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合集下载

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宫振生【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小学版》【年(卷),期】2005(000)009【摘要】元素的金属性指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金属阳离子的能力。

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的能力,或形成化学键时共用电子对偏向于该原子的倾向。

在中学阶段可用以下方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一、元素金属性的判断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强度判断。

金属元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强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例:N a能与冷水剧烈反应,而M g 只能和热水反应,故N a的金属性比M g强。

而M g与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的程度比A l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程度剧烈,故M g的金属性又比A l的强。

2.根据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判断。

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

例:N aO H的碱性强于M g(O H)2,所以N a的金属性强于M g。

3.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判断。

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

例:比较M g和K的金属性强弱。

M g和N a属同周期,N a的金属性强于M g。

而N a和K同主族,且K的金属性强于N a。

故K的金属性强于M g的金属性。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判断。

一般来说排在金属活动性顺...【总页数】2页(P)【作者】宫振生【作者单位】方正县林业局第1中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相关文献】1.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J], 周莉2.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J], 郭启强3.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J], 王慧芳;4.教材的利用与挖掘——有关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的一点想法 [J], 张华林5.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J], 王慧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其对应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氧化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具有统一性,其实质就是对应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呢?这主要应从参加反应的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切忌根据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进行判断.下面就针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做一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一般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 Na Mg Al Zn Fe 。

单质活动性增强,元素金属性也增强需说明的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Sn和Pb,金属活动性Sn﹥Pb,元素的金属性是Sn﹤Pb,如碰到这种不常见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们可采用第二种方法.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Na ﹥Mg ﹥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1中所述,Sn和Pb同属Ⅳ主族,Sn在Pb的上方,所以金属性Sn﹥Pb.3、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反应,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因而可由此进行判断。

如:Fe + Cu2+ === Fe2+ + Cu 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

这里需说明的是Fe对应的为Fe2+,如:Zn + Fe2+ === Zn2+ + Fe 说明金属性Zn﹥Fe,但Cu +2Fe3+ === Cu2+ + 2Fe2+,却不说明金属性Cu﹥Fe,而实为Fe ﹥Cu.4、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置换氢气的难易判断某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就越强。

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缓慢反应,而Al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有强到弱为Na ﹥Mg ﹥Al;再如:Na、Fe、Cu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中,钠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铁反应较快顺利产生氢气,而铜无任何现象,根本就不反应,故金属性强弱:Na ﹥Mg ﹥Al。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因为它们倾向于失去电子,容易氧化。

而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因为它们倾向于获得电子,容易与金属性元素形成化学反应。

可以通过比较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的数值大小来评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2.化合价: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化合价,倾向于形成阳离子。

而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化合价,倾向于形成阴离子或共价键。

通过分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和价态来评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3.电负性:电负性是评估元素吸引和保持共享电子能力的一种指标。

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它们更强烈吸引电子。

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负性,它们倾向于失去电子。

通过比较元素的电负性数值大小可以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4.化学反应类型:金属性元素通常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即容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即容易获得电子。

通过观察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可以评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5.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位置:根据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大致可以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一般来说,周期表左侧的元素倾向于是金属性,而周期表右侧的元素倾向于是非金属性。

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判断,具体还需要根据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总结起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需要综合考量其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化合价、电负性、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周期表位置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得出判断。

同时,还需要注意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并不是绝对的,一些元素可能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特征。

因此,在进行判断时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准确评估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在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把握不好,往往会造成对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问题的理解和错误处理。

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做一小结,以期对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一、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因此,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铯(Cs)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F)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

二、利用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反映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弱,如金属钠(Na)与冷水反应不及钾(K)剧烈,金属钾与冷水反应甚至可听到爆鸣声,所以钠的金属性比钾弱。

镁(Mg)与盐酸反映剧烈放出氢气,铝与盐酸缓慢反映放出氢气,所以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三、可利用单质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如卤素按氟(F)、氯(Cl)、溴(Br)、碘(I)的顺序,其单质与H2反应越来越难,氢化物(HX)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弱,所以卤素的非金属性按氟、氯、溴、碘顺序逐渐减弱。

四、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判断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金属性)也越强。

如酸性HNO3>H2CO3,则非金属性N>C;碱性NaOH>Mg(OH)2,则金属性Na>Mg。

五、利用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判断依据盐溶液与金属作用规律,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样就可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一、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5种方法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其实是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越易失去电子, 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碱性:NaOH>Mg(OH)2,则金属性:Na>Mg二、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6种方法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到电子能力的强弱, 越易得到电子, 非金属性越强。

判断依据规律实例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核电荷数越多, 越易得到电子,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F>O>N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越大, 越不易得到电子,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F>CI>I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单质越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H2+F2 = 2HF,则非金属性:F>Cl稳定性:HF>HCl>HBr>HI,则非金属性:F>Cl>Br>I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可以把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l2+2NaBr=2NaCl+Br2,则非金属性:Cl>Br单质的氧化性或阴离子的还原性非金属元素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 则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还原性:S2->Cl-,则非金属性:Cl>S与变价金属的反应根据与同一变价金属反应的难易程度, 以及生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高低进行判断。

反应越易发生, 金属被氧化后的价态越高,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非金属性:Cl>S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酸性:HClO4 (高氯酸)>H2SO4,则非金属性:Cl>S【特别提醒】(1)元素非金属性和金属性的强弱实质是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

重难点01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重难点探究(人教版必修二)

重难点01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重难点探究(人教版必修二)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重难点探究(人教版必修二)重难点01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方法探究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本质:原子越易失电子,则金属性就越强。

(1)根据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如Zn排在Cu的前面,则金属性:Zn>Cu。

(3)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金属性就越强。

如Zn与盐酸反应比Fe与盐酸反应更易置换出氢气,则金属性:Zn>Fe。

(4)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碱性越强,则对应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

如碱性NaOH>Mg(OH)2,则金属性:Na>Mg。

(5)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弱。

如还原性Na>Mg,则金属性:Na>Mg,氧化性:Na+<Mg2+。

(6)根据置换反应。

如Zn+Cu2+Zn2++Cu,则金属性:Zn>Cu。

思维点拨1.一般来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或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或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

故一般来说,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与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方法是相一致的。

2.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是比较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失去电子的多少。

如Na易失去1个电子,而Mg易失去2个电子,但Na的金属性更强。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本质:原子越易得电子,则非金属性就越强。

(1)根据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中化学】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高中化学】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高中化学】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高中化学】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包含很多方面: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高低等.它涵盖了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水解性),但比水解性的含义更为广为。

下面是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l)金属性高低的比较①根据原子结构: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金属性越强。

②根据在周期表中的边线: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减少,金属性弱化,非金属性进一步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减少,金属性进一步增强,非金属性弱化。

③根据实验事实a.与水或酸反应转让氢的深浅,越易者金属性越弱。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者金属性越强。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在前面的金属活动性较强。

d.原电池反应中的正、负极,作负极的金属性一般较强。

e.看看盐溶液的相互转让反应,与同一种非金属反应的深浅。

(2)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①根据原子结构: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少),最外层电子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反之越强。

②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随着原子序数递增,非金属性增强。

③根据实验事实a.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化合,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弱。

c.与同种金属反应的难易,盐溶液中相互置换反应的判断。

d.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该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及运用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及运用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及运用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是元素周期律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元素与化合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是指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

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1.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进行判断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最活泼的金属是Fr,天然存在的最活泼的金属是Cs;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

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元素周期表左边为活泼的金属元素,右边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中间的第VIA、VA族则是从非金属元素过渡到金属元素的完整的族,它们的同族相似性甚少,而具有十分明显的递变性。

当一种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与其所在的主族序数相等时,该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但它既表现一定的金属性,也表现一定的非金属性。

2. 根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

(1)金属性强弱判断原则根据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或反应的强烈程度进行判断:一般地,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比不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元素强,与冷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比热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元素强。

根据元素的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进行判断。

一般情况下,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的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金属性越弱。

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进行判断:同周期由左至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渐弱(金属性渐弱),酸性渐强(非金属性渐强);同主族由上至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渐强(金属性渐强),酸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弱)。

根据置换反应进行判断:一般是“强”置换“弱”。

根据原电池中正负极及金属腐蚀难易程度进行判断:一般地,负极为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

(2)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原则根据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或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进行判断:同周期由左至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强,元素的非金属性渐强;同主族由上至下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元素的非金属性渐弱。

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五种方法

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五种方法

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五种方法
1、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而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
2、根据元素原子的氧化性比较。

一般来说,元素原子氧化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
3、根据单质和水生成酸的反应程度比较。

反应越剧烈的非金属性越强;
4、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比较。

一般来说,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5、根据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比较。

一般来说,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
6、根据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

一般来说,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7、根据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比较。

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化学反应性:金属性通常以稳定的氧化态存在,具有相对较低的化学反应性。

这使得金在大多数环境中不会氧化或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

相比之下,非金属性元素更具有活泼的化学反应性,容易氧化或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

2.电导率:金是最好的电导体之一,具有非常高的电导率。

这意味着金能够轻松地传导电流,使其在电子器件和电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相比之下,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导率。

3.密度:金是相对较重的金属,具有较高的密度。

相比之下,非金属性元素的密度通常较低。

4.熔点和沸点:金的熔点和沸点较高,使其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状态稳定。

相比之下,非金属性元素的熔点和沸点通常较低。

5.导热性:金是非常好的导热体,能够有效地传导热量。

相比之下,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导热性能。

6.化合价:金通常以+1或+3的化合价存在,这意味着它在化合物中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更广泛,可以是正离子或负离子。

这些因素都可以用来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然而,要注意的是,这些判断是基于整体性质和一般规律。

对于一些具体情况,不同元素可能会表现出相反的性质。

除了上述因素,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判断,如以下几个方面:1.耐腐蚀性:金通常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够在大多数化学溶液中稳定存在。

相比之下,非金属性元素可能更容易受到腐蚀的影响。

2.化学价电子层结构:金的价电子层结构稳定,使其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

相比之下,非金属性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较为复杂,容易形成多种化合物。

3.计量体积:金的计量体积相对较小,这使得金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致密的晶体结构。

非金属性元素的计量体积往往较大。

综上所述,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通过多个标准进行判断。

这些标准包括化学反应性、电导率、密度、熔点和沸点、导热性、化合价等等。

然而,要注意的是,这些判断只是一般性的规律,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

在具体的化学和物理环境中,不同元素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元素金属性强弱和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强弱和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强弱和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元素的属性强弱和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主要基于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元素的属性强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电负性:元素的电负性可以反映其与其他元素结合的倾向性。

电负性越强,越容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常见的金属性元素如铜(Cu)、银(Ag)、金(Au)等在化合物中往往以阳离子的形式存在,大多具有反应性较强的特点;而非金属性元素如氧(O)、氮(N)、氯(Cl)等通常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并且往往具有较高的电负性。

2.离子化倾向:元素的离子化倾向也可以反映其属性的强弱。

离子化倾向越大,元素越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金属性元素如铷(Rb)、铯(Cs)等具有较强的离子化倾向,而非金属性元素如氧(O)、氮(N)等则具有较弱的离子化倾向。

3.金属特性: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而非金属性元素则通常不具备这些特性。

例如,金(Au)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而硫(S)则不具备这些特性。

4.化合价:化合价表示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能提供或接收的电子数。

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多的化合价,可以形成较多的化合物;非金属性元素则通常具有较少的化合价,形成的化合物种类较少。

例如,铜(Cu)可以形成Cu+和Cu2+两种化合价,而硫(S)则可以形成-2的化合价。

非金属性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判断依据来确定:1.电负性: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

电负性越高,越容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2.结合方式:非金属性元素通常以共价键或离子键的形式与其他元素结合。

共价键是非金属性元素之间共享电子对,而离子键是非金属性元素和金属性元素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3.氧化性: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它们易于接受电子。

4.反应性: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5.氧化态:非金属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

总的来说,元素的属性强弱和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主要基于其电负性、离子化倾向、金属特性、化合价以及与其他元素的结合方式等因素。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简单微粒的半径比较及等电子体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根据周期律进行比较;2、依据相同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比较。

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金属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进行比较。

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进行比较。

较活泼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金属。

注意: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生成的强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进行比较。

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根据周期律进行比较;2、依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和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进行比较。

与氢气反应越容易、越剧烈,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非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进行比较。

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4、依据非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中简单阴离子或非金属氢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进行比较。

非金属性较强的置换出非金属性较弱的。

5、根据非金属元素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放电(失电子,还原性)顺序进行比较。

还原能力强的阴离子,其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例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元素代号L M Q R T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89 0.074主要化合价+2 +3 +6、-2 +2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Q的氢化物强 B.L、M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M > LC.T、Q的氢化物常态下均为无色气体 D.L、Q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例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C.六种元素中,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二、简单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1.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包括同周期原子的半径比较规律、同主族原子及离子的半径比较规律);2.若几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即电子数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写出2e-电子组、10电子组、18电子组简单微粒并比较半径大小:3.质子数相同时(即同一元素的原子与离子),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4.不满足上述三种情况时,依据“微粒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进行比较。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元素的金属性是指该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该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一、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2、根据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里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例如:Cu+2Ag+ =Cu2++2Ag,可知铜的金属性强于银。

3、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难易判断:单质与水(或酸)反应放出氢气越容易,反应越剧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例如,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水反应越来越容易,反应越来越剧烈,元素的金属性越来越强。

4、根据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例如,氢氧化钠是强碱,氢氧化镁为中强碱,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则钠、镁、铝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5、根据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判断: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一般越弱。

例如,氧化性Fe2+>Zn2+,故锌的金属性比铁强。

6、根据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判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转化为等电荷的阳离子时,吸收的热量越多,失电子越难,金属性就越弱。

二、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非金属单质间置换反应判断:例如:Cl2+H2S=S↓+2HCl,可知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

2、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例如,酸性HClO4> H2SO4>H3PO4>H2SiO3(HClO4是强酸,H3PO4是中强酸,H2SiO3弱酸),可判断出Cl,S,P,S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3、根据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容易,反应越剧烈,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例如,氟气与氢气在冷暗处就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氯气在光照下与氢气反应,溴单质在500℃与氢气反应,碘单质与氢气反应需要持续不断的加热,四种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故从氟到碘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的属性可以根据多个指标来判断,包括电负性、离子半径、电离能、原子半径等。

在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时,通常使用的指标是电负性和离子半径。

首先是电负性。

电负性是一个元素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的度量。

电负性值越大,意味着元素越容易吸引共用电子对。

通常,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较低,非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较高。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电负性值,可以将元素划分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一般来说,电负性小于2的元素被认为是金属性,而电负性大于2的元素被认为是非金属性。

这个划分不是绝对的,因为一些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一定的模糊性。

例如,锌和铝的电负性值都在2左右,但它们被认为是金属性元素。

其次是离子半径。

离子半径是指一个离子的半径大小。

金属性元素通常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形成阴离子。

阳离子的半径较小,而阴离子的半径较大。

因此,金属性元素的离子半径较小,非金属性元素的离子半径较大。

根据离子半径,可以将元素划分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元素通常形成小离子,而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形成大离子。

这是由于金属性元素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性元素容易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除了电负性和离子半径,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也可以用来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例如电离能和原子半径。

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去掉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离能,因为它们容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离能,因为它们难以失去电子。

原子半径是指一个原子的半径大小。

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而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大的原子半径。

这是由于金属性元素具有较强的核吸引力,使得电子靠近核,原子半径较小。

非金属性元素具有较弱的核吸引力,使得电子离核较远,原子半径较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指标只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一些常用指标,没有绝对的标准。

对于一些元素,它们的性质可能比较复杂,可能同时具有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特征。

因此,在判断元素的属性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并考虑到元素的具体特性。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其对应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氧化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具有统一性,其实质就是对应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呢?这主要应从参加反应的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切忌根据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进行判断。

下面就针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做一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一般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Na Mg Al Zn Fe 。

单质活动性增强,元素金属性也增强需说明的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Sn和Pb,金属活动性Sn﹥Pb,元素的金属性是Sn﹤Pb,如碰到这种不常见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们可采用第二种方法。

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Na ﹥Mg ﹥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1中所述,Sn和Pb同属Ⅳ主族,Sn在Pb的上方,所以金属性Sn﹥Pb。

3、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反应,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因而可由此进行判断。

如:Fe + Cu2+ === Fe2+ + Cu 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

这里需说明的是Fe对应的为Fe2+,如:Zn + Fe2+ === Zn2+ + Fe 说明金属性Zn﹥Fe,但Cu +2Fe3+ === Cu2+ + 2Fe2+,却不说明金属性Cu﹥Fe,而实为Fe ﹥Cu。

4、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置换氢气的难易判断某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就越强。

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缓慢反应,而Al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有强到弱为Na ﹥Mg ﹥Al;再如:Na、Fe、Cu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中,钠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铁反应较快顺利产生氢气,而铜无任何现象,根本就不反应,故金属性强弱:Na ﹥Mg ﹥Al。

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

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

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一、元素金属性的比较方法1、用失去电子的难易比较: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越容易,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越不容易,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弱。

例如:钠比镁更容易失去电子,钠金属性比镁强。

2、用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能力比较:金属越容易和水反应产生氢气,金属性就越强;金属越难和水反应产生氢气,金属性就越弱。

例如:钠可以与冷水剧烈反应,而镁要与热水才反应,铝与热水不反应,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才与水反应,说明金属性Na>Mg>Al3、用与H+反应产生氢气的能力比较:金属与H+反应越容易,越剧烈,说明金属性越强。

金属与H+反应越难,越不反应,说明金属性越弱。

例如:镁、铝、锌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镁剧烈反应,铝比较缓慢,而锌就更缓慢,说明金属性Mg>Al>Zn4、用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进行比较: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该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弱,该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例如:碱性NaOH>Mg(OH)2>Al(OH)3说明金属性Na>Mg>Al碱性Be(OH)2<Mg(OH)2<Ca(OH)2<Sr(OH)2<Ba(OH)2说明金属性Be<Mg<Ca<Sr<Ba5、用原子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

例如:K有3层,最外层1个电子,铍有2层,最外层2个电子,金属性K>Be6、通过元素周期表的位置进行比较:同一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例如:金属性K>Ca>Ga Rb>K>Na>Li7、用彼此在水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来比较:金属性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弱的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其对应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氧化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具有统一性,其实质就是对应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呢?这主要应从参加反应的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切忌根据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进行判断。

下面就针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做一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 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说说Fe5、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 如从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可得知金属性:Na ﹥Mg ﹥Al。

6、? 根据组成原电池时两电极情况判断通常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性较强。

如Zn和Cu 比较时,把Zn和Cu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中,发现铜片上有气泡,说明锌为负极,故金属性Zn﹥Cu。

但也应注意此方法判断中的特殊情况,如铝和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冷浓硝酸中,因铝钝化,铜为负极,但金属性却为Al﹥Cu。

一般来说对主族元素而言最高价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即对应金属性越强。

8、? 根据在电解过程中的金属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放电顺序:Ag+>Hg2+>Cu2+>Pb2+>Sn2+>Fe2+>Zn2+>Al3+>Mg2+>Na+>Ca2+>K+在电解过程中一般先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金属的金属性比后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弱,即位置越靠前的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弱。

如含有Cu2+ 和Fe2+的溶液电解时Cu2+先得电子,所以金属性Fe﹥Cu。

其实这一方法同7本质上是一样的。

AE与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如:H2S在较高温度时即可分解,而H2O在通电情况下才发生分解,所以非金属性O>S。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3 、下列各组符号中互为同位素
的一组是 (
C
)
A.
B.
H2 O、D2 O
石墨、金刚石
1 1 40
C.
D.
H、D和T
40 Ar 、 18 2 0 Ca
同位: 质子数相同,在周期 表中占同一位置
几种重要同位素的用途:
1 H氕,2 H氘(或D表示,如重水 1 1 D2O),31H氚(或T表示)
氢:
其中氘、氚是制造氢弹材料。 23 4U,23 5U,23 8U 铀: 92 92 92 其中U-235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 和核反应堆的材料。 碳: 126C,136C,146C
40
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DE ) (B)H2、D2、T2
42
40K 、39 K (E)19 19
40
19K
、20Ca
40
2. 下列关于同位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 A. 质量数相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 质几乎相同 B. 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化学性 质几乎相同 C. 质量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 质不同 D. 质量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 质几乎相同
23
27 16
11
10 10
11
13
8
8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① ②
1 1 2 1
名称和简称
H
H
1 1 1
0 1

氕(H)
氘(D)
3 ③ 1 H
氚(T)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2、核素
质子 和一定数 具有一定数目的_____
中子 的一种原子 目_____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元素周期表
金属性“右弱左强,上弱下强,右上弱左下强”
非金属性“左弱右强,下弱上强,左下弱右上强”
金属活动性
顺序表
按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的顺序,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活动性
顺序表
按FOClBrIS的顺序,非金属性减弱



置换反应
强的置换弱的,适合金属也适合非金属
与水或
酸反应
越剧烈,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
与氢气反应
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电池
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正极
电解池
在阳极首先放电的阴离子,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弱;在阴极首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对应元素的金属性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6
2.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到 电子的难易程度,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1)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 ①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 越大,越不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越弱。 ②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越易得到电子, 非金属性越强。
专题讲坛 小
第 一 章
专 题 大 智
慧 专题专练
Page 2
Page 3
Page 4
1.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去电 子的能力,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1)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 ①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 越大,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②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越难失电子, 金属性越弱。
Page 5
(2)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越强。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一般来说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比排在后面的强。 (4)根据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Page 7
(2)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 ①单质越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 的还原性也就越弱,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 如H2SO4的酸性强于H3PO4,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磷强。 ③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例如:Cl2+2KI===2KCl+ I2,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④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 越弱。如S2-的还原性比Cl-强,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Page 8
[例证] 下列不能说S稳定 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 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Page 9
A.②⑤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⑤
[解析] 含氧酸的氧化性不能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
强弱的依据;元素的非金属性与最外层电子数目多少无关,
与得电子能力有关,如非金属性:O>Cl,但最外层电子数:
O<Cl。
[答案] A
Page 10
点击下图进入专题专练
Page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