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罐疗的几大基础知识
拔火罐知识大全
拔火罐知识大全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火罐的来源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汉族民间使用很久了。
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
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
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拔罐法的作用原理1.负压作用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
通过检查,也观察到: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瘀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家溶血现象。
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2.温热作用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
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体的抵抗力,起到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中医拔火罐疗法学习资料
中医拔火罐疗法学习资料中医拔火罐疗法学习资料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气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淤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
拔罐器具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竹罐、玻璃罐抽气罐等。
常用的拔罐方法有火罐法、抽气法毫针罐法、刺络罐法、温水罐法等。
近年又有人开发出拔罐和穴位刺激相结合的哈慈五行针,其原理主要还是拔罐,只是不用火而已。
1.拔火罐的操作方法.(1)患者取舒适体位,使肌肉放松,并裸露施冶部位。
(2)很据病情和施治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
(3)治疗局部如毛发较多,应涂凡士林油。
(4)依具体情况选定闪火等拔鑶方法,并迅速将罐扣在已选定的部位上。
(5)按照病情,每次可拔一个或同时拔几个火罐。
(6)拔罐时间应按罐的大小及吸力强弱而定。
大鑶吸力强,拔3~5分钟;小罐吸力弱,拔10~20分钟。
(7)起罐时,术者应一手持罐,一手用手指轻轻按压拔罐周围皮肤,使空气缓罐进人罐内,然后取下。
起罐时切忌硬拉或旋动。
为防止拔罐局部擦伤,起罐后可于施治部位涂擦凡士林。
2.禁忌症与注意事项(1)皮肤过敏,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力者。
不宜拔火罐。
(2)全身剧烈抽搐或烦躁不安者。
不宜拔火罐。
(3)浮肿病,或水肿者。
不宜拔火罐。
(4)重度失血、出血性疾患及出血倾向者。
不宜拔火罐。
(5)妇女月经期。
不宜拔火罐。
(6)妊娠妇女的下腹及腰骶部。
不宜拔火罐。
(7)拔罐部位的皮肤要平坦,肌肉应比较丰满,最好先洗净擦干。
(8)如用棉棒或棉球蘸酒精或用酒精法,所用酒精不要过多,燃烧时注意不要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局部皮肤。
(9)骨性突出部位、血管丰富部位,以及心尖搏动处、乳~房等部位,一般不宜拔罐。
(10)拔罐可机械地刺激皮肤,反射地影响大脑皮层,通经活络。
拔罐的种类有充血性火罐(罐吸引后达到皮肤潮红)、淤血性火罐(罐吸引后达到皮下出血,皮肤呈紫点或紫斑)、感臂、头痛宜在太阳穴拨充血性火罐;支气管炎、哮喘可在背部肺俞穴拔淤血性火罐。
中医学基础知识:拔罐法
拔罐法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常用方法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
有下列几种方法:(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
(2)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2.水罐法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一般选用竹罐。
3.抽气法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
例题:1.水罐法的操作不正确的是哪项?A.选用竹罐B.在锅内加水煮沸C.用镊子钳住罐口D.提出水面甩去水液E.乘热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正确答案:C2.水罐法应该用何种罐子?A.竹罐B.玻璃罐C.陶罐D.抽气罐E.金属罐正确答案:A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邵阳中公教育网。
拔罐的专业知识及话术
拔罐的专业知识及话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拔罐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通过使用吸引力将罐具粘附在皮肤表面,以产生局部的负压效果,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和循环,从而起到调理身体、疏通经络、排毒养颜等作用。
拔罐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罐具在皮肤表面制造的负压,促进皮下淋巴排毒、活血化瘀、调理气血,达到舒经活络、祛湿行气、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的效果。
拔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缓解人体各种慢性疾病。
拔罐的种类主要有玻璃罐、竹罐、陶罐等。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拔罐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皮肤弹性,舒缓疼痛,调整免疫系统功能等。
拔罐的步骤一般包括准备工作、按摩、施罐等。
在进行拔罐前,需要准备罐具、火源、医用酒精等。
按摩可以放松肌肉,使身体更容易接受拔罐的疗效。
施罐时,需要在相关经络穴位附近施加罐具,并掌握好力度和时间,避免对皮肤造成伤害。
拔罐的禁忌症包括皮肤破损、长时间不愈合的伤口、高血压、中风、体虚肾亏等。
对于患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以及妊娠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也要慎重施行拔罐疗法。
拔罐的效果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会在第一次拔罐后就感到明显的效果,而有些人可能需要长期坚持保持才能获得明显的效果。
在进行拔罐疗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不能盲目跟风。
第二篇示例:拔罐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负压,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淋巴流动,排除体内湿气和毒素,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拔罐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发热、头痛、肌肉酸痛、胃痛、关节疼痛等。
拔罐的主要作用有三点:第一,促进血液循环。
在拔罐的过程中,皮肤被抽紧,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使得身体各部位都能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分。
第二,促进淋巴流动。
淋巴是体内的垃圾处理厂,拔罐可以促进淋巴流动,加速体内废物的排出。
排湿排毒。
拔罐可以通过排汗和排尿,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湿气和毒素,清除体内的积聚。
中医罐术 第二章 药罐技术
第一章药罐技术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
药罐技术是以中药浸煮的竹罐或玻璃罐内放入一定量的药液吸拔于相应的部位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竹罐、玻璃罐等。
(二)药罐的操作方法1.煮罐法此法一般使用竹罐。
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煮沸1~2分钟,用镊子夹住罐底,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水分,趁热按在皮肤上。
所用药液,可根据病情决定。
适应症:风湿痹痛、扭挫伤、失眠、痛经等。
特别提示:拔罐时要根据病症及所拔部位、范围大小选择不同的发泡药和竹罐,操作要迅速、准确;药罐取出时,要甩净水珠,以免烫伤皮肤;若吸拔部位呈水平面,应先将拔罐部位调整为侧面后再起罐,以防药液漏出。
2.储药罐法此法一般使用玻璃罐。
将罐中放入一定量(一般为罐容积的1/3~2/3)的药液(温度保持在45℃左右),用闪火法,一手拿罐,另一手持点燃的乙醇棉迅速入罐转一圈,迅速将罐扣在选定部位。
适应症:风湿痹痛、扭挫伤、失眠、痛经等。
特别提示:拔罐时要根据病症及所拔部位、范围大小选择不同的药物和玻璃罐,操作要迅速、准确;若吸拔部位呈水平面,应先将拔罐部位调整为侧面后再起罐,以防药液漏出。
(四)起罐方法起罐时,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轻轻按压,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
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若吸拔部位呈水平面,应先将拔罐部位调整为侧面后再起罐。
二、常见疾病的药罐疗法(一)腰痛病(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肌劳损主要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劳累或气候变化时加重,休息后减轻。
长期积累性损伤、急性损伤后治疗不彻底、先天性畸形或风寒湿邪侵袭,均可妨碍局部经脉气血运行而导致本病。
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火罐与刮痧的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火罐与刮痧的基本理论知识拔罐的原理: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
中医认为拔罐是通过罐内负压来打开毛细血管及毛孔,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排出体外,达到逐寒打开毛细血管及毛孔,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排出体外打开毛细血管及毛孔逐寒祛湿、疏通经络、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祛湿、疏通经络、消肿止痛、拔毒泻热,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
拔罐的作用:“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主要用于风湿痛、老寒腿、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风湿痛、老寒腿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间盘突出症、风湿“痹痛筋骨酸楚伤风伤寒所致的感冒头痛腹痛哮喘痹痛”筋骨酸楚感冒头痛、哮喘等症有治疗作用。
间盘突出风湿痹痛筋骨酸楚、感冒头痛腹痛及哮喘如:人到中年,经常出现的筋骨疼痛,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寒湿诸邪入袭而留驻于骨关节,加上中年之后其气渐衰,血行缓慢,血不运而通行不畅以致诸证渐出。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可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通络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痛、恢复机能的目的。
火罐用在人体穴位上,可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疾病。
拔火罐的方法:1、辩证施治:拔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可在疼痛部位(阿是穴)拔罐。
2、拔罐用多少个合适?先少后多,首次拔罐,一般控制在每批 3——5 个,待适应后渐渐增加,最多一次可达 20——30 个。
3、罐径大小:视身体部位而异,如背部腿部和腹部,可用大口径的罐子,其他面积小的部位则可用小口径的罐子。
年老体弱者,宜用中、小号罐具。
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
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5、每天拔罐次数视病情需要,一天最多可达三次。
拔罐基础必学知识点
拔罐基础必学知识点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玻璃罐贴附在患者的皮肤上,利用罐中的负压效应来刺激穴位和经络,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目的。
拔罐具有简单易学、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和保健。
拔罐的基础必学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拔罐原理:拔罐通过罐体内的空气抽出,形成负压环境,使皮肤和组织产生被动性充血,从而刺激经络,加强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疏通经络。
2. 拔罐方法:一般有火罐、吸球拔罐和机械拔罐等方法。
火罐是将罐子内放火烧热后迅速贴在皮肤上,火借着罐口的负压吸住皮肤。
吸球拔罐是利用橡胶球的弹性收缩与舌墨的原理,通过挤压橡胶球来达到吸引空气的目的。
机械拔罐是通过电机或手动操作的设备产生减压效果。
3. 拔罐禁忌:拔罐时需要注意以下禁忌事项,如患者出血倾向、皮肤损伤或溃疡、体弱多汗、烦躁不安、有传染性疾病、高热发热等。
4. 拔罐效果:拔罐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组织营养和氧气供应,有助于解除疲劳、改善疼痛、缓解肌肉疼痛、增加免疫力等。
5. 拔罐注意事项:在拔罐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罐口贴在毛发过多的部位,避免超过30分钟的时间持续拔罐,以免造成损伤等。
总之,以上是拔罐基础必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拔罐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应用价值,但在使用时需遵循医学原理和注意技巧,避免不恰当操作。
1.罐诊
罐诊疗法第一章基础知识一、概述:罐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创立的一保健和治疗方法。
它虽然只是在局部或经络腧穴穴位上刺激,但可循经传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起局部乃至全身反映,从而调整机体功能,达到通其经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活血散淤、消肿止疼、祛风除湿、逐寒、祛病强身的目的。
如果将罐同时叩拔于人体督脉和膀胱经上的俞穴,可强行快速疏通人体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还可以达到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罐疗的作用原理1、负压作用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
通过检查,也观察到: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瘀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家溶血现象。
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2、温热作用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
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体的抵抗力,起到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3、调节作用负压或温热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由于自家溶血等给予机体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梢感受器,经向心传导,达到大脑皮层;加之温热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并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
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
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间物质的交换,其功能的调节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拔罐法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拔罐法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拔罐法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拔罐法,又称火罐,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于中医理疗的方法。
通过利用罐形器具在皮肤表面刺激产生负压效应,拔罐法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舒缓疼痛、促进体内湿气排出等作用。
本文将对拔罐法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拔罐原理、拔罐器具、拔罐方法、拔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拔罐原理拔罐的原理基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中医理论。
拔罐时,罐形器具被置于皮肤上,通过燃烧物质产生负压,罐与皮肤之间的空间形成真空状态,从而导致皮肤被吸起、深层组织被牵拉。
这种牵拉刺激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进而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症状。
二、拔罐器具拔罐器具包括吸罐、玻璃罐、竹罐、塑料罐等。
传统的吸罐是使用带有阀门的玻璃杯,现代则使用带有手风琴式泵的塑料罐。
不同的器具材料和形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负压的程度和均匀程度,因此在拔罐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罐具。
三、拔罐方法拔罐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间接法和移动法。
直接法是将罐形器具直接置于皮肤表面,然后局部进行拔罐。
间接法是在拔罐前在皮肤上涂上一层中药,然后在药物之上拔罐。
移动法是在拔罐过程中,将罐形器具移到需要处理的区域上,以达到拔罐一定时间后快速移动的效果。
在拔罐时需要控制拔罐的时间和力度,避免出现过度牵拉皮肤或其他不适症状。
四、拔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拔罐适用于许多疾病的辅助治疗,例如肌肉疼痛、颈椎病、背痛、肩周炎等。
此外,拔罐还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然而,拔罐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存在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禁忌症包括出血疾病、低血压、中风后或中风恢复期、皮肤损伤和开放性伤口等。
在进行拔罐前,应当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充分了解,避免拔罐带来的不适。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拔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拔罐前要保证皮肤干燥,以免影响罐具的吸附效果。
其次,在拔罐后不宜马上洗澡,避免感冒或引起皮肤过敏。
另外,需要注意随时观察拔罐部位的变化,如果出现皮肤泛红、瘀血、水肿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将罐具移位或停止拔罐。
中医拔罐基本知识
中医拔罐基本知识中医拔罐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拔罐主要通过在人体皮肤表面放置真空罐,刺激身体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祛病强身。
本文将介绍中医拔罐的基本知识。
一、拔罐原理拔罐的原理是利用真空罐在皮肤表面形成负压,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
在真空环境下,罐底的氧气被消耗,罐内的气体变稠,使得罐内压力下降,从而产生吸力。
罐按压在人体的皮肤上,形成一定程度的负压,使得皮肤及其下的组织被吸入罐内。
随着真空罐的拿开,皮肤和组织再次弹回原来的位置,并在皮层腺和毛细血管扩张的共同作用下,起到了促进经络循环的作用。
二、拔罐的作用1. 祛病强身:拔罐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拔罐可以改善人体的代谢功能,增加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对于缓解疲劳、改善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有一定的帮助。
2. 活血化瘀:拔罐可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和血液流速,活血化瘀,达到治疗和预防中风、心血管疾病等病症的作用。
3. 改善呼吸系统:拔罐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去除气道中的痰液和积水,缓解支气管炎、哮喘、疟疾等病症。
三、拔罐的注意事项1. 拔罐不宜过于频繁,最好每个部位不要超过10分钟,一周拔罐不要超过3次,以免损伤皮肤和身体的健康。
2. 拔罐后不要立即接触冷水,以免引起感冒或引发其他疾病。
3. 受了凉之后不要立即拔罐,以免加重病情。
4. 孕妇、高热、皮肤病和血液病患者应禁止拔罐。
总之,中医拔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但需合理使用。
在接受拔罐治疗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以确定其对自己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拔罐知识大全
拔罐知识大全火罐的来源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民间使用很久了。
晋代医学家葛洪着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
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
唐代王焘着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此外,清代赵学敏写的《本草纲目拾遗》、吴尚先的《理瀹骄文》以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对于我国火罐的产地、使用方法和适应症等,介绍的就更为清楚了。
火罐的种类罐的种类,常用的有下面几种:(1)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分3、4、5公分三种,长短约8~10公分。
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
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
至于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过于干燥,容易透进空气。
临用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
南方产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
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喜用之。
(3)玻璃火罐:玻璃火罐,是用耐热硬质玻璃烧制的。
形似笆斗,肚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分1、2、3种号型,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罐口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起来了。
(4)抽气罐:用青、链霉素药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须光洁,瓶口的橡皮塞须保留完整,便于抽气时应用。
现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不易破碎。
上置活塞,便于抽气。
拔罐吸拔的方法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
传统中医治疗的火罐
传统中医治疗的火罐
传统中医治疗中常用的火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制造负压,让罐子贴附在皮肤上,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舒活筋骨、祛风湿、活血化瘀等治疗效果的方法。
火罐疗法的操作流程如下:
1. 准备罐子:传统火罐通常是由玻璃制成,罐口宽,底部细,中间的体积大。
在罐底涂上少量酒精或其他易燃物质。
2. 准备火源:采用棉花等易燃材料浸入酒精中,点燃并放入罐内。
3. 迅速置于患者体表部位:燃烧一段时间后,迅速将火罐放置在预先调理过的患者体表部位上,使罐与皮肤紧密贴合。
4. 等待负压效果:由于火罐内的空气被加热膨胀,并通过罐底的细小开口进入,随后在罐外形成负压,产生吸力效果,使皮肤组织被抽入罐内。
5. 移除火罐:按照疗程需要,将火罐移动到下一个部位,或者
等待一定时间后将罐子移除。
这可能会在皮肤上留下暂时性的红斑
和淤血。
6. 结束治疗:火罐结束后,清理火罐的痕迹,对皮肤进行冷敷
或按摩等处理。
火罐疗法适用于一些慢性疼痛、运动损伤、风湿性疾病等症状。
作为一种非常规疗法,火罐疗法也有一些风险和限制,如皮肤损伤、感染风险、不适用于某些病症等。
在使用火罐疗法时,确保接受专
业的中医指导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拔火罐培训
拔火罐培训拔火罐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古老传统疗法,早已有数千年历史,是我国中医理论的瑰宝之一。
随着人们对保健、养生的重视,拔火罐疗法越来越受到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这种疗法,拔火罐培训也越来越多。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拔火罐培训。
一、拔火罐的基本概念拔火罐,又称为吸火罐、玻璃罐、气罐等,是一种中医疗法。
主要是在皮肤上吸附气体,从而形成负压,改善体内的循环系统,丰富血液,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身体功能。
拔火罐还可以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达到保健健身的目的。
二、拔火罐的分类拔火罐主要有干罐和湿罐两种类别。
1、干罐:是直接在皮肤表面施以负压,形成负压环境后,加速局部氧气代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淋巴流动,起到清除瘀血、消肿、止痛、镇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
干罐疗法适用于肌肉酸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等。
2、湿罐:是在干罐基础上增加调制中药熏蒸。
将中药熏制后,倒入罐中,点燃中药,罐口迅速贴附于皮肤表面,使罐内造成负压,中药熏蒸罐附近皮肤,通过汗孔、毛囊、皮肤排泄,加速排出身体内的毒素、废物。
湿罐疗法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三、拔火罐培训的内容1、拔火罐的理论知识:拔火罐的类型、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器材选购及效果分析等。
2、拔火罐的实操技能:拔火罐的常用部位、培训师会在课堂上现场施行操作演示,参考并模仿操作,掌握和熟练掌握拔火罐技巧。
3、拔火罐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技巧、效果分析、注意事项及病例分析等。
四、拔火罐培训的作用1、扩展职业技能:学习拔火罐可以提高人们对传统中医护理的了解,拥有更加丰富的职业技能,为自己未来的工作生活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2、为自身增加兴趣和爱好:拔火罐是一项很有成就感的技能,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身体锻炼方式,可以带来很强的兴趣和爱好。
3、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健康水平:拔火罐是一种非常好的身体保健和康复方法,通过拔火罐可以清除人体内的毒素,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拔罐基础知识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1、拔罐工具好轻松拔火罐其吸收了传统罐具的优点,利用高科技手段,克服了传统拔罐的缺点,使中医古老的拔罐法又焕发了青春。
使用抽气筒将罐内空气抽出,达到罐内负压的目的。
并且可以自由控制罐内的压力。
拔罐器还有个特点是罐体透明,可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和病情随意调整,易于观察罐内皮肤变化,便于掌握拔罐时间,较之传统意义上的火罐,疗效一致,但使用更安全,无烫伤之优,操作简便,不易破碎,多种多样,大小适宜,所以既适用于医院,又更广泛的适用于家庭。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
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
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
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2、适应症及主要穴位…呼吸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
拔罐初学者入门知识分享
拔罐初学者入门知识分享拔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拔罐法虽然大家都熟悉,但是真正了解、又能做得正确的人可不多。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放送一篇关于拔罐法的扫盲文,想要学习拔罐的朋友,可一定要学习哦!一、拔火罐的原理中医学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
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瘀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瘀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证。
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
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血液滞行,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萎缩、不利,或血脉不荣、六腑不运等。
通过拔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功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表皮瘀血,出现自身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拔罐法知识点总结
拔罐法知识点总结拔罐法,又称为拔罐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它通过使用吸力将罐具或其他容器吸附在人体表面,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拔罐法在中医中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早在《内经》、《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就有拔罐的记载。
如今,随着人们对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视,拔罐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采用。
它被用于缓解肌肉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清理毒素等方面。
拔罐疗法的原理拔罐疗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罐具或其他容器在人体表面制造的负压,来刺激和促进机体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组织细胞的代谢水平。
这样可以加速身体内废物的清除,促进炎症的消退,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拔罐疗法的分类拔罐疗法根据材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玻璃罐、硅胶罐、陶瓷罐和橡皮罐等。
根据治疗部位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干拔和湿拔。
干拔是指直接使用罐具,不作任何辅助手段。
湿拔是在罐具表面涂抹一些特定的药物,然后使用罐具,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拔罐的适应症拔罐疗法对于许多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它主要适用于风湿病、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消化不良、慢性咽炎等疾病。
此外,拔罐疗法在体育损伤、肌肉疼痛、瘀血肿胀等方面也有良好的疗效。
拔罐的禁忌症虽然拔罐疗法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有一定的禁忌症。
禁忌症包括:皮肤破损、流血、感染等状况;孕妇腹部及腰部;患有血液疾病、严重心脏病、癌症等患者;过敏体质、出血性皮肤病等患者;人体各处有大静脉和动脉的部位等。
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拔罐疗法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拔罐疗法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操作。
其次,使用罐具时需要保持罐具的清洁和卫生,以避免交叉感染。
再次,患者在拔罐后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身体受凉。
最后,拔罐后的皮肤会有一定的红斑和淤血,这是正常现象,不需特别处理。
总之,拔罐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保健作用。
但是在进行拔罐疗法时,需要注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拔罐疗法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传统疗法,它通过应用负压将拔罐器吸附在人体特定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拔罐疗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适用病症等内容。
一、拔罐疗法的原理拔罐疗法的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气血循环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经络系统贯穿全身,经络内气血运行畅通,便能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而疾病的产生往往与经络阻塞、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有关。
拔罐疗法通过负压作用,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活血化瘀,调节气血平衡,进而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二、拔罐疗法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事先准备好拔罐器、火源(如酒精灯、木炭等)、醒酒棉等工具,确保操作安全。
2. 清洁消毒:清洁患者的皮肤以及拔罐器,使用医用酒精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3. 点火燃烧:点燃火源,将火源倒置于拔罐器中心的凹陷处,使火源充分燃烧,并烧热拔罐器。
4. 负压吸附:取适量醒酒棉放入拔罐器中,快速将其点燃,然后迅速将拔罐器贴紧患者皮肤,使新鲜空气被燃烧,产生负压吸附效果。
5. 拔罐保持时间:一般情况下,拔罐的保持时间为5-15分钟,具体时间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而定。
6. 拔罐移除:移除拔罐器时,可以借助一根铜丝或其他工具压住拔罐器边缘,破坏气密性,使其脱离患者皮肤,注意不要用力拉扯,以免刺激皮肤。
三、拔罐疗法的适用病症1. 风寒感冒:拔罐疗法可以通过疏通经络,行经活血的作用,加速风寒病毒的排出,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
2. 肩颈痛:对于因肌肉疲劳或寒湿侵袭引起的肩颈疼痛,拔罐疗法可以舒缓疼痛、缓解炎症。
3. 神经性头痛:拔罐疗法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颅内压力,有助于减轻头痛症状。
4. 慢性支气管炎:拔罐疗法能改善呼吸道通畅度,促进痰液的排出,减轻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5. 风湿性关节炎:拔罐可以促进局部循环,改善关节的营养供应,缓解关节炎的炎症反应,减轻关节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拔罐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病症,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妊娠期妇女、皮肤损伤者以及血液凝结功能障碍者等,应慎重使用拔罐疗法,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罐疗的几大基础知识
中医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外部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此方法简便易行,疗效迅速,民间广为流传。
那么拔罐疗法是如何产生疗效的?什么作用原理?什么拔罐方法?罐印辩证等等
拔罐疗法的疗效原理从传统中医理论来说有三个方面: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拔罐疗法之所以产生疗效是因为:1.负压作用。
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从而产生淤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体溶血现象。
机体在应对这种现象时,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自卫能力。
2.温热作用。
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
3.机械刺激作用。
通过局部的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梢感受器,调节神经系统,调节微循环,使患部皮肤淋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拔罐的方法很多,如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放血拔罐法、药罐法、针罐法、拔罐发泡法等。
临床上根据病情选择使用,最常用的主要是前四种。
留罐法是拔罐疗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将罐吸着在皮肤上停留5~15分钟,此法操作简便,可在家庭保健中使用。
其他罐法操作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应由医生来选择使用。
罐斑是拔罐后皮肤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常见的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疹子(丹痧),有的人还会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可持续一至数天。
《刺法灸法学》指出,罐斑出现水泡、水肿或水汽(在罐壁上挂满水珠,或起罐后有水流出),表示患者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罐斑起水泡呈血红或黑红,多表示久病,且湿中夹有血淤;罐斑现深红或紫黑色或丹痧,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示有热毒证;罐斑现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痧和发热现象,多提示患有淤血证。
罐斑表面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示患有虚寒症;罐斑表面微痒或出现皮纹,表示患有风证;罐斑呈血泡色淡多属虚证;罐斑血色深红为有热,青色为寒凝血淤。
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很多,如感冒发热、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心律不齐、心肌供血不足;颈椎、腰椎痛,四肢关节痛;面神经痉挛麻痹、神经性头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痛经、闭经、盆腔炎;外科疮疡疖肿、多发性毛囊炎等。
以上病症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和穴位,采用不同的拔罐法进行治疗。
拔罐疗法虽然安全有效,但操作中也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不要在皮肤破损、瘢痕、有赘生物处拔罐,同一部位也不能天天拔。
此外,不要在吃得过饱、过度疲劳、过分饥渴时拔罐,也不要在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的部位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