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复习材料考试必备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第四章、质量传递1、传热过程主要有两种:强化传热、削弱传热2、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3、热传导:通过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4、对流传热: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5、自然对流传热:流体内部温度的不均匀分布形成密度差,在浮力的作用下流体发生对流而产生的传热过程。
6、强制对流传热:由于水泵、风机或其他外力引起流体流动而产生的传热过程。
7、辐射传热的过程:物体将热能变为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中传播,当遇到另一个物体时,又被物体全部或者部分吸收而变成热能。
(不需要任何介质作媒体,可以在真空中传播)8、导热系数:反映温度变化在物体中传播的能力。
9、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在气体中氢气的导热系数最高。
10、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水和甘油除外)11、晶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非晶体相反)12、多孔性固体的导热系数与孔隙率、孔隙微观尺寸以及其中所含流体的性质有关,干燥的多孔性固体导热性很差,通常作为隔热材料,但材料受潮后,由于水比空气的导热系数大得多,其隔热性能将大幅度下降,因此,露天保温管道必须注意防潮。
14、对流传热与热传导的区别:对流传热存在流体质点的相对位移,而质点的位移将是对流传热速率加快。
15、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物理特征、几何特征、流动特征16、湍流边界层内,存在层流底层、缓冲层和湍流中心三个区域,流体处于不同的流动状态。
17、传热边界层:壁面附近因传热而使流体温度发生变化的区域(存在温度梯度的区域)18、传热过程的阻力主要取决于传热边界层的厚度19、普兰德数:分子动量传递能力和分子热量传递能力的比值20、对流传热系数大小取决于流体物性、壁面情况、流动原因、流动状况、流体是否相变等21、对流传热微分方程式可以看出,温度梯度越大,对流传热系数越大22、求解湍流传热的对流传热系数有两个途径:量纲分析法并结合实验、应用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的类似性建立对流传热系数与范宁摩擦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23、自然对流:在固体壁面与静止流体之间,由于流体内部存在温差而造成密度差,是流体在升浮力作用下流动。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引言: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学科。
它涉及到水、土壤和空气等环境组成的分析和处理,旨在提高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
本文档旨在提供环境工程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
一、环境工程的基础知识1.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范畴- 环境工程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2. 环境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监测方法- 环境污染物的传输与转化机理- 环境工程治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二、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影响1.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措施2.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不同类型水体的污染特点和处理方法 - 水体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3.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土壤污染的评价和监测方法- 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措施三、环境工程治理技术1.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大气污染的减排技术-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2. 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水体污染的净化技术- 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3.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 废物管理和排放标准法律法规2. 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地方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国际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结论:环境工程学是一门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的学科。
通过本文档的复习资料,读者可以重新回顾和理解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知识、环境污染的成因与影响以及环境工程治理技术。
此外,了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环境工程实践也非常重要。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档的学习,深化对环境工程学的理解,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环境工程原理 复习资料
1.热量传递;2.衡算系统;3.物料总能量;4.空隙率;5.质量传递;6.离心分离因数;7.导热系数;8.导温系数;9.黑体;10.莫诺特方程;11.吸附平衡;12.传质单元;13.细胞产率系数;14.洗脱现象。
1.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2.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3.为什么多孔材料具有保温性能?保温材料为什么需要防潮?4.穿透曲线。
5.简述漂移因子的涵义。
6.饱和系数K S。
7.简要分析颗粒在重力沉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8.简要分析颗粒在离心沉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9.过滤常数与哪些因素有关?10.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1.沉淀池进水流量为5000 m3/d,悬浮物浓度为200 mg/L,出水悬浮物浓度为20 mg/L。
沉淀池排出的污泥含水率为99.8%,进入浓缩池停留一定时间后,排出的污泥含水率为96%,上清液中悬浮物含量为100 mg/L。
假设系统处于稳定状态,过程中没有生物作用。
污水和污泥的密度均为1000 kg/m3。
求整个系统的污泥产量和排水量,以及浓缩池上清液回流量。
2.外径为25 mm的钢管,其外壁温度保持350 ℃,为减少热损失,在管外包一层导热系数为0.2 W/(m·K)的保温材料。
已知保温层外壁对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近似为10 W/(m2·K),空气温度为20 ℃。
试求:(1)保温层厚度分别为2 mm、5 mm和7 mm时,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及保温层外表面的温度;(2)保温层厚度为多少时热损失量最大?此时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及保温层外表面的温度各为多少?(3)若要起到保温作用,保温层厚度至少为多少?设保温层厚度对管外空气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可忽略。
3.一套管式空气冷却器,空气在管外横向流过,对流传热系数为80 W/(m2·K);冷却水在管内流过,对流传热系数为5000 W/(m2·K)。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
• 数学表达式
傅立叶(Fourier)第一定律 • 导热系数(W/m℃ )
• 相关计算
单层平壁;多层平壁;单层(多层)圆筒壁导热计算等
对流传热
什么是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 牛顿冷却定律
Q =αA∆T
对流传热系数 (W/m2℃)
传热面积
Q
T 1
T R
A
传热推动力 传热阻力
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全塔物料衡算
qnG Y2
qnL X2
m
n
qnG Y qnL X
qnG Y1
qnL X1
qnG Y1+ qnL X2 = qnGY2+ qnL X1 qnG(Y1-Y2) = qnL(X1+X2) Y2 = Y1(1-φA)
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
Y = (qnL / qnG )X + [Y1-(qnL / qnG )X1]
当两流体之一有相变时,
1 exp[(NTU )min ]
质量传递 基本概念: 传质的基本方式: 分子扩散;对流扩散 分子扩散的基本定律: 费克( Fick )定律
JA= NAz= -DAB(dcA/dz)
Fick 定律中组成的表达方式;扩散系数D的物理意义。
分子传质 静止流体中的质量传递
粒子的密度
重力沉降 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
ut
4d p (p )d p g 3CD
阻力系数,CD=f (Rep )
滞流区: Rep≤2
过渡区: 2<Rep<103 湍流区: 103 <Rep<2×103
ut
1 18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重要部分,是环境保护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环境工程原理主要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本文将就环境工程原理的复习资料进行探讨。
一、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概念环境工程原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保护的技术、方法和策略,以达到保护人类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目的。
环境工程原理的理论基础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
在实践过程中,环境工程原理结合了机械工程、建筑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手段。
二、环境工程原理的复习方法环境工程原理的学习和掌握需要付出较高的学习成本,需要深入理解各种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
考虑到环境工程原理相关知识点繁多,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具体的方法如下:1. 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环境工程原理的相关知识点十分复杂,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思维导图的方法逐步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以便将具体知识点融会贯通。
比如,在学习水污染处理时,先了解废水的来源、组成、性质等基本概念,接着朝着处理方法、处理设备、处理技术等方面学习,并将各种技术的原理、工作原理、应用场景等内容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2. 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环境工程原理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经验。
因此建议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可以寻找一些相关实际问题,如水污染处理药剂的制定、设备故障维护等,通过分析问题并融合所学知识解决它们,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3.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环境工程原理中,应该多途径、综合性地进行学习。
其中包括课堂讲解、实验课、考试、群体讨论、论文阅读等。
4. 复习考试题库环境工程原理所面对的考试难度较大,因此复习的考试题库一定不能忽视。
复习考试题库除了加强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外,还能够有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第一章:绪论1. 水的化学处理法:中和法(酸碱反应)、化学沉淀法(沉淀反应、固液分离)、氧化法(氧化反应)、还原法(还原反应)、电解法(电解反应)、超临界分解法(热分解、氧化还原反应、游离基反应等)、气提法,吹脱法,萃取(污染物在不同相之间的分配)、吸附法(界面吸附)、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电渗析法(离子迁移)、混凝法(电中和、吸附架桥作用)2. 废物资源化技术:焚烧(燃烧反应)、堆肥,沼气发酵(生物降解)、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溶剂萃取(萃取)、电解(电化学反应)、沉淀(沉淀)、蒸发浓缩(挥发)、湿式氧化、重力分选、离心分离、热解、微波热处理、破碎分选、气化发电、厌氧生物处理。
3 如何快速高效去除污染物:首先对隔离、分选、转化的方式进行优选组合,再对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和对操作方式和操作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对介质的混合状态、流体流态进行优化和对物质能量的迁移和反应速率进行强化,从而达到污染物高效去除的目的。
5.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四大原理:隔离、分离、转化、稀释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是利用隔离、分离、转化等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第二章:质量衡算和能量衡算:1. 质量衡算:(稳态系统)质量衡算的三要素,步骤计算P26三要素:划定衡算系统、确定衡算对象、确定衡算基准。
第三章:流体流动1.伯努利方程的作用:判定流动方向;选择流动机械;确定进出口断面的能量差。
2. 流体阻力损失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阻力损失起因于黏性流体的内摩擦力造成的摩擦阻力和物体前后压差引起的形体阻力。
流体阻力损失的影响因素:流体的流动形态、流体的性质、流体流过的距离、物体表面的粗糙度、物体的形状。
第四章:热量传递1. 热量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传热和热辐射热传导又称热,使指通过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对流传热指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通常也指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名词解释与填空题1.稳态反应:系统内衡算物质积累速率为02.离心沉降:利用混合物各组分质量不同,依靠离心力大小不同来实现颗粒物从混合物沉降分离3.静压能:要通过某截面的流体只有带着与所需功相当的能量时才能进入系统。
流体所具有的这种能量称为静压能或流动功。
4.层流低层:靠近壁面的薄层流体5.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流动截面的流体质量6.在圆管中,雷诺数(Re<2000)为层流,(Re>4000)为湍流,(2000<Re<4000)有时层流,有时湍流。
7.重力去除时除尘效率,随着沉降时,常数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8.流量恒定时,增大管径,流速(降低)(u=qv/A)9.当吸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很小时,吸收靠液膜控制10.液膜:能将两种液体分隔开的液体,气膜:双膜理论:1.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有一层虚拟的气膜和液膜。
溶质分子以稳态的分子扩散连续通过这两层膜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在瞬间即可达到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溶质在界面上两相的组成存在平衡关系。
3.在层膜以外,气、液两相流体都充分湍流,不存在浓度梯度,组成均一,没有传质阻力。
传质阻力分析:总传质速率方程表明,传质速率与传质推动力成正比,与传质阻力成反比。
因此,对吸收操作来说,增加溶质的气相分压或者减少液相浓度,都可以增加传质推动力,从而提高传质速率。
当传质推动力一定时,则需要减少传质阻力来提高传质速率,因此有必要对传质阻力进行分析。
传质总阻力包括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两部分。
11.P35812.流体流动时,摩擦阻力与形体阻力产生的原因:摩擦阻力是指当流体沿固体流动时,在壁面附近形成速度分布,使得流体内部存在内摩擦力;内摩擦力做工而不断消耗流体的机械能,消耗的这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导致流体能量的损失。
形体阻力:流动阻力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边界物质施加于流体流动方向相反的一种作用力。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第I篇环境工程原理本原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数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不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不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操纵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讲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根基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相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局限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关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关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一节管道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要是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因此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标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讲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4〕在管流系统中,机械能的损耗转变什么缘故形式的能量?其宏瞧的表现形式是什么?〔5〕关于实际流体,流淌过程中要是无外功进进,因此流体将向哪个方向流淌?〔6〕如何确定流体输送管路系统所需要的输送机械的功率?〔7〕简述层流和湍流的流态特征。
〔8〕什么是“内摩擦力〞?简述不同流态流体中“内摩擦力〞的产生气理。
〔9〕流体流淌时产生阻力的全然缘故是什么?〔10〕什么情况下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计算剪切应力?牛顿型流体有哪些?〔11〕简述温度和压力对液体和气体黏度的碍事。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3 (以气相分压差为推动力时) 在通常的吸收操作条件下,kG和kL的数值大致相当,而不同溶质的亨利系数值却相差很大。 对于易溶气体:H值很大,液膜阻力相对很小 ……称为气膜控制 用水吸收NH3、HCl等属于气膜阻力控制的传质过程。 对于难溶气体:H值很小, 液膜阻力相对很大 ……称为液膜控制 比如,用水吸收CO2, O2就属于液膜阻力控制的传质过程。 如果气膜、液膜传质阻力相当:两者都不可忽略,总传质速率由双膜阻力联合控制,比如,用水吸收SO2就属于这种情况。 *双膜理论: ① 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有一层虚拟的气膜和液膜。 ②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在瞬间即可达到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 ③在膜层以外,气液两相流体都充分湍动,不存在浓度梯度,组成均一,没有传质阻力。 ⑵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 ①物性特征: a.流体的密度ρ或比热容Cp越大,流体与壁面间的传热速率越大; b.导热系数λ越大,热量传递越迅速; c.流体的粘度μ越大,越不利于流动,会削弱与壁面的传热。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量纲和无量纲准数:(P20)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量纲,量纲是可测量的性质,而单位是测量的标准。
无量纲准数是由各种变量和参数组合而成的没有单位的群数。
2、通量:(P26)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理量称为该物理量的通量。
通量是表示传递速率的重要物理量。
3、平均速度的涵义:(P26)平均速度按体积流量的相等的原则定义,单位时间内以平均速度流过截面的流体体积与按实际上具有速度分布时流过同一截面的流体体积相等,其定义式为u m =∫u ⅆA A A =q νA4、衡算系统:(P27)用于分析质量迁移的特定区域,即衡算的空间范围,称为衡算系统。
衡算系统的大小和几何形状应按照便于研究问题的原则选取。
5、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P35)当物质和能量都能够穿越系统的边界时,该系统称为开放系统;只有能量可以穿越边界而物质不能穿越边界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
6、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P45)可压缩流体,流体体积随压力变化而变化,一般指气体;不可压缩流体,流体体积不随压力变化而变化,一般指液体。
7、边界层:(P58)实际流体沿固体壁面流动,紧贴壁面处存在非常薄的一层区域即边界层。
8、边界层分离:(P62)在某些情况下,如物体表面曲率较大时,往往会出现边界层与固体壁面相脱离的现象。
此时壁面附近的流体将发生倒流并产生漩涡,导致流体能量大量损失,这种现象称为边界层分离。
9、传热边界层:(P112)壁面附近因传热而使流体温度发生较大变化的区域,称为传热边界层,也称热边界层或温度边界层。
传质边界层:(P168)将壁面附近梯度较大的流体层称为传质边界层。
10、质量传递:(P155)是指物质在浓度差、温度差、压力差、电场或磁场场强差等的推动力作用下,从一处向另一处的转移。
11、主体流动:由于组分A 被溶剂吸收,使气相主体与相界面之间形成总压梯度,在梯度推动下,气相主体向界面处流动。
(整理)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吸收:是依据混合气体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过程,本质是混合气体组分从气体相到液相的相同传质过程。
过滤:分离液体和气体非均匀相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过程:混合物中的流体在推动力的作用下通过过滤介质时。
流体中的固体颗粒被截留,而流体通过过滤介质,从而实现流体与颗粒物的分离。
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理量称为该物理量的通量。
通量是表示传递速率的重要物理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称为热量通量,单位为J/(m2·s);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某组分的质量,成为该组分的质量通量,单位为k (m2·s);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动量,称为动量通量,单位为N/m2。
稳态系统: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不随时间变化。
非稳态系统: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随时间变化量纲: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量纲。
无量纲准数:由各种变量和参数组合而成的没有单位的群数。
吸附分离:通过多孔固体物料与某一混合组分体系接触,有选择地使体系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附着于固体表面,从而实现特定组分分离的操作过程。
亨利定律:在等温等压下,某种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液面上该气体的平衡压力成正比。
雷诺数:一种可用来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无量纲数,以Re表示,Re=ρvr/η,其中v、ρ、η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黏性系数,r为一特征线度吸附平衡: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当流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吸附剂经长时间充分接触后,吸附质在流体相和固体相中的浓度达到平衡状态,称为吸附平衡。
环境工程原理重点1.基本单位:长度(m) 质量(kg) 时间(s) 电流(A) 热力学温度(开K)物质的量(mol) 发光强度(坎 cd)2.量纲是可测量的性质,而单位是测量的标准。
q m1=q m2 即ρ1q v1+ρ2q v2=ρm q m 。
3.稳态非反应系统4.对于稳态过程,系统内无热量积累,E q=0,∑h p-∑h f=q。
(完整版)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资料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化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所需的氧量。
2.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K2Cr2O7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水循环: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通过海洋等水面及土壤表面、植物茎叶的蒸发和蒸腾形成水汽,遇冷后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的运动称为水循环。
4.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5.水体自净: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水体基本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一自然净化过程叫做水体自净。
6.亏氧量: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与实际浓度之差。
7.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8.自由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的沉降过程。
9.过滤: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净化的工艺过程。
10.截留沉速:淀池内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
11.表面负荷:单位沉淀池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水量,即沉淀池的沉淀能力。
12.滤层膨胀率:是指滤层在一定的反洗强度下发生体积膨胀,体积膨胀前后的体积差与体积膨胀前的比值。
13.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占混合液的体积分数。
14.污泥指数: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
15.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为CH4和CO2等物质的过程,也称厌氧消化。
16.生物膜法:附着在构筑物挂膜介质上,并在其上生长和繁殖,由细胞内向外伸展的胞外多聚物使微生物细胞形成纤维状的缠结结构,又称固定膜法。
环境工程原理整理资料
环境工程原理1.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的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法中主要有中和法、化学混凝法、化学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
物理化学处理法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膜析法和超临界处理技术。
(1)中和法对于酸性和碱性废水,除予以利用外,常用的就是中和法处理。
其原理是:用碱或碱性物质中和酸性废水或用酸或酸性物质中和碱性废水,把废水的pH调到7左右。
(2)化学混凝法其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微小悬浮固体和胶体杂志。
大颗粒的悬浮固体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下沉,可以用沉淀等方法除去。
微小粒径的悬浮固体和胶体,能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流状态,即使静置数小时也不会自然沉降。
是由于胶体微粒及席位悬浮颗粒具有稳定性。
其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主要是压缩电子层作用,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三个方面的作用。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水温、水质和水力条件。
(3)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与废水中的一些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难容的沉淀物而从水中析出,以达到降低水中溶解污染物的目的。
常用化学沉淀法去除废水中的阳离子如Hg2+、Ca2+、Pb2+、Cu2+、Zn2+等,阴离子如SO42-、PO43-等。
(4)氧化和还原法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发生电子的转移,参与反应的物质所含元素将发生化合价的改变,成为氧化还原反应。
在废水处理中,可用此方法改变水中某些有毒有害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以及改变化合物分子的结构,时剧毒的化合物变为微毒或无毒的化合物,使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5)吸附法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称为吸附。
气体或液体物质吸附于固体表面的作用力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范德华力引起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由这种力引起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
另一类是化学力,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的原子反应生成络合物,需要一定的活化能,这类吸附称为化学吸附。
影响吸附的因素主要有溶质的性质,吸附剂的性质和溶液的性质等。
环境工程原理 资料(全)
1、反应器一般主要有三种操作方式,即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间歇或半连续操作。
2、反应器设计经常用到四类基本方程:反应动力学方程、连续方程、热量方程、动量方程。
3、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反应层中某组分的反应量或生成量称为该组分的反应速率,有时可用反应物浓度减少到初始浓度的1/2时所需要的时间即半衰期来表达。
4、反应器设计经常用到的基本方程主要基于质量恒定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它们都符合“输入=输出+消耗+累积”模式。
5、连续操作中一物料“微元”从反应器入口到出口经历的时间称为停留时间;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称为空间速度,单位为时间的倒数。
6、在实际的反应器中,物料的流动和混合状态十分复杂,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常设想存在两种极端的理想流动状态:完全混合流和平推流。
7、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的不可逆单一反应,零级反应的半衰期为t1/2=C Ao/2k,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t1/2=ln2/k1、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答:(1)空间时间指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之比值。
其物理意义为处理与反应器体积相同的物料所需要的时间。
(2)空间速度指单位反应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空间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处理几倍于反应器体积的物料,反映了一个反应器的强度。
2、化学催化反应的特点:①催化剂本身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催化剂能够反复利用,所以一般情况下催化剂的用量很少。
②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历程和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的产物。
③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状态,即不改变化学平衡关系。
④催化剂对反应有较好的选择性,一种催化剂一般只能催化特定的一个或一类反应。
3、西勒(Thiele)模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具体说明西勒(Thiele)模数的大小如何影响催化剂的有效系数?解:物理意义是最大反应速率与最大内扩散速率的比值;ΦS值越大,内扩散阻力越大,有效系数越小(1)ΦS<0.1-0.3时,η≈1,此时扩散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1.某工业废气中含有氨,拟采用吸收法进行预处理。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提高氨去除效率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①采用吸收能力较强的洗液,如酸性溶液。
②可采用喷雾等方法增大接触面积③适当增加压强④加快废气流速,加强扰动⑤逆向流动2.为什么多孔材料具有保温性能?保温材料为什么需要防潮?多孔材料的空隙中保留大量气体,气体的导热系数小,从而起到保温效果。
水的导热系数较大,如果保温材料受潮,将会增大整体的导热系数,从而使得保温性能降低,所以要防潮。
3.气温下降,应添加衣服,把保温性能好的衣服穿里面好,还是穿外面好?为什么?把保温好的衣服穿里面好,因为保温好的衣服导热系数小,穿在里面,热阻大,热损失小。
4.根据传热机理不同,热的传递主要有那几种方式?并简要分析其传热机理。
①热传导机理:通过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②对流传热机理:液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的传递过程,仅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通常认为是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
③辐射传热机理:物体由于热的原因而发生辐射能的过程(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
传热距离越大,传热壁面和导热系数越小,则导热系数热阻越大,热传导速率越小,方程中,daitaT为传热的推动力传热速率=传热推动力/导热热阻q=Q/A=daitaT/r5.传质机理包含哪几种?并用公式写出费克定律及费克定律的普通表达形式。
传质机理包含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管路中流量和阻力任何局部部位的阻力变化都将影响到整个流动系统,若某处局部变大,则其上、下游流量均减小,上游压力变大,下游压力变小。
反之,若阀门开大,则其上、下游流量变大,上游压力变小,下游压力变大。
换热器按换热器的用途分为加热器、预热器、过热器、蒸发器、再沸器、冷却器、冷凝器。
按照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将换热器分为间壁式。
直接接触和蓄热式三种,其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普遍。
根据间壁式换热器换热面的形式,可将其分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热管换热器。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量纲和无量纲准数:(P20)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量纲,量纲是可测量的性质,而单位是测量的标准。
无量纲准数是由各种变量和参数组合而成的没有单位的群数。
2、通量:(P26)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理量称为该物理量的通量。
通量是表示传递速率的重要物理量。
3、平均速度的涵义:(P26)平均速度按体积流量的相等的原则定义,单位时间内以平均速度流过截面的流体体积与按实际上具有速度分布时流过同一截面的流体体积相等,其定义式为u m =∫u ⅆA A A =q νA4、衡算系统:(P27)用于分析质量迁移的特定区域,即衡算的空间范围,称为衡算系统。
衡算系统的大小和几何形状应按照便于研究问题的原则选取。
5、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P35)当物质和能量都能够穿越系统的边界时,该系统称为开放系统;只有能量可以穿越边界而物质不能穿越边界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
6、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P45)可压缩流体,流体体积随压力变化而变化,一般指气体;不可压缩流体,流体体积不随压力变化而变化,一般指液体。
7、边界层:(P58)实际流体沿固体壁面流动,紧贴壁面处存在非常薄的一层区域即边界层。
8、边界层分离:(P62)在某些情况下,如物体表面曲率较大时,往往会出现边界层与固体壁面相脱离的现象。
此时壁面附近的流体将发生倒流并产生漩涡,导致流体能量大量损失,这种现象称为边界层分离。
9、传热边界层:(P112)壁面附近因传热而使流体温度发生较大变化的区域,称为传热边界层,也称热边界层或温度边界层。
传质边界层:(P168)将壁面附近梯度较大的流体层称为传质边界层。
10、质量传递:(P155)是指物质在浓度差、温度差、压力差、电场或磁场场强差等的推动力作用下,从一处向另一处的转移。
11、主体流动:由于组分A 被溶剂吸收,使气相主体与相界面之间形成总压梯度,在梯度推动下,气相主体向界面处流动。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1.双模理论:1.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有一层虚拟的停滞气膜和停滞液膜。
溶质分子以稳态的分子扩散连续通过这两层膜;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在瞬间即可达到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力,溶质在界面上两相的组成存在平衡关系;3.在膜层以外,气、液两相流体都充分湍流,不存在浓度梯度,组成均一,没有传质阻力;溶质在每一相的传质阻力都集中在虚拟的停滞膜内。
操作线、吸收线曲线:塔内任意界面上的气相和液相组成呈直线关系。
将这条直线标在X-Y坐标图上,就得到了逆流吸收的操作线,直线的斜率qnl/qnG称为液气比,点A和B是直线上的两点,因此操作线只取决于塔底和塔顶两端的气液相组成和液气比。
塔内任一截面上的气液相的组成都可以在操作线上找到相应的点表示,称为操作点。
AB称为操作线。
吸收操作时,气相的溶质组成始终大于与液相溶质浓度平衡的气相组成,因此,吸收线在相平衡曲线的上方。
操作线上任意点到平衡线的水平或垂直距离都代表了传质推动力。
1. 从技术原理上看,这些种类繁多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转化技术”三大类。
2. 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途径,防止扩散进一步进行。
3. 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4. 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5. 量纲与单位的区别:量纲是可测量的性质,而单位是测量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确定的数值可以定量地描述量纲。
6、7个基本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物质的量摩尔发光强度坎德拉2个辅助单位:平面角弧度立体角球面度无量纲准数:是由各种变量和参数组合而成的没有单位的群数,无量纲准数的量纲为1。
7、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质量称为该组分的质量浓度。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1.汽蚀现象由于长时间受到冲击力反复作用,以及液体中微量溶解氧对金属的化学腐蚀作用,叶轮的局部表面出现斑痕和裂纹,甚至呈海绵状损坏2.扬程指泵对单位重量(1N)的液体所提供的有效能量3.直管阻力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时,由于流体与管道壁之间、流体内部质点间的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损失4.局部阻力流体在管路的进口、出口、弯头、阀门、截面积扩大、截面积缩小等位置流过时,其流速大小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并且流体受到干扰或冲击,使涡流现象加剧而造成能量消耗5.气缚现象离心泵启动时,如果泵内存有空气,由于空气密度相对于输送液体很低,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小,因而叶轮中心区所形成的低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6.自由沉降指在沉降过程中,任一颗的沉降不因其他颗粒的存在而受到干扰7.绝对标高亦称海拔高度,我国把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定为绝对标高的零点,全国各地标高均以此为基准。
8.吸收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单位相际传质面积上吸收的吸收质的量9.过滤是在外力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多孔介质的空道,而使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从而实现非均相物系的固、液分离的单元操作。
10.干扰沉降当颗粒直径与容器直径之比大于1:200或悬浮液中颗粒的浓度大于0.2%(体积),此时颗粒与器壁或颗粒间存在干扰。
二.有关概念1.连续方程,伯努利方程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连续方程:ρAu=常数物理意义:在连续的稳定的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系统中,流体的流量处处相等,流速与管道的截面积成正比。
截面积越大之处流速越小,反之亦然。
伯努利方程:∑+++=+++f H pgP u g z He P u g z 2222121121pg 21 z ——铅垂高度(m )g ——重力加速度(2/s m )u1——泵吸入口处的液体流速(m/s )u2——压出管内水的流速(m/s )ρ——流体密度(3/m kg )P1——泵进口处真空表读数的相反数(Pa )P2——泵进口处压力表读数(Pa )He ——输送设备对流体所提供的压头(m )∑f H ——吸入管路的压头损失(m )意义:不可压缩的流体在经过任意截面时,假设没有能量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则流体在任意截面处的能量之和处处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吸收:如果气体溶质与吸收剂不发生明显反应,而是由于在吸收剂种的溶解度大而被吸收,成为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如果溶质与吸收剂(或其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被吸收。
吸附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流体(气体或液体)和吸附剂接触,流体中的吸附质将被吸附剂所吸附。
当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相等时,气固相中的吸附质浓度不再改变时。
反应操作: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进行工业生产或污染物处理时,需要通过反应条件等的控制,使反应向有利的方向进行。
为达到这种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措施通称为反应操作。
导温系数: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它反映了温度变化在物体中的传播能力。
导热系数:是导热物质在单位面积、单位温度梯度下的导热速率、表明物质导热性的强弱,即导热能力的大小。
绝对黑体:表示落在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力能全部被物理吸收,这种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黑体具有最大的吸收能力,也具有最大的辐射能力。
绝对白体:表示落在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全部被反射出去,若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侧物体称为镜体,若反射情况为漫反射,该物体称为绝对白体。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度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在改变的状态。
1、环境学科的任务:环境学科是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掌握其发展规律,从而保护环境并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变。
2、环境工程学的任务:利用环境学科与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舒适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技术、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防治技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等传统的内容,还包括生态修复与构建理论与技术、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以及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等。
4、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利用隔离、分离、转化等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5、环境工程学主要研究对象有:水质净化和水污染的防治和处理、大气质量净化和大气污染的防治和处理、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和资源利用、物理性污染的防治和处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的检测与评价。
6、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首先对隔离、分选、转化的方式进行优选组合,再对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和对操作方式和操作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对介质的混合状态、流体流态进行优化和对物质能量的迁移和反应速率进行强化,从而达到污染物高效去除的目的。
7、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当上述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称为非稳态系统。
8、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量纲。
量纲与单位的区别:量纲是可测量的性质;单位是测量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确定的数值可以定量地描述量纲。
1、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首先,冬季和夏季最大的区别就是室外温度不一样。
夏季室外温度比室内高,因此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放向是室外传向室内。
冬季室外气温比室内低,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由室内传向室外。
因此冬季和夏季墙壁的内表面温度不同,夏季高冬季低。
因此,尽管冬季室内温度比夏季高,但人体在冬季通过的辐射与墙壁的散热要比夏季高得多。
人体对冷的感受主要是热散量高,因此在冬季比在夏季感觉冷。
2、热力学讨论的是:过程发生的方向、所能达到的极限及推动力。
物理吸收仅仅涉及某一组分的简单传质过程。
溶质在气液两相间的平衡关系是研究吸收热力学的基础。
/3、双膜理论: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有一层虚拟的气膜和液膜。
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在瞬间即可达到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
在膜层以外,气液两相流体都充分湍动,不存在浓度梯度,组成均一,没有传质阻力4、总传质速率方程表示了什么?传质速率与传质推动力成正比,与传质阻力成反比。
增加溶质的气相分压或者减少液相浓度,都可以增加传质推动力,从而增加传质速率。
化学反应对液相传质速率的影响可以用增大传质推动力或增大传质系数两种方法来表示。
5、吸附分离操作的分类按作用力性质分类: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按吸附剂再生方法分类: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
按原料组成分类:大吸附量分离和杂质去除。
按分离机理分类:位阻效应、动力学效应和平衡效应。
6、吸附剂的主要特性:吸附容量大:由于吸附过程发生在吸附剂表面,所以吸附容量取决于吸附剂表面积的大小。
选择性高:对要分离的目的组分有较大的选择性。
稳定性好:吸附剂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较高温度下解吸再生其结构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同时,还应具有耐酸碱的良好化学稳定性。
适当的物理特性:适当的堆积密度和强度。
廉价易得7、气体吸附等温线测定方法:重量法、容量法8、液相吸附的特点:液相吸附的机理比气相复杂。
在吸附质发生吸附时,溶剂也有可能被吸附。
液相吸附影响因素包括:除温度和溶质浓度外,溶剂种类、吸附质的溶解度和离子化、各种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9、吸附剂从流体中吸附吸附质的传质过程:(1)吸附质从流体主体扩散到吸附剂外表面——外扩散(2)吸附质由吸附剂的外表面向微孔中的内表面扩散——内扩散(3)吸附质在吸附剂的内部表面上被吸附。
10、动态吸附量与静态吸附量:动态吸附量:在流体流动的情况下,流体和吸附剂之间的平衡关系,与体系及温度、压力、物质的传质速率、流体的流动形状以及吸附剂的形状尺寸等性质有关。
静态吸附量:静止时的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
动态吸附量一般小于静态吸附量。
11、离子交换树脂分类方法有多种:(1)按物理结构:凝胶型、大孔型和等孔型。
(2)按合成单体:苯乙烯系、酚醛系和丙烯系等。
(3)按活性基团性质: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等。
12、离子交换树脂是具有特殊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由空间网状结构骨架(即母体)和附着在骨架上的许多活性基团所构成。
13、离子交换速度的控制步骤:①边界水膜内的迁移②交联网孔内的扩散③离子交换④交联网内的扩散⑤边界水膜内的迁移。
离子交换速度实际上是由液膜扩散或者孔道扩散步骤控制。
14、离子交换速度的影响因素:(1)离子性质:(2)树脂的交联度:(3)树脂的粒径:(4)水中离子浓度:(5)溶液温度:(6)流速或搅拌速率:1. 萃取分离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原理:在欲分离的原料混合液中加入一种与其不相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溶剂,形成两相体系,在充分混合的条件下,利用混合液中被分离组分在两相中分配差异的性质,使该组分从混合液转移到液体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
特点:①可在常温操作,无相变;②萃取剂选择适当可以获得较高分离效率;③对于沸点非常相近的物质可以进行有效分离;④混合液的溶质既可以是挥发性物质,也可以是非挥发性物质。
萃取剂的选择:1.萃取剂的选择性2.萃取剂的物理性质:3.萃取剂的化学性质4.萃取剂回收的难易:5.废水常用的萃取剂:苯及焦油类、酯类、醇类。
2、膜分离过程的分类根据推动力的不同:压力差:微滤、超滤、反渗透、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浓度差:渗析电位差:电渗析、膜电解温度差:膜蒸馏3、膜分离特点:1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能耗较低,能量转化效率高。
2可在常温下进行,特别适于对热敏感物质的处理。
3不需要投加其他物质,可节省化学药剂,并有利于不改变分离物质原有的属性。
4在膜分离过程中,分离和浓缩同时进行,能回收有价值的物质。
5膜分离装置简单,可实现连续分离,适应性强,操作容易且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4、膜种类按分离机理分类:反应膜、离子交换膜、渗透膜等。
按膜的性质分类:天然膜(生物膜)和合成膜(有机膜和无机膜)。
按膜的形状分类:平板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
按膜的结构分类:对称膜、非对称膜和复合膜5、膜分离的特征通常用两个参数来表征:渗透性和选择性。
1.渗透性:渗透性也称为通量和渗透速率,表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膜的渗透物的通量2.选择性:指膜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开来的能力。
溶解-扩散模型:主要用于描述致密膜(无孔膜)的传递过程(渗透蒸发、气体分离)。
溶剂和溶质透过膜的过程分为3步:溶剂和溶质在膜上游侧吸附溶解;溶剂和溶质在化学位梯度下,以分子扩散形式透过膜;透过物在膜下游侧表面解吸。
溶剂和溶质的渗透能力取决于物质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
即:渗透系数(K)=溶解度系数(H) 扩散系数(D)反渗透和纳滤:反渗透和纳滤是借助于半透膜对溶液中相对低相对分子质量溶质的截留作用,以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差为推动力,使溶剂渗透透过半透膜。
反渗透和纳滤过程机理:1.氢键理论2.优先吸附-毛细孔流机理:当水溶液与多孔膜接触时,如果膜的物化性质使膜对水具有选择性吸水斥盐的作用,则在膜与溶液界面附近的溶质浓度就会急剧下降,而在膜界面上形成一层吸附的纯水层。
在压力作用下,优选吸附的水就会渗透通过膜表面的毛细孔,从而获得纯水。
当膜毛细孔孔径接近或等于纯水层厚度t 两倍时,渗透通量最高;2t称为膜的“临界孔径”3.溶解-扩散模型:超滤:主要分离生物大分子。
微滤:主要分离悬浮物微粒、细菌等微滤或超滤的基本分离过程主要机理有:①在膜表面及微孔内被吸附(一次吸附);②在膜孔中停留而被去除(阻塞);③在膜面被机械截留(筛分)。
而一般认为物理筛分起主导作用浓差极化现象:当含有不同大小分子的混合液流动通过膜面时,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混合液中小于膜孔的组分透过膜,而大于膜孔的组分被截留。
这些被截留的组分在紧邻膜表面形成浓度边界层,使边界层中的溶质浓度大大高于主体溶液中的浓度,形成由膜表面到主体溶液之间的浓度差。
浓度差的存在导致紧靠膜面的溶质反向扩散到主体溶液中。
影响:但超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对通量的影响则十分明显。
一旦膜投入运行,浓差极化现象不可避免可逆说明凝胶层的形成过程以及对膜分离的影响。
凝胶层的形成过程:当胶体或大分子溶质在膜表面上的浓度超过其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时,便会在膜表面形成凝胶层。
影响:凝胶层一旦形成,膜表面上的凝胶层溶质浓度和主体溶液溶质浓度梯度即达到最大值,此时,渗透速率就与超滤压差无关。
说明电渗析中浓差极化的形成过程以及极限电流密度的出现和影响。
电渗析过程的基本原理:电渗析中使用的是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以符号CM表示)和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以符号AM表示)。
阴、阳离子交换膜具有带电的活性基团,能选择性地分别使阴离子或阳离子透过。
电渗析中的传递过程:反离子的迁移是主要的传递过程。
①反离子迁移②同性离子迁移③电解质的浓差扩散④水的(电)渗析⑤压差渗漏⑥水的电解离子交换膜的种类:(1)按活性基团分类: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和特种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