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周厚广董强胡仁明

关键词:糖尿病;脑血管意外

doi:10.3969/j.issn.1672-5921.2009.01.013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指由糖尿病(diabetesmel—

litus,DM)诱发的脑血管病,在糖、脂肪和蛋白质等

一系列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产生的颅内

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

患者(T2DM),约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并成

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囚之~。临床上主要表

现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无症状性卒中和急性脑If}L管

病等。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均有别于

非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1流行病学

无论是l型或2型糖尿病,都是动脉硬化和脑

血管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町使卒中发生率

增加1.5—6倍。德国联邦科研与开发机构历经

4年的随访和队列研究显示,每年在2000例糖尿病

患者中,有15例会发生卒中…。以往的前瞻性研究

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女性患者,心

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率均显著高于男性。已有DM

的女性患者较以后发展成DM的女性,死于卒中的

风险更高…。哥本哈根心脏病研究组织经20年的

随访发现,女性DM患者首次卒中、复发性卒中及因

卒中巾i入院的相对危险,均显著高于男性旧J。美国

9项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无心血管疾病的DM

患者和有卒中史的非DM者,10年死于卒中的危险较

那些以前无心血管疾病的非DM者显著增加;DM患

者发生卒中的危险与有卒中史的非DM者类似∞j。

因此,建议将DM视作与卒中类似的一个等危症。

2发病机制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包括颅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

管病变。颅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为动脉

粥样硬化;颅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病理学改变是微

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和微循环障碍。

2.1颅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2.1.1高血糖:高血糖症的毒性作用是糖尿病性脑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周厚广、董强),内分泌科(胡仁明)

・49・・综述・

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原因。高血糖可使神经细胞的

葡萄糖转运体I(GlutI)活性增强,细胞内高糖町导致

各种损伤性介质产生过多。・高血糖主要通过以下较

公认的4条途径损害脑组织:蛋白质非酶促糖化反

应;醛糖还原酶活性增高,多元醇通路被激活;二酰甘

油一蛋白激酶C途径激活和已糖胺途径被激活。

2.1.2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内皮细胞功能和内皮依

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异常在DM并发的大血管病变中

是普遍存在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导致血管张力

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凝血系统和JIn

小板激活,从而引起缺血性卒中等一系列大血管病

理生理学改变。

2.1.3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大多数T2DM

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伴随的血管内

皮细胞功能异常、脂质代谢紊乱、纤溶酶活性异常等

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胰岛素抵抗町能是始

动因素。胰岛素通过直接和间接刺激胰岛素样牛长

因子,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合成脂质,

促进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促使血浆纤

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增高,导致血栓形成。长期高

胰岛素血症能够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IfIL管重塑。

2.1.4脂质代谢异常:国外报道屁示,T2DM患者

常伴有i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圃醇

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的下降【2J。脂质代

谢异常是DM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发生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时,上述异常更加明显。

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包括

泡沫细胞形成、IffL液流变学改变、低密度脂蛋白一胆

固醇的脂质过氧化和损伤作用以及纤溶酶活性的抑

制等。

此外,血小板功能异常、纤维蛋白溶解障碍及凝

血功能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肥胖、吸

烟、氧化应激以及遗传因素等均可能不同程度地参

与-r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

2.2颅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颅内微血管病变多以微血管血流动力学万方数据

・50・生旦堕查暨痘盘盘兰Q塑生!旦!§旦筮鱼鲞筮!塑£塾堡』鱼塑!坠!唑垫!坠蔓』塑:!!:!!鉴塑:!!!:鱼:塑塾!

异常为首发环节,逐渐导致微IffL管血栓形成然后闭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除了具有部分卜述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外,还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近年来发现,某些血管活性因子、牛长因子、细胞因子以及红细胞形态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牛发展密切相关。如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仅以及E一选择素等均可能通过多种不同机制而导致微血栓形成和微血管闭塞。

3临床特点

糖尿病性脑『liL管病与非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在临床类型上并无特异性差别,但由于其发病机制的特异性,使糖尿病性腩血管病在发病年龄、发病率、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面均有别于一般脑血管病。如糖尿病患者的脑梗死发病年龄较非糖尿病患者,平均要早5年左右;脑血管病发病率也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多见;临床症状相对复杂且进展较快、并发症多,治疗相对棘手,临床疗效较差;预后较非糖尿病性脑帆管病差等。现将其临床特点分述如下。

3.1无局灶神经系统体征的脑m管病

3.1.1脑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显示,病程在5年以下的糖尿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31%,病程5年以上者町达70%。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失眠、乏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以及情绪小稳定等神经衰弱症状,神经系统多无明确阳性体征。

3.1.2Binswanger病:该病又称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一种较多见的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也是血管性痴呆的一种重要临床分型,多发生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病机制是由于大脑白质深穿支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减少,白质血管广泛变性,致使脑室周围和半卵圆中心白质进行性缺血及神经纤维脱髓鞘,甚至导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临床上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特征。

3.1.3无症状卒中:也是糖尿病性脑m管病变的一种常见类型。无症状卒中是指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朱而引起患者注意。由于病灶太小或未累及重要的运动、感觉传导束而被忽视;或者是未被认定的卒中,即元明确卒中发作史,无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或检查时发现责任病灶以外的病变而又缺乏相应病史者。无症状卒中包括尤症状脑梗死和无症状脑出血,以前者较为常见。其又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腑梗死,其中腔隙性脑梗死最为常见。梗死部位多位于基底核区,其次是放射冠区,病变部位较深而且病灶较小。非腔隙性无症状脑梗死是指未被揭示的或未被认定的脑梗死,病变多累及大脑皮质,通常病灶较大。无症状脑出血以壳核、屏状核、外囊区出血多见,无症状脑出血仪表现轻微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容易被忽略。其中无症状脑微出血,为MRI梯度回波‘112加权像检查出的均匀一致的卵圆形信号减低区,直径为2~5mnl,周围无水肿。无症状脑微出血可能与易于出血的微血管病变有关。

3.2脑血管病急件发作

急性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和脑血栓形成,而脑出血较少见。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对缺血损伤的耐受能力下降有关。

3.2.1短暂j生脑缺血发作: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及咀液高凝状态,可能参‘J并加苇了TIA的发作。TIA被认为是腑梗死的超级预警信号,糖尿病是‘F1A后早期发生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丰要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癌状和体征。前者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对侧肢体尤其是上臂的无力或笨拙,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偏侧【下.头或面部感觉异常,单眼视力障碍伴对侧肢体症状,常提示病变在颈动脉系统;后者以眩晕最为常见,视觉障碍为第二位常见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共济失调、备嘲困难、猝倒发作以及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等。但在诊断TIA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临床特点应是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如偏侧肢体无力、麻木等),而非弥漫性的症状(如头晕、全身无力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应<24h;除外偏头痛、局灶性癫痫以及其他可导致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结构性损伤(如颅内肿瘤等);除外低血糖、肝肾功能衰竭等非JlIL管性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

3.2.2脑梗死:腑梗死是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最主要的临床类刑。国外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远高于出血性卒中,缺If}L性卒中占糖尿病性卒中的比例远高于同期其他住院人群的比例H引。近期的前瞻性研究将糖尿病性卒中与非糖尿病性卒中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卒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多发性腑梗死最为多见【6J。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梗死部位和类型明最不同。前者以后循环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多见,而后者则多表现为完全或部分前循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