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塞关系的研究
2型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塞关系的研究作者:王慧玲郑连红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5期【摘 ;要】LI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临床类型,具有多危险因素、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脑梗塞中,糖尿病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以上,究其原因,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增高、红细胞增强、血液中Ⅰ、Ⅴ、Ⅶ、Ⅷ凝血因子增加、纤维蛋白原增高等因素有关,主要通过脂质代谢紊乱、血粘度增高及高血压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导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与腔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发病风险随着IMT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血糖水平的高低直接与临床症状及预后有关。
因此探究糖尿病导致LI的发生机制及糖脂代谢指标[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塞;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指标;发生机制【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5-0119-01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上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和心肌等。
随着MRI的问世,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LI)患者增多[2]。
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糖尿病性血脂异常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的增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的减少等[8],而上述脂代谢异常在2型糖尿病被确诊前(即胰岛素抵抗前、血糖正常时)便可出现。
高血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展,由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长期高血糖导致蛋白质糖基化。
低密度脂蛋白的糖基化(Gly-LDL)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密切。
MicroRNA—21在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方面的研究进展
MicroRNA—21在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方面的研究进展micro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度19~25个核苷酸的单链小分子RNA,它们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增殖和凋亡等。
micro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转录的mRNA部分或者完全互补配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对靶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
其中的microRNA-21在调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将microRNA-21在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标签:microRNA-21;糖尿病;并发症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组大小19~25 bp,在生物进化过程具有高度保守性的非编码RNA分子,它可以利用碱基配对原则识别靶基因3’非编码区的靶位点,进而抑制目标mRNA和/或降解目标m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
1993年,Lee等[1]在线虫发育过程的研究中发现了第一个miRNA,并将其命名为lin-4。
现今,超过800个人类基因被克隆排序[2],预计miRNA基因数量可超过1000个,并调控着超过30%的人类基因。
而microRNA-21(miRNA-21,miR-21)是近几年研究最为深入的miRNA之一,其高表达于哺乳动物器官组织。
目前miRNA-21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并发症及其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已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将这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1 microRNA-21概述人类microRNA-21(miRNA-21)定位在染色体17q23.2,与编码跨膜蛋白的基因VMP1(或TMEM49)、人乳头状瘤病毒16(HVP16)以及编码RNA U6的基因整合位点的位置重叠[3]。
miRNA-21在细胞核内由RNA聚合酶Ⅱ及Ⅲ转录生成,再由核酸酶Drosha加工成发夹状的前体pre-miR-21,最后被转运到细胞质经Dicer酶剪切为成熟的miRNA-21,但是miRNA-21的表达调控又有其独特的方面[4]。
SGLT2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报道⑵,仅有二甲双肌能够降低心肌梗死以及全因 死亡的风险,但是并不能缓解心衰的发展。而其他 一些降糖药物,如磺酰类甲苯磺丁服、嗟輕烷二酮 类罗格列酮、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西格列汀等,甚 至可能会提高心衰发生的风险。因此,2008年美国 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要求抗糖尿病药物在进入临床前 都必须进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评价。在这种背景之 下,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 sodium-glucose co transporter type 2, SGLT2 )抑制剂的发现不仅满足了 临床降糖需求,其心血管方面的获益也被意外发现。
蛋白激酶1是否是SGLT2抑制剂在心肌细胞的直 接靶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3.2.2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慢性系统性炎症与 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在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中发挥 关键作用。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微血 管、大血管和心脏功能缺陷不能作为独立的个体进 行评估,因为它们在功能上相互关联,并直接受到全 身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在代谢紊乱的前驱 糖尿病大鼠模型以及T2DM模型db/db小鼠中,恩 格列净给药处理的动物心脏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均 被显著抑制,这是SGLT2抑制剂直接保护心脏的原 因之一问。在心肌梗死的大鼠模型中,达格列净通
过增加巨噬细胞的活化以及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分 化,起到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3.2.3调控心肌能量代谢心肌能量代谢与心衰 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能量代谢障碍相伴的心室重 构被认为是慢性心衰的主要病理机制「切。在生理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在内的一系列疾病。
疾病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和研究进展也一直备受关注。
一、治疗现状1. 药物治疗目前,常用于治疗相关疾病的药物有ACE抑制剂、ARB受体拮抗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
临床研究表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而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药物能有效减轻症状,同时降低死亡和再入院率。
2. 核素治疗核素治疗是指利用放射性物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目前常用于核素治疗的放射性物质有铊201、锗67、碘123等。
在核素治疗中,医生会将放射性物质注射到患者体内,通过摄影或扫描等技术检测异常的器官或组织。
核素治疗通常被用于诊断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被用于严重的心脏病或脑血管疾病。
例如,心脏搭桥手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都是常见的心脏手术。
而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一般包括血管内治疗和开颅手术两种方式。
血管内治疗是指通过小孔镜或导管等器械治疗被闭塞的血管,而开颅手术则是通过开颅进行大规模的手术治疗。
二、研究进展1. 个体化治疗伴随着基因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个体化治疗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通过基因检测,医生可以针对患者的基因信息进行个性化治疗。
例如,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能包括基因靶向药物、基因敏感性药物、基因治疗等。
2. 药物研究为了更好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有许多药物正在研究和开发中。
其中,血管生成抑制剂被认为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新方法。
这类药物通过阻止血管生成,从而减少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血管化,同时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压力,从而达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3. 其他治疗手段目前,其他一些治疗手段也已被认为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帮助。
糖尿病最新研究进展及最新治疗
糖尿病最新研究进展及最新治疗社旗县万成医院内科专家副主任医师惠大贵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简称DM,是甜性多尿的意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
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
如果得不到理想的治疗,容易并发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慢性病变和各种感染,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等,甚至导致残废或死亡。
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肺”、“胃”、“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病机为肾阴虚和肺胃燥热,病因多为情志过极,嗜酒过度,过食甘肥以及生活无节制所致。
根据其“三多”症状的轻重不同,中医学将其分“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
一、概述㈠定义: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
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㈡患病率: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它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目前全球有超过 1.5 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 3 千万,居世界第二。
糖尿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病率为4.05%。
二、糖尿病分型:分四大类型1 型糖尿病(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 )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如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maturityonset diabetes mellitus in young, MODY )、线粒体突变糖尿病等妊娠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㈠ 1 型糖尿病( T1DM )⒈免疫介导糖尿病①由于胰岛 B 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性损伤而引起。
糖尿病引发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失调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引发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失调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晶莹;赵伟东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2022(42)9
【摘要】糖尿病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利用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1型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2型是由肥胖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无法控制血糖水平导致的结果〔1〕。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典型的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等,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病变、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并发症〔2〕。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破坏血脑屏障结构的完整性,使其通透性增加,引发脑血流动力学受损、认知障碍等症状〔3〕。
本文主要针对糖尿病引发的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和治疗前景进行综述。
【总页数】7页(P2276-2282)
【作者】李晶莹;赵伟东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育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7.9
【相关文献】
1.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血脑屏障结构的损伤及其机制
2.血脑屏障结构功能及体外模型的研究进展
3.HIV-1 Tat蛋白改变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4.多物种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5.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墓 4 1 2 6 6 6
位
7 o
辩
i
2 3 5±
懑 _ ;
3l /5
萋B 臻瓣簿4 l 4 5
i 基 蘸 善 誊 誊 蓦 墓 囊 辇 誊 誊 蓦嚣 誊 垂 ; 骧 蠢 誊 誊 萋誊 囊 誊
鬈 誊 。
用量 。同时 , 由于右旋美 托嘧啶有 镇痛作
中, 丙泊 酚复 合 04x/ g右旋 美托 嘧啶 .t k g
与 靶 控 输 注 丙 泊 酚 比较 , 减 少 丙 泊 酚 的 可 总 用 量 , 短 意 识 消 失 时 间 , 流 动 力 学 缩 血 更 稳 定 , 呼 吸 无 明显 影 响 , 能 明 显 减 对 并
一
殷文渊 , 邓羽霄 , 杜唯佳 , 右旋美托 嘧啶 等. 用 于重 症监 护 病房 患 者镇 静 的脑 电研 究 [ ]上海 医学 ,09,2 1 )9 4—9 8 J. 20 3 ( 1 :4 4.
姚尚龙. 脑电双频指 数在麻 醉深度 5 褚淑娟 , 监测中的研究 进展[ ] 国外医学 ・ 醉学 J. 麻
与 复 苏 分 册 ,0 52 ( ) 10—13 2 0 ,6 3 :7 7.
中则 发 现 其 能 加 深 麻 醉 深 度 , 低 BS 降 I
值 J 。右旋 美 托 嘧 啶具 有 镇 痛 作用 , 通
外周血PLRMLR与2型糖尿病及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外周血PLRMLR与2型糖尿病及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引言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患者也面临着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其中急性脑梗死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外周血P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M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反映在炎症和免疫应答中,作为细胞源性炎症因子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这两者与2型糖尿病及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一直备受关注。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回顾近年来有关外周血PLRMLR与2型糖尿病及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外周血PLRMLR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外周血PLR和MLR 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PLR和MLR均显著升高,与非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外周血PLR和MLR 还与2型糖尿病的临床指标如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水平等呈显著正相关。
研究发现外周血PLR和MLR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说明细胞源性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外周血PLR和MLR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监测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外周血PLRMLR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过去研究表明,细胞源性炎症因子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周血PLR和MLR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备受关注。
一些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外周血PLR和MLR均显著升高,与非脑梗死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外周血PLR和MLR还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指标如国家卒中量表评分、脑梗死灶体积等呈显著正相关。
这些研究提示,外周血PLR和MLR在2型糖尿病及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糖尿病流行病学近50年来的进展
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结词
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不断深入,发现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与糖尿病发病相关。
详细描述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除了遗传因素外,肥胖、不健康饮食、 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被证实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此外,心理压力、睡眠质量等 因素也逐渐被纳入研究范围。
国内现状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 家,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需引 起高度重视。
糖尿病的危害与影响
急性并发症
经济负担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低血糖、高血 糖、酮症酸中毒等,严重时可危及生 命。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给患者和社 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 等,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寿命 缩短。
了解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 势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 关重要。
研究目的
01
评估近50年来糖尿病流行病学的发展和变化,包括发病率、患 病率、死亡率等方面的数据。
02
分析不同地区和国家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为制定全球和地区性的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03
02 糖尿病流行病学概述
糖尿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演变
总结词
糖尿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不断演变,从单纯的 药物治疗向综合性的生活方式干预转变。
详细描述
早期的糖尿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主要依靠药物 治疗和传统的医学手段。近年来,随着人们 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预防与控制 策略逐渐转向综合性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 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等。这些非药物治疗手段在预防和控制糖尿 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 e od】 Tp Dae s i ar a u ro p c osTaioaC ie e c eTetet K y rs ye i t tm e vs l m la n;rd nl h s M d i ;r m n w 2 b ew h o e ac it i i t ne in a
病大血管病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
【 键词】 2 关 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 中医药 ;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 8. 57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65 (O02一 19 3 o3 302 1)l 1_
Re e r h r g e so i t e a y 、 h r d t n l s a c p o r s i n n h r p t t a ii a Ch n e o i e m e i i i Ty e Di b t s s d cne n p 2 a e e M el u wih lt s i t
marv sua o l ain. I iq n 'W NGHu,I eh i"eat etf Ta ioa hns Mein, co ac lrcmpi t sX E Y- i g, A aYN D - u D p r n o rdt nl i e dc e c o a . m i C e i
V 11N. oe br21 02 0 1N v e 00 . 2 m
H I A D C LJ U N L A N N ME IA O R A
< 海南医 21年第 学'0o 誊筻2期 l
・
综 述・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 症 中医药防治研 究进展
谢毅 强 王 , 华 尹德 辉 ,
与 单 纯 的 AS相 比 病 变 范 围 大 、 度 重 、 生 早 。 肢体麻木或活动不利 , 程 发 颈项僵硬不适 , 舌质淡黯 , 舌边
关于中医糖尿病的研究及进展
糖尿病患者应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患者,应在餐后进行体育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患者,适当体育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如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应根据情况妥善安排体育运动量。
3.3注重调摄情志
中医认为,精神情志的波动,常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情志舒畅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于扶助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所以要鼓励患者调畅情志,善于控制喜怒哀乐,使心理处于平衡状态,达到控制糖尿病病情的目的。
4体会
中医治疗糖尿病,从脏腑病机论治,认为上焦宜润肺养阴、生津止渴;中焦宜清胃泻火或清胃润燥,以治消谷善饥;下焦宜滋补肝肾、育阴清热,使水火相济、阴平阳秘。从标本虚实论治,认为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正虚之中,以肾虚为本,痰湿、血瘀为标;肾虚之中,阴虚为常,火衰为变。从“三消”轻重论治,认为标实证轻,本伤病重,消渴病出现传变(并发症),病情更重。此时,常需滋阴补肾、益气健脾、化痰逐瘀、活血通络诸法并用,方可取得好的疗效。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原则上常宜滋补,慎用攻伐及寒凉药物,根据病程长短,因人施治,实行个体化治疗,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51.
【2】林兰。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论治【M】。第1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0-72.
【3】王忆黎,严余明。试述2型糖尿病炎症发病说对中医临床的意义【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3):20-21.
2.1阴虚燥热
表现为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当滋阴清热:此证临床最多见,方用增液汤合白虎汤合消渴方加减,饮食以清淡略带凉性食品为宜,忌动怒上火及辛香燥烈之品。保持大便通畅,可眼用枸杞汤、麦冬黄连冬瓜汤调摄:用药大多寒凉,不宜常用,以免伤及胃气。
探究经颅多普勒(TCD)在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74·2型糖尿病(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指患者因胰岛素分泌异常出现血糖异常升高的情况,临床主要以尿量、食量、饮水量、身体消瘦等症状表现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对患者心脏、肾脏、眼睛等脏器官造成损害。
脑血管病变作为常见的并发症,在早期无特异性的症状表现,临床诊治较为困难,为了降低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需要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灵敏、准确测定患者的颅内参数,从而掌握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脑血管病变情况[1]。
本文将我院2型糖尿病、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脑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经颅多普勒诊断方案的临床效果,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样本为我院2020年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86例患者,将其命名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时期的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选的所有受检者无意识障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重大脏器官功能障碍、其它因素诱发脑血管病变、资料数据不完整、中途脱落实验、不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数据。
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45例、41例,年龄分布在39-68岁,平均年龄(52.78±7.81)岁,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46例,年龄分布在37-69岁,平均年龄(52.81±7.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与医学实验的开展要求相符。
1.2…方法两组受检者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由专业医师严格依据(超声技术操作规范)开展超声诊断,诊断时应该对探头频率进行适当调整,具体频率数值维持在2.0MHz,之后将患者调整至仰卧位,对患者大脑动脉、基地动脉等进行检查,并准确记录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指标数据,分析患者脑血管异常情况。
1.3…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23处理本文资料数据,指标在临床上以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表示,分别开展卡方检验、t检验,结果表现为百分比、±标准差,本文所示脑血管异常率显示为计数资料,组间数据是否存在差异以P值进行判定,P<0.05证明组间存在差异。
糖尿病对脑梗死康复疗效影响的临床分析
内皮细 胞 、 经细 胞 的氧 化损 伤 , 制 NS 神 抑 E产 量 的增
加, 阻止 中枢 花生 四烯酸 级 联 引起 的脑 水 肿 和脑 梗 死 的进展 L , 4 并缓 解所 伴 随的神 经症状 。 ]
bod banb rir J. uoo y 1 9 ,0 5 :3 81 9 . lo - ri ar ] Nerlg ,9 8 5 ( ) 18 —3 1 eE
疗前相 比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由此 可见 依达 拉奉 可通 过清 除 自由基 , 制脂 质过 氧化从 而抑 制脑 细胞 、 抑 血管
参 考 文 献
Ei 中 华神 经 学 会 ] 中 华 神 经 科 杂 志 , l J.
1 9 2 6 3 9 3 0 9 6, 9( ): 7 — 8 .
1 2 1 血糖 测定 : 萄 糖 氧化 酶 法 检测 血 糖 , 格饮 .. 葡 严 食 控制 和药 物 治 疗 使 糖 尿 病 组 患 者 空腹 血 糖 控 制 在
7 0mmo/ . lL以下 , 餐后 2h血糖 控制 在 1 . 0 0mmo/ lL
以下 。
缺 血性卒 中的一 个独 立 危 险 因 素[ , 尿病 性 脑 血 管 1糖 ] 病变 的发 生率是 非糖 尿病 患者 的 3倍 以上 [ 。国 内对 2 ] 糖尿 病对 于脑梗 死 预后 的影 响从 神 经 功 能 缺 损评 分 、 梗死 面积 大小 等角 度作 了大 量 的研 究 探 讨 , 从 康 复 而 疗效 角度 分析却 鲜有 报道 。本文 从康 复疗 效角 度分 析
【课题申报】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研究课题申报书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且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在过去几十年内大幅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5亿人。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和致命的并发症之一,其死亡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更高。
因此,研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健康状况,明确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并寻找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策略,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意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通过收集大量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不同糖尿病类型、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进行分层分析。
(2)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机制的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进行研究,明确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如血管功能损伤、炎症反应等。
(3)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保护策略的探索:通过对不同心血管保护药物的疗效评估、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的研究等,探索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保护的有效策略。
2. 研究方法(1)临床病例研究法:收集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系统评估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类型、影响因素等。
(2)动物试验研究方法: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糖尿病模型动物体内心脑血管系统的变化,如损伤程度、炎症反应等,探究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机制。
(3)随机对照试验法:招募符合研究条件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心血管保护药物的疗效评估,观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防效果。
四、研究预期成果1. 全面了解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预防和管理心血管并发症的依据。
2. 揭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机制,为进一步探索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糖尿病并发症分类:国际研究篇
糖尿病并发症分类:国际研究篇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者数量持续增加。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两大类。
本文将重点介绍糖尿病并发症的国际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微血管并发症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全球患病率逐年上升。
国际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代谢、血流动力学等多个方面。
早期诊断和干预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键。
近年来,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全球范围内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际研究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新生等密切相关。
早期筛查、及时干预和治疗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率的关键。
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应用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带来了突破。
3.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一种,表现为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国际研究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
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和预后。
近年来,神经修复和再生研究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三、大血管并发症1.冠心病冠心病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显著增高。
国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血脂异常等密切相关。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键。
2.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亦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国际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病发病机制涉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机制研究进展
摘 要 : 尿 病 作 为脑 梗 死 的独 立 危 险 因 素 , 不 同 的 机 制 共 同促 进 脑 梗 死 的 发 生 发 展 。 糖 尿 病 层 显 磁 共 振 显 像 表 现 为 多 发 糖 从 合 并 脑梗 死有 其 不 同与单 纯 脑 梗 死 的 临床 特 点及 预 后 。 因 而 对 糖 尿 病 及 其 他 危 险 因 素 进 行 积 极 的 性脑梗死 , 大面积脑梗死 , 发性 多
腔 隙性 脑 梗 死 。 这 与糖 尿病 促 进 血 管发 生 弥 漫 性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 纤 溶 系 统 异 常 有 关 。D C 的 病 AI 16 合并其 他疾病 多 糖尿病 . 合 并脑 梗 死 患 者 , 多 合 并 缺 血 更 性心脏 病 、 周 血 管疾 病 、 血 外 高
脑 梗 死 是 糖 尿病 患 者 的 严 重 血 管 并 发 症 之 一 , 尿 病 合 糖 并脑血管病的 发生率 为 1 . % ~1 . % i。糖 尿病 并急性 64 86 I . 脑 梗 死 ( ibt n eer na t n D C ) 者 占脑 梗 死 dae sadcr a if ci , A I 患 e bl r o
干预治疗对预防卒 中是 非常重要 的。现就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做 一综述。 关键 词 : 尿 病 ; 糖 脑梗 死 ; 临床 特 点
S u r g e s a o tCl c lCha a t rsi s a e h i m fCe e r lI ar tO tI a e e t dy P o r s b u i a ni r c e itc nd M c an s o r b a nf ci n wiI Dj b t s
朱凌 云 孙 ,
中图分类号 :7 3 3 R 4 . 文献标识码 : A
糖尿病及最新研究进展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
大多数为40岁以下
大多数为40岁以上
典型 “三多”(多饮、 多尿、多食)
正常或偏低
无典型“三多”症状 明显超重或肥胖
酮症酸中毒等
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
注射胰岛素
合理膳食,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的主要
临床表现为多饮、 多尿、多食和体重 下降(“三多一 少”),以及血糖 高、尿液中含有葡 萄糖(正常的尿液 中不应含有葡萄糖) 等
近期与糖尿病相关的十大突破性研究成果
JAMA:胰岛素治疗Ⅱ型 糖尿病或“弊大于利”
一份发表在《内科 学杂志》(JAMA)上的 新研究表明,对患有Ⅱ 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来 说,降低血糖水平的药 物可能“弊大于利”。 根据患者的不同,有必 要开启胰岛素疗法的个 性化治疗。
文献检索:DOI:10.1001/jama.2014.5951. (2014)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常见的代谢内 分泌病,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 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 发性水、电解质的代谢紊乱。
1 型糖尿病
糖
2 型糖尿病
尿
妊娠期糖尿病
病
其他类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发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 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Gene for Diabetic Traits in Rats, Mice, and
Humans(2014)
ⅷ
近期与糖尿病相关的十大突破性研究成果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请下载附件,并在附件的基础上修改文章,不要用您自己的稿件,好多地方我们已经作出修改,您继续用您自己的稿件的话导致我们前期工作全白做了26621E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钱虹广西梧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西梧州中图分类号:R781.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和归纳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糖尿病研究的报道,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分析研究现状。
目前众多研究报道指出,糖尿病是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关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药物疗法等方面,并在转基因治疗、胰岛素增敏效、胰岛素三维结构、糖尿病综合防治体系及外科手术、干细胞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关键词:糖尿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DiabetesQIAN Hong.(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Wuzhou People's Hospital, WuzhouGuangxi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 and summarize recent reports on diabetes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t present, many researchreports that diabetes is genetic factors, the results of their own immune system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research on diabetes treatment focused on diet, exercise therapy and drug therapy, etc., and in gene therapy, insulin-sensitizing efficiency,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insulin, diabetes and 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 surgery, stem cell therapy and achieved a breakthrough.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Pathogenesis;Diagnosis;Treatment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因机体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而引起的以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精氨酸酶抑制剂在糖尿病血管病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精氨酸酶抑制剂在糖尿病血管病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王佳【期刊名称】《云南医药》【年(卷),期】2017(038)006【总页数】3页(P640-642)【关键词】精氨酸酶抑制剂;血管内皮功能;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作者】王佳【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云南昆明6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尽管目前糖尿病的治疗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并发症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危害[1]。
其中,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
精氨酸酶是催化水解L-精氨酸生成鸟氨酸与尿素的反应的酶。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精氨酸抑制剂可有效改善T2DM血管并发症内皮功能,本文就精氨酸酶抑制剂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做一综述。
研究者发现基线时T2DM合并微血管疾病患者的鸟氨酸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精氨酸酶活性增加,NO生成减少;通过多普勒血流仪显示患者皮肤微血管血流减少,T2DM患者的EDRV功能明显受损,使用精氨酸抑制剂后可显著改善实验组患者微血管EDRV功能,促使局部微血管血流增加,有效延缓T2DM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2]。
胰岛素本身就是eNOS重要的激活剂,T2DM因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及炎性相关的细胞因子增多,导致eNOS活性降低,造成内皮细胞(EC)功能受损而出现糖尿病肾病并发症[3]。
精氨酸酶抑制剂可有效延DN的进展,DN早期的高滤过率及肾小球高率高压是高血糖介导的微动脉阻力变化的结果,包括血管紧张素活性的增强、前列腺素类化合物及花生四烯酸水平的升高。
NO可扩张肾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从而增加肾小球滤过率[4]。
此外,NO可通过改变血管舒缩参与血压的调节,因此在维持肾小球髓质灌注,降低肾小球重吸收,调节肾交感神经的活性方面起重要作用[5]。
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通过对临床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丁苯酞在糖尿病治疗和急性脑梗死中均具有显著作用。
在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设计中,实验结果显示其对病情有一定改善。
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丁苯酞在治疗过程中较为安全。
丁苯酞可作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新治疗方向,展望在临床上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关键词: 丁苯酞, 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治疗, 临床研究, 疗效, 安全性, 应用前景1. 引言1.1 疾病背景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患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阻塞造成的急性脑血液灌注不足,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神经元损伤和功能障碍。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脑血管病变的风险更高,更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包括急性脑梗死。
研究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丁苯酞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药物,其在调节血管张力、抗炎、抗氧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通过对丁苯酞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中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可以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丁苯酞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丁苯酞是一种具有抗糖尿病和抗血栓形成作用的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探讨丁苯酞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机制、疗效评价以及安全性评价,为丁苯酞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丁苯酞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周厚广董强胡仁明关键词:糖尿病;脑血管意外doi:10.3969/j.issn.1672-5921.2009.01.013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指由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诱发的脑血管病,在糖、脂肪和蛋白质等一系列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产生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T2DM),约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并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囚之~。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无症状性卒中和急性脑If}L管病等。
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均有别于非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1流行病学无论是l型或2型糖尿病,都是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町使卒中发生率增加1.5—6倍。
德国联邦科研与开发机构历经4年的随访和队列研究显示,每年在200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5例会发生卒中…。
以往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女性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率均显著高于男性。
已有DM的女性患者较以后发展成DM的女性,死于卒中的风险更高…。
哥本哈根心脏病研究组织经20年的随访发现,女性DM患者首次卒中、复发性卒中及因卒中巾i入院的相对危险,均显著高于男性旧J。
美国9项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无心血管疾病的DM患者和有卒中史的非DM者,10年死于卒中的危险较那些以前无心血管疾病的非DM者显著增加;DM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与有卒中史的非DM者类似∞j。
因此,建议将DM视作与卒中类似的一个等危症。
2发病机制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包括颅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颅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病理学改变是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和微循环障碍。
2.1颅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2.1.1高血糖:高血糖症的毒性作用是糖尿病性脑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周厚广、董强),内分泌科(胡仁明)・49・・综述・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原因。
高血糖可使神经细胞的葡萄糖转运体I(GlutI)活性增强,细胞内高糖町导致各种损伤性介质产生过多。
・高血糖主要通过以下较公认的4条途径损害脑组织:蛋白质非酶促糖化反应;醛糖还原酶活性增高,多元醇通路被激活;二酰甘油一蛋白激酶C途径激活和已糖胺途径被激活。
2.1.2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内皮细胞功能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异常在DM并发的大血管病变中是普遍存在的。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导致血管张力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凝血系统和JIn小板激活,从而引起缺血性卒中等一系列大血管病理生理学改变。
2.1.3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大多数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与胰岛素抵抗伴随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脂质代谢紊乱、纤溶酶活性异常等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
胰岛素抵抗町能是始动因素。
胰岛素通过直接和间接刺激胰岛素样牛长因子,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合成脂质,促进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促使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增高,导致血栓形成。
长期高胰岛素血症能够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IfIL管重塑。
2.1.4脂质代谢异常:国外报道屁示,T2DM患者常伴有i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圃醇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的下降【2J。
脂质代谢异常是DM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发生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时,上述异常更加明显。
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包括泡沫细胞形成、IffL液流变学改变、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的脂质过氧化和损伤作用以及纤溶酶活性的抑制等。
此外,血小板功能异常、纤维蛋白溶解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肥胖、吸烟、氧化应激以及遗传因素等均可能不同程度地参与-r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
2.2颅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糖尿病颅内微血管病变多以微血管血流动力学万方数据・50・生旦堕查暨痘盘盘兰Q塑生!旦!§旦筮鱼鲞筮!塑£塾堡』鱼塑!坠!唑垫!坠蔓』塑:!!:!!鉴塑:!!!:鱼:塑塾!异常为首发环节,逐渐导致微IffL管血栓形成然后闭塞。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除了具有部分卜述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外,还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
近年来发现,某些血管活性因子、牛长因子、细胞因子以及红细胞形态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牛发展密切相关。
如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仅以及E一选择素等均可能通过多种不同机制而导致微血栓形成和微血管闭塞。
3临床特点糖尿病性脑『liL管病与非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在临床类型上并无特异性差别,但由于其发病机制的特异性,使糖尿病性腩血管病在发病年龄、发病率、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面均有别于一般脑血管病。
如糖尿病患者的脑梗死发病年龄较非糖尿病患者,平均要早5年左右;脑血管病发病率也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多见;临床症状相对复杂且进展较快、并发症多,治疗相对棘手,临床疗效较差;预后较非糖尿病性脑帆管病差等。
现将其临床特点分述如下。
3.1无局灶神经系统体征的脑m管病3.1.1脑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显示,病程在5年以下的糖尿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31%,病程5年以上者町达70%。
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失眠、乏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以及情绪小稳定等神经衰弱症状,神经系统多无明确阳性体征。
3.1.2Binswanger病:该病又称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一种较多见的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也是血管性痴呆的一种重要临床分型,多发生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
发病机制是由于大脑白质深穿支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减少,白质血管广泛变性,致使脑室周围和半卵圆中心白质进行性缺血及神经纤维脱髓鞘,甚至导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临床上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特征。
3.1.3无症状卒中:也是糖尿病性脑m管病变的一种常见类型。
无症状卒中是指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朱而引起患者注意。
由于病灶太小或未累及重要的运动、感觉传导束而被忽视;或者是未被认定的卒中,即元明确卒中发作史,无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或检查时发现责任病灶以外的病变而又缺乏相应病史者。
无症状卒中包括尤症状脑梗死和无症状脑出血,以前者较为常见。
其又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腑梗死,其中腔隙性脑梗死最为常见。
梗死部位多位于基底核区,其次是放射冠区,病变部位较深而且病灶较小。
非腔隙性无症状脑梗死是指未被揭示的或未被认定的脑梗死,病变多累及大脑皮质,通常病灶较大。
无症状脑出血以壳核、屏状核、外囊区出血多见,无症状脑出血仪表现轻微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容易被忽略。
其中无症状脑微出血,为MRI梯度回波‘112加权像检查出的均匀一致的卵圆形信号减低区,直径为2~5mnl,周围无水肿。
无症状脑微出血可能与易于出血的微血管病变有关。
3.2脑血管病急件发作急性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和脑血栓形成,而脑出血较少见。
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对缺血损伤的耐受能力下降有关。
3.2.1短暂j生脑缺血发作: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及咀液高凝状态,可能参‘J并加苇了TIA的发作。
TIA被认为是腑梗死的超级预警信号,糖尿病是‘F1A后早期发生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临床丰要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癌状和体征。
前者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对侧肢体尤其是上臂的无力或笨拙,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偏侧【下.头或面部感觉异常,单眼视力障碍伴对侧肢体症状,常提示病变在颈动脉系统;后者以眩晕最为常见,视觉障碍为第二位常见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共济失调、备嘲困难、猝倒发作以及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等。
但在诊断TIA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临床特点应是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如偏侧肢体无力、麻木等),而非弥漫性的症状(如头晕、全身无力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应<24h;除外偏头痛、局灶性癫痫以及其他可导致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结构性损伤(如颅内肿瘤等);除外低血糖、肝肾功能衰竭等非JlIL管性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
3.2.2脑梗死:腑梗死是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最主要的临床类刑。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远高于出血性卒中,缺If}L性卒中占糖尿病性卒中的比例远高于同期其他住院人群的比例H引。
近期的前瞻性研究将糖尿病性卒中与非糖尿病性卒中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卒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多发性腑梗死最为多见【6J。
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梗死部位和类型明最不同。
前者以后循环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多见,而后者则多表现为完全或部分前循万方数据史凰堕鏖笸痘盘杰!Q塑堡!旦!!旦箜垒鲞笙!翅堡坚旦』£!堡垒竺!塑!旦i!:』墼!!:!Q盟:y吐垒:盟垒!环梗死。
糖尿病性脑梗死多发生于中小动脉,可能与糖尿病所致的广泛性的微血管病变有关。
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比较,糖尿病患者发牛于皮质下白质的腔隙性脑梗死多于摹底核区,这主要是由于供应大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的深穿支小动脉缺少侧支循环,一旦发生血管病变,极易造成相应范围内的梗死。
在临床症状方面,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症状虽较轻,但常反复发作,会进行性加重,恢复较困难,假性延髓麻痹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较高。
但失语及吞咽困难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少见。
临床上完伞性瘫痪较少见,可能与大脑中动脉深穿支细小,大多不影响运动传导通路有关。
但最近有研究报道,糖尿病并发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并不比血糖正常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更严重∞j。
Tuttolomondo等"1认为,缺血性卒中新发高血糖患者的I腼床症状最严重,不仅比血糖正常组症状多而严重,而且在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方面,比糖尿病并发缺m性卒中还要严重。
这可能是因为应激性组织损伤引起的反应性高血糖,使毫无准备的脑组织无法适应缺氧状态,造成了一种“类休克”状态,导致临床症状重而多。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不仪糖尿病性卒中患者的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符疾病及既往卒中史的发牛率,均高于非糖尿病性卒中患者,而且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尿路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进展性卒中、复发性卒中等)也明显提高∞,s驯。
另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性卒中患者有烟酒嗜好的比例较非糖尿病性卒中患者显著降低,这町能与糖尿病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较早改善牛活方式有关¨0|。
3.2.3脑出血:目前关于糖尿病在脑出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是有争议的。
许多研究显示糖尿病并不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甚至认为糖尿病患者的脑出血发病率还低于其他人群…J引;但也有报道发现糖尿病至少在年轻患者(18~49岁)中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