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复习100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复习100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如数的大小、数的比较、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等。
3.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1.复习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掌握数学概念的理解,如数的大小、数的比较、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等。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示范法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节课程的内容是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复习,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并且完成练习题目。
(二)讲授1.讲解数的大小和比较的概念,如:比较两个数字0和7大小时,需要从数码的高位开始进行比较。
2.数的大小比较后,再介绍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例如:97-5=92,表示在97的基础上减去5,结果是92。
3.混合加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是本节课程的重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技能。
(三)练习本节课程主要是通过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会给学生大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示范1.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勇于发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示范来让学生明确步骤和操作方法,如怎样分步骤解决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问题。
(五)作业布置1.布置适量的作业,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建议学生在课后复习和再次完成当天上课的练习题目。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程的评价主要根据学生的练习成绩和课堂参与情况来评价。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复习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巩固数的大小和比较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教学示范法等。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知识讲解 连减的计算方法
连减的计算方法
问题导入计算。
(教材1页“试一试”)
90-25-28=
过程讲解
1.算法分析
计算90-25-28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用竖式计算其结果。
2.计算过程
(l)用两个竖式计算。
90-25-28=37
.
9 0 6 5
-2 5 -2 8
6 5 3 7
(2)用一个竖式计算。
90-25-28=37
.
9 0
-2 5
6 5
-2 8
3 7
归纳总结
100以内连减的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列竖式时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
误区警示
【误区一】计算:14+23+12=37
1 4
+2 3
3 7
错解分析本题错在三个数相加,列竖式时只列出了两个数,丢了一个数,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正确解答14+23+12=49
1 4
2 3
+1 2
4 9
温馨提示
列竖式计算连加式题时,不能丢掉任何一个数。
【误区二】计算:81-35-29=27
.
8 1
-3 5
4 6
-2 9
2 7
错解分析此题第一步计算是正确的,第二步计算错误,错在从十位退1后,十位上的4没有减去退位的1,就直接减2了。
正确解答81-35-29=17
.
8 1
-3 5
4 6
-2 9
1 7
温馨提示
哪一位上退1后,计算时不要忘记减退位的1。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连加、连减》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连加、连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连加、连减》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于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连加、连减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比较强,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加、连减的概念。
2.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练习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通过实物、图片、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物、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练习题。
4.小组合作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实物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实物,呈现连加、连减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运算的结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巩固所学的内容。
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对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计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用品(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概念。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1 + 2 + 3 = ? 4 - 2 = ? 1 + 2 - 3 =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纸上完成PPT上的例题,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互相出题,完成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
例如:小明有10个球,小红给了小明3个球,小明又给了小红2个球,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球?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苏教版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概念,形成计算技能,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些技能。
二、教学内容
1. 连加:掌握连加的概念,能正确进行连加计算。
2. 连减:掌握连减的概念,能正பைடு நூலகம்进行连减计算。
3. 加减混合:掌握加减混合的概念,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算式,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 持续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持续、具体的反馈。这种反馈不仅要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提供,还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例如,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提供提示或建议,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6. 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如何有效地记忆加减法口诀,如何快速地进行心算,以及如何检查计算结果等。这些学习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8.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反馈。通过定期的测试和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1. 适应性教学
2. 互动式学习
教学过程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提问、讨论和游戏等多种形式,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一、竖式计算
34+24+21 70-23-13 96-27-43
42+15+26 32-27+12 56-18+30 28+53-7 21+42-26 30+23-18 72-15+20 23+16+38 41-7+52
二、解决问题
1、二(1)班图书角原来有96本图书,借走38本,又还回来27本,现在图书角有图书多少本?
2、31路公交车上有27人,到站后下去9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3、二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1人。
其中18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接力赛?
提升周周练
1、一桶油,连桶重28千克,吃了一半油后连桶重16千克。
吃了多少千克油?满桶油重多少千克?
2、100个小朋友排成一队为洪水再去献爱心,从前面数,笑笑排第14,从后面数,淘气排第31。
笑笑和淘气中间隔了多少人?
3、
4、。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连加、连减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着重让学生掌握用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计算有关的连加、连减两步计算式题。
例1通过三个小朋友折纸船的问题情境,引入三个数连加的算式,接着提出“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往下算”的要求,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计算。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的运算顺序,容易想到分步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所以,教材以填竖式中方框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在此基础上,指出竖式“还可以这样写”,并示范两个竖式连写的形式,让学生再次填出每步计算的得数。
这样,由问题情境引入计算,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有层次地组织学生探索算法,不但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而且有助于他们体会两个竖式连写的优点,自觉实现竖式写法的优化。
“试一试”是一道连减的算式,出示算式后,教材直接提出“可以怎样写竖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把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迁移到连减算式中来。
“想想做做”主要帮助学生巩固用竖式连写的方法计算连加和连减。
其中,第1题让学生把竖式填写完整,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在用竖式计算时,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更清晰地理解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步骤。
第2题是一组连加和连减的两步计算式题。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其中第二行有一道同数连加的算式,有利于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几个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点,为后面学习乘法的含义作必要的铺垫。
第3题是一道三个数连加的实际问题,便于学生感受连加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逐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题是一道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其中第(2)题只给出一个条件,另一个条件要到第(1)题的答案中去找。
解答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不断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为以后学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作必要的准备。
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
2.教学例1时,可以先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能知道什么,并根据题中的问题列出连加算式,同时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试着用竖式算出结果。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和连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和连减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100页至第101页的“连加和连减”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运用连加和连减的运算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及运算规律。
难点:如何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拿出一个苹果,告诉学生:“我有1个苹果,我又买了2个苹果,然后我又买了3个苹果,现在我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接着,我在黑板上写出连加的式子:1+2+3,并解释道:“这就是连加,就是将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我们刚才的例子就是1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得到的就是6个苹果。
”然后,我再出一个连减的例子:521,并解释道:“这就是连减,就是将多个数相减的运算。
这个例子就是5个苹果减去2个苹果,再减去1个苹果,得到的就是2个苹果。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5+32+4,并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解题过程。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连加或连减的题目,并解出答案。
然后让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题目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连加:1+2+3=6连减:521=2七、作业设计:(1)我有3个苹果,我又买了2个苹果,然后我又买了1个苹果,现在我有几个苹果?答案:3+2+1=6(2)我有5个橘子,我吃掉了2个橘子,然后我又吃掉了1个橘子,现在我还剩下几个橘子?答案:521=22. 请设计一个连加或连减的题目,并解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律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律。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连加和连减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学生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
3.准备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连加和连减。
让学生初步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连加和连减的运算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连加和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巩固对连加和连减的理解。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检查和纠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连加和连减的理解。
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连加和连减进行解答。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连加和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能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进行连加、连减运算时,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困惑,对运算规律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算式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及运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和应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复习和总结,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提高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呈现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连加连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感受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律还不够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同时,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连加连减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实物模型和图形,用于直观演示。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故事中的人物遇到一个问题,需要通过连加连减来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连加连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同时,讲解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逐渐增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连加连减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现连加连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
连加连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连加连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连加连减”章节制定的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连加连减”。
我会通过实际情境引入,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香蕉,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如果小华后来又卖了1个苹果,他还剩下多少个水果?”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例如用计数器或者小石子等物品,来理解连加连减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连加连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计数器、小石子等物品,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连加连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连加连减的概念。
2. 讲解:通过计数器或者小石子等物品,讲解连加连减的实际意义。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连加连减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连加连减的定义和一些实际例子。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华买了2个苹果,又买了3个香蕉,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如果小华后来又卖了1个苹果,他还剩下多少个水果?答案:小华一共买了2+3=5个水果,后来又卖了1个苹果,他还剩下2+31=4个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对连加连减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例如让学生解决更复杂一些的连加连减问题,或者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方式来理解连加连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际情境引入在教学的开始,我选择了通过实际情境来引入连加连减的概念。
这是因为我了解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数学概念。
例如,我提到的“小华买了苹果和香蕉”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运算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连加连减的实际意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连加、连减(共21张)
探索新知 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列竖式计算时,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 计算。
随堂小练
1. (教材P2想想做做第1题)
35 +24
59 + 11 7
76
9·3 -58
3· 5 -1 7
18
随堂小练
2. (教材P2想想做做第2题)
23 + 36 + 27= 86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孩春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选
择
在
夏
我们,还在路上……
探索新知
1 (教材P1例1)
我折了27只。 我折了19只。
我折了26只。
三人一共折 了多少只?
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就要把 三人折的只数加起来。 列出三个数连加的算式:19+27+26
探索新知
19 + 27 + 26 = 72 (只)
19 + 217
46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往1 下9 算。
46
23 +36
59 + 217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连加连减》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连加连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是对于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意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意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连加和连减来解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 和教学软件,来进行直观演示和互动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情境,引入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讲解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3.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知识讲解 100以内的连加的计算方法
100以内的连加的计算方法
知识回顾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问题导入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教材1页例1)
过程讲解
1.描述画面内容
三名女同学正在折纸船,她们分别折了19只、27只和
26只。
2.理解题意并列式
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9+27+26。
3.明确计算顺序
先算出19加27的和,再用这两个数所得的和加上第三个数26,求出总数。
4.探究计算方法
方法一按照运算顺序列出两个竖式,先把前两个数相
加,再把这两个数所得的和同26相加。
计算过程如下:
19+27+26=72
1 9 4 6 1 9
+21 7 +2 6 简便写法 +2 7
4 6 7 2 4 6
+2 6
7 2
方法二把三个加数写在一起,列一个竖式计算出得数。
计算过程如下:
19+27+26=72
1 9
2 7
+21 6
7 2
5.解决问题
19+27+26 =72(只)
计算得出:三人一共折了72只。
归纳总结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竖式计算时,列一个竖式比较简便。
Q。
1、连加、连减-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连加、连减-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这里介绍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连加、连减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用两个数相加或相减表示一个算式•用连加、连减模式完成算式•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了解连加、连加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方法;2.熟练掌握算式的两个数字间用加号或减号表示的方法;3.学会利用概念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数学意义。
三、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新知在“定义”一节,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自由操作,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生互动环节现在,请看下图,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出示图1,“+”“-”“+1”“-1”)学生:都是数学符号!老师:(肯定)非常棒!那么这些符号都能用来做什么呢?学生:用来加减数。
知识点讲解接着,老师要将上述内容整理成尽可能简单的语言整理出来:1.相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用(+)号连接起来,表示将这些数求和。
例如:1+2+3=62.相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用(-)号连接起来,表示将这些数求差。
例如:6−3−1=2第二步练习连加和连减将练习设为游戏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
游戏规则游戏分为两种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连加模式要求学生计算给定的“数+数”,“数+数+数”的算式。
算式分两组,每组有3到5个。
学生们依次给出答案,最后,在过程中出现过且作为答案的数字记一分。
试题根据难度设置不同的分值,可以进行积分比赛。
例如:(1)7+1+5(2)3+4+2+6(3)4+1+2+5+82.连减模式将规则类比于“连加模式”,但要求学生使用(-)号计算两个数字的差,即计算“较大数-较小数”等算式。
例如:(1)8−2(2)7−5−3第三步辅导学生理解加减意义以下是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以便让学生理解加减的含义。
•对于3+2这个加法算式,你怎么描述这个算式的意义呢?•对于8−6这个减法算式,你怎么描述这个算式的意义呢?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引入新知需要环环相扣,为下面的概念打好基础;2.练习环节要涵盖不同难度的算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3.当涉及含义时,需要对概念进行更深的解释,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能够练习不同难度的算式。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连加,第二部分是连减。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需要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连加、连减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种新的运算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能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连加、连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购物过程中的价格计算,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让学生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连加、连减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巩固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 说课稿
连加连减说课稿一、说教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
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任务。
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四、说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五、说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建构知识。
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景。
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挂图七、说教学课程(一)旧知铺垫:出示西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西瓜地)你们想不想去西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西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1 、竖式计算:78+14= 72-28= 指名板书2 、口算:4+8+5= 17-8-4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西瓜地里去看看吧1、出示摘西瓜情境图(1)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从画面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第一组摘了28 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 个西瓜,第三组摘了23 个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