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医基础理论歌诀
中医基础口诀
中医基础口诀中医基础口诀作者:救死扶伤中医原本调平衡,阳化阴精成气形,阴阳合一是为气,气化百病不能生。
中医本质就是气,寒者热之气化成,热者寒之气化生,枯者温润气融融。
不必他山求药石,祖宗明训记心中,百病皆因气化停,气化之后去百病。
人身水火一团气,水多太阳是冰地,回阳化气冰解冻,春暖花开百病释。
阴阳合一气化成,阴阳分离生命终。
坎中一阳二阴抱,离中二阳抱一阴,坎离交媾既济成,八纯卦乾气融融,百病不生气化功。
阴阳合一气化成,阴阳分离生命终。
世人不知阴阳理,诊病辨证离其宗,不知元阳在阴中,附子干姜助其生。
不知阴盛虚阳升,却以湿热苦寒泄,咽喉炎证要加重。
口腥味臭是阳虚,寒热驳杂中焦虚,真寒味腥真热臭。
口渴溲短大便干,此是阴亏需滋阴。
口气腥臭寒热杂,寒多热少理中下,重加姜附来理中,寒去腥臭自然无。
妇人下焦味气腥,少腹喜暖腰酸痛,此是坎阳太虚弱,回阳化逆热气通,再加吴萸椒细辛,驱寒还能快几分。
有气神采必内含,精神矍铄难成病,小便淡黄便成型,若病也是真阳证,溲短便结喜冷饮,苦甘寒药可痊病。
无气倦怠面色苍,小便清长大便溏,口渴也是喜热饮,畏寒蜷卧又懒言,理中四逆方可行。
阴盛便结要温润,大黄附子煎可行。
阳虚津亏大便结,溲短便干面色青,麦味理中加附辛,温润之后大便通。
阳气虚极是戴阳,上盛下虚溲清长,面赤足寒躁欲死,大剂四逆可回阳。
如要深知医中理,医易会通很容易。
中医四诊阴阳辩证金口诀中医四诊辨阴阳,神色形态就是望,有神有气动止常,此是常人的体象。
有神烦躁多欲动,声高气粗口气秽,此是阳证莫须问,实证面色多红颜。
虚证面色青白浮,湿热阳证虚寒阴,阳浮面红肢清冷,舌苔白是感风寒,舌质青滑阴证添。
舌苔白厚湿困脾,脾虚湿困有齿痕,病入太阴仔细审。
舌质红绛阴津伤。
绛紫浸润入少阴,少因虚寒阴证辨。
舌苔黄厚是痰湿,黄多是热厚多湿,湿多寒多是阴证。
无神倦怠但欲寐,声低息短语言懒,此是阴证需回阳,阳回气化神目藏。
体态臃肿阳气虚,痰饮湿困太阴脾,少阴虚寒阳气低。
中医歌诀大总结,太全啦
精心整理中医歌诀大总结,太全啦?中医歌诀大总结,太全啦!2018-03-16中华经方大师(1)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
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2)舌苔变化,各有分(4)两般。
黄苔紫舌,脏腑积热;兼见干燥,通下为急。
舌见青紫,浮苔滑润。
伤寒初,直中三阴。
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润,或见灰苔,重则满舌,轻则斑块;痛久入络,与此同类。
酒客成积,舌多紫斑。
中心白滑,醉后伤寒。
紫舌肿大,酒毒为患,冲心危险,性命难挽。
(8)蓝色变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气未竭。
光蓝无苔,色萎不泽,证极危险,元气败绝。
蓝不满舌,主证各别:瘟疫秽浊,兼苔粉白;黄腻浊苔,湿温郁热;苔滑中蓝,湿痰之舌。
(9)黑主重病,有阴有阳:嫩滑湿润,寒极为殃;粗涩干焦,热极所伤。
血已败坏。
古称死证。
辨准早救,或可得胜。
(10)苍老娇嫩,亦要分析:坚敛苍老,实热壅结,神气尚存,病多属实;浮肿虚寒,亦属痰湿。
娇嫩齿印。
虚弱之识。
(11)纹剥芒刺,各有标志:纹(1314)阳被阴遏。
腐苔如霉,或如腐脓,胃气败坏,或有内痈。
(15)苔布满舌,邪气散漫,表证薄白;白腻属痰,用药宜慎,防多变幻。
苔生一偏,中后或前,或左或右,按部钻研。
苔色变换,顺逆可寻:由白而黄,黄退生新,此为顺象,邪解正胜。
白黄灰黑,逐渐加甚,正气不支,病邪日深。
苔若骤退,不由渐化,邪气内陷,病危可怕。
(16)食物染苔,注意分别。
枇杷橄榄,变黄变黑。
甜酸咸物,色酒果汁,均能染苔,多白润舌。
(17)白苔主表,并湿虚寒。
苔白而滑,外感风寒。
白苔舌红,风温初染。
白苔转黄,邪气内传。
白苔绛底,湿遏热伏。
白苔粘腻,痰湿内搏。
白苔湿润,边尖齿印,并兼胖舌,湿痰之证。
虚证白苔,望之明净,舌多嫩滑,阳虚之证。
(18)黄苔主病,属里属热。
微黄不燥,初传当别;黄而干燥,里润燥分明。
以上舌苔,牢记当真;临证不惑,运用要灵十八、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有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中医最基础必背诵歌诀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喜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妊娠服药禁忌歌: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瓜甲,地胆茅根与蛰虫。
望色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察位须知生者吉,审时若遇克堪悲。
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又有辨舌之法。
舌上无苔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主无苔言,非谓苔之淡白也。
)若有白苔为半表半里,黄苔为在里,黑苔病入少阴,多死。
苔润有液为寒,苔燥无液为火,舌上无苔如去油腰子为亡液,不治。
闻声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又法,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尾不相顾者神昏,狂言怒骂者实热,痰声漉漉者死,久病闻呃为胃绝。
大抵语言声音以不异于平时者吉,反者为凶。
问症(出《景岳全书》。
张心在增润之)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短语告儿科,天花麻疹虔占验。
(出《景岳全书》,张心在改订)一问寒热二问汗(问其寒热多寡,以审阴阳,细辨真假,问其汗之有无,以辨虚寒,以别虚实,)三问头身四问便,(问其头痛为邪甚,不痛为正虚,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问其身之部位以审经络,亦以一身重痛为邪甚,软弱为正虚。
问其小便红白多少,大便秘溏、清谷、清水,以别寒热虚实,)五问饮食六问胸(问饮食以察其胃气之强弱,问胸者兹胃口而言也。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天地之道万物纲,对立统一名阴阳。
无限分割相对观,昼夜动静热与寒。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古哲理中寓阴阳,对立制约是其常。
阴内守而外使阳,互根互用不可单。
动态平衡互消长,此之消来彼即长。
万物化醇交感彰,极则转化反方向。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组织结构定性清,人体内外须分明。
五脏属阴内藏精,六腑为阳传化勤。
背外为阳腹内阴,四肢内外阴阳经。
阴阳还可分阴阳,变化之机细细寻。
生理病理寓阴阳,阴平阳秘体安康。
阴胜则寒热责阳,阴虚热来阳虚凉。
阴病治阳阳治阴,阳中求阴阴求阳。
寒者热之热者寒,诊察治疗细参详。
(四)五行生克乘侮:五行如环复运行,相生相克是常情。
生为资生助长意,木火土金水相从。
克是克制与制约,木土水火须次金。
欺凌反克为相侮,超常制约相乘逢。
(五)五行学说的运用:五行比类万物情,肝风木而火属心。
脾为湿土肺燥金,肾寒属水需分清。
肝味酸来其色青,心属苦味赤色明。
甘黄归脾咸黑肾,莫忘肺白味为辛。
(六)气的功能:推动激发原动力,防御护卫实腠理。
阳气产热起温煦,营养之功体得益,液态物质赖固摄,代谢全凭气化利。
(七)气的分类:元气来源肾中精,依赖三焦全身行。
推动激发各脏腑,生命原始动力兴。
大气水谷生宗气,积于胸中行呼吸。
贯心脉而行气血,视听语言活动济。
水谷精微化营气,十四经脉循行迹。
精纯柔和濡脏腑,化生血液营养施。
卫气亦为谷中精,昼行于阳夜行阴。
温养调节司开合,防御外邪保康宁。
(八)血:中焦受气取汁膏,循行脉中营血号。
滋润濡养各脏腑,神志活动源有靠。
(九)津液:津液原是水谷精,三焦通道赖循行。
渗于肌肤入血脉,质清滋润谓之津。
进入髓脑滑关节,质地稠厚液为名。
化生血液运载气,排泄产物调阳明。
(十)脏象:脏居于内形外见,取名脏象来体现。
精华之气归五脏,藏而不泻为特点。
六腑专司传化物,泻而不藏是为权。
脑髓骨脉胆胞官,奇恒之府有专篇。
(十一)五脏:心主神志血脉通,开窍于舌面为荣。
在液为汗在志喜,君主之官主宰权。
【中基】中医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背诵歌诀
【中基】中医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背诵歌诀中基大纲哲精气血津液神,藏象五六奇恒伸。
经络经奇别筋皮,因淫疠情食劳理。
发即徐伏继合复,病机邪阴精五津。
防治则正反标本,阴阳调理制三因。
绪论中医理论体系中医理论初形成,内难神农伤寒经。
晋王叔和脉经许,甫谧针灸甲乙经。
诸病源候隋元方,千金百科思邈成。
南宋陈言三因极,金元刘张李朱声。
完素寒凉六化火,从正三法攻邪正。
东垣脾胃来补土,震亨滋阴相火宁。
景岳献可重命门,温病成熟于明清。
又可温疫缘口鼻,天(士)温热卫气营血。
薛雪湿热因传变,鞠通条辨三焦明。
医学全书百家出,清任瘀血改错灵。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特点须记清,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自然社会人一体,季节昼夜与地域。
辨证辨因位性势,论治证法方药出。
同病异治异病同,辨证辨病结合用。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哲学三基础,精气阴阳与五行。
阴阳阴阳对立与统一,属性相对互转化。
比较对象又不同,复有阴阳无限分。
基本内容六个记,对立制约互根用。
交感互藏与消长,转化自和与平衡。
此处原文需分辨,治则更应合与前。
阴阳学说需要掌握的三个重点内容:1.阴阳相对性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懂得判别原文是属于哪个内容)3.阴阳学说的应用。
如判别哪个属阳,哪个属阴。
阴阳的病理(偏盛,偏衰具体表现),阴阳偏盛偏衰的治则必考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的判别。
即给出《内经》或其他古文的一段论述让你判断属于阴阳的何种关系。
五行五行木火土金水,曲直为木升发畅。
火曰炎上热光明,土曰稼穑载化成。
金曰从革沉杀收,水曰润下寒闭藏。
五行相生与相克,相乘相侮母子病。
相生母子生我生,相克所胜所不胜。
相乘又作倍相克,相侮亦称反克名。
母病及子子及母。
实则泻子虚补母,克过抑强弱扶弱,各法细则亦要详。
五行学说的重点内容1.理解五行内涵跟五行的归类演化2.五行的基本内容: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母子相及3.五行病变传变与五行治则治法五行指导的治则治法虚补其母,实泻其子。
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中医药的学习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总结,其中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背诵中医药的歌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非常全面且必背的中医药歌诀,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1.《千金要方》千金要方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方剂集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药方和治疗方法。
背诵千金要方的歌诀有助于记忆方剂的名称和用法,下面是其中的几首歌诀:天王藏英独得宫,肺病石膏咳则宗;犀角犀牛同疗淋,细竹粟粉散寒风。
诸子百家藏本草,左氏要方甘肃包;人参甘草麦门冬,四君子会让苦。
虎杖骨碎症风疮,云木癣菜治牙寒;人参麦冬滋肺气,抃朴散风咳喘痰。
2.《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禁忌等相关知识的学科。
背诵中药学的歌诀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中药的名称、性味归经等重要信息,下面是一些常用中药的歌诀:黄芩苦寒泻热火,知识桂枝石决明;保和丹参归去压,消渴通窍用川芎。
山药健脾降糖块,当归补血益气花;远志安神胆汤固,妇科良药益毛牛。
3.《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宝库。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养生方法。
背诵《黄帝内经》的歌诀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下面是一些关于养生的歌诀:食客逆寒伤肺肾,入夏清凉祛暑湿;食五谷得免脾胃伤,长寿延年乐安宁。
运行经络勿夜兼,早睡早起保精神;按摩保健聚阴阴,五脏调和身体轻。
以上歌诀只是中医药中的冰山一角,中医药学知识广泛而深入,希望以上的介绍可以激发大家学习中医药的热情,更深入地了解和应用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
同时,背诵中医药歌诀不仅有助于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音韵感和文化素养,是非常值得推崇的学习方法。
让我们一起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基础(歌诀)
(三)胃
受纳水谷胃为海,五味化出养五脏, 胃弱谷入难腐熟,食欲不振脘腹胀。 胃性喜降谷下行,嗳气呕恶胃逆伤。 喜润恶燥易生热,伤津口干欲饮尝; 胃寒胃脘隐隐痛,温中散寒建中汤。
(四)大肠
排泄糟粕靠大肠,大肠病变导失常, 功能减弱多便秘,排泄亢进泄泻忙。 肺与大肠相表里,咳喘亦可通大肠。
三、奇
恒之府 藏而不泄奇恒府,功似脏来形如腑, 接受五脏重浊气,与脏相配传化疏。
(一)脑、髓、骨
关系密切脑髓骨,全赖先天肾支扶, 肾主骨而骨生髓,脑为髓海元神府。 先天充足肾充沛,骨髓充足脑灵活, 脑充思索记忆好,所听听闻不糊涂。 轻劲有力脑有余,转鸣眩晕脑不足。 发落齿摇筋骨废,肾气太衰不灵活。
二、五行的临床应用 五行应用有纵横,根据类别关系定。 同类事物纵联系,各种事物联系横; 横系如木联肝胆,目筋怒青酸风情。 临床望诊面色辨,望而知之为之神。 青色多属肝风动,赤色多属心火冲, 黄色属脾湿困扰,白色多属肺寒生, 黑色属肾虚太甚,用药五脏五味应, 酸味入肝苦入心,脾甘肾咸肺宜辛。 生克乘侮各类物,生理病理联系横, 一脏有病克相传,所传脏腑先调整, 见肝之病知传脾,当先实脾为正统, 久病治本应养母,培土能使肺金生, 新病实证先泻子,清泻心火肝木宁。
第二节五行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一)五行的归类 五行木火土金水,归纳事物的属性,人体内外紧相连,补充阴阳说理明。 木生于春多风动,在志为怒色为青,在窍为目体为筋,肝胆表里病累损。 诸风悼眩皆属肝,酸味收敛肝风平。夏天暑热火易旺,在志为喜色赤红, 在窍为舌体为脉,火热下移小肠行;诸痛疮疡皆属心,苦味入心火能清。 长夏归属脾土湿,思虑伤脾色黄呈,在窍为口体为肌,脾胃表里联系紧; 诸湿肿满皆属脾,甘味健脾湿自尽。秋多肺燥属于金,在志为悲白色净, 在窍为鼻体为皮,肺与大肠表里生;诸气喷郁皆属肺,辛散肺宣咳喘平。 冬多寒气肾水应,恐为其志色黑凝,在窍为耳体为骨,肾与膀胱鸳鸯亲; 诸寒收引皆属肾,咸味入肾是治本。五行五色五味配,全面参考辨证清。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歌诀是中医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工具。
这些歌诀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应用。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首先是“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这歌诀告诉我们,在中药的配伍中,有十八种药物是相互禁忌的,不能同时使用。
理解并牢记这个歌诀,能避免在用药时出现错误。
接着是“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它提醒我们哪些药物之间存在相互畏惧的关系,不可同时使用。
在脉象的辨识方面,有“浮脉歌”:“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通过这样的歌诀,我们能对浮脉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有更清晰的认识。
还有“沉脉歌”:“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这帮助我们准确判断沉脉所反映的病症。
关于中药的药性,有“四气歌”:“寒热温凉四气分,温热属阳寒属阴。
温热补火助阳气,温里散寒功效存。
寒凉清热并泻火,解毒养阴能生津。
寒者热之热者寒,治疗大法此为真。
”让我们明白中药四气的特点和治疗作用。
“五味歌”也是不可或缺的:“五味辛甘酸苦咸,更添淡涩药味全。
辛散酸收甘能缓,苦坚咸软淡渗利。
”它阐述了中药五味的不同功效。
在方剂的应用中,“麻黄汤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有助于记住麻黄汤的组成和主治病症。
“桂枝汤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清晰地展示了桂枝汤的配方和作用。
对于针灸穴位的记忆,有“十四经穴分寸歌”,例如“肺经穴位分寸歌”:“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
中医基础入门速记歌诀
中医基础入门速记歌诀1.医学源流歌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著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徬徨惟韵伯能宪章徐尤著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注:选自《医学三字经》。
2.五脏歌(1)肝脏歌色青形象木,位列在东方。
含血荣于目,牵筋爪运将。
逆时生恚怒,顺侯脉弦长。
泣下为之液,声呼是本乡。
味酸宜所纳,麻谷应随粮。
实梦山林树,虚看细草芒。
积因肥气得,杯覆胁隅旁。
翠羽身将吉,颜同枯草殃。
(2)心脏歌心藏身之精,小肠为弟兄。
象离随夏旺,属火向南生。
任物无纤巨,多谋最有灵。
内行于血海,外应舌将荣。
七孔多聪慧,三毛上智英。
反时忧不解,顺候脉洪惊。
液汗通皮润,声言爽气清。
伏梁秋得积,如臂在脐萦。
顺视鸡冠色,凶看瘀血凝。
诊时须审委,细察在叮咛。
实梦忧惊怪,虚翻烟火明。
(3)脾脏歌脾脏象中坤,安和对胃门。
旺时随四季,自与土为根。
磨谷能消食,荣身本在温。
应唇通口气,连肉润肌臀。
形扁方三五,膏凝散半斤。
顺时脉缓慢,失则气连吞。
实梦歌欢乐,虚争饮食分。
湿多成五泄,肠响若雷奔。
痞气冬为积,皮黄四体昏。
(4)肺脏歌肺脏最居先,大肠通道宣。
兑为八卦地,金属五行牵。
皮与毛相应,魂将魄共连。
鼻闻香臭辨,壅塞气相煎。
语过多成嗽,疮浮酒灌穿。
猪膏凝者吉,枯骨命难全。
本积息奔患,乘春右胁边。
顺时浮涩短,反即大洪弦。
实梦兵戈竞,虚行涉水田。
(5)肾脏歌肾脏对分之,膀胱共合宜。
旺冬身属水,位北定无欺。
两耳通为窍,三焦附在斯。
味咸归藿豆,精志自相随。
沉滑当时本,浮瘫厄在脾。
色同乌羽吉,形似炭煤危。
中医必背的歌诀
1、中药性能歌中药主有几性能?四气五味及归经,还有升降与浮沉,有毒无毒统而称。
2、四气歌四气寒热与温凉,寒凉属阴温热阳,温热补火助阳气,温里散寒功效彰,寒凉清热并泻火,解毒助阴又抑阳,寒者热之热者寒,治疗大法此为纲。
3、五味歌五味辛甘苦咸酸,治疗作用不同焉,辛行气血主发散,甘和补中急能缓,苦燥降泄能坚阴,咸能润下且软坚,酸能固涩又收敛,淡渗利水要全。
4、中药七情歌相使一药助一药,相须互用功效添;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限;相反增毒要记牢,相恶配伍功效减;单行无须它药配,七情配伍奥妙显。
5、十八反药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6、十九畏药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制药配方莫相依。
7、妊娠服药禁忌歌元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及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8、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增补:斑蝥荷叶马齿苋,犀角牛黄不可从;禹余粮共赤石脂,凌霄卫茅治未工。
黄柏皮偕预栀子,伏龙没药莫相逢;王不留行赤小豆,王瓜商陆勿使攻。
神曲麦芽车前草,枳壳枳实用亦凶,玄胡故纸吴茱萸,麻仁蒺藜并木通。
槐实黑姜冬葵子,滑石厚朴记在胸;外有破气破血者,仔细斟酌更有功。
9、引经报使药歌小肠膀胱属太阳,藁本羌活是本乡。
三焦胆与肝包络,少阳厥阴柴胡强。
大肠阳明并足胃,葛根白芷升麻当。
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
脾经少与肺部导,升麻煎之白芍详。
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
通经用此药为使,岂能有病到膏肓。
10、五脏用药简诀心经用药歌助阳桂附与细辛,泻火黄连栀子心。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4:第二篇病因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4:第二篇病因病机第二篇病因病机第一章病因致病六淫为外因,七情所伤为内因。
饮食房劳虫兽害,再加跌扑居中情。
第一节六淫、疫疠六淫特点风寒暑湿燥火情季节环境关系人。
单犯连犯使人怕,相互转化肌表侵。
(一)风不管内风与外风,百病之长共称同。
属阳善泄升上外,善行数变性易动。
风伤痹疹为外症,血虚热极又肝风。
风寒伤风头痛身疼又怕冷,身热无汗吐涕清。
咳嗽浮紧苔白润,疏风散寒人安宁;荆防达表汤加减,寒重麻黄能祛病。
风热伤风发热怕风少无汗,头痛咳嗽痰黄粘,浊涕咽痛又口干,舌红浮数风热蛮。
疏风清热桑菊饮,据情加减银翘散。
风痹风入经络阻脉经,四肢关节痛入心。
游无定处胜寒湿,薏苡仁汤加防秦。
风疹皮肤瘙痒起风团,发无定处没了完。
风热现红或带紫,暖境加重燥不安。
灼热舌红脉浮数,治以加减消风散。
风寒淡红或苍白,受冻触水疹更繁。
桂枝麻黄汤各半,据情配伍细问谈。
血虚淡红夜痒甚,肤枯苔薄剥红淡。
经前尤频脉细濡,当归饮子再加减。
血虚生风四肢麻木又晕眩,手足蠕动苍白脸。
独活寄生汤效著,养血祛风人安然。
热极生风高热抽搐渴又烦,角弓反张目上翻。
清热凉肝风可熄,羚羊钩藤汤可安。
肝阳化风虚阳上亢生内风,肌肉颤动脑头痛。
突然昏倒为凶症,口眼㖞斜平肝从。
镇肝熄风汤可效,天麻钩藤饮木通。
(二)寒外寒分为伤中寒,阳气不足内冷专。
寒为阴邪伤阳气,凝滞主痛收引关。
伤寒寒痹为外症,心肺脾胃肾阳淡。
伤寒、寒痹发热恶寒并无汗,头痛身疼浮紧缠。
寒痹痛定冷更甚,麻黄汤,寒可散。
中寒严重冻伤为中寒,寒邪直进脏腑间。
恶寒战栗肢麻冷,面青紫暗咬牙关。
四逆汤,能医治,温中回阳人可安。
心肺阳虚畏寒肢冷气血凝,咳逆气短面唇青。
胸痛彻背补心阳,保元参附汤显灵。
脾胃阳虚运化失司缺脾阳,脘腹疼痛见腹胀。
便溏食少四肢冷,呕吐清涎脾胃伤。
温中散寒理中好,厚朴温中汤亦良。
肾阳虚肾阳不足生机退,下元虚惫阳萎随。
四肢厥冷腰又痛,宫寒不孕命门亏。
温补肾阳右归好,金匮肾气用亦对。
(三)暑暑为阳邪性热炎,耗气伤津升发连。
中医歌诀大全
中医歌诀大全玲玲的家族世代从事中医药事业,她非常熟悉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今天,她特意整理了一份中医歌诀大全,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趣、易记又有用的中医知识。
1. 五脏(wǔ zàng) 与六腑(liù fǔ)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中对人体器官进行分类的概念。
下面是对五脏与六腑的基本解释:五脏:•心藏神明,血液通行。
•肺主气息,呼吸通畅。
•脾升清气,运化水谷。
•肝藏血液,疏泄气机。
•肾藏精气,生殖生长。
六腑:•胃主受纳,水谷达胃。
•大肠渣滓,小肠、脾气。
•胆泌胆汁,助消化。
•膀胱藏尿,排出废物。
•三焦气机,温通脉络。
2. 参芪归芎(cān qí guī xiōng)参芪归芎是经典中药方剂,也是古人总结的中医歌诀。
具体含义如下:•参(ginseng):滋补强壮。
•芪(astragalus):益气养生。
•归(goji root):补血活血。
•芎(chuanxiong):活血祛瘀。
参芪归芎适用于气虚血亏、面色萎黄、乏力等症状,常用于调养体质和改善面色。
3. 十四经络(shí sì jīng luò)经络是中医学中对人体经脉进行的总称。
下面是十四经络的名称及其与之相应的内脏:•手太阴肺经:掌心、手腕,与肺相连。
•手阳明大肠经:食指、拇指,与大肠相连。
•足阳明胃经:迎香、足三里,与胃相连。
•足太阴脾经:足三里、大敦,与脾相连。
•手少阴心经:极泉、心窝,与心相连。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肩外侧,与小肠相连。
•足太阳膀胱经:丘墟、尿道,与膀胱相连。
•足少阴肾经:涌泉、底肥,与肾相连。
•手厥阴心包经:大陵、中指,与心包相连。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耳后,与三焦相连。
•足少阳胆经:丛脉、四王,与胆相连。
•足厥阴肝经:足临泣、脚大趾,与肝相连。
•手阴明肺经:尺泽、手小指,与肺相连。
•足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足沟,与大肠相连。
4. 中医治则(zhòng yī zhì zé)中医治则是中医学中指导疾病治疗的原则。
(完整word版)中药速记口诀
中药速记口诀发汗之最是麻黄清热之最是石膏泻火之最是黄连凉血之最是犀角开窍之最是麝香补气之最是人参补阳之最是鹿茸温里之最是附子退黄之最是茵陈消食之最是神曲泻下之最是大黄安神之最是酸枣仁驱虫之最是使君子芳香化湿之最是藿香利水渗湿之最是茯苓重镇安神之最是朱砂降气之最是沉香止血之最是三七补阴之最是女贞子理气之最是枳实疏肝之最是郁金活血之最是丹参补血之最是当归补脾之最是山药清痰之最是贝母祛风之最是独活止咳之最是杏仁另付中药歌诀——识得千里光,全家能治疮。
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
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
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
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
不怕全身痛得凶,吃了元胡就要松。
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
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
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
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
诸花皆升,旋复独降。
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
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
若要睡眠好,常服灵芝草。
经常吃山楂,降脂减肥又降压。
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
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1,麻黄与桂枝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
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
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
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2,苍耳子与辛夷共同点:质轻,性升浮。
解表力弱,善于通窍。
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辛夷专治鼻渊,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3,桑叶与菊花共同点:均轻清发散,发散风热,平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
(完整word版)中药速记口诀
中药速记口诀发汗之最是麻黄清热之最是石膏泻火之最是黄连凉血之最是犀角开窍之最是麝香补气之最是人参补阳之最是鹿茸温里之最是附子退黄之最是茵陈消食之最是神曲泻下之最是大黄安神之最是酸枣仁驱虫之最是使君子芳香化湿之最是藿香利水渗湿之最是茯苓重镇安神之最是朱砂降气之最是沉香止血之最是三七补阴之最是女贞子理气之最是枳实疏肝之最是郁金活血之最是丹参补血之最是当归补脾之最是山药清痰之最是贝母祛风之最是独活止咳之最是杏仁另付中药歌诀——识得千里光,全家能治疮。
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
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
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
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
不怕全身痛得凶,吃了元胡就要松。
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
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
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
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
诸花皆升,旋复独降。
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
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
若要睡眠好,常服灵芝草。
经常吃山楂,降脂减肥又降压。
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
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1,麻黄与桂枝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
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
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
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2,苍耳子与辛夷共同点:质轻,性升浮。
解表力弱,善于通窍。
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辛夷专治鼻渊,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3,桑叶与菊花共同点:均轻清发散,发散风热,平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
最全中医歌诀
最全中医歌诀内科六字歌1、感冒感冒风邪外侵,风寒风热分清,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头疼,风寒轻证葱豉,荆防败毒重证,风热辛凉银翘,秋季燥咳桑杏。
表寒里热兼挟,麻杏石甘汤灵,阳虚参附再造,气虚参苏为饮,血虚葱白七味,加减葳蕤虚阴。
暑热每多兼湿,新加香茄为饮。
2、内伤发热内伤发热多虚,阴伤不均劳逸,气郁血虚阳弱,伤损出血气滞,阴虚内热清骨,气虚补中益气,肝郁丹栀逍遥,血结血府逐瘀。
血虚补血归脾,阳虚当用肾气。
知柏地黄作丸,滋养肝肾阴虚。
3、咳嗽咳嗽肺病主证,多由外邪入侵,脏腑功能失调,五脏六腑皆令,风热咳嗽桑菊,燥热渴用桑杏,风寒止嗽三拗,也可杏苏为饮,湿痰三子二陈,痰热郁肺清金,若是证情平稳,调理当用六君,黛蛤泻白用散,肝火犯肺酌斟,如是肺阴不足,沙参麦冬养阴。
4、哮证哮证气喘痰鸣,主因痰之热寒,诱因外邪饮食,情志不畅劳倦,冷哮射干麻黄,热哮越婢定喘,肺脾肾脏调理,治疗重在缓解,肾虚金匮肾气,七味都气为凡,若属肾不纳气,参哈胡桃虫草,肺虚桂枝加芪,固卫玉屏风散,气阴两亏生脉,健脾六君化痰。
5、喘证喘证呼吸急促,张口抬肩鼻煸,外邪痰壅情抑,肺肾气不归元,风寒袭肺麻黄,桂枝朴杏有汗,痰稀泡沫小青,证为支饮复感,表寒里热脉数,芩蒌麻杏石甘,痰热郁肺见证,桑白皮汤加减,痰浊壅肺胸闷,三子二陈合餐,肺气郁痹因怒,五磨饮子加远,肺虚生脉补肺,补中益气坠感,肾虚肢冷面青,金匮肾气蜜丸,阴虚七味都气,固脱参附锡丹。
6、肺痿肺叶痿弱不用,咳吐浊唾涎沫。
痨嗽日久肺燥,大病虚冷肺弱。
虚寒甘草干姜,生姜甘草亦可,虚热清燥救肺,润燥麦门不错。
7、痰饮饮为水液失运,人受寒湿渍浸,饮食劳欲阳弱,总属阳微阴盛,痰饮脾阳虚弱,夏姜桂术甘苓,功守甘遂半夏,已椒苈黄丸行,悬饮邪犯胸肺,柴枳半夏汤灵,饮停胸胁为患,控涎十枣汤峻,灼刺络气不和,香附旋复花增,阴虚内热泻白,沙参麦冬滋阴,溢饮四肢沉重,大小青龙酌斟,支饮则犯胸肺,温肺化痰小青,肾虚桂附真武,脾胃桂术五苓。
中医人必背!中医入门歌诀!
中医人必背!中医入门歌诀!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喜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服药禁忌歌: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瓜甲,地胆茅根与蛰虫。
望色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察位须知生者吉,审时若遇克堪悲。
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辨舌舌上无苔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主无苔言,非谓苔之淡白也。
)若有白苔为半表半里,黄苔为在里,黑苔病入少阴,多死。
苔润有液为寒,苔燥无液为火,舌上无苔如去油腰子为亡液,不治。
闻声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又法,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尾不相顾者神昏,狂言怒骂者实热,痰声漉漉者死,久病闻呃为胃绝。
大抵语言声音以不异于平时者吉,反者为凶。
问症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短语告儿科,天花麻疹虔占验。
一问寒热二问汗(问其寒热多寡,以审阴阳,细辨真假,问其汗之有无,以辨虚寒,以别虚实,)三问头身四问便,(问其头痛为邪甚,不痛为正虚,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问其身之部位以审经络,亦以一身重痛为邪甚,软弱为正虚。
问其小便红白多少,大便秘溏、清谷、清水,以别寒热虚实,)五问饮食六问胸(问饮食以察其胃气之强弱,问胸者兹胃口而言也。
中医必背歌诀
中医必背歌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歌诀是一种重要的记忆工具,它以简洁明快、韵律和谐的方式,将复杂的中医知识归纳总结,便于学习者掌握和记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中医必背的歌诀。
首先,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歌诀。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这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核心地位。
还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强调了阴阳平衡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在脏腑经络方面,“心主血脉与神志,开窍于舌华在面;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脾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肝主疏泄藏血,主筋开窍于目;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及二阴。
”这段歌诀清晰地阐述了五脏的主要功能和开窍部位,让人一目了然。
中药的性味归经也是中医学习的重点,“四气五味歌”中提到:“四气寒热与温凉,寒凉属阴温热阳。
五味辛甘酸苦咸,治病疗效不同焉。
辛能发散行气血,甘能和中缓急安。
酸能收敛又固涩,苦能泄燥亦坚阴。
咸能软坚润下走,淡渗利水除湿全。
”通过这首歌诀,能够快速记住中药的基本性味和作用特点。
方剂的组成和应用也有相应的歌诀。
比如“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短短几句,就把麻黄汤的组成和主治病症概括了出来。
针灸学中的穴位定位和主治也有歌诀帮助记忆。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这是常用的穴位主治歌诀,对于初学者准确找到穴位和了解其主要治疗作用非常有帮助。
中医诊断学中的脉象歌诀更是丰富多样。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脉为阴寒证知,数脉主热诸痛痒,滑脉多痰食积居。
”通过这些歌诀,可以初步判断脉象所反映的病症。
中医的病因病机也有相应的歌诀。
“六淫邪气风为长,寒主收引痛痹伤,暑多挟湿热扰神,湿邪重浊阻气机,燥性干涩易伤津,火为阳邪多生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基础理论歌诀
一、诸论
中医唯物整体观,天人合一互相参。
辩证施治妙无穷,防病治病追其源。
中医基础内容宽,阴阳五行脏象篇。
气血津液与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全。
二、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物质说,宇宙万物皆概括。
医学运用阐明理,互资互制变化多。
阴阳
天地之道为阴阳,基本规律万物纲。
互相转化极则反,互根互用靠对方。
对立制约又消长,天人证治方药祥。
阴阳失调发病理,诊断治疗有用场。
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行,各有特性要分明。
曲直曰木火炎上,土爱稼蔷从革金。
水曰润下涵意广,基本法则须记清。
生克乘侮有联系,整体调节持平衡。
1曲直:指具有生长、升发、条达其作用的物质。
2炎上:指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物质。
3稼蔷:指具有生物、受纳作用的物质。
4从革:指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物质。
5润下:指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
1、五行归类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化生长化收藏,五季春夏长秋冬。
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志怒喜忧悲恐。
五体筋脉皮肉骨,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音角微宫商羽,千变万化此归类。
2、生克乘侮
阐释事物用五行,生克乘侮说得明。
相生相长资生意,抑制制约相克称。
木土水火金相克,木火土金水相生。
生我为母我生子,我克克我胜不胜。
生克制化遭破坏,相乘相侮乃现形。
反克又名为反侮,相克太过为相乘。
三、藏象
藏象六腑与五脏,人体生理病理详。
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肠焦膀。
脑髓骨脉女胞胆,奇恒之腑异于常。
六腑受盛化水谷,五脏化生精气藏。
(1)肠:系指大肠与小肠。
心与小肠
心志为喜藏神明,液汗窍舌笑为声。
主血合脉华在面,外膜包络名中。
君主之官主宰命,小肠与心表里称。
小肠主液化食物,受盛之官泌浊清。
肺与大肠
肺朝百脉主诸气,合皮华毛司呼吸。
宣发肃降通水道,志忧窍鼻液为涕。
相傅之官治节意,大肠与肺相表里。
大肠主液相络属,传导之官糟粕去。
脾与胃
脾和肌肉主四肢,运化水谷与水湿。
统血荣唇开窍口,流涎升清志为思。
胃主纳谷营物质,脾胃表里熟饮食。
仓麝之官五味出,后天之本需当知。
肝与胆
肝调气机主疏泄,性喜调达又藏血。
志怒体筋华在爪,开窍于目泪为液。
将军之官怒则伤,肝胆表里促代谢。
胆藏精汁助消化,能主决断与勇祛。
肾与膀胱
肾主水液主藏精,华发体骨将髓生。
在窍二阴与二耳,在志为唾志为恐。
作强之官成技巧,肾于膀胱表里称。
先天之本主纳气,州都藏精气化通。
四、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基础,生物活动能量补。
组成人体基本物,生成代谢靠脏腑。
(一)气
气的生理
气之来源先天精,水谷精微清气成。
推动温熙与生长,防御固摄气化功。
升降出入运不息,元宗营卫要分清。
生长发育与温熙,元气原气真气名。
宗气胸中司呼吸,以贯心脉血运行。
营气营养生血液,中焦水谷精微生。
卫者卫外开合司,温养肌腠皮肤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