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国学经典故事300字大全【七篇】

合集下载

儿童国学经典故事300字大全【七篇】

儿童国学经典故事300字大全【七篇】

【导语】世界总是千变万化的,⽽我们恰好能从⼀些⼩⼩的故事之中,去感悟这个世界上的某些道理。

下⾯是⽆忧考分享的⼉童国学经典故事300字⼤全【七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童国学经典故事300字:失⼈之察 《吕⽒春秋》记载了这样⼀个故事:孔⼦绝粮于陈国与蔡国之间时,七⽇七夜没吃到饭,只能⽆精打采地躺在那⾥。

⼀天,弟⼦颜回找来⼀点⽶,准备煮给⽼师吃。

煮到快熟时,颜回就先抓起⼀把吃了。

孔⼦悄悄地看在眼⾥,觉得颜回有点失“礼”,所以不⼤⾼兴。

过⼀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先吃。

孔⼦善巧地说:“我刚刚梦见先君了,故应把⼲净的⾷物先供养再吃。

”颜回马上回答:“万万不可!刚才有⼟灰掉进锅⾥,我虽把它抓出来吃了,但饭已经弄脏了,所以不能供养先君。

”此时,孔⼦才知道错怪颜回了。

事后,孔⼦深有感触地叹道:“所信者⽬也,⽽⽬犹不可信;所恃者⼼也,⽽⼼犹不⾜恃。

弟⼦记之,知⼈固不易矣。

”意思是说:我相信⾃⼰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时并不可靠;我依赖⾃⼰的⼼,但⼼分析的有时也靠不住。

弟⼦们要切记:了解⼀个⼈,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 【智慧⼩语】:有⼈认为“⽿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有时候也不⼀定。

不要认为⾃⼰所见所闻都千真万确,不容怀疑,凭⼀⼰之见判断别⼈的好坏,不⼀定特别可靠,很可能杂有不实的成分。

【篇⼆】⼉童国学经典故事300字:王羲之教⼦ 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被公称为“书圣”。

作为⼀代书法⼤师,王羲之在教育上深知“⽟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王羲之对⾃⼰和七个⼉⼦要求都很严格,规定他们在吃饭、穿⾐上都要艰苦朴素,不能铺张浪费。

⼩⼉⼦王献之七⼋岁时便开始学习书法。

有⼀天,他将⾃⼰写的字拿给⽗亲看。

王羲之看⼀张摇⼀下头,直到看到⼀个“⼤”字才有了点笑意,提笔在“⼤”字下⾯点了⼀点⼉,然后把字都还给了王献之。

王献之拿着⾃⼰的字给母亲看,问母亲⾃⼰的字和⽗亲的字有什么不同。

母亲拿着他的字看了半天,然后指着那个“⼤”字底下的⼀点⼉对王献之说:“只有这⼀点⼉像你⽗亲的字!”即使有客⼈在,王羲之总是让⼉⼦王献之陪在⾝旁,从不约束孩⼦。

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小故事
《嘿,那些超有趣的国学经典小故事》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唠唠国学经典小故事吧。

记得有一次,我去朋友家玩。

朋友家有个特别可爱的小宝贝,叫萌萌。

我们几个大人坐在客厅里聊天,萌萌就在旁边自己玩。

突然,朋友说:“咱给萌萌讲个国学经典小故事咋样?”大家都觉得这主意不错。

朋友清了清嗓子,开始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萌萌啊,从前有个小朋友叫孔融。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拿了一盘梨子出来。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把大的梨子都让给了哥哥姐姐和客人。

萌萌,你说孔融棒不棒呀?”萌萌眨巴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时候,我笑着问萌萌:“萌萌,要是你有好吃的,会像孔融一样让给别人不?”萌萌歪着脑袋想了想,说:“会呀,我也把大的给妈妈。

”朋友听了,开心得直夸萌萌懂事。

接着,另一个朋友也讲起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萌萌,你知道不?有个叫司马光的小朋友,特别聪明。

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其他小伙伴都慌了,不知道咋办。

司马光可勇敢了,他搬起一块大石头,‘砰’的一下就把水缸砸破了,救出了小伙伴。

萌萌,你说司马光厉不厉害呀?”萌萌眼睛睁得大大的,“厉害!我也要像司马光一样勇敢。


我们几个大人都被萌萌的可爱模样逗笑了。

这些国学经典小故事,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到很多道理,还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呢。

国学经典小故事,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孩子们成长的道路。

以后呀,我们可以多给孩子们讲讲这些有趣的故事,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篇一】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以人为镜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

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

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

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

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

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

”故使太宗渐渐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智慧小语】:身体的仪表妆容,可以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来监督,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

能得旁人监督、提醒、指出自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应反观自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篇二】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编蒲抄书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

然后他向人家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

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幼儿启蒙教育:国学故事

幼儿启蒙教育:国学故事

幼儿启蒙教育:国学故事【篇一】见贤思齐【名言】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第四》【要义】思齐,希望和贤者相等,即向贤者看齐,做贤者所为的好事。

自省,自我反省,即反思自己,看看有无不贤者的坏毛病。

意思是,孔子说:“看见贤人便想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要检查自己。

”孔子虽伤感于社会的变乱与人心不一占,但始终相信普通人与贤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各自的道德修养上,认为人们只要能够增强内心修炼和培养,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人格境界,所以他对人生一直充满了乐观的精神。

孔子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就是要持续地实行自我反省,看见一个道德、学问有修养的贤者,就要追求上进,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以之为镜鉴,反思自己的错误。

这样持续进步,就能够达到仁的境界。

【故事】一天,子夏读完书来见孔子,颜回正坐在孔子旁边。

子夏按捺不住读书后的兴奋心情,对孔子说:“先生,我刚刚读完这些书,心情很舒畅。

”孔子看见子夏高兴的样子,问道:“你能够谈谈读书的感想吗?”这正是子夏想要做的事情,他说:“当然能够。

书对于事物来说,就像太阳和月亮的光芒一般明亮,像星星一样丰富多彩。

书中有尧舜伟大的道德,有夏禹、商汤、周文王高尚的礼仪。

我从先生那里学到的,铭记在心中永远不敢忘记。

虽然住在茅草屋里,我弹琴唱歌以颂扬先生的人格和理想。

有朋友来,我快乐;没有朋友来,我也快乐。

我已经能够发奋读书,修养人格,达到忘记吃饭的境地了。

《诗经》上说:“根横木做门框,房子虽破能住下。

泉水哗哗流淌,清水也能填饥肠。

”子夏说完便看着孔子,他以为会得到老师的夸赞。

不料孔子的脸色一下一子变了,显得非常生气。

他正在纳闷,孔子开口说道:“我的学生开始鸿篇大论地谈论书了!”子夏见老师真的生气了,恭立在一旁不敢说话。

孔子怒气未消地说:“你只见其表,未见其里。

”颜回问道:“先生,农面的东西已经看见,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孔子说:“看见了门,不进到里面去,怎能知道深藏的奥妙呢?进到门中再探询深藏着的奥妙就不难了。

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小故事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讲的国学小故事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讲的国学小故事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讲的国学小故事《国学小故事:传说中的九尾狐狸》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住着一位孤独的老翁。

他有一只九尾狐狸作为伴侣,与它彼此相依为命。

九尾狐狸属于神奇的动物,传说它们有智慧和魔力。

老翁和九尾狐狸的友谊被村里的人们所羡慕和传颂。

有一天,村子里传来了一则消息,说有一只凶狠的怪兽出现在了附近的山脉里。

这个怪兽吃掉了许多田地的庄稼,伤害了一些村民。

人们感到非常恐慌,纷纷议论纷纷地商量对策。

九尾狐狸听了这个消息后,不忍看到人们受到伤害,便决定前去帮助他们。

它告诉老翁:“我要去山里抓住那个怪兽,保护我们村子的人们。

”老翁虽然不舍,但也知道这是九尾狐狸自愿的决定。

九尾狐狸踏上了艰险的山脉。

它先找到了怪兽的踪迹,发现它正在一个小河边的树洞里休息。

九尾狐狸心中早已制定了计划。

它带来了一些美味的食物,并摆弄起了竹竿。

九尾狐狸吟起了婉转的曲调,飘渺的音乐声传遍了山谷。

怪兽被这美妙的声音吸引,在狐狸吟唱的同时走向了它。

九尾狐狸一边吟唱,一边用竹竿扣住它的脖子。

怪兽被九尾狐狸的美妙音乐迷住了,但它发现自己无法动弹。

它开始挣扎,但九尾狐狸的反应非常灵敏,巧妙地抓住了它。

在九尾狐狸的引导下,怪兽被带到了村子里。

众人看到九尾狐狸捕获了怪兽,都感到震惊和高兴。

他们纷纷向九尾狐狸和老翁表达了感激之情。

村子的人们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表达了对九尾狐狸的敬意和友谊。

在此后的日子里,九尾狐狸和老翁一直在村子里生活。

由于九尾狐狸的帮助,村子的人们越来越安居乐业。

人们开始向九尾狐狸学习,学习它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九尾狐狸通过自己的行动,向村子的人们传递了很多国学的智慧和道理。

它教会人们要有勇气和信心,面对困难和挑战。

它还教导人们要善待动物,保护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

九尾狐狸与村子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它用自己的智慧和魔力使村子更加繁荣兴旺。

人们对九尾狐狸的敬意和信任使得它永远不会孤独。

它与老翁和村子的人们共同度过了美好的日子。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国学经典故事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国学经典故事

【导语】对孩⼦来说,讲述故事是⼀种很好的教育⼿段。

下⾯是®⽆忧考⽹分享的适合幼⼉园⼩朋友的国学经典故事。

欢迎阅读参考!1.适合幼⼉园⼩朋友的国学经典故事 师道尊严 明代画家唐伯虎从⼩就喜欢⽂学和画画,师从当时画家沈周学画。

转眼⼀年过去了,他画技⼤长,所画的画已经显现出⼤家风范,在附近很有名⽓。

唐伯虎开始有点洋洋⾃得,觉得⽐起⽼师的画来⾃⼰也毫不逊⾊,从他那⾥再也学不到什么。

于是,他借⼝母亲需要照顾,向⽼师提出想早点回去。

他还拿出⾃⼰的画作请⽼师点评,实际上是想炫耀⾃⼰的画艺。

沈周⽼师知道他的⼼思。

他既没有强留唐伯虎,也没有看他的画作,只是请他到⾃⼰房间来吃饭送别。

这个房间只有⼀扇窗户,窗外景⾊怡⼈,沈周⽼师就让唐伯虎过去开窗通风。

唐伯虎朝窗户⾛去,可谁知那“窗”怎么开也开不了。

唐伯虎问,“窗户上锁了吗?”沈周笑笑说:“哈哈,你看仔细了再开。

” 唐伯虎揉揉眼睛,仔细⼀看,才发现这哪是什么窗户,⽽是⽼师挂在墙上的⼀幅画。

⽼师这画画得⼗分逼真,以⾄于让唐伯虎误认作是窗户。

唐伯虎羞愧地对⽼师说,“请⽼师原谅我的肤浅骄傲,我愿意再跟您学习三年。

” 此后,唐伯虎改变了⽬空⼀切的态度,认真领会⽼师的教导,终于成为⼀代⼤师。

智慧⼩语:《礼记·学记》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只有对⽼师怀有尊敬之⼼,学⽣才会仔细聆听⽼师讲授的内容,然后才能恭敬地对待学习、知识,最后学⽽有成。

2.适合幼⼉园⼩朋友的国学经典故事 苏武牧⽺ 匈奴⾃从被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平静了好长⼀段时间。

他们⼝头上表⽰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

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匈奴的上层发⽣了内讧,苏武⼀⾏⼈也受到了牵连。

儿童中国传统故事文字版10篇

儿童中国传统故事文字版10篇

【导语】传统故事就是中国⽂明在历史发展中演变下来的反映⼈们思想和民族特质的故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童中国传统故事⽂字版10篇。

欢迎阅读参考!⼉童中国传统故事⽂字版【1】:仲由负⽶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字⼦路。

⾮常孝敬⽗母。

他从⼩家境贫寒,⾮常节俭。

经常吃⼀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

仲由觉得⾃⼰吃野菜没关系,但怕⽗母营养不够,⾝体不好,很是担⼼。

家⾥没有⽶,为了让⽗母吃到⽶,他必须要⾛到很远很远的百⾥之外才能买到⽶,再背着⽶赶回家⾥,奉养双亲。

百⾥之外是⾮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也可以做到⼀次,两次。

可是⼀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

然⽽仲由却⽢之如饴。

为了能让⽗母吃到⽶,不论寒风烈⽇,都不辞⾟劳地跑到百⾥之外买⽶,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常寒冷,仲由顶着鹅⽑⼤雪,踏着河⾯上的冰,⼀步⼀滑的往前⾛,脚被冻僵了。

抱着⽶袋的双⼿实在冻得不⾏,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母做可⼝的饭菜;遇到⼤⾬时,仲由就把⽶袋藏在⾃⼰的⾐服⾥,宁愿淋湿⾃⼰也不让⼤⾬淋到⽶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

⼀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常多。

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珍海味不断。

过着富⾜的⽣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感到欢喜,反⽽时常的感叹。

因为他的⽗母已经不在了。

他是多么希望⽗母能在世和他⼀起过好⽣活;可是⽗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百⾥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尽孝并不是⽤物质来衡量的,⽽是要看你对⽗母是不是发⾃内⼼的诚敬。

孝⽆贵贱之分,上⾃皇帝下⾄百姓,只要有孝⼼,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万苦,你都能曲承亲意,尽⼒去做到。

我们能孝敬⽗母、孝养⽗母的时间是⼀⽇⼀⽇的递减。

如果不能及时⾏孝,会徒留终⾝的遗憾。

幼儿国学经典故事

幼儿国学经典故事

幼儿国学经典故事国学教育似江河之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一个民族历史所积累的宝贵财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国学经典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国学经典故事范文1[原文]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看到合乎道义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就是没有勇气。

”[故事]小狮猫斗巨鼠明朝皇宫中有一只跟猫一样大的巨鼠,到处为非作歹。

宫里的人找遍了天下的名猫去捉它,可这些猫见了巨鼠,不是被吓得不敢上前,就是被巨鼠吃掉了。

后来外国进贡来一只小狮猫,据说是捕鼠能手,宫里的人就把这只小狮猫放进了巨鼠经常出没的房间里。

不一会儿,巨鼠从洞里出来了,它见小狮猫的身体没有自己大,就猛扑了上去。

小狮猫立刻跳到桌子上,巨鼠又追到桌子上;小狮猫只得跳下桌子,巨鼠也随着跳下桌子。

总之,小狮猫只是跳来跳去兜圈子,躲避巨鼠的狠命追赶。

起初,人们都以为这只小狮猫没什么本事,大概被巨鼠吓破了胆。

但几个回合后,巨鼠累得直喘粗气,动作慢了下来。

就在这时,小狮猫向巨鼠展开了猛扑。

经过一阵激烈的搏斗,小狮猫终于把巨鼠咬死了。

这时人们才知道,小狮猫躲避巨鼠并不是胆小,而是以逸待劳。

从而一击制胜。

幼儿国学经典故事范文2[原文]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译文]追求真诚是做人的法则,做到了至诚而不能使别人感动,是从来没有的事;无法做到真诚,也是不可能感动别人的。

这句话强调做人要真诚。

[故事]稻草人小男孩种了一小片谷田,可是总有鸟来偷吃谷子。

小男孩就扎了一个稻草人放在田边。

小男孩说:“稻草人,好好地看着谷田,等到秋天谷子丰收了,给你买新衣服穿。

”稻草人一听,咧嘴笑了。

可是,小男孩一走,稻草人就一跳一跳地去摘花了。

稻草人摘了好多花,五颜六色的,戴了满头满身的。

等他跳回来的时候,谷子已经被鸟吃了一半了。

稻草人刚站了一会儿,两只蝴蝶飞过来,绕着戴花的稻草人上下飞舞。

一只蝴蝶说:“瞧,一个不会动的稻草人。

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大全_儿童故事

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大全_儿童故事

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大全利用好儿童故事这一文学样式,不仅能够带给孩子无尽的愉悦,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儿童的智慧、性格、个存能力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篇一:司空见惯的危机隋文帝开皇年间,隋军打算大举伐陈。

当时隋国的将领贺若弼,擅长谋略,便布下了几个阵势,计划先从广陵引兵渡长江。

贺若弼首先安排人把军中的老马卖掉,再用这笔钱买入大量船只,密藏起来。

接着,又购买五六十艘破船,停泊在河边,让陈朝的人误以为隋国并没有充裕的船备。

贺若弼又下了一道命令,要看守江边的营队换防时,先聚集于广陵,并且还要遍地插满旗帜、大设营幕。

陈朝的人看到了,误以为隋军即将大举入侵,于是立刻准备了大队人马前往御敌。

后来陈朝密探自隋营归来,说明了这阵势只是隋军驻江边的军队换防,并非出兵。

陈朝将领听了,便卸下了心防。

几次之后,陈朝对隋国营队轮换戍防时,大军阵势的变动已经习以为常,也就不再特别设军防备。

除此之外,贺若弼又安排士兵们,经常沿着江边打猎,故意制造人马喧腾的假象,让陈军以为隋军不是在练兵,让他们疏于警戒。

等到时机成熟了,贺若弼真正统领隋国大军渡江时,陈军营队的士兵们依然毫无警觉,饮酒取乐。

就这样,隋军无须耗费一兵一卒,便轻松地一举过江,直逼陈营。

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篇二:是祸是福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

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

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儿童传统文化经典故事

儿童传统文化经典故事

儿童传统文化经典故事关于儿童传统文化经典故事有哪些呢?儿童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始终伴随孩子们成长,并且在童年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传统文化经典故事,欢迎阅读参考!儿童传统文化经典故事篇一:千里送鹅毛唐朝时候,地方官吏经常要向皇帝进贡礼物。

云南地方上有个行政长官要送件礼物给皇帝,他心想:皇帝不缺金银珠宝,要送也得送个稀罕的。

最后,他决定进贡一只天鹅。

他派一个名叫缅伯高的人,用竹篓背上一只天鹅,前往京城长安。

缅伯高跋山涉水,日夜兼程,走了好多天,来到了沔阳湖(在今湖北省境内)边。

在这许多天里,天鹅没下过水,浑身都脏兮兮的。

缅伯高放下竹篓,抱出天鹅要给它洗洗澡。

不料,天鹅一纵,挣脱了他的怀抱,扑棱一声,振翅要飞。

缅伯高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抓了一把,只抓下了一根羽毛,眼睁睁地看着天鹅飞走了。

缅伯高又着急又害怕,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后来,他急中生智,怀揣着那根羽毛,赶往都城长安。

多日后,缅伯高终于来到了长安,随着各地前来进贡的使臣去见皇帝。

轮到缅伯高时,他手捧羽毛走上前去,为皇帝唱了一首歌:“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皇帝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听到这里,皇帝连声说:“缅伯高千里送鹅毛,难能可贵!难能可贵!”缅伯高的才华和机智博得了皇帝的欢心,皇帝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给他很多东西。

后来,人们就用“千里送鹅毛”这个,比喻礼物虽然很小,但是情意却很深重。

有时与“礼轻情意重”连用。

儿童传统文化经典故事篇二:苏武牧羊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

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20xx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幼儿园国学经典主题故事

幼儿园国学经典主题故事

幼儿园国学经典主题故事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接触知识和学习的重要阶段,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代表,对于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传统文化素养以及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经典融入幼儿园教育中,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国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和价值观念。

本主题故事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向孩子们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故事1:种瓜得瓜从很小的时候,小明就非常喜欢种植。

他觉得看到植物从种子变成大树的过程非常神奇。

有一天,小明在幼儿园学到了《弟子规》中的古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句话让小明深受启发。

于是,小明决定种一颗小南瓜。

他找到了一块适合种植的土地,耐心地把种子埋进去,每天都为它浇水,给它晒太阳。

小南瓜渐渐长大了,小明也把它当做朋友一样,细心地照顾着。

终于,小南瓜长成了一个大大的南瓜。

小明非常高兴,他非常感激《弟子规》中的古训。

他明白了如果我们想要得到美好的东西,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付出努力。

故事2:五福临门在小明的幼儿园里,老师告诉他们一个古老的传统,每逢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贴上喜庆的春联和福字,以求五福临门。

小明很好奇,“五福”具体是什么呢?于是,小明找到了一本有关民间传说的书籍,了解到“五福”分别是寿、禄、喜、财和康。

寿代表长寿、禄代表地位、喜代表快乐、财代表财富、康代表健康。

小明非常喜欢这些概念,他觉得如果自己这一辈子都能拥有这五福,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于是,他决定从小事做起,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希望能够拥有这五福。

小明努力学习,帮助身边的人,关心其他人的感受,保持积极的心态,注重健康饮食和锻炼。

他明白,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

故事3:仁义礼智信小明的幼儿园开设了一堂关于儒家思想的课程。

小明在学习中了解到四维五常的概念。

小明认识到,“仁”代表仁爱、关心他人,“义”代表做正确的事情,“礼”代表待人有礼貌,“智”代表有知识,善于思考,“信”代表诚实守信。

从此,小明开始努力地践行儒家思想。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篇一】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以人为镜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

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

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

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

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

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

”故使太宗逐步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智慧小语】:身体的仪表妆容,能够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来监督,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

能得旁人监督、提醒、指出自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能够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应反观自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篇二】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编蒲抄书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

然后他向人家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

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儿童国学经典故事

儿童国学经典故事

儿童国学经典故事那么有关儿童经典故事有哪些呢?儿童睡觉前最喜欢听故事。

讲什么故事最能使孩子满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智力健康产生有益的影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儿童国学经典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儿童国学经典故事篇一:买椟还珠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

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

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儿童国学经典故事篇二:姜太公钓鱼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骄奢淫逸,烂杀百姓。

纣王手下有个叫姜尚,又名姜子牙的大臣,他见纣王如此胡作非为,便弃官而走,隐居在渭水之滨。

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

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怀大志,求贤如渴,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渭水边“钓鱼”。

一般人用弯钩钓鱼,弯钩上挂着鱼饵,然后把鱼钩放入水中,诱骗鱼儿上钩。

儿童启蒙的中国传统国学故事全集

儿童启蒙的中国传统国学故事全集

儿童启蒙的中国传统国学故事全集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那么关于中国传统国学故事有哪些下面就是我们给大家带来的中国传统国学故事,希望大家喜欢!中国传统国学故事一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孩子很不孝敬爹娘,爹娘没有办法,只好找孩子的舅舅。

舅舅是个放羊倌,每天在山坡上放羊。

他虽然没有文化,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很有办法。

他对孩子的爹娘说:“把外甥交给我吧,过一段他会回心转意,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第二天,孩子的爹娘把孩子送到了舅舅家。

舅舅见了外甥,既不骂,也不打,二话没说,把一只羊鞭递给了外甥。

六月的一个晌午,太阳象火球一样烤着山坡,鸟儿都藏在树荫里不出来了。

舅舅也把外甥带到一棵大树下乘凉。

这时,有几只小鸟在炎热的太阳下飞来飞去。

外甥问舅舅:“这几只小乌鸦不怕热吗它们不停地飞来飞去忙什么呢”舅舅指了指大树上的鸟窝说:“猜想鸟窝里正有一只老得飞不动了的乌鸦,正仰着头、张着嘴,由小乌鸦一口一口地喂食。

要是没有这些懂事的小乌鸦喂它,它会饿死的。

这就叫#39;乌鸦反哺’。

”外甥在一边听了,默默地低下了头。

又有一天,舅舅和外甥在羊圈里摆弄几只小羊羔。

外甥看见小羊羔都是跪着吃奶,感到奇怪。

就问舅舅:“小羊羔为什么总是跪着吃奶”舅舅坐在一块石头上,讲述羊羔跪乳的来历: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

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

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

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

一次,羊妈妈正在喂小羊吃奶。

一只母鸡走过来说:“羊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

吃上的东西都让小羊咂了去。

你看我,从来不管小鸡们的吃喝,全由它们自己去扑闹哩。

”羊妈妈讨厌母鸡的话,就不客气地说:“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头来犯下拧脖子的死罪,还得挨一刀,对你有啥好处”气走母鸡后,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

儿童国学经典小故事_儿童故事

儿童国学经典小故事_儿童故事

儿童国学经典小故事儿童故事是独特的民族文化积淀,它包括民族性格与精神、民族风尚与习俗两方面,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儿童经典小故事。

儿童国学经典小故事1:月光下的小松树阿米索是一位童话作家,他的工作就是写出一篇篇美丽的童话故事,给那些大朋友和小朋友们看。

也许是脑海里的童话故事已经写光吧,今天晚上阿米索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他使劲地用嘴咬着钢笔,又使劲地用手揪着头发。

“呜呜——”忽然,一阵哭泣声传了过来。

这深更半夜的,是谁在哭呀?阿米索皱着眉头,不高兴地用棉花塞住耳朵。

“呜呜呜——”哭声越来越响,像锥子一样,不停地往阿米索的耳朵里钻。

阿米索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他扔下笔,冲出了家门。

最后,他来到了一座小山坡上。

咦,哭泣的竟然是一棵小松树。

月光下,这棵小松树哭得伤心极了,身体颤抖着,大颗大颗的泪水顺着树干流到了地上。

阿米索的心一下子就软了。

“小松树,你怎么了,你哭什么呀?”他关切地问道。

“我妈妈不见了,呜呜,我一觉醒了,她就不见了。

”说到这儿,小松树哭得更伤心了,“妈妈呀,你在哪里呀?我好想你,呜呜……”阿米索这才看见,小松树的旁边有一个矮矮的松树桩,切口十分整齐,看样子小松树的妈妈已经被人用电锯伐走了。

“唉!”阿米索不禁在心里叹息了一声。

但他马上打起精神,笑着说道:“小松树,你不用伤心,你妈妈一定是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啊,她怎么一个人去了远方?她不要我了吗?”小松树失声叫道。

“呵呵,你是你妈妈的好宝宝,她怎么会不要你呢。

可是呀,每棵树长大了之后都要离开自己的亲人,去往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妈妈也不例外……”阿米索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阿米索真不愧是童话作家,在他的描述下,小松树真的相信自己的妈妈是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在那里,到处都是鲜花,到处都有歌声……“妈妈,你等着我,等我长大了,我就去找你……”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嘴里喃喃地说着,小松树闭上眼睛,慢慢地睡着了。

阿米索点点头,他伸手轻轻地帮小松树擦掉脸上的泪水,然后悄悄地回家了。

儿童故事国学经典故事

儿童故事国学经典故事

儿童故事国学经典故事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古代王国里,有一个聪明勇敢的小男孩,名叫小明。

小明非常喜欢听故事,尤其是那些流传已久的国学经典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教会了他许多做人的道理,也激发了他探索世界的勇气。

一天,小明听说了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古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仁爱、礼仪和智慧。

在故事中,孔子教导他的学生们要尊重他人,要诚实守信。

小明深受启发,他决定要成为一个像孔子一样有智慧和品德的人。

又一天,小明听到了关于孟子的故事。

孟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强调人性本善,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好人的潜力。

在故事中,孟子告诉人们要培养自己的善良之心,要关心他人,帮助有需要的人。

小明被孟子的话深深打动,他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道理。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明逐渐长大,他不仅学习了许多国学经典故事,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故事中的智慧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他变得更加乐于助人,更加尊重他人,也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故事的最后,小明成为了村子里受人尊敬的智者。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国学经典故事的力量,也激励了更多的人去学习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结束语:国学经典故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道德教育。

让我们像小明一样,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儿童国学经典小故事

儿童国学经典小故事

儿童国学经典小故事关于儿童国学经典小故事有哪些呢?利用好儿童故事这一文学样式,不仅能够带给孩子无尽的愉悦,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儿童的智慧、性格、个人生存能力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儿童国学经典小故事,欢迎阅读参考!儿童国学经典小故事篇一:铁杵磨成针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儿童国学经典小故事篇二:完璧归赵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一块楚国丢失的宝玉——和氏璧。

秦王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想得到和氏璧,便派人给赵王送了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

赵王想:如果我不答应秦王,他肯定会兴兵来进攻;如果我答应他,有可能既丢了宝玉还得不到城池。

我到底该怎么办呢?正当赵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蔺相如对赵王说:“大王,请您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

就算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也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机智又勇敢的人,就同意了。

蔺相如到秦国后,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秦王说:“天下人都说这和氏璧是世间难得的宝玉,我倒想见识见识。

幼儿国学经典小故事

幼儿国学经典小故事

幼儿国学经典小故事“国学”的提出,是中国学人在西风东渐的文化背景下现代学科重新划分中的应对智慧和策略的体现,“国学”的内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学科范围内的学术。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国学经典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国学经典小故事范文1[原文]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译文]哪怕是一点坏事,也要说服别人不要去做。

无论是多么微小的好事,也能给别人带来方便。

[故事]圣诞惊喜“号外!号外!圣诞老公公不见了!”宝贝村的村长胖猪爷爷好着急,“圣诞老公公不见了,今年谁给乖乖听话的小孩发礼物呀?”圣诞老公公不来发礼物了,谁还要做乖小孩呢?兔子奇奇不再帮妈妈拔红萝卜,猴子丁丁把吃过的香蕉皮到处乱丢,只有小熊尼尼……“妈妈,我把客厅整理干净了,我去森林找圣诞晚餐吃的果子!”“请救救我,我好冷啊!”尼尼看到路边的雪人冻得直发抖。

“可怜的雪人,我把我的帽子和围巾给你,你就不会冷了!”尼尼说。

戴上帽子和围巾的雪人,慢慢融化了。

“啊!是圣诞老公公!”原来圣诞老公公被大雪困住了。

“尼尼,谢谢你的帽子和围巾,好暖和哟!要不然,我冷得就不能动了。

”圣诞老公公说。

圣诞老公公送给尼尼好多好多果子。

“哇,妈妈看到一定很高兴!”尼尼开心极了。

今年,尼尼不但收到了圣诞节的礼物,而且……“号外!号外!圣诞老公公在尼尼家吃圣诞大餐哪!”幼儿国学经典小故事范文2[原文]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译文]哪怕是一点坏事,也要说服别人不要去做。

无论是多么微小的好事,也能给别人带来方便。

[故事]与人为善古时候,有个寡妇叫刘氏。

因为丈夫早死,刘氏独自抚养孩子。

白天她在田里劳动,晚上就点着蜡烛在织布机上织布,日子倒也过得宽裕。

邻里有贫困的人家,刘氏总是拿些粮食去接济他们,或者把自己的衣服送给邻居。

邻居们都说她太善良了,可她的儿子却不理解母亲。

她就教育儿子说:“对别人好是做人的本分,谁没有点儿烦恼的事呢?”后来,刘氏去世了。

国学经典作文300字7篇

国学经典作文300字7篇

国学经典作文300字7篇国学经典作文300字7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作文300字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学经典作文300字篇1当我进入一年级后,开始学习国学经典《弟子规》。

里面有很多经典名句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行为规范。

以前我总是不听妈妈的话,常常惹妈妈生气,做错了事也不认错。

学习了国学里的名句“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之后,我知道了父母教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现在我已经能够虚心接受批评,知错能改了。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尊老爱幼,学习了国学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后,我明白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子女,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

我们应该要把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尊老爱幼从我做起!我会继续在国学里学习和体会做人的道理!国学经典作文300字篇2今天下午我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里的一篇文章叫《包拯辞官事双亲》。

讲的是包拯是个孝子,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评事,出任建康县知县。

但是因为父母老了,走不动了,包拯想时时待在父母身边,便推辞不去。

后来又得到监督和州赋税的职务,父母还是不想和他去赴任,于是包拯辞官回去奉养双亲。

过了几年父母去世了,包拯在家乡守孝了三年。

三年后,还犹豫不忍离去,乡里的人多次劝他,又过了好久他才去做官。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在不远游,包拯为了侍奉在父母身边连续两年次拒绝做官,直到父母去世以后他还守孝了三年。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原来我们全家生活在深圳,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想落叶归根,所以回到了老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国学经典故事300字大全【七篇】
【篇一】儿童国学经典故事300字:失人之察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绝粮于陈国与蔡国之间时,七日七夜没吃到饭,只能无精打采地躺在那里。

一天,弟子颜回找来一点米,准备煮给老师吃。

煮到快熟时,颜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

孔子悄悄地看在眼里,觉得颜回有点失“礼”,所以不大高兴。

过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先吃。

孔子善巧地说:“我刚刚梦见先君了,故应把干净的食物先供养再吃。

”颜回马上回答:“万万不可!刚才有土灰掉进锅里,我虽把它抓出来吃了,但饭已经弄脏了,所以不能供养先君。

”此时,孔子才知道错怪颜回了。

事后,孔子深有感触地叹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意思是说: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时并不可靠;我依赖自己的心,但心分析的有时也靠不住。

弟子们要切记:了解一个人,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
【智慧小语】:有人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有时候也不一定。

不要认为自己所见所闻都千真万确,不容怀疑,凭一己之见判断别人的好坏,不一定特别可靠,很可能
杂有不实的成分。

【篇二】儿童国学经典故事300字:王羲之教子
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称为“书圣”。

作为一代书法大师,王羲之在教育上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王羲之对自己和七个儿子要求都很严格,规定他们在吃饭、穿衣上都要艰苦朴素,不能铺张浪费。

小儿子王献之七八岁时便开始学习书法。

有一天,他将自己写的字拿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一张摇一下头,直到看到一个“大”字才有了点笑意,提笔在“大”字下面点了一点儿,然后把字都还给了王献之。

王献之拿着自己的字给母亲看,问母亲自己的字和父亲的字有什么不同。

母亲拿着他的字看了半天,然后指着那个“大”字底下的一点儿对王献之说:“只有这一点儿像你父亲的字!”即使有客人在,王羲之总是让儿子王献之陪在身旁,从不约束孩子。

父母热情好客的行为感染了王献之,并对王献之性格、品德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

王羲之鼓励王献之勤学苦练,传说王献之练笔曾用尽十八缸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水平提高很快,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王献之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篇三】儿童国学经典故事300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
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

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

《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篇四】儿童国学经典故事300字:舜的故事
《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

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

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

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

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
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

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

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

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智慧小语】: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

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赞赏。

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贤明的君主。

【篇五】儿童国学经典故事300字: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

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
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

”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

”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

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篇六】儿童国学经典故事300字: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

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

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

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

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

【篇七】儿童国学经典故事300字:元觉劝父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

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

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

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

”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

”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


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

”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性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气劝说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