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汇总
创意设计复习提纲
创意设计复习提纲创意设计复习提纲《创意设计》复习提纲一、选择、填空题。
(图形创意的基本常识)1.图形、文字是平面设计中进行视觉传达时所运用的主要媒质。
2.图形创意的三元素是圆、正方形、三角形。
3.图案变化的方法有夸张法、省略法、添加法等。
4.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创造性和运动性等四个特征。
5.根据思维的不同特点,我们将联想分为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以及关系联想。
6.创意思维的基本模式是逻辑性思维。
7.图形主要分为逼真图形、比喻图形、象征图形、幽默图形、浪漫图形。
8.图形创意的思维模式主要包括联想与想象两个方面。
9.图形创意创作过程的两个步骤是联想和想象,图形创意的动力是指想象。
10.简单联想是把具有类似特征的现象,或时空上接近的事物,或相对立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包括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复杂联想又称关系联想或意义联想,它是指由见到的某种事物而联想到它的意义及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
11.相似性联想是指一些表面不相干得事物之间因外在或内在得某种相似之处而形成了一种内在的“联系”,由此产生得联想。
12.想象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再造想象;一种是创造想象。
13.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实际上也就是图与形的组织形式。
我们把它归纳成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构与解构。
14.将不同的但相互间有联系的形象素材,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整合成新的形象。
这必须有先决条件,就是:他们之间应该有适于整合的共性。
对于这种共性,我们称之为同构。
15.同构图形要求“整体统一”的概念,合理的解决物与物、形与形之间的对立、矛盾,使之协调统一。
同构图形强调“创造”的观念,同构同形并不追求生活中的真实,更注重视觉意义上的艺术性与合理性。
16.图形创意中主要四种同构方法是指:①共生同构;②异影同构;③置换同构(或隐岐同构);④延异同构。
17.延异同构是指在图形中,将一种物形通过某种过渡变成另一种物形,从而显示出渐变的过程。
18.拼置同构是在超现实组合的手法中将两个以上的物形各取部分拼合成一个新形象的图形构建方式。
创造学期末总复习题(下)
第五章科学实验第一节科学实验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 .观察是实验的() A 前提 B 发展 B 条件 D 结果2 .实验是观察的() A 前提 B 发展 B 条件 D 结果3 .在古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 A 实验 B 观察 C 发明 D 探索4 .通过比较来研究,揭示研究对象某种特征的实验方法是() A 定性实验 B 定量实验 C 模型实验 D 对照实验5 .一种由已知结果去寻找未知原因的实验方法是() A 定性实验 B 定量实验 C 析因实验 D 对照实验6 .用来测量某个研究对象的性质、组成及其他影响因素的数值的实验方法是() A 定性实验 B 定量实验 C 析因实验 D 对照实验二、多项选择题1 .实验和观察的区别是实验能() A 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B 达到科学研究的目的性 C 证明客观必然性 D 二者无区别2 .下列属于科学实验基本特点的是() A 实验有简化、纯化的强化作用 B 实验有再现、延缓和加速作用 C 实验有缩小作用 D 实验有重复过滤作用 E 实验有改进完善作用3 .实验的基本因素为() A 实验者 B 实验手段 C 实验对象 D 实验目的4 .根据揭示实验对象质和量的不同特征,实验可分() A 定性实验 B 定量实验 C 结构分析实验 D 验证性实验5 .根据实验者的直接目的不同,实验可分为() A 探索性实验 B 验证性实验 C 测定实验 D 析因实验三、判断题1 .析因实验是一种已知原因去寻找未知结果的实验方法。
()2 .所谓定量实验,即是通过实验判明研究对象是否具有这种或那种特征的实验方法,它只要求对实验研究对象的性质作出回答。
()3 .定性实验只是一种比较初步鉴别的实验方法,要想对研究对象获得深入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进行定量实验。
()4 .观察和实验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认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事实材料。
(对)5 .社会科学领域不需要科学实验的帮助来进行理论创新。
2012-2013学年创造思维专科复习提纲
创造性思维复习提纲一、概念题1.创造:是一种寻求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标的建立在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等诸多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更高的综合能力。
2.创新:是指提出别人未提出的思想,和做别人未做过的事情,它是在原来事物基础上,通过排列组合、引申发散、否定重构等,设计创造出一种与原来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新事物。
3.创造力:是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产生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能力的总和。
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一种指向事物本质特性和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
5.创造性思维:广义-创造性思维不仅表现为作出了完整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而且还表现为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
狭义-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6.直觉思维:是人们不经过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顿悟的一种跃迁式思维。
7.联想思维:是人们通过一件事情的触发而想到另一些事情上的思维。
8.想象思维:是人脑通过形象化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
9.多向思维:(也叫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或扩散思维。
)是指在对某一问题或事物的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向多方向扩展,而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方法、法则和范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规的和非常规的多种设想的思维。
10.侧向思维:(侧向思维又称“旁通思维”。
)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这种思维的思路、方向不同于正向思维、多向思维或逆向思维,它是沿着正向思维旁侧开拓新思路的一种创造性思维。
二、填空题观察力记忆力智力因素想象力 2.1.创造力开发的内在因素理想意志兴趣突破权威定势的训练突破从众定势的训练3. 4.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突破唯经验定势的训练突破唯书本定势的训练视角泛化训练点列举法个人技法自由联想法卡片法集体技法头脑风暴法按技法的主体分类5.创造技法的分类按技法的角度分类特性列举法情报整理法综合集中技法综合技法预测技法6.“和田12动词”法:加、减、扩、缩、变、改、学、代、搬、反、定拟人类比直接类比7.类比法象征类比对比类比因果类比综合类比三、简单题1.发明与发现的区别发现是对客观世界已经存在的规律的揭示,立足于弄清楚客观存在的事物,查明物质世界的特性、现象和规律,从而创造出新理论、新知识;发明则着眼于创造出新事物和新方法。
创造学期末总复习题(下)
创造学期末总复习题(下)第五章科学实验第一节科学实验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 .观察是实验的()A 前提B 发展 B 条件 D 结果 2 .实验是观察的()A 前提B 发展 B 条件 D 结果3 .在古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A 实验B 观察C 发明D 探索4 .通过比较来研究,揭示研究对象某种特征的实验方法是()A 定性实验B 定量实验C 模型实验D 对照实验 5 .一种由已知结果去寻找未知原因的实验方法是()A 定性实验B 定量实验C 析因实验D 对照实验6 .用来测量某个研究对象的性质、组成及其他影响因素的数值的实验方法是()A 定性实验B 定量实验C 析因实验D 对照实验二、多项选择题1 .实验和观察的区别是实验能()A 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B 达到科学研究的目的性C 证明客观必然性D 二者无区别2 .下列属于科学实验基本特点的是()A 实验有简化、纯化的强化作用B 实验有再现、延缓和加速作用C 实验有缩小作用D 实验有重复过滤作用E 实验有改进完善作用3 .实验的基本因素为()A 实验者B 实验手段C 实验对象D 实验目的4 .根据揭示实验对象质和量的不同特征,实验可分()A 定性实验B 定量实验C 结构分析实验D 验证性实验5 .根据实验者的直接目的不同,实验可分为()A 探索性实验B 验证性实验C 测定实验D 析因实验三、判断题1 .析因实验是一种已知原因去寻找未知结果的实验方法。
()2 .所谓定量实验,即是通过实验判明研究对象是否具有这种或那种特征的实验方法,它只要求对实验研究对象的性质作出回答。
()3 .定性实验只是一种比较初步鉴别的实验方法,要想对研究对象获得深入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进行定量实验。
()4 .观察和实验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认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事实材料。
(对)5 .社会科学领域不需要科学实验的帮助来进行理论创新。
()6 .所谓科学实验,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在典型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
东北大学22春“机械工程”《创造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1
东北大学22春“机械工程”《创造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过程中的思维基础,是创造活动连续渐变的条件。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谁的想法花样最多,最不固执”体现了哪项创造力测评标准?()A.流畅性B.多样性C.独创性D.周全性参考答案:B3.下列属于科学实验基本特点的是()A.实验有简化、纯化的强化作用B.实验有再现、延缓和加速作用C.实验有缩小作用D.实验有重复过滤作用参考答案:ABCD4.价值分析的基本程序是:选择对象、功能分析、方案改进和评价。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5.所谓联想,是指人在头脑中塑造过去未曾感触过的事物的形象化,或者将来才有可能实现的事物形象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6.下列属于特殊创造力的是:()A.从事音乐创作的节奏感、旋律感B.从事机械设计的制图能力C.从事文学创作的灵感D.日常生活中必要的科学技能参考答案:ABC7.物场的类型包括()。
A.完全物场B.不完全物场C.非物场D.虚拟物场参考答案:ABC8.下列属于创造性观察的是:()A.浮光掠影B.见微知著C.走马观花D.一叶知秋参考答案:BD9.偶然型科学发现是一种预见性的活动。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0.学科能力指的就是学科知识。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1.对价值对象分析的原则包括:()A.造价高的零部件B.结构复杂的零部件C.体积重量大的零部件D.所有的零部件参考答案:ABC12.创造学的诞生,揭示了创造活动的规律,指出从事创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走向成功的方向。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3.创造才能包括:()A.知识B.智力C.能力D.成果参考答案:ABC14.创造性人格的测验工具有哪些?()A.前意识活动量表B.教条主义量表D.视力表参考答案:ABC15.下列属于精细观察的要求的是:()A.对事物的各个方面都要看个明白,不留死角B.对事物发展过程要格外留心C.不能光靠眼睛,有时还要借助一定的试验仪器D.需要观察者一种体察入微的气质参考答案:ABCD16.观察类型包括()。
《创造学原理》复习要点
创造学原理2012年6月目录第一篇基础概念篇 (1)第二篇创造性思维 (10)第三篇创造技法 (18)第四篇创造实践篇 (28)第五篇创造型人才开发篇 (39)第一篇基础概念篇一.学习内容1.创造学导论1.1 创造及相关概念1.2 创造的原动力和意义1.3 创造学概述1.4 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2.创造的基本要素2.1 创造主体和客体2.2 创造精神、知识和创造技法2.3 创造环境3.创造力概述3.1 创造力的构成和分类3.2 创造力辨析3.3 创造力开发3.4 创造力测评二.学习目的1.创造学导论掌握创造和创造学涵义。
了解创造的特点、创造学的性质、创造学的发展历程2.创造的基本要素掌握创造主体、创造客体、创造精神、知识和创造技法的内涵。
了解创造环境的相关内容3.创造力概述掌握创造力的泥涵义及构成。
了解创造力辨析、创造力开发、创造力测评的相关内容三. 自我测试(一)单选题1.二十世纪心理学对人类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发现了创造的(),有两个含义。
A.艰巨性B.个别性C.普遍性D.人为性2.国务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
A.实现四个现代化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C.进一步深化改革D.加快引进外资与技术3.一个人只有(),才能感到愉快、爱学习。
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在讲课、演讲时应充分调动授众的左右脑同时使用。
A.左右脑同时并用B.使用左脑C.运用右脑D.左右脑都不用4.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创造动机。
创造学的研究表明,( )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启动和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
A.外部名利B.奖金C.内在动机D.外在动力5.爱因斯坦认为,()比知识更重要,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想象力在工作学习中是一种实在的因素。
A.想象力B.联想力C.判断力D.推理力6. 体现为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创新的是()。
A. 探索B. 革新C. 创意D. 创作7. 中国创造学会是在哪一年正式成立的()。
艺术创造过程部分复习提纲
艺术产生过程部分复习提纲1、艺术创造的过程A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
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B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1)构思的方式及运作①整合;②变形;③移情;④意蕴的凝结。
(2)艺术意象的形成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C艺术传达(1)艺术意象的物化表现,是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2)艺术内涵的深化。
①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②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③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④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2、艺术鉴赏(1)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2)艺术鉴赏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艺术鉴赏往往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开始,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感受,主要是通过感、知觉来进行的也就是审美直觉;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联想、想象来实现的,也就是审美体验;第三,是指欣赏者以自己的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对艺术作品和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思想、境界等作出较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和评价,也就是审美理解。
创造性思维学考试重点
1、各国的设计特点1)北欧设计1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2. 大众化的设计思想3 .有机形和简约化4 .融合传统与现代理念2)意大利设计1 既具现代特征,又具民族特色2既具高科技,又具手工艺的优良传统.3. 既具理性色彩,又有个性特征和人情味4.产品融艺术于技术之中。
3)美国设计1 美国短暂的历史、自由的人性,使美国设计具有轻松、乐观的色彩2 美国的设计是源于商业,紧跟市场的脚步。
3 注重实用、兼收并蓄,注重创新性,产品富于创意。
4)德国设计:具有强烈的理性特征,极其重视理性原则、人机工程学原则和功能原则5)日本设计岛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狭小的空间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
高、精、尖,节约材料、降低能耗等。
2、设计方法学研究的三个问题1、技术与艺术相结合2、功能与形式的关系3、研究宏观与微观的问题3、设计师与工程师解决问题的不同(人与物、人与环境)工程师主要是解决产品设计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工业设计师解决的是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
如产品是否满足人的生理尺度。
产品的使用功能、使用方式,产品是否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等。
3、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如何考虑设计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针对产品功能形式关系的问题,产品设计的发展历程是经历了“重功能轻形式”的功能主义阶段,以及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的形式主义阶段。
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要重视使用功能的同时更注重人们的心理需求,追求个性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形式与功能要以人的使用方式为出发点。
形式表达功能,功能决定形式,功能与形式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的,功能与形式要和谐统一。
4思维的三要素及思维的活动形式思维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思维原料、思维主体、思维工具。
思维的活动形式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品质1、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2、探索过程的发散性。
3、解决问题的新颖性。
4、合理而有特色的知识结构。
5、活跃的灵感和新颖的表达能列出6种创新原则综合法则组合法则还原法则移植法则强化法则逆反法则群体法则离散法则对应法则换元法则灵感思维的过程灵感是显、潜意识多次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晶。
创造学期末总复习题(上).doc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创造学的研究对象一、单项选择题1.1565年在《法国诗学要略》中,提出创造学意义为“创造是-•切东西的本源”的学者是()A培根B龙沙C笛卡儿D狄德罗2.创造学的发源地为:()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3.创造学的研究对象是:()A人类的创造活动B人类的思维活动C人类的政治活动D人类的经济活动4.创造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A创造原理与创造力B创造方法与创造技巧C创造科学与创造理论D创造原理与创造方法5.提出著名的创造过程四阶段说的是()A陶行知B沃勒斯C吉尔福D爱因斯坦6.对“创造”理解正确的是:()A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B发现己有的事物C发现己有但未知的事物D制造己有事物7.创造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目的性、新颖性和()A主观能动性B客观能动性C创造性D创新性8. “我解决过的每一个问题都成了一个模式,我以后用它来解决其他问题”()A狄德罗B康德C笛卡儿D黑格尔9.创造活动的主体是()A .环境B动物C植物D人10.企业创新的最直接的目的是()A新的利润B发展生产C扩大销售D注重产品质量11.创造主体借以展开创造活动的方法与条件是O A创造手段B创造条件C创造对象D创造者12.从科学发现成果的性质看,科学发现可分:()A事实型和理论型B预见型和偶然型C主动型和被动型D宏观型和微观型13.从科学发现的过程特点分,科学发现可分()A事实型和理论型B预见型和偶然型C主动型和被动型D宏观型和微观型14.以问题为中心的创造过程模式表明,一切创造活动始于()A问题的提出B问题的解决C问题的分析D问题的设计15.以问题为中心的创造过程模式表明,一切创造活动终于()A问题的提出B问题的解决C问题的分析D问题的设计16.以下哪句诗歌能反映出思维突变过程中,创造者在明朗阶段的心境()A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7.你认为机遇是()A必然性B偶然性C前因D后果18.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说“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反映了()A善于捕捉机遇B善于创造机遇C善于分析机遇D善于错过机遇19.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创造、产生需要、满足需要B创造、满足需要、产生需要C产生需要、创造、满足需要D满足需要、产生需要、创造20 .下列属于科学家与发明家的人格特征的是()A有超越能力B自然流露C自我欣赏D情绪激动21.高夫认为人格分为()A 2种B 6种C 8种D 10种22. “所研究的问题必须能够产生优美而正式的解答”的创造人格类型为:()A主动型B热心型C诊断型D审美者23. “对于方法学上以及数理分析与观念化的问题极感兴趣。
东北大学《创造学》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54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创造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1、()发表《创造宣言》,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A陶行知 B蔡元培 C 张伯苓 D季羡林【答案】A。
1943年11月,陶行知发表《创造宣言》,热情讴歌创造精神,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2、()是用于实现创造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条件。
A软手段 B硬手段 C 技术手段 D 实验手段【答案】B。
创造手段分为硬手段和软手段。
硬手段是用于实现创造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条件。
3、()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
A能力 B气质 C 性格 D 人格【答案】D。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4、()的研究表明,人人皆有创造力。
A生理学 B心理学 C 社会学 D 创造学【答案】B。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人皆有创造力。
即创造力人皆有之,除少数智力低下的白痴之外,一切正常人都具有创造力,这一论断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
5、()是从已知的领域出发,在头脑中将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与其他相关事物联系起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或者类似的规律。
A直觉思维 B横向思维 C 纵向思维 D 联想思维【答案】D。
联想思维是人们从已知的领域出发,在头脑中将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或其他属性与其他相关事物联系起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或者类似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
6、将事物放在变化着的时间中进行观察和实验,这是动态观察中的()。
A改变空间 B条件极端化 C 改变方向 D 改变时序【答案】D。
改变时序是将事物放在变化着的时间中进行观察和实验。
7、创造技法的特点包括()个。
A 2B 3C 4D 5【答案】B。
创造技法就是人们根据创造性思维发展规律总结出来的创造发明的技巧和方法。
它包括科学性、程序化和实用性三个特点。
8、TRIZ理论的创立者是()人。
文创部分重点复习材料
文学创作论6月25日上午知明2-202 考试题型:简答论述(仅供参考,功夫在自己)一、假定性与逼真性在不平衡中发展P6-71、假定性与逼真性是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对矛盾,是艺术形象的内在矛盾,像一切矛盾一样,二者是不平衡的。
正是这种不平衡成为推动者艺术形象发展的内在动力。
2、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有两种相反相成的倾向推动着艺术的发展,那就是不断精确地表现生活和不断花样翻新创造超脱于生活的具体形态的艺术形式和流派。
将描摹现实发展到高度逼真的地步,以现实主义为代表;将现实大幅度地变化,突出假定性,以表现主义为典型。
A、左拉的自然主义——“我说出我看过的东西,我把它记录下来,如此而已……我的作品不是党派和宣传的作品,它是表现真实的作品。
”(左拉谈他的自然主义小说)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B、莫言《欢乐》——歌唱母亲全部的衰落,其实是在歌唱母亲的全部荣耀;他没有直接去歌唱母亲昔日的荣耀,是因为他不愿意在自己的歌唱里出现对母亲的炫耀,他歌唱的母亲是一个真实的母亲,一个时间的磨难已经驯服不了的母亲,一个已经山河破碎了的母亲。
余华《谁是我们共同母亲》——这样的母亲,才使我们百感交集,才使我们有了同情和怜悯之心,才使我们可以无穷无尽地去付出自己的爱。
3、两者在艺术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冲突,也不断地媾和。
A、随着艺术认识功能的发展,假定性的优势逐渐让位于生活逼真性的优势,这就产生一种规律性的趋向:就是假定性的递减和真实性的递增。
但是这只是历史总的趋势,主导方面,另一方面是艺术假定性并未停滞,它仍在曲折地发展,时时占据局部的暂时的优势。
纷纭的流派,走马灯似地变化,自然有其社会历史原由,但是社会原因不能不通过艺术形象的内在矛盾起作用,社会原因是转化的条件,艺术形象的真实与假定的固有矛盾才是内在根据,社会原因不过起催化、诱导和选择作用。
B、每当逼真性过分制约了假定性,而且成为一种稳定的倾向时,就会产生艺术境界不高,形象粗糙,或者自然主义倾向。
创意学期末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创意学1. 创意的内涵基本含义是指创造性的主意,一个好点子,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
它既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静态的创意是指创意性的意念、巧妙的构思,即通常所说的“好点子、好主意”;动态的创意是指创意性的思维活动,是“从无到有的”这一逻辑思想的产生过程。
从内容而言,创意包括两方面: 首先,它是能够产生创造性社会后果或成果的思维过程;其次,它是在思维方法、思维形式工具、思维过程的某些方面富有独创性的思维,即创意思维就是思维本身和思维结果富有创造性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归宿,并且是创意思维的意义所在。
创意的关键在于创造,而创造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成果,可分为三种,即发现、发明、发展。
第1,发现。
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发现了在此范围内其他人尚未知道的现象、事物、规律、原理、物品、问题等。
第2,发明。
指运用已知道或新发现的规律、原理等,局部或整体性地改进、分解、组合、提升既存的事物、物品、理论及其他物质、精神成果,创造出新的技术、产品或产品品种,以及新的制度、规范、方法和其他新型的物质与文化成果等。
第3,发展。
指对既存物质及精神文明的成果进行较为系统化的创新。
2.创意的特性第一,独立性。
指创意思维再展开过程中,具有不依赖现成的答案和方法,不易受他人暗示的品格,在逻辑上属于超出原有论域的思维。
第二,敏捷性。
指创意思维具有面对问题时能迅速做出反应、思维进程的速度较快的品格。
第三,灵活性。
指创意思维所具有的能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随时调整、改进原有思路及其假说、假设、方案等的品性。
第4,伸展性。
指创意思维所具有的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延伸的品质。
第5,深刻性。
指创意思维所具有的善于透过现象而深入事物本质的品性。
3.创意人的素质①广博的知识②创新意识③高成就动机与浓厚兴趣④坚强的创新意志⑤调动最佳的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能力4.创意思维的内涵创意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一种高于其他思维之上的独立思维、超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等的综合性思维,又是对一切旧思维进行革命性的改革和更新的新型思维。
《创造学》作业2复习资料
041#《创造学》作业2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1941年,美国人奥斯本出版《思考的方法》一书,提出了一种后来颇具影响的重要创造技法“智力激励法”,这成为创造学诞生的标志。
2、常见的华莱士创造力模型的四个阶段有准备期、孕育期、明朗期和验证期。
3、思维按思维的结果划分可分为和。
4、由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奋斗》,就想到佟大为、李小璐、文章等明星,这是接近联想思维方式。
5、创造成果 = 创造欲望 + 创造思维 + 创造方法。
6、“一个美国商人用0.2美分从我国购回一批工艺草帽,在其上添加了一条花布帽带,并加压定型后,竟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价格也翻了近百倍。
”用的是设问法(组合、加一加)创造方法。
7、创造潜力开发的相关因素有四个方面,即知识因素、能力因素、人格因素和环境因素。
8、“635法”的具体含义是:6 6个人一组 3 每个人写下3个设想5 时间为5分钟。
9、我国专利权的期限:发明专利年,实用外型和外观设计年。
二、单项选择题1、创造学的发源地为:( D)A英国 B法国 C 德国 D美国2、企业创新的最直接的目的是(A)A新的利润 B发展生产 C扩大销售 D注重产品质量3、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说“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反映了(A)A 善于捕捉机遇 B善于创造机遇 C善于分析机遇 D善于错过机遇4、对原始的、杂乱无序的创造才能加以思绪的条理化和结构的合理化以形成一种有序的、稳定的创新素质是指:(C)A 创造才能的发现 B创造才能的培养 C创造才能的整合 D创造才能的应用5、“所研究的问题必须能够产生优美而正式的解答”的创造人格类型为:(D)A主动型 B热心型 C诊断型 D审美者6、“思维表达上少有阻滞,反应敏捷,能在较短的时间表达出较多的信息”(A)A思维的流畅性 B思维的灵活性 C思维的独特性 D思维逆向性7、“灵感的出现常常是人们始料未及,难以预测的”这是()A随机性 B独创性 C奇异性 D新颖性8、观察的主体是指:()A观察者 B观察对象 C观察结果 D观察工具9、通过比较来研究,揭示研究对象某种特征的实验方法是()A定性实验 B定量实验 C模型实验 D对照实验10、默写式激励法,又称“635法”,请问该会议的参加人数为()A 9人B 8人C 7人D 6人三、判断题1、被公认为创造学的创始人是爱迪生。
创造学考试
1.创造学的特征是什么?什么是创造学,举例说明创造学的两条基本原理。
创造学是研究人们的科学、技术、管理、艺术、和其他所有领域的创造活动现象,并从中探索出创造的过程、特点、方法等规律性的东西的一门科学。
基本原理:(1)两原理说A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即人人都有创造力,因此都具有开发的潜能。
(小孩切苹果)B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提高。
(2)三原理说A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属性,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和训练而激发出来并且得到不断提高。
B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都是人创造的产物,一切现存的东西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可以通过人的再创造改变的更好,并且可以创造出现实世界还不存在的更加完善的东西。
C实现同样的目的,方法是多元的。
2、创新、创造、发现、发明的关系是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它包含新的科学事实的发现和新的科学规律和理论的发现两类。
发现是创造的一种体现,但并不是所有的创造都是发现。
创造与发现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发明是指人类运用自然规则研制出新的事物和新的方法,它包括新产品的研究和新方法的发明两类。
发明也是一种创造,创造和发明的关系也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创新是对已有创造成果的改进、完善和应用,是建立在已有创造成果基础上的再创造。
创造与创新的共同点是二者都具有新颖性这一本质特征。
但二者也有一定的差别,其差别之一是,创造比较强调过程,创新比较强调结果;差别之二是,创造强调自身的新颖性,不一定有比较对象,而创新则强调与原有事物相比较。
3.泰勒将创造分为几个层次美国心理学家泰勒(K.Taylor)根据产品的新颖独特性和价值大小的不同,将创造力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①表达式创造力。
这种能力以自由和兴致为基础,因情境而产生,随兴致而感发。
表达式创造力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儿童的涂鸦画就是这种层次的创造活动。
创界学校九年级科学 第二册 复习提纲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第二册复习提纲一、1.水的分布:水存在于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
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陆地淡水与人类关系非常亲密,陆地淡水中绝大多数是人类目前还不易利用的冰川和岩层深处的地下水,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沼泽土壤中,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0.3%,淡水资源极其有限。
2.水对生命体的影响: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生物生存所需的最根本的物质之一,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103千克/米3×103千克密度: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单位:克/厘米3、千克/米3。
1克/厘米3×103千克/米3要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同种物质,在一种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者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状态有关;2〕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根据密度公式和热胀冷缩现象,一般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体密度与压强有关。
4.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常温液态。
5.水的物态变化1〕熔化: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冰的熔点是0℃。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水的凝固点是0℃。
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断。
2〕汽化: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汽化需吸热。
方式:蒸发、沸腾。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展,发生在液体外表,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外表积、液体外表空气流速b.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进展,发生在液体外表和内部,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水的沸点100℃液化: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液化时放热。
3〕升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升华时吸热。
凝华: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时放热。
工程创造学期末复习重点
创造学的含义:创造学是研究人在所有领域中的创造发明活动和创造力开发规律、创造发明成果产生及创造性成果保护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其特点是:①它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②它是研究创造成果的产生规律和产生方法,不是研究创造成果本身及应用。
美国是创造学的发源地。
奥斯本创造学之父。
创造学起点1983 年在广西南宁召开了我国第一次创造学学术讨论会,成立了中国创造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这标志着创造学在我国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诞生。
创造学阶段:第一阶段:引进消化、推广培训阶段(1980 1985 年)。
第二阶段,应用开发与成果展示阶段,以中国发明协会成立为标志。
第三阶段,独立研究、形成学派阶段。
中国创造学发展形成了三个学派:创造哲学学派、创造工程学派与创造教育学派。
发现:是指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方法.通过研究和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现象或规律。
例如,秦始皇兵马俑。
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
发明的特点:发明中应当包含创新,发明必须应用自然规律创新的特征:目的性、变革性、新颖性、超前性、价值性。
创新的分类: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等创造的含义:个人或群体基于一定目标(或任务),运用一切已知条件(或信息),产生出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认知行为和活动过程。
创造的本质特征有哪些?独特性和新颖性、目的性和控制性、价值性和客观性、开拓性与预期性创造的分类(1)基于“新颖"和“价值”含义,创造可分为狭义创造和广义创造(2)基于创造成果的“首创程度”,创造可分为首创创造与非首创创造(3) 按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创造可分为高级创造和初级创造。
(4)按照创造过程的表现形式,创造可分为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艺术创作。
(5) 按照创造的内容,创造可分为物质财富创造精神财富创造和社会组织创造。
《创造学原理》复习要点
《创造学原理》复习要点1.创造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创造学是研究创造力及其应用的学科,旨在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力指的是通过自身能力和思维,产生全新的、有独创性的想法、方法或作品的能力。
-创造学将创造力分为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并研究创造力的形成、发展和应用。
2.创造力的特征和要素:-创造力具有独创性,即创造出的作品或想法与之前的知识和经验有所突破和创新。
-创造力具有实用性,即创造出的作品或想法能够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
-创造力的要素包括: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和任务因素。
3.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创造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和实践来培养。
-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包括: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发多元化的兴趣爱好、提高观察力和思维敏锐度、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是指以非传统、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想法和作品。
-创造性问题解决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等过程。
-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法包括:意象思维、推理思维、逆向思维、侧重思维等。
5.创新与创业:-创新是指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和创造,产生全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方面。
-创业是将创新转化为商业行为的过程,包括创业机会的发现、创业行为的筹备和实施等。
6.创造力和创新在组织中的应用:-创造力和创新是组织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组织应该创建和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和创新的环境,并培养组织成员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组织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
7.创造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创造学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发展历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
-创造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
8.创造学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展望:-创造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教育、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
未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艺术与创造复习资料
未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艺术与创造复习资料一、绘画与造型1. 回顾基本绘画技巧:- 初步掌握素描、水彩、国画的基本技法;- 熟悉线条、颜色、形状等基本要素的运用;- 了解光影、透视等绘画的基本原理。
2. 研究创意绘画与造型:- 探索不同材料的运用,如纸张、布料等;- 发挥想象力和创意,创作独特的艺术品;- 研究借鉴他人的作品,总结经验并进行创新。
3. 欣赏名画与名家作品:- 欣赏并分析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品;- 研究欣赏艺术品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二、手工艺术1. 深入研究传统手工艺:- 研究编织、剪纸、折纸等传统手工艺技巧;- 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 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探索创新手工艺:- 研究使用新材料和工具进行创新手工艺制作;- 尝试设计独特的手工艺品;- 提倡环境友好型手工艺创作。
三、音乐与舞蹈1. 研究音乐基础知识:- 研究乐理知识、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方法;- 掌握简单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演奏;- 探索合作演奏和伴奏的技巧。
2. 研究舞蹈基本动作:- 研究基本舞蹈动作和舞蹈姿势;- 练舞蹈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培养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戏剧与表演1. 研究戏剧基本知识:- 了解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探索不同类型的戏剧形式和表演技巧;- 研究剧本阅读和演绎的基本方法。
2. 练戏剧表演技巧:- 研究角色表演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参与戏剧创作和表演活动;-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以上是未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艺术与创造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艺术与创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1.创造的概念与内涵(定义、目标、结果的特点)创造必须是在破坏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事物,突出“造”,要有个“结果”。
创造的目标必须是实现开发前所未有的创造性成果,其创造活动所获得的结果,既可以是一种新的概念、新的设想、新的方案、新的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产品或新的服务。
结果应该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2.创造、创新、发现、发明的概念的对比创新:新设想或新概念等发展到实际和成果应用的阶段。
把创造成果引入经济系统,产生效益,才是创新发明:通常指人们做出前所未有的重大成果(物品、配方、方法)。
发明具有明显的新颖性,更注重首创性发现:发现是对客观规律、事物的首先正确认知。
发现的结果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后来才被人们所认识3.创造学两大基本原理原理一: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原理二: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训练不断被激发,并转化为显性的创造力,逐步得到提高4.创造学的含义创造学是研究人类的创造能力、创造发明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5.创造学的研究内容6.创造学研究中的代表人物(奥斯本、吉尔福特)•Alex Osborn(奥斯本):头脑风暴法的发明者•J.P. Guilford(吉尔福特):创造心理学的引领者第二讲创造力及其开发1.创造力的定义(狭义、广义)创造力•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力是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后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狭义创造力•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一种自然属性。
其实质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伴随大脑的进化而形成的自然结果,是大脑的一种先天的自然属性广义创造力•即创造能力,是经过各种各样的开发活动而被激发出来,并被“放大”了的“创造力”,因而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且表现为一种明显的能力2.创造力的分类a)二类法特殊才能的创造力:体现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文学家等杰出人物特殊才能的创造力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普通人在创造活动中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创造力b)三层次法低/中/高层次创造力c)五层次法i.表达式创造力ii.生产式创造力iii.发明式创造力iv.革新式创造力v.高深创造力3.创造力的构成模型(Sternberg模型)C=f(I, K, TS, P, M, E)C:创造力,I:智力,K:知识,TS:思维模式,P:个性,M:动机,E:环境互联网C=f(K, I, TS, ST, U)C:创造力,K:知识,I:信息, TS:思维模式,ST:计算机支持工具,U:短期不可控或不变的因素(社会、文化)4.创造过程模型(华莱士模型)准备收集资料,进行思考,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孕育将注意力转向别的问题,等待灵感的出现明朗解决问题的思路突然变得清晰和明朗,问题迎刃而解验证对解决方案进行验证5.创造力开发的障碍1.思维定势2.态度消极或缺乏自信3.畏惧心理4.从众心理与单一模式5.外部环境6.创造力评估的方法•个人特质测验•发散性思维测验➢吉尔福特南加利福尼亚创造力测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在某些条件下,施测于某些样本,并根据某些标准进行评分的某些发散思维测验,比一般智力的指标更能测量到与创造力标准相关的因素”第三讲创造性思维及其训练(1)1.思维的概念•思维是有顺序地想与思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大脑将感觉到的信息加以整理、改造,逐步把握住事物的本质、规律,产生认识过程的飞跃,进而构成判断和推理的过程2.思维的分类(按接受信息的类型分,按加工信息的方式分,按思维的结果分)接受信息的类型1.形象思维2.抽象思维加工信息的方式1.逻辑思维2.非逻辑思维按思维的结果分1.常规思维2.创造性思维3.创造性思维的概念a)为能突破常规和传统,不拘于既有的结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的思维活动,也就是能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b)运用非重复性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提出具有独特性、先进性、新颖性等创造性的方法、理论或其他技术方案等的思维活动c)创造性思维是可以通过学习逐渐“领悟”并深化得到的,人们可以从大量成功的案例中总结出可以学习、借鉴的原理和方法,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4.创造性思维的特征a)灵活性一个点向多方面扩散不同角度找出解决思路b)推理性建立在丰富的认识和实践基础上c)连贯性勤于思考d)综合性把现有的信息、现象、概念等加以综合概括,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或设计思路e)流畅性将新成果准确、流畅地表达成新概念、新设计、新模型的能力5.创造性思维的构成a)创造性思维能力b)知识、经验、思维模式c)敏锐的判断力6.创造性思维的障碍a)对创造性做出错误的假设b)孤立地考察问题,没有整体地、全面地看问题c)遵循规律,事实这些规律可能不存在或者不再有效d)相信只有一个正确答案e)不喜欢从多种情况通盘考虑问题f)逃避风险、害怕失败g)消极思想7.发散思维的概念、特征和适合的应用环境概念:是指思考者从一个目标(发散源)出发,根据问题提供的基本信息,不依常规而沿着非传统的方向、角度和层次,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特征:1.数量多2.维度广3较新颖应用环境:*新产品开发*拓展思路*解决问题早期8.收敛思维的概念、特征和适合的应用环境概念:也叫“集中思维”或“辐辏思维”,是以某一个思考对象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将思维聚焦到这个中心点,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特征:应用环境:*新产品开发*梳理加工*解决问题后期9.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之间的比较和相互关系第四讲创造性思维及其训练(2)1.求异思维的概念、特征及类别概念: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突破或者跳出传统观念或者习惯势力的约束,从新的角度、方向去认识问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方式创造人类前所未有的或者比已有物品更美好的东西的一种思维方式。
求异思维包括逆向思维类别:反向思维双向思维黑格尔式思维2.直观思维的定义、特征及适用范围概念:又称直达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不经过逐步分析,而采用直接的方法,不离开问题的情境和要求进行思考的思维形式特征及适用范围优点:直接面对问题情境,可以跳跃式思考,直接提出合理的设想方案,快速解决问题适用范围:对于解决简单问题特别有效要求:这种思维方式对思维者的思维敏捷性、知识储备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3.旁通思维的内涵•又称“倒向思维”、“侧向思维”或“U型思维”,是相对直观思维而言的,是指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对问题、情境和条件的分析与辨识,将问题转换为另一等价问题,或以某一问题为中介物间接地去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4.联想思维的内涵与分类内涵:人们从已知领域出发,在头脑中将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或其他属性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的或类似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分类:5.灵感思维的概念、特点、过程、来源概念:人们在长期思考同一问题而不得其解,思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突然受到外来信息的刺激或诱导,而“恍然大悟”解决问题的超常思维形式特点:突发性随机性独创性亢奋性******第五讲创造方法与应用(1)1.群智法的定义、内涵与适用领域•即群体智慧法,集中创造者集体的智慧,结晶而成。
其核心是“集智”和“激智”•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创设出能够相互启发、引起联想、发生“共振”的条件和机会,以激励人们智力的一种方法•群智法适合于解决那些比较简单的,在获得好的创意后容易确定结果的问题(如产品名称、广告口号、销售方法、产品的多样化、服务质量和管理制度改革)需要大量的构思、创意的行业,如广告业2.头脑风暴法的提出者、基本流程、基本规则、注意事项、优缺点提出者:奥斯本流程:准备(确定目标确定主持人)自由讨论发明规则:•选择合适的主持人(理解主题、了解规则、具备组织能力、善于启发)•确定参与规模(5-10人),尽量来自不同的领域•提出会议主题,并初步分析•下达会议通知,发放准备材料•尽可能多的获得设想•严禁批判,与会者可畅所欲言•鼓励在别人想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记录所有的设想•对设想进行讨论分析注意事项:•主持人一般不发表意见,以免影响气氛•主题应当单一而明确•氛围以及现场环境应当融洽轻松•进行中禁止批评别人的意见•避免重复优点:•可以拓宽认识问题的角度•可以获取更多的想法缺点:••话题不可以过于窄而专••受到参与者个性的影响••受到会议气氛的影响••收敛性差,不易总结3.635法的基本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优缺点方法来源:•德国人习惯沉思的性格•针对奥斯本头脑风暴法的不足基本描述:•每次会议有6人参加,坐成一圈,要求每人5分钟内在各自的卡片上写出3个设想,然后由左向右传递给相邻的人。
每个人接到卡片后,在第二个5分钟再写3个设想,然后再传递出去。
如此传递6次,半小时即可进行完毕,可产生108个设想基本流程:6人组成讨论小组,发放记录卡片,表格内有6组以3个空格为一组的单元主持人宣布讨论主题,要求与会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于主题进行重新表述,并确定主题的核心内容和讨论范围每人在第一个5分钟内写下3个设想,然后将卡片传给下一个成员,设想要按次序填写在卡片的表格内在第二个5分钟内写下另外3个设想,依次传递一圈,最终产生108条不同的设想允许在参考、综合别人或者自己原先的设想或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有别于已有的设想或方案,也可以重新提出原创性设想对卡片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众筛选出有价值的设想与方案注意事项:除主持人外的参与者不能说话思维自由奔放,不受限制同时作业保证效率可参考其他人,但必须是新的公平原则优点:弥补与会者个人因素而造成的压抑缺点:激励不够充分4.组合法的定义、分类定义:组合法是创造发明方法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结构、原理等技术因素通过巧妙的组合或重组,以获得具有统一整体功能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方法分类:1同类组合:•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相近的事物的简单的叠合,以满足人们的特殊需要•参与同类组合的事物在组合前后其基本性能或属性保持不变,只是增加数量或改变部分结构的设计,以弥补功能上的不足或实现新的功能需要2异类组合:•将类别或者性质不同的两种或多种食物组合在一起,形成新产品的发明方法•(1)将同时需要的若干种事物进行组合,给使用者带来极大方便•(2)将“相同因素或成分”的多种事物之间异类组合,可以共享其“相同因素或成分”,是结构更简单,价格更便宜,使用更方便•(3)不同时使用的事物进行组合,可以节省空间,提高共同部件的利用率3附加式组合法:•在原有的事物中附加新的因素,以改进原事物的性能或增加新的功能和用途•1)附加部件,改进性能•2)附加部件,增加功能,还可以一物多用•3)使用添加剂,改善或改变产品性能4重组组合法:重组组合是指先将组合的事物进行分解,然后根据需要将分解出来的因素(也可以附加其他因素)重新进行组合,以获得新的产品和方法第六讲创造方法与应用(2)1.联想创造法的概念:•联想创造法是指创造思路由此及彼的连接,即由所感知和所思的事物、概念和现象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事物、概念和现象的创造过程和方法基本过程:输入信息——搜索信息——得出结论2.缺点列举法的定义•联想创造法是指创造思路由此及彼的连接,即由所感知和所思的事物、概念和现象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事物、概念和现象的创造过程和方法希望点列举法:从社会需要和个人愿望出发,通过列举希望点来形成创新目标或课题3.特性列举法的概念从社会需要和个人愿望出发,通过列举希望点来形成创新目标或课题基本步骤:•将事物分类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写出各部分要点(零件、原材料、功能等)•按名词特性(整体、部分、物质、材料、制作方法等)、形容词特性(颜色、形状、感觉等)和动词特性(与功能有关的动作等)加以分类•根据以上特性,尝试加以变革4.类比法的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加以比较,启发思路,进而构思出新产品和新方案的创造方法基本流程:•提出发明需求•抽取关键词•优化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技术处理•得出新产品5.移植法的概念:将某个领域内的原理、方法、技术、材料和结构引用到另一个领域内进行有效利用的方法移植的途径:•将新原理、方法应用到新产品上(发泡技术)•为解决问题去寻求可以应用的原理或方法(吹风机、1赫兹空调)6.仿生法的概念模仿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工作原理,而创造出新产品的方法类型:•功能仿生•形态仿生•结构仿生7.设问法的概念设问法是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提出问题而激发人们的创造欲望,捕捉好的设想,从而产生发明的方法8.5w2h法的概念及应用•“5W”:What, Who, When, Where, Why•“2H”: How, How much9.奥斯本设问法的概念:奥斯本设问法又称检核表法,是针对创造的目标(或需要发明的对象)从多个方面列出一系列有关问题,然后一个个地加以分析和讨论,以产生最好的方案或设想应用:10.形态分析法的原理、步骤与应用形态分析法是一种根据形态学来分析事物,并进行创造发明的方法,它是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美籍瑞典天文物理学家F 茨维基1942年提出的形态分析法的原理是把研究对象或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基本组成部分(称为基本形态要素),找出实现每个独立要素功能要求的所有可能的技术方案,并加以排列组合,最后形成解决这个问题的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