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联差动保护联调方法

合集下载

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原理及整定方法

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原理及整定方法

热电厂主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原理及整定方法浙江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周玉彩一、构成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基本原则我们以双绕组变压器为例来说明实现纵差动保护的原理,如图1所示。

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同,因此,为了保证纵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就必须适当选择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使得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两个二次电流相等,亦即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差动回路的电流等于零。

例如在图1中,应使图 '2I =''2I = 。

同的。

这个区别是由于线路的纵差动保护可以直接比较两侧电流的幅值和相位,而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则必须考虑变压器变比的影响。

二、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特点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同样需要躲开流过差动回路中的不平衡电流,而且由于差动回路中不平衡电流对于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应该对其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和消除的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现分别讨论如下: 1、由变压器励磁涌流LY I 所产生的不平衡电流变压器的励磁电流仅流经变压器的某一侧,因此,通过电流互感器反应到差动回路中不能平衡,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的情况下,励磁电流较小,影响不是很大。

但是当变压器空载投入和外部故障切除后电压恢复时,由于电磁感应的影响,可能出现数值很大的励磁电流(又称为励磁涌流)。

励磁涌流有时可能达到额定电流的6~8倍,这就相当于变压器内部故障时的短路电流。

因此必须想办法解决。

为了消除励磁涌流的影响,首先应分析励磁涌流有哪些特点。

经分析得出,励磁涌流具有以下特点:(1) 包含有很大成分的非周期分量,往往使涌流偏向于时间轴的一侧 ; (2) 包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而以二次谐波为主; (3) 波形之间出现间断,在一个周期中间断角为ɑ。

根据以上特点,在变压器纵差动保护中,防止励磁涌流影响的方法有: (1) 采用具有速饱和铁心的差动继电器;İ1′′ n İ1′(2) 利用二次谐波制动;(3) 鉴别短路电流和励磁涌流波形的差别等。

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原理及整定方法

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原理及整定方法

热电厂主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原理及整定方法浙江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周玉彩一、构成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基本原则我们以双绕组变压器为例来说明实现纵差动保护的原理,如图1所示。

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同,因此,为了保证纵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就必须适当选择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使得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两个二次电流相等,亦即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差动回路的电流等于零。

例如在图1中,应使图1 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原理接线'2I =''2I =1'1l n I =21''l n I 或 12l l n n 1'1''I I =B n 式中:1l n —高压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2l n —低压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B n —变压器的变比(即高、低压侧额定电压之比)。

由此可知,要实现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就必须适当地选择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使其比值等于变压器的变比B n ,这是与前述送电线路的纵差动保护不同的。

这个区别是由于线路的纵差动保护可以直接比较两侧电流的幅值和相位,而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则必须考虑变压器变比的影响。

二、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特点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同样需要躲开流过差动回路中的不平衡电流,而且由于İ1′′ n İ1′差动回路中不平衡电流对于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应该对其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和消除的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现分别讨论如下: 1、由变压器励磁涌流LY I 所产生的不平衡电流变压器的励磁电流仅流经变压器的某一侧,因此,通过电流互感器反应到差动回路中不能平衡,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的情况下,励磁电流较小,影响不是很大。

但是当变压器空载投入和外部故障切除后电压恢复时,由于电磁感应的影响,可能出现数值很大的励磁电流(又称为励磁涌流)。

励磁涌流有时可能达到额定电流的6~8倍,这就相当于变压器内部故障时的短路电流。

光纤纵联保护通信设置及调试

光纤纵联保护通信设置及调试

光纤纵联保护通信设置及调试一、新平台装置 (2)1.主从时钟设置 (2)2.同步方式设置 (2)3.光纤通道的检查 (2)(1) 专用方式: (3)(2) 复用方式: (3)4.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3)(1) 对于复用的通道检查的步骤: (3)(2) 对于专用通道检查的步骤: (4)5.新的CSY102A(B)的使用方法 (5)(1)新型号的CSY-102A(B)的注意事项 (5)(2)CSY-102A(允许式-远方跳闸方式)原理 (5)(3)CSY-102B(闭锁式-收发信机方式)原理 (5)(4)控制字和保护原理的配合 (6)二、老装置 (7)1.主从时钟设置 (7)2.采样同步方式设置 (8)3.装置光纤模块COM1和通信接口盒CSO100的型号问题 (8)(1)COM1型号 (8)(2)CSO100的型号 (8)4.光纤通道的检查和通道异常的检查 (9)5.老型号的CSY102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9)6.现场异常现象及解决 (9)三、纵差保护功能试验: (10)1、装置自环试验: (10)2.远方环回 (11)3.制动曲线 (12)四、常用光纤设备 (12)1、常用光纤 (12)2、光缆连接 (13)附:关于64KB插件的替换通知 (15)一、新平台装置新平台装置光纤纵差保护为CSC103A(B),通讯方面的设置与老型号装置不同,与之配合的通讯接口设备为CSC186A(B)。

光纤纵差保护投入运行或作试验时,必须根据通讯的通道方式来设定主从时钟和同步方式,否则两端的保护通讯不上或误码很多。

1.主从时钟设置时钟方式:两个时钟信号源:–主时钟(内时钟)——本地晶振产生–从时钟(外时钟)——从接收信号中提取发送数据时选择时钟方式:–主方式——以主时钟为通信时钟–从方式——以从时钟为通信时钟线路两端保护装置时钟配合方式是根据通道方式决定的:●专用光纤通道:主-主●64k复接通道:从-从●2M复接通道:绝大多数情况下用主-主方式,但有时由于SDH/PDH设备的关系,主-主方式通讯不上,这时可以用从-从方式试一下。

RCS-902分相式纵联保护联调方法

RCS-902分相式纵联保护联调方法

RCS-902分相式纵联保护联调方法RCS-902与FOX-41通道接线情况:发信A、B、C分别接发1、发2、发3,收信A、B、C分别接收1、收2、收3。

一、运行方式1:M侧合位(强电侧),N侧分位(弱电侧),单重方式1.故障类别:M侧模拟A(B、C)相正向瞬时故障2.M侧现象:FOX-41发1(2、3),收1、2、3;RCS-902保护A(B、C)跳,A(B、C)重。

3.N侧现象:FOX-41收1(2、3),发1、2、3;RCS-902保护不动。

M侧逻辑图如下(分相式命令故障测量程序中允许式纵联保护逻辑(RCS-902C))N侧逻辑图如下(分相式命令正常运行程序中允许式纵联保护逻辑(RCS-902C))二、运行方式2:M侧合位(强电侧),N侧分位(弱电侧),单重方式1.故障类别:M侧模拟相间正向瞬时故障2.M侧现象:FOX-41发1、2、3,收1、2、3;RCS-902保护A、B、C三跳,不重。

3.N侧现象:FOX-41收1、2、3,发1、2、3;RCS-902保护不动。

M侧逻辑图同运行方式1(分相式命令故障测量程序中允许式纵联保护逻辑(RCS-902C))。

N侧逻辑图同运行方式1(分相式命令正常运行程序中允许式纵联保护逻辑(RCS-902C))。

三、运行方式3:M侧合位(强电侧),N侧合位(弱电侧),单重方式1.故障类别:M侧模拟A(B、C)相正向瞬时故障,N侧加34V电压。

2.M侧现象:FOX-41发1(2、3),收1、2、3;RCS-902保护A(B、C)跳,A(B、C)重。

3.N侧现象:FOX-41收1(2、3),发1、2、3;RCS-902保护不动。

M侧逻辑图同运行方式1(分相式命令故障测量程序中允许式纵联保护逻辑(RCS-902C))。

N侧逻辑图同运行方式1(分相式命令正常运行程序中允许式纵联保护逻辑(RCS-902C))。

四、运行方式4:M侧合位(强电侧),N侧合位(弱电侧),单重方式1.故障类别:M侧模拟相间正向瞬时故障,N侧加34V电压。

超高压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的原理及现场联调

超高压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的原理及现场联调

超高压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的原理及现场联调作者:金薇来源:《华中电力》2013年第04期摘要:为了解决光纤电流差动在线路保护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本论文根据差动保护的原理详细阐述了在运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

关键词:光纤电流差动保护数据传输联调试验1 引言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基于数字量的光纤电流差动保护逐渐取代了常规的高频保护和单端保护,光纤差动的原理是通过光纤将一侧的数字量传输到另一侧,通过比较线路两侧的电流量,当两侧电流矢量和的模值大于启动值时,差动保护动作,从而跳掉两侧断路器,以达到切除故障的目的,光纤差动的主要优点是其不受负荷电流、系统振荡,过渡电阻的影响,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快速切除全线故障,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光纤通道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从而提高了高压输电线路的可靠性。

2 光纤差动的基本原理光纤电流差动保护是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保护,计算公式为:Icd=|IGM+IGN| (1)IGM:为M侧电流;IGN:为两侧电流,方向以流出母线为正。

从公式(1)中可以看出当发生区内故障时,两侧故障电流的方向都是由母线流向线路故障点,两侧电流同相位,IGM、IGN均为正值,假设IGM=i∠φ,IGN=i∠ψ,差电流为两侧故障电流之和i∠(φ+ψ),当和值大于保护整定的差动动作值时,差动保护动作跳掉本侧断路器,同时通过远传装置发远传命令,跳开对侧断路器,从而实现切除故障线路。

当发生区外故障时,两侧的电流流向一致,IGM=i∠φ,IGN则等于i∠φ,通过公式(1)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矢量和永远等于零,这样差动保护理论上不会产生差流,能够可靠的从而躲开区外故障,实现保护不动作,但是当外部故障比较严重时,两侧的电流互感器产生不同程度的饱和,这样会在差流计算中产生一定的差流,所以在差动动作值的整定中一般要考虑不平衡电流以及电流互感器饱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而为了有效地防止不平衡电流对差流的影响我们一般采用具有比率制动特性的差动保护。

纵联差动保护校验 (1)

纵联差动保护校验 (1)
5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校验
8、将电流测量值装换为额定电流倍数
I 2m
Ia 3 I 2 n.l
0.74 0.576 I e 1.732 0.742
9、计算测量的差动电流与制动电流
I dm1 I1m I 2m 1.425Ie 0.576Ie 0.849Ie
I1m I 2 m 1.425I e 0.576 I e I rm1 1.001I e 2 2
9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校验
IA IB IC 1、定值与控制字设置设置 IN Ia 投入纵差差动保护和二次谐波制动控制字 Ib Ic In 查看二次谐波制动定值
五、二次谐波制动调试
电流输出
继保测试仪
1n8B2 1n8B4 1n8B6
RCS-978
1I1Dபைடு நூலகம்
1 2 3 4 1n8B1 5 1n8B3 6 1n8B5 7 8 在本课题中选取二次谐波制动定值为0.18Ie
2 I r1 I d 1 2 I r1 I d 1 I1 1.425I e I 2 0.575I e 2 2
4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校验
3、计算高、低压侧参与差动计算电流额定电流倍数均为I1时,测 试仪需要加入的实际电流(即额定电流倍数转换)
I h. A I h.B I1 I 2n.h 1.425 0.315 0.449 A
任意取一制动电流,计算该制动电流下差动电流的理论值,并在 该制动电流下测量保护装置临界动作的差动电流测量值,测量值 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5%)
任意另取一制动电流,计算该制动电流下差动电流的理论值,并在 该制动电流下测量保护装置临界动作的差动电流测量值,测量值误 差在允许范围内。 (±5%)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调试技术的研究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调试技术的研究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调试技术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事业在我国的发展迅速。

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是一种核心设备。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是防止变压器故障的一种常用保护方式。

保护性条件的可靠性和保护控制的正确性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的调试技术进行探讨。

一、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是变压器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气设备故障保护中强电设备中常用的保护方式之一。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变压器两端电流的差异,来反映变压器内部的故障情况,从而实现对变压器的保护。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在整个定值区段上保护灵敏度高,操作可靠,灵活性强,是保护变压器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技术上,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由电流差动保护元件、比率电流差动保护元件、零序电流比率保护元件、电压保护元件和动作控制电路组成。

电流差动保护元件由电流互感器防雷器保护和分相光电隔离器组成。

变比电流差动保护元件由比率互感器和分相光电隔离器组成。

零序电流比率保护元件由零序电流互感器和分相光电隔离器组成。

电压保护元件由电压互感器、交流过电压保护器和交流过电压互感器组成。

动作控制电路包括继电保护器、动作装置、辅助装置和操作信号处理装置等。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是一种常用的保护方式,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工作非常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气设备的特殊性质和操作者技术水平问题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误动、漏动、误诊等问题。

为了保证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的有效性,需要对其进行调试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1、绝缘电阻测量:绝缘电阻是电气设备判断绝缘状态,并决定有无漏电故障的重要参考数据。

通过在调试过程中测量绝缘电阻值,可以发现局部绝缘状态和局部绝缘损伤位置。

2、检查变压器接线和工作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变压器的外界条件复杂,容易影响变压器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在调试过程中,要检查变压器的接线情况、工作环境和散热情况等,确保保护装置可以正常工作。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调试技术的研究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调试技术的研究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调试技术的研究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保护变压器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主要作用是检测变压器两侧电流的差值,当差值超过设定值时,即可判断变压器内部出现故障,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的调试技术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调试技术展开研究,分析其关键技术和调试方法,为电力系统保护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一、纵联差动保护原理纵联差动保护是基于变压器两侧电流的差值来判断变压器内部故障的保护方式。

其原理是通过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采集电流信号,分别经过整流、滤波、放大等处理后送入差动继电器进行比较。

若两侧电流的差值超过设定值,则表示变压器内部可能存在故障,继电器即可动作,发出保护信号,实施保护动作。

其具体原理如下:1.1 差动保护元件差动继电器是纵联差动保护的核心元件,其内部包含比较元件、计算元件、动作元件等。

其作用是对两侧电流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差值,并判断是否超过设定值,从而发出保护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差动继电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保护系统的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纵联差动保护的配置包括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差动继电器、变压器绕组接线等。

合理的配置能够提高保护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和判据准确性,防止误动作和漏动作的发生,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纵联差动保护的特性是其保护动作特性,即在不同故障情况下的保护特性。

其主要包括灵敏特性、可靠特性、快速特性和稳定特性。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合理设置差动保护的特性,兼顾其检测能力和动作速度,确保对变压器内部故障的快速准确保护。

纵联差动保护的调试技术主要包括参数设置、测试校验、特性曲线画定等环节。

合理的调试技术能够保证差动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对变压器内部故障的准确快速保护。

2.1 参数设置差动保护系统的参数设置是保护调试的重要环节。

其中包括差动元件的设定值、时间延时等参数的设置。

220kV纵联差动线路保护调试要求

220kV纵联差动线路保护调试要求

220kV纵联差动保护调试要求(讨论稿)1初步检查1.1 外观检查1.1.1检查记录保护装置的包括额定交流电流、交流电压、直流电压、通信方式、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制造厂家、装置型号等数据。

(注:通信方式指采用专用光纤或复用2M的方式)1.1.2 检查保护装置插件上元器件的外观质量、焊接质量良好,所有芯片应插紧。

插拔芯片、插件前应检查保护装置已断电,并戴好防静电手环、手套,使用专用工具。

1.1.3 检查保护装置的背板接线有无断线、短路和焊接不良等现象。

1.1.4 检查保护装置及屏柜各部件固定良好,无松动现象,装置外形无明显损坏及变形,切换开关、按钮、键盘、快分开关等操作灵活,标示清晰正确。

1.2 刷灰1.2.1使用带绝缘手柄的毛刷将保护插件、背板及端子排等部件的灰尘清扫干净;对保护装置插件进行清扫时应戴好防静电手环、手套。

1.3紧螺丝1.3.1 检查保护屏柜、端子箱及机构箱内端子排接线及连接片牢固可靠,重点检查电流、电压二次回路及跳合闸回路。

1.4 绝缘检查1.4.1 检查确认保护装置电源、控制电源、信号电源空气开关处于断开位置。

检查确认启动失灵、安稳装置(远联切屏)、录波回路二次电缆芯线已解开。

1.4.2 检查前应断开线路保护用电流回路中性线接地点,并将芯线金属裸露部分用黑色防护端头套好。

1.4.3 检查前在本屏柜采取拉开空气开关或解线的方式断开UA、UB、UC、UN及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并将芯线金属裸露部分用黑色防护端头套好。

1.4.4 用1000V兆欧表测量电流回路中性线对地绝缘电阻,其值应大于10MΩ。

1.4.5用1000V兆欧表测量电压回路中性线对地绝缘电阻,其值应大于10MΩ。

1.4.6用1000V兆欧表逐一测量直流强电回路对地绝缘电阻,其值应大于10MΩ;用500V兆欧表测量直流弱电回路(24V)对地绝缘电阻,其值应大于20MΩ。

1.4.7 用1000V兆欧表测量跳合闸正电源与出口压板下端头之间(保护装置出口接点)绝缘电阻,其值应大于50MΩ。

纵联差动保护联调方法

纵联差动保护联调方法

采样相关概念:定值中的“CT变比系数”:将电流一次额定值大的一侧设定为1,小的一侧整定为本侧电流一次额定值与对侧电流一次额定值的比值。

如:本侧CT变比1250/5;对侧2500/1,则本侧CT变比系数整定为,对侧整定为1。

步骤:本侧CT变比:a/b,对侧CT变比c/d。

(1)本侧加电流I1,则对侧显示差流:I1*a*d/b/c。

(2)对侧加电流I2,则本侧显示差流:I2*c*b/d/a。

模拟空充相关概念:没有CT断线时差动跳闸需同时满足如下条件:1、两侧差动保护均投入(控制字+软压板+硬压板)2、没有通道异常3、有差流4、本侧保护启动5、对侧差动信号,即给本侧发差动允许信号(a、b同时满足)a、有差流b、对侧分位无流或对侧启动步骤:①对侧分位,本侧合位。

本侧加差流,则本侧跳,对侧不跳。

解释:1、对侧分位无流+有差流->给本侧发允许信号2、对侧不启动->对侧不跳②本侧分位,对侧合位。

对侧加差流,则对侧跳,本侧不跳。

模拟弱馈相关概念:保护启动方式:1、电流变化量启动2、零序过流元件启动3、位置不对应启动(针对偷跳)4、弱馈启动(针对弱电源侧)步骤:①两侧合位。

对侧加一低于正常值电压34V(1、之所以加34V是为了满足如下两条:a、满足弱馈条件<65%额定,b、大于33V避开PT断线,2、其实PT断线并不影响弱馈启动,即只要加的电压满足<65%额定即可,也就是说不加也行。

),本侧加差流,则两侧跳。

解释:1、本侧启动+有差流->给对侧发允许信号2、对侧弱馈+本侧允许信号->对侧启动(弱馈启动方式)3、对侧启动+有差流->给本侧发允许信号②两侧合位。

本侧加一低于正常值电压34V,对侧加差流,则两侧跳。

模拟远跳步骤:方法一:①本侧投入“远跳经本侧控制”,本侧合位,对侧点TJR的同时本侧加一启动量,则本侧跳。

(若点的是TJR继电器,则对侧也跳,但保护装置跳闸灯不亮。

若点的是保护装置的TJR开入,则对侧开关不跳。

光差保护联调试验方法

光差保护联调试验方法

光差保护联调实验的方法说明两侧装置纵联差动保护功能联调方法:1、模拟线路空冲时故障或空载时发生故障a、本侧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对侧断路器在断开位置,本侧模拟单相故障,本侧差动保护瞬时动作跳开断路器,然后单相重合。

b、本侧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对侧断路器在断开位置,本侧模拟相间故障,本侧差动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

注意:注意保护装置里开入量显示应确实有三相跳闸位置开入,且将“投纵联差动保护”控制字置“1”、压板定值里“投主保护压板”置“1”,屏上“主保护压板”投入。

c、两侧断路器均在合闸位置,对侧加且只加三相正常的平衡电压,本侧模拟单相故障,差动保护不动作。

d、两侧断路器均在合闸位置,对侧加且只加三相正常的平衡电压,本侧模拟相间故障,差动保护不动作。

2、模拟弱馈功能:U(37.5V)但是大注意在模拟弱馈功能的时候,弱馈侧的三相电压加的量应该小于65%n于TV断线的告警电压33.3V,使装置没有“TV断线”告警信号。

模拟弱馈功能的方法之一:对侧只加三相平衡的34V(大于33.3V小于37.5V)的电压量:a、两侧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对侧加相电压34V的三相电压,本侧模拟单相故障,两侧差动保护相继动作跳开断路器,然后单相重合。

b、两侧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对侧加相电压34V的三相电压,本侧模拟相间故障,两侧差动保护相继动作跳开断路器。

模拟弱馈功能的另外一种方法:对侧不加任何电压电流模拟量:a、两侧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对侧不加任何电压电流模拟量,本侧模拟单相故障,两侧差动保护相继动作跳开断路器,然后单相重合。

b、两侧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对侧不加任何电压电流模拟量,本侧模拟相间故障,两侧差动保护相继动作跳开断路器。

(注意:由于常规的220KV变电站的220KV线路的电压大部分接的都是母线PT,所以此时在不加任何电压的情况下,由于开关是处于合位,此时三相电压向量和小于8伏,但正序电压小于33.3V,则肯定是延时1.25秒发TV断线异常信号的,虽然此时装置报TV断线,由于此时装置主保护投入,通道正常,没有其他什么闭锁重合闸开入,也还是可以充起电的,所以这样模拟出来的仍然是弱馈功能。

简述CSC-103B光纤纵差保护通道联调方案

简述CSC-103B光纤纵差保护通道联调方案
油 田、 矿山、 电 力设 备 管 理 与 技 术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O v e r v i e w
简述C S C 一 1 0 3 B 光纤纵差保护通道联调方案
王霞黎 张树欣 z ( 1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上海 2 0 0 1 2 0 ; 2 . 国网上海市 电力公司青浦供 电公 司, 上海 2 0 1 7 0 0 )
【 摘 要 l本 文是基 -  ̄ c s c 一 1 0 3 B 光 纤纵差 保护 , 根 据C S C一 1 0 3 B  ̄特性 , 随 着现 变电站 的法 阵结构 , 小谈一 下在 日常 的 电气词 l光纤 纵差保 护 通道联调
由于纵联差动保护在 电网 中可以实现全线速动, 能保证 电力系 考。 要求接收 电平满足接 收灵敏度且有 1 0 d b m的裕度 。 3 . 3装 置 带通道 试 验 统并列运行 的稳定性和提高输送功率 、 缩小故 障造成 的损坏程度 、 改善与后备保护的配合性 能, 因而被广泛的运用于2 2 0 k V以上 的保 接好光缆 , 把两侧C S C - 1 0 3 B “ 通道 自环试验 ” 控 制字置 “ 0 ” , 两 护以及部分1 1 0 k V、 3 5 k V的保护之 中。 为了让其能正常可靠的运行 , 侧装置运行灯亮 , 无任何异常信 号。 同时注意 : “ 主机方式” 控制字一 在 发生故 障的时候能够快速 的切 出故 障, 减小事故面 , 两侧 的通道 侧置 “ 1 ” , 另一侧置“ 0 ” , 两侧的差动保护投入压板均投入 。 3 . 3 . 1 电 流幅 值 检 查 能够 准确 的发送信息和指令则显得尤其的重要。 两侧 断路器可置任意位置 , 对侧分别通A、 B 、 C 相5 A电流 , 检查 1纵联差动 本侧屏幕 所显示的对侧 电流 幅值 。 误差应小于5 %。 然后交换位置 , 为区分本线路末端和对侧母线( 或相邻线始端) 故障 , 需要反映 本侧通 电流 , 两侧记录 电流 。 线路两侧的 电气量 , 从而 达到有选择性 的快速切 除全线故 障的 目 3 . 3 . 2模拟 出口霞生高阻接地故障试验 的。 这就要求在线路两侧之 间发生纵 向的联系 , 通过 比较两侧的 电 ( 1 ) 模拟三相均无T A断线故 障。 ( 1 态) 模拟正常三相 电压( 对侧开 气量 。 这就是输 电线的纵联 差动保护 。 关处于合闸位置) , 使得装置不报T V 断线 , 装置整组复归。 ( 2 态膜 拟 光纤纵差保护采用脉冲编码制( P C M) 方式 , 使用专门的光纤通 A 相 电压5 0 V, 其他 电压正常, A相 电流大于差动低定值 , 其他相 电流 道, 由专 门架设的光缆通道将 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送到对侧 , 并将 为零 。 此时 , A相差动动作 。 零差保护 动作。 动作 时间1 3 0 MS 。 所接受 的光信号变成 电信号进行 比较。 由于使用的独立 的通道 , 光 ( 2 ) 模拟A相出现TA 断线后 , 不闭锁B、 C 两相差动保护 , 即差动 信号不受干扰 , 在本线路故障的时候 , 无论要不要求传输信号 , 它都 保护 同样出口。 ( 1 态膜 拟三相正常电压澍 侧开关处于合闸位置) , 三 能满 足要 求且 正确动作 。 其缺点在于 经济性 的要求 , 只能用于短线 相电流小于差动低值 , 使得装置不报T V断线和T A断线 , 装置整组复 路的传 输。 归。 ( 2 态膜 拟三相正常 电压, A相 电流消失 , 其他两相 电流 正常 , 注意 此时需加一个 时间, 长度大于9 s , 此时 , 装置报TA断线 。 ( 3 态) 模拟B 2 C S C 一 1 0 3 B电流差动保护的原理特点 相 电压5 0 V, 其它电压正常 , B 相电流大于差动低定值 , 其他相电流为 ( 1 ) 电流差动保护原理具有灵敏度高 , 简单可靠和动作速度快等 0 。 此时, B 相差 动动作 。 优点 。 ( 2 ) 差动电流中完全消除了非故 障状态 下的电流分量( 不计线 ( 3 ) 模拟远方跳闸受本侧控 制, 和距离I I 段有关。 投入远方跳 闸受 路分布 电容 电流时) , 因此, 电流差动保护能适应电力系统 的振荡、 非 启动元件控 制, 控 制字置 “ 1 ” , 投远方跳 闸受方 向元件控 制, 控 制字 全相等各种复杂的故障运行状态, 可反应各种类型的故障。 ( 3 ) 适用 置“ 1 ” , 投距离保护压板。 ( 1 态麒 拟三相正常电压( 对侧 电流处于分闸 于同杆并架线路 、 串补线路、 多端线路等场合 。 ( 4 ) 适用于弱 电源各种 位置) , 使装置不报T V断线。 2 态) 模拟A 相 电压为5 0 V, 电流大于差动 复杂接线情 况下的各种类型的故障。 ( 5 ) 电 流差动保护所需的电气量 保护启动值 , 此时, 由于对侧开 关处于分位, 本侧收到对侧 的开 关的 最少 , 可以不受P T断线的影 响。 T wJ 位置 , 判定对侧跳闸 , 则三相永跳跳本侧开关 。 3 C S C 一 1 0 3 B 通道联调方案 ( 4 ) 远跳试验 : ( D T T ) 。 做远跳试验 可不投入差动压板 , 对侧模拟 远跳输入接点动作 . 本侧当“ 远跳受本侧控制” 置“ 0 ” 时, 开入显示“ 收 3 . 1联调 前 准备 =1 . 同时跳 闸灯亮 , 跳 闸报告显示远跳动作 . 当“ 远跳受本侧 ( 1 ) 装置单机调 试结束 。 装置 经尾纤接成 自环 方式, 将差 动定值 远跳 ” 1 ” 时, 开入 显示“ 收远跳 ” :1 . 但无跳闸 , 必须加入故 障启 控制字“ 专用光纤” 和“ 通道 自环试验” 置“ 1 ” , 同时按整定书输入其他 控制 ”置“ 动量后跳 闸。 配合对侧做此试验 。 同时应该验证 : 远跳应该闭锁重合 定值 , 校验保护定值 , 并做其他 常规试验、 各种逻辑试验 , 正确无误 。 如有旁路 , 还应做旁路D T T 跳 闸试验 。 ( 2 ) 两套C S C - 1 0 3 B 通电 试验 已完成 。 本侧用尾纤把两套C S C - 1 0 3 B 闸。 ( 5 ) 空充线路试验 。 本侧断路器合 、 对侧断路器分 , 本侧通人分相 装置 的收 、 发信端子分别连接( 注意 : “ 主机方式 ” 控制字一套置” 1 ” , 本仞 0 跳 闸。 另一套置” 0 " o 两侧 的差动保护投入压板均投入) , 两套 电流回路正 向 电流 , ( 6 ) 模拟弱馈功 能。 两侧断路器合上 , 本侧通人大于定值的分相 串联通 电流模拟 区内故 障, 反 向串联通 电流模拟区外故 障, 联动 开 对侧加三相对称3 4 V电压( 以不 出现T V断线为界线) , 两侧保护 关做跳闸试验, 观察各种信号应正确 。 ( 3 ) 保护用光纤通道验收结束 , 电流 , 均出 口。 交换位置 , 做同样的试验 。 通道 资料齐全 。 3 . 2通道 检 查

纵联差动保护联调方法

纵联差动保护联调方法

采样相关概念:⏹定值中的“CT变比系数”:将电流一次额定值大的一侧设定为1,小的一侧整定为本侧电流一次额定值与对侧电流一次额定值的比值。

如:本侧CT变比1250/5;对侧2500/1,则本侧CT变比系数整定为0。

5,对侧整定为1。

步骤:本侧CT变比:a/b,对侧CT变比c/d.⏹(1)本侧加电流I1,则对侧显示差流:I1*a*d/b/c。

⏹(2)对侧加电流I2,则本侧显示差流:I2*c*b/d/a.模拟空充相关概念:⏹没有CT断线时差动跳闸需同时满足如下条件:1、两侧差动保护均投入(控制字+软压板+硬压板)2、没有通道异常3、有差流4、本侧保护启动5、对侧差动信号,即给本侧发差动允许信号(a、b同时满足)a、有差流b、对侧分位无流或对侧启动步骤:⏹①对侧分位,本侧合位。

本侧加差流,则本侧跳,对侧不跳。

解释:1、对侧分位无流+有差流-〉给本侧发允许信号2、对侧不启动-〉对侧不跳⏹②本侧分位,对侧合位。

对侧加差流,则对侧跳,本侧不跳。

模拟弱馈相关概念:⏹保护启动方式:1、电流变化量启动2、零序过流元件启动3、位置不对应启动(针对偷跳)4、弱馈启动(针对弱电源侧)步骤:⏹①两侧合位。

对侧加一低于正常值电压34V(1、之所以加34V是为了满足如下两条:a、满足弱馈条件<65%额定,b、大于33V避开PT断线,2、其实PT断线并不影响弱馈启动,即只要加的电压满足<65%额定即可,也就是说不加也行。

),本侧加差流,则两侧跳。

解释:1、本侧启动+有差流-〉给对侧发允许信号2、对侧弱馈+本侧允许信号-〉对侧启动(弱馈启动方式)3、对侧启动+有差流-〉给本侧发允许信号⏹②两侧合位.本侧加一低于正常值电压34V,对侧加差流,则两侧跳.模拟远跳步骤:方法一:⏹①本侧投入“远跳经本侧控制”,本侧合位,对侧点TJR的同时本侧加一启动量,则本侧跳.(若点的是TJR继电器,则对侧也跳,但保护装置跳闸灯不亮。

若点的是保护装置的TJR开入,则对侧开关不跳.)⏹②对侧投入“远跳经本侧控制”,对侧合位,本侧点TJR的同时对侧加一启动量,则对侧跳。

微机变压器纵差动保护调试接线解决方案

微机变压器纵差动保护调试接线解决方案
流 相量 如图 1b所示 。 () 2 对 于 Y △一 1接 线 的 变 压 器 , 于 j 角 形 侧 ) / 1 由 的 相 电 压 与 星 形 侧 相 应 相 的 相 电 压 在 相 位 上 相 差
项 目中 ,变压 器纵 差动 保护 是微 机保 护调试 试验 中 的一个 难点 。 同厂家 的产 品 . 然差 动保 护 的工 作 不 虽 原理 相 同 ,但 由 于变压 器差 动保 护不平 衡 电流的 特
变压 器差 动 保 护 调 试进 行 正确 接 线 , 是 差 动 保 护调 试 正确 的 关键 。 这
关键 词 : 变压 器差动保护 ; 调试 ; 线方式 接
中 图 分 类 号 :M 7. T 73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309 (010—07 0 17—072 1)200—3
好 的 设 计 ,并 对 调 试 过 程 中 碰 到 的 问 题 进 行 分 析 和
3 。故其 相应相 的 电流相 位关 系也相 差 3 。 即三角 0, 0, 形 侧 的 电 流 比星形 侧 的 同一 相 电 流在 相 位 上 超 前 3 。 因此 , 0。 即使 变压 器 两侧 电流 互感 器 二 次 电 流 的
对应 相 的电压 同相位 , 一 、 次两侧 对应 相 电流 的 故 二 相 位几 乎完 全相 同 。只要 按照 变压器 变 比来 选 择两 侧 T A变 比 , n nA= 则 在 变压 器 正常 运行 情 即 T n, 况 和外 部短 路 时 , 差动 保护 的差 流理想 情况 为零 , 电
收 稿 日期 :0 1 0 — l 2 1 - 3 2
作 者 简 介 : 钰 玲 (9 6 )女 , 罗 1 6 一 , 江西 南 昌人 , 副教 授

RCS931与LFP931线路光纤电流纵差保护调试及通道联调

RCS931与LFP931线路光纤电流纵差保护调试及通道联调

LFP/RCS-900系列分相电流差动线路保护装置调试及通道联调一、保护装置自环调试首先用FC接头单膜尾纤将保护的光发与光收短接,将保护装置定值按自环整定。

LFP-900系列CPU1定值中CT变比系数Kct=1、TEST=1;RCS-900系列定值中“投纵联差动保护”、“专用光纤”、“通道自环试验”均置“1”。

1)LFP-900系列保护装置1、将电容电流整定为0,模拟任一相故障,在“10”秒时间内缓慢将电流从0增加,直至跳闸为止,此时动作电流即为起动电流值,允许误差10%;2、将启动元件定值,电容电流整定为0.5A以上,但启动电流定值应小于2倍电容电流整定值。

由任一相缓慢将电流从0增加,监视CPU1状态菜单中相应的相差动继电器动作标记DIF,直至由“0”变“1”,此时所加电流的一半即为电容电流整定。

允许误差10%。

3、LFP-931/943零序差动的作法,自环时:I CD>0.15I N+浮动门槛,零序差动动作。

对环时:本侧I CD>1.5I C对侧Iφ<本侧Iφ,本侧零差动作。

2)RCS-900系列保护装置1、加入1.05倍Ih/2单相电流,保护选相单跳,动作时间30毫秒以内,此时为稳态一段差动继电器动作。

Ih为“差动电流高定值”、“4Un/Xcl”中的高值2、加入1.05倍Im/2单相电流保,保护选相单跳,动作时间大于40毫秒,此时为稳态二段差动继电器动作。

Im为“差动电流低定值”、“1.5Un/Xcl”中的高值3、零序差动较复杂一点,不满足补偿条件时,零差灵敏度同相差Ⅱ段灵敏度一样;满足补偿条件后,只要差流>max(零序起动电流,0.6U/Xc1,0.6实测差流),零差即能动作;因此,若要单独做零差,可按以下方法实验:i.需将“差动电流高定值I H”,“差动电流低定值I M”整定到2.0In,降低相差灵敏度。

ii.通道自环,再加负荷电流等于U/2Xc1(>0.05In),并且超前于电压90°的三相电流(模拟电容电流),以满足补偿条件。

光差保护联调试验方法

光差保护联调试验方法

光差保护联调实验的方法说明两侧装置纵联差动保护功能联调方法:1、模拟线路空冲时故障或空载时发生故障a、本侧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对侧断路器在断开位置,本侧模拟单相故障,本侧差动保护瞬时动作跳开断路器,然后单相重合。

b、本侧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对侧断路器在断开位置,本侧模拟相间故障,本侧差动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

注意:注意保护装置里开入量显示应确实有三相跳闸位置开入,且将“投纵联差动保护”控制字置“1”、压板定值里“投主保护压板”置“1”,屏上“主保护压板”投入。

c、两侧断路器均在合闸位置,对侧加且只加三相正常的平衡电压,本侧模拟单相故障,差动保护不动作。

d、两侧断路器均在合闸位置,对侧加且只加三相正常的平衡电压,本侧模拟相间故障,差动保护不动作。

2、模拟弱馈功能:U(37.5V)但是大注意在模拟弱馈功能的时候,弱馈侧的三相电压加的量应该小于65%n于TV断线的告警电压33.3V,使装置没有“TV断线”告警信号。

模拟弱馈功能的方法之一:对侧只加三相平衡的34V(大于33.3V小于37.5V)的电压量:a、两侧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对侧加相电压34V的三相电压,本侧模拟单相故障,两侧差动保护相继动作跳开断路器,然后单相重合。

b、两侧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对侧加相电压34V的三相电压,本侧模拟相间故障,两侧差动保护相继动作跳开断路器。

模拟弱馈功能的另外一种方法:对侧不加任何电压电流模拟量:a、两侧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对侧不加任何电压电流模拟量,本侧模拟单相故障,两侧差动保护相继动作跳开断路器,然后单相重合。

b、两侧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对侧不加任何电压电流模拟量,本侧模拟相间故障,两侧差动保护相继动作跳开断路器。

(注意:由于常规的220KV变电站的220KV线路的电压大部分接的都是母线PT,所以此时在不加任何电压的情况下,由于开关是处于合位,此时三相电压向量和小于8伏,但正序电压小于33.3V,则肯定是延时1.25秒发TV断线异常信号的,虽然此时装置报TV断线,由于此时装置主保护投入,通道正常,没有其他什么闭锁重合闸开入,也还是可以充起电的,所以这样模拟出来的仍然是弱馈功能。

纵差动保护整定方法

纵差动保护整定方法

纵差动保护整定方法
1.传统纵差动保护整定方法发电机纵差动保护的起动电流有两个不同的选取原则(1)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时保护不应误动。

(2)保护装置的起动电流按躲开外部故障时的最大不平衡电流整定。

2.比率制动式纵差动保护整定方法对于大容量的发电机(100MW及以上),为了减少故障发生于发电机中性点附近而出现的纵差动保护的死区,要求将纵联保护的动作电流降低,提高保护动作的灵敏性,并要保证在区外短路时保护可靠不误动。

考虑到不平衡电流随着流过电流互感器TA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往往采用性能更好的比率制动式纵差动保护,使其动作值随着外部短路电流的增大而自动增大(即利用外部故障时的穿越电流实现制动,其原理接线如图所示)。

图1 比率制动式差动继电器原理接线图基本原理:基于保护的动作电流随着外部故障的短路电流而产生的最大不平衡电流的增大而按比例的线性增大,且比最大不平衡电流增大的更快,使在任何情况下的外部故障时,保护不会误动作。

图2 比率制动特性曲线制动电流:将外部故障的短路电流作为制动电流。

差动电流:把流入差动回路的电流作为动作电流。

1。

YNd系列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电流相位补偿方法

YNd系列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电流相位补偿方法

YNd系列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电流相位补偿方法汤大海(镇江供电公司,江苏镇江212001)摘要:目前各变压器保护制造厂变压器差动保护电流软件相位补偿方法只能适应YNd11、YNd1和YNy12这几种变压器接线组别及其接线组合,不能适应YNd3、YNd5、YNd7、YNd9接线组别以及其他接线组别和接线组合方式变压器,但这些变压器电网中有实际运用。

分析发现,YNd3、YNd7接线变压器或YNd5、YNd9接线变压器d侧各相电流相位与YNd11变压器或YNd1变压器d侧各相电流相位对应互差120°和240°,提出了改变变压器保护外部接线的方法使YNd3、YNd7接线变压器差动保护或YNd5、YNd9接线变压器差动保护变为YNd11变压器差动保护或YNd1变压器差动保护,再利用YNd11变压器差动保护或YNd1变压器差动保护现有的电流软件相位补偿方法,最终实现YNd 系列变压器差动保护电流相位补偿方法。

关键词:变压器;YNd系列;纵联差动保护;电流相位补偿;方法0 引言由于变压器各侧对应的电流可能相位不一致,因此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以下简称变压器差动保护)要进行电流相位补偿。

变压器差动保护电流相位补偿的方法有两种[1~5]:1)传统的硬件移相:比如YNd11变压器Y侧电流互感器(以下简称TA)二次绕组采用三角d-11接线、d侧TA二次绕组采用星形Y-12接线;2)软件移相:即利用软件程序和计算公式进行电流移相来完成相位补偿。

目前,220kV及以上变压器保护一般为主保护后备保护一体化设计、双重化配置,主保护后备保护一体化设计即为主保护和所有的后备保护均在一个机箱内使用同一个硬件和软件,变压器主保护后备保护每侧的电流、电压均是采用电流互感器(TA)、电压互感器(TV)同一组二次绕组。

由于主保护后备保护一体化变压器保护电流回路是采用的同一个电流回路,因此不能采用传统的硬件移相进行电流相位补偿,因此变压器各侧的TA必须采用星型接法,采用电流软件移相进行相位补偿。

差动保护调试方法

差动保护调试方法

微机变压器差动保护一、微机变压器差动保护中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的相位校正问题电力系统中变压器常采用Y/D-11接线方式,因此,变压器两侧电流的相位差为30°.如果不采取措施,差回路中将会由于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不同而产生不平衡电流。

必需消除这种不平衡电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DL—400—9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2.3.32条:对6。

3MV A及以上厂用工作变压器和并联运行变压器.10MV A及上厂用变压器和备用变压器和单独运行的变压器。

以及2MV A及以上用电速断保护灵敏度不符合要求的变压器,应装设纵联差动保护。

)(一)用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进行相位补偿其方法是将变压器星形侧的电流互感器接成三角形,将变压器三角形侧的电流互感器接成星形,如图1所示。

图1变压器为Y0/△—11连接和TA为△/Y连接的差动保护原理接线图2 向量图采用相位补偿后,变压器星形侧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差动臂中的电流2A I 、2B I 、2C I ,刚好与三角形侧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中的电流2a I 、2b I 、2c I 同相位,如图2所示. (二) 用保护内部算法进行相位补偿当变压器各侧电流互感器二次均采用星型接线时,其二次电流直接接入保护装置,从而简化了TA 二次接线,增加了电流回路的可靠性。

但是如图3当变压器为Y 0/△-11连接时,高、低两侧TA 二次电流之间将存在30°的角度差,图4(a )为TA 原边的电流相量图.图3 变压器为Y 0/△—11连接和TA 为Y/Y 连接的差动保护原理接线图4 向量图为消除各侧TA 二次电流之间的角度差,由保护软件通过算法进行调整。

1、常规差动保护中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的相位校正大部分保护装置采用Y →△变化调整差流平衡,如四方的CST31、南自厂的PST —1200、WBZ-500H 、南瑞的LFP-972、RCS —985等,其校正方法如下:Y 0侧:2A I ' =(2A I -2B I )/3 2B I ' =(2B I -2C I )/3 2C I ' =(2C I -2A I )/3 △侧:2a I ' =2a I 2b I ' =2b I 2c I ' =2c I式中:2A I 、2B I 、2C I 为Y 0侧TA 二次电流,2A I ' 、2B I ' 、2C I ' 为Y 0侧校正后的各相电流;2a I 、2b I 、2c I 为△侧TA 二次电流,2a I ' 、2b I ' 、2c I ' 为△侧校正后的各相电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样
相关概念:
⏹定值中的“CT变比系数”:
将电流一次额定值大的一侧设定为1,小的一侧整定为本侧电流一次额定值与对侧电流一次额定值的比值。

如:本侧CT变比1250/5;对侧2500/1,则本侧CT变比系数整定为0、5,对侧整定为1。

步骤:
本侧CT变比:a/b,对侧CT变比c/d。

⏹(1)本侧加电流I1,则对侧显示差流:I1*a*d/b/c。

⏹(2)对侧加电流I2,则本侧显示差流:I2*c*b/d/a。

模拟空充
相关概念:
⏹没有CT断线时差动跳闸需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1、两侧差动保护均投入(控制字+软压板+硬压板)
2、没有通道异常
3、有差流
4、本侧保护启动
5、对侧差动信号,即给本侧发差动允许信号(a、b同时满足)
a、有差流
b、对侧分位无流或对侧启动
步骤:
⏹①对侧分位,本侧合位。

本侧加差流,则本侧跳,对侧不跳。

解释:
1、对侧分位无流+有差流->给本侧发允许信号
2、对侧不启动->对侧不跳
⏹②本侧分位,对侧合位。

对侧加差流,则对侧跳,本侧不跳。

模拟弱馈
相关概念:
⏹保护启动方式:
1、电流变化量启动
2、零序过流元件启动
3、位置不对应启动(针对偷跳)
4、弱馈启动(针对弱电源侧)
步骤:
⏹①两侧合位。

对侧加一低于正常值电压34V(1、之所以加34V就是为了满足如下两
条:a、满足弱馈条件<65%额定,b、大于33V避开PT断线,2、其实PT断线并不影响弱馈启动,即只要加的电压满足<65%额定即可,也就就是说不加也行。

),本侧加差流,则两侧跳。

解释:
1、本侧启动+有差流->给对侧发允许信号
2、对侧弱馈+本侧允许信号->对侧启动(弱馈启动方式)
3、对侧启动+有差流->给本侧发允许信号
⏹②两侧合位。

本侧加一低于正常值电压34V,对侧加差流,则两侧跳。

模拟远跳
步骤:
方法一:
⏹①本侧投入“远跳经本侧控制”,本侧合位,对侧点TJR的同时本侧加一启动量,则本侧
跳。

(若点的就是TJR继电器,则对侧也跳,但保护装置跳闸灯不亮。

若点的就是保护装置的TJR开入,则对侧开关不跳。

)
⏹②对侧投入“远跳经本侧控制”,对侧合位,本侧点TJR的同时对侧加一启动量,则对侧
跳。

(注:因TJR与启动量需要时间上的配合,较难把握,可采用如下简便方法。

)
方法二:
⏹①本侧退出“远跳经本侧控制”,本侧合位,对侧点TJR,本侧跳。

⏹②对侧退出“远跳经本侧控制”,对侧合位,本侧点TJR,对侧跳。

简化整组联调实用版步骤:
一、前提:
1、“通道异常”灯熄灭,两侧主保护投入(控制字+软压板+硬压板)。

2、给两套主保护并上电压、串上电流。

二、采样
本侧CT变比:a/b,对侧CT变比c/d。

(1)本侧加电流I1,则对侧显示差流:I1*a*d/b/c。

(2)对侧加电流I2,则本侧显示差流:I2*c*b/d/a。

三、模拟空充
①对侧分位,本侧合位。

本侧加差流,则本侧跳,对侧不跳。

②本侧分位,对侧合位。

对侧加差流,则对侧跳,本侧不跳。

模拟弱馈
①两侧合位。

对侧加一小于65%额定电压,本侧加差流,则两侧跳。

②两侧合位。

本侧加一小于65%额定电压,对侧加差流,则两侧跳。

四、模拟远跳
方法一:
①本侧投入“远跳经本侧控制”,本侧合位,对侧点TJR的同时本侧加一启动量,则本侧跳。

②②对侧投入“远跳经本侧控制”,对侧合位,本侧点TJR的同时对侧加一启动量,则对侧跳。

方法二(较简单):
①本侧退出“远跳经本侧控制”,本侧合位,对侧点TJR,本侧跳。

②对侧退出“远跳经本侧控制”,对侧合位,本侧点TJR,对侧跳。

③两侧恢复“远跳经本侧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