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陈家刚2012.12

合集下载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1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1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一)一、简答题1.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简述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3.根据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原理,说明时间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意义。

4.简要说明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有哪些?5.简述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6.简要说明特尔斐法工作步骤?7.简要说明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主要内容? 8.简要说明RBD 和CBD 的关系? 二、论述题1.比较分析名山类旅游地和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特点。

2.论述旅游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一)答案一、简答题1.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研究在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但重点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3)从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为主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的融合研究,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2.简述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是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 (2)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3)专门层次:修养、疗养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朝拜旅游、科学考察旅游。

三个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并不一定要在较低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优势出现之后才出现。

但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3.根据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原理,说明时间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意义。

(1)时间集中指数:也称为季节性强度指数,()∑=-=12121233.8i ix R R 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R值不仅取决于旅游需求的变化,而且随选择分析的时段长短而变化。

该模型比较适用于不同年份(时段)的比较和不同旅游地(设施)的比较。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旅游(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地文景观: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

由山岳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火山等构成景观。

最具魅力的景观。

4、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利用山、水、植物、建筑等要素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建筑艺术品。

5、丹霞地貌: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特殊地貌。

由于地壳大规模隆起。

岩层发生断裂、节理,再经过侵蚀、切割和重力崩塌的综合作用,形成悬崖陡岩、孤峰、峰林等地形。

6、旅游商品:是指由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者处于非商业目的购买的有形商品,主要包括地方风味饮食、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等,而以旅游纪念品为核心。

7、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的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

8、旅游区划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旅游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

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所需的基础设施。

9、自然旅游资源:指天然赋存的旅游资源,有观赏功能或科考功能的大气物理现象和过程。

云、雾、虹、雨、雪、冰、凇、冷、暖等。

有强烈吸引力。

10、喀斯特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11、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12、旅游地:是旅游者停留并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地域综合体。

13、旅游点:指以一定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并具有相应旅游服务功能,供旅客直接开展游乐活动的集结性场所。

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复习资料第⼀章绪论⼀、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leisure):指⼈们扣除谋⽣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般是指⼈们在闲暇时间所进⾏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的体⼒和精⼒,它包含的范围极其⼴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部分。

旅游是在⼀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的⼀种社会经济现象,是游憩活动的⼀部分,是⼀种⼈类体验,⼀种社会⾏为,⼀种产业,⼀种⽂化活动,同时也是⼀种地理现象。

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类旅⾏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门学科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社等)组成。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四、研究内容简析1)、旅游产⽣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为规律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通道5)、旅游资源评价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7)、旅游环境容量8)、旅游区划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0)、旅游规划五、研究⽅法1.综合考察法2.统计调查法3.旅游图表法4.景区分类法5.定性分析法 6. 定量分析法六、旅游地理学在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作⽤1.提供旅游业开发利⽤旅游资源的依据2.为旅游业发展确定旅游区,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3.划分旅游区,加强区内发展和区间联系4.对旅游者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的研究,有利于旅游市场发展5.促进旅游交通⽹络的合理化6.保护旅游环境7.协调旅游开发与地区社会经济关系,促进旅游业发展8.提供旅游地图服务9.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纲领和蓝图10.完善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第三章旅游者⾏为⼀、旅游者定义重点掌握国际旅游者和中国国内旅游者的定义:国际旅游者:指在⽬的地国家接待设施中度过⾄少⼀夜的游客。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仅供参考,答案不唯一!!!第一章旅游地学概念体系、发展与研究任务1、旅游地学概念与相关体系旅游地学的定义:1985年,第1届“旅游地学”研讨会给出第一个定义——“是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知识,用以发现、评价、规划、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古迹、遗址,探讨其成因、演变历史,为旅游事业服务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

旅游地学相关体系:旅游学——是基础,包括旅游市场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开发与规划等;地理学、地质学——两大主要地学支柱;其他相关学科——生物学、天文学、大气学即气象气候学、环境学、建筑学、堪舆学等。

2、旅游地学的发展历程(一)孕育萌芽时期(1)时间:20C70S-20C80中(2)主要事件:1985年,“旅游地学”术语被提出,并给出了最早的定义;自1986年,我国每年召开一次旅游地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二)成长发展期(1)时间:1985年-至今(2)主要事件:全国各地相继成立省级旅游地学研究会;进行了大量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和区旅游规划工作;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立、申报和预研究;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参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性规划;发表《长白山宣言》(1999年),确立可持续旅游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完善发展旅游地学科学理论体系,坚持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加强旅游地学的学术队伍建设。

3、旅游地学主要研究课题①地学旅游资源分类系统;②自然旅游资源时空背景(地学背景);③自然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④人文旅游资源地学背景;⑤地学旅游资源评价体系;⑥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利用;⑦旅游地分类与规划管理;⑧地学旅游资源环境保护;⑨地质公园的建立与分类;⑩精美的地学珍品宝玉石;○11旅游地形象设计;○12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

第二章地学旅游资源分类系统1、地学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分类(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系统以四大圈层(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和近地宇宙星空为对象(2)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系统固态文明:城市、农村、古建筑、古工程、居住环境、宗教环境等动态文明: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等2、地学旅游资源自然成因分类系统的确认按自然资源成因分类,分类系统为三个级别(层面),第一级别——风景域、第二级别——风景类、第三级别——景观型。

旅游地理考前复习提纲

旅游地理考前复习提纲

选修地理复习提纲《旅游地理》考前复习提纲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特点P2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P4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7(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第二章旅游资源1. 旅游资源的分类P152.旅游资源的特性P17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分有利和不利)P204.我国的世界遗产P28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P32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P353.黄山“四绝”及其成因P444.澳大利亚大堡礁形成的条件及过程P455.元阳梯田形成的条件及特点P486.法国巴黎塞纳河古城形成的原因及特点P50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1.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P55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P573.旅游环境保护措施P60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1.如何设计旅游活动P642.游客带来的环境问题P753.做一个生态旅游者的条件P77 《环境保护》考前复习提纲第一章1.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本原因P4 第二章1.影响水的自净能力的因素P152.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P173.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P184.水污染的防治措施(见笔记)5.固体废弃物污染产生的影响(P22)6.固体垃圾处理的方法(见笔记)7.可吸入颗粒物产生的原因及危害P268.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P279.大气污染放防治的方法P29第三章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危害P332.淡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P493.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的原因P364.耕地资源不足解决的措施P515.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P536.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P417.化石燃料合理开发的主要措施P42第四章1.森林的价值(见笔记)2.滥伐森林带来的危害P563.森林保护的措施(见笔记)4.草地的价值5.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危害(见笔记)6.保护草地的措施P607.湿地的价值(见笔记)8.湿地日益减少的原因P629.保护湿地的措施(见笔记)10.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见笔记)1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见笔记)12.个人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P84。

旅游地理学专业复习资料(doc 38页)

旅游地理学专业复习资料(doc 38页)
一、佛教名山——五台山
二、平遥古城
1、城墙2、老街
3、镇国寺4、双林寺
5、“日升昌”票号6、平遥漆器
三、洛阳市
1、白马寺2、关林
3、龙门石窟
四、三门峡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


提问:
简述北岳恒山的概况
第二章:黄河中下游旅游区(4)
一、佛教名山——五台山
1、概况:海拔3058M,素称“华北屋脊”
4、五大主峰:北峰云台峰(险)
东峰朝阳峰(观日出)
西峰莲花峰(沉香救母)
南峰落雁峰(最高峰)
中峰玉女峰
二、延安市
1、三大教育基地
2、黄帝陵
3、壶口瀑布
三、太原市
1、晋祠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周柏唐槐
2、双塔寺
四、大同市
1、云冈石窟
2、九龙壁
五、北岳恒山
又名:太恒山海拔:2017M
特点:幽
悬空寺
课后作业:复习准备默写
2、气候: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3、旅游资源:
人文资源、自然资源
二、主要游览胜地:北京市
(一)概况:别称:“天府”、“神京”
最佳旅游季节:秋季
历史概况:幽州、燕京、中都、大都、北平、北京
(二)旅游胜地
1、天安门广场:新中国象征
2、故宫:前朝三大殿名称及各自作用
内廷后三宫及各自作用
3、北海和团城: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建园最早的皇家御园。
课题序号
9
授课班级
旅英08(1)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二章: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4)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闲暇: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刻、睡眠时刻、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刻之外剩余的时刻。

2.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刻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旅游:是在闲暇时刻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局部,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局部。

4.滨水区域:意为水边、海滨、湖边,作为都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它既是陆地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

其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都市陆域空间,对人的诱惑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min的距离范围。

5.旅游流: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旅游资金流、旅游能流等在内的复杂系统。

6.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容量或旅游环境承载能力,是旅游环境最重要的全然特征,是指特定时刻内特定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最大值。

7.全然空间标准:单位利用者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8.旅游感知容量:旅游者在某地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落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

9.接待地社会容量:指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能够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10.可持续开展:指在不牺牲今后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几代人的需要的开展。

11.旅游节点:由相互联系的吸引物聚拢及旅游效劳设施组成,是旅游目的地区域形成和开展的根源,其空间状况往往决定着区域旅游的规格和开展格局。

12.旅游目的地区域:指旅游者为了度过美好的闲暇时刻所选择进行旅游活动的区域,范围一般包括以都市为依托,进行节点“一日游〞旅游活动所能到达的特定区域,至少具备过夜特征。

13.乡村景瞧意象:是指乡村景瞧在人们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具有鲜亮特征的景瞧意境图式。

包括乡村景瞧背景、乡村聚落和乡村生活。

14.区域旅游合作:区域之间或者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一定的目标和原那么下,制定协议、章程、合同,将旅游资源和各种系统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知名度更高的旅游产品和市场体系,以便猎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

地理7《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地理7《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地理7《旅游地理》复习提纲一、旅游地理:概念建构
(一)旅游地理概念
1.定义
2.构成要素
3.特征
(二)旅游地理学之发展
1.发展背景
2.发展历史
3.发展机遇
二、旅游地理:理论基础
(一)旅游活动与旅游环境的相互作用
1.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旅游环境对旅游活动的作用
3.空间构建中的经济、文化、社会等融合
(二)旅游行为与旅游地理的相互关系
1.旅游行为的影响
2.旅游地理对旅游行为的作用
3.行为构建中的文化、心理、技术等融合
三、旅游地理:研究内容
(一)自然旅游地理
1.自然旅游地格局
2.自然旅游资源与功能
3.自然旅游地开发利用
(二)人文旅游地理
1.人文旅游地格局
2.人文旅游资源与功能
3.人文旅游地开发利用
(三)旅游度量与评价
1.旅游空间格局分析
2.旅游功能分析
3.旅游产业评价
四、旅游地理:实践应用
(一)旅游地理信息技术
1.旅游信息系统
2.旅游空间数据管理
3.旅游空间数据分析
(二)旅游地理规划技术
1.旅游地理规划策略2.旅游地理规划对象3.旅游地理规划技术(三)旅游管理技术1.旅游空间管理。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1旅游资源的的质量评价答:(1)特色与特性:奇特珍稀古老优美体量等(2)价值与功能: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3)规律性特征:季节性等2.旅游资源结构特征的评价答:(1)规模与密度:集中程度(2)类型组合:人文与自然组合各单体要素组合与协调单体聚集程度(3)环境容量:自然经济空间社会3.开发条件的评价答:(1)区域条件(2)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动物和植被等(3)市场环境条件(4)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宗教文化生活方式经济水平(5)旅游开发投资环境条件:政治局势社会治安经济发展战略4定性评价(1)一般评价:(黄辉实)美古明特奇用(2)美感质量评价法(3) 美学评分法(4)三三六评价法: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应:经济社会环境六大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景物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游客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资源市场条件5.疏载的原因(1)资源开发条件和环境特色不突出(2)地域的开发方式单一(3)宣传促销力度不够(4)产品周期律影响6.调控的作用(1)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开发吸引力大的生态旅游产品(2)充分实现资源和环境价值的综合开发(3)加强宣传促销(5)加快产品更新(6)以热带冷全面开发7名词解释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旅游; 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8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者资源环境发展(TRED)9.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1)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2)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3)具有很强的运用性10.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分析.综合和归纳.演绎法(2)类比法(3)实地调查法(4)计量方法(5)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11.现旅游地理学研究领域(1)综述研究(2)旅游资源研究(3)旅游区划研究(4)旅游者行为研究(5)旅游目的地研究(6)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7)旅游环境研究(8)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研究(9)研究方法研究12.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主要学术期刊(一)地理学核心期刊1.《地理学报》2.《地理研究》3.《地理学科》4《自然资源学报》(二)其它地理学类核心期刊1《经济地理》2.《人文地理》3《地域研究与开发》4《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5.《干旱区地理》6.《热带地理》(三)旅游学核心期刊1《旅游学刊》2.《旅游科学》13.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研究内容广度和深度的矛盾有待解决2运用价值夸大和非生产过程研究淡化的状况有待改善3.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关系有待商榷4.正确处理学术研究和运用实践之间的关系5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水平有待提高6跨学科合作和跨国际交流有待加强14.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三个阶段1.1978~1989 理想主义阶段2.1990~1998 现实主义阶段3.1999~2008 理想主义的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15.对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1旅游服务因素2社会支持因素3个人心理因素4群体支持因素5个人社会经济因素6其它因素:身体健康家庭状况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空间距离旅游地的消费水平知名度居民素质政策法规亲朋好友的旅游推荐旅游广告宣传等旅游决策过程实际上是旅游者在其内在动机个人偏好和对旅游产品的认知与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所面临的众多旅游机会抉择的过程16 .旅游流(一)概念: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旅游资金流.旅游能流等在内的复杂系统(二)旅游流的形成首先,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往返过程,也是资金流动的过程其次,旅游客流与旅游物流不可分割再次,伴随着旅客的旅游活动,还会产生能量流动国内旅游流的发展趋势(1)国内旅游流规模渐趋扩大(2)国内旅游流的流向特性:从旅程长度来看,国内旅游流流向以近地短程旅游为主,中程次之,远程长线最少从旅游目的地流向来看,1992年之前,中长距离的旅游线路多集中在旅游热线区,流向是由北向南,1992年以后开始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有热线向温冷线转移的势头,国内旅游热点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城市,以及内地西北偏远地区东北地区的品牌旅游线路产品上17.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一)经济不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由于这些地区的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首先要解决旅游交通问题和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2.资源也各有差别,有资源价值高的也有低的,针对这两种资源开发形式也应有所区别3.自然资源尤其丰富,而而且保护状态比较原始,所以自然资源的开发是资源开发的一大方向4.由于资金不够充裕,企业投资热情不可能够,在资源开发中应该对招商引资进行重点论证规划,构建一个好的模式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滚动发展5.必须为当地百姓带来经济效益,吸引一部分当地劳动力,充分考虑社区的参与性和收益性分配机制(二)经济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经济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强势为资源开发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因此在资源开发中也应该追求精品,实现资源的高品位开发,深度挖掘资源的内涵、2.走全方位路线3.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高,生活方式比较前卫,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容易厌倦一成不变的事物,所以开发时要实现动态开发,不断为旅游资源注入新的活力18.旅游资源开发程序与内容(一)开发程序1.可行性论证三方面内容: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可行性分析2.旅游资源规划:市场定位、功能分区与项目设置、游览组织安排3.旅游规划实施:以规划文本为指导出现矛盾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二)开发内容1.景区景点规划建设2.旅游配套设施规划与建设3.旅游交通系统建设4.客源市场定位及营销5.人力资源开发6.旅游环境培育(三)旅游资源规划规划类型:1.按性质划分:总体规划专题规划2.俺规划深度: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3.按时间划分:远期(一般在10年以上)中期(5~10)近期(2~5)短期(年度内)规划程序与内容 1.任务确定阶段2.前期准备阶段:人员准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市场调查3.规划编制阶19.中国旅游地理资源(一)中国旅游资源特点1.数量丰富,类型众多2.历史悠久,文化深厚3.季节明显,地域差异4.自然人文,相互融合(二)分布规律(P140)1.自然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三大地形阶梯的过度地区2.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往往是生态脆弱区和贫困区3.人文类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遗存类的资源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4.民俗资源遍布全国,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边境和偏远地带5.现代人造旅游资源一般分布在大城市周围39、欧洲由东南西北中欧5个旅游地区组成。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第一章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P2)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二、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P4)2.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来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看,旅游由3个主要成分,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服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如图:第三章一、中国对旅游者的定义(P43-P44)1.游客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即人境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2.入境(过夜)旅游者指入境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入境一日游游客指入境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4.国内游客指报告期内在国内观光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本国居民,其出游的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谋取报酬。

国内游客包括国内(过夜)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5.国内(过夜)旅游者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国内游客。

6.国内一日游游客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不足24h,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7.出境游客(出境旅游人数)指我国(大陆)公民因公或因私出境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人数(即出境游客)。

出境游客包括出境(过夜)旅游者和出境一日游游客。

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2012级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第1、2章
1.概念: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
2.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

3.世界遗产类型包括
4.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哪些?
第3章
1.概念:旅游可持续发展
2.旅游资源破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加强旅游资源保护?
3.简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第4章
1.概念:旅游区划
2.旅游区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第5章
1.概念:雾凇雨凇
2.简述关东文化白山黑水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

3.我国著名的火山与熔岩景观有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地貌博物馆”、云南腾冲火山群。

4.雾凇分布的特点是:高山多于平原、湿润地区多于干旱地区,北方多于南方。

5.举例说明湖泊的类型。

6.关外三陵是指福陵、北陵、永陵
第6章
1.概念:黄肠题凑
2.简述燕赵文化京都要地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

3.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4.举例说明帝王陵墓陵体的形式。

(陵体的演变形式有方上、以山为陵、宝城宝顶)
5.简述故宫、天坛、避暑山庄、颐和园
第7章
1.概念:七朝古都九朝古都龙门二十品殷墟
2.简述中原文化华夏寻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

3.简述龙门石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云冈石窟。

4.请说出四大佛教胜地和四大道教名山。

四大佛教胜地(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等。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本资料是根据石峰老师结课时的总结所整理,其中第十章旅游规划内容未提到,没有整理,自行学习。

有些内容可能未涉及,最好结合往届资料复习。

由于时间仓促,会有部分错误,请查找课本或课件确认。

大学最后一门考试了,是不是有种说不出感觉阿。

仅供复习参考,2012级地科,2015/12/27)第一章绪论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年)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主要包括一般要素:国家或地区层次的要素,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特征、需求水平等;个别要素:主要针对旅游者个体的层次,如收入、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

2> 旅游者行为规律对旅游者行为规律的研究主要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旅游者行为规律研究的实践意义等几个方面。

旅游者行为规律研究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旅游者行为规律的本身,而且将是旅游要素评价、开发、规划的基础,使之更趋客观、合理。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流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旅游流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建立不同条件下的预测模型。

目前,比较通行的旅游流预测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4>旅游通道旅游通道是为旅游者由居住地到目的地的往返,以及目的地景区间流动提供的设施及服务的整体。

地理学主要研究对可进入性进行研究,以及各种交通形式的组合匹配关系。

5>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遗迹、文化环境,以及直接用于游娱的人工创造物。

如何建立评价模型,如何合理地确定评价权重是旅游资源评价的难点。

此外,妥善解决资源实际价值与地方期望,专家与一般游客认知差异的矛盾也是旅游资源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6>旅游地演化规律主要是指旅游地生命周期和空间竞争。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技术性评价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严格说应该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新型科学。

2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它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

3旅游时间比:当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调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人们才会作出到该旅游点旅游的决策,这个比值称为旅游时间比。

4喀斯特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5旅游地生命周期:探查阶段、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阶段6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7旅游饱和:在理论上,旅游地域和场所(可以是旅游景点、景区、旅游地、旅游区域、或旅游设施)承受的旅游流量或活动量达到其极限容量。

8旅游环境容量:又称为旅游环境承载力,它是指一定时期内,某种状态或某种条件下,不会对旅游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的最高阈值。

9旅游疏载:是指旅游地的旅游流量过于稀疏,旅游者数量或旅游活动强度远远低于旅游容量的最佳值或极限值,导致资源和设施的闲置与浪费。

10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

简答、论述天坑形成的条件1简述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一方面关系到旅游客源地,另一方面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供给部分。

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

2简述流纹岩地貌的特点流纹、球粒、石泡形态颜色常为灰绿、灰黄、紫红石柱与石墩丰富、逼真因具有流纹结构的造型形态,其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会有不同形象,有变换之妙,又称为“变换造型”地貌3简述主题公园的特点共性大,个性强、被动游憩形式、投入高,占地规模大、高门票,高消费4简述影响主题公园布局的主要因素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旅游感知形象、空间集聚和竞争以及决策者行为5简述旅游饱和与超载对环境和设施的消极影响践踏后果、对水体的影响、噪声、对设施的影响6简述“三三六”评价法三大价值:历史文化、艺术欣赏、科学研究三大效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六大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开发投资条件、施工难易条件7简述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影响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特点:非遍在性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行为为主主要因素:石林的地位级别和可进入性8影响你出游选择交通工具的因素(自由发挥)P173主要受价格和费用,距离和时间,收入和旅游经验影响9简述城市旅游吸引建设的主要内容形象吸引、活动吸引、设施吸引、景观与环境吸引、氛围吸引、服务吸引10简述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资源的特点:遍在性旅游资源、共性大,个性强、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空间特点:非替代性竞争11简述泉水的旅游价值医疗功能:温泉、矿泉最为突出品茗佳酿功能:例如杭州“虎跑泉”审美功能重要的资源:发电、提炼矿物质美化环境、造景育景如陕西华清池、太原晋祠12简答生物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一风采美二珍稀美三寓意美四嗅味美五奇特美六医疗和健身13简述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能为人类提供天然的生态系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的可持续利用有助于改善环境,保护地区生态平衡是进行有关自然科学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场所具有保护人类文化遗迹的重要功能14论述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各阶段的特点一探查阶段,特点是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二参与阶段,本地居民提供一些鉴别设施,旅游市场基本界定出来,旅游季节形成,有组织的旅游出现。

旅游地理学复习纲要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纲要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纲要(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旅游系统的构成,了解闲暇、游憩和旅游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能熟知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旅游这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旅游产生的条件和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预测、旅游通道、旅游容量、区划、规划、开发和影响),了解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地理1. 闲暇、游憩和旅游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

2. 阐述旅游与地理的联系。

3. 从地理学的角度如何分析旅游系统?4.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二)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简单了解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史. 熟悉国内外目前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方法、手段等)。

着重了解研究的内容已从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研究的方法注重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及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研究。

5. 简述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6. 简述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三)旅游者行为理解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概念,从几种主要的国外定义介绍总结出国内的定义,进而熟悉对旅游者的分类系统。

理解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包括旅游需要分析、旅游动机极其种类、动机的激发和旅游活动的行为层次——基本层次、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

掌握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主要内容,包括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决策过程、旅行距离决策模式等。

熟悉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及研究空间行为的实践意义。

是如何界定的?比较与国际通用定义的异同。

8.了解世界旅游组织、北美国家、欧洲国家对国内旅游者界定的标准,我国是如何定义国内旅游者的。

9.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如何产生?10.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11.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有哪几种?12.如何从不同层面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13.如何理解旅游行为决策?14.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认识这些因素对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15.普雷德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主要依据哪些因素?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了解图3.6所表达的信息。

旅游地理学复习

旅游地理学复习

旅游地理学复习(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新兴学科2.旅游(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3.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的全过程。

4.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②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③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④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⑤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⑥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

5、旅游地理学的性质旅游地理学与许多相邻学科密不可分、相互补充,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旅游地理学能够直接服务于旅游业,深入掌握和正确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可以有力地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因而,旅游地理学的显著特点是:边缘性、实用性。

6.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旅游地理研究开始于20c30s, 旅游活动与用地之间的关系最先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为一门学问。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欧美。

美国是世界上旅游地理学研究最早、最发达的国家。

二战后,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地理学者在旅游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

世界上关于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硕士论文和第一篇博士论文分别于1946年和1949年发表, 说明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20c60s, 世界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旅游业需要和供给的规模迅速扩大, 给学者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课题。

大部分欧洲国家进一步开始旅游地理研究。

20c70s以后, 各国出现了大量旅游地理文献, 标志着旅游地理学进入到发展壮大时期,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日渐成熟。

7.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瑰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 有着大量的诗词、歌赋、散文、游记、专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祖国的锦锈山河,广阔而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情趣。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1、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休憩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人类体验,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产业,同时是一种地理现象。

2、旅游地理学: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三个组成部分: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

4、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5、国际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

(注意判断哪些是旅游者)6、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相互作用的三个条件:湖北兴、替代性、可行性。

7、旅游决策行为:在外出旅游之前,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相关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主观偏好,作出决定的过程。

影响因素:感知环境、最大效应原则和旅游偏好8、最小旅游时间比:当从居之地到旅游地的单调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人们才会作出到该旅游点旅游的决策。

9、旅游空间行为:是指人们在区域上旅游和游玩的过程。

10、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的特征:力图到级别高的旅游点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11、小尺度空间旅游行为特征: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

12、游行为研究意义:不仅揭示出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而且一次考虑资源评价和开发,接待设施的选址,可以得到许多从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出发进行研究所不能得到的结论。

13、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每一旅游资源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也有与其他个体类似的共性。

独特性和共性是互补的,独特性大则共性小,反之亦然。

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吸引力之间相互影响,这种影响称之为近邻效应。

近邻效应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

14、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闲暇时间: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旅游时间比:在一次完整的旅游过程中,用于往返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时间,与在目的地游玩所消耗的时间的比值。

旅游容量(GB):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地容纳旅游活动量的限定值旅游影响:由于旅游活动导致的目的地、客源地以及其他相关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其他方面发生的一系列有形的或无形的变化。

旅游扶贫:国外称“面向贫困人口的旅游”或“消除贫困的可持续旅游”,它是指在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通过扶持旅游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使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脱贫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旅游流:又称旅游客流。

指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移动形成的客流。

由旅游者、旅游节点(旅游地和客源地)和运输方式三要素构成。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

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旅游商品:供给者为满足旅游者需求以出卖交换为目的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有形和无形服务(无形商品)的总和。

如旅游景观,旅游服务,旅游线路,旅游故居,旅游设施,旅游交通等都称作旅游产品是不对的,不科学的。

应称其为旅游商品。

城市旅游形象: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

城市旅游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反映的是整个城市作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综合质量等级。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和文化艺术等某一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并积淀和保存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城市。

风土人情:泛指各民族长期形成的独特的风尚和习惯。

雾淞:俗名树挂,是气温在0℃一下,大雾弥漫或细雨蒙蒙气候条件下,雾滴附着在低温物体上迅速冻结凝成一层毛茸茸的乳白色外壳,构成玉树琼花的特殊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概念1旅游地理学P5第2行末2旅游资源P18第5行末3原生性旅游资源P20第11行4萌变性旅游资源P20第18行5地质地貌旅游资源P36倒数第10行6丹霞地貌景观P40第3行7峡谷地貌景观P42倒数第12行8.雅丹地貌景观P44倒数第5行9风蚀城堡(“风城”)P44倒数第2行10.名山P48倒数第13行11五岳P48倒数第7行12.雾凇P64第15行13、蜃景-------P65大3行14、.风景P74倒数第8行15、风景名胜区P75第2行16.自然保护区P76倒数第10行17历史文化名城P85第2行18楼阁P88倒数第5行19榭P89倒数第11行20舫P89倒数第8行21轩P89第13行22.岭南园林P94第11行23.长城P98第8行24景泰蓝P114第7行25.主题公园P118第15行26.旅游流P121第9行27.旅游交通P138第10行28旅游路线145第4行29.旅游点P155第13行30.旅游地P157第14行31.旅游区P160倒数第1行32.旅游区划P163第10行33故宫P18434天坛P18535.颐和园P 18636.八达岭长城P18737承德避暑山庄P19038.孔庙P19539.日月潭P25440.灵渠P29141.嘉峪关P 32942.镜泊湖P353二、填空1、我国4大道教名山是:P 49 景观常识2、我国4大佛教名山是:P 49 景观常识3、长江干流横贯我国11个省级行政区依次是:P 52 地理常识4、黄河干流流经我国9个省区是:P52 地理常识5、长江干流自上游之下游方向依次流经我国哪4座特大城市P52倒数第14行地理常识6、我国古代5大名泉是:P58第8行景观常识7、植物堪称是山水的肌肤、风景的容颜P68第15行景观常识8、古人云:“山之体,石为骨,林为衣,草为毛发”,“山得草木而华”、“得树而妍”。

P68第14行景观常识9、我国被列入世界三大“活化石”的稀有树种是:P71倒数第9行景观常识10、我国的四大国宝动物是P73第13行景观常识11、我国七大古都是:P85第9行景观常识12、我国三大古建筑群是:P87第2行景观常识13、江南三大名楼是P88倒数第2行景观常识14、岭南四大名园是:P94第17行景观常识15、我国四大石窟是:P106倒数第10行景观常识16、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三绝是:P 114倒数第8行景观常识17、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是旅游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P123第14行18、可达性是旅游流实现程度的最终限制性因素。

P124倒数第15行19、旅游流产生的基本动力是:P121第12行20、旅游者群体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连续空间移动称之为旅游流。

P121 概念21、旅游交通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P139 旅游交通的重要性22、旅游点和旅游地是旅游区构成的基本成分P155第9行旅游区的组成23、旅游点是旅游设计和旅游区构成最基本的地域单元P156第9行概念24、旅游地是以旅游点为基本单位发展壮大而形成,一般由若干个旅游点构成。

P157倒数第8行概念25、旅游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社区。

P158第4行概念26、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P220倒数第4行景观常识27、雁荡山具有奇峰、怪石、幽洞、飞瀑为主要特色的自然景观,尤其以奇峰、飞瀑、怪石之胜见长。

P224倒数第10行景观常识28、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一座海盗佛教名山。

P224第4行景观常识29、阿里山有著名4景是:P255第2行末景观常识30、峨眉山金顶的“四大奇观”是P274第6行景观常识31、张家界的自然景色,以“奇”制胜。

P 282第7行景观常识32、塔尔寺有哪三绝:P315倒数第一行景观常识33、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P105倒数第4行景观常识34、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P76倒数第7行景观常识35、我国第一个近代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馆P117第5行景观常识36、钢琴之岛鼓浪屿P242第10行景观常识37、美丽宝岛台湾P252第9行景观常识38、山城、雾都重庆P264第2行景观常识39、春城昆明P285倒数第5行景观常识40、地热之乡腾冲P 304倒数第10行景观常识41、日光城拉萨P 313倒数第9行景观常识42、森林之城长春P 349倒数第3行景观常识43、江城吉林P350第12行景观常识44、冰城哈尔滨P 352倒数第14行景观常识45、榕城福州P 239第8行景观常识46、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在学理论指导下的关于研究的学问。

P11倒数第8行概念47、辽阔的和多样的是影响我国旅游资源形成与分布的最基本的地理背景。

26-27页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48、广西、和三省为我国岩溶景观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地区。

284页倒数第3行岩溶景观分布49、山西的五台山、安徽的、浙江的、四川的峨眉山,被称为四大佛教名山。

49页第6行景观常识50、长江为我国最著名的风景河流,其干流流经重庆、、、上海等我国四座著名特大城市。

第52页倒数第14行地理常识51、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猿人住所,也是当今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化石最齐全、最多的一处是北京的,西安的则是古人类居住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人类文化层最多的一处。

82页倒数第14行景观常识52、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是和。

97页倒数第6行景观常识53、和是量测旅游流的两个最基本指标。

121页概念54、旅游线路是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连结的,是实现旅游者旅游的重要手段。

145页概念55、和是旅游区构成的基本成分。

155页第9行概念56、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旅游现象与环境和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第5页第2行末概念57、我国旅游地理学是以研究为主线而发展起来的。

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为研究视野不够宽阔、研究成果缺乏理论背景、、研究尚不够系统化。

第7页倒数第7行概念58、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是一国或一地区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

第18页第4行概念59、从我国发现的史前时期古人类文化遗址来看,中华民族主要发祥于古地理环境优越的流域和流域。

第81页我国古人类文化遗址分布60、我国总体上是自然旅游资源组合结构以山水风光为主体,人文旅游资源组合结构以及为突出。

P32倒数第3行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特征61、人们常把江西的龙虎山、四川的、湖北的武当山、安徽的称为四大道教名山。

49页倒数第15行景观常识62、我国以碧波清流、风景奇秀著称的风景河段与溪流主要分布于地区及地区。

53页第13行我国风景河溪分布63、最能显示民族风情的是民间,它是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

109页倒数第6行居住文化64、我国国内旅游的客源地主要集中在,以及。

第134页倒数第14行我国国内旅游客源地的分布规律65、旅游地可以理解为具有特殊功能的区,旅游业作为其重要的产业,极大地影响着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的发展。

第158页第4行概念简答1.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参见P5-P6黑体字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参见P73.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史略参见P8-P104.中国旅游地理研究方法参见P14-P16黑体字5.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参见P21-P24黑体字6.自然旅游资源的性质参见P24-P25倒数第5行7.自然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P25第10行8.人文旅游资源的特性参见P25-P26黑体字9.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参见P26-P31黑体字10.我国旅游资源相对集中性的主要表现P32最后一个自然段11.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参见P31-P34黑体字12.我国湖泊的景观类型P55黑体字13.动植物的旅游功能参见P68-P69黑体字14.我国的名木古树与奇花异卉参见P71-P7315.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类型P75-76黑体字16.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77黑体字17.历史遗迹的旅游价值参见P80最后一个自然段18.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类型参见P85-P86黑体字19.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参见P87-P88黑体字20.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类型参见P88-P89黑体字21.我国园林的主要风格流派参见P92-P94 中国跟园林的分类22.古典园林的旅游功能P94-95 黑体字23.宗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参见P107-P108 黑体字24.民俗风情的主要形式参见P109-P111黑体字25.我国专题性博物馆的主要类型P117黑体字专题性博物馆分类26.旅游流形成的地理背景参见P121-P123黑体字旅游流形成的地理背景27.旅游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参见P125-P126黑体字旅游流的时空分布28.我国海外客源的地域结构特点参见P127-P129黑体字我国海外客源的地域结构29、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一般分为哪几部分P130-131黑体字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30.海外游客在国内流动的主要规律是什么?P132倒数第11行海外游客在国内的流动规律31.中国旅游交通方式参见P140-P142黑体字中国旅游交通方式32、旅游路线设计应考虑的前提条件是?P147倒数第7行旅游路线设计应考虑的前提33.旅游路线设计的主要原则参见P148-P149黑体字旅游路线设计的原则34.我国旅游地的主要类型有哪些?P159黑体字我国旅游地的主要类型35、我国的旅游地等级可以分为哪几级?P160第10行我国旅游地的等级36.旅游区划的意义参见P163第10行概念37.旅游区划的原则参见P163-P164黑体字旅游区划的原则38.旅游区划的任务P162最后一个自然段旅游区划的任务39.本书的旅游区划方案参见P166-P168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40.八大旅游区的地域构成参见P171-P173 本书的旅游区划地域构成论述1.试论述旅游与地理的关系参见P2-32.试论述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参见P11-133.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我国自然保护区与旅游利用保护的关系参见P77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4.结合你所熟悉地区(省、市、县、乡)旅游资源的实际,谈谈其旅游发展潜力根据第二、三和四章内容,结合熟悉地区实际作答5.试论述旅游交通的重要作用参见P139-1406、简述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P11-137、简述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P268、试论述中原旅游大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P179-1819、试论述江南旅游大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P210-21210、试论述华中旅游大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P260-26211、试论述岭南旅游大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P234-23812、试论述西南旅游大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P286-28713、试论述西北塞外旅游大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P325-32714、试论述东北旅游大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P342-34415、试论述青藏高原旅游大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P311-31316、试论述我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地域构成P127-12917、试论述中原旅游大区的旅游地理环境176-17918、试论述文化艺术与旅游资源的关系P10119、为什么说我国的人文旅游与自然旅游资源交融性很强?P33-3420、试论述我国地貌类型的旅游价值P37-38综合应用1.旅游路线设计的程序P147 旅游线路设计过程2.在图上识别八大旅游区的构成参见P166-171 图上识别旅游区3.精品旅游线路设计参见P145-153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精品旅游线路设计4.试归纳概括本书的旅游区划方案P166-171 旅游区划方案5.试比较各种旅游交通方式的利弊P140-142 对比分析6.对比分析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基本特征与旅游功能P93-94 对比分析7.试分析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有哪些突出的旅游功能P100-104 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旅游功能8.对比分析我国河流与湖泊旅游功能的异同P51-56 对比分析9.为什么水体被称为“风景的血脉”,并广泛成为旅游活动的重要兴奋中心?P50-51 水体的旅游美学意义10.综合分析自然旅游资源各要素在构景中的不同作用P35-70 自然旅游资源要素的旅游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