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流失文物及追讨史剖析
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及追讨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
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及追讨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10月6日,占领圆明园。
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在将圆明园中的财物抢劫一空后,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做出了令世界都为之愤怒的行为,下令烧毁圆明园,罪恶的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最终我国的圆明园就这么化为一片废墟,断送人手了,成为我们中国人的第一个国耻(我是这么认为的,如果有错请纠正)圆明园中收藏着全国上下最尊贵的工艺品,包括国内和国外的玩物,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至少掠夺了圆明园中150万的文物,这都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辛苦的结晶,就这么落入了外人之手。
如今大多数圆明园的文物已经不知去向了,只有少数的文物知道具体的下落,而追讨回来的文物更是少之又少,每每想到这里都有一种切肤之痛!近些年来不断有国内的爱过人士将当年圆明园流失的文物买回捐赠给国家,打我觉得这是对当年英法联军行为的一种屈服,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以法律的手段将我们重要的文物依法追回,这样做才是我们该努力的,而近几年在国际上争议最大的就是圆明园兽首了。
圆明园兽首铜像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
圆明园兽首铜像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R.Michel.Benoist,1715-1744)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在英法联军侵华的时候这些兽首无一幸免,全部被抢走,流失海外。
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青铜兽首已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和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现已知鼠首、兔首2009年2月在法国一家拍卖行拍卖,铜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等5件仍然下落不明。
中国追讨圆明园文物的故事
中国追讨圆明园文物的故事朋友!今天咱就聊聊那追讨圆明园文物的事儿。
这故事啊,说起来真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化追寻,就像是在寻回失落的珍宝。
我第一次听说这事儿,还得从小时候说起。
有一回我老爸给我讲故事,说那圆明园里头可真是个藏宝地,什么金银珠宝、奇珍异兽应有尽有,可惜啊,后来被外国人给抢走了。
我当时心想,这是咋回事儿呢?这些最珍贵的宝贝咋就被拿跑了呢?这追讨文物的过程就像是在挖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一样。
你知道吗?那些失落在外的文物,有的在拍卖会上露脸,价格高得吓人,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
国家可没闲着,像一位耐心的收藏家,时刻都在关注这些披着神秘面纱的宝贝。
有一回看到新闻,说是从海外拍卖行追回了一批珍贵的圆明园文物。
我一边看新闻一边琢磨,这可真是不容易。
这些文物就像流浪在外的孩子,要让它们回家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说说就行。
这其中的艰难曲折,就好比要从一个巨大的蛛网中解开没头没尾的线索。
你们听说过吗?拍卖会上有时候明明是咱家的东西,结果却得千辛万苦地跟人讨论、协商,再花上一笔不小的资金才买回来。
这些幕后交易的故事,更是让人觉得唏嘘。
有时候我就在想,要是这些文物它能说话,会不会也想迫不及待地说:“快带我回家,我已经等不及啦!”说起来,咱国家的专家啊,真是绝顶聪明,就像是文化侦探。
为了圆明园的那些文物,那可是各显神通,什么途径都要试一试。
有时候就靠一个小小的照片对比,就能确认某件文物是不是圆明园的。
这回家之路,是那么漫长,又是那么耐人寻味。
当然啦,有些文物因为年代太久,早已成了某个外国博物馆里的“常客”。
咱们这追讨的过程啊,那可是在世界范围内打响文化责任的号角。
虽然有的已经回不来了,但它们的存在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根基。
我觉得,圆明园文物追讨的事儿就像是为我们民族找回记忆的旅程。
每一件追回来的文物,不仅仅是回归她所属的土地,更是作为一种文化自信的象征,让我们不停地告诫自己,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文化瑰宝。
文化遗产的破碎圆明园毁灭的深刻反思
文化遗产的破碎圆明园毁灭的深刻反思文化遗产的破碎:圆明园毁灭的深刻反思圆明园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皇家园林,曾经是中外闻名的文化遗产。
然而,1860年的圆明园火灾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文化遗产的破碎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本文将对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其中隐含的历史启示进行探究和反思。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它的建设历时几十年之久,占地宽广,包含了许多巍峨的宫殿、华丽的花园和珍贵的艺术珍品。
然而,1850年代末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北京进行侵略,圆明园遭到了彻底的破坏。
这场浩劫中,圆明园中的文物被劫掠一空,建筑被烧毁,美景化为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它使我们意识到了文化遗产的珍贵性。
圆明园毁灭后,许多珍贵的文物流失,很多无法估量其价值的文化艺术作品永远消失。
这让我们明白,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共同保护和传承。
其次,圆明园的毁灭也反映出了历史事件对文化遗产的不可磨灭影响。
战争和侵略不仅带来了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而且给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圆明园的火灾就是历史事件对文化遗产造成灾难性打击的一个生动例证,它警示我们要认识到历史与文化的密切联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圆明园的毁灭还引发了对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矛盾关系的思考。
在19世纪的中国,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许多文化符号被摧毁或改造。
圆明园的毁灭可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破碎标志之一,体现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这种矛盾在今天依然存在,对于我们来说,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既需要尊重传统,又要积极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首先,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文化遗产安全,惩治破坏行为。
其次,社会公众也应增强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加入到保护工作中来。
此外,加强文物修复和展示工作,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圆明园文物流失及追讨
• 引言 • 圆明园文物流失的原因 • 圆明园文物追讨的努力 • 圆明园文物的保护和传承 • 结论
01
引言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01
圆明园作为清朝皇家园林,始建 于18世纪,历经多位皇帝的扩建 和改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著名 的园林之一。
02
圆明园集合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之大成,汇聚了大量的文物和艺 术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政府应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力度,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 严惩文物走私和盗窃行为。同时,应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 入,提高文物的保存和修复水平。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打击跨国文物盗窃和走私活动。 通过国际组织和外交渠道,推动流失文物的追讨和归还。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文物教育,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媒体宣传、展览等方式,普及文物知识,让更多人了 解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国际公约和法律框架
国际公约
国际社会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保护文化遗产和文物追讨的国际公约,如《关于被 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 》,为文物追讨提供了法律框架。
国内法律
各国也制定了相关国内法,对文物追讨进行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 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
圆明园文物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化 艺术、建筑技术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科 学研究和教育价值,有助于推动相关 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保护圆明园文物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 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文物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加强文物鉴定和登记工作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文物保护提 供法律保障。
历史趣谈圆明园曾遭遇“四劫” 圆明园到底流失多少文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圆明园曾遭遇“四劫”圆明园到底流失多少文物
导语:“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没有精确的统计。
”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圆明园研究专家王道成说。
他说,根据档案记载,清漪园(颐和园旧称)留有
“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没有精确的统计。
”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圆明园研究专家王道成说。
他说,根据档案记载,清漪园(颐和园旧称)留有详细的“陈设清册”,详细记载了勤政殿(现仁寿殿)、佛香阁等不同建筑的各种摆设,精确到了每一层楼、甚至每一张桌子,但圆明园的陈设清册没有留存下来,可能是在战火中毁掉了,因而失去了精确排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依据。
今天,我们对圆明园文物的盘点主要来源于众多文物专家的研究。
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曾在《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一书中提到:1973年5月,史树青随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代表团赴法。
前往巴黎东南70公里的枫丹白露的一座行宫参观,法国人称为枫丹古堡。
1863年,拿破仑三世在此另建中国馆,这里收藏着法国侵略军当年从圆明园劫去的大量珍贵文物。
中国馆门前有俩石狮,馆中收藏文物一千余件,展出了320件,全部是1860年从圆明园劫夺去的。
中国馆室内金漆桌案及多宝格上,陈设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重要瓷器有宣德青花莲花大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五彩和粉彩瓶、罐、花盆等),明景泰蓝熏炉(宫熏)、尊、觚、吊灯,各种玉雕,各种如意、盔甲和丝绣等物,尚有成对大象牙、成对大犀角。
此外,尚有翡翠、玛瑙、珊瑚、水晶、文竹、黄杨木、象牙器、雕漆等工艺品。
宫廷肩舆(辇)一抬,据说,此肩舆被劫运法国后,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曾乘坐过。
生活常识分享。
《圆明园的毁灭》反思范文
《圆明园的毁灭》反思范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非常痛苦的历史记忆,它让人们深感痛惜和反思。
这次毁灭不仅损失了无数的珍宝文物,更丧失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自信心。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我们应该提醒自己珍惜现在的和平稳定,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和国家尊严。
首先,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历史的教训,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圆明园的毁灭是由于当时中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种问题而导致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政治不稳定和社会不和谐会严重影响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和稳定。
只有通过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国家和文化。
其次,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圆明园的毁灭让人看到了文化的无价,珍宝文物的消失是一段历史无法弥补的缺憾。
我们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要保护好我们现有的文化遗产,还要积极发掘和传承新的文化艺术,让它们能够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欣赏。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圆明园的毁灭让人感受到了国家的弱势与无力。
要想真正保护好我们的国家尊严和文化,就必须要提升国家的实力和综合能力。
这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的提升,更包括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的文化和尊严。
最后,我们要加强对历史的研究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接受历史教育。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执政者的决策和人民的痛苦,从而更好地反思和面对自己的现实。
同时,我们也应该将这段历史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从中吸取教训,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总之,通过对《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历史的反思,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稳定,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和国家尊严。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才能真正做到文化的传承和国家的强大。
通过加强对历史的研究和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圆明园丢失文物故事
圆明园丢失文物故事《那些流离失所的“宝贝”》提起圆明园,那真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啊!想起那曾经辉煌无比,却被强盗洗劫一空的园子,就让人忍不住叹气。
而其中那些丢失的文物,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唏嘘。
咱就先说说那个著名的兽首吧。
想象一下,这些个兽首曾经在圆明园的喷泉里欢快地喷着水,多神气啊!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强盗闯了进来,二话不说就把它们给掳走了。
这就像是你家里养了一群可爱的宠物,结果被坏人给硬生生抢走了,你说气不气人!而且这些兽首在国外流转的过程那叫一个坎坷,就好像是迷失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样。
每次在拍卖会上看到它们的身影,我就忍不住想:“嘿,这可是中国的宝贝啊,你们咋还不还回来呢!”还有那些精美的瓷器、书画啥的,那可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啊!强盗们可真是一点都不客气,能拿的都拿走,拿不了的就砸了毁了,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啊!咱可以想象一下,要是这些文物会说话,它们肯定得抱怨:“我们在中国待得好好的,你们这些强盗干嘛把我们抢走啊,我们想回家!”有时候我就想啊,这些丢失的文物在国外会不会也很想念中国呢?会不会也做梦都想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呢?每次看到关于圆明园丢失文物的报道,我心里就憋着一股气,觉得咱得做点啥才能把这些宝贝给接回家。
还好,现在国家越来越强大了,对于这些流失文物的追回也越来越重视。
很多爱国人士也在努力地让这些宝贝们回家。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但是总有一天,我相信那些流离失所的“宝贝”们都能重新回到圆明园这个大家庭里。
所以啊,我们也不能光生气抱怨,得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
就像那句话说的:“少年强则国强”。
等我们强大了,那些抢走我们宝贝的人就得乖乖把东西还回来。
到时候,我们可以好好地欣赏这些历经沧桑的文物,给它们讲讲回家的故事。
希望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让那些丢失的文物不再流离失所,早日迎来它们的归期!。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资料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资料圆明园是中国古代一座享誉世界的皇家园林,也是清朝的皇家园林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圆明园遗失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的流失给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八国联军焚毁圆明园时所掠夺的文物。
186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焚毁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文物艺术品。
据统计,八国联军在圆明园掠夺的文物达到了数以百计,其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瓷器、绘画、书籍、字画等。
这些文物中不仅有中国古代的精美艺术品,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如西方的雕塑、绘画等。
这些文物的流失对于圆明园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灾难,也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除了八国联军焚毁时的掠夺,圆明园的文物还因为其他原因而流失。
在清朝末年,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圆明园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此时一些园内的文物被人们偷盗、掠夺。
另外,还有一些文物因为园内的建筑物毁坏而丧失了原有的价值。
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圆明园的文物流失达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程度。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之多,不仅令人痛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文物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人们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文物不仅是个别人的责任,更是国家和全社会的责任。
我们应该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加强文物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我们的文物遗产,避免再次发生圆明园这样巨大的文物流失事件。
为了弥补圆明园文物流失的损失,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寻找和追回流失的文物。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成功追回了一些圆明园流失的文物,这对于圆明园的保护和文物的完整性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修复和保护了圆明园的遗址和建筑物,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向人们展示了圆明园的风采和历史。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故事告诉我们,文物的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圆明园遗失文物介绍
圆明园遗失文物介绍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宏伟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毗邻颐和园。
圆明园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清朝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乱,圆明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许多珍贵的文物也遗失无踪。
下面将介绍一些圆明园遗失文物的情况。
圆明园的建筑和雕塑是其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圆明园的建筑群规模宏大,包括了宫殿、寺庙、亭台楼阁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十二生肖喷水钟”。
这座由十二个动物形象组成的喷水钟,每天都会按照黄道十二宫的次序喷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
然而,在1860年的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圆明园被洗劫一空,这座珍贵的喷水钟也被带走,至今下落不明。
圆明园的书画作品也是其独特的文化遗产。
圆明园收藏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包括了名家的字画、古籍文献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文津阁”。
文津阁是圆明园内一座藏书楼,内有众多的珍贵文献。
然而,在1860年的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英军火烧圆明园时,文津阁被毁,大量的书画作品被焚烧殆尽,令人痛惜。
圆明园还收藏了大量的器物和珍宝。
这些器物包括了瓷器、玉器、金银器等,其中许多是历代帝王所赐。
圆明园的瓷器收藏尤为丰富,其中以青花瓷和粉彩瓷最为著名。
然而,在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圆明园的宝库被洗劫一空,无数珍贵的器物和珍宝被掠夺一空,至今无法追回。
圆明园还遗失了许多历史文献和文书档案。
这些文献和档案包括了历代皇帝的诏令、奏折、日记等,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然而,在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圆明园的文书档案被烧毁,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也随之消失,给历史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遗憾。
圆明园遗失的文物包括了建筑和雕塑、书画作品、器物和珍宝、历史文献和文书档案等多个方面。
这些遗失的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努力寻找和追回这些失落的文物,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及追讨史
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及追讨史陈勇2015级软件工程1班摘要: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劫掠了包括圆明园在内的五园三山等皇家园林,从此,中国的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时至今日,这些文物的命运及其回归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究竟采取何种办法,通过何种途径,才能使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返还祖国,学界看法不一.综合国内外史实和国际法理,我们认为,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类型与途径不同,我们的态度和办法也应有所不同.对于所有非法出境的文物,我们都有追讨的权利.根据情理法理、文物的价值、成功回归的案例、回归的时空条件等情况,应确定先易后难、逐步索还或索赔的基本原则.对于流失海外的各类文物,当务之急,是追讨外国在侵华战争中掠走且至今仍为该国家所据有的这一部分珍贵文物.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尝试多种方式和途径逐步追讨其他部分.对于流失海外多年且几经易手,现持有者根据所在国国内法已享有“合法取得时效”,致使原持有者失去追索时限的文物,我国政府在外交谈判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公法私法、国际通行的文物保护道德规范以及国际社会舆论等多种资源,经由第三方出面,采取“仲裁”、“调停”、“斡旋”、“和解”等较为灵活的方式,尝试追讨流失文物的各种可能.关键词:圆明园,文物回归,国际法理不久前,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的两个“兽首”,再次触动了一些中国人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官方媒体的乐此不疲,旨在消解西方国家在人权上“说三道四”的道德合法性,因为圆明园被盗文物就是历史罪证。
每当美国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官方喉舌必定扯起殖民史中屠杀印地安人、种族歧视一些历史老账。
殊不知,历史已今非昔比,黑人成了国家总统、殖民者与土著人的混血后裔日益成为社会主流。
昨天是昨天,今朝是今朝;文物归文物,人权归人权,历史与现实之间需要理性的时间界限,否则一切成了“无厘头”。
圆明园的生肖兽首本不值多少钱,在官方政治化和民间情绪化的作用下,戏剧性的成了“天价国宝”。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历史记忆,给予中国人的不止一味儿指责西方列强侵略者,而是深刻而全面的认识整个历史,即便西方在这一问题上存在遮掩,作为受害者也要反思自身的内在因素。
圆明园流失文物追索所涉及的国际法及探究
圆明园流失文物追索所涉及的国际法及探究案例:继法国巴黎一家法院驳回要求停止拍卖的诉讼请求后,佳士得拍卖行按照预定计划,于巴黎时间2月25日19时(北京时间26日凌晨2时)举行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拍卖活动,再次引发外界关注。
评论:文物流失既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又是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
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一直为我国政府和民间所关注。
对于是否能够追回文物,目前见诸报端的的说法莫衷一是,有的基于民族感情坚决支持追索文物,有的基于理性分析认为此番文物追索胜算不大。
事实上,与人们对待普通财产的态度不同,文物归属它更多地溶入了国家、民族甚至个人的情感因素。
然而既然是依法追索,文物追索更是一个法律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包含强烈情感因素的法律问题。
由于文物返还关系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文物追索既涉及到文物占有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又涉及到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因此只有对有关文物追索的国内法和国际法规范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对圆明园文物追索的有关问题作出理性的考量。
国际法视角:条约不溯及既往、不适用第三国的障碍在圆明园文物流失追索问题上,不论人们在道义上是多么地偏向文物返还给我国,但是,如果从法律上考察,文物返还需要服从法律的技术性规则,也无法逾越法律上的障碍,因而在现有国际法框架下,圆明园流失文物返还问题付诸法律解决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对于文物原属国要求归还流失文物而凸显的文物归属问题,国际社会给予了普遍的关注,并通过了有关文物返还的国际法规范,试图采用进行国际合作的方式解决文物返还纠纷。
由于流失文物自被移出原属国之时起就经常处于不停的流转之中,其被占有的方式和占有的主体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返还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相应地,文物返还的法律解决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54和1970年通过了《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和《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及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在1995年通过了《关于被盗和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就有关返还问题进行了规定。
浅析流失文物的无偿捐赠
流失文物的回归摘要:近代以来由于战争和其他人为因素,中国大量的珍贵文物流失至海外。
这些文物不仅有珍贵的价值,而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尊严。
本文以法国家族将无偿捐赠圆明园流失鼠首兔首为材料,总结民众对于这一事件的看法,并对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流失文物的所有权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分析这一事件,对如何收回流失海外文物,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皮诺家族、流失文物、无偿捐赠、所有权、利益、国际公约2013年4月26日上午11时,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在北京接见会晤了法国PPR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皮诺先生。
皮诺先生代表皮诺家族表明,将向中国政府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
这项声明发出后,便在中国引起广泛的讨论,民众对皮诺家族的这一做法持不同的态度。
一、背景此次法国企业捐赠的鼠首和兔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掠走了十二个青铜兽首中的两个。
这两件文物流失海外140多年,此前一直收藏于法国博物馆之中。
2009年2月21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展出鼠首和兔首铜像并现场进行拍卖,文物的拍卖过程一波三折,最终皮诺家族从文物原持有人手中买下了这两件兽首。
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国际社会纷纷关注和谴责,中方也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
兽首的捐赠人法国皮诺家族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集团PPR集团的掌控者。
1963年,法国人弗朗索瓦·皮诺创立了以其家族命名的皮诺集团公司,最早从事木材和建材销售,后发展成零售业巨头并成功上市,1998年后陆续收购了古奇、圣罗兰、宝缇嘉、巴黎世家等奢侈品品牌,并且在该年成为了国际佳士得拍卖行的大股东,并保有至今。
而佳士得公司刚刚在上海成立了独资拍卖公司,捐赠这两件礼物是明显向中国示好的动作。
佳士得在步步争取获得中国的好感和支持,并有利于最终取得在国内的文物拍卖权!二、对于兽首无偿捐赠的看法对于这一事件官方和民众的评论都各不相同,褒贬不一。
记忆的残缺圆明园的哀思文化遗产的珍贵与可贵
记忆的残缺圆明园的哀思文化遗产的珍贵与可贵记忆的残缺圆明园的哀思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
它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然而,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圆明园历经数次战乱和劫掠,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这种破坏不仅仅是建筑物的倒塌,更是对人类记忆的残忍摧毁。
然而,尽管残缺不全,圆明园的文化遗产依然保存了下来,凝聚着人们对历史的哀思。
一、文化遗产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宝贵的财富,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包括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等多个方面的艺术成就。
这些遗产不仅体现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还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演进。
因此,保护和传承圆明园的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至关重要。
它们承载了人们的回忆和情感,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二、文化遗产的可贵文化遗产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独特性和稀缺性。
圆明园的文化遗产丧失所带来的是不可逆转的损失。
受到战争和劫掠的破坏,原本精美的建筑和珍贵的文物遭到了损毁和流失。
这些残缺的文化遗产无法再现,也无法重新创造。
它们的珍贵性在于其不可再生性,限量性。
这使得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和保护现存的文化遗产,以便将其传递给后代。
三、对记忆的残缺圆明园遭受的摧毁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损害,更是对人们记忆的残缺。
曾经辉煌灿烂的圆明园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无法再被亲眼目睹。
只能通过残存的文化遗产,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来还原和想象。
然而,这种还原和想象是有限的,无法完全重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
因此,每一次对圆明园的回顾和思考,都充满了哀思和感伤。
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保护和传承圆明园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学界应加强研究和探索,挖掘圆明园文化遗产的深层含义。
社会各界应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圆明园被抢走文物的介绍
圆明园被抢走文物的介绍
圆明园是位于北京的一座古代皇家园林,也被称为“圆明三园”。
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占地约350公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
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然而,在1860年,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
他们在对中
国的军事进攻过程中,毁坏了园内众多宫殿、庙宇、亭台楼阁等建筑,更为可耻的是,他们抢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
圆明园被洗劫的过程中,英法联军将园内的文物和艺术品大规模
掠夺殆尽。
他们抢走了无数的青铜器、玉器、瓷器、字画、书籍、古
代文献等珍贵文物。
其中,以青铜器为主的兽面鼎、豆铃、双耳罐等,以及玉器如翡翠龙凤瓶、玉鉴等都被掠夺一空。
这场洗劫让圆明园的文物损失惨重,丢失的文物和艺术品令人痛心。
这些被掠夺的文物,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代表着
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失去的文物也是
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百多年过去了,虽然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追回被掠夺的文物,但其中许多宝贵的文物仍然散落在世界各地,令人深感遗憾。
圆明园
的被抢走文物的严重损失,成为了历史上一道无法弥补的伤口,也提
醒着人们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圆明园丢失的文物介绍
圆明园丢失的文物介绍嘿,说起圆明园丢失的文物,那可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伤心史啊,但这些文物本身又都是绝世的珍宝,每一件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我曾经在一次国外的博物馆展览上,看到了一件疑似圆明园丢失的文物,那是一只青铜兽首。
当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撞了一下。
这只兽首不大,但是做工精美得让人惊叹。
它的表面有着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那青铜的质感,在灯光下泛着一种古朴而神秘的光泽。
我凑近了去看,它的造型栩栩如生。
眼睛瞪得大大的,就像在凝视着什么,眼神里似乎有着一种对故乡的眷恋。
那兽首上的毛发都雕刻得丝丝分明,每一根都好像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我仿佛能看到当年在圆明园中,它作为喷泉口的一部分,水从它口中喷出,周围是华丽的建筑和美丽的花园,那场景一定美极了。
可就是这样的珍宝,被那些侵略者无情地掠夺走了。
我站在那里,周围的人都在欣赏这只兽首,可他们大多不知道这背后的历史。
我心里有点难受,感觉这就像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孩子,被人抢走了,现在却在别人的地盘上被展览。
除了兽首,圆明园还有数不清的珍贵文物丢失。
像那些精美的瓷器,上面有着细腻的绘画。
有一件瓷器我曾在资料里看到过,上面画着各种花卉,色彩鲜艳得就像刚刚画上去的一样。
那些花朵姿态各异,有的盛开,有的含苞待放,在瓷器上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还有那些华丽的珠宝,有镶嵌着各种宝石的金器,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在阳光下肯定会闪瞎人的眼。
这些珠宝被放在圆明园的宫殿里,曾经是属于我们的骄傲。
每一件圆明园丢失的文物,都是那段惨痛历史的见证者。
它们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和记忆,却在战火中流离失所。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铭记这段历史,希望有一天,这些文物能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它们原本应该在的地方。
就像那只青铜兽首,它应该回到圆明园,和它曾经的伙伴们一起,再次向世人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灿烂文化。
每当我想起这些丢失的文物,我就会有一种使命感,希望它们能早日回家。
流失文物的追索之路
文化文艺汇2023年10月13日,北京圆明园博物馆,圆明园石柱回归展开幕。
展览集中展出的7件圆明园流失石柱文物,是继马首铜像之后,又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是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的最新成果。
此前,大英博物馆发生被盗丑闻,“失踪”藏品数量约2000件。
至此,大英博物馆30年内6次被盗,多个文物原籍国要求其将国宝物归原主。
我国国内,“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话题冲上热搜。
从1949年至今,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我国已经成功促成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海外中国文物回归。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流失文物回归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然而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余万件。
文物追索工作,还道阻且长。
流失文物,虽远必追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
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中国目前已与25个国家签署了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政府之间的合作。
仅这十年来,我们与世界各国合作,就促成了1800多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重要途径是依法追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积极加入保护文化遗产的相关国际公约: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7年加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等,给我们要求流失文物返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依据国际公约,通过法律、外交等多种手段,一大批被走私出境的流失文物相继成功返还我国,其中,近年来价值最高的一批回归文物有“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有漂泊百年的珍贵佛首。
“曾伯克父”青铜器一组8件,制作精美,铭文丰富,补充和印证了之前曾国高等级墓葬的考古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这组青铜器一度流失在外。
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接到一个举报电话,打开了“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的回归之门。
圆明园流失文物及追讨史剖析36页PPT
圆明园流失文物及追讨史剖析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从圆明园的破坏经历,看文物的流失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从圆明园的破坏经历,看文物的流失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圆明园曾经是海内外名震一时极尽奢华浩荡的一座皇家园林,它的占地面积,修建花费以及园内所珍藏的各式宝物,据说够当时京城的老百姓生活好几年。
若是这样一座园林保存至今,可想而知对中国的旅游文化甚至历史研究会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但是偏偏因为百年前列强的一把火,让这个璀璨的明珠从此销声匿迹,园中的珍贵文物也流失海外至今多数都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圆明园复原图圆明园的“前世今生”在了解圆明园的遭遇之前同样也需要知道圆明园的来历,虽说我们没能亲眼目睹圆明园的真实面貌,但是从众多文献记载以及珍贵的历史图像中都可以感受到它的恢弘瑰丽,当然这样浩大的一座园林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的,那么它究竟怎么来的呢?大家都知道清朝在入主中原以前一直都是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东北那样一个冬季严寒,夏季凉爽的环境中,天生适应了那样的气候。
后来努尔哈赤的后代们彻底推翻了当时腐败无用的明朝,建立了又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清朝。
并且从东北大举迁入北京,因而刚来到这里并不能够适应京城夏季炎热的天气,再加上紫禁城内夏季容易发生火灾等安全隐患,而皇帝们也都厌倦深宫高墙之内的生活,便开始将眼光投到北京的郊外。
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在宫外修建行宫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因而当时风景秀丽,气候凉爽的北京西郊成了历代皇帝们修建行宫的首要之选。
清朝中期,当时的康熙帝就开始为自己大量修建行宫,甚至还将一些前朝留下的园子赐给皇室成员,圆明园就是这些园子中的一个。
后来康熙亲自为它题匾,并将它赐给了后来的皇帝雍正,雍正不仅喜爱这座园子,还将它视作是父亲对他寄予的厚望,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圆明园进入了它辉煌又悲惨的一段历史。
在雍正登基以前由于圆明园只是一个亲王的园林而未能很好的修缮,登基以后他就开始扩建圆明园,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而此后圆明园也被作为后来的君王居住的御园,可以说除了紫禁城外这里是他们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呢?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 1000 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地 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另据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中国境外的文物大约有164万件, 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 的10倍之多。这两个统计都反映了一个接近的数据:在海 外的中国文物超过 1000 万件。至于确切的数字,恐怕只 能永远是个迷。
圆 明 园 复 原 图
德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俄国 日本
1900年8月28日,八国联军在皇宫阅兵,各国军队在天安门广场 金水桥前集结列队通过天安门、端门,穿过皇宫,出神武门。依 次有俄军、日军、英军、美军、法军、德军、意军、奥军等 3170 人,俄国军乐队吹奏各国国歌、乐曲。这是对中国的严重 的侮辱,对中国主权的践踏。阅兵之后,各国军官重新回到皇宫, 以参观为名公然疯狂抢劫,一个英国侵略者事后回忆说:“一大 群联军军官见到这些东西伸手就拿,把他们想要的东西装入口
中窃取,和珅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东晋时期顾 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 最早的中国绢画,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
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
乾隆大玉山子
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奥克艺术中心内的
乾隆大玉山子,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 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在 1784年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
山崖下露出亭台殿阁,小路和下面的山脊
上有几座浮雕人物,房钱有一个百合花环 绕的池塘,极为壮观和精致。在峭壁之上, 还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的王羲之的《兰
本应属于我们的文物,它们如今身在何方?
枫丹白露宫 Palace of Fontainebleau
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
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 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 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
宫廷画师沈源和孙佑版的木刻本
«西洋楼二十铜版画» ——宫廷画师伊兰奉制作的海晏堂 «格登鄂拉斫营» «乾隆肖像»
西 洋 楼 二 十 铜 版 画
圆明园四十景图
格 登 鄂 拉 斫 营
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
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珅从圆明园
圆明园流
失文物
及
追讨史
圆 明 园 简 介
圆 明 园 复 原 图
流 失 文 物
回 收 途 径
追 讨 史
圆明园
圆明园
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 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一百五十余景。建 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 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 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
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
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seum
《女史箴图卷》(局部)
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内的中国文物中陶瓷最多,有 7000 多件,其次是丝织品。这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制瓷行业并未成 熟,该博物馆积极收购世界各地陶瓷产品。而各类中国文物中,英 国人对陶瓷也是最为熟悉,他们自18世纪便用中国瓷器装饰厅堂。
康熙玉如意
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
是由郎世宁绘制, 画中的青年时代 的乾隆皇帝英姿 飒爽,栩栩如生。 这幅画乾隆只见 过3次,即绘制完 成之时,70岁时 和他退位之际。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Cleveland Museum of Art
奥克艺术中心 Minneapolis Walker Art Center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 的康熙玉如意,为圆明园散失的艺术 珍品之一。它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 而成,长近半米,白中透绿,被雕刻 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有“御制” 两个大字,下部刻铭文:“敬愿屡丰 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当 年它被英法联军抢走后,又在巴黎拍 卖会上被拍卖,最后入藏大都会博物 馆 。
金曼扎
2015年3月1日,枫丹白露 宫中国馆的15件珍贵展品 遭窃,其中便包括圆明园 流散文物铜胎掐丝珐琅麒 麟和金曼扎。
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内的艺术珍品
«圆明园四十景图»
——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和唐岱共同绘制的绢本
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劫来的
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将送给她的圆明 园文物汇集在一起,在枫丹白露皮埃尔大厦旧址底层建造了中国馆。中国 馆内收藏文物1000余件,展出320件,全部是当年从圆明园抢劫去的,其 中包括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等等。
亭序》。
然而我们又要通过怎样的途径 回收这些珍贵文物
非法流失文物的主要回归途径
捐赠
回购
追讨
捐赠
枫丹白露宫 Palace of Fontainebleau
此鎏金佛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
殿皇帝宝座前的摆设,与故宫
现存佛塔基本相似。该塔有两 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 嵌着绿宝石。是我国古代仅存 为数不多的鎏金器物。 流失时间:1860年
鎏金佛塔
现藏地: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
金曼扎是藏传佛教的寺庙摆设品, 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并 镶有珍珠、绿松石等多种宝石。 曼扎中央凸起的部分为须弥山, 四周为婆罗门教的四大部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