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贫困理论与社会救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⒋生活形态法 • 生活形态法认为:人们常常因遗缺而 不能享有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该享有 的生活条件。假如他们缺乏或不能享 有这些生活条件,甚至因此而丧失成 为社会一员的身份,他们就是贫困的。
生活形态法首先是从人们的生活方 式、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 提出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 的指标(问题),称为“剥夺指标(主 观),让被调查者回答,从中找出与 收入水平高度相关的“剥夺指标” (客观),再根据这些剥夺指标和 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状况计算出 “贫困门槛”,据此确定贫困线, 亦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优点: (1)直观明了,通俗易懂,而且可以 罗列得很详尽细致,从而也便于社 会公众参与意见;
(2)它能够保证扶贫对象的最起码 的需要。
争议:
• (1)应该往菜篮子里装什么?由谁来决定往菜篮子里 装什么? • ⑵因为最后选择纳入“菜篮子”的总是最容易取得 一致的项目,而有争议的项目往往会被搁置起来, 所以,用市场菜篮法制定贫困线标准容易偏低; • ⑶该法这种严格的清单式的计算,限制了扶贫对象 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Baidu Nhomakorabea由选择极少,从人权的角 度看.这是不公平的。
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人均收 入过低,导致储蓄能力过低、投资量小和 资本形成不足;而人均收入低的原因又在 于资本形成不足。由此可见,资本稀缺是 经济发展主要障碍和关键所在。
三、从贫困的理论分析中得到的启示
⒈贫困是一种动态现象,它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而变化。
•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在经济落后的的国家和 地区,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衣、食、住等生存问题,贫困 更多地表现为绝对贫困;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社会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人们的衣、食、住等生存问题 得到普遍的解决,但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社会财富占 有的不均等,低收入群体在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的同 时,其收入和财富的拥有量在全社会的比例下降,相对 贫困问题逐渐显现;
贫困
绝对贫困
• 绝对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 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下, 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 或其他合法收入,却不能 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的状 态。
相对贫困
• 相对贫困是指在同一时期, 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各个 社会阶层之间、各阶层内 部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 别而产生的低于社会认定 的某种水平的状况。
贫困 •侠义贫困 •广义贫困
四、贫困的社会经济影响
(一)经济影响 (二)社会影响
• ⒈ 绝对贫困会导致经 济活动在低水平上恶 性循环。 • ⒉收入差距扩大导致 的相对贫困,会使全 社会总体边际消费倾 向下降,不利于经济 的长期稳定增长。
• ⒈威胁社会稳定。 • ⒉贫困与人口增长的 恶性循环。
一、贫困发生率(H)
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 q H= n 其中,q 表示贫困人口数,n 表示总人口 反映贫困面的大小。
二、贫困产生的原因
(一)主体不发育论,也称素质论
• 认为,贫的本质规定是人的素质差,即 把人的素质落后作导致贫困的终极原因。 人的素质虽然包括人的先天票赋,但后 天的教育水平和社会环境对人的素质的 形成和提高也往往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供体不平等论
• 认为,贫困的根源在于贫困地 区外部经济社会环境的不平等, 即不平等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 是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
3、资本短缺论 • 认为,欠发达国家经济贫困的根源 在于其资金的短缺。即“一国穷是 因为它穷。比如,纳克斯的“贫困 的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的“低 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等等。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要说明:资本缺乏是产生贫困恶性 循环的根本原因,资本形成不足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 碍和约束条件。
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摆脱两个恶性循环的关键是注 入资本,而注入资本的途径无非是两条,一条是依靠外援 ,另一条是强迫储蓄.这又回到了他的"资本决定论".所以 ,纳克斯的"两论"本质上是一个体系.我们将它综合起来, 视为"反贫困恶性循环的资本注入解救论".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低水平 均衡
经济的 两种均 衡状态 高水平 均衡
低水平均衡
• 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时,随着收入的增 长,消费相应增长,营养改善,出生率 上升,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国民收 入的增长会被更快的人口增长所抵消, 没有资本积累,使人均收入维持在生存 的水平上,并且是固定不变的。
高水平均衡
• 人均收入增长到大于某一水平时,人口死亡率 下降到极限(不再下降),人口增长减缓,人 均收入大于消费,人均资本增加,国民收入的 增加将超过人口的增长,人均收入相应增加。 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的作用,国民收入增长下降,直到等于人口增 长为止。这时,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 根据恩格尔系数的某个值(现在国际上一般 确定为60%)直接确定贫困线。方法是恩格 尔系数为60%的家庭的收入水平; • 依据恩格尔系数间接地用收入金额来表达贫 困线。具体办法是:按营养学知识确定一个 最低饮食标准及其相应的饮食费用,然后用 它除以恩格尔系数的贫困值(如上述的 60%),其商就是贫困线标准。
(1)恩格尔系数强调的是绝对贫 困,没有考虑到相对贫困因此, 从本质上说恩格尔系数法仍然 是“绝对主义“的,从而得出 的贫困标准往往偏低; (2)用“国际公认”的恩格尔系 数的贫困标准,用于确定一个 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贫困线标准, 则过于粗疏。尤其是在中国的 特殊国情下,恩格尔系数的60 %的衡量标准是否符合中国国 情则有存疑,我们必须有个起 始的调查,取得可靠的数据。
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赵俊康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贫困的含义与分类
贫困是伴随人类历史而存在的一种现象,“贫困也有历史,和人类的 历史一样悠久” 。但在18世纪以前,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 们的生活普遍贫苦,这时贫困现象并不引人注目。贫困问题开始被社 会重视,成为经济学的基本课题之一,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
⒉贫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贫困首先是经济贫困,经济贫困首先是经济增长不足 的结果。一般来讲,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有土地、劳 动与资本。但在历史的不同发展时期,它们在经济增 长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农业社会,决定经济增长的 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在工业社会,决定经济增长 的要素主要是资本(物质资本)和劳动,到信息社会,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将主要是人力资本和技术。 • 贫困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各个因素发育不够以及他们之 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⒊国际贫困标准
•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提出: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等 收入的50%一60%作为这个同家 或地区的贫困线,亦即最低生活保 障线。
优点:
(1)简单明了,容易测 算。只要知道社会平 均收入或社会中位收 入,乘以50%或60%, 就可以求得贫困线; (2)它可以使扶贫对象 得到的救助金额与社 会上大多数人的收入 同步增长.分享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与此同时,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当这种需求成为社会大多数人的需求的 时候,那些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一定程度满足的人,就会成为 社会的边缘人口,即“贫困人口”。
因此,贫困是一种动态现象,它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将经历一个由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由侠义贫困到广义贫困、 由生存贫困到发展贫困的过程。
I越小,整体贫困程度越低。 如果I=0,则说明贫困人口 的收入都达到最低贫困线。
I越大,整体贫困程度越高。 如果I=1,则说明贫困人口 的收入为0,都需要给以救 济。
三、贫困线指数(K)
贫困线与总体人均 GDP 的比值。 z K= — y 其中,— 表示总体实际人均 GDP。 y 该数值越大,说明越贫困。
供体不平等论的代表思想主要有以 下几种: • 1、分配论。认为,贫困是财产、 收入和权力不公平分配的结果。或 者说,贫困就是不公平分配。其代 表性理论观点有社会分层职能学说、 社会阶层斗争学说和依附论等。
2、发展经济学者的观点 • 认为,片面地采取“西化”的发展 模式是贫困的根源所在。换言之, 把贫困的造成看成是政府的责任。 这种观点认为,由于种种原因,我 们的地方政府没有提供满足穷人发 财致富的欲望的环境和机会。
一、贫困线的含义
科学地、合理地确定贫困线是整个社会救助乃至社会 保障制度的基础。 所谓贫困线(Poverty Line),亦称最低生活保障线,一 般是指为度量贫困而制定的针对最起码的生存条件或 者相对社会中等生活水平的差距所作的定量化的界定。
二、国际上确定贫困线的常用方法
⒈市场菜篮法 • 市场菜篮法.又称“标准预算法”。它首先要 求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内容包括维持 社会认定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种类 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 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 就是贫困线,亦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四、综合贫困指数(R)
把贫困发生率、 贫困缺口率和贫困线指数相乘, 称为综合贫困指数。即: R=H·I·K q G z G 事实上:R=H·I·K= · · = n q·z — Y y 其中,Y 表示 GDP 总量。 可见, 综合贫困指数是贫困缺口占 GDP 的比重。 该指数是把贫困问题放到社会整体来考察,度 量其社会经济负担程度,即国民要达到最低贫困线 需要救济的金额占 GDP 的比重。同时,该指标也可 做因素分析。
⒉恩格尔系数法 • 恩格尔曲线(Engle Curve):反 映消费量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总支出 (或收入)的比例。 • 恩格尔定律(Engle‘s Law):食 品支出比例与收入的增长成反比。
比食 例品 支 出 所 占
收入
恩格尔定律
运用恩格尔系数法确定贫困线方法有二:
优点:
(1)简便易行。确定一个 “保证家庭成员基本的、 足够的饮食消费”的开支 金额,除以恩格尔系数, 就可以求得贫困线;
(2)可以用代表一般市民的 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来 求得贫困者的消费水平, 从而使贫困阶层的生活素 质客观地与一般市民生活 水平拉上关系,并可逐步 改善贫困阶层的生活素质。
争议:
⒊教育、医疗、就业(失业)既是脱贫的手段,也是致 贫的因素。
•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变化中内因和外因关系的 哲学原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外因是事物变 化的条件,内因决定外因。在经济增长的诸多影响因素 中,内因是劳动者,土地、资本等是条件。因此,劳动 者素质是经济增长,从而是贫困的决定性因素。而劳动 者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医疗以及就业来实现 的。但另一方面,教育、医疗是需要成本的,失业风险 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育、医疗、就业(失业)既 是脱贫的手段,也是致贫的因素。
二、贫困缺口率
贫困缺口(G): z—贫困线; yi—第 I 个贫困人口的收入; G—贫困缺口。 则:G=∑(z-yi) 反映贫困者的收入要达到贫困线所需要的财力。
贫困缺口率(I):实际贫困缺口与理论 最大贫困缺口的比值。 理论最大贫困缺口:q·z=∑z 实际贫困缺口:G=∑(z-yi) 因此,贫困缺口率: G I= q·z
虽然贫困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经济现象,但它涉及经济、 社会、文化、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具有不同 背景的人往往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标准理解贫困, 对贫困有着不同的认识,因而有不同的表述。 一般认为,贫困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在长期 内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要求的、社 会文化可接受的和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
狭义贫困
• 经济贫困或物质贫困,生存贫困,指人的收 入不足以维持物质生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 需求,缺乏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它的 下界是不致于饿死,亦即马克思曾指出的: “生活上所必不可少的”,“再减少就会危 及劳动者的生命”的,“维持生存”的最低 物质生活资料数量界限。
广义贫困
• 除了经济贫困外,还包括社会、文化、心 理等方面的障碍或约束,它是经济、社会、 文化、心理等贫穷落后现象的总称,内涵 十分丰富,它不光包括低收入、生活不得 温饱、生活难以维持的经济概念,而且包 括预期寿命、文化程度以及安全感、正义、 人权等生活质量的社会、文化和心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