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流程

合集下载

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中可能遭受各种有害因素侵袭的现象。

这些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对于,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以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将从职业暴露的识别、报告、评估、处理和跟踪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职业暴露识别1. 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明确职业暴露的识别和评估程序。

2. 企业应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监测,收集有关职业暴露的信息。

3. 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确定暴露类型、程度和可能的健康影响。

4. 企业应将识别出的职业暴露因素告知职工,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职业暴露报告1. 职工发现职业暴露事件时,应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

2. 部门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并报送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

3.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3个工作日内,将《职业暴露报告表》报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对暴露事件进行调查核实。

三、职业暴露评估1. 企业应组织专家对暴露事件进行评估,确定暴露程度、接触人数、接触时间等因素。

2. 企业应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3. 企业应将评估结果和处理方案告知职工,并做好解释工作。

四、职业暴露处理1. 企业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暴露源的排放,防止暴露事件进一步扩大。

2. 企业应将职工从暴露现场撤离,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

3. 企业应根据暴露程度,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安排临时工作。

4. 企业应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对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5. 企业应根据调查结果,修订和完善职业暴露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职业暴露跟踪1. 企业应建立职业暴露跟踪制度,对暴露事件处理情况进行定期跟踪。

2. 企业应关注职工健康状况,对出现异常的职工及时进行救治和调整工作。

3. 企业应每半年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职业暴露处理情况。

4.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职业暴露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处理步骤
1、发生皮肤及粘膜暴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反复冲洗。

2、溅入口腔、眼睛暴露等部位,用流动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3、利器刺伤或割伤,在伤口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血液,再用肥皂水、大量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冲洗后用0.5%碘伏、75%酒精消毒伤口,必需时进行包扎。

4、汇报科室领导及院感办公室。

5、填写针刺伤汇报表,汇报内容详见汇报表。

6、假如暴露源HBV阳性,立即为暴露者实施:
(1)血清学监测:HBVDNA(乙肝DNA定量)、乙肝五项、肝功效,3、6个月复查。

(2)主动和被动免疫:抗HBs(乙肝表面抗体)≥10mIU/ml,不处理;假如未接种、HBs(乙肝表面抗体)<10mIU/ml、抗HBs(乙肝表面抗体)不详,立即注射HBVIG(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同时注射乙肝疫苗20ug,并于1、6注射乙肝疫苗20ug。

7、如可疑HCV(丙肝)阳性,暴露者应在0、6、9月复查,一旦HCV(丙肝)阳性,需交和专业人员诊疗。

8、如为确诊或可疑HIV(艾滋病)阳性者,暴露者定时做HIV(艾滋病)抗体检测(0、4、8周、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请教授评定伤口,是否给预防用药。

9、暴露后随访。

HBV(乙肝):3月、6月后检测HBsAb(乙肝表面抗体)。

HCV(丙肝):暴露后4-6月内复查抗HCV(丙肝)和ALT(转氨酶)。

HIV(艾滋病):暴露后4周、8周、3个月、6个月查HIV(艾滋病)抗体。

简述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置及报告流程

简述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置及报告流程

简述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置及报告流程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及时的处置和报告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简述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置及报告流程。

一、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流程1.立即停止暴露源:一旦发生职业暴露,首先要立即停止与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的接触,避免继续受到伤害。

2.紧急救治:如有必要,立即进行紧急救治措施,包括洗眼、洗手、洗脸等,以减少有害物质对身体的损害。

3.个人防护措施:在暴露源停止后,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止进一步的暴露。

4.就医检查:及时就医检查,对可能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和诊断,以确定是否受到了职业暴露的影响。

5.妥善处理暴露物:根据有害物质的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正确封存、处置或清除有害物质。

6.记录和整理相关信息:及时记录职业暴露的时间、地点、原因、暴露物质、暴露途径等相关信息,并整理相关证据和资料。

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报告流程1.报告上级主管:员工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报告职业暴露事件,说明发生的情况和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报告职业卫生部门:上级主管在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向职业卫生部门报告职业暴露事件,提供详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资料。

3.职业卫生部门的调查:职业卫生部门收到报告后,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职业暴露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影响。

4.制定预防措施:职业卫生部门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改进工作环境、加强员工培训、调整工作流程等,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报告相关部门:职业卫生部门应向相关部门报告职业暴露事件,如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等,以便他们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员工权益。

6.记录和备案:各相关部门应及时记录和备案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理和报告流程,以备将来参考和借鉴。

7.员工知情权保护:所有相关的报告和处理流程都应保护员工的知情权,不得泄露员工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的处置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尽快进行局部处理:如果皮肤破损,应由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同时,利用重力作用进行挤压,通过轻轻挤压伤处可以最大程度地将进入伤口的血液、体液排出,减少感染机会。

禁止按压伤口局部。

如果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冲洗。

2. 向上级部门报告: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如果是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
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 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 进行检验: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5. 评估和预防用药:根据暴露情况、检验结果等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用药,如有需要,按照医生指示进行预防用药。

遵循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更多关于职业暴露处置的信息建议咨询相关医疗机构或专家。

职业暴露的报告与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的报告与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的报告与处置流程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员工可能遭受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方面的危害,从而导致身体或心理上的损伤。

为了保障员工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暴露处置流程,以下是关于的详细介绍。

一、职业暴露报告1. 发现职业暴露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

2. 单位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所在地区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3.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4. 单位应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开展调查。

二、职业暴露处置1. 紧急处置(1)立即终止暴露源,确保当事人安全。

(2)对当事人进行现场急救,如冲洗、消毒等。

(3)将当事人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2. 调查评估(1)调查暴露原因,确定暴露类型、程度和范围。

(2)评估暴露风险,制定防范措施。

(3)对同类工作环境进行排查,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3. 整改措施(1)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对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工作环节进行整改。

(2)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3)完善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4. 跟踪监测(1)对暴露当事人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关注其健康状况。

(2)对同类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3)及时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职业暴露处置情况。

三、职业暴露档案管理1. 单位应建立职业暴露档案,记录职业暴露事件的基本情况、处置过程和整改措施等。

2. 档案应真实、完整、准确,便于查阅和管理。

3. 单位应定期对职业暴露档案进行归档和更新。

四、法律责任1. 单位违反职业暴露报告和处置规定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2. 单位负责人未履行报告义务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3.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未依法履行职责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总之,职业暴露报告与处置流程是保障员工职业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职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

职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

职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一)
一、发现职业暴露后立即: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
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③冲洗伤口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
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报告:
1.登陆院内网下载并填写《人民医院职业暴露损伤时间登记表》,打印两份,一份交预
防保健科,一份交感控科。

2.如已明确暴露源情况,则给暴露源化验甲乙丙戊肝、梅素、HIV,由主治医生向暴露源
解释清楚,并取得其同意,并由本人或家属签字,在病程记录中记载。

㈠若暴露源为阴性:告知暴露者无特殊处置。

㈡若暴露源为阳性;
①预防保健科立即告知暴露者预防性用药及随访时间,同时给暴露者开化验单,查暴露
源阳性的项目,以留本底;
②立即通知主治医生,询问暴露源既往有无此病史,若为复诊应在病程中记录,若为初
诊按时限报告。

1/1。

职业暴露的现场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的现场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的现场处置流程职业暴露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工作人员因接触有害因素而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当职业暴露发生时,应立即进行现场处置,以减轻暴露程度,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

一、确认暴露情况1. 了解暴露原因:分析暴露发生的原因,如化学品泄漏、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

2. 确定暴露类型:根据暴露原因,判断暴露类型,如毒物暴露、生物暴露、物理暴露等。

3. 评估暴露程度:根据暴露类型和暴露量,评估暴露程度,如轻度、中度、重度等。

二、紧急处置1. 立即撤离现场:暴露发生时,应立即撤离现场,避免继续接触有害因素。

2. 紧急救助:根据暴露程度和类型,采取相应的紧急救助措施。

如为毒物暴露,应迅速清洗污染部位;如为生物暴露,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疫苗接种;如为物理暴露,应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损伤。

3. 报警:拨打紧急电话,如120、110等,报告暴露情况,请求救援。

三、现场处置1. 设立警戒线:确保现场安全,防止其他人员进入暴露区域。

2. 调查取证:对暴露现场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为后续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3. 消除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消除暴露危险因素,如关闭泄漏阀门、切断电源等。

4. 清洗污染区域:对暴露区域进行清洗,去除有害因素,确保现场安全。

5. 恢复正常秩序:在确保现场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四、后续处置1. 医疗救治:将暴露人员送往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确保其身体健康。

2. 心理疏导:对暴露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3. 事故调查与分析:对暴露事故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4. 整改落实: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故。

5. 培训教育:对全体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6. 跟踪监测:对暴露人员进行跟踪监测,关注其健康状况,确保其恢复正常工作。

应急预案:职业暴露相关处置流程

应急预案:职业暴露相关处置流程

应急预案:职业暴露相关处置流程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应急预案,以应对职业暴露事件。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暴露于有害物质、危险条件或其他职业风险中的可能性。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以下是职业暴露相关处置流程的详细步骤。

流程步骤1. 发现暴露情况:- 员工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报告任何职业暴露事件。

- 上级主管应确保员工得到必要的紧急医疗救助,如有需要,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2. 评估风险程度:- 上级主管应与相关部门(如安全、卫生等)合作,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风险评估。

- 风险评估应包括评估暴露的有害物质或危险条件的种类、暴露程度和可能的健康后果。

3. 采取紧急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上级主管应立即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以减少进一步的职业暴露风险。

-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保护装备、限制进入受暴露影响的区域、暂停相关工作活动等。

4. 进一步处理:- 上级主管应与相关部门一起制定进一步处理措施,以防止类似的职业暴露事件再次发生。

- 进一步处理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修订工作程序和安全规章制度、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进行职业健康监测等。

5. 记录和报告:- 所有职业暴露事件都应进行详细记录,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管理层。

- 记录和报告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地点、暴露物质或条件的描述,以及采取的措施和后续行动。

6. 审查和改进:- 经过一段时间后,管理层应对职业暴露相关处置流程进行定期审查和改进。

- 审查和改进的目的是确保流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以提高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理能力。

总结职业暴露相关处置流程是保护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措施。

通过及时发现、评估风险、采取紧急措施、进一步处理、记录和报告以及定期审查和改进,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职业暴露事件,并确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得到避免。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5步骤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5步骤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5步骤职业暴露处理流程5步骤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有害物质、环境或者其他危险因素,从而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

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问题。

本文将介绍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的5个步骤。

第一步:识别潜在危险因素企业应该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高温等。

评估完成后,企业应该将评估结果公示,并向员工提供相关培训,让员工了解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避免受到职业暴露。

第二步:监测员工健康状况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健康监测机制,对可能接触到有害物质、环境或者其他危险因素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

通过监测员工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患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第三步:制定防护措施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这些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暴露等。

企业应该向员工提供相关培训,让员工了解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如何避免受到职业暴露。

第四步:处理职业暴露事件如果发生职业暴露事件,企业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首先要确保受到职业暴露的员工得到及时治疗,并记录下详细的事件经过和处理情况。

同时要对可能造成职业暴露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五步:持续改进企业应该持续改进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不断提高职工的健康和安全保障水平。

企业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内部审核等方式,发现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暴露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结语以上就是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的5个步骤。

企业应该重视职业暴露问题,建立完善的处理流程,并持续改进,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员工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及时向企业汇报可能存在的职业暴露问题。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1、现场处理。

遵循“一挤二洗三消毒”原则,在伤口处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皂液和流动水彻底冲洗,禁止局部挤压和吮吸,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再用0.5%碘伏或7 5%酒精消毒创面。

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尽早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告知主任护士长,从内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风险评估:由感染管理部门对暴露程度、暴露源和暴露者进行评估,确定感染的危险性、暴露级别和是否需要实施暴露后预防给药。

4、到感染免疫科开具相关检验检查。

确定暴露后预防方案的选择:①、患者HBsAg(+):1)医务人员抗-HBs<10m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400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一针乙型肝炎疫苗(20µ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µg)。

2)医务人员抗-HBs≥10mU/m1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3)暴露后3个月、6个月应检查HBsAg、抗-HBs、ALT。

②、患者抗-HCV(+):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抗-HCV(-),暴露后3个月、6个月应检查抗-HCV、ALT,并根据复查结果进行相应抗病毒治疗。

③、患者抗-HIV(+):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评估与防护指导,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暴露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应检查抗HIV。

④、患者TPHA(+):1)推荐方案:苄星青霉素,240万U,单次肌注,每周一次,共2周。

2)青霉素过敏: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00mg,2次/d,连用14天;或四环素500mg,4次/d,口服,连用14天;头孢曲松最佳剂量和疗程尚未确定,推荐1g/d,肌注,连用8~10天;或阿奇霉素2g,单次口服。

5、随访和咨询。

职业暴露报告程序流程

职业暴露报告程序流程

职业暴露报告程序流程一、背景介绍职业暴露报告是指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报告的过程。

职业暴露可能对工作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和报告。

二、程序流程1.确定评估目标: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即评估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可能的健康风险。

这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职业暴露标准或指南来确定。

2.收集信息:收集与职业暴露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和暴露的物质或因素等。

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采样和监测等方式进行信息收集。

3.评估暴露水平: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评估工作者的职业暴露水平。

这可以通过计算工作场所中暴露物质或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和个体接触情况等来进行评估。

4.评估健康风险:根据评估的暴露水平,评估工作者的健康风险。

这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健康风险评估指南或模型来进行评估。

5.撰写报告:根据评估的结果,撰写职业暴露报告。

报告应包括评估目标、收集到的信息、评估的暴露水平、评估的健康风险和建议的控制措施等内容。

6.报告审核:报告需要经过相关部门或专家的审核,确保评估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报告发布:经过审核后,将报告发布给相关部门或工作者,供其参考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8.控制措施实施:根据报告中的建议,相关部门或工作者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9.监测和评估:实施控制措施后,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10.定期复评:定期进行职业暴露评估和报告,以保持对职业暴露的控制和管理。

三、注意事项1.评估和报告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标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评估和报告应尽可能全面和细致,包括收集信息、评估暴露水平、评估健康风险和提出控制措施等方面。

3.评估和报告应及时进行,以便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保护工作者的健康。

4.评估和报告应透明和公正,确保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对评估和报告的内容和结论有清晰的了解。

5.评估和报告应与相关部门和工作者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职业暴露的控制措施。

职业暴露的上报流程

职业暴露的上报流程

职业暴露的上报流程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中接触有害因素而导致健康受到威胁的情况。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及时上报职业暴露事件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职业暴露的上报流程,以便员工和管理者能够正确处理相关事件。

1. 发现职业暴露事件。

首先,员工需要了解什么是职业暴露,以及哪些因素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在工作中,如果发现了可能导致职业暴露的情况,例如接触有毒化学品、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者接触有害射线等,都需要及时进行记录并上报。

2. 确认职业暴露事件。

一旦发现可能的职业暴露情况,员工需要及时向所在部门或者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汇报。

管理者需要对事件进行确认,核实暴露的事实和可能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3. 上报流程。

在确认了职业暴露事件后,员工需要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进行上报。

一般情况下,会有专门的上报表格或者系统,员工需要填写相关信息,包括暴露的时间、地点、原因、暴露的有害因素等。

同时,也需要说明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可能的影响。

4. 处理和预防措施。

一旦上报完成,管理者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采取预防措施。

对于暴露事件造成的健康影响,需要提供相应的医疗救助和处理措施。

同时,需要对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进行调整,以减少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5. 监测和跟踪。

上报职业暴露事件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监测和跟踪同样重要。

管理者需要对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监测,确保采取的预防措施有效,同时也需要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可能的健康问题并进行处理。

总结。

职业暴露事件的上报流程对于维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员工需要及时发现和上报可能的暴露情况,而管理者则需要对事件进行核实和处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只有通过完善的上报流程和后续的监测跟踪,才能有效预防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一、应急处理
(一)锐器伤处理: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旁端)使部分血液排出,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15分钟以上,后用碘酒、酒精(碘复)消毒受伤部位。

(二)眼、口、鼻喷溅入体液,立即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抗菌眼药水滴眼。

二、报告
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2小时内上报院感办,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在暴露发生后立即上报。

三、检查及费用
首先留取暴露源传染信息;同时做好自身健康、抗体检查:院感办联系防保科开具相关检查项目,暴露人员持检查单到相应科室检查,科室每月统计职业暴露检查费用到院部报账。

四、预防性用药及费用
(一)院感办评估是否预防用药,特殊情况由职业暴露评估小组评估;(二)费用报销:在工作期间必须严格遵守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及标准预防措施。

如在工作期间不慎发生职业暴露(抢救病人等)导致的相关费用由医院承担;如违反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及标准预防措施,导致的相关费用由当事人承担20%,所在科室承担30%,医院承担50%。

五、追踪随访由院感办、防保科负责。

2。

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制度及流程

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制度及流程

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制度及流程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在发生职业暴露后,主要是做到登记、上报、紧急局部处理、预防用药、不同病原暴露后的处置。

1、登记
要在护士长及科主任、医院预防保健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建立随访制度。

2、上报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暴露发生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报告医务科,并对暴露者及患者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查及随访、监控。

3、紧急局部处理
应立即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包括轻挤出血、清洗、局部消毒等,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预防用药
根据暴露病毒的种类及病毒载量,对暴露人员实行预防用药方案。

5、不同病原暴露后的处置
如暴露于HIV(艾滋病病毒)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处置,最迟不超过24小时,并建议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暴露于HBV(乙型肝炎病毒)时,对于没有免疫力的人,应尽早使用预防性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平时应注意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职业暴露防护的自律性,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及标准,加强自我防护,防止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的5个步骤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的5个步骤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的5个步骤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

针对职业暴露问题,公司和组织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处理流程,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将介绍一个典型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的五个步骤:第一步:评估职业暴露风险评估职业暴露风险是职业暴露处理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公司需要对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

这包括对可能存在的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哪些因素可能对员工的健康造成危害。

评估职业暴露风险的目的是找出问题的根源,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第二步:制定职业暴露防控方案在评估了职业暴露风险之后,公司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暴露防控方案。

防控方案应包括具体的防控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公司可以采取一些物理防控措施,如更换有毒物质、改变工作环境布局等,也可以采取行为防控措施,如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等。

防控方案的制定应考虑到实际情况,兼顾安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第三步:实施职业暴露防控措施一旦制定了职业暴露防控方案,公司需要立即开始实施防控措施。

在这一阶段,公司需要动员全员参与,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有效地执行防控措施。

同时,公司需要建立一套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四步:培训员工和管理人员培训是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公司需要为员工和管理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包括职业暴露的危害、防控措施的执行方法、应急处置等内容。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应对职业暴露问题,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第五步:监控和评估效果职业暴露防控工作并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公司需要定期对职业暴露防控工作的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公司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职业卫生检查、员工健康调查等方式,监测员工的健康状况,保证职业暴露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R-02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维护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锐器伤等导致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使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够得到有效地预防处理,以降低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危险,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职业暴露定义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成立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领导组和专家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感染管理办负责日常的事宜。

(二)专家组
组长:
成员:
三、职责
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部署、协调指挥全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协调物资、防护物品、消毒液;督促、检查科室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2、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专家组负责对艾滋病等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级别进行评估,指导科室对污染的物品、医疗器械的消毒及处置,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分析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查找环节漏洞,提出整改措施等。

3、感染管理办做好血源性疾病防护及疫情监测、登记上报,并收集、整理、统计相关资料,督导检查临床科室职业暴露防护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防护知识的培训。

四、医务人员发生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后的处理程序
(一)锐器伤伤口紧急处理
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部位的血液挤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用流动水冲洗2~3分钟。

3、用75%酒精或0.5%安尔碘消毒伤口,必要时做包扎处理。

(二)皮肤或粘膜暴露后的处理
用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三)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报告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须立即按照《应急处置预案》中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上报流程执行,并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同时向感染管理办报告(不超过24小时),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上报表(见附件1)。

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由感染管理办报告专家组组长(分管院长),组织职业暴露防护专家组进行暴露级别的认定(见附件2)。

(四)职业暴露后预防措施
1、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先确定暴露源是否具有传染性及职业暴露当事人免疫情况,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进行检测。

2、乙型肝炎病毒: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抗体者,无需处理;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抗体者,应采取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正在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者,应采取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继续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3、丙型肝炎病毒:可考虑注射干扰素。

4、艾滋病病毒: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

5、梅毒螺旋体暴露:实施预防性用药。

五、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六、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流程
七、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随访
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1、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医务人员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防护面罩或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利器盒,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盖帽。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附件:1.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表
2.艾滋病病毒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
附件1: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表
1、科室:
2、姓名:
3、性别:
4、年龄:
5、电话:
6、工作类别(1)医生(2)护士(3)技师(4)行管人员(5)医疗服务人员(6)保洁员
7、暴露前是否接种过疫苗(1)是□(2)否□
如果接种过乙肝疫苗并产生了保护性抗体的请填写接种时间
(3)小于5年□(4)大于5年□(5)大于10年□
8、既往传染病病史
(1)HIV感染或携带有□无□(2)乙肝感染或携带有□无□
(3)丙肝感染或携带有□无□(4)梅毒有□无□(5)其他:
9、暴露时间:年月日时分
10、暴露地点:治疗室、病房、其他()11、暴露具体部位
12、暴露方式(1)接触暴露:皮肤无破损□、有破损□;黏膜□
(2)针刺或锐器伤□
(3)其他方式:抓伤□、咬伤□;破损、出血:有□、无□
13、艾滋病暴露级别
(1)一级暴露(暴露源沾污了有损伤的皮肤、黏膜、量小且时间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沾污了有损伤的皮肤、黏膜、量大且时间长;或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为轻度的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3)三级暴露(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为深部伤口并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14、暴露锐器种类:(1)空心针□(2)实心针□(3)其他器械□
15、暴露锐器是否有患者血液、体液污染:(1)是□(2)否□(3)不知道□
16、暴露发生时正在执行何种操作:
拔针□、清理废物□、手术缝合□、穿刺□、抽血□其他
17、暴露前是否知道患者有无血源性传播性疾病(1)知道□(2)不知道□
18、暴露后局部处理:(1)挤血□(2)冲洗□(3)消毒□(4)未处理□
19、是否接受预防治疗:(1)是□(2)否□
20、暴露源情况: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
21、暴露源血源性传播性疾病情况
(1)艾滋病□(2)乙肝□(3)丙肝□(4)梅毒□
(5)无感染□(6)不清楚□(7)其他□
22、结论:暴露后未感染(1)艾滋病□(2)乙肝□(3)丙肝□(4)梅毒□
暴露后感染(1)艾滋病□(2)乙肝□(3)丙肝□(4)梅毒□
23、签名: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办院长
填表人填写日期:年月日
附件2:艾滋病病毒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
1、暴露源(HIV)病毒载量水平的分级:
(1)轻度类型: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2)重度类型: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3)暴露源不明型:暴露源所处的病程阶段不明、暴露源是否为HIV感染,以及污染的器械或物品所带的病毒含量不明。

2、暴露程度分级:
(1)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针)。

(3)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