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8-4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
案例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谁也不曾料到,中国首例银行被关闭事件,会在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省发生。
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于1995 年8 月18 日开业,它是通过向全国募集股本,并兼并了5 家信托投资公司而设立的海南股份制银行,注册资金16.7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币折合人民币3 000 万元)。
股东有43 个,主要股东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由海南省政府控股。
一开始,海发行的发展势头的确让人称羡。
据1997 年《海南年鉴》称,该银行收息率为90%,未发生一笔呆滞贷款,与境外36 家银行及共403 家分支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外汇资产规模1.7 亿美元 应该说,在海南整个金融界连续30多个月存款下降的情况下,海发行的成绩的确引人注目。
不久,一项赋予海南发展银行历史重任的大事发生了。
1997 年12 月16 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公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社等5 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
其债权债务由海发行托管。
全省其余29 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发行。
次日,海发行即向全社会发出公告,宣布兼并和托管的有关事宜。
此事是1997 年全国金融改革会议召开后出现的第一桩大事。
有消息称,兼并之后,海发行的股本金已由最初的16.77 亿元增长为106 亿元,存款余额为40亿元,债务为50 亿元,实力大为增强。
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担心:海发行能不能把城市信用社这个沉重的包袱背起来,会不会水中救人不成反被所救的人拖下深渊。
别的不说,光是兼并后银行职员就成倍增长,达3 000 多人。
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起初,仿佛一切都照常进行着,但1998 年春节过后,不稳定的因素开始出现了。
一大早,在海发行的营业网点排成大队的取款人便成为一个话题,而且传闻越来越多、越传越玄有鼻子有眼的传闻加剧了人们心理的恐慌,恐慌的心理又反过来增加了储户的取款。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近年来,海南发展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中面临倒闭的一家银行。
该银行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境内一家地方性银行,在当地有着重要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内外部因素,海南发展银行最终宣布破产,给当地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对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过度扩张和信贷风险。
2024年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使得银行利润下降,为了弥补利润缺口,海南发展银行开始大规模发放高风险贷款,包括房地产和非标准化信贷。
这导致了银行信贷风险的积累,资产质量开始恶化。
此外,银行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也存在明显缺陷,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其次,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还包括政策因素和经济周期。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海南发展银行所在的房地产行业面临了严重的市场下行风险。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收紧政策,贷款标准变得更加严格,导致海南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大幅下降,进而引发了流动性风险。
同时,国家对地方性银行的监管也逐渐加强,使得海南发展银行在资本金补充和整体风险防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此外,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案例还暴露出监管部门监管不严问题。
过去的监管模式主要侧重于规则制定和事后监管,监管部门在风险防控方面缺乏主动性。
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导致对监管部门的整体能力和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监管部门应在早期识别和预警风险,并制定有效的监管政策和规则,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及时性。
最后,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倒闭导致了大量失业和社会不稳定,也使得当地的金融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此外,由于海南发展银行是地方性银行,其倒闭还对其他地方性银行和金融体系产生了不良影响,加大了系统性风险。
综上所述,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过度扩张和信贷风险、政策因素和经济周期、监管不严和资本金补充不充分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该银行的倒闭。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
关于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1998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一、成立及倒闭过程1、背景海口银行的密度极大,巨大的压力下,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各信用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的通病,并严重影响会安定。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发行、托管信用的最直接原因。
2、成立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通过向全国募集股本,并兼并5家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的信托投资公司而成立的,注册资本为16.77亿元人民币。
股东有43家,主要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有海南省政府控股。
在成立伊始海发展就背负44亿元的债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1997年底,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海南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通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合作社等5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一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
其债权债务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南发展银行。
接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142亿元,资产几乎全为无人问津的房产。
3、经营中的问题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案例分析:不良资产率增加导致海南发展银行倒闭
案例分析:不良资产率增加导致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不良资产率增加导致海南发展银行倒闭随着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我国又相继成立了一批股份制银行,包括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等,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采取股份制形式的现代企业组织架构,按照商业银行的运营原则,高效决策,灵活经营,逐步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市场化的管理模式,自成立伊始即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体系。
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成为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来,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纷纷选择了扩张,以至于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
更有些银行,违法违规经营,发放贷款时草率行事,最终导致不良资产比例增多,为银行带来更大的麻烦。
海发行简介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是总部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海口市的一家股份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于1995年8月18日开业,注册资本16.7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币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
银行由海南省政府控股,一共有包括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在内的43个股东。
银行以兼并了5家信托投资公司,并向中国大陆募集股本的方式设立的。
海南发展银行并非只在海南省内经营,银行曾于1996年在广州和1998年5月在深圳设立过两家分行。
海发行倒闭背景海南发展银行起初经营情况不错。
据1997年的《海南年鉴》记载,海发行收息率为90,,没有呆滞贷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36家银行及共403家分支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外汇资产规模达1.7亿美元。
虽然兼并了28家信用社、托管了5家信用社的债权债务,使得海发行账面上实力增强——海发行的股本金增长为106亿元,存款余额为40亿元,债务为50亿元,但由于这些信用社大多是不良资产,海发行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且兼并后的海发行员工人数剧增为3000多人,是原来的数倍。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本案例由崔光华根据真实的事件编写,只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金融风险及银行监管的重视。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刚刚诞生2年零10个月的海南省惟一的一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因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被关闭,由此成为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家由于支付危机而被关闭的银行。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似乎还没有银行倒闭的概念,有国家作其强大后盾,吸纳的都是老百姓辛苦积攒的血汗钱,银行怎么会又怎么能够倒闭呢?因此即使这一消息被刊登在各报并不显眼的位置上,仍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
分析其破产的前因后果,有利于我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一、背景资料在1992年的海南泡沫经济中,大批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人海南,促使海南省金融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据统计,1992年与1993年全省金融业务总量比建省前增长了10余倍,仅1992年当年存款余额就比1991年增长了2.4倍,贷款余额增长了39%,以往金融机构普遍的贷差一下子变成了存差。
当时全省的金融交易活动十分活跃:同业拆借市场至1992年年底已累计拆借资金总额达630亿元,其中净拆人为367亿元;资金市场上的国库券、各种建设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以及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吸纳资金达麟亿元;1993年底经批准成立的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达207亿元(不计溢价发行)。
有人曾这样形容当时海南的金融状况:以寻求暴利为突出特征的游资充斥着整个海南。
与此同时,海南金融机构的数量猛增到近乎失控的地步。
截至1993年年底,海南金融机构共2 068家,其中信托投资类公司20家,城市信用社32家,而且均集中在海口、三亚等少数地区,形成了“银行多于米铺”的景观。
在这样过热的经济氛围中,大批游资纷纷投向高回报、高风险的证券业和房地产业。
由于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大量的金融机构也将资金投向高风险产业,金融违规现象频频出现。
当时房地产业异常混乱的债权债务关系和盲目投资、疏于管理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许多金融机构出现财务坏账和畸形的资产负债比例关系。
海南发展银行破产分析
1998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分析一、成立及倒闭过程1、成立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它是通过向全国募集股本,并兼并5家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的信托投资公司而成立的,注册资本为16.77亿元人民币。
股东有43家,有海南省政府控股。
在成立伊始海发展就背负44亿元的债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1997年底,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海南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通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合作社等5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一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
其债权债务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南发展银行。
接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142亿元,资产几乎全为无人问津的房产。
2、经营中的问题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有关资料显示,海南发展银行成立时的16.77亿股本在建行之初,甚至在筹建阶段,就已经以股东贷款的名义流回股东手里。
仅在1995年5月至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6.71%。
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贷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人股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资本金到账后1个月内,入股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带走;拿来多少,带走多少”。
3、挤兑风潮接管之后,原以为取款无望的储户在在海发营业部前排气长队取款,甚至未到期的储户牺牲定期存款的高额利息前来取款,各种传闻引发的的恐慌很快引发挤兑风潮。
案例8-4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剖析
思考:
从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的案例中, 你得到什么启示?
二、深层原因分析
(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可以说,海南发展银行建 立本身就是一个吸纳海南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 怪胎。1992年开始海南房地产火爆,1993年5月以后, 国家加大金融宏观调控力度,房地产热逐步降温,海 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 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政府决定成 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严重问题的信托投资公 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据统计,合并时这5家机构的 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 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制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 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 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 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 的比例。
由于上述原因,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 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 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1998年春节过后,不稳定的因素开始出现 了。一大早,在海发行的营业网点排成长队 的取款人便成为一个话题,而且传闻越来越 多、越传越玄……有鼻子有眼的传闻加剧了 人们心理的恐慌,恐慌的心理又反过来增加 了储户的取款。于是,金融界十分避讳、社 会十分担心的现象——挤兑,开始在海发行 出现了。
• 1997年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 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 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 比例。
• 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 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 吸引存款。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 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 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
(二)违法违规经营,海南发展银行建立起来以后,并没有 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 规的经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 的贷款。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民 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正式开业的。成立时 的股本16.77亿元。但仅在1995年5月到9月间,就已发 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 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许多代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入股 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资本到账后的 一个月,入股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拿走。股东贷款实 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这种违法违规的经 营行为显然无法使海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案例
职能: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银行的最后一条防线 在1998年上半年海南发展银行出现储户挤兑时,中央银行紧急调动34亿元资金予以 支持,当发现如救助不足以制止信用危机发生时,中央银行采取断然措施,立即关闭 海南发展银行,由中国工商银行对其实行接管,从而避免了事态的扩大,保护了私人 储户的利益, 这一案例,充分显示了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和化解银行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地 位。
思考问题:
1、为什么海南发展银行在短短3年间就破 产了?其破产的原因是什么? 2,、在海南发展银行破产之后,商业银行 吸收了怎样的一些教训来抑制这种破产状 况?
3、在此银行风险中,中央银行发挥了它的 什么职能,充当了什么地位?
1、海南银行过度密集导致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 海南省银行恶性竞争,采用不合理高息吸储,严重损害了了银行的持续经营能力,不 仅是银行无利可图,更加重了银行负债的支付负担。 2、经营模式问题 海南发展银行采用,高息吸储,无力支付时依靠吸纳新的更高利息的储蓄归还旧的储蓄 ,这种不完整得经营模式使得银行成为一个单纯的存款保存机构,并且在保存期间向储户 支付利息,也就是说银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持续的负净现金流的流出,这必将导致经营 的失败 3、严格贷款程序及审核——管理与控制不良资产 导致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的构成他的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社有大量的无抵 押不良资产。
Hale Waihona Puke 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 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 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 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 制商业银行,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 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 但是这5家公司在1993年以前的南海房地产热 中,已有大量的资金压在房地产上。从诞生之 初,就被赋予了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任。 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 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关闭前有员工 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海发行倒闭案例分析
03 从海发行得到的启示?
(一)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以经 济实力为基础且与经济发展相
适应
1.金融服务的重点应放在农业贷款、 固定资产和基建设施贷款、支持国有 大中型企业改革、
2.建立完善住房金融服务系统等方面, 这些方面都关系到国计民生,着眼于经 济的健康发展和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 与泡沫和投机有本质的不同,应作为金 融业支持的重点。
(七)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一国货币主 管部门为维护存款人利益和金融业 的稳健安全,规定金融机构以吸收存 款的一定比例向保险机构投保,在前 者出现信用危机时由后者出面提供 财务救援和支付存款的制度,这对于 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银行资金安 全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1995年 政府牵头 兼并3家信拖公司 先天畸形 1997年 境外建行 规模如日中天 1997年 全省29家信用社 兼并28家 隐患加大 1998 年春节过后 新老储户开始挤兑 限定金额 高息揽储 追缴债务 岛外建行 求助央行 措施失效 银行信任支离破碎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告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02 海发行倒闭原因?
*
(二)应以市场机制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为导向,建立和发展商业银行,限 制行政干预
在金融业的发展中,政策的制定实施应以市场信号为准, 要尊重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规律和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原 则,强化内控机制,这样才有利于商业银行按市场经济原则 健康发展。
*
(三)央行应加强有效监管,并与商业银行的自律管理有机结合
6.行政手段的制约削弱了市场手段 和法律手段的效力
海南政府过于干预, 违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造成了市场手段和法律手 段的弱化甚至失灵, 导致银行体系脆弱、发展 衰败
7.银行法规不健康,监管失控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本案例由崔光华根据真实的事件编写,只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金融风险及银行监管的重视。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刚刚诞生2年零10个月的海南省惟一的一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因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被关闭,由此成为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家由于支付危机而被关闭的银行。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似乎还没有银行倒闭的概念,有国家作其强大后盾,吸纳的都是老百姓辛苦积攒的血汗钱,银行怎么会又怎么能够倒闭呢?因此即使这一消息被刊登在各报并不显眼的位置上,仍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
分析其破产的前因后果,有利于我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一、背景资料在1992年的海南泡沫经济中,大批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人海南,促使海南省金融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据统计,1992年与1993年全省金融业务总量比建省前增长了10余倍,仅1992年当年存款余额就比1991年增长了2.4倍,贷款余额增长了39%,以往金融机构普遍的贷差一下子变成了存差。
当时全省的金融交易活动十分活跃:同业拆借市场至1992年年底已累计拆借资金总额达630亿元,其中净拆人为367亿元;资金市场上的国库券、各种建设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以及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吸纳资金达麟亿元;1993年底经批准成立的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达207亿元(不计溢价发行)。
有人曾这样形容当时海南的金融状况:以寻求暴利为突出特征的游资充斥着整个海南。
与此同时,海南金融机构的数量猛增到近乎失控的地步。
截至1993年年底,海南金融机构共2 068家,其中信托投资类公司20家,城市信用社32家,而且均集中在海口、三亚等少数地区,形成了“银行多于米铺”的景观。
在这样过热的经济氛围中,大批游资纷纷投向高回报、高风险的证券业和房地产业。
由于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大量的金融机构也将资金投向高风险产业,金融违规现象频频出现。
当时房地产业异常混乱的债权债务关系和盲目投资、疏于管理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许多金融机构出现财务坏账和畸形的资产负债比例关系。
分析海南发展银行案例
从海发行的关闭看信贷资金经营风险网销092班应露冰文章摘要: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10世纪90年代中期,海南发展银行成立,其成立初期资金充足,运营情况良好,但是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就宣布倒闭,这是由于当时大范围的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再加上银行本身管理的不善,在危机之下决策的失误导致的。
文章在对海发行产生,发展,结束的各个方便都作出了分析,并且还分析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重建海发行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分析。
最终通过对海发行的实例研究得出在金融市场上信贷资金的经营风险,并且预期未来的发展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估。
关键字:信贷经营风险地方政府控股不良资产挤兑金融风险正文:信贷资金是指,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以信用方式积聚和分配的货币资金。
信贷资金的来源有各项存款、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流通中的货币、银行自有资金、当年结益等。
下文会通过对海南发展银行关闭的实例对信贷资金的经营风险进行探讨,从而分析出当代金融领域中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经营风险。
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于1995年8月18日开业,注册资本16.7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币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
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它是在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基础上,吸收了40多家新股东后成立的。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决定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银行。
海发行会走上关闭的道路是一个令整个金融界都震惊的结果,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其发展的过程就会很明显地察觉到这个结果的必然性。
下面我从三个两个大的方面来仔细阐述:一.海发行本身存在的问题从海发行的本身来看,其自身发展当然存在着多种条件,然而这些多样的条件也会带来正反的影响。
一方面,从海发行的性质来看,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总部设在海南省的一家股份银行,银行由海南省政府控股,它不仅有中国银行强大的后盾,还有海南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领域都有着强大的优势。
《海南发展银行个案分析》
《海南发展银行个案分析》案例: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xx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xx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
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案例发生原因分析: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xx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
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
为控制局面,防止风险漫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xx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施实清理清偿计划。
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
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公众对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商银行,现金提取量不多,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震动。
(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
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
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一、案例分析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
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
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
为控制局面,防止风险漫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施实清理清偿计划。
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
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公众对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商银行,现金提取量不多,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震动。
二、原因分析(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
可以说,海南发展银行建立本身就是一个吸纳海南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怪胎。
案例10海南发展银行关闭清算案
案例十海南发展银行关闭淸算案[案情简介]为稳左金融,优化海南金融组织结构,同时也为了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筹集、运用资金的渠道,海南省政府于1994年3月成立了海南发展银行筹备领导小组,并提岀了由改造信托公司设立一家商业银行的思路。
经过大呈:的活动,1995年8月8日,海南发展银行创立大会召开。
创立大会的会场被布置得异常隆重,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海发行"以原富南信托、吉亚信托、蜀兴信托、浙琼信托及华夏金融公司为基础,另有40多家企业包括北方工业公司、中远集团等国家大型企业入股。
“海发行“的注册资本金为16.77亿元,实收资本金10.7亿元, 股东47家,海南省政府为控股股东。
海南省政府对“海发行”寄予了厚望。
然而,困扰海南金融业的资金短缺难题,不会因为“海发行”的建立而消失,开拓资金来源成为“海发行"的主要难题,而“海发行“特殊的组建方式更是“海发行”成长的重大包袱。
“海发行"是在合并5家信托的基础上组建的,5家信托机构, 除富南外,苴余4家都是没有获得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的机构。
难处理的是这些机构在1993 年以前房地产热时,大量的髙成本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资产不能动,财务状况恶化,债务压力极大,资产负债比例畸形发展。
显然,“海发行”的当务之急是扩大存款规模,为此,“海发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存款同部门、个人的考核挂钩,奖优罚劣;实行上门服务,提供结算便利等。
当时,由于房地产的降温,海南对资金的吸引力已大不如从前,要拉来资金, 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是不行的。
于是,“海发行“不得不沿袭原来那些信托公司的做法——髙息揽存。
1996年,“海发行“5年期存款利息一度髙达22%,虽然此后有所下降,但仍比国家规泄的利息高出许多。
一批有实力的客户走进了“海发行"的营业大厅。
截止到1996年底, 成立仅1年多的“海发行“全行资本营运规模便达到86亿元,比1995年增长26%,比开业前增长94.3%,几乎翻了一倍;各•项存款比开业前增长152%,贷款比开业前增长97.8%, 偿还了59%的历史债务,全年实际利润1.25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是在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 基础上,吸收了40多家新股东后成立的。
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 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 多亿元。
•
一、如此一家银行,为什么开 业不到 三年,就被迫关闭了 呢?
案例8-4海南发展银行倒 闭案例
2020年5月31日星期日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 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零 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 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 而关闭一家银行,因而不可避免地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 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 银行;
•
• 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 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 公众对工行的信任,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 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 转存工行,现金提取量不多。
•
思考: 从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的案例中
,你得到什么启示?
•
二、深层原因分析
(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可以说,海南发展银行建 立本身就是一个吸纳海南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 怪胎。1992年开始海南房地产火爆,1993年5月以后 ,国家加大金融宏观调控力度,房地产热逐步降温, 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 而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政府决定 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严重问题的信托投资 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据统计,合并时这5家机构 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 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制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 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1997年底,遵循 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 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 产的比例。
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 期存款,成了信用社的通病,并严重影响社 会安定。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兼并海 发行、托管信用社的最直接原因。
•
• 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 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 ,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其 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 合法担保的贷款。股东贷款实际上成 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
• 1997年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 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 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 比例。
•
• 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 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 吸引存款。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 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 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
•
事实上,早在海南发展银行成立 之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成立海 南发展银行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挽 救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
•
• 1993年,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 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在 这个背景下,海南省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 ,将5家已存在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 海南发展银行。据统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 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 ,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度化管理 ,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 脱困境。
•
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出现了挤 兑行为。持续几个月的挤兑耗尽了海南发展 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拨了 34亿人民币抵御这场危机,但只是杯水车薪 。为控制局面,化解金融风险,国务院和中 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 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
• 有关资料显示,海南发展银行成立时的 16.77亿股本在建行之初,甚至在筹建阶段 ,就已经以股东贷款的名义流回股东手里 。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 国人民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 日正式开业的。
•
• 但仅在1995年5月至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 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 贷款总额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 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贷款的用途 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人股 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 其资本金到账后1个月内,入股单位实际上 是“刚拿来,又带走;拿来多少,带走多 少”。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显然无法使海 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
由于上述原因,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 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 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1998年春节过后,不稳定的因素开始出现 了。一大早,在海发行的营业网点排成长队 的取款人便成为一个话题,而且传闻越来越 多、越传越玄……有鼻子有眼的传闻加剧了 人们心理的恐慌,恐慌的心理又反过来增加 了储户的取款。于是,金融界十分避讳、社 会十分担心的现象——挤兑,开始在海发行 出现了。
•
(二)违法违规经营,海南发展银行建立起来以后,并没有 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 规的经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 的贷款。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民 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正式开业的。成立时 的股本16.77亿元。但仅在1995年5月到9月间,就已发 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 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许多代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入股 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资本到账后的 一个月,入股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拿走。股东贷款实 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这种违法违规的经 营行为显然无法使海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南发展银行起至其正式 解散之日前,由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
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
• 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 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
• 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 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
• 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财产, 制定、落实原海南发展银行的清算方案和债 务清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