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观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观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3.素质教育观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4.素质教育观产生20C 80-90年代末提出。
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
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素质教育观发展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6.29,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中学素质教育(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
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大题重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大题重点备注:1.此文档是知识点精简提要,材料分析题必背知识点,至于其他章节知识点请看书,并理解。
2.《综合素质》答题主旨:往好的方面答。
3.表格中加粗字体为复习重点和主要题型。
4.为什么综合素质只有几页,问的同学有点多,统一回复一下:综合素质作文就占了50分;选择题,如法律法规部分知识点需看书理解,文化素养部分知识点太多太杂,提炼不出知识点来(我有看过市面上提炼出的选择题部分,碰到原知识点的概率很小),也不是必背内容,剩下就是材料分析题了,分析题主要考以下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深化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教育的高质量的教育队伍;3.将教育目的落实;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角色多样化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朋友的角色4.研究者的角色5.管理者的角色6.示范者的角色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主创劳动长吸复”)1.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019教资考试综合素质考点重点
2019年教资考试综合素质考点重点学生观1、人的全面发展2.“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同学,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情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因材施教教育原则(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2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三)教师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A建立专业理想B拓展专业知识C发展专业能力D形成专业自我。
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专业知识学习2教育反思3教育研究4培养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5重视教师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3.教师的职责:1搞好教学2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3关心学生健康4.教师的职业价值:1这一职业可以满足作为教师个体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2体现在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精神财富。
二、教育法律法规1.教师的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改革是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队,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知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货架规定的福利待遇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
2.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学校教育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word完整版)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素质教育)1. 素质教育观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质”一一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⑸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3. 素质教育观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_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4. 素质教育观产生20C 80-90年代末提出。
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
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 素质教育观发展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 _ 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629,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 中学素质教育(1 )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
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 ______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2 )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实用标准文案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学生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b.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c.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a.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a.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b.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三)教师观中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a.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b.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c.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d.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实用标准文案(2)教师行为的转变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b.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材料分析题一一分析思路+做答格式( 一) 读懂题干教育观 ; 学生观 ; 教师观 ; 职业理念 ; 职业道德( 二 ) 分析材料一 - 找准关键信息,确定对应要点( 三) 组织答案总: 总体评价 --- 该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 不恰当的 ) ,践行了违背了)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分: 理论 +材料 - - 首先,其次,再次 ( 第一,第二,第三)理论点 + ( 理论点解释 ) 。
材料中, X 老师的 XX行为,对学生产生了XX影响 / 促进了 XX。
教师资格证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19年版(9)
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19年版(9)考点9.思想品德教育考点(1)思想品德教育及其意义1.概念:广义的德育指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活动,德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德育等形式狭义的德育指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2.意义:①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②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③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考点(2)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或结果2.内容: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考点(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2.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①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③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④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考点(4)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1.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①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想正确的方向发展基本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②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向上基本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基本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④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进行基本要求: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求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⑤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基本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2.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⑴说服法涵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⑵榜样法涵义: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德育的方法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检查和坚持⑶锻炼法涵义: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检查和坚持⑷陶冶法涵义: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2019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考点归纳(精编版)
教师资格证统考《综合素质(中学)》考点归纳及考试大纲(汇总版)说明:本文档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考点归纳,内容详实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本文档内容含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及考试大纲,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最后预祝广大考生顺利的通关考试。
第一部分:考点归纳第一章职业理念教育观【高频考点提要】1.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2.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高频考点速记】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中学教师资格2019年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上)
中学教师资格2019年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上)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了,如今正是备考的时间了,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学教师资格2019年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上)”,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中学教师资格2019年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上)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及特征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
具体来讲,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1、境界的高层次性境界的高层次性是指社会和他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总是处于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的较高水平和较高层次。
2、意识的自觉性意识的自觉性是指教师因职业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在职业道德意识上的更高的自觉性,它是教师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的基础。
3、行为的典范性行为的典范性是指教师的品德和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行为具有榜样的作用。
4、影响的深远性影响的深远性是指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将给学生留下深刻久远的印象,它不会因学生的毕业而结束,还将延续到毕业之后,甚至伴随学生的一生。
5、功能的多样性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这一行业所特有的伦理现象和精神文化,构成了教师这一行业特有的精神风貌,成为职业发展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6、内容的全面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全面而丰富,充分体现了教师这一行业所特有的职业全面性。
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及特征”的配套习题【单选题】小林的家长给刘老师送贵礼,托其给小林换座位,刘老师收礼并换了座,其做法( )。
A.体现礼尚往来的良好品德B.体现关心学生C.利用职权谋私D.严慈相济中学教师资格2019年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二)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与职业实践有密切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一定社会的一般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学生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b.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c.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a.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b.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a.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b.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三)教师观中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a.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b.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c.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d.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b.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材料分析题一一分析思路+做答格式(一)读懂题干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职业理念;职业道德(二)分析材料一-找准关键信息,确定对应要点(三)组织答案总:总体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不恰当的),践行了违背了)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分:理论+材料- -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理论点+ (理论点解释)。
材料中,X老师的XX行为,对学生产生了XX影响/促进了XX。
总:教学启示一好老师做法的意义,坏老师做法改正建议模块三职业道德规范(一)教师职业道德4.2008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及解读(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5.1997版1.依法执教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职业道德答题模板材料中老师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中学教师资格2019年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下).doc
中学教师资格2019年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下)【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了,如今正是备考的时间了,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学教师资格2019年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中学教师资格2019年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下)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基本类型一、教师与国家社会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是价值引导的实践者,教师在参与社会生活与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与教育事业:根本关系教师是从事的教育事业,那么与教育事业就是有根本的联系,二者相互相成。
三、与学生:教育活动中心就是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是以学习为本,那教育活动的中心就是师生关系。
四、与职业劳动:“育人”是教师职业劳动的本质教师是属于职业,是个体的劳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那么教师的职业劳动就是以育人为本。
五、与自己的行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相关职业准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行为往往可以影响到学生。
六、与自己的发展教师职业活动中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发展,提高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发展潜能。
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基本类型”的配套习题【单选题】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这意味着教师要()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中学教师资格2019年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二)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主要内容一、教师与国家社会:爱国守法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2)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义务(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教师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教资《综合素质》考前必背材料(2019年下)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一、教育观1.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观(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3)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2.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4)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5)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6)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观XX老师的教育行为很好地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教育公正,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彩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中之重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六天规范当中,其中高频考点的为: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这里需要各位考生有效的分析其中易混淆的部分,并能够适当的进行区分,记住其侧重点。
“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记忆口诀为“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1)热爱祖国,热爱任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2)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内涵(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学生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b.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c.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a.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b.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a.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b.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三)教师观中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a.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b. 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c. 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d. 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a.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b.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c.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材料分析题一一分析思路+做答格式( 一) 读懂题干教育观 ; 学生观 ; 教师观 ; 职业理念 ; 职业道德( 二) 分析材料一 - 找准关键信息,确定对应要点( 三) 组织答案总: 总体评价 --- 该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不恰当的 ) ,践行了违背了)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分: 理论+材料- - 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理论点 + ( 理论点解释) 。
材料中,X 老师的XX行为,对学生产生了XX影响/ 促进了XX。
19教资知识点总结
19教资知识点总结一、19教资概况19教资是指2019年发生的所有教育行业的资讯和政策,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改革政策、考试制度改革、教育科技发展等内容。
19教资的更新对教育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学生和家长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改革政策1. 义务教育免试就读政策2019年,我国提出了实行“免试就读”政策,以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全面普及幼儿园教育为重点,实施小学阶段“免试就读”。
这一政策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对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2. 高考改革2019年,我国高考改革迎来新的变化,主要包括取消“文理分科”和“3+3类”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政策。
高考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和发展潜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和专业。
3. 教师职称改革2019年,我国对教师职称制度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取消正高级教师职称制度、推行“走班制”和实行常态化考核等政策。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三、教育科技发展1.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019年,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智慧教学、智能辅导、智能评价等多个方面。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教育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加强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2. 在线教育的兴起2019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在线教育逐渐兴起并成为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线教育具有灵活性强、多样性丰富和个性化教学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方式。
3. 教育大数据的应用2019年,教育大数据成为教育行业的热门话题,包括学生成绩数据、学科竞赛数据、学生行为数据等多方面的数据。
教育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学校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并为教育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
四、教学管理与评价1. 课程改革2019年,我国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包括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学校课程设置的调整和优化等。
2019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一、“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补】教学观: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展)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2.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性和差异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三、“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一)教师的角色转变1.从教师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四、教师职业道德(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观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观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3.素质教育观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4.素质教育观产生20C 80-90年代末提出。
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
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素质教育观发展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中学素质教育(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
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初中:人的自我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高中:形成三观的关键阶段,进入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关键阶段。
7.素质教育目标(1)促进学生身体发展(2)心理的成熟化(3)造就平等的公民(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了和基本素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8.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9.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团队(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学生观“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2.“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b.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c.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a.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b.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a.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b.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3.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2)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3)中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要求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学生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
1.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2)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3)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4)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5)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三)教师观中学教师职业的认识1.教师职业与专业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
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
第二,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
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
第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
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
2.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1)传道者的角色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3)示范者的角色(4)管理者的角色 (5)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的角色3.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①因材施教。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3)主动性和示范性(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长期性和间接性(6)个体性和群体性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a.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b.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c.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d.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b.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中学教育的专业发展1.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1)学会学习,成为终生学习者(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的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和合作能力(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教师专业发展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人格的形成(3)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4)专业能力的提高(5)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6)专业自我的形成3.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教师专业知识素养(1)本体性知识a.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b.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关知识c.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d.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条件性知识(3)实践性知识(4)文化知识3.教师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2)先进的教育理念(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4.教师职业心理素质(1)良好的情感特征(2)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3)良好的性格特征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1.教师职业的责任(1)根本职责为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2)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4)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教师职业的价值(1)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职业对他人、集体、国家、社会和人类都有巨大贡献.能够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体现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承担着文明传承的重任。
(2)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是指教师职业可以满足教师的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获取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劳动。
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主要是通过其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实现,教师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模块二教育法律法规(一)教育相关法规1.教育法的功能规范、预示、标准、强制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2)教育的公共性原则(3)教育的保障性原则(4)教育公平性原则(5)终身教育原则3.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1)行政渠道:教育行政申诉(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复议(上一级)(2)司法渠道:行政诉讼是民告官,向人民法院提出(3)仲裁渠道:共同选定第三方仲裁机构(非国家机关)(4)调解渠道:民主协商(二)教育权利及义务1.教师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指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相关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平等权、人身权等)。
在这些基本权利中,人身权利和人格权利是教师作为一般公民权利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人身权利:包括教师的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教师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包括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等。
2.教师作为专业教育教学人员的职业权利(1)教育教学权 (2)学术研究权 (3)指导评价权(4)报酬待遇权 (5)参与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3.教师作为专业教育教学人员的义务(1)遵纪守法 (2)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3)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爱护尊重学生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6)提高水平模块三职业道德规范(一)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指教师行业的道德要求在教师个人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以下要素统一体。
(1)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核心是职业道德价值观。
(2)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重要范畴是“爱”——“教师爱”。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范畴是“责任”。
2.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1)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2)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3)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3.教师职业道德表现(1)敬业爱岗,献身教育工作(2)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3)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音(4)严谨治学,做学生的导师(5)团结合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及解读(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二)教师职业行为1.教师职业行为规范(1)思想行为:教师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2)教学行为(3)人际行为(4)言语行为(5)仪表行为首先,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