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2023中经-经济基础刘艳霞-精讲班-第11章
第二部分 财 政【财政考情分析】【财政知识脉络】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本章考情分析】财政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财政 支出财政 收入税收 制度政府 预算财政管 理体制财政 政策公共物品与 财政职能公共物品的定义 及其融资与生产市场与政府的 经济活动范围1.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特征2.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3.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1.市场和市场效率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4.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本节知识点】【知识点】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特征 【知识点】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知识点】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知识点】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特征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
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
二、“纯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2非)例题精讲【真题•2016单选】在某种纯公共物品的总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个人增加该物品的消费,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会( )。
A.相应增加B.相应减少C.不受影响D.趋于平均 【答案】C【解析】根据萨缪尔森公共物品的定义,纯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
【真题•2021年单选】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这说明该公共物品具有( )的特征。
A.非排他性B.经济性C.公平性D.非竞争性 【答案】D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非竞争性-主要特征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
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非排他性-派生特征【解析】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第十一章 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要素的所有者通过 要素的占有量,按照要素的价格得到收入。要素价格确定,收入分配也就 确定了。因此,要素价格理论也就是收入分配理论。 要素价格的决定,与商品价格一样,由供求关系决定。
第一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一、利润最大化与要素需求
max P(Q) Q( F 1, F 2 ,, F n) P iF i
i
d P Q Q Q P P i Fi d Q Fi Fi dP Q P P i d Q Q d ( PQ) P i Fi d Q Q Fi Q MR P i 0 Fi
MPL VMPL 要素价 格
a
A
要素的市场 需求曲线
b
B
O
L1 L2
O 厂商要素需求 市场需求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供给
一、劳动的供给 作为劳动要素所有者的居民,一方面可以通过劳动获得货币收入,以 消费商品获得满足;另一方面闲暇时间也为其带来效用。因此,工作时间 (劳动供给)与闲暇时间的分配,由U(收入/消费,闲暇)最大化决定。 工资率的变化,包含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因此,单个劳动者的劳动 供给曲线有特殊的形状。 劳动供给曲线 Y3
如果替代弹性>1,资本相对劳动收入的变化率,要高于要素相对价格 变化率。 如果替代弹性=1,资本相对劳动收入的变化率等于要素相对价格变化 率。 如果替代弹性<1,资本相对劳动收入的变化率,要小于要素相对价格 变化率。
八、租金、准租金与经济租金
租金:供给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 收益。准租金=TR-TVC
2020年《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第十一章收入
2020年《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第十一章收入第十一章收入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增量成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增量成本是指企业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B.增量成本是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或持续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的成本C.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D.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除预期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之外的其他支出,一般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2.企业应当按照()确定可变对价的最佳估计数。
A.固定价格B.公允价值C.期望值或最可能发生金额D.历史价格3.企业合同变更增加了可明确区分的商品及合同价款,且新增合同价款反映了新增商品单独售价的,企业对该合同变更部分进行的正确会计处理是()。
A.作为原合同的组成部分继续进行会计处理B.终止原合同,同时将原合同未履约部分与合同变更部分合并为新合同进行会计处理C.作为一份单独的合同进行会计处理D.作为企业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4.当合同中包含两项或多项履约义务时,企业应当在合同开始日,将交易价格分摊各单项履约义务。
具体分摊时采用的依据是()。
A.直线法平均摊销B.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的成本的相对比例C.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的净收益的相对比例D.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5.对于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收入确认时点为()。
A.收到销售货款时B.发出商品时C.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D.发生纳税义务时6.2×18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为乙公司拥有所有权的一栋办公楼更换10部旧电梯,合计总价格为1 000万元。
截至2×18年12月31日,甲公司共更换了8部电梯,剩余两部电梯预计在2×19年3月1日之前完成。
该合同仅包含一项履约义务,且该履约义务满足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条件。
甲公司按照已完成的工作量确定履约进度。
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其他因素,甲公司2×18年末应确认的收入金额为()万元。
经济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十一章
及大规模生产等。
11
• 报酬变动
• 报酬变动分为报酬递增、报酬递减和报酬不变三 种情况
• 马歇尔把四种生产要素的变化对产品供给的影响 概括为报酬递增和报酬递减两种基本情况。当两 者的作用相互抵消时,便出现报酬不变的情况。
•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了得到一定量的商品而愿 意支出的最高费用减去他实际支出的费用,它表 明消费者在购买中获得的额外利益。
• 消费者剩余这一概念在后来的福利经济分析中具 有重要意义。
10
第四节 对供给的分析
一、生产四要素与报酬变动的三种情况 • 生产要素 • 马歇尔认为生产要素共有四类:土地、劳动、资
– 在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中大量的涉及了动态的成分, 主要表现在:1.引进短期、长期这一对概念;2.分析 了各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变化趋势;3.分析了经济进步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7
第三节 对需求的分析
一、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到市场需求规律 • 马歇尔的需求分析是建立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
的。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基础,马歇尔展开了 对需求的分析,并提出了需求价格的概念。 • 根据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能够找出需求价格 对商品数量的依存关系,及市场需求是价格的递 减函数。 • 除了价格外,马歇尔还提出了影响需求的其他因 素:资财、风尚、相关品(替代品、互补品)价 格等等。
22
第七节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 国民收入的分配理论包括:
– 收入分配的一般原理 – 工资理论 – 利息理论 – 地租与准租理论 – 利润理论 – 劳资调和论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例:肯德里克分析资料
美国1948年~1981年 的经济增长率是 其中 3.2%
y=f(k)
k
二、基本方程式
(一)前提:两部门经济均衡I=S
大写字母——总量;小写字母——均量
(二)过程
当资本存量为K时,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比率δK(0<δ <1),则资本存量的变化△K为:
△K=I- δK
根据I=S= sY,上式可以写成
△K= sY –δK,两边同时除以劳动数量N,有: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达到此 目标的条件是:稳态人均资本量固定在资本边际产 品等于人口增长率的水平。 (四)黄金规则引言 1、y是用来做什么的? 2、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3、过去,中国强调积累,导致消费不足。生产成为 “无本之木”。 4、但是,过度消费、奢侈型消费而忽视积累,同样 是一种病态。
辛集的污染
四、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一)20世纪40~50年代,建立模型 1、背景:各国经济高速增长。需探索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途径 2、代表:哈罗得、多马、索洛、斯旺、卡尔多 (二)60年代,分析影响因素 1、背景:50年代以来,各国增长了,美国落后了 2、代表:丹尼森、库兹涅次 (三)70年代,研究经济增长极限 1、背景: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社会问题也开始出现 2、代表:麦多斯(毁灭论)、米香(代价论) (四)80年代,知识外溢长期增长模式 1、技术是经济增长模型的内生变量 2、代表:罗默 (五)9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 1、制度也是内生变量 2、代表:科斯、诺斯、斯蒂格勒
▪ 美国经济学家多玛:1946年,《计量经济学杂志》, “资本扩张、增长率和就业”;1947年,《美国经济 评论》,“扩张与就业” 。
▪ 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第11章 收入-支出模型
一、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假定:
①没有折旧;②没有间接税;③公司利润 全部分配;④没有进出口;⑤投资是自发 的。
Yd=Y-T 总支出:AE=C+I+G 总收入:Y=Yd+T=C+S+T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 [总支出]AE= Y[总收入]
C + I + G = C + S+ T I + G = S + T I S = T G
一、均衡产出概念
按照以上假设,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 国民收入就等于总需求。 均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与社 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收入。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即 与全社会所有居民和厂商的计划总支 出相等的产出。
二、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 支出。 书上使用小写字母表示,是因为在此的是 实际产出、实际收入、实际消费与实际投 资,不是名义值。 Y=C+I (C+I=总支出[AE]) Y——收入 C+I——计划消费与计划投资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收入-支出模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及变动 第四节 及变动 第五节 及变动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呵呵
一位经济学家与一位数学家一起到储蓄 所去存钱,碰巧遇到四五个武装匪徒抢 劫银行,在储蓄所内的储户也同时遭殃。 后者被要求把钱包和其他诸如首饰等值 钱物交出。经济学家见状立刻从口袋里 摸出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并把它交给了数 学家,他还小声解释说:“这是我上次 向你借的100美元,现在还给你。”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一般均衡分析与福利经济学一、选择题1.局部均衡分析是对下列哪一项的分析?()A.一个部门的变化对其他部门的影响B.一个市场出现的情况,忽视其他市场C.经济中所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D.与供给相独立的需求的变化2.在甲和乙两个人.X和Y两种商品的经济中,达到交换的一般均衡的条件为()A.对甲和乙,MRT XY = MRS XY B.对甲和乙,MRS XY = P X/P YC.(MRS XY)甲 = (MRS XY)乙 D.上述所有条件3.在甲和乙两个人,X和Y两种经济中,达到生产和交换的一般均衡发生在()。
A.MRT XY = P X/P Y B.甲和乙的MRS XY = P X/P YC.(MRS XY)甲 =(MRS XY)乙 D.MRT XY =(MRS XY)甲 =(MRS XY)乙4.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A.获得了最大利润 B.支出了最小成本C.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 D.以上均正确5.边际转换率是下列哪一条曲线的斜率?()A.消费契约曲线 B.效用可能曲线C.社会福利曲线 D.生产可能曲线6.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 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 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下述情况()。
A.乙用X向甲交换Y B.乙用Y向甲交换X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D.以上均不正确7.由上题已知条件,在甲和乙成交时,商品的交换比例可能是()。
A.1单位X和3单位Y相交换 B.1单位X和2单位Y相交换C.X和Y之交换比例大于2,小于3 D.上述均不正确8.小李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陈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李更喜欢鸡蛋,小陈更喜欢苹果。
在帕雷托状态下,可能()A.小李消费更多的鸡蛋 B.小陈消费更多的苹果C.两人的苹果和鸡蛋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上面说得都对9.社会福利函数是()A.个人福利函数的综合B.是社会偏好的表达方式之一C.是整个社会对事物进行排序的原则D.以上都对10.福利经济学是()A.实证经济学B.规范经济学C.宏观经济学D.科学经济学二、判断题1.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必须使任何两个厂商使用某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使这两个厂商生产的产品很不相同。
11章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党的十七大
(一)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 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形 成
多种个人收入
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
(一)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
私营外资企业中 雇佣劳动者的收入 和管理劳动收入
非生产部门的 劳动者的 工薪收入
公有制经济中的 按劳分配收入
私营、外资 初次分配
个体企业 初次分配
税收 工资
利润、地租
一部分以税收形式上缴给国家 财政,其余的归个体业主所得。
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
第一,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 第二,实施社会保障的需要 第三,建立社会储备的需要 第四,社会非物质生产
部门发展的需要
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收入的初 次分配和再分配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的形式 第三节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收入 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国民收入: 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当年新 创造的产品价格的总和
个体经济中的 个体劳动收入
(一)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
资本 转移收入
资金和 房地产收入
风险和 机会收入
(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 合理有序的收入格局
第分调第配式全在重次三配整一二为并劳国,分,调收,主存动民提配加节入坚逐体的、收高中大力 分持步、 分 资入 劳 的个度配和提多配本分动比人,格完高种制、配报重收合局善居分度技中酬。入理。按民配,术的在劳收方健、比初分入 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的制度。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学习目的: 1.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和基本分类, 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3.熟悉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和 国际收支核算的基本内容。
11-2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概述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作用 • 国民经济 是由多个生产部门、生产单位,多个生产环节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经济整体。 从横向上看,国民经济是由社会产品的各个生产部门所组成;从纵向上看, 国民经济是由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等再生产环节所组成。 • 国民经济核算 即国民经济统计,它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过程为对象的宏观核 算,通过运用科学的核算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结 果的数量规模、数量联系和数量规律。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是指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种经济总量、结构和相 互联系进行数量测定,对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进行的系统描述。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aterial products balance system) 简称MPS体系,它把生产范围定为物质产品生产适用于中央计划经济国 家的国民经济核算,也叫东方体系。 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简称为SNA体系,其生产部门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社会活动部门,不但包 括物质性的生产,还包括广泛的非物质性的生产。SNA体系主要适用于实行 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也叫西方体系。
11-7
第二节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
• • 劳动者报酬 是指从事生产或服务得到的全部报酬 。 生产税净额 是指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生产税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 用某些生产要素所征收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 固定资产折旧 是指一定时期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 定资产折旧,或按照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 产折旧。 营业盈余 是指社会总产品抽出中间投入、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 后的剩余部分。 国民总收入(gross of national income,简称GNI)或地区总收入 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取得的初次分配收入的总和。 国民总收入指标过去被称为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11第十一章 要素市场均衡理论
引致需求( 引致需求(Derived Demand) Demand)
生产要素市场上的需求是一种间接需求,称 之为引致需求。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 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取收益。 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取收益。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因为用它可以生产 各种可供消费的物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各种可供消费的物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也就是说, 也就是说,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对消 费物品的需求产生的 。
maxπ = Pf(L,K) − wL − rK
L,K
∂π ∂f(L,K) =P −w=0 ∂L ∂L ∂π ∂f(L,K) =P −r =0 ∂K ∂K
P·MPL(L*,K*)=w P·MPK(L*,K*)=r
利润极大化的条件
P·MPL(L*,K*)=w P·MPK(L*,K*)=r
MPL w = MPK r
max π = PQ − wL − r K
L, K
利润极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π ∂Q = P ⋅ − w = 0 ∂L ∂L
得到:MP·P=w
思考: 思考:厂商的产量决策原则与 要素使用原则一致吗? 要素使用原则一致吗?
在产品市场上: 在产品市场上:产品的边际收益 = 产品的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MR = MC) ) 在要素市场上: 在要素市场上:要素的边际收益 = 要素的边际成本 边际要素成本) (边际收益产量 = 边际要素成本) (MRP=MFC )
要素的价格: 要素的价格
生产要素市场上,支付某一生产要素的价格一般 获得的是生产要素的使用权。在生产要素市场上 分析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一般是指生产要素 的使用价格和数量,而不是生产要素的出售价格 和数量。生产要素的使用价格称作服务价格,生 产要素的出售价格称作源泉价格。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河北自考02204经济管理大纲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经济管理课程代码:0220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该门课程由三个部分组成: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技术经济学基础,内容基本包括社会经济运行和管理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设置本课程,旨在使考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及技术经济学的总体框架和基本概念与理论,并掌握一些相关的分析技术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考生正确把握和理解经济学、管理学、技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能力;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内涵、要求及科学有效实现的方法;了解对投资项目评价的理论体系,掌握对工程项目、工程技术等进行有效的经济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经济评价方法的运用,对经济问题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正确选择和运用经济指标和评价方法分析经济活动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经济管理是为非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
设置本课程可以使应考者比较广泛、系统地理解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处理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适应各种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
经济管理课程的开设,可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为更好的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篇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经济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认识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了解微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济学的实质问题与研究方法,掌握需求与供给的初步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什么是经济学(一般)∙稀缺性(次重点)∙基本的经济抉择(重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般)第二节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做要求)第三节需求与供给的初步分析1、需求(重点)2、供给(重点)3、需求与供给的均衡(重点)4、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的影响(次重点)5、弹性(重点)第二章消费者的选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了解消费者如何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决定购买消费品的数量;了解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及其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对某一个企业来说是中间产品的东西,对另一个企业来 讲可能就是产品。 比如,钢铁对于汽车厂来讲是中间产品,但它对于钢铁 厂来讲就是产品。
以后提到的的生产要素,指的都是原始生产要素。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6章 6
2.边际生产力理论
要素价格决定:其他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 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
、勤奋程度和机遇的不同。漂亮程度正是这种差别的表现。
个人能力包括先天的禀赋和后天培养的能力,长相与人在体
育、文艺、科学方面的天才一样是一种先天的禀赋。漂亮属于天
生能力的一个方面,它可以使漂亮的人从事其他人难以从事的职
业(如当演员或模特)。漂亮的人少,供给有限,自然市场价格
高,收入高。
漂亮不仅仅是脸蛋和身材,还包括一个人的气质。在调查中
值等于该要素的市场价格 。
=VMP=MRP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6章 25
总结
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厂商只能被动接受要素价 格,厂商无法影响价格。可以把价格看成是常数。
1)要素市场的完全竞争,使厂商面对一条供给价格弹性无穷 大的要素供给曲线,且MFCL=W:要素供给曲线与边际要 素成本曲线重合;
2)产品市场的完全竞争, 使厂商的MR=P ,要素 的MRP曲线与VMP曲线 重合。
于不同的含义,商品市场均衡中的“边际收益”或“边际 成本”在要素市场均衡中又有不同的名称 :
“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成本”——要素价格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6章 14
1.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原则。 产品市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要素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产品价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消费函数表
6000 6000 6000 9000 12000 15000 15000 14700
0 0 0 3000 3000 3000 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300 3300 3300 300 0
c+i
E
c+i’ c+i
∆i
)
0
。 45
y y’
∆y
y
图3-18 乘数效应
第五节 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说明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 加速原理: 资变化的理论。表示投资变化引起收入变 资变化的理论。 化到什么程度的系数是加速数。 化到什么程度的系数是加速数。 加速数=总投资的改变量 本期收入 加速数 总投资的改变量/(本期收入 上期收 总投资的改变量 本期收入-上期收 入)
i ,s
s E
+
0
i y
图3-12储蓄曲线和投资 储蓄曲线和投资 曲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
y0
图民收入的决定(图示二) 图民收入的决定(图示二)
c ,i c+i
E
)
0
。 45
y0
y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度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图3-13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 度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三部门经济中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政府的经济活动规模:市场失灵的领域,等于政府经济活动的规模,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规模,只需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规模。
普通为: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4.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
一、资源配置职能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1.)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2.)外部效应的存在3.)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原因:1)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2.)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3.)市场机制的框架内,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原因:(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2)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4.)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1)征税(2)转移性支出三.增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原因:1.)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2.)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第二章商品价格决定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同时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的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做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9.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
10.点弹性:是指在自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小时,因变量的变动率对自变量变动率的对比。
11.弧弹性:是指在自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时,因变量的变动率对自变量变动率的对比。
12.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1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4.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曲线。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财经类院校必修的核心课之一,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既偏重理论分析同时又与实际密切相联。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西方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强调训练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运用本课程的分析方法对现实经济进行解释、预期和评判,以增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上的指导;了解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和规律,掌握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社会经济运行和微观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能对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和政策运用进行初步的分析;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前沿进展,奠定阅读经济学专业文献和进行经济学理论研究所需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其中,《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出定价、要素定价、博弈论以及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四大部分。
产出定价理论包括市场供求基本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不同市场类型下单个厂商的决策;要素定价理论解释了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博弈论分析了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状态下的静态与动态博弈;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则主要介绍了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主要介绍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主要包括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工具及相应的政策效果分析;当前各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短期的经济波动、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
《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共22章,93学时。
其中,第1章至第12章为《微观经济学》内容,共55学时,第13章至第22章为《宏观经济学》内容,共38学时。
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在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生产要素价格指的是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而收入分配则涉及到将生产要素所得分配给不同的经济主体。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于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供求关系。
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了它们的价格。
当某种生产要素供应过剩时,其价格往往下降;相反,当供应不足时,价格则会上涨。
此外,生产要素的稀缺性也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
稀缺性越高,价格往往越高。
其次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
边际产出指的是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能带来的额外产出。
当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较高时,其价格也往往较高;反之,边际产出较低时,价格则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高边际产出意味着生产要素的效率较高,对于生产的贡献也更大。
最后是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和互补性。
生产要素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时,其价格往往会相互影响。
例如,当资本的价格上涨时,企业可能会选择增加劳动力的使用,从而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
相反,当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时,其价格则可能会相互促进。
例如,土地和资本在房地产行业中的互补关系导致了房价的上涨。
二、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收入分配是将生产要素所得分配给不同经济主体的过程。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等。
首先是生产要素的稀缺性。
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决定了其价格,进而影响了收入分配。
当某种生产要素稀缺时,其价格较高,相应地,拥有该生产要素的经济主体也会获得较高的收入份额。
相反,当某种生产要素供应充足时,其价格较低,相应地,收入份额也相对较低。
其次是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的程度对收入分配有着重要影响。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生产要素的价格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从而实现较为公平的收入分配。
而在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要素的价格往往由少数企业或个人所控制,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利差较小。主要是银行贷款利率偏低,创利空间狭小, 加上以前高利率和保值储蓄吸收的存款兑付,使应付利息大 量赤字,形成不少银行实际亏损。 4.缺少弹性。只有国家统一的法定的利息率,而无市场利 息率,商业银行不能从社会资金的供求关系与银行银根松紧的 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以宏观需要进行灵活调节。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 也是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的基本标 志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壮大,金融体制改革 的深化发展以及和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原有的利率体制已成 为我国改革进程中的“瓶颈”,利率市场化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和重要,迫切需要改革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完善利率体系, 为利率杠杆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保证。当前,积极推行利率市 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W
W2 W1 F S E D=MRP MFC
O
L1 垄断条件下的工资决定
案例 珠三角一些企业的年薪误区
改革开放后,广东珠三角地区的集体企业和民营企 业发展较快。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后期,一些企业为了留 住和吸引人才,刺激工作积极性,对经营管理人员和专
业技术人员实行很高的年薪制,有的高达几百万。但也
(二)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要素供给
若要素市场存在买方垄断,要素市场的购买者所面临 的供给曲线相当于全行业的供给曲线,即自左向右上方倾 斜。并且,供给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会发生分离。
第二节
一.劳动的供给
工资的决定
1.在一般的分析中,假定其它因素既定不变,只将劳动 供给看作为劳动价格——工资率的函数。 2.工资的变化会对劳动供给会产生以下两种效应: (1)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的提高后意味着休闲的成本即 价格提高,人们会增加劳动时间以替代部分休闲时间,即原 先的休闲时间会减少。 (2)收入效应:工资提高使人们的收入增加,所以人们 会增加对休闲或“闲暇”这种特殊商品的消费,也就是享受 更多的非劳动时间,从而表现为劳动供给的减少。
就在这一时期,高薪领受者的工作积极性不仅未见提高, 甚至开始大量跳槽,有的则利用领取的高薪独立开厂。
这进一步说明了,如果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凝聚
力的培育,单纯地提高工资或货币收入并不一定能刺激 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第三节 利息和利润的决定
一.利息的决定
(一)利息与利率
1.利息是资本要素的价格。 2.利息的数量在理论分析上一般以利率来表示。利率 的高低决定于资本的供求状况。 3.资本的供给曲线自左向右上方上升,它表示利率越 高,储蓄者愿意提供的储蓄越多,资本的供给越多。 4.资本的需求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 5.借贷双方被假定为没有任何风险时候的均衡利率被 称为纯粹利率,它是实际利率的基础,实际利率的决定还要 考虑另外一些因素。
资料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作为具有通货性质的特殊资源,资金只有在市场定价的 条件下,才能根据价格信号所反映的供求关系,实现自身及 其所代表的其他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进而产生最佳效益。 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行利率管理体制 存在着资金周转率低、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等诸多不足: 1.高度集中。利率标准由国家统一确定,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命令,而各金融机构只能遵照执行,被动地听命于布置。 2.游离市场。缺乏健全的金融市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市 场利率体系,表现为利率的应变能力差,未能充分发挥引导 资金流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能。
一.要素市场的特征
要素市场虽然与产品市场非常相似,但它又具有如下几 个特征: 1.在要素市场,需求来自生产者,供给来自消费者。 2.在要素市场,要素需求是从产品需求中派生出来的一 种间接需求 。 3.要素市场的价格,一般是指使用要素的价格,购买者 仅有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4.在要素市场,要素的价格决定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5.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是相互依存的。要素的价格取决 于要素的供求,而要素的供求又取决于产品市场。
四.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供求
(一)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要素需求
1.边际生产收入,它指的是追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 的产品销售值的增量,以MRP表示,MRP=MPMR。 因此,这时利润极大化的条件变为MRP=MFC 2.由于在非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MR与P的分离,也就 决定了MRP曲线与VMP曲线的分离。MRP曲线就是非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条件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二.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1.边际产值,以VMP表示。它是指投入要素每增加一个单 位所增加的产品销售值,即等于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 2.边际要素成本,以MFC表示。它是指追加一单位投入要 素而导致的总成本的变化值。 在要素市场上,为使利润极大化,厂商将按照VMP=MFC 的原则来使用投入要素。
第十一章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在前面研究了产品市场以后,研究要素市场便 成为当然之举。研究要素市场,主要是研究要素价 格的决定,而且不难理解,要素的价格问题实际上 也就是收入的分配问题。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要素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 工资的决定 利息和利润的决定 地租与寻租
第一节 要素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
三.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供求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支配,边 际产值(VMP)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而要素的VMP曲线也就 是厂商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所有者在既定要素价格水平上 提供要素给厂商,即要素的供给曲线为一水平线,这一曲线 也是MFC曲线,而且这时的MFC=W。
三.垄断条件下的工资
1.买方垄断。在此情况下,若雇佣的劳动量为L1,则工 资水平为W1,矩形W2FEW1的面积叫买方垄断剥削。 2.卖方垄断。在此情况下,工会对于L1的就业量提出的 工资要求可能是W2。 3.双边垄断。在此情况下,工资水平取决于垄断厂商与 工会的力量对比,但一般高于W1,低于厂商的停止营业点。
3.劳动供给曲线也叫作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工 资 率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来自劳动量二.均衡工资与工资差异
1.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供给曲线与劳动需求曲线的交 点决定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 2.但现实社会中,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主要取决于以 下一系列因素: (1)劳动质量的差异 (2)非货币利益的差异 (3)市场的不完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