性遗传
小斑病菌的生理小种已确定的有2个即O小种与 T小种。玉米对O小种的抗病性主要表现为多基因 控制的水平抗性,在抗性遗传中, 基因的加性效 应是主要的,显性效应也显著,广义遗传率较高, 垂直抗性也存在。 玉米对T小种的抗病性为水 平抗性,属数量遗传性状,而细胞质抗病性是针 对某个生理小种的,易为新生理小种产生而导致 抗病性的丧失,也表现出垂直抗性。
Dent maize - Z. indentata Sturt.
各论 玉米育种
Waxy maize - Z. ceritina Kulesh. Sweet corn - Z. saccharata Sturt. (syn. rugosa Bonof.)
各论 玉米育种
2. 甜玉米育种 甜玉米主要是普通甜玉米和超甜玉米, 前者用以作制罐原料,后者多以作鲜穗食用。 选育甜玉米自交系方法: (1).直接引入国外、国内优良甜玉米自 交系,经观察选用优系; (2).用国外、国内甜玉米杂种自交分离 选系或回交选系,组成综合群体再行选系; (3).人工诱导新突变基因等方法。
各论 玉米育种
(三)、
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
1. 拓宽种质资源培育自交系 我国应用百万亩以上的杂交种,主 要由国内系×国外系和国内系×国内系两类组成,就种植面积来看, 由一个国内系和一个国外系组成的杂交种增加幅度大,从组配杂交种 的方式来看,以国内系和国外系的组配方式为佳。这说明利用地理和 种质基础远缘的材料与国内系组配,易于获得优势强的杂交种。 2. 开拓玉米种质的途径 玉米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栽培种, 利用近缘属、种的种质虽有一定的困难,但从开拓种质工作来看,仍 须继续开发,尤以在 Teosinte (类玉米)和 Trip sacum 属中,要把有 利基因引入玉米的种质。其次,要加强种质基础研究工作采用近代遗 传学的手段,在分子水平上阐明近缘血缘关系,探讨玉米神质的遗传 挎性,以利育种应用。第三,发掘各类种质资源,引入国外新的种质, 以拓宽种质基础。第四,加强群体改良的研究工作,应在战略的高度 上重视改良群体的重要意义,把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很好地结合,使 玉米的种质资源不断拓宽,推出一批又一批的高产、优质、抗性良好 的新组合。第五,建立自交系的发放制度,以电脑档案定期向有关育 种单位通报,避免育种工作的盲目性。
玉米育种
一、异花授粉作物花器构造特点1、雌雄异株: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麻、菠菜等;2、雌雄同株异花: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玉米、黄瓜;3、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菜、向日葵等。
二、异花授粉作物的传粉特点异花授粉作物的传粉主要途径:1、靠风传粉2、靠昆虫传粉在异花授粉作物中,以雌雄异株的自然异交率为最高,达100%,玉米的自然异交率在96% 左右。
总的说来,这类作物的自然异交率在50-100%之间。
三、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1、异质性:由于异交率极高,个体的遗传组成具有高度的杂合性,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具有高度的异质性;2、分离不稳定:单个个体的后代分离大;3、自交显著退化:自交衰退严重。
四、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1、开放授粉条件下:品种群体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是异质的,因此,它们的表现型是多种多样的,且基因型和表现型不一致;2、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将保持遗传平衡状态。
五、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育种特点1、在开放授粉品种群体中挑选优良个体以改良群体,其效果有限;2、选育自交系,组配自交系间杂交种;3、在良种繁育时,要严格防杂保纯第一节国内外玉米育种概况一、为人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1、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2、推动了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3、促成种子行业的兴起4、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二、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好的材料1、10个连锁群已定位170多个基因。
2、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McClintock)由于四十年前在玉米上发现的转座子,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3、A-B染色体及其易位体系4、玉米雄性不育的细胞质遗传三、为作物育种摸索出一系列方法1、人工选择最杰出的作物2、杂交育种的开拓者(1850年3、开杂种优势利用之先河(1)19世纪末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2)1907年自交系的选育;(3)1935年生产上推广双交种;(4)1960年主推单交种;(5)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制种4、轮回选择之先锋5、群体基因库的建立四、我国玉米种植慨况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3亿亩,总产1.18亿吨。
玉米育种玉米育种
获得多个抗逆性强的玉 米新品种,在干旱、低 温等逆境条件下表现突 出,比对照品种增产 20%以上
案例三:适合机械化种植的玉米新品种选育
选育目标
适合机械化种植、抗倒伏、耐密植
选育方法
利用适合机械化种植的种质资源,通过杂交、回交等方法导入目标性状,结合分子育种技 术和田间试验进行选择
试验结果
获得适合机械化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具有抗倒伏、耐密植等特点,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比对照品种增产15%以上
玉米育种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选育
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对玉米进行选育,通过选择大穗、多粒等优良性状,逐渐培育出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 。
现代育种
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现代育种技术不断涌现,如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为玉米 育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玉米育种的目标与意义
改善品质
选育优质专用品种,如高油、高 淀粉、高蛋白等,满足食品加工 、饲料等不同需求。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基因型进行 快速、准确鉴定,提高育种效率,但 成本较高。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技术对玉米基因 进行精确编辑,提高育种效率,但需 关注脱靶效应和基因漂移等问题。
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1 多性状聚合育种
通过聚合多个优良性状基因,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 品种,满足多样化需求。
类型
地方品种、选育品种、遗传材料、野生近缘种等。
特点
遗传多样性丰富,适应性广泛,具有多种优良性状和基因资源。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收集
通过普查、征集、引种等方式,收集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 玉米种质资源。
保存
建立种质资源库或种质圃,采用低温保存、组织培养等方法 ,确保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活性。
玉米育种的策略
玉米育种的策略1 认识玉米育种的特殊性玉米的天然异花授粉习性与遗传基础的杂合性,与因此产生的利用自交系间F,代的杂种优势的育种程序,形成了玉米育种的特殊性。
(1)育种过程较长。
它包含分离筛选自交系与组配鉴定杂交种两个步骤。
要使众多杂合的基因位点,通过自交分离与选择获得大多数有利基因位点达到纯合或者基本纯合的自交系,通常需要6~8代。
要对杂交种的生产力与习惯性作出较为准确的鉴定,通常需要3~4年。
(2)从大量材料中分离筛选。
几乎没有例外,任何一个成功的玉米育种家与研究所,都是从丰富的原始材料或者种质库中分离大量的自交系,又组配大量的杂交组合进行试验,最后只选出个别优异的杂交种投入生产利用。
由于优异的自交系与突出的杂交组合出现的机率都极低。
当l个位点杂合时,自交后代出现显性纯合与隐性纯合的频率为1/4,当n个位点时,自交后代出现全部位点基因纯合个体的频率为(1/4)n,位点越多,自交后代出现全部位点基因纯合的个体越低。
假设显性基由于有利基因,隐性基由于不利基因。
当等位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或者显、隐性基因紧密连锁,以致隐性基因不可能被淘汰掉,因此很难筛选出大多数位点都是显性纯合的优异自交系。
国内外选育自交系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国现在用于配制大量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只是20多个,美国也是如此,能大量利用的亲本自交系也只是40个,它们都是从数量庞大的穗行中筛选出来的,仅美国先锋种子公司每年大约要进行7000份新系的筛选,安排15000份杂交组合的鉴定,约在250个不一致地点种植450000个小区,通过所有这些试验,在正常年景每年可提出7~10个商品杂交种。
由此可见,玉米育种的巨大工作量。
尽管对这些优良亲本自交系的当选机率难以作出精确统计,但粗略估计,大约只是万分之儿。
杂交种的情况也差不多,每个玉米育种家与研究所,每年配出数百个或者上千个组合,而最后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良杂交种却寥寥无几。
这是能够懂得的,由于大多数杂交组合要紧反映了亲本系间通常配合力效应,缺乏或者具有很低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只有极少的组合同时具有高-般配合力与高特殊配合力效应,即在加性效应基础上加上了上位性与显性效应,才能表现很高的生产力与习惯性。
玉米育种技术
玉米育种技术
玉米育种技术是指利用各种育种方法和技术,选择、培育和繁殖出具有特定优良性状和表现的新品种。
以下是玉米育种的一般过程和技术:
1. 研究生物学特性:选择优秀的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和记录杂交后的遗传特征,如基因型、表现型等。
2. 制定育种目标:根据市场需求、粮食品质和产量、抗病性、耐盐碱性等特性,选择合适的育种目标。
3. 选择育种材料:根据育种目标和生物学特性要求,选择亲本进行杂交,获得表现良好的杂交种。
4. 育种分析:对杂交种的表现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材料的优缺点,选择表现最佳的育种材料进行进一步培育和改良。
5. 杂交育种:利用选定的育种材料进行杂交,产生多个杂交种,
然后对杂交种进行筛选和评价,选择表现最优的一组杂交种进行进一步培育和改良。
6. 改良育种:对选定的杂交种进行改良,通过基因重组、基因编
辑、转基因等方式,提高其品质和产量,增强其抗病性和耐盐碱性等特性。
7. 后续育种:对改良后的杂交种进行持续改良,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科技不断提升的要求。
玉米育种技术需要建立在科学育种理论基础上,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和试验方法进行育种,不断选择和培育出具有优秀品质和性能的新品种,以满足人类对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需求。
玉米育种
各论 玉米育种
42 种粒上部为角质胚乳 , 下部为粉质胚乳 5 胚乳由 78% 的支链淀粉 ,22% 直链淀粉组成 51 角质淀粉分布在籽粒四周 , 中间至粒顶为粉质 , 胚乳干时粒顶凹陷 , 呈 马齿状…… H · H ·
·马齿型 (Zea may5indentata) 52 角质胚乳分布在粒的四侧及顶部 , 整个包围着内部的粉质胚乳 , 干时顶 部不凹陷 -H · H · --
各论 玉米育种
二. 我国玉米分布、区划与育种目标
(一)我国玉米分布、区划 我国玉米划分为 6 个自然区域(见图) 1 、北方春播玉米区 2、黄淮海平原套复夏播玉米区 3、西南山地套种玉米区 4、南方丘陵玉米区 5、西北灌溉玉米区 6、青藏高原玉米区
中国玉米的分区及命名 返回
(二) 玉米育种目标
大斑病菌的生理小种有1、2、3、4号4个生理小种,玉 米对大斑病的抗性遗传有两种类型,一是主基因抗性,另一 是多基因抗性。主基因抗性有两类,一为褪绿斑反应抗性 , 一为无斑反应抗性。
各论 玉米育种
四. 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一)、玉米的分类
1. 玉米族属的亲缘关系 根据植物学分类,玉米 属于禾本科玉米族,玉米族中包含7个属。起源于亚洲的有 5个属。起源于美洲的有2个属,即玉米属和摩擦禾属。
(一) 遗传特点
1.异花授粉作物的开放授粉品种群体是一种异质性群体
2.从开放授粉品种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其后代要发生 性状分离
3.自交发生衰退,杂交产生优势
(二) 育种特点
1.在开放授粉品种群体中挑选优良个体以改良群体,其 效果有限
2.选育自交系,组配自交系间杂交种
3.在良种繁育时,要严格防杂保纯
返回
各论 玉米育种
玉米育种的方法步骤
玉米育种的方法步骤
玉米育种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选取亲本: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理想形态和性状的品种作为亲本。
亲本的选择应考虑抗病性、耐逆性、高产性等重要特性。
2. 种子准备:收集选定亲本的种子,经过清洗、消毒等处理,确保种子的质量和纯度。
3. 杂交:通过人工授粉将两个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杂种。
首先剪掉母本花序的花粉团,然后用父本的花序将花粉传递到母本的雌蕊上,这样就完成了杂交。
4. 纯化:杂交后的杂种会产生不稳定的性状,需要通过连续自交多代纯化来稳定性状。
每一代选择性状符合要求的个体进行自交,逐渐固定所需要的遗传特性。
5. 选择:通过田间观察和实验室测定,对纯化后的群体进行选择。
选择株高、形态特征、抗病性、耐逆性等性状较好的个体作为优良个体,保留其种子并进行后续的育种工作。
6. 试验种植:将筛选出的潜在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
根据其产量、品质表现等指标进行评估,进一步筛选出最优秀的亲本。
7. 多点试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多点试验,验证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8. 申请保护权:在完成育种工作后,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申请新品种的保护权,确保育种成果的合法性和独立性。
以上是玉米育种的一般步骤,具体的育种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目标和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玉米育种工作大致要经历种质资源(基础材料)收集整理、基础材料创新、创新材料加代选择、稳定材料测配、测配试验筛选、标准品比试验、海南组配、品种报区域试验、品种报审与审定等几个过程。
这些过程都是连续性非常强的过程。
如果中间出现断档,将严重影响育种进程。
如果连续到海南加代育种,将提高育种速度一倍以上。
一、玉米育种的基本过程1、种质资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育种的基础材料的重要性自然就非常明显了。
收集育种基础材料是育种工作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
要通过科技交流掌握育种前沿,根据育种动态时刻更新材料,就能够使育种工作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基础材料的创新工作只有基础材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基础材料进行整理、归类、通过自交授粉保存、通过杂交创新。
创新是选育新品种的最重要基础。
由于育种基础材料来源比较复杂,创新工作就最具挑战性。
要按照不同的血缘关系、不同的生长性状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
3、创新材料的加代选择创新以后的材料,不能直接用于组配新组合。
需要经过6-7代的连续自交选择的过程,最后才能形成可以称为“自交系”的重要材料。
在选择的过程中,育种人要充分运用掌握的育种理论和丰富的育种实践经验,对后代分离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
这既是艰辛漫长、又是充满挑战的过程。
如果能够到海南加代,时间一般是3年左右。
如果没有海南加代机会,时间是整整的6-7年时光。
海南育种是提高世代进程的最重要手段。
4、稳定材料的测配工作当经过创新的材料自交到第5代以后,一般就可以进行测配了。
测配的目的就是通过已知的材料,测定创新的材料后代是否具有可靠的杂种优势。
在这里,测配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用性状比较稳定的已经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优秀自交系做测配种。
也有用育种材料直接进行测配的。
5、测配筛选试验顾名思义,所谓筛选试验就是在所组配的最新组合中筛选在抗病性、丰产性、品质方面具有优势的杂交组合。
由于材料众多,筛选试验多数采取间比法试验方法。
玉米育种者年度总结(3篇)
第1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总结时刻。
作为一名玉米育种者,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既要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又要为农民的增收致富出谋划策。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带领团队在玉米育种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 研究方向过去一年,我们团队紧紧围绕玉米育种的核心技术,开展了以下研究方向:(1)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以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为目标,选育出适应不同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
(2)抗病抗逆玉米育种:针对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和逆境,选育出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
(3)玉米分子育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玉米重要基因的功能,为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2. 工作进展(1)选育出多个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团队共选育出10个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其中3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
(2)取得抗病抗逆玉米育种突破:针对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纹枯病、茎腐病等病害,选育出抗病性强的新品种,提高了玉米产量。
(3)玉米分子育种取得进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成功解析了玉米产量、抗病性等重要性状基因,为玉米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团队建设1. 人才培养过去一年,我们团队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2. 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同行分享研究成果,拓展视野,提高团队知名度。
三、存在问题与展望1. 存在问题(1)种质资源贫乏: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相对较少,限制了玉米育种的发展。
(2)育种技术有待提高:部分育种技术仍处于传统水平,难以满足现代玉米育种需求。
(3)市场竞争力不足:部分玉米品种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2. 展望(1)加强种质资源搜集与利用:积极开展国内外种质资源搜集,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
(2)提升育种技术水平:引进先进育种技术,提高育种效率和质量。
(3)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玉米品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玉米品种。
玉米育种常识
xx常识育种知识一、常规育种:二、转基因育种转基因研究作为生物技术的前沿,以其可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不同物种间基因交流的巨大优越性,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在农业高技术领域各国努力抢占的制高点。
由于有益性状目的基因的分离、载体构建、基因转化等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转基因技术已用于改良作物的多种特性,如抗病、抗虫、抗逆、生长发育、品质等方面。
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面积的第二大国。
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由于它对目标性状的选择不受基因表达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在早世代和植株生长的任何阶段进行、对分离世代可以快速鉴定植株的基因型而不受显隐性的影响、可以通过选择剔除连锁累赘,因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加速了育种进程,为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创造了条件。
起源和历史玉米是神奇的作物,是印地安文明的基础,也是印地安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因为玉米是印地安人长期选育驯化的结果。
玉米已经完全失去了其野生性,如果没有人类的帮助,玉米会立即灭绝。
说玉米神奇在于它广泛的适应性、类型的丰富及不同于其他作物那样具有明确的祖先。
玉米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它的祖先似乎消失的无影无踪,它与任何近缘种属都有显著的差异,它的起源另科学家大伤脑筋,争论了一个多世纪至今未有定论。
多数人认为,玉米大约起源于 7000~8000 年前的中美洲地区,经历了数千年的进化,它的果穗由 2.4 厘米增加到现在的 25 厘米左右。
1500~1510 年间,玉米传入我国,传入途径大约有两条,一条是海路,一条是陆路,海路是通过船只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再传入内地;陆路是由印度传入西藏,再传入四川及内地。
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开始,中国的玉米育种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更换了 5 次单交种,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很多。
xx带和 xx 的分布玉米( Zea Mays L).属于禾本科 (Gramineae),玉米属 ,俗名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六谷、芦黍和珍珠米等。
育种学(玉米)资料
育种学(玉米)一、名词解说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阔、遗传变异丰富、拥有许多的有益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协力( GCA)、种质优秀的育种基础集体。
杂种优势模式:是指两个不一样的杂种优势群之间拥有较高的基因互作效应,拥有较高的特别配协力( SCA),互相配对成为强杂种优势的模式。
一环系: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改进集体中选出的自交系。
二环系:将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辈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测试种:用来测定自交系配协力的品种、自交系、单交种、双交种、综合杂交种等,统称为测试种。
测交种:杂种一代称为测交种。
二、填空1.美国用于杂交玉米种子的种质根源能够概括为 4 个杂种优势群:第一群为 Reid Y.D 种质,第二群为 Lancaster 种质,第三群为爱阿华马齿( Iodent ),第四群为其余种质。
2.我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根源可分为 4 个杂种优势群:改进瑞得、改进兰卡斯特、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
3.从我国玉米育种的实质经验剖析,美国玉米带的各种玉米材料是此刻最有价值的外来种质,而热带和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此后玉米育种中将起日趋重要的作用。
4.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基本资料有:地方品种、各样种类的杂交种、综合品种以及经轮回选择的改进集体。
5.优秀的玉米自交系一定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农艺性状好,配协力高,拥有适合生殖制种的性状。
6.玉米杂交种有多种类型: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品种×自交系)、自交系间杂交种(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和综合杂交种)。
当前生产上主假如用自交系间杂交种,且以单交种为主。
三、试述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惯例方法答:①栽种原始资料,获取自交果穗。
依据育种目标选择原始资料,每个资料种一小区,在生长久间仔细察看,按育种目标选优株套袋自交。
收获行进行田间考评,裁减不良单株,收获的果穗经室内考种,入选的自交穗分别回收。
②自交后辈的直观选择。
将入选的自交(S1)果穗种成穗行在生长久间按育种目标对自交的要求进行直观性状的选择。
玉米育种特点及选育
玉米育种特点及选育一、玉米育种的特点玉米最主要的特征是天然异花传粉,天然授粉群体的田间组成处于高度的异质状态,个体的基因型处于高度的杂合状态,这决定了在玉米天然授粉的群体中,株间表现型比较意义不大,必须通过一定的基因型选择过程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同时,由于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造成表型选择不可靠,必须对大量个体做测交或后代鉴定,才能确认表型是否真实遗传。
由于这些原因,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多代的选择比较才能育成新的自交系或品种。
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育纯合的亲本自交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出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
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
自交系的选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
对自交系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的选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可偏废。
这就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
不仅如此,自交系的性状同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
二、玉米自交系的选育1.农艺性状好植株性状:主要包括株型和抗倒性。
植株性状一般根据穗上部叶片伸展的姿态分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平展型;根据株高分为高秆、中秆、矮秆、半矮秆等。
穗部性状:穗部性状一般由穗型、粒型、穗行数等构成。
穗型的划分有很多种,最明显的是长穗型、粗穗型、筒型、锥型、纺锤型等;粒型分为马齿型和硬粒型及其各种过渡类型。
自交系选育中最好兼顾长穗型和粗穗型的选择。
长穗型的行粒数较多,但粒行数较少;粗穗型的粒行数较多,但行粒数不可能很多。
自交系的粒行数一般10~20行。
12~14行的比较适中。
粒型的选择要根据育种目标确定,一般偏硬粒型的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商品性好,偏马齿容易组配出的杂交种产量和淀粉含量比较高。
此外,籽粒的大小、粒重和粒色的一致性也需要考虑。
抗逆性:对主要的玉米病害和自然灾害性条件要有一定的抗性或耐受性,以确保种子生产的稳定性和杂种优势的稳定发挥。
玉米育种方法
玉米育种方法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抗逆能力,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展出了一些有效的玉米育种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玉米育种方法,希望对玉米种植者有所帮助。
首先,玉米的杂交育种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杂交育种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基因,提高产量和质量。
在杂交育种中,选择适当的亲本进行杂交,经过多代的筛选和选优,最终获得优良的杂交种。
杂交育种需要注意亲本的选择和合理的配对,同时还需要进行多点定位和多方位评估,确保选育出符合需求的杂交种。
其次,基因工程育种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引入或删除某些基因,以改良玉米的性状。
比如,通过引入抗虫基因或提高抗病能力的基因,可以增强玉米的抗虫抗病能力;通过调节生长和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但是,基因工程育种需要高超的技术和严格的安全措施,同时也需要遵循法律法规,确保育种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此外,综合育种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育种策略。
综合育种方法是综合利用各种优良的育种资源,包括遗传资源、地理资源和物质资源等,通过选育、杂交和背交等手段,提高玉米的适应性和生产力。
在综合育种中,可以利用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的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品种的互补效应,最终选育出具有丰产、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此外,精密育种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
精密育种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种子的品质和性状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基因测序、遗传标记和亚细胞分析等手段,可以对玉米品种的遗传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为育种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精密育种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为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玉米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综合育种和精密育种等。
玉米种植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育种方法,并结合科学的管理措施,全面提升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希望本文对玉米种植者在育种方面有所启发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nt maize - Z. indentata Sturt.
各论 玉米育种
Waxy maize - Z. ceritina Kulesh. Sweet corn - Z. saccharata Sturt. (syn. rugosa Bonof.)
各论 玉米育种
2. 甜玉米育种 甜玉米主要是普通甜玉米和超甜玉米, 前者用以作制罐原料,后者多以作鲜穗食用。 选育甜玉米自交系方法: (1).直接引入国外、国内优良甜玉米自 交系,经观察选用优系; (2).用国外、国内甜玉米杂种自交分离 选系或回交选系,组成综合群体再行选系; (3).人工诱导新突变基因等方法。
各论 玉米育种
42 种粒上部为角质胚乳 , 下部为粉质胚乳 5 胚乳由 78% 的支链淀粉 ,22% 直链淀粉组成 51 角质淀粉分布在籽粒四周 , 中间至粒顶为粉质 , 胚乳干时粒顶凹陷 , 呈 马齿状„„ H · H · ·马齿型 (Zea may5indentata) 52 角质胚乳分布在粒的四侧及顶部 , 整个包围着内部的粉质胚乳 , 干时顶 部不凹陷 -H · H · -·硬粒型 (Zea ma3mipzdurata 〉 6 胚乳全部为支链淀粉组成 , 角质与粉质胚乳层次不分 ,' 籽粒呈不透明状 · ·糯质型 (Zea mayssinensis) 编者注 : 半马齿型 (Zea rnays L.semindentata kulestO 可列入表 3-3 中 的 530
玉 米 育 种
各论 玉米育种
一. 玉米生产和育种概况
美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大国 , 其总产占世界玉米总产 的 40%以上。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玉米生产大国,年种植 玉米3亿亩左右,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粮食作物. 我国玉米育种发展大致经过了六个阶段: 即农家品种、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双交种、三 交种、单交种。 除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品种外,还重视特殊品质 杂交种的选育。
返回
各论 玉米育种
二. 传粉特点 异花授粉作物的传粉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靠风传粉, 一是靠昆虫传粉。在异花授 粉作物中,以雌雄异株的自然异交率为最高, 达 100%,玉米的自然异交率在96% 左右。 总的说来,这类作物的自然异交率在50100%之间。
返回
各论 玉米育种
三.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与育种特点
各论 玉米育种
(三) 植株性状的遗传
玉米的营养器官在形态上存在着广泛的变异, 这些变异除了由微效多基因体系控制以外,还标 定了70多个基因位点。 玉米植株性别发育也明显受若干基因的支配。 (四)抗病性的遗传 80年代以来,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成 为我国春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而小斑病、 茎腐 病和矮化花叶病则成为夏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 其它病害如纹枯病等均有所发展。
各论 玉米育种
2. 栽培玉米种的分类
依据玉米籽粒形状、胚乳淀粉的含量与品 质,籽粒有无稃壳等性状,可将栽培玉米种分 为9个亚种或类型。即:有稃型 、爆裂型 、 粉质型 、甜质型 、甜粉型 、马齿型 、硬粒 型 、糯质型 、半马齿型 。
各论 玉米育种
1 籽粒包在较长的存壳内 11 籽粒外露 , 存壳极短 2 籽粒加热时有爆裂性 , 果皮坚厚 , 全部为角质胚乳 , 种粒较小 21 籽粒无爆裂性 3 籽粒无爆裂性 , 籽粒无角质胚乳 , 全是粉质淀粉 , 顶 部不凹陷„„粉质型 (Zmmays amyfacea) 31 籽粒有角质 胚乳 4 干时皱缩 , 胚乳多含糖质淀粉 41 种粒几乎全部为角质透明胚乳
各论 玉米育种
二. 我国玉米分布、区划与育种目标
(一)我国玉米分布、区划 我国玉米划分为 6 个自然区域(见图) 1 、北方春播玉米区 2、黄淮海平原套复夏播玉米区 3、西南山地套种玉米区 4、南方丘陵玉米区 5、西北灌溉玉米区 6、青藏高原玉米区
中国玉米的分区及命名
返回
各论 玉米育种
(二) 玉米育种目标
玉米育种总的策略为:大幅度提高产量,同 时改进籽粒品质,增强抗性,以充分发挥玉米在 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市 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另 一类是特殊品质杂交种的选育。如高赖氨酸玉米, 高油玉米杂交种,超甜玉米 ,青贮青饲玉米,爆 裂玉米、糯玉米。
各论 玉米育种
2、籽粒色泽的遗传 玉米籽粒的色泽受果皮、糊粉层和淀粉层等三个部分 的影响。 糊粉层,淀粉层(胚乳)均有花粉直感现象,但必须 是父本为显性性状时才能表现出来,若父本为隐性则不能 表现。如黄胚乳×白胚乳的Fl代产生的果穗上即可分离出 黄白粒来。 3、籽粒其他品质性状的遗传 (1)含油量与脂肪酸组成: 油脂主要存于种胚,而 胚乳中含量较少。 (2)玉米油质量: 玉米油质量取决于各类脂肪酸的 相对比例,而各类脂肪酸的含量同样受遗传的控制。对于软 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加性基因效应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各种脂肪酸的含量除了受到多基因体系的控制外,同时还 与某些主效基因的作用有关。
各论 玉米育种
(三)、
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
1. 拓宽种质资源培育自交系 我国应用百万亩以上的杂交种,主 要由国内系×国外系和国内系×国内系两类组成,就种植面积来看, 由一个国内系和一个国外系组成的杂交种增加幅度大,从组配杂交种 的方式来看,以国内系和国外系的组配方式为佳。这说明利用地理和 种质基础远缘的材料与国内系组配,易于获得优势强的杂交种。 2. 开拓玉米种质的途径 玉米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栽培种, 利用近缘属、种的种质虽有一定的困难,但从开拓种质工作来看,仍 须继续开发,尤以在 Teosinte (类玉米)和 Trip sacum 属中,要把有 利基因引入玉米的种质。其次,要加强种质基础研究工作采用近代遗 传学的手段,在分子水平上阐明近缘血缘关系,探讨玉米神质的遗传 挎性,以利育种应用。第三,发掘各类种质资源,引入国外新的种质, 以拓宽种质基础。第四,加强群体改良的研究工作,应在战略的高度 上重视改良群体的重要意义,把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很好地结合,使 玉米的种质资源不断拓宽,推出一批又一批的高产、优质、抗性良好 的新组合。第五,建立自交系的发放制度,以电脑档案定期向有关育 种单位通报,质基础研究
我国 80 年代玉米生产上主要利用的骨干自 交系有自 330 、获白、M017 和黄早4。育成的 自交系的种质来源,约有一半是来自于美国,如: M017、C103、B37、B73、B84等;另一半为国内 选系, 如黄早4、获白、自330 、二南 24 等。 但从系谱分析,大部分可追溯到美国的 Lancaster 与 Reid Yellow Dent 种质。其它自 交系则主要来自于我国的旅大红骨、金皇后、唐 山四平头、获嘉白马牙四大种源。因此,我国的 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也是较狭窄的。
各论 玉米育种
异花授粉作物的花器构造与传粉特点
一. 花器构造 异花授粉作物在花器形态上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 雄雄异株 (二) 雌雄同株异花 (1、2) (三) 雌雄同花但异熟 (四) 花蕊异型 (五) 自交不亲和
各论 玉米育种
玉 米 雄 花 花 器 构 造
返回
各论 玉米育种
玉 米 雌 花 花 器 构 造
各论 玉米育种
(二) 品质育种 1. 高赖氨酸玉米的育种
(1)、产量与含水量: 高赖氨酸玉米一般产量低, 子粒含水量高 (2)、育种技术: 由于高赖氨酸玉米受隐性单 基因控制,种质材料贫乏,难以获得高配合力的 组合,因此应通过群体改良,不断拓宽种质基础。
各论 玉米育种
高油玉米育种
玉米油育种
优质玉米油育种 甜玉米育种
各论 玉米育种
三.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
(一)、农艺性状的遗传 玉米产量是数量遗传性状,各产量因素也都是数量遗传 性状 。产量因素包括: 1、果穗长度 2、穗粒行数 3、粒重 4、单株果穗数 (二)、籽粒性状的遗传 1、籽粒类型的遗传 玉米籽粒根据其形状、胚乳的质 地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它们大多呈简单遗传,由一对或两 对基因控制。除普通玉米即马齿型或硬粒型呈显性遗传外, 其他类型均为隐性遗传。 (1)、糯质玉米 (2)、甜质玉米 (3)、粉质玉米
各论 玉米育种
1、对小斑病的抗性遗传
小斑病菌的生理小种已确定的有2个即O小种与 T小种。玉米对O小种的抗病性主要表现为多基因 控制的水平抗性,在抗性遗传中, 基因的加性效 应是主要的,显性效应也显著,广义遗传率较高, 垂直抗性也存在。 玉米对T小种的抗病性为水 平抗性,属数量遗传性状,而细胞质抗病性是针 对某个生理小种的,易为新生理小种产生而导致 抗病性的丧失,也表现出垂直抗性。
各论 玉米育种
五.玉米主要目标性状育种
(一)、高产育种 1. 单株穗数
有单穗、双穗和多穗几种类型。生产上主要是单大穗类 型的杂交种,极少数属双穗类型。 今后育种应由单株大穗类型转向以选育单株双穗中大 穗类型的杂交种为主。 2.行粒数、粒重 行粒数取决于穗长,要增加行粒数,必须提高果穗的 长度。玉米籽粒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高产。
各论 玉米育种
目前高产育种中,一般要求杂交种的穗长达 15cm 以 上,穗粒行数 14-18 行,千粒重为 250-350g 之间。
3.株型
紧凑型玉米叶片上冲,叶片匹配合理,受光效率高,对 C02 的同化强度大。适宜密植。通过育种手段,培育紧 凑型玉米杂交种是近年来培育高产杂交种的主要途径之 一。但株型涉及到叶夹角的大小、叶长、叶宽、叶片数、 株高、穗位高、雄花序大小等性状,这些性状都是数量 遗传性状,受多基因控制,
各论 玉米育种
(1)普通甜玉米
以su1为基础。在乳熟 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 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 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 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一) 遗传特点 1.异花授粉作物的开放授粉品种群体是一种异质性群体 2.从开放授粉品种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其后代要发生 性状分离 3.自交发生衰退,杂交产生优势 (二) 育种特点 1.在开放授粉品种群体中挑选优良个体以改良群体,其 效果有限 2.选育自交系,组配自交系间杂交种 3.在良种繁育时,要严格防杂保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