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赛课导学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赛课导学案_3

第12 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汉武帝凭借其高明的治国智慧, 在政治、思想文化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国家统一。

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 过程与方法:从引导学生阅读《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历史记载,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项相关措施。

3. 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盐铁官营。

难点: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汉朝巩固“大一统”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 “汉武帝登基视频”。

教师:“他将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汉武帝将开创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今天,让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烟云,一起去感受这位帝王的丰功伟绩。

第12 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师:汉武帝登基大汉帝国宝座,雄心勃勃,准备一展雄才大略。

他是否具备了一展雄才大略的条件,他又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局面?仔细审视这个帝国,武帝的心中喜忧参半。

第一篇章武帝登基,喜忧参半展示:武帝之喜:“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史记? 平准书》教师:材料说明汉武帝继位时,国家的经济状况如何?学生:经济富裕。

教师: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师:汉武帝是一个幸运的继承者。

他的祖辈六十多年来励精图治,交给他一个繁荣富裕的国家。

经济上的富裕为汉武帝实施政治抱负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七年级上册11——12课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11——12课导学案

探究案
1、想一想: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七、训练案 (1)从修建骊山、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突出表现在(

2、讨论: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农民每年都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给国家,常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那时 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 材料二:秦朝的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族诛”和“连坐”等。人民动 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治。 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些话是为了什么?
三、东汉的统治
1、西汉灭亡 西汉后期,社会动荡不安,_____年,外戚_________夺取政权,________灭亡。 2、东汉的建立 公元_______年,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_____称帝, 定都_____, 史称____, ____就是______。
探究案: 1、汉武帝如何实现大一统局面的?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大一统的含义:指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空前统一的局面, 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2、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⑴政治上: 为加强________, 汉武帝接受______的建议, 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_______, 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________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⑵ 思 想 文 化 上 : 汉 武 帝 接 受 _____ 的 建 议 ,“ _________ , ___________ ”, 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帝还大力推行________, 在长安兴办_______。 ⑶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 ⑷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3、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意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评价温馨寄语:碰到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习要求:(1)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读书标记,掌握基本知识点。

(2)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合作,认真研究讨论,探求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指导1、自读教材2遍,写出内容提纲,完成基础训练学习笔记知识点。

2、圈出你认为的教材重难点,再边圈边细读、重读,至少两边,基本达到识记要求。

(二)自学检测(师徒共同完成)一. “推恩令”的实施1.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措施:汉武帝采纳________的“________”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3.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______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2.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公开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公开课导学案_0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讲述的是汉武帝对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和延续,后面是秦汉在民族、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就更加印证了大一统是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原因。

此外,这也为以后学习唐宋元加强巩固中央集权以至明清中央集权达至鼎盛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课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同时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2.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法】问题教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猜“我”是谁?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景帝我和景帝一直坚持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奖励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汉文帝我和我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汉高祖我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汉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设计意图:以此生动有趣的小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二)目标分析: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与要求,让学生学习有据可依。

历史十二课教案人教版初中

历史十二课教案人教版初中

历史十二课教案人教版初中
课题:古代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古代中国与外国文明的交流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中国与外国文明的交流历史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古代中国与外国文明交流的方式和影响。

3. 能够分析古代文明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古代中国与外国文明的交流方式和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古代文明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中国与外国文明的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Step 2:讲解(15分钟)
通过讲述古代中国与外国文明交流的历史背景、方式和影响,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

Step 3:讨论(20分钟)
分组讨论古代中国与外国文明交流的具体案例,比如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等,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Step 4: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古代文明交流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并提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与外国文明交流的作文,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古代中国与外国文明交流的重要性,并有能力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七上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带答案)

七上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带答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识点1.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时期的统治措施是:①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②奖励农桑;③提倡节俭;④重视“以德化民_____ ”知识点2.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解决了王国问题。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经济上、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大一统措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知识点3.东汉的统治公元九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最终导致农民战争爆发。

一、精挑细选,了解历史1、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A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2、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目的是(C )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C.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3、2011年4月,我国最高学府之一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

你知道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D -)A.大学B.儒学C.郡国学D.太学4、孔子的学说被统治者加以改造和利用,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开始于(C )A.春秋B.秦朝C.西汉D.东汉5、七年级新生王刚同学想了解西汉王朝鼎盛时期的情况,你建议她观看(D)A.《封神榜》B.《秦王李世民》C.《康熙王朝》D.《汉武大帝》6、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盛世景象,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B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二、思考领悟,以史明今阅读下列材料:“田地悠悠,人事悠悠,不废江河万古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导学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1.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国家“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汉武帝,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到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评价汉武帝【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部分为“思想上的大一统”,第三部分为“经济上的大一统”,第四部分为“评价汉武帝”。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1)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二、思想上的大一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三、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四、评价汉武帝【知识构建】【直击中考】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导学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导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发展国力强盛原因;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过程1.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知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通过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学习,知道儒学在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立足家国情怀,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理解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家国情怀)自主学习任务一削弱地方势力设问1:汉武帝为削弱地方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1、的实施(1)背景: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2)提出者:主父偃(3)推恩令的内容: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由皇帝制定封号。

(4)推恩令的作用:推恩令的实施,使得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维护了国家的。

2、建立制度(1)背景: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土地,聚敛财富,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刺史权力:代表中央地方官员和豪强及子弟的不法行为(3)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易错点:是监察中央官员;刺史是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

自主学习任务二加强经济管控设问2: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经济上采取了那些措施?1、农业(1)朝廷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3、商业(1)背景: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他们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3)措施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④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自主学习任务三尊崇儒术设问3:汉武帝在思想上有什么烦恼?如何解决?核心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和巩固。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和对历史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学习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学习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是谁统治时期?2)、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3)、说出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4)、说出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呢?5)、在军事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呢?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西汉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西汉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西汉王朝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从此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4.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2)认真倾听是最好的品格,倾听后能质疑说明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我的知识树:
文景之治―――汉武帝实行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我的补充和质疑是:
【课堂小结】
四、评学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
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阅读材料回答: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五我的反思
2.文景之治
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结果: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
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互学
1、对学
学法指导:(1)对子间相互批阅;(2)认真学习对子的独学成果,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与对子交流。(3)欣赏对子的同时,为对子提出建设性建议,
我给对子“独学”的评价和建议分别是:
2、群学:
学法指导:①组长进行任务分工;②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③选择好展示的形式。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历史功绩。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从思想上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理解“大一统”;评价汉武帝一生的功过。

一、“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势力强大,地方发展起来,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内容:提出,规定诸侯王除以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3.影响: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 ”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2.措施(1)接受董仲舒“ ,”,把儒家学说立为,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汉武帝在长安兴办,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3.影响: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1.背景: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措施(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平抑物价;3.作用:使国家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四、北击匈奴1.汉初与匈奴关系(1)背景:匈奴首领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南下袭扰;汉初国力疲弱。

(2)关系:对匈奴实行“ ”。

2.汉武帝时北击匈奴(1)原因:西汉强盛起来,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

3.12《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导学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3.12《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导学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成功没有秘诀,贵在坚持不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班级:姓名:【知识梳理】一、削弱地方势力1.背景:和两股势力强大,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

2.目的:为了3.措施:汉武帝采纳的“”建议,随后又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4.影响: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二、加强经济管控1.农业: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如六辅渠、白渠等;发明了新型播种工具。

2.手工业: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3.商业:汉武帝把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在全国各地设官,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这些措施,使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

三、尊崇儒术1.背景:西汉初年,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

2.目的:为3.措施:汉武帝接受的建议,把学说立为思想。

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

4.影响:从此,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四、北击匈奴1.背景:统一了漠北地区,并不断南下袭扰。

经过“”,西汉强盛起来。

2.过程:公元前119年,汉军发起战役。

汉武帝派大将、出击匈奴,大获全胜。

3.结果: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西汉控制了、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置、、、四郡。

【探究提升】1.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国力强盛,版图拓展,这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哪些措施有关系?2.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背后有什么“相同”之处?【巩固练习】()1 . 文景之世,诸侯王的势力急剧膨胀,公元前154年发生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对抗中央的叛乱。

到汉武帝时,为避免这种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王国并行制B.推恩令C.尊崇儒术D.北击匈奴()2.“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实施A.焚书坑儒,尊崇法家B.黄老学说,无为而治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百家争鸣,共同发展()3.秦朝规定:同一类型的量器,必须相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12课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12课导学案
2、对学互助,释疑并提炼问题
三、提升能力,
1、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⑴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你认为毛泽东的评价正确吗?说明你的理由。
⑵元朝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⑶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什么作用?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⑷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两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元朝的民族融合有什么新特点?
⑸通过学习元朝民族融合的史实,结合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有关知识和当今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现实,你有什么启示?
2、激情展示
①基础问题释疑
②能力题展示
四、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归纳
三个时间: 年、 年、 年
三个人物: 、 、
四件大事:①统一蒙古②建立元朝③行省制度④民族融合
五、过关检测
1、下列各项活动属于成吉思汗业绩的是①统一蒙古②建立蒙古政权③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④定国号为元
⑵思考成吉思汗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可组内讨论)
⑶()年()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即今()
⑷简述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思考文天祥为什么受人尊重?
2)、阅读课本68—69页
⑴元朝的水路运输有哪两种方式?你能描述下运输的路线吗?
⑵读69页地图,了解元朝的疆域,元朝政府是怎样对全国进行有郊管辖的?
⑶元朝时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①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③黄河流域的()、()与汉族融合④新的民族——()形成。
6、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圳特区远影响。主要是指这一制度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7、“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

第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兴衰的根本脉络,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根本史实。

2.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让学生认真阅读本课第一个条目,从教材中提取重要信息,答复第1题。

培养学生归纳要点的能力。

方法指导二:提醒学生第3题要结合课本归纳梳理,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总结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采取比照的方法识记相关知识模块。

方法指导三:要求学生用歌谣巧记本课知识模块:着眼长治和久安,武帝一统更非凡。

雄才大概汉武帝,善用人才把权集。

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

举办太学学五经,一统江山鼎盛期。

方法指导四:知识模块一可采取百家讲坛的形式;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剧的形式进展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展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推恩令〞的实施自主阅读课本P54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内容、作用。

(1)背景: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独霸一方,骄奢淫逸,公开对抗封建官吏,甚至有人企图谋反;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内容:①下诏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子弟,封地与势力缩小;②削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第12课济南的冬天【基础演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晌晴(xiǎng)安适(shì)贮蓄(chǔ)慈善(cí)B.着(zhuó)落温晴(qíng)澄清(chéng)绿萍(píng)C.发髻(jì)镶嵌(xiān)狭窄(xiā)宽敞(chǎng)D.肌肤(jī)水澡(zǎo)地毯(tǎn)秀气(xiù)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一项是()A.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永远是那幺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晴朗无云)B.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娇柔而秀美)C.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向上看吧……(清澈明亮)D.自上向下全是那幺清亮,那幺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灵活而不可捉摸)3.判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⑵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⑶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⑷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4.文学常识填空《济南的冬天》一文的作者,原名,字,北京人。

他是我国代杰出的、。

主要作品有小说《》、《》,话剧《》、《》等。

【综合运用】5.阅读下面一则消息,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出消息的主要内容。

为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暨骆驼祥子博物馆开馆1周年,市南区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开展“故居记忆品味老舍”活动。

去年5月,市南区文化部门完成了老舍故居的抢救保护工作。

这座见证过老舍先生幸福的家庭生活、创作的黄金时期的老宅,终于得以完美。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王朝》教案+导学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王朝1教学分析【教学⽬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的“⼤⼀统”教学难点: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2教学过程⼀、导⼊新课⾦缕⽟⾐是汉代规格最⾼的丧葬殓服。

这件⾦缕⽟⾐共⽤⽟2498⽚,⾦线1100克。

制作⼀件⽟⾐所需的费⽤相当于当时⼀百户中等⼈家的家产总和。

需要上百个⼯匠花两年多的时间完成。

耗费了⼤量的⼈⼒和物⼒。

这件⾦缕⽟⾐是在汉代诸侯王刘胜的墓中发掘的。

这说明诸侯王⽣活奢侈,经济实⼒强,他们享受着与天⼦同等的待遇,甚⾄凌驾于天⼦之上,这些诸侯王的存在,令谁最为担忧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王朝》。

⼆、新课讲授⽬标导学⼀:“推恩令”的实施1.展⽰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量对⽐2.教师讲述:图⽚说明在西汉初期诸侯王的势⼒依然很强⼤,这种尾⼤不掉的隐患,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到⽂景之时,诸侯王的势⼒急剧膨胀,公元前154年发⽣了以吴王刘濞为⾸的七个诸侯国对抗中央的叛乱,这使得中央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对这⼀问题,我们来看汉武帝是怎样做的!3.教师提问:汉武帝实⾏“推恩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提⽰: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4.教师讲述:通过“推恩”这种相对缓和⽽“富有⼈情味”的⽅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归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管理。

不费⼀兵⼀卒达到了削弱王国的⽬的,⽽得到封地的诸侯⼦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培养了侯国的忠诚。

5.教师提问:除了“推恩令”的措施外,汉武帝还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政府的管理?提⽰:设刺史,进⼀步削弱诸侯国的势⼒。

6.教师讲述: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名。

专门负责监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为。

那么,“推恩令”和“设刺史”的实施有怎样的影响?提⽰:中央对地⽅的控制⼤⼤加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导学案课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习目标:1. 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意义;2. 掌握汉武帝在政治、农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举措;3. 理解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主。

学习重点:1.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举措;2. 汉武帝在政治、农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学习难点:1. 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2. 掌握汉武帝在政治、农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举措。

学习过程:一、导入(5分钟)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 你们知道汉武帝吗?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2. 你们知道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吗?请同学们先回答,然后老师进行回答和解析,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学习(30分钟)1. 大一统王朝的意义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君主,他在位时间长达54年。

在他的统治下,中国实现了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他巩固了汉朝的地位,使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能够实现长久的和平与稳定。

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举措(1)改革行政制度汉武帝下令废黜了郡国的世袭制度,建立起郡国制度。

这一举措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力更加集中,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

(2)加强农业生产汉武帝重视农业生产,在各地兴修水利,加强农田的灌溉和排水,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他还实行均田制,保护农民的权益,有效地调节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3)推行赋税制度改革汉武帝改革赋税制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他减少了农民的赋税,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4)注重文化建设汉武帝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他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推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

他设立太学,提供教育机会给人民。

他还鼓励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三、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小组合作,分析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汉武帝加强了农业生产?(2)汉武帝推行的赋税制度改革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3)汉武帝的文化建设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2. 小组展示,进行探讨和交流。

初一历史导学案 第12课

初一历史导学案 第12课

五原六中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第12课蒙古国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舍我其谁(阅读p66第一段和p67第一段)
一、蒙古国的建立:
1、时间:
2、人物:
3、意义:
二、元朝的建立:
1、时间:
2、人物:
3、都城:
政权并立图
它们代表的政权名称是什么?
A---------,B--------,C---------,D---------,E-----------.
同舟共济(小组讨论)
一、看图回答问题
(元朝疆域图)
1元朝如此辽阔的疆域统治者采取什么制度进行有效管理?
2、管理西藏的是什么机构?这样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元朝的统治者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统治?
图一图二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个朝代开凿的运河?
2、当朝统治者开凿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3、两图的运输方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4、两运河开通后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1
、 看上图,回族是怎么而来?体现了什么进程?
2、除了以上的那些人来元朝居住?还有更远的意大利人,他是谁? 他的贡献是什么?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2.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 .回鹘
B .藏族
C .蒙古族
D .回族
二、读图题
(1)此图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
(2)为了发展经济和加强政治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编制:韦平佳审批:
班级:姓名:第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知道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
亡教训,, , 。

2.文帝、景帝还提倡,以身作则。

文景时期,重视,社会比较安定,
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3.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1)他接受的建议,削弱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

2)接受的建议,“, ”。


________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武帝还大力推行,在长安举办。

以为主要教
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4.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是从时期的帝开始的。

5.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统治时。

6.年,建立东汉,定都,他在位时,社会安定,经济
状况明显好转,史称。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文景之治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二子目:汉武帝的大一统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措施:奖励________、提倡_______、重视___________
结果:出现了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原因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大一统政治:削弱________________
措施
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太学
意义:西汉进入_______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认识:汉武帝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完成基础训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
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施并进。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又是谁提出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
说,采取了哪些措施?
(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材料2:秦朝的徭役繁重,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秦朝的刑法很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几种,还有族诛、连坐等刑罚。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奉行以安民为本的方针,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我的新收获: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秦朝、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期分别采用的是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治国思想?这些治国方略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学(教)后记】
(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