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设计元素赏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八、总结
通过参观苏博,我受益匪浅,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充分明白了在做 设计时要注意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的重要性。这种环境不仅包括自然 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历史环境等。并且,贝老在这个设计中的一些 呼应对比手法,以及一些突破和创新也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
建筑是一门艺术,亦是一门有挑战性的学术性,我总觉得引领人走 下去的力量是在心灵深处的,而贝老的建筑恰恰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让我努力着继续走下去,用心的做好我每一个设计。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 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 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 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 一体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 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 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苏州博物馆
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关于 设计者
二·总平 面图分析
三·功能 流线分析
四·构图 分析
五·传 统与创 新
六·融合 与突破
七·馆内 细节分析
八·总结
一、关于设计者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 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 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 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 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 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 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 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 由奖章
几何体构造: 贝老设计的建筑物都是很注重构造
苏州博物馆--设计分析
厅,金属遮阳片和怀旧木做构架应用于玻璃屋顶之下,过滤进 入的光线强度,光线层次变化,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屋顶奇妙的结 构和光线而产 生的变化效果
四、庭院特色
1. 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个小庭院,布局精巧。(中轴线上北部 庭院最为独到)
二、建筑特色
1.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 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 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 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 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 分和谐;
组员:杨永尧 赵然 钱鑫瑜 张宇光
五四三二一 、、、、、 感庭建建简 悟院筑筑介 启特风特 示色格色
目 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简介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 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 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 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 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馆, 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2.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 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 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 都恰到好处。
拙政园
忠王府 苏州博物馆
与拙政园 呼应
借助水体
三、建筑风格
风格:“中而新,苏而新” · 屋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地标建筑,其立面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苏州这座古老城市的独特韵味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这座博物馆的立面设计中,设计师们巧妙地融合了现代建筑的简约线条和传统园林的精致意境,展现了苏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采用了现代建筑的简约风格,塑造了整体建筑的线条感和现代感。
建筑外墙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通透明亮,同时也与周围的现代建筑相得益彰。
这种设计不仅使博物馆在城市中独具特色,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现代的风景线。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还充分融合了传统园林的精致意境。
建筑外墙的设计采用了传统园林中常见的格栅和雕花装饰,使建筑在现代感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丝古典的气息。
同时,建筑外墙的雕花图案也融入了苏州园林的元素,如花鸟鱼虫等,展现了苏州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融合,展现了这座古老城市的独特魅力。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一处现代建筑的地标,也为苏州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当地文化与建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希望更多的建筑能够借鉴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将现代与传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城市增添更多的魅力与活力。
苏州博物馆展示设计案例分析
建筑色彩分析
博物馆的基本色调是灰白两色,正是粉墙黛瓦的苏州所常用的传统色。相比随处可见的灰色小青瓦, 在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中,新馆采用颜色更为均匀飞深灰色石材做屋面以及其白色墙边的石材的边 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简洁大气。与古城传统的城市色彩肌理融合,在现代几何造型色彩,
建筑造型分析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 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新馆外观呈几何形,简洁大方,极具现代特征,其中三角形和 平行四边形的运用尤为突出。这种潜在的苏州传统与西方三角立方体构成和极简主 义相互交织,自然转换。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何体构成 的坡顶蕴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 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形和 方形不断的繁衍和重构,使建筑 看起来简洁、抽象而不失力度在 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中西文化的 融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用灰色装饰直线条代替传统的木梁 既体现传统建筑结构又成为新建筑 的现代表皮纹样。
而且同时新馆整个运用轻型钢架和 混凝土构筑墙体,黑白相间的中国 元素颜色与现代冷峻的建筑材料再 加上随处可见晶莹剔透的玻璃天棚。 空间封闭而又通透,参观者尽管在 犹如在超级魔方的现代气息中穿行, 却仍然被东方园林强大的传统文明 牵引着,确立起建筑景观中国文化 的主体性。
总结
苏州博物馆如今已如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在 结构布局、与环境的融合、空间布局、采光通风、能源上都闪耀着其 特有的光彩,真正做到了功能、艺术、技术三者相统一,并能与周围
融合,让大家喜闻乐见。
感 谢 观 看
2022/9/7
苏展 州示
简析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美ppt课件
谢谢
苏州博物馆的改进建议
改进前,场地看起来十分空旷, 墙面也显得单调
改进后,在场地加了一些植物, 和地灯,并在墙面上做一些凹凸 不平,使墙面变得生动。
苏州博物馆的改进建议
展厅内部照明虽采用了 园林中廊窗的自然采光, 但在外部光线不足的情 况下,内部照明稍显欠 缺,在较暗的展厅内有 损游客视觉感受。
苏州博物馆的改进建议
苏州博物馆的功能美
展馆内的展台融合古典的装修,使展品的摆放 如同古代庭院中物品的摆放。
室外的休息区位于展厅侧门,方便游 客中途休息谈话,透明的防雨板便于 采光与下面植物的生长,营造了贴近 自然的舒适环境。
苏州博物馆的改进建议
展馆内部廊道过于空旷,与中国古典园林的 小而精密而紧相违背浪费了太多面积。
苏州博物馆的形态美
博物馆的墙面上划有许多几何线条,水流顺线 条流下,如同园林中的溪流,给单一的墙 面增添了韵律,化单一静态为多样动态。
苏州博物馆的结构美
内部结构上与外部风格相统一,线条与块面交 错呼应,景观池倒映着内部的线条与几何 块面,
材质美: 外部为现代化的灰白色调的混凝土结构,但单间内 部采用了相对古典暖色的黄白木质结构,线条上错 落有致平衡对称。都为古典风格,但有失内外的统 一,相较而言外部也财通一些木质结构来拼接线条 会使视觉效果更为统一。
苏州博物馆的形态美
博物馆的外部整体是根据中国 园林风格设计,前偌大的 景观池倒映着整个博物馆与 游人,形成了“人在水里走, 鱼在天上游”的美景。比例 上中间低,两边宽,古典庄 重,加之上下的对称,形成 赏心悦目的画面。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首先,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采用了“高低错落”的手法,营造出鲜明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在园林区域内,设计师通过营造高低起伏的地形,使景点之间有了相对的高低差,让人在行走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园林的丰富性和变化性。
同时,设计师通过矮墙、隔墙等手法,将园内景点分隔开来,从而形成错落有致、互不干扰的空间布局。
其次,苏州博物馆园林设计重视细节的处理,体现出“极致中求简”的设计理念。
在园林的景观处理上,设计师注重细节,并且是在极致的追求中简化。
比如,设计师通过镌刻几何图形的石板,来营造气氛;在枯山水的设计中,运用了植物、石头、水流等元素,通过简单的结构和精致的细节处理,达到自然美和人造美的完美结合。
在设计过程中,尤其需要突出各个景点的特点和特色,以达到最大的美学效果。
然后,苏州博物馆园林设计主张“以人为本”,并兼顾环境保护。
设计师在园林规划中,首先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感受。
因此,设计中不仅注重园林景观的美感,还需要体现出园林空间的功能性。
同时,园林设计也需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尽可能地利用自然资源,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例如,在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中,设计师通过提升绿化覆盖率和水资源的利用,营造出气氛浓郁、环境友好的场所。
最后,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强调“传承文脉”,并融入现代元素,体现“融合中求变”。
在设计中,设计师充分考虑到江南园林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通过摹拟和继承传统文脉,使园林设计更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
同时,设计师也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
例如,在苏州博物馆园林设计中,通过增加音乐喷泉、多彩灯光等元素,营造出包容多元、富有活力的气氛。
总之,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集中体现了江南园林文化的特点,同时也注重细节处理和人文关怀,兼顾了环境保护和现代元素的融入,为人们带来一场精神盛宴。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文化、历史、艺术于一体的建筑,其立面设计理念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融合。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精湛的设计理念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建筑爱好者前来参观和探索。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建筑艺术的精髓。
建筑师在设计立面时,充分考虑了苏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的文化底蕴,将传统的园林元素和建筑风格融入到现代建筑中。
立面上的雕刻、壁画和装饰都充满了中国传统的意境和美学,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古老的中国画中。
与此同时,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也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前卫。
建筑师运用了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赋予了建筑更加现代化的外观和功能。
立面上的线条、结构和灯光设计都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简约和时尚,与周围的环境和城市融为一体。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不仅展现了建筑师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更体现了对现代建筑的创新和探索。
这座建筑不仅是苏州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中国传统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典范,为人们展示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完美融合之美。
走进苏州博物馆,不仅可以领略到丰富的文化艺术,更可以感受到建筑与文化的和谐共生,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苏州博物馆建筑设计分析PPT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是苏州市最早的市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早的地市 级博物馆之一。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州博物馆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展览品质,成为国内外知名 的博物馆之一。
苏州博物馆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苏州博物馆以展示苏州历史文化和艺术瑰宝为主要特色,注 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展现出独特的江南水乡韵味。
影响
苏州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 参观、学习和研究,对推动苏州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 作用。
03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的理念和风格
理念
传承历史,创新未来。苏州博物馆以江南传统园林建筑风格为基础,结合现代建 筑设计理念,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建筑。
风格
以传统园林建筑为灵感,运用现代材料和结构,创造出既具有古典韵味又富有现 代感的建筑风格。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博物馆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 持续发展,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 术和材料,以降低能耗和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对未来建筑设计的展望和思考
创新与传统的平衡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在创新的同时保持对传统的尊重和 传承,避免盲目追求现代感而忽视文化底蕴。
人性化与功能性的结合
建筑设计应更加注重人性化,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时确 保建筑的功能性得到充分发挥。
启示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展示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灵感。
影响
苏州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对后来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建筑师在设计中都借鉴 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
对城市文化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贡献
苏州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提升 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知名度,吸引了更 多游客和投资。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充分融合了传统苏州园林的精髓。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其园林建筑以山水、假山、楼阁、廊亭、廊桥等为特色,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了这些特色元素,使其在现代建筑之间得以体现。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中有着精美的假山和流水的设计,这些元素与博物馆的建筑形成了和谐统一的空间,营造出了一种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美感。
在园林的布局中,设计师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园林中“迷你”的手法,通过错落有致的绿植和石材的搭配,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显得更加宁静和雅致,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好感受。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注重了园林与建筑之间的有机融合。
传统的园林常常注重园林与建筑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背景与景物的关系,而是通过巧妙的安排和布局,使得园林与建筑之间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在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中,园林和建筑的关系被充分考虑到。
建筑的形状、高度、色彩等方面都与园林的风格、氛围相协调,使得整个博物馆的园林设计看起来更加和谐一致。
园林中的走廊、小桥、湖泊等设计元素也是与建筑融为一体,增加了整个空间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注重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园林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景观,更是一种可以提供给人们参观、游玩和休闲的场所。
在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充分考虑到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通过游道、休息点、观景台等设计元素,使得游客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在园林中游览,感受到园林的美好和文化的魅力。
园林中还设置了一些文化展示和艺术装置,通过园林与文化的融合,使得园林不仅仅是一种景观,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独特而丰富,融合了传统园林的精髓与现代建筑的风格,展现出了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之美。
其园林设计不仅侧重于传统苏州园林的特色,同时也注重了园林与建筑之间的有机融合和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的融入,最重要的是,其园林设计还注重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使得整个园林空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四、与城市文化相融合
1、历史积淀
忠王府
苏州博物馆馆址为太 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 址。忠王府是当年太平天 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 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 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 军王府,1961年被国务院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苏州。同年十 月起,就吴姓拙政园基地改建忠王府,并将其东潘姓、其西汪姓宅第等一并收
中也是淋漓尽致的渗透了这一点。这是一座在 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
• 苏博值得一提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它其中 的馆藏文物是必不可缺少的。举办有“苏州 出土文物陈列”、“太平天国苏福省历史文 物陈列”。反映了苏州历史发展的大致历程。 也是与苏州文化紧密相连的佐证之一。
五、形式美
1.对称均衡
新馆屹立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边是世界著名 的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东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王府,南面是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面接城 市干道齐门路,可见苏州博物馆的选址特殊大胆,又蕴含 深刻
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的一个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叫做“中而新, 苏而新"。在被自己称为圣地的博物馆馆址所在地,贝聿铭要把圆
卧虬堂 卧虬堂为忠王府东
路建筑,堂外为紫藤院, 后为戏厅。相传当年拙 政园主王献臣与吴中才 子文征明、唐寅、祝允 明等相情相慕。仲春时 节,藤飞花放,王献臣 常在此宴饮诸子,名为 “卧虬堂”。卧虬既因 紫藤蟠屈似龙而名,又 隐寓名士循世隐逸之意。
2、独有的地域文化
• 苏州本土建筑在颜色上最显著的特征便是 墙体和瓦片,仿佛粉墙黛瓦成了苏州的代
外部的形状上是三角形与矩形的拼接在内部顶端也是三角形和矩形的结合就连室外的小亭子也运用了三角元素这样的设计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让整体都达到了单纯齐渗透与层次从苏博的剖面图上可以看见设计师将苏博从垂直面上分为至少3层次主建筑高于廊道和次建筑
苏州博物馆赏析
木纹金属遮 光条的广泛 应用,使博 物馆充满温 暖柔和的阳 光。
墙体上,菱形、海 棠形、八边形的漏 窗,如同反复出现 的旋律,不断刺激 着人们的感官,刮 起了一股中国风。
3
走在天窗廊道内,可以看到阳光从 墙上倾注而下。
展厅的构架使人联想起中 国古建筑的语言。
三角型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 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 之中,给人以奇妙的视觉感受 。
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大约占博物馆面积的 五分之一空间,是一座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 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 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 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八角凉亭、竹林
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直曲小桥
主庭院北墙与拙政园中的补园相邻,而 水景始于北墙,仿佛由拙政园引水而出。 北墙下是以山东泰山石为材料的片石假 山。
贝聿铭在空间构造、建 筑材料以及结构细部等 方面有着独特创意。
位于西部主展厅 的荷花池。 水在苏州文化中 占据着重要的位 置,通常是灵气 和文气的象征; 荷花也表示着圣 洁。这是一处可 供欣赏的重要室 内景观。
荷花池旁的水幕墙, 它按照流水张力的原 理使水流横向拉伸, 流入下方的荷花池中, 形成室内人工“瀑 布” 。
博物馆北部以传统手法营造的展厅——宋画斋(墨戏堂)。 “墨戏”一词起源于宋代,是水墨写意画的别称。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 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 影效果。 与相邻的拙政园笔断意连,巧 妙地融为了一体。
灯光照射下的片石假山层层叠叠,此时 假山已不再是假山,更像是自然界中真 实的群山。
贝聿铭创作此景的灵感来自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山水画。
夜色下的博物馆主庭院,也 别有一番意境,一些细部比 如灯具的设计也与整体风格 相协调。
苏州博物馆设计元素赏析
苏州博物馆设计元素赏析(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苏州博物馆设计元素赏析摘要:苏州博物馆新馆,在建筑风格上力求体现苏州文化传统,又积极探索现代建筑符号与传统建筑韵味相融合。
其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整座建筑富有与众不同的技术美感。
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还实现了形式美与功能美的深度融合。
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进行初步研究,探索与讨论在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如何组织传统和现代的元素,达到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建筑文化以及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的意图,并试图寻找各种设计元素在室内中的表达。
关键字:苏州博物馆设计元素传统建筑现代建筑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
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加入现代的元素。
使得博物馆新馆既有文化内涵的体现,又有时代感的体现。
苏州博物馆吸取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室内文化,它的诸多设计手法,如人性化设计,与自然亲密相联;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独到的光线处理;重视室外环境对室内的“背景”效用,丰富的装饰等等。
苏州博物馆现代中式家居风格的格调、气度与内涵,是从时代特色、科技应用与民族气质中去探索的。
首先,现代中式家居风格的建立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包括设计界、学术界等的共同努力,从设计观念上打开对传统的现代化思路;其次,同时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对传统的内涵真正的理解,才能使传统特色和时代特征有机地融合到现代室内空间中。
在室内设计领域中,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层次将由着重对纯形式美感的追求发展成为强调兼容文化意义的表现。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thankyou
Add the title here Add the title here
三、功能流线分析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 南,被分成三大块:中 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 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 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 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 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 中、西三路布局,和东 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 衬,十分和谐。
辅助用房
西部展厅
中央庭院 大堂
入口庭院
现代艺术厅 行政办公
四、构图分析
组团式的展厅布置方式, 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 和周边的合院式住宅相 呼应 。
贝 聿 铭 签 名 式 的 几 何 提 炼 。
贝 聿 铭 签 名 式 的 几 何 提 炼
五、传统与创新
粉 墙 黛 瓦 的 苏 州 传 统 建 筑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 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 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 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 一体。
六、融合与突出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 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 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 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二、总平面图分析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 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 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 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 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 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 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 市机理都恰到好处。新馆正门对面的 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 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 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书画、 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 务配套区。
论苏州博物馆内设计中的中式元素
论苏州博物馆内设计中的中式元素摘要:苏州博物馆是一座传统园林的现代演绎。
通过对苏州博物馆的解读和调查,探索其再室内设计中采用的中式元素。
从园林空间布局、造景手法、色彩基调、光线处理、其他一些细节体验出发,逐个分析其中式元素。
观察苏州博物馆,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建筑元素,也是贝聿铭先生惯用的一些手法,还有就是对于地域文脉的新的诠释。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园林,室内设计,空间布局,造景,色彩基调,光线,地域文脉一、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市古城区东北街,紧邻拙政园、忠王府、狮子林等传统园林建筑,是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封笔之作。
苏州博物馆被贝聿铭称为“最亲爱的小女儿”。
苏州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26500平方米,其中7500平方米是忠王府建筑面积。
博物馆的一个界面正好位于城市主干道临顿路上,是苏州古城肌理的再现。
它于2006年10月正式落成,自此便成为苏州的另一个城市标志,也作为游客亲近贝大师的方式之一。
对于苏州博物馆的设计,贝聿铭提出了“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
在选址上选择较为难处理的位置,一方面紧邻临顿路,另一方面周围有著名的拙政园、忠王府还有狮子林等历史保护遗产,对于建筑的限制相对比较大。
风格上选择了符合苏州城市形象的风格,体现了苏州城市的文脉,足以作为一座现代的苏州园林。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充满了中式元素,其中最多的当是苏州的地域特性。
这些同时体现在苏州博物馆的造型设计、空间塑造以及室内装饰中,可以说整个苏博是一座现代的但是由传统中式元素的展览建筑。
二、造型中的中式元素在介绍室内的中式元素之前,先对苏博整体造型的中式元素进行概括一下。
整体的造型是采用几何形,是贝聿铭惯用的手法之一。
苏州博物馆的顶以坡屋顶为主,配以菱形的几何形体,在整体造型上还是延续了苏州传统建筑的形式,与苏州古城的城市肌理相吻合。
建筑的色彩基调还是以粉墙黛瓦的形式出现,但是在材质的选用上以深灰色花岗岩代替传统的小青瓦等。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苏州博物馆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现代化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物藏品而闻名。
该建筑不仅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成为苏州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苏州的园林特色。
整个建筑群呈现出一个园林式的布局,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前部分是一个开放的广场,中部是主体建筑,后部是一个花园。
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风格,与苏州古典园林的理念相呼应。
苏州博物馆的主体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和材料,但在外观上仍然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色。
建筑外墙使用了灰色的砖石和灰色的琉璃瓦,整体色调简约而不失庄重。
建筑的屋顶采用了弯曲的线条,与传统建筑中的脊饰相呼应,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动感和流畅感。
苏州博物馆的内部空间设计精致而富有层次感。
主展厅位于建筑的中部,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室内充满自然光线。
展厅内部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将不同的展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艺术上的享受。
此外,建筑内还设有专门的陈列室、教育中心、多功能厅等,为参观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和便利的参观体验。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体现了苏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的古典园林,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建筑的外观简洁而不失庄重,内部空间设计精致而富有层次感,展品陈列合理有序。
无论是从外部欣赏还是从内部参观,都能感受到苏州博物馆所传递的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现代化博物馆,不仅致力于文物的保护和展示,更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与交流。
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
同时,博物馆还开展了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向公众传授苏州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独特而精美,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传递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展览内容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为苏州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苏州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博物馆,建筑及园林设计手法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和魅力。
下面将从园林布局、建筑风格、景观元素等方面详细介绍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奇妙之处。
整个园林由多个庭院和花园组成,通过曲折回转的通道连接,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空间序列。
在园林的布局中,注重体现“移步换景、宜远宜近”的理念,使参观者在走动中能够不断发现新的景致,增加参观的乐趣。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融合并承袭了苏州古建筑的传统风格。
主要建筑采用了传统的庭院式布局,建筑物主要以苏州园林的典型建筑形式为基础,以小型建筑为主,并利用重檐歇山顶作为特色。
建筑的立面采用了典型的苏州白墙灰瓦的颜色和材质,整体建筑色调和谐统一,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充分运用了丰富的景观元素,营造了多样化的景观效果。
水景是苏州园林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苏州博物馆的园林中设置了多个池塘和水榭。
通过水的引用和借景手法,增加了园林的景观层次和氛围。
园林中还种植了多种植物,如盆景、花坛等,使整个园林呈现出翠绿的景观效果。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中还设有走廊、廊桥等景观元素,进一步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层次感。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设计中采用了自然材料和可持续使用的技术,如利用天然石材和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注重植被的保护和绿化造景。
设计中也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形成了一个生态友好的园林空间。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通过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和景观元素的运用,将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和魅力展示给观众。
园林设计不仅注重美学效果,还兼顾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实用价值。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现代化建筑,其独特的立面设计理念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建筑爱好者的目光。
这座博物馆的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苏州园林的精髓和现代建筑的创新,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这座现代建筑中,设计师巧妙地融入了苏州园林的元素,如曲折的廊道、精美的砖雕和精致的窗棂,使建筑呈现出一种典雅、古朴的气质。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让游客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韵味。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和突破。
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中,设计师采用了现代材料和技术,创造出了独特的几何形态和线条感,使整座建筑呈现出了一种现代、时尚的氛围。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展现了对现代建筑的追求和创新,同时也使苏州博物馆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的精髓,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让建筑本身成为了一种艺术品,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希望更多的建筑师能够借鉴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创造出更多融合传统与现代、兼具美感与实用的建筑作品。
苏州博物馆建筑分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分析(共8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苏州博物馆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既有传统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崭新的风格
新馆坐落在苏州东北街上,是传统建筑的提炼版,是现代和传统的完美的结合。
中而新,苏而新,不大不高不突出。
粉墙黛瓦,据介绍,这是一种“中国黑”花岗岩片,黑中带灰的“中国黑”淋了雨是黑色的,太阳一照射就变成深灰色。
屋顶采用1:2坡顶,完全符合苏州民居屋顶的坡顶比例
石片屋顶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建筑的采光问题,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
屋顶看似简单,其实结构非常复杂。
从石材层往下数,还有金属板,木板,保温板,钢体结构,面板,吊顶。
而特别的是,博物馆屋面泄水不再全部依靠传统的瓦楞铺流排出,而是通过屋面将雨水渗透至金属板,借助金属板的泄水系统处理滞留积水。
北墙之下独创高低错落的石片假山,“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水幕墙和荷花池采用天然地基,用混凝土压浮
借鉴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将天窗开在屋顶的中间部位,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域。
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在主庭院中,亭的设计是现代的形式,钢结构,双层,亭顶为玻璃并覆盖木饰贴面格栅,结构柱上放置照明灯具。
池中的八角凉亭,师古而不泥古,凉亭的八角形与中央大厅及西路两个主展厅大八角形相呼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博物馆设计元素赏析
摘要:苏州博物馆新馆,在建筑风格上力求体现苏州文化传统,又积极探索现代建筑符号与传统建筑韵味相融合。
其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整座建筑富有与众不同的技术美感。
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还实现了形式美与功能美的深度融合。
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进行初步研究,探索与讨论在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如何组织传统和现代的元素,达到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建筑文化以及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的意图,并试图寻找各种设计元素在室内中的表达。
关键字:苏州博物馆设计元素传统建筑现代建筑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
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加入现代的元素。
使得博物馆新馆既有文化内涵的体现,又有时代感的体现。
苏州博物馆吸取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室内文化,它的诸多设计手法,如人性化设计,与自然亲密相联;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独到的光线处理;重视室外环境对室内的“背景”效用,丰富的装饰等等。
苏州博物馆现代中式家居风格的格调、气度与内涵,是从时代特色、科技应用与民族气质中去探索的。
首先,现代中式家居风格的建立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包括设计界、学术界等的共同努力,从设计观念上打开对传统的现代化思路;其次,同时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对传统的内涵真正的理解,才能使传统特色和时代特征有机地融合到现代室内空间中。
在室内设计领域中,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层次将由着重对纯形式美感的追求发展成为强调兼容文化意义的表现。
浅层的物质文化,富有时代性,是最活跃的因素,发展快;深层的精神文化则最富民族性,相对稳定,变化最慢。
苏州博物馆在各方面精益求精,即使一块石头,一块方砖,都是经过详细的测量得来的,不得不赞叹其精湛。
室内设计是为现代人服务,必然要求能够体现现代的时代感,传统风格室内设计也不例外。
时代感不仅指时间、时代概念,也指空间和地理概念。
现代建筑之所以永远走在建筑整体发展的前列,体现了建筑文化发展的时代脉搏,因为它的基本原则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满足新功能需要。
所以它体现了时代的意义。
而反观我们的室内设计,风格上若完全以传统中式的形式则较难与家具及室内陈设相协调。
因而设计师要注意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切入点,通过各种途径,如材料,技术,功能等方面来诠释传统中蕴涵的现代感。
贝聿铭通过现代铁艺的家具,以及简洁大方的手笔,将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完美的结合。
入口处的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既含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重檐,又以现代材料-钢架、玻璃,赋予其崭新的风格。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
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
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
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往前走便进入大厅-博物馆的核心,贝先生打破苏州民居方方正正的传统,将它设计成八角大厅,以现代钢结构替代苏州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由几何形态构成坡顶,既传承了苏州城内古建筑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又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的一个折角,呈现出优美的三维造型效果,不仅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形式,而且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性难题。
这种对苏州传统建筑以至中国传统建筑的几何形状的转变,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改变,更为所有的参观者提供了四通八达的参观通道。
也是本馆最具有特色的设计。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
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从中厅左右廊道可以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和展区。
这里可以看到新馆建筑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
玻璃屋顶与石屋面在相互映衬中,不仅在视觉上令人赏心悦目,而且在使用功能上也使处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仿佛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通过中央大厅西侧的天窗廊道,进入西部主展厅区。
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室内水幕墙和荷花池。
将水从室外引入室内,亦将室外的景色引入到了室内。
水,在古代园林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元素。
由于其流动性,从而给静态的建筑实体注入了“生气”。
北区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
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
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
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在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加入现代的元素。
使得博物馆新馆既有文化内涵的体现,又有时代感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黄健敏.《回响与重现—体验贝聿铭暨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
2.吴永琪,李淑萍,张文立著.《苏州博物馆赏析》
3.李允禾.《中式元素的室内表现》
4.李嘉明.《遗址博物馆建筑研究》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