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专业论文题目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本科论文选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本科论文选题(参考)提示:1、以下选题及方向仅供参考;2、论文选题最好与自己的考研方向和兴趣统一;3、学生可以与梁建东老师共同商讨选题方向;4、论文选题确定后,不要再轻易改变;5、论文准备阶段一定要认真查找资料,做阅读笔记,并在观点较成熟之后,写出写作提纲,并交梁建东老师审阅、批准,否则不能进入下一步写作;6、绝对不允许抄袭,否则后果很严重;7、论文写作讲究学术规范;8、梁建东老师邮箱:liangjd2011@9、一些与论文写作有关的资料,请查阅华为网盘:a)用户名:liangjd2011@b)密码:liangjd2011文学史系列(一)古代欧洲文学1. 希腊神话2.希腊悲剧3.希腊喜剧4.荷马史诗(二)中世纪欧洲文学1. 骑士文学2. 市民文学3. 但丁《神曲》(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拉伯雷2.蒙田3.《随笔集》4.塞万提斯5.《唐·吉诃德》6.莎士比亚(四)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1.弥尔顿2.《失乐园》3.莫里哀4.《伪君子》(五)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1.孟德斯鸠2.卢梭3.狄德罗4.伏尔泰5.《新爱洛伊斯》6.《忏悔录》7.《爱弥尔》8.笛福9.《鲁滨逊漂流记》10.菲尔丁11.《汤姆·琼斯》12.歌德13.《少年维特之烦恼》14.席勒(六)十九世纪初期欧美文学1.拜伦2.《恰尔德·哈罗德游记》3.《唐·璜》4.雪莱5.济慈6.华兹华斯7.普希金8.《黑桃皇后》9.《青铜骑士》10.《叶甫盖尼·奥涅金》11.奥斯汀(七)十九世纪中期欧美文学1.《红与黑》2.巴尔扎克3.《欧也妮·葛朗台》4.王尔德5.《驴皮记》6.《道连·葛雷的画像》7.福楼拜8.《包法利夫人》9.狄更斯10.《大卫·考坡菲》11.《董贝父子》12.《双城记》13.海涅14.《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5.果戈理16.《钦差大臣》17.屠格涅夫18.《处女地》19.爱默生20.惠特曼(八)十九世纪后期欧美文学1.宪章派诗歌2.左拉3.《金钱》4.《妇女乐园》5.莫泊桑6.《漂亮朋友》7.《人生》8.哈代9.《德伯家的苔丝》10.《无名的裘德》11.易卜生12.《玩偶之家》13.肖伯纳14.《战争与和平》15.《安娜·卡列尼娜》16.契诃夫17.《哈克贝利·芬》18.马克·吐温19.杰克·伦敦(九)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文学1.高尔基2.《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3.肖霍洛夫4.《静静的顿河》5.罗曼·罗兰6.《伟人传》7.《约翰·克里斯朵夫》8.《巴巴拉少校》9.《苹果车》10.普鲁斯特11.乔伊斯12.卡夫卡13.《变形记》14.德莱塞15.《欲望》三部曲16.《美国的悲剧》17.海明威18.《永别了·武器》19.《老人与海》20.《丧钟为谁而鸣》21.加缪22.萨特跨学科系列(一)哲学与外国文学例:1.希腊神话特征的哲学分析2.《拉摩的侄儿》与辩证法3.雨果创作的人道主义哲学基础(二)伦理学与外国文学例:1.《荷马史诗》的伦理基础2.罗尔斯《正义论》与当代美国文学3.《红与黑》的幸福观(三)美学与外国文学例:1.从莎士比亚剧作看作为美学范畴的“悲”2.荒诞派戏剧审美分析3.拜伦诗歌的审美魅力(四)历史学与外国文学例:1.《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哲学2.狄更斯对法国十八世纪历史的独特描绘(五)心理学与外国文学例:1.弗洛伊德视野中的希腊悲剧2.欧洲小说中心理描写的发展3.作为心理小说的《红与黑》比较方法讨论例:1.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比较2.希腊文学对罗马文学的影响3.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对后世史诗创作的影响4.“新新人类学”与六十年代美国文学(一)比较文学史以中西比较文学的历史联系与平行比较研究为主,特别是对有影响的作家作品的研究。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最全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参考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最全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参考1.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研究2.汉初政论散文研究3.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考论4.汉武帝时期辞赋考论5.论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6.论《史记》中下层的描写7.论《史记》的叙事艺术8.论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9.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10.论《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和技巧11.论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12.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13.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14.论魏晋隐逸之风与魏晋文学15.阮籍咏怀诗略论16.左思咏史诗略论17.试论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18.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19.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2.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鸟、酒和菊等意象3.谢灵运山水诗略论4.南朝宫体诗略论5.试论《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唐前女性作家诗文创作论略7.略论《诗经》中的民俗描写8.“风”“雅”“颂”研究综述9.孔子“删诗”说检讨10.《论语》文学性检讨11.“女娲”故事流变探略12.中国洪水神话考论1、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2、试论《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3、试论《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4、《诗经》宴飨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5、《诗经》意象论6、《诗经》抒情手段论8、试论《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9、试论屈原香草美人似的比兴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0、论汉人评屈11、论班固评屈12、论刘勰评屈13、两汉骚体文学创作略论14、魏晋南北朝骚体文学创作略论15、论《左传》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16、《左传》行人辞令研究17、《左传》、《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18、论《庄子》中的畸人形象的描写及其蕴涵19、《庄子》寓言探略20、汉楚歌略论。
141个比较文学论文选题

141个比较文学论文选题比较文学论文选题范例一:1、文本文学与文化: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动力2、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3、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4、关于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的若干问题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对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研究趋势的思考6、关于比较文学的对象与方法7、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辩证观念8、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美国比较文学研究趋势9、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 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10、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之现状与未来11、比较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与发展12、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及元—泛比较文学论13、比较文学的课程设置探讨14、比较文学的课程设置探讨15、跨文明研究:2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16、诠释学与比较文学的发展17、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18、比较文学视野中文学传播模式的历史嬗变与当下态势19、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20、比较文学“危机说”辨21、浅论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22、文化文学与教育:比较文学在教学中应用的现时性23、也谈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与曹顺庆先生商榷24、语言文学文化的互为载体关系与"比较文学"研究25、关于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化热”26、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透析27、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视野28、《简明比较文学原理》与《比较文学》的比较研究——从比较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入手29、文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教学研究30、梁启超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31、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32、基于比较文学的中俄文学文化内涵分析33、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文学的发展──著名学者乐黛云先生访谈录34、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现代化中国想象——华夏边缘叙述与新时期文化35、百年中国比较文学的一项重大工程——评《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36、百年中国比较文学的一项重大工程——评《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37、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38、中西比较文学实证性影响研究中“游”的精神文化阐释39、东西文化场域间的探索——日本当代比较文学研究之一40、以宏观视野看待比较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特性41、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42、比较文学概论43、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44、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45、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与建构46、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47、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48、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49、钱锺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50、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51、中西比较文学教程52、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53、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54、比较文学译文集5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56、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57、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58、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发展59、比较文学与当代文化批评60、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文化差异——以《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差异为例61、古典文献学养与跨文化视野的相遇--读严绍璗《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62、比较文学视域中我国的跨文化研究63、评严绍璗教授《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64、古典与现代:站在美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最前沿——美国南方比较文学学会来访纪要65、从比较文学角度看《爱莲说》的文化内涵66、比较文学下中英文化中的女性独立意识67、文化·文学·人格──比较文学的本性及障碍68、比较文学视角下语言文学文化的互为载体关系研究69、从比较文学到跨文化交流——访香港着名学者李达三教授70、小议比较文学中的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论文选题范例二:71、面对文化转型的思考72、从比较文学角度浅析中国对联文化内涵73、跨文化研究的世纪盛会74、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之于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的意义75、“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乐山举行76、中日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新史料:《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出版77、文化异质性及其对比较文学的影响78、双向融摄:跨文化研究与中国比较文学79、文化对话:跨越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障碍80、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81、后殖义时期的比较文学82、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83、比较文学教程84、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85、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86、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87、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视野——在17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上的发言88、比较文学与21世纪人文精神89、新辩证观念:中国比较文学与多元文化对话90、论比较文学研究中翻译的创造性叛逆91、重申文学性:对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思考92、流散文学与比较文学:机理及联结93、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94、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建构95、比较文学新编96、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97、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98、生态批评与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西方生态批评99、全球语境中的比较文学:中国的视角100、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大全101、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 叶维廉比较文学论文选102、比较文学的国际性和民族性103、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学术背景与理论构想104、比较文学的不变与变105、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教师的素质建设106、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整体观107、建构比较文学学科研究新范式108、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再思考109、中国比较文学发展透视110、我的比较文学之路111、“世界文学”的命运与比较文学的前景112、论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113、比较文学与学术创新——曹顺庆教授访谈114、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 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115、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116、吴宓——中国比较文学之父117、比较文学研究资料118、比较文学的问题意识:以"和而不同"的尴尬现状为例119、从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看文化软实力120、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121、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阐释与文化沟通122、比较文学与文化转型时期123、跨文化对话:新世纪比较文学发展必由之路124、文化研究视域中的比较文学125、在多元互动的比较中审视中国文化126、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考察127、比较文学:走向现代文论与文化研究128、文化研究背景下的中国比较文学批评129、关于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课题的思考130、中国文化的三次转型与中国比较文学源流131、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132、跨文化观念发生学研究与原典实证--读严绍璗先生的《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133、文化研究/比较文学:挑战还是超越?134、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年会纪要135、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出去:人文学者的使命——读王宁新着《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136、比较文学的奇葩——读《新文学作家与外国文化》137、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日本文化:严绍璗海外讲演录138、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比较文学观建立139、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 比较文学研究文集140、从比较文学到文化研究──西方比较文学发展三人谈141、“文化对话”的主旨和策略─—转型期中国比较文学的定位与选择。
比较文学题目

第一章比较文学产生的年代比较文学萌芽的时间是:19世纪的30年代,正式产生的时间是:七八十年代,繁荣发展是在什么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第一次使用“比较文学”这一词语、这一术语的法国人、英国人、中国人分别是谁?.首次运用比较文学这一名称的是法国中学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
.英国最早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是大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1931年,傅东华(填人名)从英文转译法国学者洛里哀的专著《比较文学史》,首次将“Comparative Literature”直译为“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什么?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包括哪三个方面?(简述)比较文学的两大(基本)特征是什么?⏹研究对象——文学关系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具体地讲分为三种:三种不同的类型:方法:材料事实关系——————文献学与考据学美学价值关系——————理论与批评学科交叉关系——————科际整合.比较文学的两大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总体文学(名词解释) 是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或是诗学或美学的总称,实际上是文学理论的别称。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第二章比较文学产生的年代比较文学萌芽的时间是:19世纪的30年代,正式产生的时间是:七八十年代,繁荣发展是在什么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第一位代表人物是谁?梵·第根第一个把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翻译成中文的是谁。
戴望舒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简述)⏹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 A.提出了平行研究的新方法⏹ B.提倡开展跨学科研究⏹ C.反对“总体文学”的提法⏹ D.在地域上,美国学派反对欧洲中心论,主张把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全世界。
中西文学比较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西文学比较论文题目一、最新中西文学比较论文选题参考1、中西文学叙事概念比较2、从中西文学现象的比较看“意识公式”的原型阐释功能3、中西文学中的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比较——以契诃夫短篇小说与《醒世恒言》为例4、文学比较的新视野和高度──评《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5、在跨文化对话中比较中西文学的异同——评高旭东《跨文化的文学对话——中西比较文学与诗学新论》6、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视野——读《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7、跨文化的文学对话: 中西比较文学与诗学新论8、谈中西现代文学叙事手法比较9、人本文学之中西比较10、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11、中西文化文学比较研究论集12、中西自传文学比较谈13、中西悲剧文学比较谈14、中西消费文学比较研究15、从基础工作做起——评李万钧《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16、立足中国文学的比较文学思路──读李万钧《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17、《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18、中西文学之比较19、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与构想——兼论中西文学跨文化比较20、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二、中西文学比较论文题目大全1、独辟蹊径的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2、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构想——兼评《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3、影响研究与中国民间文学的世界意义──评《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4、比较的视野和高度——评《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5、比较文学中可比性原则的探讨——兼论中西文学可比性原则及实践6、中国古代叙事文学贡献之我见——兼论中西叙事文学比较7、确立比较文学教学体系建造连接中西文学的桥梁──记陈惇与刘象愚先生8、跨文化的文学对话 : 中西比较文学与诗学新论9、沟通 : 访美讲学论中西比较文学10、中西比较文学视野下英美文学教学的方法探索11、中西比较文学视域下的英美文学教学12、文学.历史.思想:中西比较研究13、简论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14、隐喻、寓言与中西比较文学15、从文明比较的视野看中西文学——读钱穆《略论中国文学》16、中西都市文学比较研究17、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18、中西比较文学论集19、中西比较文学手册20、全球化、文化研究和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三、热门中西文学比较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西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沈从文研究综述2、中西比较文学的空间拓展构想3、反映与反思:中西比较文学简论4、中西比较文学教学参考书5、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近视”与“远视”6、浅析中西比较文学中的反映与反思7、中西比较文学实证性影响研究中“游”的精神文化阐释8、试论中西文学的"悲"与"喜"——从先秦文学与古希腊罗马文学比较看中西文学精神特质9、文科公共选修课教学模式与理工院校人才培养——以“中西比较文学”为例10、辛勤耕耘奋力开拓——刘介民中西比较文学学术研究评述11、我的学术之路:中西比较文学50年12、阐发:中西比较文学的一种研究策略13、中西比较文学理论14、中西比较文学及比较文学方法论讨论会在无锡召开15、中西比较文学及比较文学方法讨论会在无锡召开16、香港中文大学设置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哲学硕士课程17、港台和海外学者的中西比较文学研究18、中西比较文学定义的探讨19、中西比较文学:范畴、方法、精神的初探20、中西比较文学论集四、关于中西文学比较毕业论文题目1、中西文学比较2、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学比较的思考3、试论林纾的中西文学比较4、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中西文学比较5、试论民初文坛的中西文学比较6、林译《伊索寓言》中的中西文学比较7、文化观·美意识:中西文学比较谈8、跨文化视域下的中西文学比较与翻译9、对中西文学比较的深层观照——评《中西文学视域下的理性观念与抗争精神》10、从《诗经》与《荷马史诗》看中西文学比较11、对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一些思考——与孟长勇同志商榷12、Zhong xi wen xue bi jiao (中西文学比较).13、中西文学比较论14、林纾的中西文学比较谈片15、中国近代中西文学比较方法论略16、朱明王朝时期的中西文学比较17、中西文学比较研究初探18、中世纪中西文学比较研究提要19、叶嘉莹中西文学比较之实例举隅20、唐君毅的中西文学比较思想探析五、比较好写的中西文学比较论文题目1、中西比较美学文学论文集2、文明末日劫难前的颤栗——中西文学末日意识比较3、中西文学宿命意识比较研究4、中西文学作品命名比较研究5、中西文学形式论比较研究6、中西文学艺术特征比较——以《格列佛游记》和《西游记》为例7、中西文学宿命意识比较研究--以《红楼梦》与《荷马史诗》为例8、中西文学悲剧观比较9、中西文学上两位女性形象比较10、《诗经》和《圣经》对中西文学影响的比较研究11、从中西文学语言的比较体会美学信息的转换12、以《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为例比较中西文学抒情传统13、感伤或慷慨的旅行──中西文学离别模式比较14、中西文学畸人比较谈15、从中西文化、文学比较看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16、《中西比较美学文学论文集》17、中和之美与酒神精神——中西古典文学整体风格比较18、文学的修辞批评之中西比较19、意象与言语世界──关于文学形象基础的中西比较思考20、中西文学理论渊源比较—对“形象”的不同认识。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我们要怎么确定文学论文的题目呢?下面是带来的关于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文学论文题目(一)1. 《红楼梦》对偶句翻译策略研究2.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下的汉语习语英译研究3. 基于《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的体验文化教学法研究4. 和合本《圣经》的异化翻译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5. 文化翻译视域下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研究6. 青主与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美学特征之比较研究7. 普通话、客家方言和韩国语汉字音的语音对比研究8. 从后殖民理论视角论林纾的翻译9. 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论《新青年》的翻译活动10. 《红楼梦》中称谓语翻译11.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文学教育与新文学之间的关系12. 语言的召唤;当代中国语言批评的特点与反思13. 迈克尔;克莱顿科幻文学作品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研究14. 宋词隐喻翻译研究15. 文学翻译中异化趋势的可能性16. 晚清白话文热潮研究17. 不可见的存在:翻译“度”的研究18. 中德英语教育比较研究文学论文题目(二)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3.当代笑话论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17. 论洪水神话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19.论神话的影响文学论文题目(三)1. 《圣经》汉译思想之变迁2. 从英文报刊看新教传教士对中国近代语言文学的认识3. 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研究4. 顺应论视角下对英若诚戏剧译作《推销员之死》的研究5. 从关联理论视角分析文学翻译的可译性限度6. 从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看中英翻译的不可译性7. 《红楼梦》同辈亲属称谓语的翻译对比研究8. 官话和合本圣经的翻译及其对汉语的影响9. 从文化缺省及其翻译补偿看唐诗中典故的英译10. 演唱意大利语歌曲语音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11. 从文化视角看中医翻译12. 生命;民族;博爱;审美13.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14. 英汉议论文语篇修辞结构对比研究15. 中国古典诗词的隐喻研究16. 以写作的名义17. 哲学角度论唐诗翻译双层次归化异化18. 《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联理论的运用19. 近代国语运动研究20. 从语言与文化角度分析贾平凹作品《浮躁》以下是带来的文学论文,希望能帮到您!浅谈现当代文学中的理性精神体现如果想对某段社会的现实情况加以了解,那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就能找到蛛丝马迹,文学对于社会变革与社会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作为一名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是我们学业的重要一环。
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不仅能够展示我们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还能够体现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一些适合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并提供一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文学与社会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消遣,还承载着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可以选择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研究其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和批判。
也可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探讨其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二、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深入人心,触动读者的情感和思维。
我们可以选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叙事结构。
通过研究文学作品对读者情感和思维的影响,可以深入探讨文学的心理学意义,以及文学对个体和社会心理的影响。
三、文学与文化传承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民族和时代的精神。
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文学流派、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研究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和意义。
可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和意象,探讨其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也可以研究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等)的关系,探讨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交互作用。
四、文学与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科。
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对一部作品或一位作家进行批评分析。
也可以研究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探讨其对文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此外,还可以探讨文学批评与其他学科(如哲学、社会学等)的交叉研究,以拓展研究视野。
五、文学与跨文化交流文学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媒介,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
我们可以选择一部跨文化作品,研究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和影响。
也可以研究文学作品在翻译和传播过程中的变化和转化,探讨其对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文学论文题目

文学论文题目文学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是文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参考!文学论文题目大全【1】1. 《圣经》汉译思想之变迁2. 从英文报刊看新教传教士对中国近代语言文学的认识3. 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研究4. 顺应论视角下对英若诚戏剧译作《推销员之死》的研究5. 从关联理论视角分析文学翻译的可译性限度6. 从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看中英翻译的不可译性7. 《红楼梦》同辈亲属称谓语的翻译对比研究8. 官话和合本圣经的翻译及其对汉语的.影响9. 从文化缺省及其翻译补偿看唐诗中典故的英译10. 演唱意大利语歌曲语音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11. 从文化视角看中医翻译12. 生命·民族·博爱·审美13.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14. 英汉议论文语篇修辞结构对比研究15. 中国古典诗词的隐喻研究16. 以写作的名义17. 哲学角度论唐诗翻译双层次归化异化18. 《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联理论的运用19. 近代国语运动研究20. 从语言与文化角度分析贾平凹作品《浮躁》文学论文题目大全【2】1. 《红楼梦》对偶句翻译策略研究2.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下的汉语习语英译研究3. 基于《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的体验文化教学法研究4. 和合本《圣经》的异化翻译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5. 文化翻译视域下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研究6. 青主与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美学特征之比较研究7. 普通话、客家方言和韩国语汉字音的语音对比研究8. 从后殖民理论视角论林纾的翻译9. 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论《新青年》的翻译活动10. 《红楼梦》中称谓语翻译11.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文学教育与新文学之间的关系12. 语言的召唤—当代中国语言批评的特点与反思13. 迈克尔·克莱顿科幻文学作品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研究14. 宋词隐喻翻译研究15. 文学翻译中异化趋势的可能性16. 晚清白话文热潮研究17. 不可见的存在:翻译“度”的研究18. 中德英语教育比较研究文学论文题目大全【3】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3.当代笑话论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17. 论洪水神话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19.论神话的影响。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选题参考1、文化视域中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从《中外文学比较史1898-1949》谈起2、观照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视阈——评朱栋霖主编的《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3、《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4、“世界文学”眼光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评朱栋霖主编《中外文学比较史》5、评范伯群、朱栋霖主编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6、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7、《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简评8、《二十世纪中外文学比较史》正在编写中9、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10、论跨文化研究的视角 --兼评曹顺庆《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研究》11、中外文学园地中的两株奇葩——艾芜与梅里美小说创作比较12、跨文化视野下的新创获——评《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13、中外文学的比较与共生14、试用精神分析理论比较中外文学作品15、中外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比较16、文化生态视角下中外文学互译差异比较17、中外文学杀子故事之比较18、浅谈中外文学的比较与共生19、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20、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管窥二、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题目大全1、从文学名著到时尚影视——《名著的影视改编》和《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比较谈2、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3、中外文学翻译中的语言风格之比较4、中外文学翻译中语言风格差异比较5、中外文学中两类儿童形象比较6、中外文学“边缘人”形象比较研究7、中外文学因缘 : 戈宝权比较文学论文集8、中外文学“复古运动”比较论9、女性哀歌——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比较鉴赏10、中外文学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之比较——以《诗经》和《威尼斯商人》为例11、《女神》与中外文学作品及文艺思潮之比较12、中外文学中的凄美爱情观比较——以《呼啸山庄》《边城》为例13、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14、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15、中外比较文学译文集16、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与比较文学学术空间的拓展17、中外文学作品中“红”词群的意义比较18、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在中外文学教学中的运用19、探索比较文学名著的精读之路——写在《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出版之后20、胡健生:《中外戏剧文学比较研究》。
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选择一个合适的毕业论文题目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还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和价值。
以下为大家提供一些不同学科领域的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为正在为选题而烦恼的同学们提供一些灵感。
一、文学类1、《<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研究》《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众多女性形象各具特色,但其命运大多以悲剧收场。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深入分析,可以探讨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人性的复杂。
2、《从<百年孤独>看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研究这部作品,可以深入了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其对世界文学的重要影响。
3、《唐诗中的山水田园诗派研究》唐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山水田园诗派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独树一帜。
对这一诗派的研究可以包括其发展历程、代表诗人、艺术特色等方面。
二、历史类1、《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研究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可以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2、《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战略决策及其影响》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纳粹德国的战略决策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这些决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3、《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科举制度的兴衰历程,可以为当今的人才选拔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教育类1、《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探讨创新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学类学术论文题目大全

文学类学术论文题目大全近年来,人们对于文学类学术论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很多写作者在确定文章题目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为了帮助广大学者和写作者更好地撰写文学类学术论文,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文学类学术论文题目大全,方便大家在写作过程中参考选择。
一、文学史与批评1. 文学史研究中的转折点与发展趋势探析2. 近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承传关系研究3. 各国文学发展的异同与对比研究4. 文学批评史的演进与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5. 文学流派与文学理论的互动关系研究二、作家与作品研究1. 作家创作风格与文学批评2. 文学奖项对作家及作品的影响研究3. 作家在社会与文化动态中的角色演变4. 著名作家作品中的主题与意义分析5. 传世名著对后续作品的影响与借鉴三、文学与文化1.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符号解读研究2. 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探究3. 文学对于民族与国家认同的塑造4. 文学作品的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5. 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学与文化流动性四、文学与心理学1. 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分析与研究2. 作家创作与心理变迁的关联性3. 文学作品对读者心理的影响与启示4. 文学阅读与情感疗愈的关系研究5. 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启发与辅助作用五、文学与教育1. 文学作品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2. 文学教育对学生综合发展的促进作用3. 文学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研究4. 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5. 文学教育对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意义六、文学翻译与跨文化交流1. 文学翻译对跨文化交流的作用与挑战2. 翻译作品中的文化转换与再创作3. 跨文化文学翻译中的语言问题与解决策略4. 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5. 文学翻译对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认同通过以上的题目大全,相信大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题目,进一步深化对文学类学术论文的研究与探索。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写作顺利,取得优异的研究成果!。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简·爱》与《红楼梦》女主人公形象的比较研究——中西文化互观中的简·爱

study on differences was relatively weak,especially on the background of
Eastern and Westem cultures to promote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exchange,which needs to be more thorough and more systematic.In
view of this,this essay brought their images into the field of comparison
two images:according to the image of Jane Eyre,Charlotte Bronte
expressed the feminism against the culture of male—governing advocating
IV
by virtue of‘‘self to achieve’’to accomplish“self-reliance”.She
and Western literature history embodied Oll them:Jane Eyre epitomizes
the indulgence of‘‘ones’truly self’which was often found in the female
中西比较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西比较文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西比较文学论文选题参考1、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视野——读《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2、文科公共选修课教学模式与理工院校人才培养——以“中西比较文学”为例3、港台和海外学者的中西比较文学研究4、跨文化的文学对话: 中西比较文学与诗学新论5、香港中文大学设置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哲学硕士课程6、辛勤耕耘奋力开拓——刘介民中西比较文学学术研究评述7、中西比较文学理论8、中西比较文学教程9、简论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10、中西比较文学定义的探讨11、中西比较文学:范畴、方法、精神的初探12、中西比较文学论集13、中西比较文学论集14、现代中西比较文学史述略15、现代中西比较文学研究16、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 : 叶维廉比较文学论文选17、纵横古今跨越中西──《跨越边界: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评介18、贯通中西的学术追求——记叶舒宪先生的比较文学研究19、试论民初文坛的中西文学比较20、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与构想——兼论中西文学跨文化比较二、中西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大全1、比较文学中可比性原则的探讨——兼论中西文学可比性原则及实践2、别开生面的中西对话——评杨义、陈圣生的《中国比较文学批评史纲》3、比较文学视角下的中西美女文学形象分析——以杨玉环与克丽奥佩特拉为例4、比较文学研究案例分析-以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为例5、比较文学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为例6、中西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7、朝向中西文学对话的新阶段——记第二届中美双边比较文学讨论会8、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9、确立比较文学教学体系建造连接中西文学的桥梁──记陈惇与刘象愚先生10、立足中国文学的比较文学思路──读李万钧《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11、“世纪末”的文化境遇与我们的出路——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中西文化“平行研究”与“话语建构”讨论会纪要12、《中西比较美学文学论文集》13、中西文学比较14、乐黛云论中西思想资源启发比较文学建立多元差异性学科批评意识15、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16、中国近代中西文学比较方法论略17、中西文学之比较18、显性的相合隐性的迥异--中西文学中"疯女人"形象之比较研究19、从比较文学视角看中西诗学对话20、试论林纾的中西文学比较三、热门中西比较文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西文学创作成果之比较和透视2、中西文学比较研究初探3、中西比较美学文学论文集4、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学比较的思考5、寻中西文化契合之道,求世界文学多元之美——评黄永林《中西通俗小说叙事:比较与阐释》6、庄子的鱼和老子的牙——比较文学古今、中西参照的方法论7、林译《伊索寓言》中的中西文学比较8、以《战城南》题材比较中西文学史观9、对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一些思考——与孟长勇同志商榷10、从基础工作做起——评李万钧《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11、《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12、20世纪中西精神漂泊主题文学比较研究13、唐君毅的中西文学比较思想探析14、面对“文学性”的文化比较研究——读《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15、文学的修辞批评之中西比较16、意象与言语世界──关于文学形象基础的中西比较思考17、文学作品中女性反抗夫权之中西比较18、文学.历史.思想:中西比较研究19、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笔谈(4篇)--跨文明语境下整合中西文论20、比较的视野和高度——评《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四、关于中西比较文学毕业论文题目1、中西比较文学教程2、跨文化的文学对话 : 中西比较文学与诗学新论3、全球化、文化研究和中西比较文学研究4、中西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沈从文研究综述5、中西比较文学手册6、在跨文化对话中比较中西文学的异同——评高旭东《跨文化的文学对话——中西比较文学与诗学新论》7、中西比较文学的空间拓展构想8、反映与反思:中西比较文学简论9、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近视”与“远视”10、隐喻、寓言与中西比较文学11、阐发:中西比较文学的一种研究策略12、沟通 : 访美讲学论中西比较文学13、中西比较文学实证性影响研究中“游”的精神文化阐释14、我的学术之路:中西比较文学50年15、中西比较文学视域下的英美文学教学16、中西比较文学视野下英美文学教学的方法探索17、浅析中西比较文学中的反映与反思18、中西比较文学及比较文学方法讨论会在无锡召开19、中西比较文学教学参考书20、中西比较文学及比较文学方法论讨论会在无锡召开五、比较好写的中西比较文学论文题目1、以《格列佛游记》和《西游记》为例比较中西文学艺术特征2、从《沉沦》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比较中西文学性描写的差异3、中西文学人物性格批评论比较4、以《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为例比较中西文学抒情传统5、典型与意境——中西文学审美建构理想比较6、独辟蹊径的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7、中西历史文学观的比较8、文学理论表征与文化的深层——中西文学功用论之比较9、中西古典文论中关于文学构思活动阐释异同之一种——刘勰的"神思"说与柏拉图的"灵感"说之比较10、影响研究与中国民间文学的世界意义──评《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11、谈中西现代文学叙事手法比较12、中西文学叙事概念比较13、从中西文学现象的比较看“意识公式”的原型阐释功能14、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中西文学比较15、中西文学中的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比较——以契诃夫短篇小说与《醒世恒言》为例16、从《诗经》与《荷马史诗》看中西文学比较17、跨文化视域下的中西文学比较与翻译18、对中西文学比较的深层观照——评《中西文学视域下的理性观念与抗争精神》19、文化观·美意识:中西文学比较谈20、中西文学比较论。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108个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108个[1]神秘之镜与魔法之镜:以文本证据建立东西比较文学之基础(英文)[2]世界文学的新视野:变异学与跨文明研究[3]“再创作”“去异域化”与隐性的比较文学意识:重访汉译美国小说《一睡七十年》[4]比较文学理念下英美文学的批判和认同[5]认识苏源熙:比较的比较文学观之建构[6]借用与过滤:“凝视理论”与形象学[7]“互联网+”背景下比较文学混合教学模式研究[8]《比较诗学:理论与实践》[9]“比较”在比较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从批判性视角再读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10]边缘精神的坚守与西部话语的建构:四川文学理论与批评七十年发展报告[11].科技·文学·艺术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第一届双年会暨学术研讨会[12]留学生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之构建[13]突破固有观念,聚焦世界视野: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22届大会述评[14]世界文学的机遇与挑战:马丁·普赫纳访谈录(英文)[15]文学变异研究的新创获:评陈希《西方象征主义的中国化》[16]世界主义、世界文学和中国:“2019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执委会会议暨国际比较文学高峰论坛”会议综述[17]世界各地文学与比较文学的未来: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22届大会会议综述[18]一流学科视域下朝鲜文学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延边大学与某某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为例[19]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的比较文学研究视角[20]再论跨民族研究是否是比较文学[21]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与反思[22]东西比较文学的平等对话:论西方比较文学之”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兴盛[23]米勒入华记:《多维视野下的希利斯·米勒文论研究》序[24]中国文学“蛇妖”形象在日本的传播:分析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到《蛇性之淫》的变异[25]2019年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专题研讨会在汕大举行[26]齐邦媛获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7]岂曰“无题”:《本朝无题诗》制题艺术考论:兼与中国无题诗比较[28]裘小龙教授参观广西民族大学谢天振比较文学暨译介学资料中心[29]“创造性叛逆”:本意与误释:兼与王向远教授商榷[30]跨越疆界的对话:读李庆本教授英文新著有感[31]比较文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32]杨慧林,吴剑.比较文学研究的问题域和方法论:杨慧林教授访谈录[33]法国比较文学的中华视野[34]国际比较文学[35]王佐良的英国文学和比较文学批评[36]论亨利·雷马克“跨学科研究”的另类性[37]关于竹枝词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思考[38]略论中国比较文学:发展脉络、现状及展望[39]探究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规律及其意义[40]早期现代情感的“基础设施”:论中国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视野[41]比较文学视域下的中国傩戏与日本能剧研究[42]“新翻译理论”何为?:《美国华裔批评家刘禾“新翻译理论”研究》评介[43]世界化的比较文学:超越后殖民主义[44]论西方文学理论接受的“中国特色”[45]慕课大热背景下人文学科课堂多元化教学改革的冷思考:以《比较文学》课程为例[46]互联网时代比较文学研究的定位与特色: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综述[47]近四十年我国异域形象学研究特点与启示[48]关于人文学术研究中的外文素养问题[49]再谈比较文学的定义兼论少数民族比较文学[50]追踪民间故事—建构故事学体系:刘守华民间故事研究评述[51]从比较的角度说镜与鉴[52]比较文学理念下英美文学的批判和认同[53]从林黛玉与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差异看中俄民族性格差异[54]“跨学科对话与平行研究”首届论坛综述[55]ICL人物 Featured Scholar[56]英语阅读对语言学习效果影响探究:比较文学类与非文学类英语文章[57]比较文学视域下高校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教学互渗[58]“一般文学”的退场与“世界文学”的兴盛[59]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与话语创新:曹顺庆教授访谈[60]理论·理论的旅行·马克思主义:关于比较文学的对话[61]中外文学形式与理论解读:评《跨文化视域下中外文学比较研究》[62]外国影视纪录片对“中国形象”的文化认知与建构研究[63]被韦勒克误解的库尔提乌斯:《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的比较文学启示[64]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与转换的反思[65]晚清民国留学运动与中国比较文学的生成[66]新时代比较文学新方向: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第十二届会员大会暨学术年会会议综述[67]改革开放40年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之路[68]“东亚近现代文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69]走向融合与融通:跨文化比较与外国文学研究方法更新[70]他山镜鉴:美国汉学视域下之《儒林外史》研究[71]东西方比较的挑战和机遇[72]“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圆满结束[73]“古文运动说”再议: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汉民族骈文、散文发展轨迹[74]学术史观照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话语建构[75]高等学校“日本文学课程”教学思路新探:评《日本文学教程》(第2版)[76]2018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周颖[77]姚连兵:《亨利·雷马克与比较文学关系研究》[78]朝圣者的“冥府之行”:关于《埃涅阿斯纪》与《神曲》“冥府之行”主题四个片段的比较文学解读[79]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重新认识:读韦勒克等著《文学理论》的启示[80]“机遇与挑战”: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新方向高层论坛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81]张跃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风向标:“机遇与挑战”: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新方向高层论坛纪实[82]高等学校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新探索:以俄罗斯文学选读课为例[83]越界跨国的华文文学研究视维:论朱崇科的批评观[84]牛郎织女的国外传播:中日比较文学研究[85]论比较文学的终极目的:对人类本质的追寻[86]比较文学何去何从:苏珊·巴斯奈特教授访谈录[87]国外中国学再研究:关于对象、立场与进路的反思[88]高校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外国文学教学对接模式研究[89]比较文明学科理论的开拓与奠基:方汉文教授访谈录[90]跨文化视野与文学世界主义:蒋承勇教授访谈录[91]视野恢弘—质朴无华:评《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刊1至4辑[92]跨越古今、汇通中西的中国比较文学:《十字路口的中国与西方: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文集》介评[93]问题与反思:中国话语走向世界新途径:“2018中国比较文学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综述[94]“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中国话语”学术专题全国研讨会综述[95]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交流史还原问题:以《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北欧卷》为例[96]韩玉.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路径问题:以《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朝韩卷》为例[J].学术评论,2018(05):77-84.[97]“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中国话语”学术专题全国研讨会综述[98]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动态与学科理论新进展(2014—2018)[99]近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与新动向(2014—2018)[100]比较文学形象学:成绩与反思(2014—2018)[101]2014—2018年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问题域、方法与增长点[102]永远在精神求索的路上:乐黛云先生访谈录[103]全球本土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和世界主义[104]新著推荐[105]从寂寞星火到梦想燎原:中国科幻文学研究概览(2014—2018)[106]论《赵氏孤儿》回返影响研究的价值[107]全球视野下共生的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翻译地带:为了一种新的比较文学》评介[108]跨越的支点与立场:评《跨学科视域中的比较文学》。
推荐比较文学论文题目117个

推荐比较文学论文题目117个1.海明威战争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分析2.英美社会与文化论文3.王子复仇记》主题分析4.哈姆雷特之性格分析5.论悲剧《李尔王》的艺术技巧6.浪漫主义文学与新古典主义文学之对比研究7、王国维的“出入说”与华兹华斯的诗论8、由爱反映出的个性-《简.爱》中情爱的分析9、浅析王尔德的文艺主张10、托马斯.哈代-一个传统主义者还是现代主义者11.苔丝: 一个纯洁的女人12.殖民地时期美国文学的特点13.华盛.欧文-真正的美国文学之父14.清教与美国文学15.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16.论亨利詹姆斯的“国际题材”17、美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特点18、美国梦与美国噩梦-试析《大人物盖茨比》19、当代汉语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20、《章鱼》: 有的放矢的一本小说21.《第二十二条军规》与黑色幽默22.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23.《红字》里的象征主义24.解读《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25.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形象26.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诗的比较27、《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的对比研究28、尤金奥尼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29、价值观的碰撞-中美交流的根本冲突30、《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31.早期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初探32.自由之旅-析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33.浅谈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性格”和“环境”的关系34.海明威小说的叙述声音35.从嘉莉妹妹的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36.《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37、《白鲸》的宗教意义透视38、《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命运新析39、从《永别了, 武器》看海明威的写作技巧40、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41.《欲望号街车》的幻想与现实的对立42.静水流深-----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43.《喧哗与骚动》的象征意义44.哈代小说中的自然主义45.《太阳依旧升起》中“迷惘的一代”46.白色和红色-----苔丝的双重象征色47、挣扎于“围城”中的悲剧人物-方鸿渐48、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罪恶、生活的态度49、关于斯佳丽的生活观50、论哈克的流浪汉形象51.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道德观52.托马斯.哈代在《德伯53.家的苔丝》中的悲观主义54.《愤怒的葡萄》的中汤姆约德研究55.浅析《汤姆索娅历险记》中马克吐温的语言风格56、《永别了, 武器》的主题思想研究57、《格列佛游记》的社会意义58、论莎士比亚《麦克白》的心理刻画59、《冷山》中执着的艾达60、论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童话性与现实性61.论《名利场》中利蓓加的悲喜一生62.论《雾都孤儿》的幽默艺术63.放荡而又善良的汤姆琼斯64.论夏洛克的性格发展65.评《汤姆琼斯》中的道德观与批评观66.论《辛白林》中伊慕琴的新女性形象67、论彭斯的爱情友谊观68、珍妮特·温特森小说的身体美学研究69、荷兰畅销小说中女性“情爱”主题研究70、当代以色列小说中的圣城书写71.论波伏娃女性主义伦理观72.词典体小说叙述功能研究73、面向“你”的承认: 奥古斯丁《忏悔录》研究74.论巴尔加斯·略萨《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的叙事伦理75.三岛由纪夫和莫言作品中的暴力意识比较研究76.从福柯的话语、权力观看其文学指向77、斯特凡·格奥尔格唯美诗歌研究78、异样的黑色光芒--海勒黑色幽默与王朔黑色幽默之比较研究79、从“自然与本能”到“苦难与抗争”--浅析近代日本农民文学80、狄更斯长篇小说中的苦难者形象81.但丁在中国新时期的传播与接受82.人道主义突围与进步困境--论克里山·钱达尔的小说创作83.政治与性别的对峙--吉尔菲兰《我去上煤矿学院》研究84.古希腊颂诗与西周颂诗的比较研究85.内米洛夫斯基小说中的女性身份研究86.空间理论视域下的《大都会》研究87、赫塔·米勒小说多重主题研究88、符号学视域下的兰州城市形象89、《舞姬》与《家》中主人公感情悲剧之比较90、马尔科姆·考利文艺思想研究91.宪章派诗歌话语研究92.《金字塔》的叙事艺术93.意图、身份与叙事--论纪德的自传性写作94.《丰乳肥臀》与《百年孤独》的比较研究95.朝鲜朝汉文历史小说《姜虏传》的新历史主义解读96.金学铁的《激情时代》形象学研究97、论与谢芜村俳句中的中国绘画元素98、论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的艺术继承与创新99、莫里亚克小说中的基督教思想100、民族文化建构语境中的日本平安女性日记文学101.冯乃超对鹿地亘《和平村记》的译介102.《黄龟渊民间故事》中的中国历史人物形象与中国历史文献互文性研究103.论于尔克·舒比格作品中的亲近型不可靠叙述104.《奥吉·马奇历险记》中的生命问题探讨105.桑塔格小说的解构意识探究106.澳大利亚土着女性诗歌研究107、论《您忠实的舒里克》的激情主题108、政治魔咒中的诗性奈保尔--奈保尔政治解读研究109、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以布鲁姆斯伯里文人圈为例110、论赫塔·米勒的边缘写作111.论帕慕克作品中的苏菲神秘主义思想112.水上勉的乡土世界--水上勉创作论113、东渡之“梅”, 风递幽香--论梅娘与日本文学114.论《天真与经验之歌》的诗画复合艺术115.《白鹿原》在蒙古族文学116.《明智的孩子》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诗学”117、《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研究。
文学类学术论文题目大全

一、现代汉语部分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
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
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
“是"字用法研究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
新兴词缀研究7。
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
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新兴辞格研究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
××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4.代词的语用研究15。
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7。
时下新词描写18.句型的语用研究19。
语气词的语用研究20。
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二、写作部分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2.论小说的误乐性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4。
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5。
论小说的新典型观6。
论小说语言的创新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0。
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11。
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12。
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14。
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17。
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18。
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19。
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21。
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23。
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24。
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28。
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29。
意识流写法的魅力30。
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31。
文学创作情感论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三、文学理论部分1. 论艺术真实2。
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3。
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4.论艺术直觉5. 论艺术虚构6.论典型7。
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10。
文学与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1]
![文学与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1]](https://img.taocdn.com/s3/m/988aaf012b160b4e777fcf24.png)
对外汉语系毕业论文题目外国文学类1.《荷马史诗》中原始战争与中国古典小说中原始战争的比较2.但丁的作品如何体现了他作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中世纪的最后一位”的特点。
3.《哈姆莱特》中主人公的性格矛盾是如何体现的?4.荒诞的喜剧色彩和严肃的悲剧色彩在《堂吉诃德》这部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5.试从答尔丢夫的形象分析伪君子之伪在何处。
6.结合《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对比之特点,分析论述为什么美就在丑的旁边?7.于连的反抗给了你什么启示?8.《高老头》一书是如何揭示金钱对人心的腐蚀的?9.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是如何造成的?10.“打不败”的精神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11.格里高尔·萨姆莎的遭遇说明了什么?古典文学类论《诗经》的妇女形象论《诗经》中的战争诗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论《诗经》的讽刺艺术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中的服饰研究《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从《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看明末清初文人思想转化《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研究《红楼梦》贾雨村形象的文化寓意中国现当代文学类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周作人、曹禺等作家作品研究沈从文、艾青、丁玲、赵树理、张爱玲、朱自清等作家作品研究沙汀、艾芜、胡适、徐志摩、无名氏、钱钟书、梁实秋等作家作品研究古龙、金庸、梁羽生等新派武侠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农村题材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青年题材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妇女题材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爱情题材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战争题材小说研究郁达夫小说的欲望主题鲁迅小说中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关系鲁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伤逝》中的子君、涓生形象分析《伤逝》的主题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有关《围城》主题或艺术特点的研究有关张爱玲的研究(作家心理、创作特点、作品主题、作品艺术成就等)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张爱玲小说中的服饰描写特点萧红作品中的景物描写特点论丁玲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郁达夫小说的欲望主题闻一多诗歌的唯美主义特征《骆驼祥子》中的个人主义观念论曹禺戏剧中的伦理冲突穆旦诗歌的悖论特征苏童、余华、莫言小说研究余光中诗歌、散文研究张恨水、金庸、古龙小说研究白先勇小说研究梁实秋、钱钟书小说研究当代重要文学流派研究(包括革命样板戏、朦胧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历史小说、新写实小说等)当代重要作家研究(包括赵树理、孙梨、汪曾祺、张炜、铁凝、余华、史铁生、韩少功、王蒙、王安忆等)论张洁小说的艺术特色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以某位女作家为例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寻根小说”论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余华论朦胧诗研究样板戏研究都市小说研究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我与地坛》中的情感、思想或艺术特点研究等文学理论类论文学作品的经典化过程论美在文学作品意义生成中的作用试析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读者阐释与作品意义生成叙事文本细读中国文化类《大学》文本与朱子之格物说心与理——以阳明学为中心朱子论未发已发“五常”的现代诠释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以张载哲学为中心论“诚”——《中庸》管窥德与位——《论语》中所见君子与小人之辨聂双江的动静观王阳明的“四句教”与王龙溪的“四无说”张载的气论朱子理一分殊说析论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五四”语境与中国的自由主义简论“慎独”中西文化比较及跨文化交际类试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试析东西方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试析中西文化差异对对外汉语教育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障碍及其克服试论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与适度文化移情试论文化多样性视域下对外汉语教育的价值取向试论中西文化比较中的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试析网络广告与跨文化沟通试析跨文化沟通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试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试析从孔子学院看汉语言文化推广的模式与效果试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中西思维图式差异视角试析跨文化交际教学试论全球化时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模式试析高校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试析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语言障碍问题试论媒介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媒介形态关系分析试析跨文化沟通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推荐比较文学论文题目117个

推荐比较文学论文题目117个 1、海明威战争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分析 2、英美社会与文化论文 3、王子复仇记》主题分析 4、哈姆雷特之性格分析 5、论悲剧《李尔王》的艺术技巧 6、浪漫主义文学与新古典主义文学之对比研究 7、王国维的“出入说”与华兹华斯的诗论 8、由爱反映出的个性-《简.爱》中情爱的分析 9、浅析王尔德的文艺主张 10、托马斯.哈代-一个传统主义者还是现代主义者 11、苔丝:一个纯洁的女人 12、殖民地时期美国文学的特点 13、华盛.欧文-真正的美国文学之父 14、清教与美国文学 15、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16、论亨利詹姆斯的“国际题材” 17、美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特点 18、美国梦与美国噩梦-试析《大人物盖茨比》 19、当代汉语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 20、《章鱼》:有的放矢的一本小说 21、《第二十二条军规》与黑色幽默 22、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 23、《红字》里的象征主义 24、解读《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 25、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形象 26、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诗的比较 27、《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的对比研究 28、尤金奥尼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29、价值观的碰撞-中美交流的根本冲突 30、《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 31、早期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初探 32、自由之旅-析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33、浅谈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性格”和“环境”的关系 34、海明威小说的叙述声音 35、从嘉莉妹妹的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 36、《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 37、《白鲸》的宗教意义透视 38、《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命运新析 39、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写作技巧 40、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41、《欲望号街车》的幻想与现实的对立 42、静水流深-----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 43、《喧哗与骚动》的象征意义 44、哈代小说中的自然主义 45、《太阳依旧升起》中“迷惘的一代” 46、白色和红色-----苔丝的双重象征色 47、挣扎于“围城”中的悲剧人物-方鸿渐 48、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罪恶、生活的态度 49、关于斯佳丽的生活观 50、论哈克的流浪汉形象 51、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道德观 52、托马斯.哈代在《德伯 53、家的苔丝》中的悲观主义 54、《愤怒的葡萄》的中汤姆约德研究 55、浅析《汤姆索娅历险记》中马克吐温的语言风格 56、《永别了,武器》的主题思想研究 57、《格列佛游记》的社会意义 58、论莎士比亚《麦克白》的心理刻画 59、《冷山》中执着的艾达 60、论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童话性与现实性 61、论《名利场》中利蓓加的悲喜一生 62、论《雾都孤儿》的幽默艺术 63、放荡而又善良的汤姆琼斯 64、论夏洛克的性格发展 65、评《汤姆琼斯》中的道德观与批评观 66、论《辛白林》中伊慕琴的新女性形象 67、论彭斯的爱情友谊观 68、珍妮特·温特森小说的身体美学研究 69、荷兰畅销小说中女性“情爱”主题研究 70、当代以色列小说中的圣城书写 71、论波伏娃女性主义伦理观 72、词典体小说叙述功能研究 73、面向“你”的承认:奥古斯丁《忏悔录》研究 74、论巴尔加斯·略萨《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的叙事伦理 75、三岛由纪夫和莫言作品中的暴力意识比较研究 76、从福柯的话语、权力观看其文学指向 77、斯特凡·格奥尔格唯美诗歌研究 78、异样的黑色光芒--海勒黑色幽默与王朔黑色幽默之比较研究 79、从“自然与本能”到“苦难与抗争”--浅析近代日本农民文学 80、狄更斯长篇小说中的苦难者形象 81、但丁在中国新时期的传播与接受 82、人道主义突围与进步困境--论克里山·钱达尔的小说创作 83、政治与性别的对峙--吉尔菲兰《我去上煤矿学院》研究 84、古希腊颂诗与西周颂诗的比较研究 85、内米洛夫斯基小说中的女性身份研究 86、空间理论视域下的《大都会》研究 87、赫塔·米勒小说多重主题研究 88、符号学视域下的兰州城市形象 89、《舞姬》与《家》中主人公感情悲剧之比较 90、马尔科姆·考利文艺思想研究 91、宪章派诗歌话语研究 92、《金字塔》的叙事艺术 93、意图、身份与叙事--论纪德的自传性写作 94、《丰乳肥臀》与《百年孤独》的比较研究 95、朝鲜朝汉文历史小说《姜虏传》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96、金学铁的《激情时代》形象学研究 97、论与谢芜村俳句中的中国绘画元素 98、论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的艺术继承与创新 99、莫里亚克小说中的基督教思想 100、民族文化建构语境中的日本平安女性日记文学 101、冯乃超对鹿地亘《和平村记》的译介 102、《黄龟渊民间故事》中的中国历史人物形象与中国历史文献互文性研究 103、论于尔克·舒比格作品中的亲近型不可靠叙述 104、《奥吉·马奇历险记》中的生命问题探讨 105、桑塔格小说的解构意识探究 106、澳大利亚土着女性诗歌研究 107、论《您忠实的舒里克》的激情主题 108、政治魔咒中的诗性奈保尔--奈保尔政治解读研究 109、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以布鲁姆斯伯里文人圈为例 110、论赫塔·米勒的边缘写作 111、论帕慕克作品中的苏菲神秘主义思想 112、水上勉的乡土世界--水上勉创作论 113、东渡之“梅”,风递幽香--论梅娘与日本文学 114、论《天真与经验之歌》的诗画复合艺术 115、《白鹿原》在蒙古族文学 116、《明智的孩子》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诗学” 117、《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研究。
比较文学选题

说明:每位同学选题后,可根据自己知识积累和兴趣,选择课题研讨的角度和方法。
但,每人必须有书面报告,并制作好ppt,研讨时用ppt演示和讲解。
1 比较文学的边界:文学性与比较文学研究
2 影响研究
(1)英国女作家与中国女性主义思潮[盖斯凯尔夫人《夏绿蒂勃朗特传》、《鲁斯》);夏绿蒂勃朗特;弗吉利亚伍尔夫;多丽丝莱辛]
(2)“流散文学”的回返影响研究
(3)经典重写:《哈姆雷特》在现代中国
3译介学
(1)诺贝尔奖获得者库切小说在中国;
(2)《老人与海》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
4形象学
a、中国形象的变迁:以厄普代克的华文小说评论(苏童、莫言、哈金)为例;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中国评述
b、都市形象的变迁:现代与当代的对照
5文类学
(1)小说与历史:自传与现代小说叙事
(2)现实主义:小说叙事与社会纪实
6新媒体与文学书写
7 文艺与传媒:茅盾文学奖与传媒语境的变迁;
英美主要文学奖与传媒语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ucation and Connection
——AContrastiveStudy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inGoethe’sWilhelmMeistersLehrjahreand E.M. Forster’sHowards End
从唯美到耽美——对中日两国耽美文学现象的思考
From Aestheticism ToTanbism—— A Thought on Chinese and JapaneseTanbiLiterature
燕卜荪《含混七型》研究
A Study of WilliamEmpson'sSeven Types of Ambiguity
东方主义在《喜福会》中的建构与解构
Construction andDestruction ofOrientilismin theJoyClub
《从寂静到喧哗—王蒙小说语言初探》
From Silence To Noise——An Exploration On WangMeng’sNovel Language
Rebel andResponsibily
论九叶诗人郑敏的诗学观
Study ofZhengMin’s Poetic Theory
回忆与构建—《五号屠场》中的创伤记忆与集体记忆
Retrospection andConstruction:TraumaticMemory and Collective Memory inSlaughterhouse-Five
论《七姐妹》的重生主题On the Study of Rebirth ofThe Seven Sisters
信仰、永生、普爱—论华兹华斯诗歌的基督情怀
Faith, immortal and universal love——On view of Christian belief inWordworth’spoems
葛兰西与伯明翰学派OnGramsciand Birmingham School
试论《al Frameworks of Memories in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
心理空间与文学文本意义的认知探寻
Mental Spaces and the Cognition of the Meaning of Literary TextsMainland
渔洋神韵诗学与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
Yuyang’sartistic spiritofpoeticsandDufrenne'sphenomenology of aesthetics
原始主义的现代回归—论波德莱尔原始主义创作倾向
Primitivism’s Modern Return——On Baudelaire’s Creation Trend of Primitivism
Chinese Characteristics里的中国人形象研究
Study on the Chinese Images i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约翰·费斯克后期文化理论研究
JohnFiske’sLater Cultural Theory Research
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的“父亲”形象研究
A Study of the“Father”Image in Philip Roth’s Works
叙述的张力:论托妮·莫里森新作《慈悲》的叙事技巧
Narrative Tension: on the Narrative Techniques of Toni Morrison’s latest novelA Mercy
人生自由的追求者——《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象征主义
The Pursuer of Life Freedom——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Portrait of A Lady
论V. S.奈保尔《河湾》后殖民书写的矛盾意识
The ambivalenceof V.S. Naipaul’s Post-colonial WritinginA Bend in the River
法侬后殖民理论研究The Studying ofPostcolonialismTheory about Frantz FanonMainland
对认知诗学世界理论的初步整合
Preliminary Integration of World Theories in Cognitive Poetics
叛逆与承担——无政府主义影响下巴金文学创作中的人格心理障碍分析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n Chinese Literature Theory and Western Poetics
——TheStudy on the Creative Treasons in Translationand Criticism of ClassicalChineseLiterature and Theory ofStephen Owen
阐释的差异:宇文所安与郭绍虞《沧浪诗话》研究之比较
The Divergencesof Interpret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StephenOwen’sandGuoShaoyu’sStudiesonTh’ang-lang'sRemarks on Poetry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荒原》An Ecologist Readingof“TheWaste Land”
萨克雷与帝国的扩张——“对位法”阅读《名利场》
W. M. Thackeray and Expansion of the British Empire——A ContrapuntalReadingtoVanity Fair
从征服到回归——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生态小说研究
Returning from Conquering: On Margaret Atwood’s Ecological Writing
从困境中超越—解读《所罗门之歌》中黑人身份转变
Surpass from theDifficult Position——AnalyzingtheAmerican-AfricanIdentity Changein theSong ofSolomon
认知文体学视域下的人物塑造—以福克纳小说《去吧,摩西》为例Characterization in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Stylistics——An AnalysisofCharacterizationin Faulkner’sGo Down, Moses
《寂静的春天》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及文学影响
Eco-Ethical Ideas and Literary Influence of Silent Spring
构建新的女性主体—多丽丝·莱辛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
Construct a New Female Self——A Feminist Approach to Doris Lessing’s Works
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夏季硕士研究生毕业暨学位论文答辩论文题目
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论文题目
盖格尔现象学审美价值论Criticism of Moritz·Gaiger’sAesthetic Value of Phenomenology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对话与批判—论宇文所安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文论的创造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