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教案--中华民族一家亲 (3)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3课时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3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3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民族团结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民族歧视、排斥异族的现象。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知道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尊重、宽容、团结、友爱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直观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民族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何在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内心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3课时)》教案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从传统节日中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2.掌握策划班会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感受民族风情。
2.从策划班会能力的提升中,让学生明白各民族间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课题:7.中华民族一家亲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五年级
课时:第3课时
提供者:高嵘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本课对应的课程内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民族团结关乎着祖国的发展,而孩子们对于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并不是熟悉的,他们的视野仅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何让孩子们以开放的心怀认识、重视、接纳各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携手各民族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至关重要。
三、主题活动我设计
1.祖国的稳定统一,团结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民族,值此祖国70周年之际,王老师决定在班级开展庆祝祖国建国70周年的主题班会“民族一家亲”。
1)请大家来设计方案,你想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设计?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2)教师从形式多样引导:唱歌、跳舞、相声、快板、故事、社会小调查等方面考虑
3)教师从内容上关注:国家政策扶持(教育、文化、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等方面。
2019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2019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一本面向五年级的德育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三单元《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课题,主要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
通过学习,让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对民族团结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此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相对片面,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认识56个民族是一家。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3.提高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体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和物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民族团结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56个民族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分享讨论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设计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分布,各个民族的特色和进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民族大团结的理解和认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分布和各个民族的特色;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极其重要。
【教学准备】1.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各个民族的习俗文化。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爱我中华》视频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1.民族的分布和特色。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这些民族是怎么分布的呢?每个民族都有哪些特色呢?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知识。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2.了解民族的特色。
(1)了解汉族的特点。
提问: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你知道汉族有哪些特色吗?学生自由发言。
然后教师补充讲解。
(2)了解少数民族的特点。
提问:那么,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各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总结补充讲解。
3.走进民族大家庭。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文化,教育学生要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和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4.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学生要树立爱国主义情感,珍惜和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拓展延伸1.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民族习俗文化的资料,制作手抄报。
2.以“我爱我的祖国”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统一的关注。
3.通过电视、广播或网络等媒介了解近期有关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相关报道或新闻,并以“我的民族一家亲感受”为题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三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三课时教案教学设计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三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要点: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时内容,学生能够了解祖国大陆地域和历史文化的发展、海峡两岸的关系和珍视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珍视和维护民族统一的意义和价值。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情系家乡,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大陆地域,了解历史文化的发展。
2. 了解台湾地理、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情况。
3. 珍视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对祖国统一的珍视和维护的意识。
2. 让学生通过对祖国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了解台湾的变化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祖国和海峡两岸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珍视祖国统一的意义。
3. 课外实践:鼓励学生参观祖国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1. 开场:通过引领一段《我和我的祖国》的视频,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介绍大陆地域和历史文化的发展。
3. 学习:介绍台湾地理、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4. 比较:通过对祖国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了解台湾的变化和发展。
5. 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达对祖国的情感和认识,珍视祖国统一的意义。
6. 总结:通过讲解、复述和讨论等方式,归纳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
7. 结束: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情感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情感。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及投影仪2. 图片展示及实物展示3. 经典音乐《我和我的祖国》4. 课外实践计划5. 教学PPT或小手抄板等七、课后作业及评估1. 课外实践计划:布置学生到附近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参观并做记录,加深对祖国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民族的分布、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民族团结的认识还相对较浅。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但对民族团结的内在联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熟悉教学目标,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案例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多元文化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3课时)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2条“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而编写的。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
第一个板块,从总体上明确了民族关系,即56个民族是一家。
第二个板块与第三个板块分别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说明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进一步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
第一课时的教学将学习第一板块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知道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身边也能接触到一些不同民族的同学,但仅限于基本信息的了解。
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新型民族关系等方面的了解却不多,也不深入。
基于此,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查找有关资料,课上补充数据、资料、法律等内容,显得十分必要。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要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这个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理解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于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每个民族的特点和文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3.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难点: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个民族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用于学生互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个民族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我国的多民族特色。
2.呈现(10分钟)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民族,展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其他学生观看并提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成两队,进行民族知识问答比赛,增强学生对民族知识的记忆。
5.拓展(10分钟)分析我国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努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7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材内容以“56个民族”为线索,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和谐的大家庭。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第二部分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对身边的民族多样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具体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在这一阶段处于品德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
2.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
3.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
难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收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制作成PPT或黑板报。
2.视频素材:选取有关各民族风俗习惯的视频,用于课堂展示。
3.案例材料:准备相关案例,以便于进行分析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各民族的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阐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三课时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三课时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常识和道德观念,但对民族政策和国家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
2.培养学生尊重、关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与各民族同学相处,共同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关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民族政策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游戏教学法:通过民族风情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增进友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民族风情游戏,确保游戏安全、有趣。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民族风情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增进友谊。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掌握家族、家庭、国家、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述方式。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爱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1.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家族、家庭、国家、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述方式。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爱民族文化。
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法。
2.互动式问答法。
3.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预习活动预习本节课内容,查阅资料,准备主题班会或读书分享,向同学展示和分享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下面几个问题:1.你们家在中国有亲戚吗?2.如果有亲戚,他们在哪个省份?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你们生活方式有什么区别?3.有很多中国特色的风俗习惯,它们代表着中国的哪些文化?3. 学习过程1.听读文章《中华民族一家亲》。
让学生注意听读时文章中的“家族、家庭、国家、民族”这几个词语,并标出关键词。
2.阅读理解:通过问答和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例如:中华文化有哪些传统美德、为什么要表达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等。
3.学习新词:家族、家庭、国家、民族等既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也代表着中国的现代社会。
将词语进行解释和区分,在引导学生时也要加强理解。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所在的家庭、班级、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为中华民族一家亲提供观察角度。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组员,并交换意见,按表述方式将答案清晰的表述出来。
4. 巩固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角度、词汇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1.除“家族、家庭、国家、民族。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3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3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第三课,主要内容为“中华民族一家亲”。
这一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介绍中华民族各地的民俗文化和习惯,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以典型的人物事例为切入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特色文化。
通过故事情节的铺陈,让学生感受到了诸多民族文化中的善良和美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的各地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2.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团结一家亲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4.引导学生发现美好、尊重美好、追求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华民族的各地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2.难点: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并引导学生发现、尊重、追求美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引入话题: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在这个国家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国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风景如何?我们的饮食、服饰和习惯又有哪些不同呢?2.导入:通过不同地方的风景和文化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引出本节课讲解的主题:中华民族一家亲。
(二)展开教学1. 正文部分1)通过介绍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风景和文化,如广州的穿唐装过端午节、柳州的骑马番薯、凤凰古城的印象。
2)带领学生关注各地风俗文化,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背后的美好和价值,并引领学生见贤思齐,从身边身体群体中发现美好。
2. 活动环节1)教师分发学生试卷,让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2)老师可以组织同学分组,让他们分享自己了解的各地风俗文化,并向全班展示一些地方的传统文化。
3. 延伸环节1)让学生再次观看相关宣传片或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为自己校园或社区定一个特色文化,用具体的行动来弘扬和传承这一文化。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中华民族一家亲》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一家亲》(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2.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其对维护民族团结的作用。
3.探讨如何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
-以实际案例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作,如西藏、新疆等自治区的建设成就,让学生理解自治制度对民族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通过历史故事、现代人物事迹等,展现各民族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西藏自治区的建设,展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民族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尊重民族风俗习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在本次《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民族话题的关注和热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有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民族分布特点的教学,我采用了地图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较为有效,但今后我还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现状。
其次,在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仍较模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实例的选取,用更具说服力的案例来说明自治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作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国家和社会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民族问题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知道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意识。
3.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课堂互动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设计好课堂活动和互动环节。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板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各民族风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
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法律意识、公民责任、民族团结、爱国主义。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法律意识: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 公民责任:学生能主动参与维护民族团结,关心国家民族问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管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过于活跃,课堂纪律较为松散。这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虽然我采用了情境模拟和互动交流等方式,但部分学生仍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不够。
3. 教学评价: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我发现过于注重知识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评价。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以便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收集和整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各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多元文化。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民族政策,了解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大家能够理解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知道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明确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维护民族团结。同时,通过学习,大家还培养了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当堂检测:
1. 根据教材内容,简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例题4: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此题属于判断题,不计入总分)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的主题,第3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
本课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各民族的基本风俗习惯有所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特色,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风俗习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3.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民族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确保课堂环节的顺利进行。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通过展示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民族,深入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分享给其他组的同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三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三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中华民族的概念,了解中华民族的特点和传统美德。
–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
–掌握并正确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文本。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利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品格,倡导亲人、邻里和睦相处。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特点和传统美德(课文)•讲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义和价值观。
•介绍中华民族的特点和传统美德。
2. 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习国歌的歌词,并了解其含义。
•练习唱整首国歌,培养学生对国歌的热爱和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你知道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什么意思吗? - 你认为中华民族有什么特点和传统美德?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以适当的语言和方式,对课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和特点。
2.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义是什么?–有哪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第三步: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包括:- 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义和价值观。
- 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
- 你身边有哪些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四步:学唱国歌(2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并解释其含义。
2.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学习国歌的歌词,并逐句解释意思。
3.教师带领学生整首唱国歌,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第五步:小组角色扮演(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位同学扮演国歌的演唱者,其他同学扮演观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了解谁团结谁强大的道理,自觉践行团结合作的思想。
3.通过讨论谁是祖国的亲人的主题,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爱乡爱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获得“团结就是力量”道理,学会团结合作。
3.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爱乡爱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课文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感,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2.如何通过讨论、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自觉践行团结合作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引入(材料:祖国篇)导入: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一个小故事,听完后表现出来自己的情感反应。
讲故事:春天,大地万物都在复苏之时,一位科学家在荒漠之中发现了一个神奇物体,它可以让自然环境得到改善,让人们的生活得到升华,他决定带着这个物体去寻找更多的适合它的基地。
最终,科学家来到了他的祖国,他为祖国献上了这个神奇物体,祖国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2. 课文讲解(材料:《中华民族一家亲》)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传达的信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祖国的亲人,明确谁是我们共同的亲人。
3.让学生领悟到共同的人类命运体系在国家团结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 课文默写让学生现场默写课文,引导他们通过默写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 讨论环节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天下大同,为何还要讲团结协作的思想?如何践行团结合作的思想?2.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和班上的同学有哪些事情可以团结合作,让大家都欢笑着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任务?5. 总结点拨1.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课堂学习的收获,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努力进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

【导语】⼩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中学、⾼中甚⾄⼤学期间相关课程教学⼯作的实施有着较⼤的差异。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华民族⼀家亲 【教学⽬标】 [知识⽬标] 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个统⼀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精深的中华⽂明。
[能⼒⽬标] 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 培养热爱各民族⼈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化的认同感,以实际⾏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标解读、预习反馈 1.新课导⼊: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乐带⼊,激发学⽣学习兴趣) 师:刚才上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考⼀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师:咱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 ⽣:汉族。
师:咱们把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 ⽣:少数民族。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第七课《中华民族⼀家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学习⽬标。
2.⽬标解读: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标是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个统⼀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精深的中华⽂明。
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合作探究、交流展⽰ (⼀)环节⼀: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 中华⼈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民共同缔造的统⼀的多民族国家。
在辽阔美丽的国⼟上,共同⽣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要携起手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着一起,共同创建这美丽的祖国,把祖国这个大花园打扮得更加漂亮。
1.学生猜猜扬州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乡。
2.学生看视频,交流获得的信息。
3.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回汉和谐相处的民族关系。
1.学生跟唱《爱我中华》。
2.学生齐说歌名。
3.学生交流。
课伊始,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烘托氛围,回望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我国是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共同建设国家,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了解特点,政策优待
1.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五十六朵花装点着这个大花园,这56朵民温暖,让汉族的孩子明白更要关心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
通过对图形、法律法规等小常识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站一站、数一数等方式充分调查学生的经验,感受民族构成的特点。
3.互帮互助,和谐相处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扬州就有个自治乡,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2.扬州高邮菱塘,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请看视频《爱驻菱塘》。从这个片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我们将进行知识问答。
1)江苏省有几个少数民族自治乡?
2)菱塘在我们扬州的什么地方?
3)在菱塘,主要生活着哪族的人?
4)在菱塘,回族人和几族同胞共同生活着?
5)在菱塘,回族人生活得如何?
6)回族人和其他民族相处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知道我国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对于各民族有个自己的民族节日、特色活动、民族风情有初步了解,而对于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中华文化了解不多。根据平时观察,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查阅资料与探究的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再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国家政策法规,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感受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割的血肉之情,明白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歌曲导入,经验回望
1.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祖国70岁的生日,在那天大街小巷都会响起了一首经典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2.播放《爱我中华》。
3.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爱我中华》),听了这首歌,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一家亲”,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板书:中华民族一家亲)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课教学,我着重抓住教材中的范例和空白,先引导学生“入伙”教材,同时在课堂上拓展的事例,如:接地气的家乡高邮菱塘的回族人,也 “入伙”学生,在充分“接童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经验。在儿童当下的课堂生活中,过去的经验被唤醒,被梳理,被反思,伴随着儿童丰富情感体验的发生。儿童的社会情感得以培养,实践智慧得以提高,引领未来生活的课程价值得以实现。
2)目前,你们知道全国已经建立了多少个自治区,你能从地图中找出来吗?引导学生认读这五个自治区。
3)除了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也明确规定,出示第四条内容。学生认读,说说看了这两个资料,你想说什么?
6.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了少数民族,保障了的权利和利益,除了这些,国家在教育、经济上也对少数民族有了些政策照顾,有谁知道有哪些政策照顾?(随着学生的交流,着重讲讲精准扶贫、兴边富民行动等方面的政策)
2.学生交流,汉族人数占全国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一点五,其他民族人数占百分之八点五。
3.共有55个。
4.学生交流民族分布的特点。
5.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五大自治区,认读自治区。学生交流感受国家政策法规对少数民族的尊重。
6.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针对少数民族的一些优惠政策。
7.学生交流,感受民族交往交流频繁,趋势明显。
课题:7.中华民族一家亲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五年级
课时:第1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本课对应的课程内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民族团结关乎着祖国的发展和统一,而孩子们对于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并不是熟悉的,他们的视野与经验仅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何让孩子们以开放的心怀认识、重视、接纳各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携手各民族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正确民族观和爱国主义情怀至关重要。
5.正因为少数民族人口少,有着大散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国家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利益,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
1)出示小知识:国家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在少数民族人数较集中的地方成立了民族自治区,这些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除了自治区外,在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建立了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
7.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更加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出示人口调查图,从这个图中你看出来什么?(板书:交错杂居)
8.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保障,各民族之间流动更加频繁,看,我们同学中也有少数民族的学生。少数民族的学生请起立。你们能说说生活在这里有什么感受吗?
1.学生回忆,说出民族的名称来。老师适时表扬。
2.多角度地分析民族交往事例,明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热爱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美好情感。
2.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4.学生交流民族情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搜集身边不同民族学生之间故事、不同时代各族帮助的故事,多角度去搜集。)
以身边的事例拓展开来,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不同人物感人的故事,感受民族和谐相处的情感,实现教材语境与生活情境的有效链接。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本课中的法治教育,我力求让学生自己读中说,读中悟,帮助学生从法律法规的习得状态从对老师权威的依从变成对法律法规意义本身的认同,从刚性的外在约束转化为柔性的内在自觉。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归纳提升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7)回族人的服饰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8)回族有个代表性的建筑是什么?
9)回乡民族体育项目邀请赛中有哪些你最感兴趣的节目。
10)回族伯伯资助了汉族孩子上学,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像菱塘这样各族人和谐相处,紧紧依靠着,互相帮助的事例还真不少呢,观看录像:庄仕华《爱洒边疆肝胆相照民族情》。
2.和老师一样属于汉族的学生起立。你们看,班级大多数学生站起来了,汉族学生真不少呀,究竟有多少人呢?看看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出示饼形图,你想说什么?
3.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少,所以我们统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少数民族有多少个族种?
4.这些民族花分布在大花园的什么地方呢?出示民族分布图。看到这个分布图,你想说什么呢?随着学生的交流,引导板书(大散居小聚居)
课后作业
积极认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
能马马虎虎地完成课后作业
不能全部完成课后作业
积极实践
能积极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在行动习惯中体现出来
能将部分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
不能或较少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7.中华民族一家亲汉族人口众多
和谐相处少数民族人口少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听课不认真,不思考问题,走神,讲闲话现象比较严重。
发言情况
积极举手发言,并有自己的见解
能举手发言,答案中自己的思想较少
很少发言,不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组合作
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耐心倾听、尊重其他组员的观点。
能参与小组活动,基本能做到倾听别人观点,简单发表自己的观点
参加小组活动时不能耐心听取其他组员的观点,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
评价指标
优秀(8-10)
良好(5-7)
需要努力(1-4)
自评
互评
师评
加分
资料搜集
能根据要求广泛搜集各种资料,并将资料进行有效整合。
能进行资料的搜集,能熟悉自己搜集的资料
搜集资料马虎,不能全面将资料搜集齐全
课堂听讲
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课堂上无走神、讲闲话现象
听课比较认真,偶尔能思考下问题,偶尔有走神、讲闲话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
2.知道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资料、归纳分析等方式,初步感受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