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绪论)

合集下载

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课程设计—以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绪论为例

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课程设计—以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绪论为例

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课程设计—以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绪论为例[摘要]:通过使用“职教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绪论”这一章为例,叙述课前,课中,课后的课程设计:教师和学生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

使用该平台,既能使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能提高学生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很好的实施翻转课堂。

[关键词]: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设计为促进我校“双高”建设,落实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我校在全校师生中推广使用“智慧职教”平台。

智慧职教的“职教云”是以学校为单位面向师生的在线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国家资源平台——智慧职教中的课程(素材或题目)直接导入到职教云中,开展授课;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教师实时的掌握学生的动态,与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学生可以通过APP学习课件、提交作业和考试等完成一系列课程要求等。

笔者通过使用“职教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绪论”这一章为例,叙述课前,课中,课后的课程设计。

一、课前的设计1.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佳,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不高。

但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工具,能通过电脑、手机上网查询资料、看视频,且学生充满活力和好奇心。

2.教师活动整理发布线上资料:包括电子课本、PPT、微视频、题目等,并要求学生浏览线上资源和翻看课本的目录,大致了解整本课本的结构和框架。

教师还通过分析学生回答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并确定本次课的难点;教学目标包括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通过对本学科发展简史的了解,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献身医学的初心。

知识目标:(1)了解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发展简史。

(2)掌握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3)掌握免疫的概念、功能。

(4)了解人体寄生虫学的学习内容。

能力目标:(1)构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基本框架的能力。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绪论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绪论

免疫系统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失调时,机体 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易发生 感染性疾病。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外来抗原产 生过强的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或 功能障碍,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应答 有关。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 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 的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异常识别有关 。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清除和调节 的功能,能够对外来抗原进行识 别和清除,同时还能调节机体的 免疫应答,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的过程与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对所有病 原体都具有的普遍抵抗力,主要包括 皮肤、黏膜等天然屏障以及吞噬细胞 等免疫细胞的防御作用。
特异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在接触特定 病原体后产生的具有针对性的抵抗力 ,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类型 。
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疫苗研发
通过研究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病原体抗原的特点,可以研发出针对特 定病原体的疫苗,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疾病诊断和治疗
免疫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如检测抗原、抗体等免 疫学指标,以及利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治疗,如免疫疗法、抗体治疗 等。
消化道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一些病原微生物可通过飞沫、尘 埃等在空气中传播,如流感病毒 、结核分枝杆菌等。
通过摄入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 物或水,如霍乱弧菌、甲型肝炎 病毒等。
02
免疫学基础
Chapter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和免疫活性分子组成,它们共同 协作,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 的侵害。
01
02
03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编码】23000607【适用专业】护理【课时】5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诊断及特异防治原则等。

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性质、分类、地位、内容和范围。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熟悉细菌的大小、形态、基本结构与功能。

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能量代谢。

熟悉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

繁殖方式及速度。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掌握常见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了解培养细菌的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及噬菌体的概念和特性,质粒的种类及其作用。

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

熟悉细菌变异的现象及变异的医学意义。

3、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现制、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结局。

4、熟悉病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所致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5、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医学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1.2 病原生物的定义和特点定义病原生物描述病原生物的基本特点1.3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免疫学解释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相互关系阐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细菌2.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细菌的基本结构解释细菌的特点和分类2.2 细菌的感染机制解释细菌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细菌的感染过程和机制2.3 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细菌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2.4 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三章:病毒3.1 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病毒的基本结构解释病毒的特点和分类3.2 病毒的感染机制解释病毒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病毒的感染过程和机制3.3 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病毒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3.4 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四章:真菌4.1 真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真菌的基本结构解释真菌的特点和分类4.2 真菌的感染机制解释真菌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真菌的感染过程和机制4.3 真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真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真菌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4.4 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五章:寄生虫5.1 寄生虫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寄生虫的基本结构解释寄生虫的特点和分类5.2 寄生虫的感染机制解释寄生虫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寄生虫的感染过程和机制5.3 寄生虫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寄生虫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寄生虫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5.4 寄生虫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寄生虫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六章:抗原和抗体6.1 抗原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抗原的概念描述抗原的分类和特点6.2 抗原的识别和呈递阐述抗原如何被免疫系统识别和呈递6.3 抗体的结构和功能描述抗体的结构解释抗体的功能和分类6.4 抗原-抗体反应阐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特点第七章:免疫应答7.1 先天免疫应答介绍先天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特点7.2 适应性免疫应答解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类型7.3 细胞免疫应答阐述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和作用7.4 体液免疫应答描述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和作用第八章:免疫失调8.1 自身免疫病解释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和典型例子8.2 过敏反应描述过敏反应的机制和特点8.3 免疫缺陷病阐述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和原因8.4 免疫调节和治疗介绍免疫调节的机制和治疗方法第九章:疫苗和免疫接种9.1 疫苗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解释疫苗的概念和分类9.2 疫苗的制作和应用描述疫苗的制作过程和免疫接种方法9.3 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评价阐述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9.4 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处理介绍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第十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实际应用10.1 病原生物检测和诊断解释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和诊断技术10.2 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阐述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的策略和措施10.3 免疫学治疗和免疫干预描述免疫学治疗的方法和免疫干预的应用10.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前景探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和前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十一章:感染性疾病概述11.1 感染性疾病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感染性疾病的概念描述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特点11.2 感染过程和感染类型阐述感染过程的阶段和特点解释不同类型的感染性疾病11.3 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介绍感染性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解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11.4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探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策略描述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第十二章:常见病原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12.1 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2 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3 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4 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寄生虫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第十三章:免疫接种和免疫预防13.1 疫苗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解释疫苗的概念和分类13.2 疫苗的制作和应用描述疫苗的制作过程和免疫接种方法13.3 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评价阐述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13.4 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处理介绍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第十四章: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14.1 病原生物检测和诊断解释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和诊断技术14.2 免疫学治疗和免疫干预描述免疫学治疗的方法和免疫干预的应用14.3 免疫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实例介绍免疫学技术在临床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实例14.4 免疫学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免疫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第十五章:全球公共卫生与病原生物控制15.1 病原生物对全球公共卫生的影响阐述病原生物对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性15.2 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策略解释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的策略和措施15.3 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探讨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5.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描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第十六章:实验技能与案例分析16.1 实验室技能介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的基本技能16.2 实验数据分析解释实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16.3 案例分析提供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相关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病原生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分类;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抗原和抗体的定义和分类;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类型;疫苗和免疫接种的应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全球公共卫生与病原生物控制等。

概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绪论课教学方法

概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绪论课教学方法

概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绪论课教学方法《病免》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更好地为以后临床工作服务,关键是一方面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教授好这门课程。

绪论课是学生对一门课的初次接触,是师生之间的第一次交流[1]。

其讲授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美好印象,这些都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何讲好《病免》绪论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安排绪论课的教学。

1 重点讲解本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讲绪论时,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本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及其在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病免》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其课程教学不仅为学生后续学习课程服务,还对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

另外,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也是相当广泛的。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病因分析、预防、诊断和治疗均需借助于该课程的理论和方法。

目前临床上出现的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都可以应用免疫学的技术进行治疗,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可喜的成果。

免疫学已经渗透到医学的各个方面。

同时,人们还可应用该课程的知识直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保障人们的健康。

学生了解了此门课程对他们以及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重视这门课程,这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讲授课程的框架结构与学习目标,让学生对课程有个总体的认识《病免》是两门课程的整合,一是病原生物学;二是医学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又包括病原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寄生虫二者都是引起人类疾病的两大生物性因素,所以二者统属于病原生物学的范畴。

让学生浏览教材目录,了解这两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

一堂绪论课,应该向学生讲清的就是这门课程主要“学什么”,学生在遇到一门新课时最关心的也正是这个问题[3]。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介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

解释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

1.2 病原生物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病原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描述病原生物的基本结构和生命周期。

1.3 免疫学的定义和原理解释免疫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章:细菌2.1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组成。

2.2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介绍细菌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细菌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2.3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细菌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细菌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三章:病毒3.1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描述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病毒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

3.2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介绍病毒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病毒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3.3 病毒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病毒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四章:真菌4.1 真菌的形态和结构描述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组成。

4.2 真菌的分类和命名介绍真菌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真菌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4.3 真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真菌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真菌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五章:寄生虫5.1 寄生虫的形态和结构描述寄生虫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感染阶段。

5.2 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介绍寄生虫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寄生虫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5.3 寄生虫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寄生虫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六章:免疫学基本原理6.1 免疫反应的类型介绍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基本概念。

解释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差异和相互作用。

6.2 抗原和抗体描述抗原的定义和特性。

解释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抗体产生的机制。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绪论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绪论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在接触病原微生物后立 即产生的防御反应,主要包括天然屏障和吞噬细 胞的作用。
特异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在接触特定抗原后产生的 防御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类型。
3
免疫应答过程
免疫应答过程包括抗原识别、淋巴细胞活化、细 胞因子分泌和效应细胞杀伤等步骤,最终清除抗 原并形成免疫记忆。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绪论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绪论 • 病原生物学概述 • 免疫学概述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关系 • 绪论总结
01
绪论
学科背景与意义
学科背景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 以及机体免疫系统的应答机制。这一学科的发展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寄生虫
具有摄取营养、进行生殖等能 力,可寄生于人体内或体表,
引起寄生虫病。
病原生物的感染机制
接触感染
病原生物通过直接接触 或间接接触感染宿主, 如皮肤感染和消化道感
染等。
血源性感染
病原生物通过血液传播 感染宿主,如败血症和
菌血症等。
呼吸道传播
病原生物通过空气、飞 沫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 ,如流感病毒和结核分
学科建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细菌学和免疫学的快速发展,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逐渐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如路易·巴斯德、保罗·埃尔利希 和埃米尔·冯·贝林等,他们的研究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研究 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也不断增加。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包括新型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应答机制的解析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绪论-试卷与答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绪论-试卷与答案

2018-2019学年(春)季学期2018级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绪论)》(A卷)一、A1型题 (答题说明: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均有五个备选答案。

在答题时,只需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在显示器选择相应的答案或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以示正确回答。

共有23题,合计23.0分。

)1.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细菌B.真菌C.支原体D.衣原体E.立克次体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2.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病毒B.衣原体C.放线菌D.立克次体E.支原体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3.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细菌B.病毒C.支原体D.衣原体E.真菌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4. 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的微生物是A.细菌B.病毒C.支原体D.衣原体E.真菌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5. 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病毒是A.流感病毒B.肝炎病毒C.麻疹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烟草花叶病毒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6. 下列哪些是微生物的共同特征A.个体微小B.结构简单C.分布广泛D.种类繁多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7. 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是A.有细胞结构B.有完善的细胞器C.有DNA和RNAD.原核E.无染色体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8. 真菌具有的特点是A.只在活细胞内增殖B.有典型的细胞核C.没有核膜D.仅有原始核E.没有完整的细胞器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9. 下列属于丹麦人革兰的贡献有A.鹅颈瓶实验推翻自生说B.创用了细菌革兰染色法C.创用了巴氏消毒法D.发现了青霉素E.发现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等病原体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B10.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衣原体B.支原体C.放线菌D.病毒E.真菌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D11.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A.单细胞,结构简单B.二分裂方式繁殖C.有细胞壁D.对抗生素敏感E.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E12. 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细菌B.衣原体C.支原体D.放线菌E.病毒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13. 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到各种形态的微生物的伟人是:A.列文虎克B.巴斯德C.郭霍D.伊凡诺夫斯基E.弗莱明参考答案:A14.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 绿脓杆菌B. 衣氏放线菌C. 白色念珠菌D. 立克次体E.肺炎支原体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C15. 免疫对机体A.是有益的反应B.是有害远大于有益的反应C.是有害的反应D.无益也无害的反应E.正常条件下对机体有益,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机体有害。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绪论课件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绪论课件

1 2Leabharlann 培养创新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病原生物学与免 疫学的基础知识,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培养创新人才。
促进跨学科合作
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的 交叉知识,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合作。
3
推动医学领域发展
通过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研究,将不断推动 医学领域的发展,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免疫应答的诱导
病原生物成分作为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 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病理损伤
某些病原生物可引起超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病,导 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
免疫系统对病原生物的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包括屏障结构、吞噬作用和炎症反应等,阻止病原生物的入侵和 扩散。
特异性免疫应答
通过抗原识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途径,清除被感染的细胞和 病原生物。
毒素作用
某些病原生物能产生毒素, 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 如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外 毒素。
免疫损伤
某些病原生物能引起强烈 的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 伤,如风湿热和某些类型 的肾炎。
病原生物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空气传播
如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通过 飞沫或气溶胶传播。
接触传播
如肠道病毒、疱疹病毒等通过 直接接触传播。
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免疫疗法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免疫疗法在肿瘤、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 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疫预防
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如mRNA疫苗,为预防传染病提供了 更有效的方法。
免疫监测
免疫监测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早期发现免疫系统异常,及时采取 干预措施。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总复习资料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总复习资料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题库第一章绪论单选题1. 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体形微小B.分布广泛 C. 种类繁多D.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E. 可无致病性答案:D2.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细菌B.病毒 C. 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衣原体答案:B3.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 螺旋体B. 放线菌C. 真菌D. 细菌E. 立克次体答案:C4.下列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衣原体 B.立克次体 C.病毒 D.支原体 E.放线菌答案:C5.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A. 单细胞B. 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无核仁C.二分裂方式繁殖D. 对抗生素敏感E.有细胞壁答案:B第二章;细菌概述单选题1.与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是()A.鞭毛 B.菌毛 C. 纤毛 D.荚膜E.芽孢答案:A2.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鞭毛B.细胞质C.细胞膜D.核质E.细胞壁答案:A3.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A.肤聚糖B.蛋白质C.鞭毛D.核酸 E.脂多糖答案:A4.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A.孢子生殖 B. 二分裂 C. 复制 D. 有丝分裂 E. 出芽答案:B5.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A.外毒素B.内毒素 C. 侵袭性酶 D. 热原质E.细菌素答案:E6.细菌仅仅是一时性或间断性侵人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者称为()A.菌血症 B. 毒血症 C. 败血症 D. 脓毒血症 E. 病毒血症答案:A7.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A. H抗原B.肽聚糖C. O抗原D.脂多糖 E.荚膜多搪答案:D8.内源性医院感染又称为()A.自身感染B.交叉感染C.二重感染D. 菌群失调症E. 医源性感染答案:A9.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少的部位是()A.胃B.十二指肠 C. 空肠 D. 回肠E.结肠答案:A10.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A. 高压蒸气灭菌法B. 流通蒸气灭菌法C. 煮沸10分钟D. 千烤法1600C > 1小时E. 煮沸5分钟答案:A11. 通常采用巴氏消毒法的物品是() A.含血清培养基 B. 饮用水 C. 常用培养基D. 牛奶与酒E. 药液答案:D12.灭菌是指()A.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源微生物C.杀死细菌芽孢 D.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答案:A13.常用碘酒的浓度是()A.1% B.1.5% C.2.5% D.3% E.5%答案:C14. 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A.100% B.95% C.75% D.50% E.30%答案:C15.下列有关紫外线描述,哪项不正确()A.穿透力强 B.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C.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 D.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失作用E.能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答案:A16.下列那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A.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细胞质 E.核质答案:C17.细菌细胞壁共有成分是()A.磷壁酸 B.肽聚糖 C.外膜D.脂多糖 E.脂蛋白答案:B18.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芽孢 E.菌毛答案:D19.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条件不包括()A.营养物质 B.适宜的温度 C.光线 D.适宜的酸碱度 E.必要的气体答案:C20.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准是()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 B.芽孢被彻底消灭 C.鞭毛蛋白质变形D.菌体DNA变性 E.细胞壁被破坏答案:B21.与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是()A.鞭毛 B.菌毛 C.纤毛 D.荚膜 E. 芽孢答案:A22.芽孢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A.抗吞噬作用 B.产生毒素 C.耐热性D.粘附于感染部位 E.侵袭力答案:C23.与细菌粘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A.芽孢 B.菌毛 C.鞭毛 D.中介体 E.胞浆膜答案:B24.细菌的L型是指()A.细菌的休眠状态 B.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C.非致病菌D.不可逆性变异的细菌 E.光滑型-粗糙型菌落变异答案:B25.G—菌细胞壁含有()A.细胞膜 B. 异染颗粒 C.外膜 D.膜磷壁酸 E.中介体答案:C26.增强细菌抗吞噬作用的结构是() A.普通菌毛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质拉答案:B2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A.生物合成 B. 维持细菌外形 C.参与物质交换D. 呼吸作用E. 能量产生答案:C28.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 B.菌毛 C.粘附因子 D.透明质酸酶 E.芽孢答案:E29.关于革兰阳性菌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B.肽聚糖外有脂蛋白、外膜和脂多糖C.对青霉素敏感 D.肽聚糖外有磷壁酸E.能产生外毒素答案:B30.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A.芽孢的形态、大小、位置有助于细菌的鉴别B.一般在机体外才能形成芽孢C.芽孢是细菌生活周期中的一种生命形式 D.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E.芽孢一旦污染周围环境,其传染性可保持多年答案:B31.属于微需氧菌的是()A.霍乱弧菌 B.结核分支杆菌 C.幽门螺旋杆菌D.脆弱类杆菌 E. 大肠杆菌答案:C32.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可形成()A.菌丝 B.菌团 C.菌苔 D.菌落E.菌膜答案:D33.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是()A.色素 B.毒素 C.热源质D.抗毒素 E.维生素答案:D34.下列细菌繁殖速度最慢的是() A.大肠杆菌 B.结核分支杆菌C.浅部真菌D.志贺杆菌 E.霍乱弧菌答案:B35.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C.核心多糖D.脂质双层 E.脂类A答案:B36.构成细菌毒力的是()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细菌素 E.色素答案:C37.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菌毛 B.荚膜 C.芽孢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答案:E38.关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性质稳定、耐热D.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 E.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答案:E39.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多为细菌裂解后产生C.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可制成类毒素 E.耐热答案:D40.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D.霍乱肠毒素 E.肉毒毒素答案:E41.类毒素是()A.抗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细菌素经过甲醛处理后的物质C.外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内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E.外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答案:C42.显现或隐形感染后,细菌在体内继续存留并不断或间隙排菌称为()A.溶原状态 B.带毒状态 C.带菌状态 D.延迟状态 E.以上都不是答案:C43.感染的类型包括()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带菌状态 D.以上都是 E.以上均不是答案:D44.细菌浸人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A.病毒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菌血症E.坏血症答案:C45.外毒素的化学性质是()A.脂类 B.多糖 C. 蛋白质D. 氨基酸E.脂多糖答案:C46.内毒素的化学性质是()A.脂类B. 多糖C. 蛋白质D. 氨基酸E. 脂多糖答案:E47.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扩散到其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引起严重临床症状称为()A.败血症 B.毒血症C.内毒素血症D.浓毒血症 E.菌血症答案:D48.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侵袭力()A.Vi抗原 B.M蛋白 C.荚膜 D.肠毒素 E.普通菌毛答案:D49.关于正常菌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问应维持动态平衡B.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C. 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厌氧菌D. 肠道正常菌群随饮食种类的变化而变化E. 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答案:E50.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A.维生素 B. 抗菌素 C. 抗毒素D. 纤维素 E. 微生态制剂答案:E51.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主要为() A.外源性感染 B. 内源性感染C. 环境感染D. 机会性感染 E.致病性微生物感染答案:B52.引起医院交叉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A.伤寒杆菌 B.结核分支杆菌 C.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D.异型溶血性链球菌 E.变形杆菌答案:C53.不属于正常菌群生理作用是() 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C.免疫作用D.抗肿瘤作用 E.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致病菌54.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 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C.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 D.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E.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答案:C55.有正常微生物群存在的部位是() A.胃、肠道、腹腔 B.鼻咽腔、眼结膜、脑脊液 C.胆囊、肝脏、十二指肠D.尿道、口腔、外耳道 E.皮肤、粘膜、淋巴液答案:D56.存在于人体的微生物量最多的部位是()A.口腔 B.肠道 C.皮肤D.阴道 E.呼吸道答案:B57.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多的部位是()A.胃 B.十二指肠 C.空肠D.回肠 E.结肠答案:E58.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少的部位是()A.胃 B.十二指肠 C.空肠D.回肠 E.结肠答案:A59.使机体免疫力功能降低的因素不包括使用()A.抗菌药物 B.免疫抑制剂 C.激素D.细胞毒药物 E.射线照射答案:A60.杀灭芽孢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办法是()A.紫外线照射 B.煮沸5分钟C.巴氏消毒法D.流动蒸汽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答案:E61.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大量消毒可采用()A.煮沸 B.巴氏消毒法C.电离辐射D.干热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答案:C62.下列何种不是湿热灭菌法()A.巴氏消毒法 B. 滤过除菌法C. 煮沸法D. 高压蒸气灭菌法 E.间歇蒸气灭菌法答案:E63.不属重金属盐类的消毒剂是() A.高锰酸钾 B. 氯化汞 C. 汞溴红D. 硝酸银E. 蛋白银答案:A64.不属氧化剂的消毒剂是()A.过氧化氢 B.高锰酸钾 C. 过氧乙酸 D.硝酸银 E. 碘酒答案:D65.对含血清、糖的培养基的灭菌,应选用()A.高压蒸气灭菌法 B.间歇蒸气灭菌法 C.流通蒸气灭菌法D.煮沸法 E.巴氏消毒法答案:B66.紫外线的灭菌机制是()A. 干扰染色体的复制和转录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 蛋白质凝固、变形D .干扰代谢 E.破坏细胞壁答案:C67.乙醇的消毒机制是()A. 干扰染色体的复制和转录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 蛋白质凝固、变形D .干扰代谢 E.破坏细胞壁答案:B68.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A. 稀释复红一碘液一乙醇一结晶紫B. 稀释复红一乙醇一结晶紫一碘液C.稀释复红一结晶紫一碘液一乙醇 D. 结晶紫一乙醇一碘液一稀释复红E.结晶紫一碘液-乙醇-稀释复红答案:E69. 下列错误的是()A.有荚膜的细菌侵袭力强 B.有菌毛的细菌可运动C.一个芽胞只能形成一个繁殖体 D.鞭毛由蛋白质组成E.质粒是遗传物质答案:B70.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A.纤维素 B. 蛋白质 C. 肽聚糖D. 葡聚糖 E.甘露聚糖答案:C71.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
A. 荚膜 B. 细胞壁 C. 芽胞D. 鞭毛E. 菌毛答案:B72.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A. 细菌B. 酵母菌C. 霉菌D. 病毒E.真菌答案:A73.下列为磷壁酸的功能的是( )A.内毒素 B. 细胞壁抗原特异性C. 外毒素D. 抵抗吞噬作用E. 吸附作用答案:B74.某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时均可生长,并可利用氧,它属于( )A. 微氧菌B. 需氧菌 C. 厌氧菌D. 兼性厌氧菌E. 以上都不是答案:D75.火焰灼烧灭菌法适合的对象是( ) A. 培养基 B. 接种环 C.手术器械D. 敷料 E. 一次性注射用具答案:B76.高锰酸钾常用于水果、蔬菜、器具的消毒浓度为( )
A. 0.2%B. 0.1%C. 1.0%D. 2.0%E.0.5%答案:B77.过氧化氢是一种无残留的消毒剂,洗涤伤口的使用浓度为( )
A. 5%B. 3%C. 27%D. 30%E. 5%答案:B78.利用紫外线灯杀菌时,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为( )A. 5minB. 30minC. 60minD.10minE.15min答案:B79.煮沸消毒是将物品放在水中煮沸即在100°C下维持(),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或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

免疫学基础整理

免疫学基础整理

1、免疫学绪论掌握免疫的定义及其三大功效;掌握免疫系统的概述;掌握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述。

免疫的传统定义:指机体有抗再感染的能力。

免疫的当代定义:机体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nonself)的功效,正常状况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异常状况下发生免疫性疾病。

识别Self 和Nonself 的原则:Self 是属机体胚系基因编码的产物;也是机体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遭遇过的物质。

免疫的三大基本功效:免疫防御功效、免疫监视功效、免疫稳定功效。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中枢免疫器官由骨髓和胸腺构成;外周免疫器官涉及脾脏、淋巴结和黏膜有关淋巴组织。

固有免疫系统的构成:生理屏障(皮肤黏膜屏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 细胞等)和补体等体液分子。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先天性、可遗传、无特异性、无记忆性、应答快,作用范畴广。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记忆性、MHC 限制性。

问题:1、试述机体免疫力如何实现?or 试述免疫系统的三大功效和消极体现?参考要点:免疫的概念及免疫功效的双面性。

(详见课件)名词解释:免疫2、抗原掌握抗原、表位的概念;掌握影响抗原作用的因素,特别是“抗原的剂量和进入途径”;熟悉抗原的分类;理解超抗原和佐剂的概念(*考博)。

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对应免疫产物(Ab 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两种基本性能:免疫原性和免疫反映性。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是:大分子性、特异性、异物性。

影响抗原作用的因素是:抗原的性质、宿主的年纪、性别及健康状态等、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抗原经不同途径进入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度依次为:皮内 > 皮下 > 肌肉 > 腹腔 > 静脉,口服易引发免疫耐受。

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抗原表位的类型特点线性表位构象表位氨基酸持续性持续、线性排列不持续、空间构象位置任意位置分子表面特点T 细胞表位 B 细胞表位受体(R) TCR BCR来源蛋白质为主蛋白质、多糖、脂类等位置任意位置分子表面性质8-17AA 线性表位5-17AA、5-7 单糖/核苷酸APC 解决是否表位类型线性表位构象、线性MHC 限制性有无抗原类型:按抗原诱生抗体时对 T 细胞的依赖性分类特点TD-Ag TI-Ag化学性质蛋白质为主多糖为主构造特点复杂,兼具两种表位免疫应答类型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抗体类型各类活化的B 细胞B2免疫记忆有简朴,具重复B 细胞表位体液免疫IgMB1无Forssman 抗原:存在于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异嗜性抗原。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后章节答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后章节答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后章节答案第一篇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是机体在识别和清除抗原过程中所发挥的各种生物学效应的总和,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

二、填空题1、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2、肿瘤三、选择题1 、C2 、A3 、C4 、B5 、C6 、A四、问答题1、答:(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免疫的基本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

第二章免疫系统一、名词解释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

二、填空题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三、选择题1、B2、C 3 、D 4 、A四、问答题1、答: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组成。

根据功能差异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它们是免疫细胞产生、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它们是T、B 淋巴细胞定居进一步成熟和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部位第三章抗原一、名词解释1、抗原是指能与T 细胞抗原受体及B 细胞抗原受体结合,促使T、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或抗体,并与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表位,又称抗原决定基或抗原决定簇。

二、填空题1、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2、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三、选择题1、B2、E3、D4、B5、E四、问答题1、答:(1)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在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两方面。

即某一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自己的免疫效应物质;也只能与针对自己的免疫效应物质结合,发生免疫应答。

(2)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基。

抗原决定基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是与其组成的化学物质的性质、数量、空间排列及构型存在的差异有关。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职) 绪论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职)  绪论
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它们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可有效清除抗原。
04
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免疫诊断的方法与原理
免疫诊断方法
抗原抗体反应、免疫细胞检测、免疫分子 检测等。
免疫诊断原理
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体内抗 原或抗体的存在,从而判断疾病状态。
免疫诊断的应用
9字
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 淋巴结、脾等,是免疫细胞 产生、细胞因子等,它们可以 调节免疫应答,杀伤病原生 物。
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
01
02
03
04
T细胞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辅助 性T细胞、细胞毒T细胞和调 节性T细胞等,它们在细胞免
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
B细胞可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 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 免疫应答;记忆B细胞可长时间 记住抗原信息,当再次接触该抗 原时,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产生高效而持久的应答。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抗原提 呈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的功能,在非特异性免疫应
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可 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 毒感染细胞,是非特异性免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职) 绪论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CONTENTS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概述 • 病原生物的特性与致病机制 •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 绪论总结
0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概述
病原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原生物是指能够引起动物和人类疾病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 虫等。
真菌
常见的病原真菌有念珠菌、隐球菌和曲霉菌等,它们可引 起皮肤、黏膜和内脏感染,具有抗药性和致病性。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基础绪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2、免疫防御3、免疫稳定4、免疫监视二、判断题1、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属于生理性,免疫稳定。

2、清除病原微生物属于免疫监视。

3、免疫对机体都有利的。

4、胸腺微环境对骨髓来源的前体细胞具有调节作用。

三、选择题[A型题]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认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能力B.机体抗感染免疫的过程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功能D.机体清除自身的损伤或衰老细胞的一种能力E.清除和灭杀自身突变的细胞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免疫耐受B.免疫增生病C.肿瘤D.超敏反应E.自身免疫病3、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自身免疫病B.反复感染C.肿瘤D.超敏反应E.移植排斥反应4、机体对特定抗原免疫反应答过强易导致:A.移植排斥反应B.免疫增生病C.反复感染D.超敏反应E.肿瘤5、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是:A.感染病微生物而获得B.接种疫苗而获得C.机体输入淋巴因子而获得D.由遗传而获得E.由母亲的抗体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6、免疫系统包括:A.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C.免疫分子D.免疫器官和免疫分子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B型题]A.免疫防御B.免疫稳定C.免疫监视D.免疫耐受E.免疫缺陷1、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及中和毒素属于:2、清除衰老、损伤、死亡细胞,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稳定属于:3、清除体内突变细胞,以防止肿瘤发生属于:4、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表现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属于:5、机体不能抵御病原性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反复感染属于;[C型题]A.非特异性免疫B.特异性免疫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1、先天遗传而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2、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3、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4、机体获得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抗原的免疫功能属于:5、补体的溶菌作用属于:6、溶菌酶的溶菌作用属于:[X型题]1、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A.免疫监视B.免疫稳定C.免疫防御D.免疫调节E.免疫耐受2、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发生:A.肿瘤B.免疫缺陷C.免疫增生病D.自身免疫病E.超敏反应3、免疫稳定功能是指:A.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B.清除体内突变细胞C.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病原微生物D.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E.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维持息身稳定4、免疫监视功有是指:A.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B.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死亡细胞C.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D.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维持自身稳定E.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四、填空题1、免疫应答的类型有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传染病的化学及抗生素治疗:
欧立希合成砷凡纳明, 弗来明发现、弗劳里提纯青霉素
实用文档
17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1.微生物超微结构的研究
2.病毒组织培养技术的建立
3.基因工程的应用
微生物全基因组的研究,可发现致病基因 和特异DNA序列,用于诊断、研制新抗菌 药物和新疫苗。 4.现代免疫学的兴起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32
第二节 寄生虫
概念:一些低等小动物失去了在外界环境中自主生活的能 力,暂时或永久居留在其他生物体表或体内,从这些 生物中摄取营养,维持生存,并对其产生损害,这些 低等动物称寄生虫。
寄居在人体并引起就损害的低等动物称为人体寄生虫。
蠕虫
人体寄生虫
原虫
节肢动物
在我国肆虐的五大寄生虫病: 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
实用文档
33
人体寄生虫学
医医医 学学学 蠕 原 节肢 虫 虫 动物
形态结构 生活史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所致疾病 易感人群
防治
实用文档
34
第三节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
免疫的传统概念 机体对再次感染具有的抵抗力称为免疫 (immunity),即免除瘟疫。
来自拉丁文“immunitas”,在古罗马 时代的本意是指免除个人劳役或对国 家的义务。 immunitas → immunity
1.在自然界中元素的循环 2.在工业方面的作用 3.在农业方面的作用 4.在医药方面的作用
只有少数的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害的。
实用文档
11
1、绝大多数有益----- 正常菌群 对宿主有营养、免疫、生物拮抗作用
2、正常菌群在一定条件下有致病性 ------条件致病菌
3、小部分可引起人、动、植物的疾病,有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
实用文档
38
人痘苗预防天花(Smallpox)
实用文档
39
人痘苗预防天花(Smallpox)
天花病毒 Pox virus
Day 3
Day 5
Day 7
人类治疗传染病过程中所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实用文档
40
18世纪末的伟大发明——牛痘苗
感染牛痘的挤奶女工 不易患天花
英国乡村医师Jenner 1749-1822
小剂量白喉毒素 存活
大剂量白喉毒素
贝林格Behring
死亡
免疫血清
大剂量白喉毒素
实用文档
存活
46
体液免疫理论的提出
毒素以及非毒素均能在体内诱发抗 体产生,并且抗体能在体外中和相应的 诱导原,发生凝集、沉淀等现象。 将抗毒素等命名为抗体,将能引起 抗体产生的物质统称之为抗原。
Paul Ehrlich
正常表现(有利) 异常表现(有害)
免疫防御
防止病原微生物的 超敏反应,易受感
侵袭、感染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清除损伤或衰老细 胞
清除突变细胞和病 毒感染细胞,防止 癌变和病毒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 病毒性疾病
实用文档
37
三、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经验时期
科学时期 近、现代时期
11世纪
19世纪 20世纪中叶至今 初
广阔途径。
实用文档
43
人类最终消灭了天花
实用文档
44
2. 经典免疫学时期(科学期)
减毒疫苗的发明
19世纪中叶,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Pasteur)
新鲜鸡霍乱杆菌培养物
死亡
Vaccination 陈旧培养物 Vaccine
新鲜培养物
实用文档
存活
45
抗毒素(抗体)的发现
首创抗毒素血清预防和治疗 首届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 《鼠死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 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忽死两人横截路……”
实用文档
14
关于预防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指出患者的衣服
蒸过之后再穿就不会感染疾病,表明已有消 毒的记载。 • 明代发明了人痘 接种-预防天花。
实用文档
31
(四)微生物感染的新动向
• 据WHO统计,近年全球平均每年有1700 多万人死于传染病。
• 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造成新现传染病。 • 原流行的病原体因变异、耐药等原因造成重
新流行,导致再现传染病。 • 最近几年发生的来源于禽、畜病病原体感染。 • 一些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迄今末发现。 • 某些病原体的致病和免疫机制有待阐明。 • 不少疾病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实用文档
12
2002年:冠状病毒---SARS 2004年:禽流感 2009年:H1N1型甲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实用文档
13
三、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经验时期
• 北宋末年(11世纪)刘真人就有肺痨由虫引起之说。
• 据洪稚存《北江诗话》说,师道南(清代乾隆年1792 ~1793)年间生,有异才,年未三十卒。当时赵州有 怪鼠,白日入人家,即伏地呕血死。人染其气,亦无 不立殒者。
实用文档
7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讲授三大类微生物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细 菌
免疫性
支 原

衣 原

细螺 菌旋 体
实验室检查 放
防治
线

立 克 次 体
病 毒
真 菌
实用文档
8
细 菌
放 线 菌
蓝 细 菌
实用文档
9
酵 母 霉 菌
蕈 菌
实用文档
返回第1一0 节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 类和动、植物是有益 的,而且有些是必需 的。
实用文档Biblioteka 47实用文档41一次冒险的尝试:
取少许牛痘脓液
数周后,取少许天花脓液
患牛痘的挤奶女工手臂
未发生天花的全 身症状
结论:接种牛痘可预防天花
Vaccination (接种) 取自拉丁文vacca牛及vaccinia牛痘之意。
Vaccine——牛痘苗、疫苗
实用文档
42
Edward Jenner 首创用牛痘预防天花,为预防医学开辟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实用文档
1
绪论
学习内容:
1.病原生物的概念 2.微生物的特点 3.理解免疫的概念与功能 4.了解微生物与免疫与临床关系
实用文档
2
第一节 医学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 1. 概念
一大群 体形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 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 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 的微小生物。
15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七个里程碑)
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2、巴斯德证实了微生物的作用 3、李斯特创用了外科手术无菌术 4、郭霍三大发明一法则,将微生物推入
黄金时代
实用文档
16
5、发现新的微生物:
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病毒 迪纳发现类病毒 普鲁西纳发现朊病毒
6、人工自动免疫及人被动免疫:
琴纳发明牛痘菌,贝林发明白喉抗毒素
免除差役 → 免除瘟疫
实用文档
35
免疫的现代概念
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
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
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 识别“我”与“非我”(自我稳定) ——排除非己的抗原性异物 ——对自身物质形成免疫耐受
有时要能造成病理损伤。
实用文档
36
二、免疫的功能:
功能
实用文档
3
2. 八大特点
体积微小 种类繁多 繁殖迅速 代谢旺盛
结构简单 数量巨大 养源广泛 特性易变
实用文档
4

形体微小
m级:光镜可见 nm级:电镜可见
实用文档
5
简 结构简单
单细胞 简单多细胞 非细胞结构
实用文档
6
3. 分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 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一般由核心(核酸)和衣 壳(蛋白质)构成。 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细胞器。 如: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核,有核膜、核仁,有完整的细胞器。 如: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