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等式的证明

合集下载

三角恒等式证明

三角恒等式证明

三角恒等式证明三角恒等式是指由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衍生出的等式。

在解决三角函数问题时,常常会使用到这些恒等式来化简和推导表达式。

本文将介绍三角恒等式的定义及相关证明。

一、基本的三角恒等式1. 正弦函数的恒等式对于任意角度 x,有以下恒等式成立:1) 正弦函数的平方与余弦函数的平方之和等于1:sin^2(x) + cos^2(x) = 1这一恒等式是三角恒等式中最基本的一个,称为正弦-余弦恒等式。

其证明如下:根据单位圆的定义,我们知道在单位圆上,点 (cos(x), sin(x)) 的横坐标为 cos(x),纵坐标为 sin(x)。

那么,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即为:r = sqrt((cos(x))^2 + (sin(x))^2)同时,根据勾股定理,我们知道单位圆的半径为1,即 r = 1。

将这两个等式联立起来,得到:1 = sqrt((cos(x))^2 + (sin(x))^2)两边同时平方,即可得到正弦-余弦恒等式。

2) 正弦函数的倒数是余弦函数:sin(x) / cos(x) = tan(x)这一恒等式称为正切函数的定义。

其证明可以通过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相除得到。

2. 余弦函数的恒等式与正弦函数类似,对于任意角度 x,以下恒等式成立:1) 余弦函数的平方与正弦函数的平方之差等于1:cos^2(x) - sin^2(x) = 1这一恒等式称为余弦-正弦恒等式。

其证明可以通过正弦-余弦恒等式变形而来:1 = sin^2(x) + cos^2(x)= cos^2(x) - cos^2(x) + sin^2(x) + cos^2(x)= (cos^2(x) - sin^2(x)) + 2cos^2(x)= cos^2(x) - sin^2(x) + cos^2(x)= cos^2(x) - sin^2(x)二、加减角公式在三角恒等式中,加减角公式是十分重要的一类恒等式。

它们将一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表达为另一个角度的三角函数的表达式。

矢量恒等式证明

矢量恒等式证明

矢量恒等式证明矢量恒等式是矢量运算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法则。

在这里,我们将证明几个矢量恒等式。

1. 向量点积的交换律对于任意的向量a和b,有a·b=b·a。

这个恒等式可以通过展开两边的点积式子来证明。

假设a和b的坐标分别为(x1,y1,z1)和(x2,y2,z2),则a·b=x1x2+y1y2+z1z2。

同样,b·a=x2x1+y2y1+z2z1。

很容易看出,这两个式子的结果是一样的,因此向量点积具有交换律。

2. 向量叉积的分配律对于任意的向量a、b和c,有a×(b+c)=a×b+a×c。

这个恒等式可以通过将向量叉积的定义展开来证明。

根据向量叉积的定义,有a×b=(aybz-azby,azbx-axbz,axby-aybx),其中ax、ay、az、bx、by和bz分别为向量a和b的x、y和z分量。

同样,有a×c=(aycz-azcy,azcx-axcz,axcy-aycx)。

将这两个式子相加,得到: a×b+a×c=(aybz-azby,azbx-axbz,axby-aybx)+(aycz-azcy,azcx-axcz,axcy -aycx)=(aybz+aycz-azby-azcy,azbx+azcx-axbz-axcz,axby+axcy-aybx-ay cx)=(ay(bz+cz)-az(by+cy),az(bx+cx)-ax(bz+cz),ax(by+cy)-ay(bx+cx))=(aybz-azby+aycz-azcy,azbx-axbz+azcx-axcz,axby-aybx+axcy-ay cx)=a×(b+c)因此,向量叉积具有分配律。

3. 向量叉积的结合律对于任意的向量a、b和c,有a×(b×c)=(a·c)b-(a·b)c。

恒等式证明

恒等式证明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7)有关恒等式的证明一、知识要点恒等式的证明分为一般恒等式的证明和条件恒等式证明,对于一般恒等式的证明,常常通过恒等变形从一边证到另一边,或证两边都等于同一个数或式。

在恒等变形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外,还应注意应用一些变形技巧,如:整体处理、“1”的代换等;对于条件恒等式的证明,如何处理好条件等式是关键,要认真分析条件等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它和要证明的恒等式之间的关系。

二、例题精讲例1 求证:a 1+(1-a 1)a 2+(1-a 1)(1-a 2)a 3+…+(1-a 1)(1-a 2)…(1-a n-1)a n=1-(1-a 1)(1-a 2)…(1-a n-1)(1-a n )分析:要证等式成立,只要证明1- a 1- (1-a 1)a 2- (1-a 1)(1-a 2)a 3 -…- (1-a 1)(1-a 2)…(1-a n-1)a n =(1-a 1)(1-a 2)…(1-a n-1)(1-a n )证明:1- a 1- (1-a 1)a 2- (1-a 1)(1-a 2)a 3 -…- (1-a 1)(1-a 2)…(1-a n-1)a n=(1-a 1)[ 1- a 2- (1-a 2)a 3- (1-a 2)(1-a 3)a 4 -…- (1-a 2)(1-a 3)…(1-a n-1)a n ]=(1-a 1) (1-a 2)[ 1- a 3- (1-a 3)a 4- (1-a 3)(1-a 4)a 5 -…- (1-a 3)(1-a 4)…(1-a n-1)a n ]=(1-a 1) (1-a 2) (1-a 3)[ 1- a 4- (1-a 4)a 5- (1-a 4)(1-a 5)a 6 -…- (1-a 4)(1-a 5)…(1-a n-1)a n ]=……=(1-a 1)(1-a 2)…(1-a n-1)(1-a n )∴ 原等式成立例2 证明恒等式()()()()()()1132232112113232212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 (第二十届全俄数学奥林匹克九年级试题)证明评注:裂项是恒等变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113223211213222111132321211323221211111111111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 ⎝⎛+-++⎪⎪⎭⎫ ⎝⎛+-+⎪⎪⎭⎫ ⎝⎛+-=⎪⎪⎭⎫ ⎝⎛+-++⎪⎪⎭⎫ ⎝⎛+-+⎪⎪⎭⎫ ⎝⎛+-=++++++例3 若abc=1,求证1111=++++++++c ca c b bc b a ab a 分析:所要求证的等式的左边是三个分母差异很大的式子,因而变形比较困难。

浅谈组合恒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浅谈组合恒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浅谈组合恒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组合恒等式是组合数学中常见的等式形式,它们描述了一些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证明组合恒等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代数证明法代数证明法利用组合数的性质以及代数运算的法则来证明组合恒等式。

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将组合数的定义表示为代数式,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变换,最终证明等式左边和右边是相等的。

例如,要证明组合恒等式$\binom{n}{k} = \binom{n-1}{k-1} +\binom{n-1}{k}$。

首先,使用组合数的定义$\binom{n}{k} = \frac{n!}{k!(n-k)!}$,然后对等式两边应用阶乘的性质进行变换。

$\frac{n!}{k!(n-k)!} = \frac{(n-1)!}{(k-1)!(n-k)!} +\frac{(n-1)!}{k!(n-k-1)!}$接着,利用阶乘的定义$n! = n \cdot (n-1)!$,并化简分子部分的阶乘。

$\frac{n!}{k!(n-k)!} = \frac{n}{k} \cdot \frac{(n-1)!}{(k-1)!(n-k)!} + \frac{n-k}{k} \cdot \frac{(n-1)!}{k!(n-k-1)!}$继续变换,将分式化为组合数的形式。

$\frac{n}{k} \cdot \binom{n-1}{k-1} + \frac{n-k}{k} \cdot\binom{n-1}{k} = \binom{n}{k}$最后,通过代数运算的法则,将等式两边进行合并,从而证明了组合恒等式。

二、递归证明法递归证明法是一种基于递归关系的证明方法。

该方法的关键在于通过归纳法证明递归关系成立,从而证明组合恒等式。

例如,要证明组合恒等式$\binom{n}{k} = \binom{n-1}{k-1} +\binom{n-1}{k}$。

首先,考虑递归关系$\binom{n}{k} = \binom{n-1}{k-1} +\binom{n-1}{k}$。

恒等式法证明连续自然数立方和公式

恒等式法证明连续自然数立方和公式

恒等式法证明连续自然数立方和公式在我们学习数学的旅程中,有各种各样神奇又有趣的公式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理解。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瞧瞧连续自然数立方和公式的证明,而且要用恒等式法这个厉害的武器!咱们先来说说什么是连续自然数立方和。

比如说,从 1 开始,连续的三个自然数 1、2、3,它们的立方和就是 1³ + 2³ + 3³。

那要是从 1 到n 这 n 个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和呢,这就是咱们今天要研究的重点啦。

咱们先看看这个恒等式:(n + 1)⁴ - n⁴ = 4n³ + 6n² + 4n + 1 。

这就好比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咱们打开连续自然数立方和的秘密之门。

咱们把 n 从 1 取到 n ,依次列出这些等式:2⁴ - 1⁴ = 4×1³ + 6×1² + 4×1 + 13⁴ - 2⁴ = 4×2³ + 6×2² + 4×2 + 14⁴ - 3⁴ = 4×3³ + 6×3² + 4×3 + 1……(n + 1)⁴ - n⁴ = 4n³ + 6n² + 4n + 1然后把这些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左边就是 (n + 1)⁴ - 1⁴,右边就是4×(1³ + 2³ + 3³ + ……+ n³) + 6×(1² + 2² + 3² + …… + n²) + 4×(1 + 2 + 3 + …… + n) + n 。

说到这儿,我想起之前给学生们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有个小同学瞪着大眼睛,一脸迷茫地问我:“老师,这一堆加起来怎么算呀?”我笑着告诉他别着急,咱们一步一步来。

咱们先算右边除了4×(1³ + 2³ + 3³ + …… + n³) 这一项之外的其他部分。

集合的运算规律与恒等式的证明

集合的运算规律与恒等式的证明

集合的运算规律与恒等式的证明在数学的广袤领域中,集合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而集合的运算规律以及相关恒等式的证明,不仅是对集合理论的深入理解,也是解决众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

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和补集。

交集,用符号“∩”表示,是指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例如,集合 A ={1, 2, 3, 4},集合 B ={3, 4, 5, 6},那么A ∩ B ={3, 4}。

并集,用符号“∪”表示,是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的新集合,去除重复的元素。

上述例子中,A ∪ B ={1, 2, 3, 4, 5, 6}。

补集,用符号“C”表示,是指在给定的全集 U 中,某个集合 A 的补集 CUA 是由全集 U 中不属于集合 A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接下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些常见的集合运算规律和恒等式。

首先是交换律。

交集的交换律为:A ∩ B =B ∩ A。

这很好理解,因为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不管从哪个集合的角度来看,都是相同的。

并集的交换律:A ∪ B = B ∪ A。

道理类似,把两个集合的元素合并,顺序并不影响结果。

然后是结合律。

交集的结合律:(A ∩ B) ∩ C=A ∩ (B ∩ C)。

想象一下,要找到三个集合共同的部分,先找出前两个集合的交集,再与第三个集合求交集,或者先找出后两个集合的交集,再与第一个集合求交集,结果是一样的。

并集的结合律:(A ∪ B) ∪ C = A ∪(B ∪ C),这也是因为合并集合的过程中,顺序不影响最终包含的元素。

分配律也是重要的规律之一。

交集对于并集的分配律:A ∩ (B ∪C) =(A ∩ B) ∪(A ∩ C)。

也就是说,一个集合与另外两个集合的并集的交集,等于这个集合分别与那两个集合的交集的并集。

并集对于交集的分配律:A ∪(B ∩ C) =(A ∪ B) ∩ (A ∪ C),道理类似。

还有一些特殊的恒等式,比如德摩根定律。

对于两个集合 A 和 B,(A ∪ B)的补集等于 A 的补集与 B 的补集的交集,即 C(A ∪ B) =CUA ∩ CUB ;(A ∩ B)的补集等于 A 的补集与 B 的补集的并集,即C(A ∩ B) = CUA ∪ CUB 。

推导过程三角恒等式的推导与证明

推导过程三角恒等式的推导与证明

推导过程三角恒等式的推导与证明三角恒等式在数学中是非常重要且常见的一类等式,它们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问题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基础开始,逐步推导与证明三角恒等式的推导过程。

一、用单位圆推导三角恒等式我们首先利用单位圆的性质来推导三角恒等式。

单位圆是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

设角θ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 y),其中x和y分别表示P的坐标。

根据单位圆上的性质可得:1. 角θ的正弦值(sinθ)等于P点的纵坐标y。

2. 角θ的余弦值(cosθ)等于P点的横坐标x。

利用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些基本的三角恒等式,如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平方和等于1:sin^2θ + cos^2θ = 1这个恒等式被称为三角恒等式的基本恒等式,它建立了三角函数之间的重要关系。

二、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式推导三角恒等式另一种推导三角恒等式的方法是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式。

对于任意一个角θ,我们可以定义它的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数:sinθ = 垂直边/斜边cosθ = 临边/斜边tanθ = 垂直边/临边利用这些定义式,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些常见的三角恒等式。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推导出正切函数与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之间的关系:tanθ = sinθ/cosθ进一步推导可以得到:1/cosθ = secθ (倒数恒等式)1/sinθ = cscθ (倒数恒等式)sinθ/cosθ = tanθ (切比雪夫恒等式)三、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推导三角恒等式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的性质,这也可以用来推导一些三角恒等式。

以正弦函数为例,它的周期为2π,即sin(x+2π) = sinx。

利用这一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三角恒等式。

例如,我们可以推导出正弦函数的奇偶性恒等式:sin(-x) = -sinx通过周期性的性质,我们可以发现sinx和-sinx的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

四、用和差化积公式推导三角恒等式和差化积公式是推导三角恒等式的重要工具。

三角恒等式的推导与证明

三角恒等式的推导与证明

三角恒等式的推导与证明一、引言三角恒等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三角函数之间的等式关系。

在数学和物理学等领域,三角恒等式经常被用于简化和推导复杂的数学表达式。

本文将从基本的三角恒等式开始推导,并逐步展示它们的证明过程。

二、基本的三角恒等式1. 正弦恒等式:sin²θ + cos²θ = 1推导过程:由勾股定理可知:sin²θ + cos²θ = 12. 余弦恒等式:1 + tan²θ = sec²θ推导过程:根据定义:tanθ = sinθ/cosθsecθ = 1/cosθ由此推导可得:1 + tan²θ = 1 + (sin²θ/cos²θ) = (cos²θ + sin²θ)/cos²θ = 1/cos²θ = sec²θ3. 正切恒等式:1 + cot²θ = csc²θ推导过程:根据定义:cotθ = cosθ/sinθcscθ = 1/sinθ由此推导可得:1 + cot²θ = 1 + (cos²θ/sin²θ) = (sin²θ + cos²θ)/sin²θ = 1/sin²θ = csc²θ三、倍角三角恒等式1. 正弦恒等式:sin2θ = 2sinθcosθ推导过程:由和差化积公式可得:sin(θ + θ) = sinθcosθ + cosθsinθ = 2sinθcosθ (公式1)2. 余弦恒等式:cos2θ = cos²θ - sin²θ推导过程:由和差化积公式可得:cos(θ + θ) = cosθcosθ - sinθsinθ = cos²θ - sin²θ (公式2)3. 正切恒等式:tan2θ = (2tanθ)/(1-tan²θ)推导过程:由正切的定义可得:tan2θ = tan(θ + θ)= (tanθ + tanθ) / (1 - tanθtanθ) = (2tanθ)/(1-tan²θ) (公式3)四、和差三角恒等式1. 正弦和差恒等式:sin(α±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推导过程:由和差化积公式可得: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公式4)2. 余弦和差恒等式:cos(α±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推导过程:由和差化积公式可得:cos(α ± β) = cosαcosβ ∓sinαsinβ (公式5)3. 正切和差恒等式:tan(α±β) = (tanα ± tanβ)/(1 ∓ tanαtanβ)推导过程:由正切的定义可得:tan(α ± β) = (tanα + tanβ) / (1 - tanαtanβ) = (tanα ± tanβ)/(1 ∓ tanαtanβ) (公式6)五、证明示例我们以正弦和差恒等式为例进行证明。

多项式恒等式的证明与项式定理的应用

多项式恒等式的证明与项式定理的应用

多项式恒等式的证明与项式定理的应用多项式是代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数学运算、方程求解和函数拟合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讨论多项式的恒等式的证明以及项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多项式恒等式的证明多项式的恒等式是指两个多项式在某个条件下恒相等的关系。

常见的多项式恒等式包括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

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例,设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公差为d,共有n项,则它的求和公式可以表示为:Sn = (n/2)(2a + (n-1)d)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证明:首先,我们可以将等差数列的前n项分别写出来,得到:S1 = aS2 = a + (a + d)S3 = a + (a + d) + (a + 2d)...Sn = a + (a + d) + (a + 2d) + ... + [a + (n-1)d]如果我们把Sn反过来写,再将每两项相加,可以得到:Sn = [a + (n-1)d] + [a + (n-2)d] + ... + (a + d) + a这样,我们可以发现,Sn的所有项之和等于两个Sn的和减去n个a,即:2Sn = [2a + (n-1)d] + [2a + (n-1)d] + ... + [2a + (n-1)d]将上式两边都除以2,可以得到:Sn = (n/2)(2a + (n-1)d)综上所述,我们证明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正确性。

类似地,其他多项式恒等式的证明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进行推导和证明。

关键是要通过对多项式进行展开、合并和化简等操作,找到适当的等式变换和推理路径。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项式定理是一个重要的代数定理,它可以用来展开多项式的幂。

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如下:(a+b)^n = C(n,0)a^n + C(n,1)a^(n-1)b + C(n,2)a^(n-2)b^2 + ... + C(n,n-1)ab^(n-1) + C(n,n)b^n其中,C(n,k)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取k个元素的组合数。

矢量三重积

矢量三重积

矢量三重积ax(bxc)恒等式的证明矢量三重积 ax(bxc) 恒等式的证明The vector triple product 公式: a x ( b x c ) = (a· c)b - (a·b)c证:设有空间任意三矢量:a,b,c (见下面的图)将 b与c放在直角坐标的 xy 平面,并将b与x轴重合.或者矢量不动,将坐标架任意旋转及移动,然后将xy平面贴合到b,c两矢量构成的平面,且将x轴与b重合, 人坐在坐标架上来观察.假设,三矢量表示如下:将c分解为两个分量, 则因 bx i Xcx i=0 , 故有bxc=(0,0,bxcy) ---右手定则式左LHS (left hand side):将a分为三个分量:ax i,ay j, az k , 因已知b x c=bxcy k ,再将 a的三个分矢量分别与bxcy k求矢量积,按照右手定则,其中有az k Xbxcy k=0最后得:式右RHS (right hand side):证明完毕.注:式左将a分为ax,ay,az三个分量,分量本身也是矢量,再分别按照右手法则决定各自的叉积及其方向即可.注意相同方向的两矢量之矢量积为0. .如图,最下面的浅蓝色虚线所示为分量,实线为分量之和.式右为两项纯量乘矢量, 然后相减,其中 x坐标有axbxcx- axbxcx=0, 所以,最后得到各坐标值的代数和就是式中那样,同样代表图中浅蓝色虚线为分量,实线为其合成矢量.又:b=bx j符号: X 英文读 cross 台湾人是按照英文念的,中文有人读:" 叉" ,符号本身像个交叉(十字)的意思,矢量积,外积,向量积,都是它.圆点,英文读 dot , 中文就读"点", 点积,内积,数量积,纯量积,标量积都是它了.另一个公式: (axb)xc=(a.c)b-(b.c)a 将a,b放在xy平面,再将a与x轴重合....再按照上述方法,自己试一试.。

三角恒等式证明9种基本技巧

三角恒等式证明9种基本技巧

三角恒等式证明9种根本技巧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是三角函数中一类重要问题,这类问题主要以无条件和有条件恒等式出现。

根据恒等式的特点,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技巧,技巧常从以下各个方面表示出来。

1.化角观察条件及目标式中角度间联系,立足于消除角间存在的差异,或改变角的表达形式以便更好地沟通条件与结论使之统一,或有利于公式的运用,化角是证明三角恒等式时一种常用技巧。

例1求证:tan23x - tan 21x =xx x 2cos cos sin 2+ 思路分析:此题的关键是角度关系:x=23x -21x ,可作以下证明:2.化函数三角函数中有几组重要公式,它们不仅提醒了角间的关系,同时提醒了函数间的相互关系,三角变换中,以观察函数名称的差异为主观点,以化异为为同〔如化切为弦等〕的思路,恰中选用公式,这也是证明三角恒等式的一种根本技巧。

例2 设A B A tan )tan(-+AC22sin sin =1,求证:tanA 、tanC 、tanB 顺次成等比数列。

思路分析:欲证tan 2C = tanA ·tanB ,将条件中的弦化切是关键。

3.化幂应用升、降幂公式作幂的转化,以便更好地选用公式对面临的问题实行变换,这也是三角恒等式证明的一种技巧。

例3求证 cos4α-4cos2α+3=8sin 4α 思路分析:应用降幂公式,从右证到左:4.化常数将或目标中的常数化为特殊角的函数值以适应求征需要,这方面的例子效多。

如1=sin 2α+cos 2α=sec 2α-tan 2α=csc 2α-cot 2α=tan αcot α=sin αcsc α=cos αsec α,1=tan450=sin900=cos00等等。

如何对常数实行变换,这需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例4 求证αααα22sin cos cos sin 21--=ααtan 1tan 1+-思路分析:将左式分子中“1〞用“sin 2α+cos 2α〞代替,问题便迎刃而解。

逻辑代数常用恒等式证明

逻辑代数常用恒等式证明

逻辑代数常用恒等式证明逻辑代数常用恒等式证明,这个话题听起来可能有点严肃,但咱们轻松点来聊聊。

你想啊,逻辑代数就像生活中的一面镜子,照出的是我们思维的样子。

有没有想过,生活中那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其实背后都有复杂的逻辑在支撑呢?咱们先从最基础的恒等式开始说起,这可是逻辑代数的“宝藏”,就像藏在沙滩上的贝壳,一旦发现,乐趣无穷。

说到恒等式,首先得提到“德摩根定律”。

这玩意儿简单易懂,听起来像是某种魔法。

咱们的意思是:否定一个合取(“与”)相当于各个部分的否定后再进行析取(“或”),反之亦然。

想象一下,你和朋友一起去参加派对,结果你们决定不去这个派对。

那这时,你可以说“我不去这个派对”,也可以说“我不去小明的派对,也不去小红的派对”。

其实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哈哈,是不是觉得有点意思?还有个经典的“吸收律”,哎,这玩意儿好比生活中那些烦人的小事。

比如你说“我买了一件新衣服,虽然我只穿它去上班”,其实就是在说“我买了这件衣服”,不管你怎么花里胡哨的解释,最终还是那件衣服。

生活中,很多时候咱们都在“吸收”那些多余的信息,简单点才是王道嘛。

说完了这些基本的恒等式,我们再来聊聊“分配律”。

这可是个超级实用的法则,生活中常常用到。

你想想,当你去超市,看到一大堆打折的商品,是不是常常在心里做着“我能不能买两件呢?”比如你想买牛奶和面包,这时候你可以考虑“买两瓶牛奶,顺便再买一包面包”,就像分配数学题一样,心里在默念“我可以把这个两者的关系分开处理”。

这不仅让购物清单更简单,还能省下不少钱,简直是聪明之举。

再来聊聊“恒等式的组合”。

咱们会把几个小道理结合在一起,就像做菜的时候把调料混合在一起。

你把“与”的道理和“或”的道理搅和在一起,发现了新的可能性。

生活就像这个样子,总是给你惊喜。

咱们的思维也得如此,能把这些逻辑串联起来,才能在复杂的事情中找到简单的解决方案。

哎,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想:“逻辑代数和我的日常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逻辑代数就是教我们如何更清晰地思考。

恒等式的证明

恒等式的证明

恒等式的证明第五讲恒等式的证明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它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 主要有整式、分式与根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法则,因式分解的知识与技能技巧等等,因此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是学好初中代数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本讲主要介绍恒等式的证明•首先复习一下基本知识,然后进行例题分析.两个代数式,如果对于字母在允许范围内的一切取值,它们的值都相等,则称这两个代数式恒等.把一个代数式变换成另一个与它恒等的代数式叫作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恒等式的证明,就是通过恒等变形证明等号两边的代数式相等.证明恒等式,没有统一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采用不同的变形技巧,使证明过程尽量简捷•一般可以把恒等式的证明分为两类:一类是无附加条件的恒等式证明;另一类是有附加条件的恒等式的证明. 对于后者,同学们要善于利用附加条件,使证明简化•下面结合例题介绍恒等式证明中的一些常用方法与技巧.1.由繁到简和相向趋进恒等式证明最基本的思路是“由繁到简”(即由等式较繁的一边向另一边推导)和“相向趋进”(即将等式两边同时转化为同一形式).例1 已知x+y+z=xyz,证明:x(1 -y2)(1 -z2)+y(1 -x2)(1 -z2)+z(1 -x2)(1 -y2)=4xyz .分析将左边展开,利用条件x+y+z=xyz,将等式左边化简成右边.证因为x+y+z=xyz,所以左边=x(1 -z2-y2-y2z2)+y(1 -z2-x2+x2z2)+(1 -y2-x2+x2y2)f、 2 2 222 2 2222 2 2=(x+y+z) -xz -xy +xy z -yz +yx +yx z -zy -zx +zx y=xyz-xy(y+x) -xz(x+z) -yz(y+z)+xyz(xy+yz+zx)=xyz-xy(xyz -z) -xz(xyz -y) -yz(xyz -x)+xyz(xy+yz+zx) =xyz+xyz+xyz+xyz=4xyzM 边.说明本例的证明思路就是“由繁到简”.例2 已知1989x2=1991y2=1993z2, x>0, y >0, z>0,且111 十r—十一十一==L求证x y z71989n+ 1991y + 1993z = Jl 彌+ 71991 ■+ ^1993.证令1989x2=1991y2=1993z2=k(k > 0),则k k k19S9x = —, 1991y = —, 1993z =—x y z因为丄十丄十丄二1’所以y z=丘、k—4 ―于一k k k 1989 = ^, 1991 =尹,1993 = p-所以^19^ + 71^ + 71^-—+ —+ —--/k, jg y £所以^1989^ + 1991/4 19932 =届商+ 盯莎'+ 7^1k,2 •比较法比较法利用的是若^b = 0,则“ b (比差法);或若?= h贝II b a=b(比商法)•这也是证明恒等式的重要思路之一.例3求证:左-右=a" -be (a +t>X^ + c)b 3-ca (b + cXb + a)F - ab(c + a)(c + b)左-右工i b 2 - ca + (b+c)(b +a)c 2 - ab (c + a)(c + b)---- 这个式子具有如下特征:如果取出它的第一项,把其中的字母轮换, 即以b 代a ,c 代b ,a 代c ,贝冋得出第二项;若对第二项的字母实行上 述轮换,则可得出第三项;对第三项的字母实行上述轮换,可得出第一 项•具有这种特性的式子叫作轮换式•利用这种特性,可使轮换式的运 算简化.证因为a*1 - be a 3 + ac _ ac - be (a + b)(a + c) (a +b)(a + c)a(a + c) ~ c(a b) a c (a +bXa + c) a + b a + c所以b 1 ta b a (b + c)(b + a) b +c bF c 2 - abcb(c + a)(c +b) c + a b + c所以a cb ac b— ------ 4- ------- — ------ - + ----- — ------- a + b a + c b 十匚 b + a c + a t> + c说明本例若采用通分化简的方法将很繁•像这种把一个分式分解成 几个部分分式和的形式,是分式恒等变形中的常用技巧.例°设厂法q 二器’w 其中"吮Bi 十不为零•证明:(a 十b )〔a.十亡)2b b +c a -b a + bab工+b2c b + c2aa + b左 _ 11+F ) (1 + q)〔! + 工)右(1 -q) Cl-r)2 自 2b 2c_______ <t ___________ «________且 4b b + 心 C + & =[1b 云■_ ______ _ 4________ «________ _a +b b +c 匚十窝所以(1+p)(1+q)(1+r)=(1 -p)(1 -q)(1 -r).说明 本例采用的是比商法.3 •分析法与综合法根据推理过程的方向不同,恒等式的证明方法又可分为分析法与综 合法•分析法是从要求证的结论出发,寻求在什么情况下结论是正确的, 这样一步一步逆向推导,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一旦条件成立就可断言 结论正确,即所谓“执果索因” •而综合法正好相反,它是“由因导果” 即从已知条件出发顺向推理,得到所求结论.证 要证 a 2+b 2+c 2=(a+b-c)2,只要证学二(因为乳h 亡都不为零), ab c同理c + a所以例5(a + b - c)a2+b2+c2=a2+b2+c2+2aA2ac-2bc,只要证ab=ac+bc,只要证c(a+b)=ab ,——只要证这最后的等式正好是题设,而以上推理每一步都可逆,故所求证的等式成立.说明本题采用的方法是典型的分析法.例6 已知a4+b4+c4+cT=4abcd,且a, b, c, d 都是正数,求证:a=b=c=d 证由已知可得a"+b"+c"+d_4abcd=0,(a 2-b2) 2+(c 2-d2) 2+2a2b2+2cd2-4abcd=0,所以(a 2-b2) 2+(c 2-d2) 2+2(ab -cd) 2=0.因为(a2-b2)2>0, (c2-d2)2 >0, (ab-cd)2 >0,所以a2-b2=c2-d2=ab-cd=0,所以(a+b)(a -b)=(c+d)(c -d) = 0.又因为a, b, c, d都为正数,所以a+b M0, c+d^0,所以a= b, c=d.所以ab-cd=a2-c2=(a+c)(a -c)=0 ,所以a= c. 故a=b= c=d成立.说明本题采用的方法是综合法.4. 其他证明方法与技巧例了已知求证:8a+9b+5c=0.t> ■*■ c2(b-cia+b=k(a-b), b+c=2k(b-c),(c+a)=3k(c -a).所以6(a+b)=6k(a -b),3(b+c)=6k(b -c),2(c+a)=6k(c -a).以上三式相加,得6(a+b)+3(b+c)+2(c+a)=6k(a-b+b-c+c-a),即8a+9b+5c=0.说明本题证明中用到了“遇连比设为k”的设参数法,前面的例2用的也是类似方法.这种设参数法也是恒等式证明中的常用技巧.例8已知a+b+c=0,求证2(a4+b4+c4) = (a 2+b2+c2)2.分析与证明用比差法,注意利用a+b+c=0的条件.左-右=2(a4+b4+c4) -(a2+b2+c2)2=a4+b4+c4-2a2b2-2b2c2-2c2a2 =(a2-b2-c2)2-4b2c2 =(a2-b2-c2+2bc)(a2-b2-c2-2bc)=[a2-(b-c)2][a 2-(b+c) 2]=(a-b+c)(a+b-c)(a-b-c)(a+b+c)=O .所以等式成立.说明本题证明过程中主要是进行因式分解.3 3 2例9 = a * —, z = a ‘ 求证:x = a •x y £分析本题的两个已知条件中,包含字母a, x, y和z,而在求证的结论中,却只包含a, x和z,因此可以从消去y着手,得到如下证法.证由已知-• ①「囂. ②!®©1"a3 =—■—(a - z),即2 2 3.^a - a --------------- 垃+------ .所以z = -z--T即说明本题利用的是“消元”法,它是证明条件等式的常用方法.例10证明:(y+z -2x) 3+(z+x -2y) 3+(x+y -2z)3=3(y+z-2x)(z+x -2y)(x+y -2z).分析与证明此题看起来很复杂,但仔细观察,可以使用换元法.令y+z-2x=a,①z+x-2y=b,② x+y-2z=c,③a3+b3+c3=3abc.联想到乘法公式:a3+b3+c3-3abc=(a+b+c)(a 2+b2+c2-ab-bc-ca),所以将①,②,③相加有a+b+c=y+z-2x+z+x-2y+x+y-2z=0,所以a3+b3+c3-3abc=0,所以(y+z -2x) 3+(z+x -2y) 3+(x+y -2z)3=3(y+z -2x)(z+x -2y)(x+y -2z).说明由本例可以看出,换元法也可以在恒等式证明中发挥效力.例11设x,y,z为互不相等的非零实数,且1 1 1x+ —= y +* = z d,y z x求证:x2y2z2=1.分析本题x,y,z具有轮换对称的特点,我们不妨先看二元的情形,即令爲曲互不相等的非零实数,且卄丄二y卡丄,求证,屮y瓷=1.因为从囂十丄二y十丄,易推HJ K-y ,故有sty (―号〕-y x x y又因为刃所以所以x2y2=1 .三元与二元的结构类似.证由已知有yz = , CD—yy-^= ------ .③2 -H①x②x③得x2y2z2=1.说明这种欲进先退的解题策略经常用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中.总之,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恒等式证明的关键是代数式的变形技能•同学们要在明确变形目的的基础上,深刻体会例题中的常用变形技能与方法,这对以后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练习五1 .已知(c-a) 2-4(a-b)(b-c)=0,求证:2b=a+c.2•证明:(x+y+z) 3xyz-(yz+zx+xy) 333 3 33333 3、=xyz(x +y +z) -(y z +z x +x y ).3. 求证:b-匚 c ~ a a - t>----------- +------------ +------------(a - b)(a "- c) (b - c)(b - a) (c - - b)2 2 2-- ---------- + ------------ 4------------- .a ~b b -c c - a4. = —!—, b 二一,c = 求证主a = d_1 - b 匚I"5. 证明:a bx------- 丰 ---------- ---------x - a (x - a) (x - b)J b3- -------------------- H --------------------- .(a~ bjtz - a) (b - a)(s - b)6 .已知x-yz=y -xz=z -xy,求证:x=y=z 或x+y+z=O.7.已知an-brnr^0, a^0, ax2+bx+c=0, mX+nx+p=0, 求证:2(cm-ap) =(bp-cn)(an -bm).。

第五章 第九讲 恒等式的证明

第五章 第九讲  恒等式的证明
第九讲 恒等式的证明
一.灵活证明恒等式
证明恒等式总的原则是“由繁化简”,所 以“左繁右简”可以“左推右”;“右繁左简” 可以“右推左”;“两边皆繁”可以两边一起 推出第三个简单式子;“两边皆简”可以证明 等式的变形。
一.灵活证明恒等式
例1 证明下列恒等式:源自(1)sin2 sin
tan ;
2cos 2 2sin2 cos
例2 已知sin(2α-β)=2sinβ,求证: tanα=3tan(α-β)。
2.消元法 例3 已知A+B= ,求证(1+tanA)(1+tanB)=2。
4
例4 已知圆的参数方程为
x y
2 3cos 1 3sin

求证圆的普通方程为(x-2)2+(y+1)2=9。
(2)2sin2α-1=sin4α-cos4α;
(3)(sinα+cosα)2=1+2sin2αcotα;
(4) cos 1 sin 。 1 sin cos
二.条件等式的证明
此处所说条件等式是指已知一个或几个等 式,求证另外一个等式,常见的方法和类型如 下:
1.综合法 把已知等式逐步变形,推出所求等式。

三角函数的恒等式及证明方法

三角函数的恒等式及证明方法

三角函数的恒等式及证明方法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我们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三角函数的恒等式。

三角函数是解决角度相关问题的有力工具,而三角函数的恒等式是三角函数理论应用的必备内容。

一、常见的三角函数的恒等式1. 余弦函数的恒等式余弦函数在三角函数中应用广泛,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余弦函数的恒等式:cos(-x)=cos(x) ——余弦函数是偶函数cos(x+π/2)=-sin(x) ——余弦函数与正弦函数是相位差为π/2的函数,且余弦函数的相邻两个极值点相差π/2cos(x+y)=cos(x)cos(y)-sin(x)sin(y) ——余弦函数的和角公式cos2(x)=(cos(x))^2-(sin(x))^2 ——余弦平方的二倍角公式cos(x)cos(y)=(1/2)[cos(x+y)+cos(x-y)] ——余弦函数的积角公式2. 正弦函数的恒等式正弦函数也是常用的三角函数之一,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正弦函数的恒等式:sin(-x)=-sin(x) ——正弦函数是奇函数sin(x+π/2)=cos(x)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是相位差为π/2的函数,且正弦函数的极值出现在余弦函数的零点sin(x+y)=sin(x)cos(y)+cos(x)sin(y) ——正弦函数的和角公式sin2(x)=(sin(x))^2+(cos(x))^2 ——正弦平方的二倍角公式sin(x)cos(y)=(1/2)[sin(x+y)+sin(x-y)] ——正弦函数的积角公式3. 正切函数的恒等式正切函数是另一常用的三角函数,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正切函数的恒等式:tan(-x)=-tan(x) ——正切函数是奇函数tan(x+π)=tan(x) ——正切函数是周期函数,其周期为π,而tan(x)的极限值在π/2和-π/2处取值tan(x+y)=(tan(x)+tan(y))/(1-tan(x)tan(y)) ——正切函数的和角公式tan2(x)=(1-cos(2x))/(1+cos(2x))=(sin(2x))/(1+cos(2x)) = ((1-cos(x))/sin(x))^2 ——正切平方的二倍角公式二、证明三角函数的恒等式的方法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函数恒等式,其证明都是基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原则上都可以通过代数推导、等式转化、几何图示等多种方式进行证明。

恒等式的证明

恒等式的证明

恒等式的证明恒等式是一个在数学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其定义是一个等式,在给定的条件下恒定成立,也称为恒等式。

恒等式可以表现为一些数学函数和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它在求解数学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恒等式的证明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技能,也是进一步深入数学领域的必备技巧。

本文将详细介绍恒等式的证明方法,通过实例来帮助您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恒等式的定义sin²x + cos²x = 1在数学问题中,证明恒等式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证明方法:1. 直接证明法这是最简单的证明方法,只需要对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化简,然后证明两边相等即可。

例如,证明以下恒等式:cosx / sinx + sinx / cosx = tanx + cotx证明步骤如下:左边的式子可以化简为:tanx + cotx因此,左右两边值相等,等式成立。

2. 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它通过反设等式不成立,导出矛盾结果来证明等式成立。

假设 sinx - 1 / sinx = 0,则有sin²x = 1,即sinx = ±1。

由于 sinx 的取值范围为 [-1, 1],因此两个解都可以被接受。

但是,当 sinx = 1 时,sinx - 1 / sinx = 0 - 1 / 1 = -1,与假设不符;当 sinx = -1 时,sinx - 1 / sinx = -1 - 1 / -1 = 0,与假设也不符。

综上,假设不成立,即 sinx - 1 / sinx ≠ 0,原命题成立。

3.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它将证明分成两部分: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

基础步骤是证明等式对于第一个自然数成立,而归纳步骤是证明等式对于每一个自然数成立。

1² + 2² + … + n² = n(n + 1)(2n + 1) / 6基础步骤:证明当 n = 1 时等式成立。

恒等式及证明

恒等式及证明

恒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两个或多个数学表达式在某种条件下总是相等的。

为了证明一个恒等式,我们需要展示这两个表达式在所有的可能值下都是相等的。

以下是一个恒等式的例子及其证明:恒等式:对于任何实数x和y,都有(x + y)^2 = x^2 + 2xy + y^2。

证明:展开左侧:(x + y)^2 = (x + y) × (x + y)= x × x + x × y + y × x + y × y= x^2 + xy + xy + y^2= x^2 + 2xy + y^2。

比较左右两侧,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完全相同,因此恒等式(x + y)^2 = x^2 + 2xy + y^2 成立。

另一个例子是三角函数的恒等式:恒等式:sin^2(θ) + cos^2(θ) = 1。

证明:考虑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θ。

设对边为a,邻边为b,斜边为c。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有a^2 + b^2 = c^2。

在这个三角形中,sin(θ) = a/c 和cos(θ) = b/c。

因此,sin^2(θ) = (a/c)^2 = a^2/c^2 和cos^2(θ) = (b/c)^2 = b^2/c^2。

将sin^2(θ)和cos^2(θ)相加,我们得到:sin^2(θ) + cos^2(θ) = a^2/c^2 + b^2/c^2= (a^2 + b^2)/c^2= c^2/c^2= 1。

所以,恒等式sin^2(θ) + cos^2(θ) = 1 成立。

证明恒等式通常需要利用已知的数学定理、公式或定义,并通过代数运算来展示两个表达式是等价的。

三角函数恒等式证明

三角函数恒等式证明

三角函数恒等式证明正文:在数学中,三角函数是研究角度和三角形的一种重要工具,它们经常出现在各种数学问题中。

三角函数恒等式是指在某个条件下,两个三角函数表达式是相等的关系。

在本文中,将通过推导和证明来展示一些常见的三角函数恒等式。

一、正弦、余弦恒等式1.1 正弦的平方加余弦的平方等于1在单位圆上,设角度为θ,其对应的点为P。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有sinθ等于点P在y轴上的纵坐标,而cosθ等于点P在x轴上的横坐标。

通过勾股定理,可以得到以下关系:sin²θ + cos²θ = OP² = 1² = 1因此,正弦的平方加余弦的平方等于1是成立的。

1.2 正弦的互余互余是指角度θ和(90°-θ)的正弦函数值相等,即sinθ = sin(90°-θ)。

我们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和三角函数的定义来证明这一恒等式。

在单位圆上的角度为θ的点P,其对应的角度为(90°-θ)的点为Q。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sinθ等于点P在y轴上的纵坐标,而sin(90°-θ)等于点Q在y轴上的纵坐标。

由于P和Q在x轴上的横坐标相等,因此它们的纵坐标也相等,即sinθ = sin(90°-θ)。

二、余弦、正切恒等式2.1 余弦的平方加正弦的平方等于1与正弦、余弦的恒等式类似,我们可以通过单位圆上的几何关系来证明余弦的平方加正弦的平方等于1。

在单位圆上,设角度为θ,其对应的点为P。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有cosθ等于点P在x轴上的横坐标,而sinθ等于点P在y轴上的纵坐标。

通过勾股定理,可以得到以下关系:cos²θ + sin²θ = OP² = 1² = 1因此,余弦的平方加正弦的平方等于1是成立的。

2.2 正切的互余互余是指角度θ和(90°-θ)的正切函数值的倒数相等,即tanθ =1/tan(90°-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由繁到简和相向趋进
恒等式证明最基本的思路是“由繁到简”(即由等式较繁的一边向另一边推导)和“相向趋进”(即将等式两边同时转化为同一形式).
例1已知x+y+z=xyz,证明:x(1-y2)(1-z2)+y(1-x2)(1-z2)+z(1-x2)(1-y2)=4xyz.
分析将左边展开,利用条件x+y+z=xyz,将等式左边化简成右边.
(c+a)=3k(c-a).
所以
6(a+b)=6k(a-b),
3(b+c)=6k(b-c),
2(c+a)=6k(c-a).以上三式相加,得
6(a+b)+3(b+c)+2(c+a)
=6k(a-b+b-c+c-a),
即8a+9b+5c=0.
说明本题证明中用到了“遇连比设为k”的设参数法,前面的例2用的也是类似方法.这种设参数法也是恒等式证明中的常用技巧.
所以(a+b)(a-b)=(c+d)(c-d)=0.
又因为a,b,c,d都为正数,所以a+b≠0,c+d≠0,所以
a=b,c=d.
所以
ab-cd=a2-c2=(a+c)(a-c)=0,
所以a=c.故a=b=c=d成立.
说明本题采用的方法是综合法.
4.其他证明方法与技巧
求证:8a+9b+5c=0.
a+b=k(a-b),b+c=2k(b-c),
3.求证:
5.证明:
6.已知x2-yz=y2-xz=z2-xy,求证:
x=y=z或x+y+z=0.
7.已知an-bm≠0,a≠0,ax2+bx+c=0,mx2+nx+p=0,求证:
(cm-ap)2=(bp-cn)(an-bm).
证要证a2+b2+c2=(a+b-c)2,只要证
a2+b2+c2=a2+b2+c2+2ab-2ac-2bc,
只要证ab=ac+bc,
只要证c(a+b)=ab,
只要证
这最后的等式正好是题设,而以上推理每一步都可逆,故所求证的等式成立.
说明本题采用的方法是典型的分析法.
例6已知a4+b4+c4+d4=4abcd,且a,b,c,d都是正数,求证:a=b=c=d.
=xyz-xy(xyz-z)-xz(xyz-y)-yz(xyz-x)+xyz(xy+yz+zx)
=xyz+xyz+xyz+xyz
=4xyz=右边.
说明本例的证明思路就是“由繁到简”.
例2已知1989x2=1991y2=1993z2,x>0,y>0,z>0,且
证令1989x2=1991y2=1993z2=k(k>0),则
=[a2-(b-c)2][a2-(b+c)2]
=(a-b+c)(a+b-c)(a-b-c)(a+b+c)=0.所以等式成立.
说明本题证明过程中主要是进行因式分解.
分析本题的两个已知条件中,包含字母a,x,y和z,而在求证的结论中,却只包含a,x和z,因此可以从消去y着手,得到如下证法.
证由已知
说明本题利用的是“消元”法,它是证明条件等式的常用方法.
又因为
所以
所以
说明本例的证明思路是“相向趋进”,在证明方法上,通过设参数k,使左右两边同时变形为同一形式,从而使等式成立.
2.比较法
a=b(比商法).这也是证明恒等式的重要思路之一.
例3求证:
分析用比差法证明左-右=0.本例中,
这个式子具有如下特征:如果取出它的第一项,把其中的字母轮换,即以b代a,c代b,a代c,则可得出第二项;若对第二项的字母实行上述轮换,则可得出第三项;对第三项的字母实行上述轮换,可得出第一项.具有这种特性的式子叫作轮换式.利用这种特性,可使轮换式的运算简化.
证因为x+y+z=xyz,所以
左边=x(1-z2-y2-y2z2)+y(1-z2-x2+x2z2)+(1-y2-x2+x2y2)
=(x+y+z)-xz2-xy2+xy2z2-yz2+yx2+yx2z2-zy2-zx2+zx2y2
=xyz-xy(y+x)-xz(x+z)-yz(y+z)+xyz(xy+yz+zx)
3.分析法与综合法
根据推理过程的方向不同,恒等式的证明方法又可分为分析法与综合法.分析法是从要求证的结论出发,寻求在什么情况下结论是正确的,这样一步一步逆向推导,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一旦条件成立就可断言结论正确,即所谓“执果索因”.而综合法正好相反,它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条件出发顺向推理,得到所求结论.
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所以将①,②,③相加有
a+b+c=y+z-2x+z+x-2y+x+y-2z=0,
所以a3+b3+c3-3abc=0,
所以
(y+z-2x)3+(z+x-2y)3+(x+y-2z)3
=3(y+z-2x)(z+x-2y)(x+y-2z).
把一个代数式变换成另一个与它恒等的代数式叫作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恒等式的证明,就是通过恒等变形证明等号两边的代数式相等.
证明恒等式,没有统一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采用不同的变形技巧,使证明过程尽量简捷.一般可以把恒等式的证明分为两类:一类是无附加条件的恒等式证明;另一类是有附加条件的恒等式的证明.对于后者,同学们要善于利用附加条件,使证明简化.下面结合例题介绍恒等式证明中的一些常用方法与技巧.
例10证明:
(y+z-2x)3+(z+x-2y)3+(x+y-2z)3
=3(y+z-2x)(z+x-2y)(x+y-2z).
分析与证明此题看起来很复杂,但仔细观察,可以使用换元法.令
y+z-2x=a,①
z+x-2y=b,②
x+y-2z=c,③
则要证的等式变为
a3+b3+c3=3abc.
联想到乘法公式:
证由已知可得
a4+b4+c4+d4-4abcd=0,
(a2-b2)2+(c2-d2)2+2a2b2+2c2d2-4abcd=0,
所以
(a2-b2)2+(c2-d2)2+2(ab-cd)2=0.
因为(a2-b2)2≥0,(c2-d2)2≥0,(ab-cd)2≥0,所以
a2-b2=c2-d2=ab-cd=0,
说明由本例可以看出,换元法也可以在恒等式证明中发挥效力.
例11设x,y,z为互不相等的非零实数,且
求证:x2y2z2=1.
分析本题x,y,z具有轮换对称的特点,我们不妨先看二元的
所以x2y2=1.三元与二元的结构类似.
证由已知有
①×②×③得x2y2z2=.
例8已知a+b+c=0,求证
2(a4+b4+c4)=(a2+b2+c2)2.
分析与证明用比差法,注意利用a+b+c=0的条件.
左-右=2(a4+b4+c4)-(a2+b2+c2)2
=a4+b4+c4-2a2b2-2b2c2-2c2a2
=(a2-b2-c2)2-4b2c2
=(a2-b2-c2+2bc)(a2-b2-c2-2bc)
证因为
所以
所以
说明本例若采用通分化简的方法将很繁.像这种把一个分式分解成几个部分分式和的形式,是分式恒等变形中的常用技巧.
全不为零.证明:
(1+p)(1+q)(1+r)=(1-p)(1-q)(1-r).
同理
所以
所以(1+p)(1+q)(1+r)=(1-p)(1-q)(1-r).
说明本例采用的是比商法.
第五讲恒等式的证明
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它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主要有整式、分式与根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法则,因式分解的知识与技能技巧等等,因此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是学好初中代数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本讲主要介绍恒等式的证明.首先复习一下基本知识,然后进行例题分析.
两个代数式,如果对于字母在允许范围内的一切取值,它们的值都相等,则称这两个代数式恒等.
总之,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恒等式证明的关键是代数式的变形技能.同学们要在明确变形目的的基础上,深刻体会例题中的常用变形技能与方法,这对以后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练习五
1.已知(c-a)2-4(a-b)(b-c)=0,求证:2b=a+c.
2.证明:
(x+y+z)3xyz-(yz+zx+xy)3
=xyz(x3+y3+z3)-(y3z3+z3x3+x3y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