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贫困理论与社会救助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学》赵曼 第07章 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学》赵曼 第07章 社会救助

3、对救助对象的甑别和确定工作还需强化
如对申请救助群众的家庭收入核实问题一直缺乏有效措施, 直接影响到救助对象的甑别。家庭收入低、支出多是确定 贫困家庭依据,也是落实各项救助政策的基础。由于当前 家庭收入的多样性、隐秘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部分申请救助家庭的经济收入难以核实。又如对于少数归 正人员及无业居民采用纠缠、吵闹,甚至威胁等手段,强 硬要求社会救助,缺少有力的应对措施,使少数不符合救 助条件的人员变成救助对象,导致救助目的偏差,公正公 平性受到影响。
第七章 社会救助
本章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的历史演进 社会救助的甄别机制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效率问题 不同救助方式的效率问题 中国目前的社会救助体系
学习重点:
理解社会救助的主体 掌握贫困的定义及贫困程度的衡量指标 理解社会救助中的甄别机制
理解社会救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非营利组织在社 会救助领域的优势
(二)非营利组织的效率分析
究竟谁成为责任主体更有效率:政府?还是 非营利组织?新自由主义者的代表弗里德曼认为, “最理想的途径是私人慈善事业”,私人慈善事 业完全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高效率。
社会救助除了政府救助之外,还有民间非营 利组织的慈善救助,后者是一种市场行为且效率 更高。
(三)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一、社会救助的历史演进
(一)社会救助理念的历史演进
春秋战国 工业社会之前
二战后 现代
“民本” “仁政” “大同” 惩戒性:贫困由懒惰造成 社会援助取代贫民救济 强调生存权和权利立法
5
(二)社会救助的主体
政府
企业
个人
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
我国社会救助主体单一,主要为政府,而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领域,非营 利组织发挥巨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与社会救助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与社会救助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与社会救助的理论与实践作者:关信平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第19期【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社会救助【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1.19.005贫困是现代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当代贫困问题的表现和原因不尽一致,但基本上都是由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分配不公和保障制度不健全而导致。

工业化时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逐渐开展了由国家统一组织的大规模反贫困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代中国的反贫困行动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历程中始终将中国的反贫困作为其革命和执政任务的重要内容,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使广大民众摆脱了绝对贫困,而且为现代世界的反贫困行动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反贫困行动和建立发展社会救助制度的实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党在革命与执政的百年历程中对民生保障的责任担当与制度探索,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反贫困行动的复杂性,并为未来继续做好反贫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建党之初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与社会救助行动发展脉络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与社会救助行动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开始,但重点开展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个阶段里。

党在各个时期和阶段中应人民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反贫困行动,建立并不断优化社会救助制度。

此部分将简要梳理从建党之初到改革开放前近60年历史中党在反贫困与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方面的行动及成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反贫困和社会救助行动。

在旧中国,阶级剥削、经济不发展和缺乏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导致城市和农村中许多下层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下,尤其是农村中的贫农和雇农因缺乏土地而处于“送租之外,所得无几”境况,生计面临困难。

[1]同时,自然灾害和自然条件恶化经常进一步导致一些贫困农民陷入困境。

社会工作理论介入高校贫困生社会救助

社会工作理论介入高校贫困生社会救助

社会工作理论介入高校贫困生社会救助对于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救助,政府或高校出台了各类资助政策,如绿色通道、减免一定的学费、发放奖助学金、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助学贷款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大学生入学难、读书难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因岗位、金额、数量有限,能够享受到的学生只是少部分。

大部分贫困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集体活动时间、甚至与同学交往的时间,通过社会兼职打工等方式赚取学习生活必须的其他费用。

现有的政策或救助体系开始显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足,难以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大学生。

这需要改进社会救助体系,满足贫困大学生的各种需求,实现深层次意义上的社会救助---挖其所长,强大内我,促其成长,助人自助。

笔者认为,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救助不应仅停留在经济、物质层面,还应扩展至非物质层面,如马斯洛所说的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层次,全面实现贫困大学生的物质救助、精神救助、教育救助等[1].社会工作有利于此种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实现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救助,实现高校资助育人的终极目标。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融入高校贫困生救助体系现行的高校贫困生救助理念还停留在着力解决其经济困难,忽视其心理发展、社会适应问题的初始阶段。

很多研究者或高校开始关注贫困生经济困难以外的问题,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还没有形成成效显着的、系统性的机制。

对此,社会工作价值观理念的融入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一)高校贫困生救助的终极价值与社会工作践行社会公正的价值观不谋而和贫困大学生群体救助体系建立的目的在于保证贫困大学生与其他普通大学生一样接受并完成高等教育的常规学习,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这点与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即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工作的经济保障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该价值观的实现。

(二)在进行高校贫困生救助时应该尊重其尊严和价值在对贫困生予以关心、关注、关爱时,应该充分认识到他们各自的差异性,对出身文化、民俗或种族的多元性保持开放与敏锐意识。

第7章 社会救助

第7章 社会救助

2
一、中国贫困人口规模 国务院扶贫办官员确认,2009年,中国政 府启用新的扶贫标准,取消现行绝对贫困人口 与相对贫困人口的区分。由此,中国的扶贫对 象将由现有1479万人增至4300多万人。 二、贫困线 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的人口。 一是绝对贫困线,低于该标准的就是所谓 “赤贫人口”;
3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开始接受由国家 统计局设定的农村贫困线,把它作为识别农村贫困 人口规模和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标准。该贫困线设定 的方法是符合国际规范的。首先,确定一种营养标 准,国家统计局将营养标准确定为每人每天2100大 卡。然后,根据20%的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 测定出满足这一营养标准所需要的各种食物量,再 按照食物的价格计算出相应的货币价值。这一无家 可归的孩子。 货币价值成为“食物贫困线”。最后是确定 “非食物贫困线”,简单的方法是既可以主观地确 定食物贫困线在整体贫困线中的比例,也可以参照 整个社会的恩格尔系数或低收入人群的恩格尔系数 来确定的。
7
2008年底之前,中国政府确定的贫困线为人 均年收入785元。该标准按照2005年的美元购买 力平价约为人均每天0.57美元,而按照美元兑人 民币现行汇率则只有人均每天0.31美元。这与世 行推荐的人均1.25美元的贫困线相比,差距极为 悬殊。
搜狐新闻 2009年04月09日来源:《中国青年报》 贫困人口是一个动态指标 参7-2 1985年至2009年中国贫困线标准变化一览 表.pptx 参7-3美国人口健康服务部贫困线.pptx 参7-4美国的穷人不穷.ppt 参7-5中国贫富标准线.ppt
15
3、社会救助的标准是低层次的; 4、社会救助一般是短期性的; 5、社会救助的水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的制约; 6、社会救助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 (二)社会救助的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活; 2、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 3、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七章 贫困理论与社会救助

第七章 贫困理论与社会救助

⒉恩格尔系数法 • 恩格尔曲线(Engle Curve):反 映消费量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总支出 (或收入)的比例。 • 恩格尔定律(Engle‘s Law):食 品支出比例与收入的增长成反比。
比食 例品 支 出 所 占
收入
恩格尔定律
运用恩格尔系数法确定贫困线方法有二:
二、贫困产生的原因
(一)主体不发育论,也称素质论
• 认为,贫的本质规定是人的素质差,即 把人的素质落后作导致贫困的终极原因。 人的素质虽然包括人的先天票赋,但后 天的教育水平和社会环境对人的素质的 形成和提高也往往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供体不平等论
• 认为,贫困的根源在于贫困地 区外部经济社会环境的不平等, 即不平等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 是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
优点: (1)直观明了,通俗易懂,而且可以 罗列得很详尽细致,从而也便于社 会公众参与意见;
(2)它能够保证扶贫对象的最起码 的需要。
争议:
• (1)应该往菜篮子里装什么?由谁来决定往菜篮子里 装什么? • ⑵因为最后选择纳入“菜篮子”的总是最容易取得 一致的项目,而有争议的项目往往会被搁置起来, 所以,用市场菜篮法制定贫困线标准容易偏低; • ⑶该法这种严格的清单式的计算,限制了扶贫对象 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自由选择极少,从人权的角 度看.这是不公平的。
供体不平等论的代表思想主要有以 下几种: • 1、分配论。认为,贫困是财产、 收入和权力不公平分配的结果。或 者说,贫困就是不公平分配。其代 表性理论观点有社会分层职能学说、 社会阶层斗争学说和依附论等。
2、发展经济学者的观点 • 认为,片面地采取“西化”的发展 模式是贫困的根源所在。换言之, 把贫困的造成看成是政府的责任。 这种观点认为,由于种种原因,我 们的地方政府没有提供满足穷人发 财致富的欲望的环境和机会。

农村社会救助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农村社会救助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公平正义观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无论其社会地位和经济 条件如何。
在农村社会救助中,公平正义观念要求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和 发展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农村社会救助,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 定。
政府责任与角色定位
政府在农村社会救助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地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创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提 高了救助水平和效率,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案例二
某地农村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通过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综合性措施, 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救助标准偏低
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救助标准偏低,难 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主 要原因在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救助 制度不完善等。
救助对象不精准
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救助对象识别不精 准,存在“漏保”、“错保”等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审核把 关不严等。
救助方式单一
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救助方式单一,主 要以现金和实物救助为主,缺乏针对 性强的救助措施,主要原因在于缺乏 创新、资源整合不足等。
06 改进建议与未来 展望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农村社会救助相关概念和理 论基础
汇报人:XX 20XX-02-05
目录
• 农村社会救助基本概念 • 农村社会救助理论基础 • 农村贫困人口识别与评估 • 农村社会救助政策体系 • 农村社会救助实施效果评价 • 改进建议与未来展望
01 农村社会救助基 本概念
社会救助定义及目的
定义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 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 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

社会救助理论基础

社会救助理论基础

庇古认为:①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呈递减规律。即: 穷人1英镑的效用比富人1英镑的效用大,当1英镑从 富人转移给穷人时,穷人的得利大于富人的损失,则 社会福利就增加了。 ②每个人获得的效用总计构成全社会效用的总和,即 全社会的经济福利。根据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由政府 而非市场把富人的一部分货币转移给穷人,即实现收 入均等化能增加社会福利。当所有人的收入均等从而 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社会福利就达到最大化。 ③庇古认为衡量社会福利的标准,除了国民收入均等 化外,还包括国民收入极大化。庇古认为这两个标准 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凡能增加国民收入总量而 不减少穷人的绝对份额,或增加穷人的绝对份额而不 影响国民收入的总量,都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进。
新福利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一是提出了社会福 利函数理论;二是提出了社会选择理论;三是对市 场失效和政府作用进行了研究。 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比旧福利经济学更具 有现实意义。现实生活中,导致贫困的因素很多, 有个人主观或客观方面的,但主要是整个社会方面 的原因。这种社会原因体现在国家所实行的社会经 济政策以一些人有利但对另一些人不利甚至使其陷 入困境,这就需要国家实行社会救助帮助其摆脱贫 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为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 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第一,力主消费支出。凯恩斯认为,高消费可以和高投资并存,节俭 虽然符合道德规范但对社会不利。政府举债支出虽然使财政出现赤字 但可以使社会走向富裕。因此,他鼓励政府消费,并认为政府的一切 支出都是生产性的。一方面,政府可以增加其购买水平,扩大对商品 和劳务的需求,举办公共工程;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提高转移支付水 平,以及社会救助金等社会保障费用。 第二,凯恩斯认为,财富分配不合理是现实社会的根本缺陷之一,会 降低消费倾向,导致有效需求减少,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应 实行高额累进税政策,通过收入再分配提高消费倾向。 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思想,可以成为各国实行社会救助的思想 基础之一。任何一个社会的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社会消 费,但贫富差距过大会严重影响该国社会消费的提高,因此,只有缩 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问题,才能拉动整个社会需求。为此,就必须 实行社会救助政策。这种思想与庇古的主张有一定的联系和类似性。

第七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第七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二)贫困指标 1.贫困发生率 1.贫困发生率 2.贫困缺口率 2.贫困缺口率 3.恩格尔系数 3.恩格尔系数
三、社会救助对缓解贫困的作用 (一)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二)社会救助对贫困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
一、早期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慈善和恩赐思想 (二)人权思想 (三)温情主义论
二、马尔萨斯的社会救助思想 ()贫困思想 (二)对社会救助制度的批评
三、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旧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 (二)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
四、凯恩斯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二)政策主张
五、《贝弗里奇报告》 五、《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社会救助的地位和作用 (二)社会价值的享受资格和资金来源
三、负所得税理论
复习思考题
1.怎样区分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1.怎样区分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2.什么是贫困缺口率? 2.什么是贫困缺口率? 3.阐述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救助思想。 3.阐述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救助思想。 4.阐述马克主义社会救助思想。 4.阐述马克主义社会救助思想。 5.概括市场失灵理论的主要含义。 5.概括市场失灵理论的主要含义。
六、新剑桥学派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主要思想 (二)政策主张
七、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贫困化思想 (二)济贫思想
第三节 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
一、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一)市场失灵理论 (二)政府失灵理论
二、社会救助与经济发展 (一)二者之间的一般关系 (二)社会救助与劳动力供给 (三)社会救助与劳动力需求
第七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救助产生的理论 基础;掌握社会救助理论产生的背景,以 及这些理论对社会救助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救助知识要点

社会救助知识要点

课程知识要点第一章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1、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广义贫困与狭义贫困的含义2、人类早期社会救助思想的主要内容慈善恩赐思想含古希腊幸福观、古罗马正义观、欧洲中世纪公正观和基督教博爱观的基本思想3、福利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命题4、贝弗里奇的社会救助思想第二章社会救助概述1、社会救助的基本内涵、特征尤其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和保障水平的最低性和内容2、社会救助产生的思想社会救助思想,即人们普遍认为国家和社会应该承担应付社会成员所面临各种经济风险的责任、经济生产力水平和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条件贫困问题危及社会稳定和安全3、社会救助制度的萌芽历史前身是英国济贫法及产生的标志美国1935社会保障法4、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及基本特征5、我国传统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弊端改革的原因第三章生活救助1、生活救助制度的内涵实质是衣食救助,保障温饱生活水平,解决生存危机问题与特征2、我国生活救助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3、我国农村五保供养救助对象的资格条件含“三无”人员的界定第四章医疗救助1、医疗救助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2、医疗救助的主要方式3、我国医疗救助对象的资格条件、对象范围、常规方式、规范程序第五章住房救助1、住房救助的内涵、特征和实施方式2、我国廉租房和公租房制度的主要内容第六章教育救助1、教育救助的基本内涵、特征与功能2、教育救助的实施方式第七章灾害救助1、灾害救助的内涵、特征尤其临时性非经常性,主要实施方式是实物非现金,这与其他救助制度的重大区别和功能2、灾害救助的类型及救灾过程第八章失业救助1、失业救助和失业保险的内涵2、失业救助与失业保险的异同第九章司法救助1、司法救助的客观原因即意义2、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内涵3、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的异同4、实施司法救助的条件法律和经济条件5、司法救助的特殊对象第十章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1、经济学的横向公平和伦理学的纵向公平的含义2、社会福利制度中公平的主要内容与形式3、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第十一章社会福利概述1、社会福利的涵义、特征、内容和功能2、社会福利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重要原因和直接原因3、我国传统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4、我国民政福利事业与福利企业性质、兴办的条件我国职业福利、社区服务、公共福利的主要内容第十二章老人福利1、老人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2、西方国家老人福利的共同特征3、我国传统社会老人福利的基本特征4、我国老人福利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及对策思路第十三章妇女儿童福利1、妇女儿童福利的内涵、特征与功能2、妇女儿童福利的内容3、我国妇女儿童福利的主要内容。

自考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自考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 三、我国社会救助的现状 •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水灾、旱灾 、风灾 、雪灾、地震等。 • “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 葬 • “五保对象”有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 形式。
• 四、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 (一)变单纯的社会救助为生活救助与生 产扶持相结合。 • (二)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社会化进 程 • (三)根据国家的救助方针,积极推进救 灾改革 • 1、实行救灾款包干,探索救灾分级管理的 路子
第七章 社会救助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概念及其对象
•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原始形态,是最低层 次的社会保障,它只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 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及各种群体运用掌 握的资金、实物、服务手段,通过一定机构 和专业人员,按照科学的工作方法,向无生 活来源、丧失工作能力者,以及向生活在“ 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和家庭 ,向一时遭受自然灾害和不幸事故的遇难者 ,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以使被救助者 能继续生存下去。
7、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是() A.公民可以无条件地享受 B.承认救助公民是政府的义务 C.社会救助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 D.社会救助是较高层次的保障 8、“五保”不包括 ( ) A.保吃B.保穿 C.保住D.保富
• • • • •
9、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有( ) A.自然灾害救助 B.洪水、地震救助 C.孤、寡、病、残救助 D.城乡贫困救助 E.伤残军人救助 10、现代社会救助的目标是保障公民享有 _________。 • 11、我国社会救助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大力 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________。
• 3)救助的依据不同。工业化以前是无法可依;现 代社会的救助是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是一种建立在立法基础上的社会事业,并构成社会 政策的一部分。 • 4)救助的管理水平、方式不同。工业化以前,私 人救济无所谓管理;现代社会救助不仅有一套建立 在科学基础上的专门机构,而且管理人员经过专业 教育,会利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享受社会救助的程度 • 5)救助的基本原则不同。工业化以前救助作为一 种恩赐,是纯消极的;现代社会救助贯彻“以工代 赈”和“生产自救”、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 • 我国社会救助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按造 成贫困的主要原因相应设置了自然灾害救 助、孤寡病残救助、城乡贫困户救助。

社会保障概论 第六章 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概论  第六章 社会救助

• 1、现金救助
• 2、实物救助
• 3、服务救助
• 4、以工代赈
• 依据社会救助时间的长短来划分
• 定期救助 • 临时救助
社会救助的对象
只对自我保障有困难而且确实需要国家与社会给 予救助才能摆脱生存危机或困境的社会成员负责。 在中国,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三无”人 员、灾民、贫困人口。
救助标准及其确定方法
第七章 社会救助
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救助、贫困问题等基本理论
熟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制度、 灾害救助制度等的目标、原则及基本内容
概述 社会救助的含义:
• 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
•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脆弱群 体 • 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 4、低保标准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科学性。保障标准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一定程序, 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严密方法测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 性; • 二是统一性。由于一个行政区域(市、县或区)只有一 个保障标准,它适用于本区域内的全体居民,无论其就 业与否、身份背景如何,在这个保障标准面前都一视同 仁,这不仅较好地体现了社会救济的无歧视原则,也有 效地克服了原来社会救济随意性大的弊病; • 三是权威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由政府组织制定和调 整,并通过文件或法令形式向社会公布的一项政策规定, 具有法规的效力和权威性,这使救济工作能够实行民主 化的管理,并易于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 5、申请、审批程序

• 6、家庭收入核算
• 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以国家统 计口径为准)。 • 具体包括: (一)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及其他劳动收入; (二)离退休金、基本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及失业保险金; (三)储蓄存款、股票等有价证券及利息; (四)出租家庭资产获得的收入; (五)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费; (六)继承的遗产和接受的赠与; (七)其他应当计入的家庭收入。如遗嘱补助,参加商业保险的收入,股金分红等资本所得。 • 下列收入不计入申请人家庭收入: (一)对国家、社会做出特殊贡献,政府给予的奖励金;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 津贴。 (二)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及保健金。 (三)奖学金、助学金及由政府和社会给予困难学生的救助金。 (四)因工(公)负伤职工的护理费及死亡职工遗属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 (五)因公致残返城知识青年的护理费。 (六)在职人员按规定由所在单位代缴的住房公积金及各项社会保险统筹费。

贫困与社会援助

贫困与社会援助

贫困与社会援助一、贫困问题的现状与原因贫困一直是社会中的一大难题。

有些人一生都无法走出贫困,一直生活在困苦之中。

要解决贫困问题,就需要先了解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首先,贫困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贫困现象普遍存在。

农民和农村居民因为缺乏教育和就业机会,收入较低,生活水平也相应较低。

此外,一些特殊群体,如残疾人士和孤儿,也更容易陷入贫困。

其次,贫困的根源可以归结为多种原因。

结构性失业、教育水平低、医疗保障不完善等问题都是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区,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也会对贫困问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外,一些社会问题如犯罪和家庭暴力也会使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

二、社会援助的意义与作用面对贫困问题,社会援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社会援助是指社会团体、政府和个人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支持与帮助。

首先,社会援助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通过提供食物、衣服、住所等基本生活用品,社会援助能够帮助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其次,社会援助还通过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来改善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

贫困人口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往往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通过社会援助,贫困人口可以获得医疗救助,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社会援助还可以帮助贫困人口改善教育条件。

贫困家庭往往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限制了贫困人口的发展机会。

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奖学金和教育培训,社会援助能够帮助贫困人口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其教育水平。

三、有效的社会援助机制与方法为了提高社会援助的效果,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援助机制与方法。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援助事业的投入。

只有政府的支持,社会援助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实施。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财政拨款,增加社会援助的资金来源。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社会援助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其次,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社会援助活动。

除了政府的支持,社会力量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贫穷与社会救助

贫穷与社会救助

5.社會工作係由政府機構或民間團體所從事 以協助個人.家庭.團體或社會,發揮其潛能, 調整其關係,解除或預防其問題並改進其生 活或促進其福利的一種專業工作.工作人員 不但要熟悉社會工作的理論,且須由實地工 作中熟練社會工作的方法和技術.
請你用拆字的方式對這個定義做一個分 析吧
政府或民間—社會工作不僅是民間的服務,更是一個國 家.政府的政策.福利.計畫.方案.. 服務對象—個人.家庭.團體.社區.社會.. 功能—解決.預防.發展(發揮潛能) 專業—何謂專業?1950年代即已確認,專業必須具有知 識.價值.技巧.目的,以能引導實務活動 調整關係—社會工作重視人與環境的關係 專業人員的條件—知識與技巧
美國COS 發起:由哥爾亭牧師(Gurteen)於1877年成立於水 牛城 目標:有效救濟貧民,避免機關重複浪費 強調對對象施予調查,救濟對象應是值的救濟的貧 民(worthy poor)-能自立自助,能維持自己生活的 人 unworthy poor:強迫在救濟院.習藝所內改變其生 活方式
社會工作的定義
定義實在太多,如果有50種,你想背嗎?? (我也不想) 李增祿的書中提供較重要的五種定義 1.社會工作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以個案.團體.社區工 作的方法,解決並預防個人團體社區之社會問題,以增進社會 的進步. 科學..藝術 個案.團體.社區—說明了傳統的社會工作三大方法 解決..預防—傳統社會工作的功能 個人.團體.社區—範定了社會工作服務的案主體系
(3)表達性需求:案主已付諸行動,表現出來 的需求 (4)比較性需求:案主的條件低於可以對照 比較的團體或社區
(二)計畫(planning):將評量的結果轉化成欲達成 的目標,並找出達成目標的方法 (三)行動(action):執行達成目標的方法 分為針對案主本身的行動 針對案主週遭環境的行動

社会保障学课件-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学课件-社会救助
第七章 社會救助
一 社會救助的歷史演進與特徵

社會救助與反貧困
三 社會救助與非營利組織
四 社會救助對象與救助標準
五 社會救助基金的籌集和使用
六 社會救助體系與管理
一、社會救助的歷史演進與特徵
(一) 社會救助的歷史演進
貧民救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
社會救助
一、社會救助的歷史演進與特徵
(二)
社會救助的特徵
報災要及時 A
自然災害 救助的管理
C 核災講原則
手續須完備 E
D 救災須依法
六、社會救助體系與管理
(四)
社會救助管理
群眾評議 B
家庭生活調查 A
貧困救 助的管理
C 基層組織審核
確定是否救助 E 及救助待遇
D 社會救助機構 復核或復查
(一) 社會救助體系的分類
現金救助 實物救助
按社會 按社會救 救助專 助專案的 案支付 性質與用 方式分 途相結合
的標準分
救助類 專案
預防類 專案
六、社會救助體系與管理
(二) 我國的社會救助體系
救災
農村 扶貧
(1)自救災然災害類型 (2)救災的對象與內容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1)扶Ad貧d Y的ou對r Te象xt in here (2)救Ad助d Y式ou扶r Te貧xt 與in h開ere髮式扶貧
農村“五 (1)經費來源
保”供養 制度
(2)主要供養形式
六、社會救助體系與管理
(二) 我國的社會救助體系
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
保障
((12))保城救障市災 對新象貧困人口增加的原因 (3)城Ad市d Y最ou低r T生ext活in 保her障e 制度的特點

第七章 社会救助

第七章 社会救助

二、我国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概 况
(一)建国初期(1949-1953年)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4-1957)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8-1977) (四)社会救助工作恢复时期(19781983) (五)社会救助工作开拓发展时期 (1983年至今)
三、我国社会救助的现状
目前,我国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有 8000万人。社会救助任务相当繁重。 (一)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二)孤寡病残救助工作 (三)城乡贫困户救助工作
一、福利国家 二、“瑞典病”与“英国病”
四、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改革成效: (一)变单纯的生活救助为生活救助与生产扶 持相结合 (二)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三)根据国家的救助方针,积极推进救灾改 革 (四)在“五保”供养问题上推行乡镇统筹和 集中供养,初步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第八章 社会福利
通常理解:有关改善 社会成员物质、文化 生活的一些举措。 专业领域理解,分广 义和狭义。 中国用狭义含义。救助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概念及其对象
一、概念
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及各种社会群体运用掌 握的资金、实务、服务手段,通过一定机构和专 业人员,按照科学的工作方法,向无生活来源、 丧失工作能力者,以及向生活在“贫困线”或最 低 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和家庭,向一时遭受严重自 然灾害和不幸事故的遇难者,实施的一种社会保 障措施,以使被救助者能继续生存下去。
理解: 社会救助经费除来自 国家机构外,还往往 来自国际组织以及个 人和团体的援助、捐 赠。 社会救助不是慈善事 业,不能看作是国家 给予不幸者的一种施 舍、恩赐,而是国家 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 义务。
现代社会救助与传统社会救济区别:
第一,接受和给予的思想基础不同; 第二,救助的范围不同; 第三,救助的依据不同; 第四,救助的管理水平、方式不同; 第五,救助的基本原则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水平均衡
• 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时,随着收入的增 长,消费相应增长,营养改善,出生率 上升,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国民收 入的增长会被更快的人口增长所抵消, 没有资本积累,使人均收入维持在生存 的水平上,并且是固定不变的。
高水平均衡
• 人均收入增长到大于某一水平时,人口死亡率 下降到极限(不再下降),人口增长减缓,人 均收入大于消费,人均资本增加,国民收入的 增加将超过人口的增长,人均收入相应增加。 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的作用,国民收入增长下降,直到等于人口增 长为止。这时,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狭义贫困
• 经济贫困或物质贫困,生存贫困,指人的收 入不足以维持物质生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 需求,缺乏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它的 下界是不致于饿死,亦即马克思曾指出的: “生活上所必不可少的”,“再减少就会危 及劳动者的生命”的,“维持生存”的最低 物质生活资料数量界限。
广义贫困
• 除了经济贫困外,还包括社会、文化、心 理等方面的障碍或约束,它是经济、社会、 文化、心理等贫穷落后现象的总称,内涵 十分丰富,它不光包括低收入、生活不得 温饱、生活难以维持的经济概念,而且包 括预期寿命、文化程度以及安全感、正义、 人权等生活质量的社会、文化和心理概念。
⒉贫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贫困首先是经济贫困,经济贫困首先是经济增长不足 的结果。一般来讲,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有土地、劳 动与资本。但在历史的不同发展时期,它们在经济增 长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农业社会,决定经济增长的 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在工业社会,决定经济增长 的要素主要是资本(物质资本)和劳动,到信息社会,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将主要是人力资本和技术。 • 贫困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各个因素发育不够以及他们之 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优点: (1)直观明了,通俗易懂,而且可以 罗列得很详尽细致,从而也便于社 会公众参与意见;
(2)它能够保证扶贫对象的最起码 的需要。
争议:
• (1)应该往菜篮子里装什么?由谁来决定往菜篮子里 装什么? • ⑵因为最后选择纳入“菜篮子”的总是最容易取得 一致的项目,而有争议的项目往往会被搁置起来, 所以,用市场菜篮法制定贫困线标准容易偏低; • ⑶该法这种严格的清单式的计算,限制了扶贫对象 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自由选择极少,从人权的角 度看.这是不公平的。
3、资本短缺论 • 认为,欠发达国家经济贫困的根源 在于其资金的短缺。即“一国穷是 因为它穷。比如,纳克斯的“贫困 的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的“低 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等等。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要说明:资本缺乏是产生贫困恶性 循环的根本原因,资本形成不足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 碍和约束条件。
二、贫困缺口率
贫困缺口(G): z—贫困线; yi—第 I 个贫困人口的收入; G—贫困缺口。 则:G=∑(z-yi) 反映贫困者的收入要达到贫困线所需要的财力。
贫困缺口率(I):实际贫困缺口与理论 最大贫困缺口的比值。 理论最大贫困缺口:q·z=∑z 实际贫困缺口:G=∑(z-yi) 因此,贫困缺口率: G I= q·z
优点:
(1)简便易行。确定一个 “保证家庭成员基本的、 足够的饮食消费”的开支 金额,除以恩格尔系数, 就可以求得贫困线;
(2)可以用代表一般市民的 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来 求得贫困者的消费水平, 从而使贫困阶层的生活素 质客观地与一般市民生活 水平拉上关系,并可逐步 改善贫困阶层的生活素质。
争议:
⒊教育、医疗、就业(失业)既是脱贫的手段,也是致 贫的因素。
•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变化中内因和外因关系的 哲学原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外因是事物变 化的条件,内因决定外因。在经济增长的诸多影响因素 中,内因是劳动者,土地、资本等是条件。因此,劳动 者素质是经济增长,从而是贫困的决定性因素。而劳动 者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医疗以及就业来实现 的。但另一方面,教育、医疗是需要成本的,失业风险 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育、医疗、就业(失业)既 是脱贫的手段,也是致贫的因素。
四、贫困的社会经济影响
(一)经济影响 (二)社会影响
• ⒈ 绝对贫困会导致经 济活动在低水平上恶 性循环。 • ⒉收入差距扩大导致 的相对贫困,会使全 社会总体边际消费倾 向下降,不利于经济 的长期稳定增长。
• ⒈威胁社会稳定。 • ⒉贫困与人口增长的 恶性循环。
一、贫困发生率(H)
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 q H= n 其中,q 表示贫困人口数,n 表示总人口 反映贫困面的大小。
• 根据恩格尔系数的某个值(现在国际上一般 确定为60%)直接确定贫困线。方法是恩格 尔系数为60%的家庭的收入水平; • 依据恩格尔系数间接地用收入金额来表达贫 困线。具体办法是:按营养学知识确定一个 最低饮食标准及其相应的饮食费用,然后用 它除以恩格尔系数的贫困值(如上述的 60%),其商就是贫困线标准。
四、综合贫困指数(R)
把贫困发生率、 贫困缺口率和贫困线指数相乘, 称为综合贫困指数。即: R=H·I·K q G z G 事实上:R=H·I·K= · · = n q·z — Y y 其中,Y 表示 GDP 总量。 可见, 综合贫困指数是贫困缺口占 GDP 的比重。 该指数是把贫困问题放到社会整体来考察,度 量其社会经济负担程度,即国民要达到最低贫困线 需要救济的金额占 GDP 的比重。同时,该指标也可 做因素分析。
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人均收 入过低,导致储蓄能力过低、投资量小和 资本形成不足;而人均收入低的原因又在 于资本形成不足。由此可见,资本稀缺是 经济发展主要障碍和关键所在。
三、从贫困的理论分析中得到的启示
⒈贫困是一种动态现象,它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而变化。
•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在经济落后的的国家和 地区,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衣、食、住等生存问题,贫困 更多地表现为绝对贫困;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社会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人们的衣、食、住等生存问题 得到普遍的解决,但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社会财富占 有的不均等,低收入群体在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的同 时,其收入和财富的拥有量在全社会的比例下降,相对 贫困问题逐渐显现;
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摆脱两个恶性循环的关键是注 入资本,而注入资本的途径无非是两条,一条是依靠外援 ,另一条是强迫储蓄.这又回到了他的"资本决定论".所以 ,纳克斯的"两论"本质上是一个体系.我们将它综合起来, 视为"反贫困恶性循环的资本注入解救论".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低水平 均衡
经济的 两种均 衡状态 高水平 均衡
二、贫困产生的原因
(一)主体不发育论,也称素质论
• 认为,贫的本质规定是人的素质差,即 把人的素质落后作导致贫困的终极原因。 人的素质虽然包括人的先天票赋,但后 天的教育水平和社会环境对人的素质的 形成和提高也往往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供体不平等论
• 认为,贫困的根源在于贫困地 区外部经济社会环境的不平等, 即不平等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 是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
(1)恩格尔系数强调的是绝对贫 困,没有考虑到相对贫困因此, 从本质上说恩格尔系数法仍然 是“绝对主义“的,从而得出 的贫困标准往往偏低; (2)用“国际公认”的恩格尔系 数的贫困标准,用于确定一个 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贫困线标准, 则过于粗疏。尤其是在中国的 特殊国情下,恩格尔系数的60 %的衡量标准是否符合中国国 情则有存疑,我们必须有个起 始的调查,取得可靠的数据。
一、贫困线的含义
科学地、合理地确定贫困线是整个社会救助乃至社会 保障制度的基础。 所谓贫困线(Poverty Line),亦称最低生活保障线,一 般是指为度量贫困而制定的针对最起码的生存条件或 者相对社会中等生活水平的差距所作的定量化的界定。
二、国际上确定贫困线的常用方法
⒈市场菜篮法 • 市场菜篮法.又称“标准预算法”。它首先要 求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内容包括维持 社会认定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种类 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 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 就是贫困线,亦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⒉恩格尔系数法 • 恩格尔曲线(Engle Curve):反 映消费量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总支出 (或收入)的比例。 • 恩格尔定律(Engle‘s Law):食 品支出比例与收入的增长成反比。
比食 例品 支 出 所 占
收入
恩格尔定律
运用恩格尔系数法确定贫困线方法有二:
虽然贫困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经济现象,但它涉及经济、 社会、文化、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具有不同 背景的人往往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标准理解贫困, 对贫困有着不同的认识,因而有不同的表述。 一般认为,贫困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在长期 内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要求的、社 会文化可接受的和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
⒊国际贫困标准
•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提出: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等 收入的50%一60%作为这个同家 或地区的贫困线,亦即最低生活保 障线。
优点:
(1)简单明了,容易测 算。只要知道社会平 均收入或社会中位收 入,乘以50%或60%, 就可以求得贫困线; (2)它可以使扶贫对象 得到的救助金额与社 会上大多数人的收入 同步增长.分享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⒋生活形态法 • 生活形态法认为:人们常常因遗缺而 不能享有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该享有 的生活条件。假如他们缺乏或不能享 有这些生活条件,甚至因此而丧失成 为社会一员的身份,他们就是贫困的。
生活形态法首先是从人们的生活方 式、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 提出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 的指标(问题),称为“剥夺指标(主 观),让被调查者回答,从中找出与 收入水平高度相关的“剥夺指标” (客观),再根据这些剥夺指标和 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状况计算出 “贫困门槛”,据此确定贫困线, 亦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