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强调个人的发展和由此发生的社会贡献之间的连接。
在柏拉图时代,赫尔巴特认为人民只有通过成为有生产力的公民,才可以实现自己真实的目的。
之巴公井开创作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兴趣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与兴趣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相适应,他提出了教学的四个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第一阶段:明了(清楚)。
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清楚、明了地感知新教材,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注意阶段。
方法则采取叙述教学(或称单纯提示的教学),教师通过实物的观察、图片的演示、简练而清晰的讲述,提示新教材,让学生在坚持集中注意力中观察、感知、分析每一个单一的感知对象,获得明晰的观念。
赫尔巴特十分重视叙述教学的简练性。
他说:“开始时特殊点的清楚是主要的,所以简短的语句是最适宜的”,但更为重要的则为直观,他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第二阶段:联合(联想)。
这个阶段主要是把新获得的观念与旧有的观念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观念。
这时儿童的心理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期待阶段。
方法则采取分析教学,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唤起已有的观念,使之与新观念建立联系。
第三阶段:系统。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作出结论,使之概念化、系统化,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列,以形成组织严密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审思活动,兴趣则处于探求阶段,教学上采取综合方法。
第四阶段:方法。
学生通过独立作业,或按教师的指示进行改正作业等练习,把系统化了的知识应用到“个别情况”中去,运用到实际中去。
这时在心理上已进入动态的审思活动,兴趣正处于行动阶段。
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是要求依次做到:“对于每一‘特殊’的明确清楚,对于许多‘特殊’的联合,对于已联合的首尾一贯的次序,以及贯串于这个次序中进行的某种应用”。
他认为,这是教学新教材,传授新知识应当遵循的心理顺序,不管教学的内容如何,不管学生年龄的大小和年级的高低,都必须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地进行。
试述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试述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吴碧宇摘要:本文叙述了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内容——明了(清晰)、联合(联想)、系统和方法,并从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哲学和心理学,进一步论述了四段教学法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Abstract:This paper narrates Herbart’s teaching method of four steps: Clearness, Association, Generalization, Application,and analyzes its significance with reference to its philosophical and psychological framework; significanceKey words:Herbart teaching method of four steps赫尔巴特(Johnna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把教育学建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设想,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从19世纪后期开始,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国家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四段教学法的内容赫尔巴特要求从儿童心理活动的规律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观念心理学和多方面兴趣的思想,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形式阶段(dieformaten sturen des unterrichts)理论,又称教学步骤,意思是说,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上课的时候,必须遵循这样的“步骤”:明了(清晰)(Clearness)、联合(联想)(Association)、系统(Generalization)、方法(Application)(吴元训,1987)-—这就是著名的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
形式教学阶段亦称“教学阶段论”、“四段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一种教学过程的理论。
认为人的心灵通过“专心”和“审思”交替活动,构成“智力呼吸”,不断吸收、组合观念知识,充实、丰富心灵。
正确组织的教学,应是通过“专心”逐步地钻研教材,通过“审思”而理解教材,形成基于协调、统一意识的人格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的“专心”和“审思”活动,就观念呈现的状态而言,各有静有动。
故教学过程可分为“专心”的“明了”观念处于静)和“联合”观念处于动态,“审思”的“系统”观念处于静态和“方法”观念处于动态4 个阶段。
与此相适应的兴趣发展阶段是注意、期望、探求和行动。
各教学阶段中,教师最宜采用的教学方式应是陈述式的、分析式的、综合式的教学和应用性的练习。
赫尔巴特还认为,尽管因教材构成部分的大小不一,简繁程度不同,教学所经历的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可辨别出上述 4个顺序的教学阶段,它们是普遍适用于教学活动的形式,故名形式教学阶段。
这种理论对改进无计划、无组织的教学以及促进人们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曾起作用。
后经赫尔巴特理论的继承者戚勒和莱因的发展和推广,对欧美中小学的教学工作产生广泛影响,但亦给教学工作带来形式主义倾向。
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
五段教学法是指德国教育家戚勒和莱因基于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阶段而提出的教学理论。
戚勒将赫尔巴特形式教学阶段的第一阶段--"明了"发展为"分析"、"综合",从而形成分析、综合、联想、系统和方法五段,在初等学校推行。
继而莱因又将赫尔巴特的"明了"发展为"预备"和"提示",并将赫尔巴特所称的"联想"改为"联合","系统"改为"总结","方法"改为"应用",构成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和应用五段教学法。
(1)预备:唤起有关的旧观念,以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
(2)提示:讲授新教材;
(3)联想(比较与抽象):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之建立联系;
(4)总括:得出结论、定义或法则;
(5)应用:运用得出的概念或法则解答课题或练习。
这个学派试图把教学阶段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使教学能按照合理的步骤进行。
但由于他们把教学阶段看成是独立于教学内容以外的东西,认为任何传授知识的课都应当按这样的公式进行,便陷入形式主义。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盛行于欧美各国;清末传入中国,曾对中小学教学有广泛的影响。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精心构建了科学的教育学框架。
首先他叩开了教育学科学化之门——将教育学建基于哲学、心理学。
正如其所写的“教育学作为一种教育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说明教育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一、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主要是他提出的统觉论和兴趣说。
1、统觉论所谓统觉(apperception),即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和吸收。
赫尔巴特认为,任何观念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总是与其他观念相互联系,组成一个“观念团”(mass of ideas),这个观念团通过统觉过程把与之一致的新观念吸收进来,不断扩大和完善,以至形成观念的体系,最终形成统觉团(apperceptionmass)或称“思想之环”(the circle of thought)。
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吸收新知识。
依据统觉学说,教学上应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统觉过程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为学生所理解。
赫尔巴特认为,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是一个统觉团的形成过程。
这一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清楚—联想—系统—方法。
这四个阶段就是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2、兴趣说在人的观念活动的过程中,兴趣既是统觉的基本条件,又是智力活动的前提。
赫尔巴特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在教学中,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事物。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普通教育学》读后感2005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号:2005234 张昭芬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精心构建了科学的教育学框架。
首先他叩开了教育学科学化之门——将教育学建基于哲学、心理学。
正如其所写的“教育学作为一种教育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说明教育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一、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主要是他提出的统觉论和兴趣说。
1、统觉论所谓统觉(apperception),即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和吸收。
赫尔巴特认为,任何观念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总是与其他观念相互联系,组成一个“观念团”(mass of ideas),这个观念团通过统觉过程把与之一致的新观念吸收进来,不断扩大和完善,以至形成观念的体系,最终形成统觉团(apperceptionmass)或称“思想之环”(the circle of thought)。
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吸收新知识。
依据统觉学说,教学上应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统觉过程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为学生所理解。
赫尔巴特认为,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是一个统觉团的形成过程。
这一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清楚—联想—系统—方法。
这四个阶段就是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2、兴趣说在人的观念活动的过程中,兴趣既是统觉的基本条件,又是智力活动的前提。
赫尔巴特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外国教育史 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在用权威对儿童进行管理时,赫尔巴特还提
出了要把教师的爱作为管理儿童的辅助手段的主
张。
赫尔巴特关于管理的思想在许多方面提出了
教育管理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
教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赫尔巴特首先认为,教学活动是人类特 有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智能建 设的过程。 2.赫尔巴特反对卢梭的自然主义的教学思 想,认为这种教学思想主张“把人交给自然,或 者甚至把人引向自然并让自然来训练,那是愚蠢 的。
二、教学论 (一)教学方法理论
1.直观教学法:赫尔巴特认为直观方法是 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2.教学过程与方法根据赫尔巴特的主张, 教学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具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 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与 此相应,他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 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这三种教学方 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他所谓的“教学进程”。
第一节 思想基础与《普通教育学》
一、生平及思想基础 1.生平
赫尔巴特出生在德国西部奥登堡一个律师家 庭,从小受过良好的古典教育。少年的赫尔巴特 就比较爱思考和研究一些有关人类社会的问题。 18岁时,他进入耶拿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他 曾经去瑞士的一个贵族家庭做了三年的家庭教师。
在瑞士期间,赫尔巴特曾去布格多夫拜访裴 斯泰洛齐,对其教育方法和经验进行了研究。 从瑞士回来后,赫尔巴特离家来到柏林做了 两年的助教,后又到哥丁根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 学位。在哥丁根大学任教期间,赫尔巴特主要讲 授教育学和心理学。1841年,他因中风而去世。
4.在训育方法上:赫尔巴特提出了许多重
要的观点。
关于训育的方法学论
一、课程论 (一)经验、兴趣与课程
1.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 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 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一致。 另一方面,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学生的观 念,兴趣是头脑中各类观念相互联系的结果,是 个体对观念加以体验的过程。 那么,如何使知识具有“兴趣”,或者说使 知识与兴趣保持密切联系呢?
赫尔巴特
简要评述赫尔巴特关于教学的“形式阶段“理论?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著有《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等,对世界的教育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其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思想意义深远。
赫尔巴特认为,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可以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
与此相应,他提出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就产生了教学过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
认为教学有以下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1)明了,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思想仓库“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清楚明确的感知新教材。
(2)联合,由于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的期待状态,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3)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有序,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需要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4)方法,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联系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虽然因为机械化倾向遭到人们的批评,但是其理论是在严格按照心理学过程规律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
在这个意义上讲,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在教育史上,赫尔巴特首先对教学最一般过程作出了如此详尽的描述,是有助于揭示教学过程的奥秘的,也是有助于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的。
所以说,赫尔巴特作为学科教育学的开拓者和大师,她的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评述
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评述文/张斌贤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为数不多的大教育家之一。
而他的历史地位的奠定,主要在于他提供了一系列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关于教学问题的思想。
他的教学理论不仅独具特色,更重要的是,它继承并发展了近代教学研究的成果,从根本上提高了人们对教学认识的水平。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这是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课题,在赫尔巴特以前,夸美纽斯、洛克、卢梭和裴斯塔洛齐等人都先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思想财富。
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建立是以前人工作为基础的;所不同的是,它既不是纯粹思辩的产物,也不是单纯经验的结果,而是努力按照心理的原理系统建立起来的。
总的看来,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有三重心理学基础。
首先,赫尔巴特认为,应当在儿童已有经验和兴趣的基础上选择课程。
他指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自然的接触和与人的交往,获得了经验和同情(这实质上也是一种经验,只是更倾向于伦理和社会的方面),这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①。
这里,赫尔巴特与卢梭要求重视儿童经验的见解是一致的。
但他又进一步指出,儿童的早期经验是分散和杂乱的,需要教学予以补充和整理,他说:“经验仿佛期待教学追随它,以分析它所积累的(表象)群;安排和连结它的分散的、不定形的碎片”②,这是因为,相对于经验和交往,教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它能更深入地渗透到心灵之中③。
这样,赫尔巴特就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发展了卢梭的思想,并且改造了康德的认识论思想。
那么,教学如何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补充由经验和交往已经得到的东西”④?这首先要求教学的内容能够与儿童的日常经验密切联系,赫尔巴特认为,直观教材正符合这样的要求,对直观教材加以运用,能够使儿童的经验变得更为丰富,确切和真实,因此,教学中排除诸如罗马皇帝、月球中的山和天堂的天使这样一些脱离儿童经验的材料⑤。
在这方面,赫尔巴特与裴斯塔洛齐的主张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赫尔巴特认为,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本身就存在于经验之中。
2020云南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2020云南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是教育学部分中比较重要的考点。
这部分相关知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试题型主要是客观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和判断题),一般是以识记型的考题进行考查。
这部分需要识记代表人物,以及其代表著作和思想观点,并且注意区分不同人物的思想观点。
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很多,从历年考题来看,其中尤以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考频较高。
因此,在本文中,将结合历年考题,对赫尔巴特的理论观点进行梳理。
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因他对教育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他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其最著名的著作为《普通教育学》(1806),正是这本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了。
1.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具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
他认为伦理学为教育指明目的,而心理学则指出教育的途径、手段和障碍。
因而,他也是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并由此确立起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严整的教育学、教学论体系。
2.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巧学妙记——“教师在课堂讲教材”)。
因他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所以他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也是传统教育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3.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理论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四阶段教学法——清楚/明了、联想/联合、系统和方法(巧学妙记——“小明/清联系小芳”)。
统觉理论是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
根据统觉原理,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
教学理论流派简介
•
•
•
•
目标教学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硝 酸的性质” 教学目标的制定:
•
认知目标:了解硝酸的挥发性、不稳定性,理 解并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以硝酸的实际用途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的科学精神,以化学家玻尔(N.Bohr, 1885-1962)用“王水溶解金牌”的故事激发学 生的爱国热情。
•
•
课堂教学的组织
• •
以多种方式引入课题。 要求学题(即不同层次的教学目 标),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有重点地再 次阅读教材。主要思考题如下:
•
了解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王水的组成, 并能正确写出硝酸分解及其与铜、碳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释浓硝酸发烟、发黄的原因,并说明 硝酸的存放方法。 鉴别盐酸、硫酸、硝酸的稀溶液。 从元素化合价的观点说明硝酸在与铜、 碳反应中的作用。
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或实验验证等 方法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交流,逐步达到以上四 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初次反馈信息,教师作出适当的总 结、归纳,并布置课堂形成性练习。 教师在课后对课堂形成性进行恰当的分析 ,对 个别“吃不了”或“吃不饱”的同学进行适当 的个别辅导。
二、分层次教学法
一个人从社会得到了什么,以及给予了社会什 么,这两者之间应保持一种严格的和谐。 重视智育,认为智育具有双重任务,即掌握知 识、发展智力。 把劳动教育看成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劳动是“一般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 不可缺少的途径。
八、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有两项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 具体讲: 要求教师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耗费更少的时间取得 更好的教学效果 精选教学内容,达到教育内容最优化 组织教学时要把学生分班、组、个人并将其有机地结 合起来实行教学形式最优化。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特定的 时间,特定的内容遵守最优的教学原则,选择最优的 教学方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作者:崔凤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05期本文主要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出发,阐明了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的每一阶段的内涵及意义。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是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五段教学法。
19世纪形成的五段教学法直到现在还能见到它的影子。
一、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一)统觉论所谓统觉,即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和吸收。
赫尔巴特认为,任何观念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总是与其他观念相互联系,组成一个“观念团”,这个观念团通过统觉过程把与之一致的新观念吸收进来,不断扩大和完善,以至形成观念的体系,最终形成统觉团或“思想之环”。
赫尔巴特认为,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是一个统觉团的形成过程。
这一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这四个阶段就是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二)兴趣说在人的观念活动的过程中,兴趣既是统觉的基本条件,又是智力活动的前提。
赫尔巴特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在教学中,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事物。
二、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理论当赫尔巴特提出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之上时,他实际上将教育学建立在他所经营的以“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为思维过程的心理学之上,这使发展学生的思维问题第一次正式地获得了形式化的思维步骤以及相应的教学程序。
按照杜威的看法,“赫尔巴特的伟大贡献在于使教学工作脱离陈规陋习和全凭偶然的领域。
他把教学带进了有意识的方法的范围,使它成为具有特定目的和过程的有意识的事情,而不是一种偶然的灵感和屈从传统的混合物。
而且,教学和训练的每一件事,都能明确规定,而不必满足于终极理想和思辨的精神符号等模糊的和多少神秘性质的一般原则。
他抛弃形式训练的理论,这种理论主张,我们有许多现成的官能,可以通过联系任何材料得到训练。
蒋维乔《新教育学》详细介绍了赫尔巴特五阶段教学观
蒋维乔《新教育学》详细介绍了赫尔巴特五阶段教学观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
他明确提出了把教育建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设想,并提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
主要的代表著作是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
巧记——实践基础加三大理论传播实践=教育实践活动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到瑞士的一个贵族家里当家庭教师,从此开始了他的教育活动。
1802年他在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这个学校任教,讲授教育学和心理学。
1809年他应柯尼斯堡大学的聘请,担任柯尼斯堡大学哲学教授,在这里他不仅讲课。
而且积极参与教育改革。
他创办了教学论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和师范研究班、附属实验学校,并亲自在研究所附设的实验学校教数学课,为培养优秀教师作出了贡献。
(20教育学考研QQ群:787893433)基础=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伦理和心理)1.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关于伦理学的基本内容,赫尔巴特提出了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
(1)内心自由。
指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者什真善美具有明确的认识,就能够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的原则。
内心自由观念只能使人决定行为的方向,还不能使人成为有道德的人。
(2)完善。
指人调节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
(3)仁慈。
指“绝对的善”,它要求人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与人为善,从而使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协调一致。
(4)正义。
即“守法”,要求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且按照人们自愿达成的协议或法律解决冲突。
(5)公平或报偿。
是指当人“故意作祟”时予以应有的惩罚,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关于伦理学的重要的特征,赫尔巴特强调知识和认识在德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他指五种道德是一个不可偏废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任何一种观念不能缺少也不能过多或过少,追求各个要素之间的平衡。
前两种是调节个人道德行为的,后三种是调节社会道德行为的。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论述的教学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
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
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1)赫尔巴特试图将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将现实社会的要求与未来社会的召唤统一起来,从而培养既能立足现实,又能面向未来的人才。
(2)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东西:"人们只能理智地把这种服从同儿童本人的意志结合起来,并只能把这种服从作为一种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真正的教育的结果来期待得到","一个外行的教育家如果擅自行使支配权,而这种权力既不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又不是被学生承认的,那么他将完全自毁于此。
"(3)《教育学》的不朽生命在于它的教学论。
第一,赫尔巴特从其观念,兴趣,统觉等心理学思想中寻找其教学论的理论依据,试图将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
这是赫尔巴特的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贡献。
第二,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正确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第三,"四段教学法"的提出。
"四段教学法"对于教学的四个阶段划分得很清楚,且比较细致地考虑到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注意到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不同兴趣,特别考虑到不同的教学阶段所应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
这对于知识的系统授受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4)在训育论中,赫尔巴特试图将道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统一起来,从而使人归于"内心自由"。
传统的教学论
专题2 传统的教学论一: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形式阶段说: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
联想——让学生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在心理上学生“期待”教师给予提示。
系统——要求学生把新旧知识系统化,并在新旧概念的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结,学生在逐步“探索”中完成任务。
方法——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学生的心理特征是“行动”。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论教学内容上主张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
教学组织形式上,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划一。
师生关系中,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提倡“儿童中心论”。
重视学生“能动的活动”,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主张。
认为教学应按照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并指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
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活动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三、凯洛夫的新传统教学论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提倡并发展了班级授课制度。
并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最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某些能力。
教学方法决定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但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四、皮亚杰的认识结构发展论关于认知结构理论揭示了“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内涵,认为成熟、经验、社会作用和平衡是影响人们认知发展的四个主要心理要素。
知识来源于行动,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出“活动教学法”。
几种常用教学基本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发现法局部探求法和引导发现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系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三种形式。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2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圣才出品】
第12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赫尔巴特心理学与其教育思想的关系是什么?答:赫尔巴特心理学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二者密切联系。
其实质关系表现在:(1)教育学以心理学为基础①赫尔巴特心理学一开始就与教育和教学问题直接联系在一起,他的心理学是一种教育化了的心理学。
所以,赫尔巴特通常还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如果脱离了他的心理学,人们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他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应当成为一门科学,科学心理学应以经验、形而上学和数学为基础。
通过经验,心理学得到它的材料,但心理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收集这些材料,而应使内心成为可以理解的,这就需要用数学公式表示心灵活动的法则。
②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基于心理学思想的,他最初也是从研究心理学入手,在心理学上有很高的造就。
他的心理学又称观念心理学,主要观点包括观念、意识阈和统觉,在观念上,他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机能只是观念的活动,心理学就是研究观念活动的科学,观念的相互联合与斗争是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在意识阈上,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必须跨过一道界限,这个界限便为意识阈。
在统觉上,他认为统觉的过程就是把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组成“观念团”。
赫尔巴特把这种观念及其统觉论应用于教育中,就是要说明教育是如何通过感觉经验的作用使学生不断掌握新知识的。
(2)教育理论是对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和发展赫尔巴特在其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教育理论中很多都涉及到心理学的知识,并且将其灵活运用。
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教学过程主要有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四个阶段是依次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代表一个心理的过程。
这是对统觉理论的应用。
人的统觉团的形成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而对这个过程的反应就是教学的四个阶段。
这刚好反映赫尔巴特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结合的特点。
这样的例子在他的教育理论中还有很多,其教育理论更进一步发展了心理学。
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思想
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思想莱因认为,教师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唤起学生大脑中的原有观念,使他愿意去"嫁接"新的教材;为了明确一堂课的目的,为了引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和集中其注意力,教师要能够及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为教学作好准备。
这样,学生的大脑对感知教材已经有所准备,教师呈现的教材就能清楚、明了和具有吸引力。
然后在进入新知识与学生大脑中原有观念之间的联合,熟练地运用各种方法使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模式。
第四阶段就是概括或抽象,它将检验新老模式刚进入学生大脑中的观念。
最后就是在掌握了新知识的基础上以适当的方法去应用新的知识。
[17]赫尔巴特学派对教学阶段的科学分析和细致地研究,使杂乱无章,混淆未别的教学过程逐渐走上了有章可循的轨道,这种方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直是师范院校教育学生的基本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一种经典的教学程序,特别是推动二十世纪世界各国的普及教育运动中,对免除课堂教学中的混乱,对新师资的培训作出了贡献。
仔细考察赫尔巴特学派所提出的教学阶段,虽然各人提法各异,但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却相近。
他们已经概括出人类认识过程的共同要素即感知、思维、运用。
他们认为,教学过程应从儿童的观察开始,从而进入抽象的思维过程,最后为了保证这种思维的结果,在实际的练习中加以适当的应用。
[18]这是符合于人类的心理本质的,是反映人类认识过程客观规律的。
但是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是把学生放在一个平面上的理论。
他们严格规定学生的认识活动必须遵循从感知--思维--运用的模式,过分强调,这种次序是不能倒置的,这种单向平面的运动势必导致形式主义和机械僵化。
课堂学习是一个有机组成的整体,在学习活动中,每一个成员都有其特殊性,而且又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
这个学生"感知"的问题,那个学生不一定理解,这个学生在"概括"上遇到了困难,那个学生还没有发生"联想",这些问题只能在纵横交叉的信息传递中,由每个学生自己去解决,而不能由教师照搬这套程序,形式主义地一刀切。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实质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将兴趣分成四个阶段:注意,期待,方法,行为,并根据儿童学习活动中的两种思维方式:专心和审思,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他指出,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一个井然有序的,都经历四个阶段:
1.明了(清晰)
当表象以自身的力量出现在感官前时,兴趣处于注意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静止的专心.教师要运用直观的教具和具体的讲解,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2.联想(联合)
由于新的表象进入意识,激起了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这时的联合是不稳定的,兴趣处于期待阶段,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自由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方法.
3.系统
新旧观念最初的联合不是有序的,需要对前一阶段专心活动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处于要求阶段,这时教师要运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所获得的观念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4.方法
新获得的概念,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还需要巩固和
强化,这就需要学生自身的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阶段理论最突出贡献是在严格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都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建立了一种明确的规范的教学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不仅是对教育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且具有实践的意义。
因此,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它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受到来自个方面的批判.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简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说的主要内容
简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说的主要内容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主要内容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是指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Herbart)提出的教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以心理学为基础,强调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观教学形式:赫尔巴特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通过直接观察和感受来获取知识。
他主张教师应该使用具体的实物、图片、模型等教具,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知,从而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 讲授教学形式:赫尔巴特认为,讲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知识内容、解答学生的问题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他提倡教师讲授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以及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在讲授中主动思考和参与。
3. 讨论教学形式:赫尔巴特认为,讨论是一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的重要形式。
他提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通过互相交流和辩论,激发思维,深化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4. 实践教学形式:赫尔巴特认为,实践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他主张教师应该通过实验、观察、实地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实践中学习。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问题教学形式:赫尔巴特认为,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检查学习效果。
他提倡教师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和层次,避免简单的记忆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直观教学形式、讲授教学形式、讨论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形式和问题教学形式。
这些教学形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实质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将兴趣分成四个阶段:注意,期待,方法,行为,并根据儿童学习活动中的两种思维方式:专心和审思,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他指出,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一个井然有序的,都经历四个阶段:
1.明了(清晰)
当表象以自身的力量出现在感官前时,兴趣处于注意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静止的专心.教师要运用直观的教具和具体的讲解,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2.联想(联合)
由于新的表象进入意识,激起了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这时的联合是不稳定的,兴趣处于期待阶段,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自由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方法.
3.系统
新旧观念最初的联合不是有序的,需要对前一阶段专心活动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处于要求阶段,这时教师要运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所获得的观念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4.方法
新获得的概念,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还需要巩固和强化,这就需要学生自身的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阶段理论最突出贡献是在严格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都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建立了一种明确的规范的教学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不仅是对教育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且具有实践的意义。
因此,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它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受到来自个方面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