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史 第十六讲: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二)提出了政策科学方法论:系统群研究方法
政策科学方法论是德罗尔政策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在批评拉斯韦尔等人所推崇的行为科学及其方法、分析管 理科学的局限性以及政策科学的跨学科性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他的系统群研究方法。
1.指出“行为科学”方法对于政策研究的局限性
政策科学研究要用到经济学方法,但行为科学方法却不 包括经济学方法,且行为科学方法有其自身的弱点,不适用 于作为政策科学的主要或唯一研究方法。
第十六讲: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述
生平:叶海卡·德罗尔,1928年出生于维也纳,10岁移居以 色列,曾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和美国的哈佛大学学习法 律、政治学和社会学。为政策科学的规范化研究作出了举世 瞩目的贡献,因而被誉为政策科学之父。
著述:与著名政策分析家爱德华·奎德合作创办了第一个 《政策科学》理论刊物。撰写了著名的政策科学三部曲: 《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 (1971年)和《政策科学探索》(1971年)以及《逆境中 的政策制定》(1986年)等多部著作。
D.“缺乏创造性”——即管理科学以追求最大功效 为原则,虽然它能够从各方案中选出最优者,但却不能推 出全新的方案。
3、提出把பைடு நூலகம்系统群研究方法”作为政策科学的方法论基 础
德罗尔的宏观政策分析思想

德罗尔的所谓“宏观政策分析”,简言之,即是指能够应付高层大政方针的政策分析。
他通过对24个政府首脑机构的比较研究,发现政策分析在高层领导人那里几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固然有某些权力、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但他认为最主要原因是目前在技术水平上的不足,使其在高层领导人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上无能为力。
为此,他强调有必要在政策分析领域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革新,发展“宏观政策分析”。
德罗尔的宏观政策分析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下二十二条原则。
这些原则的注意力虽然集中在政府最高层次上,但是若做些适当的调整,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决策层次和组织。
⑴以判断和行为的哲学而不是科学的哲学作为基础科学的宗旨在于追求真理,这一点对于各门学科来说都是无可争议的,尽管政策分析同真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它却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其目的在于改善决策,亦即做出比其他可能的决策更好的决策,再加上政策分析具有诸如由决策的特殊节奏造成的时间约束等特征,因而透过实际推理和行为哲学这面镜子来看待政策分析更为重要。
虽然政策分析应尽可能地寻求科学的标准,利用科学的方法,但从根本上讲,它则是一项“实践的”,而不是“科学的”工作。
所以,德罗尔认为把政策分析建立在科学哲学以及与之相伴而行的实证主义方法基础之上的倾向是不恰当的。
宏观政策分析不能死抱着“硬性”方法论和实证主义方法不放,相反,它在处理隐晦朦胧的难题,例如最高层次的关键性问题时,有必要更多地依赖玄妙的理解技巧和其他的“软”方法,其目的在于对重大抉择方案做倾向性选择。
为此,宏观政策分析常以启发型原则、定性化的备忘条文以及推理的准则等形式出现,该方法使用的是推理而不是计算,这里所谓的模型制作更多地是指一种比喻而不是具体的计算模式。
当然,德罗尔也承认宏观政策分析的这些特性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如过多的主观性以及由于缺乏质量控制措施而造成的危险等。
但是,如果要在这些问题和对关键性抉择无所作为之间做一选择的话,他仍主张从恰当的行为和判断哲学的角度出发推行宏观政策分析。
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1

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原则
因为渐进主义对要求政策质量高的问题无能为力,对 受传统束缚很深的公共机构的影响也很小,激进的改 革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冒很大的风险,所以德罗尔给 出的建议是有选择的激进主义: “有选择”指认真分析逆境的特征,选择那些足以改 变逆境的主要社会变量(这些社会变量也常常是造成 逆境的主要社会变量). “激进”指对挑选出来的社会变量集中政策资源,采 取强化的干预手段,促使其朝良性转化,从而对逆境 产生重大的影响.
准备承担风险同时避免万一的原则
逆境意味着社会局势的紧张状态并伴随着巨大的
不确定性,此时坚持渐进主义会使状况更加恶化.
此时决策者对逆境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打破那
种认为可以通过渐进主义等没有风险的对策就可 以走出逆境的幻想,正视现实,采取积极有效的,准 备承担风险的政策方案.
但同时要十分注意可能出现的小概率的灾难性后
对逆境的政策制定反应
1,对逆境的认识出现偏差 2,试图影响公众对逆境的认识 3,逆境惯常化甚至美化 4,名义性或表现性行动主义 5,对政策制定的责任实行再分配 6,渐进主义加上偶发的激进 7,大规模的行政改革 8,削减公共开支 9,非教条性宏观政策革新 10改进政策制定本身
经济学
• “核心是把政策制定作为研究和改进的对象,包括政策制定
的一般过程以及具体的政策问题和领域”.
• 政策研究的范围,内容和任务是:理解政策如何演变,特别是
在具体政策上改进政策制定过程”
政策科学研究的内容
1,现实和问题的理解 3,超渐进主义
2,宏观政策和关键选择 4,复杂性(相关政策系统)
积极性强制干预的原则
德罗尔

应付逆境的对策
应付逆境的对策必须从消除政策制定的无 能入手:
改进应付逆境的基础条件 改进政策的制定过程 变革政策观念和决策方式
对德罗尔政策科学的评价
▪ 政策科学是二战后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全新的
跨学科领域,它的出现被誉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尤 其是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变化.
▪ 经过早期拉斯维尔的突出贡献,明确了社会科学中
▪ 5,模糊性决策 (不确定性) 6,学习(政策制定中学习)
▪ 7,政策结构
择)
8,困难的选择(价值选
▪ 9,元政策,即制定政策的政策
政策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
在感情,价值 因素介入时, 保持观察的
客观性Leabharlann 把理解现 实和改进 政策,制定 政策融为 一体.
逆境,逆境的分类和普遍性
▪ 逆境:由不同原因造成的,难以消除的各种社会
紧张状态.
简单的逆境
可处理逆境
短期的逆境
内生的逆境
复杂的逆境
难驾御逆境
长期的逆境
外生的逆境
逆境是普遍存在的
政策制定对应付逆境的作用
德罗尔认为:逆境是一种政策困境.
虽然摆脱逆境的途径可能有多种, 政府的 政 策制定是应付逆境的一条重要途径,该途径是 其他的途径所不能替代的.
提高政府中枢系统的决策能力,改进逆境中的 政策制定,成为各国政府行政与政策研究的当 务之急.
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12月18日
叶海卡.德罗尔简介
叶海卡.德罗尔:以色列人,1928年生于奥地利维也 纳.10岁移居以色列,是一位在美国工作的以色列学 者.
曾在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和美国的哈佛大学学习 法律,政治学和社会学.
是一位政策科学理论家,也是一位作为”政府和公司 医生”的社会实践家.
西方行政学说史纲要

心的治理系 统中所扮演 的角色的一 套理论
对为实现目标而勇于 承担风险的组织成员 予以激励和保护 相信广大组织成员的 责任心和创造力 制定目标
监督信息不完全
说明解释
企业家政府 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 的基本特 节 征: 重产出而非投入
政府的寻租行为为 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提 高社会民主程度 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 补救“政府 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 失败”的政 策建议 改革赋税制度,约束政府权 力
合理化-合法化组织
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 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 的组织形态
人事行政思想
美国加强民主和效 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 率协调的助攻方向 一次精神革命 -政府体制的改革
合理分工
行政监督思想
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 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 科学工作法 官僚制及其特 征 实行职能工长制 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 行例外原则
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 (棱柱型行政模式)
新公共行政学的动态、开放组织 观:分配过程;整合过程;边际交 换过程;社会情感过程
达到临界质量原则
经济要素:“市场-企业 ”结构;“互惠-重配” 结构;“集市-有限市场 ”结构 社会要素
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原则
准备承担风险同时避免万一的原则
行政生态要 沟通网络 素 符号系统
神秘化的组织
行政的实质
走向协调的道路之 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挑选 一:政治对行政的 第一流的工人 适度控制
权威结构理论 与组织类型分 传统的组织 析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 走向协调的道路之 行政学研究的历史 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 二:行政的适度集 渊源 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 权化 标准化 管理的14条原则:劳动 分工;权力和责任;纪 律;统一指挥;统一领 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 美国走向行政与政 利益;人员的报酬;集 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治协调的独特道路 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中;等级系列;秩序; -法外调节 公平;人员的稳定;首 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史第十六章新公共服务理论_[全文]
![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史第十六章新公共服务理论_[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2e973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0.png)
第十六章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管理: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政府只掌舵,不划桨。
丹哈特夫妇:“当我们急于掌舵时,我们是否正在淡忘谁拥有这条船?”公民是一个多重的角色,他们既是公共财政的主要供给者,也是公共服务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各种生活的参与者和公共利益实现的监督者。
Contents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思想2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简要评述3新公共服务的定义新公共服务常常被视为以公共行政思想和实践(即基于传统公共行政学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为基础的第三种选择,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与方向第一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赖特的生平及其主要学术贡献美国政府、公共服务和非赢利组织研究的权威人物1995年《政府膨胀:联邦层级与责任分散》1997年《改革的浪潮:促使政府运行起来》1999年《新公共服务》2004年《高绩效的四大支柱》曾经获得国家公共行政研究院的“刘易斯·布朗洛图书奖”罗伯特·B·登哈特博士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全国公共服务运动”的创始人现任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曾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的主席曾担任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曾担任特拉华大学城市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公共行政学教授曾担任佛罗里达大学奥兰多分校公共行政系主任曾担任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等职务第一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性著作:《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组织理论》,《公共行政:一种行动取向》,《意义之寻求》,《公共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中人的行为管理》,《公共服务的新生》,《公共服务中的行政领导》珍妮特·登哈特1979年,她获得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主攻公共行政学1991年,获得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主攻公共行政学1995~1999年,担任亚利桑那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1999年至今,担任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第一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第二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思想1989年1999年2000年新公共服务的提出美国著名行政学者帕特里夏·英格拉姆和戴维·罗森布鲁姆就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指的是“一场新型的公共行政运动”保罗·赖特在其著作《新公共服务》中将“新公共服务”描述为“21世纪新一代公务员应具备的典型特征”罗伯特·B·登哈特和珍妮特·V·登哈特在《公共行政评论》上发表了题为《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对市场的过分崇拜忽视了市场的缺陷而向私人部门管理过分的模仿学习导致公私管理的混乱丧失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正当角色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包括企业家政府理论在内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德罗尔的政策科学理论

二、德罗尔政策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德罗尔的政策科学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包括 三个方面:政策科学研究思想、逆境中政策制定的思 想和宏观政策分析的思想。
德罗尔的政策制定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逆境中的政 策制定》一书中。该书讨论了所谓逆境环境下政策制 定的问题,其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逆境及其分类和普遍性 德罗尔认为,所谓“逆境”,是指由不同原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的、
在德罗尔看来,在当今世界,逆境是普遍存在的。 尽管今天的人类在物质条件与经济、科技、文化水 平等许多方面都大大优越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但 与此同时,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人类社会都 愈来愈陷入一种严重的困境之中。
当今世界,无论是体制转型中的国家还是体制成熟 的国家、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在发展过 程中普遍出现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证明了德罗尔关 于逆境普遍性的论断。
(10)改进政策制定本身。这种反应有一部分是在行政 改革中进行的,它是政策科学所主张并致力研究的一 种反应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政府计划部门, 国务院或总统设立政策规划与分析机构,设立服务于 国家首脑的监察、审核机构,建立政策研究组织,为 政治家配备专业政策顾问,实行预算改革等。
德罗尔认为,尽管政府中枢决策系统还可能对逆境 有其它的反应方式,但从根本上看,只有极大改变 政策制定系统乃至整个统治系统的有关组织、过程 及其构成要素的主要特征,才能真正提高政策制定 质量,有效对付逆境。
应付逆境的政府政策原则有以下几个:
(1)社会改造原则
社会改造原则是指对一个社会的机构、制度、政治和 经济生活的运行过程实行广泛而彻底的调整和变革, 这种调整与变革不是社会自发的行为,而是政府中枢 决策系统自上而下的、经过认真规划设计的自觉行动。 在德罗尔看来,社会改造原则的主要特点包括:对不 断发展的现实实行广泛的干预,综合而长远的规划, 积极合理的奋斗目标,足以达到临界限质量的政策手 段,不断调整决策模式以适应急剧变化的形势以及使 现实得到超渐进变化的能力等等。
西方行政学说史 考试 重点

西方行政学说史一、对威尔逊行政思想的简评第一,威尔逊首次提出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研究政府管理.把研究重点放在政府“执行”和行政管理这一“事务性”领域这一革命性的突破直接导致了行政学的产生。
第二,威尔逊对行政科学的目的、行政学研究的出发点、研究方法以及行政组织、行政职能和行政活动等行政学研究对象作了论证,开了行政学研究的先河,为行政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三,威尔逊的“适当政府”理念,以及他对批判性地吸收外国行政管理经验所持的“拿来主义”态度,对于指导我国正在进行的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机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1.三种组织及其特点神秘化的组织:行使权威的方式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它以对个人的崇拜、迷信为基础。
特点:(1)组织成员必须坚决服从领袖的命令(2)组织内部管理的非专业化(3)组织缺乏日常的、合理的经济支持(4)组织具有强烈的革命性(5)组织的不稳定性合理化一合法化组织:在合理化一合法化的组织中,权威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是由于有了依法建立的等级体系。
此时的权威必须在组织中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被领导者对权威的服从实质上是对组织规则的服从,在赢得服从这一点上与领导者个人的品质、能力、学识关系不大;此时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在法律地位上显然是平等的,各自都要受到组织规则的约束。
2)三种权威类型个人魅力型传统型法理型2.官僚制及其特征(1)官僚制的定义:“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3)官僚制的特点:合理的分工:官僚制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官僚制的组织设置。
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官僚制的运行常态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管僚制责任和保障机制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官僚制的内部管理适应工作需要的考录与专业培训机制:官僚制的更新机制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4.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价功绩与地位: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是组织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古典理论走向全面的成熟与完善。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西方行政学说史导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一、西方行政学的产生1、中西早期行政管理思想(非系统非学科化)2、1845年法科学家M·A·安培“建立管理国家之科学”的设想;3、1865-68德学者斯坦因七卷本《行政学》最早提出“行政学”一词(指行政法);4、1887年美学者(总统)威尔逊发表开创性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
5、1900年美学者古德诺出版发表〈政治与行政〉一书,进一步明确指出政治与行政的区分。
(自此行政学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研究领域得以确立。
)6、1926怀特《行政学导论》、1927威洛比《公共行政原理》,对其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
行政学理论体系得以形成。
(产生背景)二、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历程多种分段方法:A、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期(19世末20世初)、社会人时期(20世纪20年代)、当前时期(二战后);B、台湾学者(行政学):传统理论时期(X*:1900-30)、行为科学时期(Y*:1930-60)、系统理论时期(Z*,1960后);C、夏书章:形成阶段(19世末到20世纪20年代)、成长阶段—科学管理时期(20年代后)、科学化时期(40年代始);D、教材观点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参照众多美国学者之方法),六阶段:西方行政学的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年)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西方行政学的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年)西方行政学的发展与应用时期(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政学的挑战与创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西方行政学的总结与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1、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威尔逊:行政学创始人,《行政学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科;古德诺:(美)行政学家,《政治与行政》,对政治与行政的分离理论作了进一步发挥;泰勒:(美)管理学者,《科学管理原理》,倡导科学管理;法约尔:(法)管理学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十四管理原则)2、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这一时期的行政学家继承了早期行政学的基本信念,认为“真正的民主与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
德洛尔 政策科学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参考答案一、试问政策科学的两个传统。
(P2-12)1130字政策科学的两个传统是科学传统和分析传统。
科学传统是基于拉斯韦尔和德洛尔等人对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全新政策科学的界定;分析传统是基于另一些学者对作为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的政策分析的强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政策科学的重心向政策分析倾斜,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范式转变。
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的进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
1951年由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一书,被人们当作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
现代政策科学是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也与其诞生地美国特殊的社会发展状况相关。
拉斯韦尔提倡政策科学的一个基本原因是他对当时社会科学的零碎的专门化的不满和担忧,认为政策科学或社会科学中的政策方向可以确立起一种全新的统一的社会科学。
政策科学将致力于一般选择理论的研究,将关心“社会中人的基本问题”,它将采取一种全球观点,强调政策的历史脉络,强调对变化、创新和革命的研究。
在拉斯韦尔看来,政策科学具有6个基本特征,包括以民主体制作为前提,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必须是数学公式和实证数据建立起可检验的经验理论,对于时间和空间非常敏感,具有跨学科性,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必须建立起动态模型等。
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理论指明了社会科学中的政策科学方向,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美国的“政策科学运动”。
德洛尔继承和发展了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理论,使政策科学的“范式”趋于完善,从而形成了拉斯韦尔-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
他将政策的出现看作是一场“科学革命”,认为政策科学有一系列的创新,政策科学的基本“范式”有14项。
拉斯韦尔-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为许多政策研究者所赞同和遵守。
但另一方面,由于拉斯韦尔和德洛尔提倡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全新的政策科学没有明确的边界条件,几乎成为一个凌驾于所有社会科学之上的科学,是需要长期奋斗的理想,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全面突破,遭到一些社会科学家的批评。
第十四讲: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政策科学研究要用到经济学方法,但行为科学方法却不包括经济学方法,且行为科学方法有其自身的弱点,不适用于作为政策科学的主要或唯一研究方法。
在德罗尔看来,“行为科学”是一个包括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政治学在内的广义学科概念,而经济学却不在其中,因为经济学对于分析人的基本行为来说过于抽象,很不充分。但经济学这门学科与政策是相关联的,对政策研究是在用的。
B.研究对象:其“核心是体的政策问题和领域。
C.政策研究的范围、内容、任务是:理解政策如何演变,在总体上,特别是在具体政策上改进政策制订过程。可见,政策科学包含着广泛的主题、事件、态度倾向、方法、方法论和利益问题。需要以大量的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作基础。这要用真正一体化的观点把政策与政策制定看成社会问题——处理能力和控制能力提高的一种有用手段。在他看来,政策研究的学科边界是模糊的、开放的,所以人们对其范围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F.渐进主义加上偶发性的激进即依然遵循常规条件下的渐进主义模式来制定政策,当逆境进一步恶化,渐进主义已明显不合适时,又作出一种痉挛性反应,采取激进措施。
G.大规模的行政改革亦即对整个政府系统实行政治改革,以提高政府,特别是政府中枢决策系统的工作效率,如美国卡特执政期间的人事改革,英国1970年制订的《重建中央政府》计划。德罗尔指出:“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和一部分西方国家中,这种大规模的行政改革在对逆境的政策制定反应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在德罗尔看来尽管摆脱逆境的途径可能有很多种如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包括物质财富的激增人类控制其自身环境能力的加强及包括智力和其他素质结构的优化在内的各方面突破以及诸如市场机制等对社会经济自发地进行调节的所谓?看不见的手?等等但是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富有理性的人类其应付逆境的一条重要途径便是政府的政策制定因为诸如?看不见的手?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等社会运行机制往往不能够按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引导社会发展其后果也极不确定而科学技术在短期在内难以取得实质性的巨大飞跃况且任何途径都必须借助于政策制定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第十六讲: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C. 逆境惯常化甚至美化。逆境惯常化就是将逆境视为 一种正常的社会状态,而美化逆境则是指将逆境解释为社会 走向繁荣兴旺的必经阶段或必要考验。 D. 名义性或表现性行动主义。即政府中枢决策系统颁 布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多种行动,给人一种政府正在努力 采取措施客户逆境的印象,从而既可安慰公众又可满足高层 政策制定者自己的心理需要,但这些行动一般对于应付逆境 并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E. 对政策制定的责任实行再分配。这在不同国家表现为 两种趋势:一种是政府中枢决策系统将权力下放,以减轻自 身所承受的压力,共同承担风险。另一种是把权力更集中于 中枢决策系统部门,以便获得应付逆境所必须的政治力量。 F. 渐进主义加上偶发性的激进。即依然遵循常规条件下 的渐进主义模式来制定政策,当逆境进一步恶化,渐进主义 已明显不合适时,又作出一种痉挛性反应,采取激进措施。
4、应付逆境的政策原则 A.社会改造原则(核心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含义:社会改造原则是指对一个社会的机构、制度、 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运行过程实行广泛而彻底的调整和变革。 主要特点:包括:a.对不断发展的现实进行广泛的干预; b综合而长远的规划;c积极合理的奋斗目标;d足以达到临 界质量的政策手段;e不断调整决策模式以适应急剧变化的 形势以及使现实得到超渐进变化的能力等等。 德罗尔认为,社会改造原则是应付逆境的纲领性原则, 其根本出发点在于支持应付逆境的创新方案出台以及支持 不同于常规的超渐进主义变革出现。 但是人们在现实中常常看到的却是僵化的政府机构和 低效率的运行机构像一张无形的网通过各种社会互动过程 妨碍着政策创新。在德罗尔看来,这种现象既是逆境产生 的原因又是社会走出逆境的阻力。为此,社会改造原则的 核心就是国家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
(三)分析了逆境中的政策制定问题
西方行政学说史 精华整理

西方行政学说史名词解释: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其理论来源是注重自我控制,促进权力下放,强调成果第一,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的管理。
政府失败:政府失败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德罗尔:以色列著名学者,国际上著名的政策科学权威。
被誉为政策科学之父。
代表作《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主要研究成果,逆境中的政策制定彼得德鲁克:美国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政治学家,代表作《管理的实践》《动荡时代的管理》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渐进主义方式的优点:1)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
2)在一时无法高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
3)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搞乱了原目标的秩序。
4)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作的抉择是正确的,特别是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
5)渐进方式可以比较稳妥,容易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内容: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原则:1)按部就班原则;2)积小变大原则3)穏中求变原则合理性和局限性:合理性,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事物看成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的过程;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强调维持社会和组织的稳定。
局限性:明显带有保守的特点,它一般适合于比较安稳和变动不大的环境。
里格斯:行政生态学行政生态学:研究自然以及人类文化环境与公共行政运行至今的相互影响情形的一门行政学分支学科。
三大行政模式分类: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融合型行政模式)工业社会(衍射型行政模式)过度社会的行政模式(棱柱型的行政模式)过度社会公共行政的特点:1)异质性,及同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里存在着不同的制度,行为和观点,2)重叠性,主要指政府机构的重叠。
德罗尔逆境政策理

2007.08
逆境政策制定思想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
与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应付逆境政策原则如社会改造、达到临界质量、 准备承担风险同时避免万一等原则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逆境政策制定理论中的危机决策思想与我国最近流行的“危机”意识不 谋而合。危机决策是逆境中政策制定的一种特殊方式。 决策方法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
政策主体实现权力集中这样就可以使政策主体在短时间内积聚有效的资源为应对逆境创造合适的条件也减少了因为权力不集中过于分散导致的错过解决逆境的最好时机可能性的发生同时一旦权力集中的政策主体出现了政策失误那么也可以直接追究其责任减少互相推诿的事件发生这其实也是迫使政策主体制定有效的合法的政策
德罗尔逆境政策理论对我国 政策制定的启示
集体决策的固有局限。如寻求相互支持以作为一种主要动力。
2007.08
5.2 政策建议
理性认识制定政策所要应对的逆境。系统的对逆境进行分类, 根据分类制定相应的政策,是制定有效政策的第一步。 加强决策机构的权威,对应对逆境的政策主体实现权力集中。 政策主体实现权力集中,这样就可以使政策主体在短时间内积聚 有效的资源,为应对逆境创造合适的条件,也减少了因为权力不 集中,过于分散导致的错过解决逆境的最好时机可能性的发生, 同时一旦权力集中的政策主体出现了政策失误,那么也可以直接 追究其责任,减少互相推诿的事件发生,这其实也是迫使政策主 体制定有效的、合法的政策。
2007.08
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决策的程序化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建立国家级政策规划和政策分析机构。各个部门针对具体业务 建立自己的政策规划与分析机构。在主要决策位臵旁建立优秀
专业人才队伍,以提供整体性和创新性分析来辅助高层决策。
34号陈美妮德罗尔的政策思想研究与应用

德罗尔的政策思想研究与应用陈美妮行政管理专业2013级2班20133401140234摘要:西方行政学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政策科学的兴起。
迄今为止,政策科学已经经历了40年的演变过程,而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被社会承认,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在美国工作的以色列学者叶海卡·德罗尔。
本文通过对德罗尔的政策思想进行介绍以了解相关的理论;其次,借鉴其思想对中国有价值的地方,为中国的政策科学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叶海卡德罗尔;政策科学;逆境中的政府政策;中国当代价值现代政策科学是西方的产物,从政策科学诞生之日起,它就与以色列学者叶海卡德罗尔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
叶海卡德罗尔是是继拉斯韦尔之后的“第二代公共政策学家”,被誉为“政策科学领域的泰斗”,政策科学的创始人之一。
然而中国学界对其思想的系统研究凤毛麟角。
德罗尔关注治国安邦之技、管理天下之道,他热爱中国,喜欢引用《论语》里的箴言,他的政策思想是丰富多元的,值得任何政策科学领域的学者深入探究。
一、介绍选题的背景、理论现实价值与写作思路;1、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最初选择德罗尔的政策思想作为研究主题,是由于在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进程中,有两个人物对这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功不可没,一位是公共政策学的第一代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对于拉斯韦尔,由于他在政治学和传播学领域的不凡学术成就,国内学人多有了解;而对于第二代创始人,也就是以色列的学者叶海卡德罗尔,我们却知之甚少。
对德罗尔的学术成就,公共政策学的教科书上总是会提及奠定德罗尔学科地位的“政策科学三部曲”,即《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和《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应用》(1971年),这三部著作是政策科学取得学科上的独立性,开始学科范式探索过程的独创性著作,标志着政策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进入西方学者的研究视野。
对德罗尔在恐怖主义与安全领域的理论贡献,国内学人鲜有提及。
西方行政学说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一、解词1、工时研究1)泰罗给工时研究下的定义:“工时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对完成一件工作应该用的时间进行精心的研究……(而不是)对完成工作的实际时间进行研究,仅仅研究对一个工人完成一件规定任务的时间作出统计,这并不是工时研究。
”2、官僚制P53习惯上,尤其在汉语中,官僚制是一个贬义词。
然而,韦伯所说的“官僚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在他看来,所谓“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政府、军队、宗教团体以及早期的企业都采用的是这种组织形态,它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
可见,在这种意义上,“官僚制”基本上属于中性词汇。
3、梅奥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行为科学的奠基人,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人群关系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为:工人是“社会人” (物质,社会,心理需求)而不是“经济人” (物质需求)。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企业有利有弊。
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4、有限理性决策 P32820世纪40年代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从管理决策理论的角度对古典管理决策理论的“完全理性”质疑,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理论,从管理决策理论的角度阐释有限理性,摒弃以法约尔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决策理论的完全理性。
1.有限理性和决策原则:人类行为是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应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行政人取代经济人。
行政人是心理人(有个人目的动机怪癖)与经济人两者的结合,具有有限理性。
西蒙的行政决策准则:令人满意原则,由于认识有限理性的行政人,因此应该用令人满意的准则取代最优化准则。
《西方行政学说史》思考题

《西方行政学说史》思考题第三部分深化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理论第17章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理论通过对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理论的研究,试分析:1、试论述行政生态学理论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特点2、试分析里格斯关于国家行政五大生态要素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3、试分别叙述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溶合型行政模式、与现代工业化相适应的衍射型行政模式和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棱柱型行政模式的基本特征(从五大生态要素出发进行分析)4、试从学术价值和局限性两方面对里格斯行政生态理论进行评价5、试分析行政生态学理论对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启示第18章黑迪的比较行政学理论通过对黑迪比较行政学理论的研究,试分析:1、黑迪总结出学者们在公共行政研究的一些核心问题上达成共识的观点是什么?2、分别从学科发展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分析比较行政学研究的重要性3、黑迪认为,默顿的“中程理论”是利用率最高且最受欢迎的比较分析框架。
试分析“中程理论”的基本含义,并举例说明该理论在行政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19章彼得的彼得原理通过对彼得的彼得原理的研究,试分析:1、试结合彼得原理,分析广泛存在于社会组织的痼疾——“不称职”现象的原因2、试举例说明冲击式晋升、蔓藤式晋升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3、试分析帕金森理论与彼得原理中关于组织等级制的区别4、试结合实际,谈一谈彼得原理对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有哪些启示?第20章德罗尔的政策科学理论通过对德罗尔政策科学理论的研究,试分析:1、试论述德罗尔关于政策科学的含义、特征和系统群研究方法的含义2、试结合行政管理实际,分析系统群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3、试结合政策制定环节,分析应对逆境的政策原则在实际中的运用4、分析德罗尔的政策科学理论对我国决策实践具有的参考和借鉴价值第21章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理论”通过对“新公共行政学理论”的研究,试分析:1、试分析传统公共行政学与新公共行政学的区别2、对公共行政组织中的四种基本运作过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3、试分别论述新公共行政学在理论研究和行政实践方面对当代公共行政发展的贡献4、试述新公共行政学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第22章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通过对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研究,试分析:1、试结合行政管理工作,分析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和七个基本步骤2、试结合行政管理工作,分析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参与式”管理)3、试分析在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推广目标管理的意义4、你认为目标管理在公共行政应用中的主要环节包括哪些内容?第23章奎德的政策分析理论通过对奎德政策分析理论的研究,试分析:1、叙述政策分析的含义、目的、基础(运筹学和系统分析)和必要性2、为什么说政策分析是在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试结合某一项具体事件,叙述政策分析的一般过程4、试结合行政管理实际,叙述政策分析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运用第24章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通过对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说”的研究,试分析:1、试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府政策低效率的原因以及克服这种现象的对策?2、试分析造成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以及克服这种现象的对策?3、研究“政府失败学说”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有哪些启示?第四部分拓展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理论第25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通过对法默尔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研究,试分析:1、试分析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含义2、试分别对后现代重建的四个值(想象、解构、去领地化、变样)的含义进行分析3、试结合公共行政实际,对后现代重建的四个值(想象、解构、去领地化、变样)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4、试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所包含的富有创新性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5、试分析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第26章库珀的行政伦理理论(重点)通过对库珀行政伦理理论的研究,试分析:1、试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际,对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2、试分析“公民美德”与“行政责任”之间的关系3、你对走出行政伦理困境——责任冲突有什么认识?4、试结合公共行政实际,分析负责任的行政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和运行过程?5、试结合库珀行政伦理理论研究,提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负责任的行政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架第27章霍哲的政府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通过对霍哲政府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试分析:1、试分析政府责任与政府绩效改进之间的关系2、试结合行政管理具体实例,分析政府绩效评估系统的构建3、基于回应性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对于提高政府绩效水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试结合我国国情,谈谈对实现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之间良性互动问题的认识第28章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通过对奥斯本企业家政府理论的研究,试分析:1、试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存在的危机进行分析2、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试结合行政管理实际,分析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4、试分析奥斯本企业家政府理论对行政学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第29章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通过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试分析:1、试分析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概念基础2、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相比较,新公共服务理论有哪些基本特征?3、试分析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基本观点和借鉴意义4、为什么说公民权利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试结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实际进行分析5、你认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30章罗森布鲁姆的多元行政观通过对罗森布鲁姆多元公共行政观的研究,试分析:1、试从罗森布鲁姆多元公共行政观出发,分析公共行政的基本内涵2、试从罗森布鲁姆多元公共行政观出发,对公共行政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3、为什么说公共行政既是管理问题、政治问题,又是宪政问题?你认为如何才能把这三种认知途径整合起来理解公共行政问题4、多元公共行政观对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有哪些借鉴意义?新内容:知识型政府——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的构建通过对知识型政府理论的研究,试分析:1、试结合当代国际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分析知识型政府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必要性2、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知识型政府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3、你对在知识型政府理念下,实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和重构有哪些认识?4、试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实例,分析如何构建政府知识管理与知识型政府的平台3、谈谈如何促进行政审批改革?4、结合该案情进行分析,你对如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有哪些认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是现代国家管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一种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
西方行政学说史人物

一、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一)帕金森第一定律:1、组织机构所完成的工作与工作人员的多少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管理层次的增加也与工作本身无关。
帕金森定律是时间管理中的一个概念。
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时可资利用的时间。
)2、帕金森第一定律的两条原则:①增加部属的法则;②增加工作量的法则。
(二)帕金森第二定律:开支的增加只是为了抵消进款。
(委员会工作方式:烦琐定律。
议事日程上所要讨论的问题中,花钱的多少和讨论时间的长短成反比)。
(三)启示:帕金森定律基本上指明了臃肿组织机构低效能与组织机构表面上的“伪适应症”是直接相关的。
所谓组织机构的伪适应,是指组织机构中官僚化作风所支配的组织机构运行状态,即组织机构的运行,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是为了保护和维持组织机构本身内部的存在关系和权力威信。
也就是说,组织机构成员的行为动机,只是为了满足组织机构内部的所谓制度、条例和个人利益,而不考虑组织机构整体的目标和利益。
因而从表面上看,庞大的组织机构始终在忙忙碌碌,而实际上组织机构的许多活动处在一种做无用功的状态。
这就是所谓的“伪适应”状态。
(四)案例:分析大部分组织臃肿低效的原因是什么?1、领导者宁愿增加可以指挥得动的下属,而不愿有真正才能的“竞争对手”;2、官员数量增加,自然彼此间会创造出许多工作,以便大家都在“做事”;3、机构年代越久,人员质量越低,因为当官的不断选择了各种“庸才”,越堆越多;4、领导层的会议长短、与讨论问题的重要性成反比;5、一个机构成立越久,其委员会规模必然愈大,效能自然较低;6、一个机构内部趋于腐败之时,也是他的外部建筑、设施日趋富丽堂皇之时,所以从机构的富丽堂皇的程度可以推测其腐化的程度;7、一个机构有多少预算,就必然开支多少钱,因为不用完,下届预算就可能制减。
二、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