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名词解释

适应: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持续性的内外刺激作出的非损伤性的应答。肥大:细胞体积的增大,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加。

增生:实质细胞数目的增多。

萎缩:实质细胞细胞物质的丢失而体积变小。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废用性萎缩: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致的萎缩。

去神经性萎缩:下肢运动神经元损伤或轴突破坏引起所支配器官的萎缩。压迫性萎缩:组织长期受压引起的萎缩,有营养不良和废用性萎缩的作用。

脂褐素:自噬泡内某些细胞碎片不能被消化而以膜包绕的形式存于细胞质内,称为残体,即光镜下所见的脂褐素。

假性肥大:在实质萎缩的同时,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间质纤维和脂肪组织的增生,以维持原有器官的正常外观。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

变性:在一定限度内损伤引起的改变是可逆的。

自噬:细胞吞噬自身成分并同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泡,消化降解吞噬成分的过程。

虎斑心:脂变的黄色条纹与未受侵犯的红色心肌相间排列,构成状似虎

皮的斑纹。

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下有过多的脂肪,并向心肌内深入,心肌受压而萎缩。

黄色瘤:吞噬大量胆固醇的巨噬细胞呈泡沫状,可成团出现于皮下,形成瘤样物质。

RUSSELL小体:浆细胞合成大量的免疫球蛋白,积聚在内质网中,使内

质网明显扩张形成大的均质的嗜酸性包涵体。

淀粉样变:细胞外间质内出现淀粉样物质的异常沉积。淀粉样物质为结合黏多糖的不同蛋白质,遇碘时被染成赤褐色,再加硫酸成蓝色。

玻璃样变:HE切片中细胞内细胞外组织变成均匀红染,毛玻璃样。又称

透明变。

黏液样变:间质内有黏多糖和蛋白质。

病理性色素沉着: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

含铁血黄素:为HB代谢的衍生物。红细胞或HB被巨噬细胞吞噬后,通过溶酶体的消化,来自HB的Fe3+与蛋白形成在电镜下可见的铁蛋白

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为光镜下可见的金黄色或棕黄色颗粒,具有折光性。

心力衰竭细胞:长期反复发作的心里衰竭的患者,肺内持续充血,漏出或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外逸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下来。这类出现于左心衰患者的肺内和痰内的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

病理性钙化:组织内钙盐的异常沉积。

营养不良性钙化:继发于局部组织坏死或异物的异常钙盐沉积。

转移性钙化:全身性的钙磷代谢异常,血钙和血磷增高所引起的某些组织的异常钙盐沉积。(肺泡壁,肾小管的基底膜,胃黏膜上皮)

核固缩:死亡细胞核水分消失,染色质凝集,细胞核变小,嗜碱性增强。核碎裂:凋亡细胞首先出现核的致密化,染色质浓缩,沿着核膜排列,然后染色质逐步分裂为碎片。

核溶解:PH降低时,DNA酶活化,水解染色质,嗜碱性减退,仅见到

核的轮廓。

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成灰白,干燥的凝固状,保留原有组织的细胞轮廓。

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成液态。

干酪样坏死: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肉眼微黄,质松,细腻,状似干酪。原有的组织结构完全崩解。

坏疽:继发腐败菌感染的大块组织坏死。

干性坏疽:多发生于肢体。动脉阻塞,肢体远端可发生缺血性坏死。由于静脉回流仍通畅,加上体表水分蒸发,坏死的肢体干燥且成黑色,与周围的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分界线。

湿性坏疽:好发于与体表相同的内脏。由于坏死组织水分多,为腐败菌的感染创造条件,局部肿胀成黑色。与周围健康组织无明显分界。

气性坏疽:深部的开放性的创伤合并有产气荚膜杆菌的感染,组织坏死

并释放大量的气体,病区肿胀成黑色有奇臭。明显累及肌肉并沿肌束蔓延。纤维素样坏死:发生于纤维结缔组织或血管壁的一种坏死。局部组织消失,形成边界不清的小条状或小块状染色深红的有折光性的无结构物质。其染色性质与纤维素相似。

空洞:组织坏死液化后可经自然管道排出,留下的空腔称为~。

机化:坏死组织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而由肉芽组织代替。

凋亡:依赖能量的细胞内死亡程序活化而致的细胞自我清除。

修复:损伤造成机体的组织和细胞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的缺损修补恢

复的过程。(同种细胞修复-再生,纤维结缔组织修复-纤维性修复,瘢痕修

复)

不稳定细胞:持续的增殖以代替衰老或死亡的细胞。

稳定细胞:增殖现象不明显,在细胞增殖周期中处于静止期,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进入DNA的合成前期,表现出较强的增殖能力。

永久性细胞:出生后不能分裂增生,一旦破坏,则成为永久性缺失。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瘢痕疙瘩:瘢痕组织增生过度,肥大性瘢痕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的扩延。

发绀:血液内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皮肤成紫蓝色。

肺褐色硬化:慢性肺淤血晚期,肺间质网状胶原纤维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肺质地变硬,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而成棕褐色。

槟榔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因脂肪变呈黄色,使肝切面出现红黄相间,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血栓形成/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成分形

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再通:血栓机化的过程中,水分被吸收,血栓干燥收缩或部分溶解而出现裂隙,周围新生的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于裂隙表面,形成新的血管,相互吻合沟通,使被阻塞的血管部分重建。

静脉石:血栓未能软化又未机化,可发生钙盐沉着。血栓钙化后称为~。

栓塞: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减压病:丛高压环境急速转到低压环境的减压过程中发生的气体栓塞。羊水栓塞:在分娩过程中,羊膜破裂,早破或胎盘早剥,又逢胎儿阻塞产道时,由于子宫强烈收缩,宫腔内压力升高,将羊水压入子宫壁破裂的静脉内,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小动脉及毛细血管。

炎症:各种损伤因子引起机体和细胞的损伤性变化,与此同时,机体的局部和全身产生一系列的复杂的防御反应。以局限和消灭损伤因子,清除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修复损伤。

伪膜性炎:为黏膜的纤维素性炎。当渗出的纤维素,坏死组织,炎细胞共同形成一层覆盖于黏膜表面的灰白色膜状物。

绒毛心:由于心脏的不停搏动,渗出的纤维素在心包表面形成大量绒毛状结构。

菌血症:细菌局部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血液中可找见细菌。

毒血症:细菌的毒素或毒性产物被吸收入血,出现高热寒战的症状,同时伴有脏器的损伤,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血培养找不见细菌。

败血症:细菌入血后,不但没有被清除,反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使全身出现中毒症状,除明显的毒血症的症状外,还可出现皮肤黏膜的多发性出血点及脾脏,淋巴结的肿大。血培养可找见细菌。

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进一步的发展。除败血症的症状外,全身脏器出现多发的栓塞性的脓肿。

肉芽肿: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物(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结核性肉芽肿: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有增生的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该巨细胞核排列规则,位于细胞的周边,呈花环状或马蹄形,称为朗汉斯多核巨细胞。

狼疮小体:抗核抗体无细胞毒性,但能攻击变性或包膜受损的细胞,一旦与细胞核接触,可使细胞核肿胀,呈均质一片,并被挤出胞体,形成狼疮小体。吞噬了狼疮小体的细胞称为狼疮细胞。

血管翳:炎细胞,机化的纤维素,增生的血管和滑膜覆盖于关节软骨表面,形成~。

HVGR: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接受异体移植物

后,若不经任何免疫抑制处理,将立即发生宿主免疫系统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