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部编版九下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下部编历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会议 目的:为协调盟军行动,取
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时间: 内容:
1945年2月
⑴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 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⑵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⑶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波茨坦会晤 时间: 内容:
⑴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 ⑵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 促日本投降; 1945年7月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 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 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以 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 队。次日美、英对日宣战, 德、意也对美宣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几乎所有的 国家都陷入狂喜。 日本:庆祝成功偷袭 中国蒋介石说:“这就对了” 德国希特勒兴奋地说:“德国追 随日本,向美国宣战” 英国丘吉尔:“好了,我们总算 赢了” 苏联斯大林:“可以得到美国地 援助了” ——纪录片《天罚》解说词
二战的最大规模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 地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
中国抗日战争与二战关系
1941 年 12 月 8 日,美国国会以全票通过对日宣 战决议。同日,英国对日宣战。 9日,中国对日、德宣战。中国的抗日战争 是 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间 失
二战影响
6 6000 4万多 61 个 年 多万 亿美元 多 人
但是,以反法西 斯力量胜利而宣告结束 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拯 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 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 社会的进步。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时间:1945年7月会晤国:美、英、苏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共21张PPT)
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苏德战争 爆发,标志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10月,德军逼近
(3)太平洋战场 ①交战双方:日本——美国。 ②概况: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 珠港事件)。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 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 兰,英、法被迫宣战,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主要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 等。 (1)欧洲西线战场
②概况: 1940年4月起,德国先后攻占了丹麦、挪威、荷兰、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 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2)标志: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 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签署,标 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联合国家宣言》
(3)《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①内容: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 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 战议和。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 ②意义:
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法西斯的对外扩 张是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 的国家,但日本的法西斯分子是二战的发动者,而不是受害者, 日本人民同其他遭受侵略国家的人民一样,才是战争的受害者。
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不会爆发?
“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下隐藏的矛盾
部编历史九下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 带来了巨大灾难。战争历吋6年多,损耗了 大量财宫,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生灵 涂炭,全世界军民死亡6000多万。但是, 以反法西斯力量胜利而宣告结束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 和平,排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5、二战性质 一场正义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6、胜利原因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各国协同 作战。(根本原因) (2)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原因: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 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2)标志: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 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 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 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以后又 有21个国家加入宣言。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 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 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 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 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 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 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9月2日日本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 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 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 接受投降的同盟国 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 克阿瑟上将,美国尼米 茨海军上将、中国徐永 昌将军、英国福莱塞海 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 科中将等国的代表依次 签字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敦刻尔克
比利时 卢森堡
马奇诺防线
二战扩大: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红军莫、海斯军科和苏保联卫全体战公,民
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
打战斗破到了最后德的军一滴不血可,来战保胜卫城的镇神和村话庄!。 !
二战进一步扩大到太平洋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 中国 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 场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
希特勒则直言称:“斯大林格 勒对于我们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 大 林 格 勒 保 卫 战 反 攻 激 战 场 面
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 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工厂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诺曼底登陆
1942.7~1943.2
1944.6~7
意大利 1943.9
使德国处于东西两面夹击的局面
大贡献
全面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① 波兰 ,英、法被 爆 发 迫宣战
(1)1940年,德国攻占法国等国家,意大利对法 宣战,德国对英国实施轰炸 规模 (2)二战的扩大:苏德战争爆发 扩 大 (3)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② 珍珠港 。次 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 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苏联
德 法国 国
“奇怪战争”、“静坐战争”
波兰
由于英法军队 宣而不战华沙 陷落波兰覆亡
德国的西线进攻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 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 凌厉,27天内征服了波兰, 4小时征服丹麦,23天内 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 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 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 强陆军”的法国。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4)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亮点:知识点脉络清晰,分类学习
不足:内容量大,不够精炼。
为了更好
的教学,提
高教学水
平
课后补充(学生提问)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
培养学生
的发散性
思维
第13课香港澳门的回归【板书设计】
【1板书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
【2课后检测】
1、【2019•四川成都中考21】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
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
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 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
2、“为了共同的根本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
”下列哪个事件最能证明这一结论( )
A.三国协约的建立 B.巴黎和会的召开
C.轴心国集团的成立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3、【2019•湖南株洲中考16】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过程
欧
欧
洲
洲
西
东
线
线
北 非
主要战场形势图
二、过程
2.逐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芬 兰 列宁格
勒
莫斯 科
波 兰
斯大林格勒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 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 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 城镇和村庄。
——斯大林
罗马尼亚
二、过程 3、最大规模: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攻克柏林战役
(5)作用:对促进日本投降起到了推动作用
3.战争结束: (1)德国投降
1945年4月16日苏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 战事结束。
(2)日本投降
中国人民全面反攻 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援助
(2)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 材料二: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法西斯势力发展壮大,对内 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 材料三: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煽动复仇主 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尔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得生存空间”,要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 材料四: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近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1.雅尔塔会议
(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2)目的: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3)时间地点:1945年2月、苏联雅尔塔
(4)人物: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5)内容:
❶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 等国实行分区占领;❷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❸苏联承诺在欧 洲战事结束3个月内,参加对日本作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衡。
(2)《_凡__尔__赛___条__约___》埋下的隐患。
(3)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4)_法__西__斯___的兴起。
2.战争的起止时间:_1_9_3_9_—___1_9_4_5_ 3.战争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军以“_闪___电__战__”突
A.《联合国家宣言》 B.《慕尼黑协定》 C.《大西洋宪章》 D.《凡尔赛条约》
4. (2021辽宁 )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示意
图,图①的历史事件是(B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投降
5. (2021·广西)下图前排三人是参加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期某次重要会议的主要代表。下列属于此
袭波兰。
4.交战双方:_同__盟__国___和_轴__心__国___。 5.战场:_中__国__战__场__、苏__德___战__场__、_太__平__洋__战__场__、_北__非__战__场__ 、_欧__洲__战__场__等 6.转折战役:_斯__大__林___格__勒__保__卫__战___
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5)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
《_联__合__国__家__宣__言___》,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6)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转__折__点__。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纳粹德国投入 200万人,苏联投入300万人,历时 半年,从夏天打到冬天。苏联红军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德国炮弹 和飞机的轰炸,最终纳粹德国伤亡 150万 ,苏联伤亡200万,斯大林 格勒保卫战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 这是一场极其血腥的战役,对苏联 来说,这是用无数苏联士兵的尸体 堆砌起来的胜利。 在斯大林格勒 的战场上,平均每个士兵只有一天 时间可活,军官平均活不过三天。 倘若一个士兵能在战场上活过三天, 他就会被提拔为连长。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4、影响:巨大灾难;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
15、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
16、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 波兰陆军军服的德国党卫队,冒充波 军“袭击”和“占领”了邻近波兰边 境的一个德国城市的电台,并在该电 台用波兰语辱骂德国。接着,德国电 台宣称“德遭受波兰的突然攻击”。 德军以此为借口,在1939年9月1日 清晨,在大批飞机、坦克配合下,对 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
挪威
丹麦
荷 兰
波兰
1940年6月5日,德军向法国腹地进攻, 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14日德军占领巴黎, 17日法国贝当政府宣布停止战斗,21日—22 日,法德举行停战谈判。
根据德方指定,谈判地点设在曾于1918年 11月11日斐迪南·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 签署一战停战协定的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 道车站的福煦车厢。 6月22日下午6时50分,法国代表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此后,福煦车厢作为战利品被德运到柏林。后在美英盟军轰炸柏 林时炸毁。
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7、意大利投降:1943年,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8、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9、重要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在英、法宣而不战的形势下,德国在7个月内做好西进准 备。1940年春夏之交,德军开始在西线大举进攻。4月9日, 德军仅4小时就占领丹麦、当晚占领挪威。实则,攻占北欧只 是西进的序曲,但对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 地位。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精品课件
波兰
英法等
苏联
英国 和法国 英 被迫对 德宣战 国
德 法国 国
1939年9月, 德国闪击波兰。
苏联
波兰 标志二战 全面爆发
战争形成了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及太平洋等战场
二战是“全面爆发” 而非“开始”
亚洲•日本 1931年九一八事变,
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
1936年成为世界大战亚 洲策源地;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 侵华战争爆发;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 分日本陆军,是二战的重要组 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 献
你认为在这样的态势下, 反法西斯国家怎样做才能尽快 打败法西斯国家?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 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 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转折
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欧洲第二战场 开辟(反攻)
1944.6
诺曼底登陆
欧洲战争结束 1945.5.8 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结束
1945.9.2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影响篇
中国死伤人数达3500万, 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 人数的42%。其中,死亡 人数达2100万,仅南京大 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 苏联共死伤2700万, 波兰死亡600万, 德国死亡650万,德国在欧 洲的仆从国死亡160万,日 本250万丧生。
1.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协作和 联合 2.各国人民的相互支持 3.正义必胜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二 战
警惕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死灰
的 历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o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o二战的主要战场: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o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o《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o二战的转折: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o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o波斯坦会晤:时间:1945年7月会晤国:美、英、苏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o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o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堂笔记2020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5周年。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场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局,更好地认识历史,珍惜和平,防止历史的重演。
一、战争的起因1.经济危机:20世纪初,世界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影响了全世界。
2.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一些国家出现了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思潮,其中德国的纳粹党最为突出。
3.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19世纪末,欧洲列强在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殖民地,但殖民地人民开始反抗,要求独立。
4.防范侵略:一些国家开始加强自身的军备,主要是为了防范侵略。
二、战争的主要阶段1.侵华战争: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
1937年,日本在中国发动全面战争,这就是侵华战争。
2.欧洲战争: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爆发了欧洲战争。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各种大规模的战争发生在欧洲多个国家之间。
3.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海军基地,导致美国对日宣战。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太平洋地区的多个国家开始发生战争。
4.苏德战争:1941年,德国在苏联西部地区发动了进攻,这就是苏德战争。
苏联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三、战争的影响1.人员伤亡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全球战争死亡人数超过7000万,受伤和失踪人数更是无法计数。
2.经济和文化受损:在战争中各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影响现代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各国之间开始加强合作,在今天的世界中,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一直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四、和平发展1.历史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开始对战争的原因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预防战争的发生。
2.国际合作:各国之间加强了合作,共同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军事领域的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o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o二战的主要战场: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o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o《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o二战的转折: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o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o波斯坦会晤:时间:1945年7月会晤国:美、英、苏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o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o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东方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2、全面爆发: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主要战场: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太平洋战场4、战争进程(1)1940年攻陷法国(2)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3)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虎!虎!虎!),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2、转折点: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德战场)。
3、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垮台。
4、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1、雅尔塔会议(1)目的: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
(2)时间:1945年2月,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
(3)内容:①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
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3、战争结束: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8月美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8月15宣布投降。
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4、二战的影响: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灾难(人口、财富、环境)。
但击败了法西斯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知道雅尔塔会议以及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史实;认识法西斯走向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走向胜利的发展过程,探究雅尔塔会议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自主阅读能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攻克柏林战役以及美、苏、中参加对日作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优质课件(统编)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
(2)欧洲西线战场
1940年5月德军突入法国北部, 直逼英吉利海峡。法国6个星期内就被 打败。6月5日,德军移师南下全面突 破法军防线,兵临巴黎城下。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
(2)欧洲西线战场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 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二: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煽动复仇主义情 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耳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取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 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4)太平洋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 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 日军主力陷在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 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得多。印度和澳 大利亚的失守不是没有可能的。
——《世界史·现代史编》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 出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愤怒,全世界反 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2)时间:1942年1月 (3)标志: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 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 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02:30——英国伞兵占领卡昂市北部朗维尔镇。 06:30——美军登陆艇抵达犹他海滩。 06:35——美军登陆艇抵达奥马哈海滩。由于德军重 兵据守悬崖,战斗惨烈,当天伤亡大约2500人。 07:25——英军第50步兵师和第8装甲师到达金海滩。 英军第3步兵师同时在剑海滩登陆。 07:55——加拿大第3步兵师到达朱诺海滩。 09:33——指挥登陆的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宣布“霸 王行动”开始。 18:00——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流亡英国的“自由 法国”领导人戴高乐说,争夺法国的战斗已经打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和结束,以及战争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段较为复杂的历史,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宏观把握和细节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线索,理解战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2.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复杂性和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战争的背景,导入新课。
2.讲授: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4.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总结: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和对人类的警示作用,强调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本节课是历史课下册的第15课,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属于九年级的重点章节。
本次课将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结局及对世界的影响。
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这场战争是20世纪最漫长、最复杂、最具有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极具影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3、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对和平的认识和追求;-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过程;2、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2、让学生记住具体事件及其相关背景。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思维导图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简单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步:学习理解首先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平等条约和国际上各种矛盾积累。
引导学生了解协约国和轴心国之间的对抗,以及日本入侵中国和德国入侵苏联。
接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指出战争开始后,战线扩大到全球范围,并且各种先进的武器和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
重点关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最后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以盟军对轴心国的胜利为结局。
并且着重讲解盟军在奥马哈海滩登陆和诺曼底登陆中的贡献。
第三步:分析影响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分别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进行讲解。
着重介绍:- 让世界进入了二战后时代,并成立了联合国,构建了新的国际秩序;- 世界军事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之一;- 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和金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作为世界文化的中心,欧洲经历了二战后的文化转型。
第四步: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场战争?2、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你产生的影响是什么?3、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和平?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
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 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 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 年 6 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 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
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 年 9 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 年 2 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 3 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
时间:1945 年 7 月
会晤国:美、英、苏
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德国投降: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二战胜利的规模及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影响:
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