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产业战略地位的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最新范文8篇)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最新范文8篇)区域一体化是20世纪以来最具活力的区域经济现象,也是塑造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新阶段背景下,积极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了8篇“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范文”,以供参考和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最新范文8篇)之第一篇: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完善策略探究摘要:微观层面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遵循。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逐渐走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
当前,日益扩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对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内涵,然后就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突出问题,完善策略当前世界经济强国的发展都历经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较有典型代表的比如美国、日本、德国、欧盟等,并最终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了区域失衡发展问题的较好解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先后历经强调“均衡”“先富带后富”到当前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深入和不断调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以及日益扩大的区域发展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新阶段背景下,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总结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探讨区域发展突出问题,找到完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解析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EconomyIntegration)根据“区域经济”界定不同,其具体内容也存在差异。
本文以中山大学陈瑞莲教授对经济区域三个层次即微观国内经济合作区域、中观区域经济合作区域和宏观的经济合作区域的划分为依据,探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微观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比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长株潭等。
区域经济论文选题参考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选题说明:1、选题时应说明自己为什么对该题目感兴趣,打算重点研究其中的哪些方面。
2、附参考选题只是指出研究方向,并非不可更改的题目,学生可以从一个选题中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加以研究。
3、所附选题为参考选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另外选题。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1、**省与其他省市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2、中部五省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3、**省域内经济发展差异研究4、中部重要城市竞争力评价5、FDI(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增长6、非正式约束与区域经济增长---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理论探索7、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以**地区为例7、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差异性研究8、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9、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10、新常态下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相融合的引智体系建设研究--以**省为例11、区域经济发展的协方差分析12、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3、大数据与区域经济发展14、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15、新形势下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探析16、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17、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8、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9、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20、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失衡与区域经济增长21、区域经济差异的制度解析22、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23、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新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24、“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刍议25、海峡西岸经济区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26、信息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27、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8、文化学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29、创业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30、浅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省**市为例31、金融危机视角下高校科技创新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32、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3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省为例34、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思路探究3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法对策36、专业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37、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38、基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39、**省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需求分析40、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1、碳税制度设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42、**省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43、**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44、通信服务业在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45、生产要素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46、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研究47、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发展的关联性研究48、服务业、工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关系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异质性视角49、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差异分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为例50、长三角地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培育研究;51、房地产价格分析52、**省资本大量外流原因和对**省经济发展影响分析53、**省与其他省市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54、**省的经济文化分析55、**省经济活力研究56、**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57、产业集群及其相关问题研究58、**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59、对**省融入**经济圈的思考60、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61、**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定位研究62、**省专业化产业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63、**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方式研究64、**省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65、**省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式研究66、**省经济融入长三角的对策研究67、**省产业孵化器的现状研究68、**省工业园区和传统专业化产业区的比较研究69、**省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
推动绿色发展理念,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绿色发展
03
人才培养
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01
产业政策引导
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02
技术创新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优化方向
调整区域经济布局,需要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地区间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同时,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调整措施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主要表现为地区间人均收入、基础设施、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差距。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显著的经济发展差距,这种不平衡制约了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总结词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对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详细描述
一些地区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等。为确保可持续发展,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资源环境压力问题。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
汇报人:
2023-12-3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概述我国区域经济布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目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01
总结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28•【字号】宁政发[2010]100号•【施行日期】2010.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意见(宁政发[2010]10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促进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一)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为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但和东部沿海发达省区相比,我区具有区域优势特色的开放格局尚未形成,外贸、外资、外经规模较小,开放型经济带动作用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区跨越式发展进程。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正在进行重大调整,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禀赋型的发展模式正在受到严重挑战。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拓宽发展空间,抢占市场制高点,已成为西部各省(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抢抓新机遇、创造新优势的战略切人点。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内陆,是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既有矿产富集、便于开发的资源优势,又有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政治优势;既有区位独特、连接周边的地缘优势,又有回族聚居、文化独特的人文优势。
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特别是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的经贸社会文化交流合作,是我区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格局、拓展更大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加快推进各项开发建设事业的现实需要,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促进我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宏观原因--自然条件因素
自然条件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作用 包含两个方面:一为自然环境,二为自然资源。 自然条件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自然条件的差异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分布。 第二,自然条件的不平衡影响区域的空间结构布 局。 第三,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自然条件是区 域经济发展无可替代的自然物质前提,造就了区 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 第四,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区的社会文化 发展产生影响力,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不断 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大气污染,水体 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威胁到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工业化程度低,工业基础薄弱, 技术落后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诱因;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区域经 济差距扩大化的主要原因;而市场化进程 中各地区利益的趋使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 发展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 下面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详细的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从增 长、总量和发展水平看,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继续 呈“中西部快、东部慢”态势,远西部、长江中 上游和天津增长速度最快;区域经济总量格局继 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态势,变化依然是东 部比重略降,中西部略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格 局继续呈“东西部高、大中部低”的V字形态势, 新东部与中西部继续呈现相对差缩小、绝对差扩 大状态。今后几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速可能继续 趋缓,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 绝对差距扩速放缓”态势。
宏观原因--历史因素
东南沿海一带凭借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较早接触西方文 明世界,吸收西方文明较早,思想较为先进。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东南沿海地区由此 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东南沿海地带成为了全国的 工业集中区,区域经济由此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受东南沿海地带的影响,加上先 天的交通地理优势,以青岛、天津为主的东部重工业开始 发展,形成了东部重工业基地。至此,形成了整个东部沿 海带。 另外,又由于中西部基础设施不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 工业基础薄弱,加之政府财政有限,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依 然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高等教育结构重点试题
高等教育结构重点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属于高等教育结构中的微观结构的是( )。
A.层次结构 B.形式结构 C.课程结构 D.地域结构2.以下属于高等教育结构中的宏观结构的是( )A.能级结构 B.学科专业结构 C.教材结构 D.队伍结构3.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是从( )开始的。
A.18世纪50年代 B.20世纪50、6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D.20世纪30年代A.湖南 B.福建 C.云南 D.湖北8.下列选项不属于一体化教育结构模式的特征的是( )。
A.可以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B.为科研提供更广阔的基础C.英才教育部门有更大的自主权 D.有利于学生重新选择学习机会9.高等教育( )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主要表现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
A.地区结构 B.形式结构 C.层次结构 D.科类结构10.高等教育( )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A.地区结构 B.形式结构 C.层级结构 D.科类结构11.教育一体化模式是在哪一时期达到高潮的?( )A.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B.19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C.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二、填空题1.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大致可分为( )和( )两大部分。
2.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心在( ),而在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安排在( )层次。
3.科学技术因素对高等教育影响主要体现在( )和( )上。
4.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 ),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5.高等教育的( )应该与一定的经济结构及相应的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相适应。
6.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可分为( )和( )两种形式。
1.简述高等教育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2.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和能级结构。
宁夏“三大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综述
宁夏“三大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综述杜慧彬【摘要】通过论述现代农业发展历程,分析宁夏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区“三大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找出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下一步更好地发展目标,推进宁夏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The ways to further develop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of modern agriculture were analyzed among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 the middle arid region and the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region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south Ningxia through discussing the process of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Ningxia. The limited factor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ere also acquired by optimizing agricultural area distribution in Ningxia. The new development goals were supplied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ion the modern agriculture. The research would be helpful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Ningxia.【期刊名称】《农业科学研究》【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宁夏;三大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作者】杜慧彬【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历来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2004—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分别推出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加强“三农”工作的政策体系.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从而表明发展现代农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战略性地位与作用[1].宁夏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发展大产业的工作任务,要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实施百亿斤粮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建设20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2011年全区农业工作会议提出,要突出抓好产业集聚升级,着力打造优质粮食产业、特色果品等十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本文主要研究宁夏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区“三大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策略,找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提出进一步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既能为形成符合三大区域资源禀赋的高效循环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体系充实现代农业发展理论,又对宁夏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1 现代农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1 农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农业起源于石器时代,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有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通常较为多见的表述是,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基本历史发展阶段.其中传统农业与古代农业的含义相近,现代农业中包括近代农业,因此两种划分基本上是一致的[2].原始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第1个阶段,出现在新石器时期,这一时期人类采用刀耕火种和轮垦种植的耕作制度,依靠长期休耕的方法去自然恢复地力.传统农业是第2个阶段,这时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有了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了进步,人工施用有机肥来提高土壤肥力,创立了间作、套种等复种制度.关于现代农业,1999年版《辞海》界定为:在古代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采用机器和现代化科学技术为特征的农业,大约起自19世纪后期延续至今,亦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迄今的最新历史阶段,而战前一段时期的农业仍被称为近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它是用工业技术装备的、受实验科学指导的、以商品生产为主的一种农业[2].1.2 国外现代农业研究进展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此时的现代农业表现为“石油农业”,即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开放式的商品经济替代封闭式的自给性传统经济,强调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这种模式经济效益往往能够达到最优,但它是以牺牲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代价的.随着“石油农业”对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坏,西方出现了企图替代现代农业的第1次尝试,即自然农业思潮.较有名气的有英国真菌学者霍华德提倡的“有机农业”,1971年美国土壤学家艾希瑞克提出的“生态农业”,日本的福冈正信提倡的“自然农业”,这种思想强调运用传统农业技术(如堆肥、轮作),排斥化学制品,尽量减少人为影响[3].自然农业在生产中不追求效率,土地的产出率低,无法解决人类生存发展问题,很快衰落下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可持续农业成为发达国家农业理论的热点.最初持续农业的涵义局限于资源环境的持续性,实际上是自然农业涵义的延伸.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科学家提出“可持续农业”,并在加州大学成立“持续农业研究所”之后,这一具有创新思维的农业发展模式迅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讲,今后的任务,是将传统农业转变为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1.3 国内现代农业研究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是使世界农业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强大动因,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农业发展形态更替及伴随复杂多变的历史现象的重要依据.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近代农业的不足、有限,却也有效地缓解了生态危机、能源危机和由城乡对立、工农对立而引起的社会经济危机.我国农业理论界在1979年以后关于现代农业内涵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探索的过程.国内关于现代农业的涵义,农业界、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一种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以及对现代农民的造就四个方面来构建现代农业的内涵;二是以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商品化代替原有的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三是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区别于有明显弊端的“石油农业”的发展模式[2].工程院院士卢良恕[4]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现代农业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并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产生新的飞跃.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5]认为保护培育土地资源,提升资源产出效率是现代农业特征之一.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论述,翟岁显[6]认为“石油农业”并非真正的现代农业,它是农业发展的歧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现了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刘巽浩[3]提出将高产高效与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走集约持续农业的道路,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1.4 宁夏现代农业研究进展宁夏对现代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发展大产业的工作任务,要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实施百亿斤粮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建设20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2011年全区农业工作会议提出,要突出抓好产业集聚升级,着力打造十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由优质水稻、优质小麦、优质玉米引领的40万hm2优质粮食基地和一批种子企业、粮食专业合作社、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及一系列品牌产品构成的“优质粮食产业集群”.2 “三大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路径2.1 科学划分“三大示范区”宁夏现阶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变“两分法”为“三分法”,按照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全区划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三大板块进行统筹.引黄灌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是全国四大自流灌区之一.中部干旱带土地广袤,草原辽阔,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农产品绝少污染.南部山区气候温和凉爽,雨热同步,物种多样,环境洁净.根据三大板块各自条件特征,科学规划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区“三大示范区”建设,形成特色化、有差别、非均衡、跨越式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2 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按照新的发展观、资源观和优势观的要求,大力集聚提升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特色优势产业是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独特的资源条件和产品品质.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以产业合作为纽带,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生的高集中度,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很多,主要研究内容有产业集群的定义、发展、特点,产业格局发展的变化等方面.自阿尔费雷德·马歇尔提出了以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为动因的企业集群理论以来[7],产业集群的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与之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产业集群理论的真正成熟则被认为是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和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地位确立之后[8].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波特从企业竞争优势角度,对加拿大、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产业集群现象进行了研究,并用“钻石”模型对产业集聚及产业群进行解释[9].与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出发点不同,克鲁格曼主要运用规模报酬递增理论,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解释产业集群的动因.分散化的农业发展格局,难以提升农业的竞争力,没有恰当的产业组织平台,不仅难以提升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更不可能获取农业分工与产业深化的收益.因此,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战略重点主要是农业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构建.产业集群是企业围绕特定产业发展形成的区域集聚,大量企业集中在一个区域而形成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以及资源利用上的规模经济性和地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部形成的分工合作以及公共产品供给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集群化生产是发展区域经济、整合资源的一种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打造产业集群有利于通过特色产业区的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构筑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2.3 十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了宁夏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近几年,宁夏为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充分认识资源禀赋转化规律、主攻关键环节等措施,明确提出“三大示范区”战略任务,围绕优质粮食、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业、马铃薯、瓜菜、淡水鱼、葡萄、红枣、优质牧草、农作物制种、苹果、道地中药材13个产业作为宁夏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依托13个特色产业带,着力打造十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容为:优质粮食产业集群;特色果品(枸杞、红枣、苹果)产业集群;清真牛羊肉产业集群;黄河金岸乳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绿色有机蔬菜产业集群;黄河金岸生态渔业产业集群;黄河金岸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集群;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集群;六盘山马铃薯产业集群;中药材及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十大产业集群的打造,加快提升了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农业的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3 宁夏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发展目标3.1 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宁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三大示范区”过程中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与克服的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需求较大,资金严重不足.现有基础设施老化,技术装备数量不足,特别是中部和南部地区,大多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更少,与现代农业的需求差距很大.②农业生产生态脆弱与环境过载.宁夏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耕地质量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③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增大,收入渠道单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灌区与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④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农业新技术研发推广能力比较弱,农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不尽完善,服务水平不高.⑤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偏低,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层次低,转化能力弱,品牌带动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尚未完全形成.⑥农业投入仍然不足.财政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农村金融保险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撑.3.2 用现代农业技术建设“三大示范区”以建设“三大示范区”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现代农业功能区建设.1)建设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为突破口,以打造黄河金岸现代农业产业带为切入点,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物质技术改造农业,用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到2015年,初步建成引领西北、示范周边、面向全国的现代农业示范区.2)建设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覆膜保墒、集雨补灌、高效节水为切入点,做好“水源、特色、生态、转移”,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充分发挥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设施种养业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3)建设南部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按照“生态优先、草畜先行、特色种植、产业开发”的方针,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注重生态环境修复,重点发展草畜产业和马铃薯产业,2015年,初步建成为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农业示范区.4 结论建设宁夏现代农业“三大示范区”、打造十大产业集群是带动宁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劲动力,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科学合理的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有益于探索新农村建设新的模式,也符合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客观要求.【相关文献】[1]罗必良.现代农业发展理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3.[2]邹先定,陈进红.现代农业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4.[3]刘巽浩.论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持续化的关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7-10.[4]卢良恕.以科技为支柱建设现代农业[N].人民日报,2003-04-14(11).[5]赵其国.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线与发展战略[J].生态环境,2008,17(5):1721-1727. [6]翟岁显.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现代化[J].农业经济,1999(2):4-5.[7]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册[M].廉运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79-331.[8]马建会.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9-24. [9]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高登第,李明轩,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26-231.。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地位、建设内容、主要挑战与对策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地位、建设内容、主要挑战与对策摘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重点从“现代化”以及“体系”这两个范畴去理解。
自主性、开放性、协调性等现代性特征,决定了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我们可以从结构、要素协同、产业组织、时间眼界等方面,寻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和机制,它们都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
当前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除了有复杂的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外,还有科技创新脱离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基础不牢、创新缺乏长期资本来源、顶尖人才稀缺等几个内部因素。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在欠发达的二元经济结构中推进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一直强调要以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实现赶超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崛起,解决实体经济基础弱化、产业结构不优等产业发展中的失衡问题也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由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命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要素协同的角度,首次提出要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相互协同的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
目前,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容,我国形成了框架性、方向性质的阐述,但尚没有对其内涵做出明确的定义。
这为日后因技术进步而动态化地调整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内容留出了空间。
理论界一般认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为保障,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结构要素入手,把现代化产业体系定义为在结构、组织、技术、金融、政策等层面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或从产业升级入手,把现代化产业体系界定为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生产模式和技术经济范式进行颠覆性重构的现代化产业模式和组织运行系统;等等。
其实,无论是从什么角度来界定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范畴,都是指现代知识技术密集、创新能力强、附加值率高的产业系统,因此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国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载体。
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战略意义
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战略意义(批准前的)首先,设立宁夏内陆经济开放试验区的条件日臻成熟。
宁夏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连接西北与华北、东北地区的重要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和前沿阵地。
其次,适应国家开放开发战略大趋势的要求。
集中东阿拉伯世界向东,国家所需,宁夏所能,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宁夏是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地区,是全国除台湾、海南和 4 个直辖市外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
为适应对外开放新格局,发挥宁夏区位优势,在宁夏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既是中东阿拉伯世界向东、国家所需,也是宁夏所能。
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将以沿黄经济区为主体,覆盖整个宁夏全境,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重点搭建向西开放的平台,全面加强我国同阿拉伯国家世界及穆斯林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探索内陆地区开发的新路径,有利于形成互为补充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促进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可持续。
我区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并搭建起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是国家总体对外开放战略格局的又一“亮点”。
建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我国在沿海、沿边通过建立特区趟出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之路后,在内陆开辟“特区”的又一重大探索,将形成沿海,沿边和内陆开放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战略开放格局。
作为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在西部地区建设一批特殊经济区、开发开放试验区、重点边境口岸,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加大向西开放力度特别是向中东阿拉伯国家与世界穆斯林地区的对外开放,不仅是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促进巨大的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对于推动并增强西北地区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开放合作,深化新形势下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彼此之间的战略合作,互惠合作,持久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及对策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及对策研究在中国经济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都是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增强国家经济的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供给结构、促进创新驱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前瞻性的产业。
这些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
以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中拥有着显著的地位。
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从传统产业向高端范畴扩展的产物。
我国曾经以低成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随着世界产业格局的变化,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通过技术领先、自主创新等方式,打破传统产业发展的瓶颈,推动产业升级。
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中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力量。
通过大规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可以实现部分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的升级,从而在未来的新经济领域占据更多的优势地位,提高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
再次,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众多优秀的创新企业和实验室。
这些企业因为技术含量高,前瞻性强,研究成果具有重大实用性等优势,因而可以加快推动国家的创新步伐。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研究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始终存在多个方面的短板,所以中国政府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发展方面,需要采取措施和对策。
首先,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吸引。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人才的流动性很高。
因此,应该增加政策性支持,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建立人才库,以增强人才吸引力。
其次,加强对于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推动创新和突破。
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更多资金、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仅能够加速新技术在市场上的推广,也能够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概况0311说课讲解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概况简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按照《国务院关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的批复》,试验区的范围为全境。
2012年9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2012宁洽会暨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同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在试验区《规划》审批过程中,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有关部委采取非常举措,打破常规速度,采取传签方式签批文件,中央领导出差到哪,文件就传到哪。
银川综保区从启动到审批,仅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审批时间之短、速度之快创造了全国之最、历史之最。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组长:王正伟(自治区主席)副组长:袁家军(自治区党委常委)中文名称: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人口:6301350人(2010年)英文名称:Ningxia Inland Opening-up PilotEconomic Zone 面积:66400平方公里所属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条件:大陆性季风气候下辖地区:银川、吴忠、石嘴山、中卫、固原方言:北部属于兰银官话银川片和银吴片政府驻地:银川市南部属于中原官话秦陇、隆中、关中片邮政区码:750000-756400地理位置:宁夏全境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引领,以推动资源型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夯实对外开放基础为支撑,着力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互利共赢;着力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开放的保障能力;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发展的协调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完善区域开放格局探索新路径。
战略定位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充分发挥中阿经贸论坛平台作用,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先行先试,实行灵活的开放政策,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的合作方式,全面推进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构建西部地区更加开放的经贸合作区域。
大西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大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区域自身的努力,高新技术产业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逐渐崭露头角,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从产业规模来看,大西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以陕西为例,西安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国内知名的产业聚集区,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一些大型企业如_____、_____等在此落地生根,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
在甘肃,兰州新区也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项目。
然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大西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仍相对较小。
产业分布也不够均衡,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和开发区,广大的县域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在技术创新方面,大西北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一些领域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例如陕西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不少科研成果也在逐步实现产业化转化,但转化效率仍有待提高。
一方面,科研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部分科研成果难以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平台,使得创新成果难以迅速推向市场。
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大西北地区在人才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虽然拥有众多高校,但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许多毕业生选择前往东部沿海地区就业,主要是因为那里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优厚的待遇。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大西北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供住房补贴、创业扶持等,但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然而,在政策的具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政策之间的协同性不足等。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区域发展战略(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区域发展战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区域发展战略旨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从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生态保护、人才引进等方面,探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二、创新驱动1.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2. 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完善创新政策体系,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加大对创新创业者的扶持力度,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
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产业升级1. 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各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
2. 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加强区域间产业链对接,实现产业链互补和协同发展。
3. 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发展绿色制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四、生态保护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加大生态环保投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 推进绿色发展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促进区域间生态平衡。
3. 严格环境执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环境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五、人才引进1.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
3. 激发人才活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六、结论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十三章 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 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三章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A.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B.一核.双轴.三城.四区.多节点C.一核.两区.三轴.四城.多节点D.一核.双城.三轴.四区.五节点【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2、下列有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20年总体指导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B.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C.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D.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选项C错误,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
参见教材P312。
3、在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三个阶段中,增强部分率先发展地区的实力,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的阶段是()。
A.奠定基础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冲刺发展阶段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参见教材P301。
4、关于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阶段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准备阶段,从1991年到2000年B.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C.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奠定基础阶段。
从2001年到2010年。
(2)加速发展阶段。
从2010年到2030年。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
深刻认识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 。经济发展是财政
距, 这五年 , 内蒙古 地 区生产 总值 以年均增 长 1. 6 %的 收入增长 的基础 , 6 财政 收入 的稳定增长 , 又为加强宏 观 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 方式 、 调整产 业结构 、 调整 收 速 度位居西部 和全 国第一 , 重庆 年均增长 1. 陕西 调控 , 合理 新疆分别高 0 个 、-个 、. 个和 1 个百分点 。严 峻 聚集更多的财力 , . 2 03 1 1 . 7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 1 0 1 的现实使我们清醒地认识 到 , 在你 追我赶 、 竞相发展 的 调整收入分配关 系 , 格局 中 , 不快则 慢 , 不加 快发展 、 不科 学发展 就没有 出 年 ,全区地 方一般 预算 收入突破 2 0 0 亿元 , 达到 2 0 2. 0 是 0 6年 的 3 8倍 , 均增 长 2 . , 2 0 . 5 年 91 比 0 6 % 路。 今后 的五年 , 全面完成 自治区“ 十二五 ” 规划提 出的 亿 元 , 2 0
上, 实现翻一番 的奋斗 目标 。
战略 ,大幅度减少贫 困人 口,大幅度提高 城乡居 民收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 日益增 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 。 全社会 固定 资产投资翻一番 。投 资是经济发展 的 入 ,
先导 , 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前提 。 区在加快推进 我
全 民思想道德素质 明显 提升。深入推进社会 主义
以部署 , 充分说 明 自治 区党委 、 政府加快经济 发展和提 名义增 长 9 . 6 %,年均增长 1. 0 4 %,比 2 0 4 0 6年翻 0 7 . 9
在此 基础上 , 2 1 到 0 6年农 民人均 纯收入力 争实 现 高综合经济实力 的坚定决心 。 初步核算 ,0 年全 区实 番 ; 21 1
促进宁夏经济发展措施方案
促进宁夏经济发展措施方案引言宁夏回族自治区坐落于我国西部,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农牧区域。
为了加快宁夏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提出以下一系列促进措施,以推动宁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新能源产业宁夏具备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应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政府应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
同时,加大对新能源科研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宁夏将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加强农牧业发展农牧业是宁夏的传统优势产业,政府应加大对农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发展。
鼓励农民转变种植结构,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高效农业种植模式,改善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畜牧业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标准和食品安全水平。
通过提升农牧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打造宁夏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宽销售市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拓展旅游产业宁夏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应加大旅游业的开发和推广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景区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
同时,积极推广宁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举办相关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宁夏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与此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游客再次光顾的意愿。
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宁夏经济的繁荣。
四、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同时,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开设适应地方经济需求的专业,促进人才培养与用工需求的衔接。
政府还应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人才回流宁夏。
通过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升宁夏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竞争力,为宁夏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4.举例说明类型区和系统区的相同点和相异点5.古典区位理论包括哪些内容?6.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现论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7.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8.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9.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0.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11.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12.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3.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14.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交易成本最小化?15.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6.实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7. 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18.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19.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哪些模式?20.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1.发展轴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2.网络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3.区域经济空间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4. 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2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26.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内涵的异同。
27.钱纳里是如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28.如何理解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什么?29.为什么说现代第三产业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30.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31.如何构造以地区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32.如何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有悖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工业化道路?33.为什么中国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顽症?3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35.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6.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37.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什么?38.产业布局指向的指向的概念如何表述?39.产业布局指向都有哪些类型?40.什么是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41.产业布局地域合理规模与产业聚集的关系是什么?42.新产业的基本概念是如何表述的?43.我国高新产业布局有哪些特点?44.绝对成本学说决定的区域贸易是如何实现的?45.为什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外?贸易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区域贸易利益?46.俄林是如何用双坐标说明区域要素禀赋与区域贸易格局的?47.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态贸易利益?4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贸易条件是如何变化的?21世纪中国如何不断改善国际贸易条件?49.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例,说明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在中国的运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9.14•【字号】宁政发〔2021〕26号•【施行日期】2021.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宁政发〔2021〕2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决策部署,抓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提升全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牢固树立开放理念,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规模和质量为目标,以培育开放产业、提升开放平台、畅通开放通道、优化开放环境为重点,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发展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进一步巩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集群特色鲜明、开放通道便捷高效、开放平台集聚集约、营商环境公平竞争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局面。
——开放型产业培育取得新成效。
以先进制造业、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开放型产业培育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一批在国内国际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带动力的特色开放产业集群。
——融入新发展格局取得新进展。
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商品、资本和技术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更趋流畅。
宁夏特色优势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渠道更加畅通,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融入国内国际产业链的能力明显提高。
宁夏面积教案初中
宁夏面积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宁夏的地理位置、面积及地理环境。
2. 培养学生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宁夏的地理位置2. 宁夏的面积及排名3. 宁夏的地理环境特点4. 宁夏的主要地形区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吗?请大家简要描述一下对宁夏的了解。
2. 总结: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黄河上游,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讲解宁夏的地理位置(10分钟)1. 展示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图,指出宁夏的地理位置。
2. 讲解宁夏与周边省份的关系,强调其地处西北地区的中心位置。
三、介绍宁夏的面积及排名(10分钟)1. 给出宁夏的面积数据:6.64万平方千米。
2. 对比我国其他省级行政单位的面积,让学生了解宁夏面积的大小。
3. 讲解宁夏在我国省级行政单位面积排名中的位置。
四、讲解宁夏的地理环境特点(10分钟)1. 分析宁夏的地形特点,如南高北低、地势阶梯状下降等。
2. 讲解宁夏的气候特点,如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等。
3. 强调贺兰山对宁夏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如阻挡腾格里沙漠、保护宁夏平原等。
五、介绍宁夏的主要地形区(10分钟)1. 北部引黄灌区:介绍其地理位置、面积、作用等。
2. 中部干旱带:介绍其地理位置、特点、影响等。
3. 南部山区:介绍其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资源等。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宁夏的面积、地理环境及地形特点。
2. 拓展思考:为什么宁夏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如何改善宁夏的经济发展状况?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宁夏的地理位置、面积及地理环境特点。
2. 学生能了解宁夏的主要地形区及其特点。
3. 学生对宁夏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产业战略地位的研究【摘要】宁夏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产业战略地位的研究对西部大开发宁夏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采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了宁夏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了宁夏在我国地区差距变动格局中煤炭资源、电力、民族等独特优势,提出了宁夏在我国地区差距变动格局中的产业战略定位。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位;宁夏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集中区。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发展势头迅猛。
宁夏地处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地位独特,基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宁夏在西部发展中的地位,找出差距,确定其战略定位是本次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宁夏概述宁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地处中国大西北的东部、祖国版图中轴线,海拔1090米。
国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回族222万,占宁夏总人口的36%、全国回族人口的1/5,还有满、蒙古、朝鲜等33个散居少数民族。
黄河过境397公里,年过境流量325亿立方米,古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今有“十大新天府”的盛赞;首府银川市犹如镶嵌在黄河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辐射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的区域化中心城市。
宁夏既有煤炭、农业、旅游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又明显受到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的制约;既有宁东和河套灌区等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又面临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脱贫致富的繁重任务。
二、宁夏经济发展现状(一)总体经济实力较弱2009年宁夏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区GDP继2008年后再一次突破一千亿大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3.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9%,比全国同期增速8.7%快3.2个百分点,整体经济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11年在两位数平台上运行,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电力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粮食总产、单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全国第6位,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为全国第5位,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绝对额是30年来最高的。
虽然宁夏经济总体增速较快,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但是整体经济实力依然较弱,在全国各省市区GDP中排第29位,在西部地区排第10位。
(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以西部各区域GDP的平均增长率表示经济增长速度,通过计算1999-2009年11年来西部各区域GDP的平均增长率,可知在西部地区宁夏的增长差异变化情况(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11年来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西部省市(除西藏)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5.84%。
从各省市来看,11年来西部有5个省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均超过了平均增长率,主要为重庆、陕西、青海、宁夏和内蒙古;宁夏平均增长率仅次于蒙古为18.78%,在西部地区排在第二位。
(三)三次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以宁夏三次产业比例来研究宁夏三次产业发展的情况,通过计算1999-2009年11年来宁夏三次产业产值的比例,可知宁夏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宁夏三次产业产值从1999年的20∶42∶38演变为2009年的9∶49∶42,产业结构调整、转换能力较强,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小、下降快,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发展迅速,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快,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要和全国相比,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能源资源型工业结构特征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近几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
产业链条短,优势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实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低。
(详见表1)(四)城市化发展不平衡2008年,银川市三区两县一市城镇化率为兴庆区90%左右,西夏区84%,金凤区80%,灵武市46%,永宁县45%,贺兰县43.5%,三区城镇化率处于全区前列,已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但其他县市城镇化率比三区要低得多,差距较大,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区首位度高。
城镇化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城镇规划滞后,管理机构不健全,土地流转不规范,城镇规模较小、特色不突出,“失地农民”向“市民”转化困难多等,都制约着城镇化的进程。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宁夏经济总体实力较弱,城市化进程极不平衡,但地方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迅猛,是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排头兵;既有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又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宁夏产业下一步产业发展对提升宁夏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宁夏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特点(一)煤炭资源优势宁夏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五位,宁东煤田探明储量273亿吨,远景储量1300亿吨,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送” 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在鄂尔多斯能源基地中宁东基地近水、富煤、有地,开发条件最好。
到2020年宁东基地内煤炭、电力、煤化工、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总投资将达到3000亿元,形成1.3亿吨煤炭、1700万千瓦发电装机、2000万吨煤化工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以上。
此外,宁夏已探明矿产50多种,以丰值度衡量,人均自然资源潜值为全国平均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二)电力资源优势人均电力装机容量1.34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
随着兰州至宁东750KV送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和宁东至山东±660KV直流输变电工程以及大柳树工程的规划建设,宁夏将建成“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形成水电、火电、风电打捆外送的稳定输电网络。
到2015年,全区电力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建成宁夏外送电第二通道工程,外送电能力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
届时,宁夏会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电力资源优势。
(三)耕地资源优势宁夏现有耕地总面积1650万亩,人均占有耕地居全国第3位,引黄自流灌溉、高产稳产水浇地690万亩,是西北最大的人工绿洲所在区,素有“西部粮仓”的美誉,大面积待开发的宜农荒地资源可供利用,是中国八个宜农荒地超千万亩的省区之一,国务院确定的现代农业、旱作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三大示范区”。
具有适合特色农产品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条件(如酿酒葡萄),有病虫害少、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农业生态环境,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药材资源(如枸杞),这些都是其他地区少有的或没有的特殊地区优势。
今后在建设节水农业的前提下,还有可能开拓更大规模的灌区。
(四)区位、交通优势宁夏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支点,向西开放的必经之路,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
宁夏十二五规划把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升交通保障能力作为主要内容,要基本建成以干线铁路、高等级公路、干线机场为主骨架,以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为中心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
到2015年,构建五纵三横铁路运输网,全区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770公里,货运量9000万吨,国铁复线率达到70%以上;实现三纵九横公路网现代化,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3200公里,高速公路16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50公里/百平方公里左右;实现一主两辅航空港服务,全区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650万人次。
届时一个西进东出、南来北往、方便快捷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将逐步形成。
(五)旅游资源优势宁夏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风光美丽而神奇,既有边塞风光的雄浑,又有江南景色的秀丽,被称为“中国西北的盆景”。
中国历史文化与回族文化交汇,在宁夏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特色和鲜明民族特色的名胜古迹。
全国十大类95种基本旅游资源宁夏有八类46种。
以沙坡头、沙湖、青铜峡、六盘山、星海湖为重点的自然风光旅游热线和以西夏王陵、华夏西部影视城、回族伊斯兰风情以及红色经典等历史人文景观为主的观光热点,吸引着国内外宾客前来宁夏观光游览。
如果我们能在旅游产品设计、市场推广、树立旅游地形象等关键环节进行调整,加强西北联网和整体促销,旅游业完全有可能成为宁夏极具活力的强力经济增长点,成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
四、宁夏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产业战略的确定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为我区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确定宁夏在我国地区差距变动格局中产业战略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一)中国西部绿色食品、生物药品生产基地随着深加工、精加工生物药品、保健品需求的增长,优质、多样化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反季节蔬菜、水果市场占有率的增加,水资源供给的日趋紧张,宁夏耗水多、比较效益低的传统粮食生产必然受到冲击。
因此应调整传统种植模式,转化为以绿色食品、生物药品生产加工为中心,包括葡萄洒、啤洒、乳制品、多品种淀粉、清真牛羊肉、名优水产、反季节蔬菜、优质大米、高效生物药、无副作用保健品等等,种养加结合、产供销结合,实行产业化经营,形成宁夏特色产业,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
围绕绿色食品、生物药品的扩大生产,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林牧结构,提高林草比重,发展生态农业,按市场变化适当控制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畜牧业(及其肉、绒、皮加工)、日光温室、药材、蚕桑等规模,通过绿色食品业、生物制药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紧密结合,把宁夏逐步建成中国西部“药谷”。
(二)大西北能源、天然气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宁夏具有煤炭资源优势,但是随着世界能源利用的潮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煤炭消费比重急剧下降,国际市场资源性产品和原材料的需求和价格持续滑坡,过去靠出卖资源和初级产品的发展战略已经过时。
面对这样的趋势,宁夏应有选择的接纳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和天然气化工系列,逐步建成西北的大型天然气化工基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依托宁东丰富的煤炭资源、良好的电源建设条件和便利的取水条件,建设一批大容量、高参数大型坑口电厂,满足“西电东送”和区内用电需求的同时,大力推进高效洁净燃煤发电,加强火电脱硫、脱硝技术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区当今世界旅游重心正处于向亚太地区逐步转移的进程中,中国东部景点很多超负荷运行,向神秘、新奇、辽阔的西部扩散已经势在必行。
宁夏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和某些资源的垄断性、珍稀性,应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开发建设、营销策略之后,设计黄河漂流游、沙漠探险游、西夏秘境游、长城访古游、丝路寻踪游、回族风情游、沙湖生态游等系列化的特色旅游精品,它们具有神奇、粗犷、刺激、浪漫等独特魅力。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兴起,宁夏进出通道的改善,把旅游业纳入西部大开发宁夏的产业战略意义重大。
(四)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带上的物流聚集区新亚欧大陆桥把东部沿海与大西北连接起来,为西北地区的东进西出、双向开放提供了便捷通道。
“八五”期间通车的宝中铁路缩短了兰新—陇海线的运距,与使宁夏置身于国际大通道的交汇点上,改善了原本偏僻的交通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