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历史七上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定稿)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定稿)

《中国境内早期人的代表——北京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征2、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述法、情境创设法等2、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四、新课解读导入:展示一张恐龙化石的图片(同学们,这张图片认识么?我们自贡恐龙博物馆里面的恐龙化石,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生活在2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恐龙的生活。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化石么?化石又有什么作用呢?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

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

如果化石会说话的话,它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如果化石会说话。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一)会说话的化石——小元(元谋人牙齿化石)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两颗人类牙齿化石,之后,在同一地方,又陆续出土的打磨过的石器和炭屑。

这些化石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通过牙齿化石,地质学家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左右,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而碳屑的发现,又可以证明什么结论呢?对,他们已经知道使用火了。

出土的石器,可以看出已经与一般的石头有所不一样,有明显打磨过的痕迹,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了,用于平时的狩猎中而告诉我们这些有效信息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地点是(云南省元谋县)化石小元只是两颗牙齿,可以证明距今约170万年出现过古人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基本史实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北京人基本概况。

【教学难点】1.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

2.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教师展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让学生对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有大致的了解)在我国发现了的多处古人类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基本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目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自主阅读课本P3~5内容,完成第2、3题。

2.简述北京人的基本概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使用天然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特点等;(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总结出我国的主要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资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起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前准备PPT课件、打印好的讲义资料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是如何产生的吗?关于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

在中国,最为人知的就是女蜗抟土造人了:一位名叫女娲的神,用水和黄泥造出许多男男女女,天地之间从此就有了人类。

为了拯救人类,她还炼五色石补天。

在西方,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亚当是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夏娃是世界上第一个女人,从此就有了人类。

当然,这些只是神话传说。

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那么,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是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来一探究竟。

二、课文详解教师:仔细观察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分布图(P3),大家会发现我国已知远古人类的一直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想一想,在当时的条件下,早期人类为何大多生活在大河流域呢?学生回答预设:因为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度较高,而大河流域通常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适合人类生存。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965年,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两颗远古人类的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有炭屑和烧骨,我们把在此处发现的古人类命名为元谋人。

在此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名词——化石(P2)。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精品教案

50例农村女性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农村女性癔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患者发病原因和性格特点,从临床角度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50例农村女性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及回顾性分析。

结果农村女性癔症患者的护理有其特殊性和样性,而且暗示治疗结合性化心理护理也取得了满意效果。

结论: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适应癔症的护理,必须从心理、社会、家庭等方面进行系统护理才能达到患者全面康复的要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面掌握农村女性癔症患者的病因及性格特点,巧妙运用积极暗示,灵活运用心理护理方法是治疗农村女性癔症患者有效的方法。

同时由于女性月经期对妇女的生理、心理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常使病情反复,症状加重,所以给女性癔症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较的困难。

本文从护理角度对50例农村女性癔症性精神病患者临床特点总结与护理。

标签:农村女性;癔症;临床特征;心理护理癔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又名歇斯底里(Hysteria),一般好发于女性,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病因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紧张、恐惧是诱发癔症的重要因素[1],是综合性医院常见“急症”之一。

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

癔症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胆小怕事、遇事不愿与他人沟通者较一般人易发生癔症。

在边远地区,妇女受教育的机会要比男子少,加上在家庭中地位的不平等,受了委屈只能憋在心里,难以找到合适的发泄途径,因而往往以这种形式的发作来寻求解脱。

这些人在委屈、气愤、惊恐、羞惭、悲伤之时,会以躯体及精神两种形式表现其癔症的症状。

癔症病人中以女性居多,这也可以说是癔症的一大特色,这与女性天生的性格有关。

患癔症的女性大多性格内向,多愁善感,感情丰富且脆弱,意志、情感不稳定,幻想多,虚荣心强,容易冲动,一旦受到精神刺激或不恰当的暗示,就会发病,有时在诱因不很明显的情况下也可发病,发作的症状可因暗示加剧或好转和消失,反复发作的症状往。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主要讲述了远古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生产工具、使用火的能力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京人的生活方式,认识到人类起源于自然界,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插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生产工具、使用火的能力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掌握他们的生产工具、使用火的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类起源于自然界,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他们的生产工具、使用火的能力等。

2.教学难点:北京人使用火的意义,以及火的使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京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北京人的生产工具、使用火的能力等,引导学生思考火的使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北京人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北京人的生活状况的认识。

初中历史七年级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一等奖

初中历史七年级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一等奖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教学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3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人类起源的传说故事学生回答后PPT1显示:元谋人的牙齿。

引出元谋人的概念,着重指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170万年前)。

过渡性提问:是不是在几十乃至几百万年前中国境内只生活着元谋人这一种远古人类呢PPT2: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看图:请数一数,我国有多少处原始人类主要遗址从图上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我国境内分布着很多的远古人类遗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多元化概念)。

从图上来看,这些原始人类都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教师总结: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黄河、长江、珠江,可指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土地肥沃的地方。

过渡性提问:在远古,既没有发达的交通,又没有可口的美食佳肴,更没有现代化的娱乐设施,那么他们是怎样打发一天的时光的呢下面我们选择一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人类,来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一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一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2、师:从图所知,我国远古人类遗址要紧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
3、过渡:依照时刻可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应该是?
4、生:元谋人
5、师:我们经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有哪些证据能证明元谋是最早的古人类?
6、生:有考古证据,考古学家发觉的如门齿化石、粗糙的石器等等
7、师:那么依照这些考古证据,同学们能想象元谋人是如何生活的吗?
4最后环节:现场答辩
发觉北京人的意义:有利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规律提供了可靠证据
合作探究二:
1、北京人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狩猎和采集的群居生活)
2、什么缘故他们要如此的生活?(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用斯芬达克斯谜语作为导入
2、导入语:人类从哪里来?是神制造?依旧进化而来?(进化论)随着科学的进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进展来的。那么最早的人是如何来的?
摸索。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展现《中国境内早期人类遗址》分布图,让学生找出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位置,并要求说出相应的时刻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一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课题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明白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
2、了解北京人发觉的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北京人》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北京人》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北京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他们在中国早期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北京人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相较于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还相对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引导为主,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他们在中国早期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北京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他们在中国早期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

2.教学难点:北京人的语言能力和意识水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北京人的生活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京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他们在中国早期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互相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大家好!我是初中历史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一说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本课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1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通过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工具使用以及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

二、说学情本课是初中七年级学生的第一堂历史课,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较少,对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知之甚少。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了解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工具使用以及与环境的关系;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的好奇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1. 学习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工具使用,了解其与环境的关系;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从图片和文字中获取信息;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一般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利用图片、视频和实物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工具使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一张北京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早期人类的探索欲望。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北京人是谁吗?他们生活在哪里?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环节:学习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北京人的视频,介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工具使用。

同时,教师提问学生:“你们从视频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教师展示一些北京人的工具和生活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与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案)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

【教学难点】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人类历史。

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那么,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人类的奥秘。

二、新课学习(一)元谋人教师:俗话说的好,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

那么,同样道理,我们人类的老祖先是怎样出现在地球上的呢?关于人类的出现你知道有哪些说法吗?学生:中国有女娲抟土造人说。

学生:西方有上帝造人说。

多媒体展示教师: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神话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人是神创造的。

我们人类果真是“神”创造的的吗?那么我们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祖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图)教师:元谋人产生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学生: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教师:考古学家在哪里发现的元谋人足迹。

学生:云南元谋县教师:那元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怎么样?学生: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教师:元谋人的社会地位如何?学生: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教师:早在1965年5月1日,新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物,距今约有170万年,我们称他们为元谋人(多媒体展示)(二)北京人的发现教师: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对教材的准确理解是课堂教学展开的关键。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从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和北京人的特征三个方面介绍了古人类在中国境内的起源,生产、生活状况。

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知道北京人,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有着重要作用。

有助于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领略祖先的聪明才华。

根据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史料,合作探究,学会从材料获取信息的方法,锻炼小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时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二、说学情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学要实现从“关注学科”到“关注学生”的转变,研究学生学情,是我们践行新课改理念的重要开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我对本学段学情研究如下:原始社会的历史对于七年级学生过于遥远而且陌生,要使学生知道历史是一门科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考古资料、图片进行授课。

教科书呈现出来的结论性语言较多,生动的描述性的语言较少,趣味性不强,如果设计不好,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会很沉闷,这节课是学习历史的第一课,能不能把课上好,直接关系他们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喜爱程度,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通俗易懂,要贴近学生,更要着眼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和学法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时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我们的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在学生学习过的知识和未学过的知识中间牵线搭桥,使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新人教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内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基本设计理念: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以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具体说,还可以包含热爱劳动,学会生存,不怕困难,开动脑筋;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等情感目标。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

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

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

“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1、阅读课文第一框内容,知道早期人类代表以及元谋人的基本情况,完成下面表格。
表格一
早期人类代表
表格二
早期人类代表
距今时间
生活地点
生活况
历史地位
元谋人
2、关于元谋人,有哪些考古发现?
发现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烧骨。
二、北京人
1、阅读课文第二框内容,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完成下面表格。
早期人
课题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1、识记元谋人、北京人及山顶洞人三个远古人类遗址的概况,并比较后两者的异同。
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4、利用考古发掘的化石、遗迹,探究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生产情况,并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
新课讲授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3)火的使用: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4)社会组织:北京人过群体生活,而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远古时期的三种比较典型的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学习了他们的体貌特征和生活状况。课下,我们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来完成下面这个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课标要求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说教材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为初中历史开篇的第一课,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

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主要介绍了他们的体貌特征、生活状况,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说学情
我们所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次系统学习历史的12、13岁的孩子,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对历史知识充满了探求的渴望,但同时他们又缺乏科学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思维能力需要逐步建立。

面对这些孩子,教师必须时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

由于这一课的学习内容距离学生非常遥远,人
们对远古人类生活的认识主要取决于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和发现,在教学中就应该大量运用考古实物的图片及其反映远古人类生活的想象画面,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让遥远缥缈的历史丰满起来。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课标要求及学情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生活状况。

2.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所代表的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像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能力。

2.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让学生查阅关于争夺北京人头盖骨的故事,培养学生珍惜、爱护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3.让学生懂得劳动在人类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五、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六、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小组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相结合。

具体以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通过分析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来进行。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我首先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指出传说和科学的区别,并提出人类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产生于什么时候?当时的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等一系列的问题来导入新课。

因为人自来有喜欢寻根的天性,由人类起源问题来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问式导入能让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带着具体的任务来学习本课。

(二)新课讲授:新课我将分为三个子目进行: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首先出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并分析古人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

并由此引出其中三个典型的人类遗址,即本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地图能够对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接下来我将以表格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探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
洞人的具体状况。

首先是元谋人,简明扼要地讲述元谋人的发现过程、生活年代,重点分析考古发现,通过发现的两颗门齿、炭屑、烧骨和石器来具体分析元谋人已会制造工具和用火,分析时出示图片,并强调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接下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北京人”一目首先比较具体地介绍1929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出示北京人遗址出土的丰富文物图片,并具体介绍迄今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4个头盖骨、40多个北京人个体。

洞内还发现近10万件石器。

从而引出“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这一结论。

以具体的数据说话,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

让学生“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具体让学生观察三者前额、眉骨、颧骨、嘴部、下颌骨等,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思考方向,归结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在讲述这里时,教师提问“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为什么还称作“人”呢?要学生分析出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并重点强调北京人会制造打制石器。

由此得出结论;会不会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讲北京人的打制石器,应使用投影或幻灯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注意它与天然石块的区别:是经人工打制的工具。

教师在扼要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的证据后,可让学生“想一
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为什么说“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议论。

以电影《疯狂原始人》分析人们最初对火的看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火使用的意义。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

这一点,教师点到即可,学生不太懂也无妨。

然后,可让学生看《北京人的生活》想象图,“想像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学生思考回答。

让学生对北京人的生活有更全面地认识。

初中生的想象能力非常丰富,通过对北京人生活的想象,既有利于巩固刚学习的内容,同时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升华。

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三目并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再请同学起来说一说。

在议论、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分两步引导学生:第一,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即引导学生注意找准比较的角度,如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用火、生活方式等方面,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画,并请学生朗读课文“相关史事”。

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山顶洞人会制造骨针,有了装饰品。

这能够说明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出结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

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对于出土的文物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让学生对古人类有更加形象的认识,
避免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图片,形成对古人类遗址概貌的认识,赋予这段抽象的历史以具体的形象,让历史丰满起来,更利于学生理解。

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主要采用讲述法,通过系统地描述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八、课堂小结:
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元谋人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境内人类的最初状况,而北京人则向我们还原了一个早期人类最真实、最残酷的生存环境。

在与自然的不断磨合中,人类一步步走向了进步、走向了文明。

九、课后活动:
展开畅想,动笔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供大家分享。

总的来说,本课以课标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穿插视频、图片、文字史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问题设置与课后活动的布置,都针对学情,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并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