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3c614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5.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并领略《古诗三首》的含义和作者背景。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能够正确地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古诗三首》中每首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解读《古诗三首》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能够真情实感地朗读《古诗三首》中的每一首诗,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古诗三首》课件4.学生课前准备的朗读稿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古诗三首》。
2.让学生展示他们准备的朗读稿,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二步:分析诗歌内容1.逐首介绍《古诗三首》,让学生理解每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表达的主题。
第三步:朗读学习1.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包括语调、情感表达等要点。
2.让学生跟读,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情感体验1.分角色让学生再次朗读,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2.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让诗歌在学生心中生动起来。
第五步:展示成果1.小组内互相展示朗读成果,提供互动和反馈。
2.整个班级集体朗读,展示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充满情感和意境的韵文。
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这份热情和用心,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朞学生们认真学习,享受古诗带来的美好体验。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8298de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1.png)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6d8e87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8.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1)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节课主要包含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长相思》。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人的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学会欣赏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领悟古诗的深层含义,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注释、译文等。
2.教材:准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的相关内容。
3.音频:搜集与古诗相关的音乐、朗诵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诗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三首古诗,学生跟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followed by a slow reading and explanation of the difficult words and phrases,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poems.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背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fcf5a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9.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示儿》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并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能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准备古诗的文本,标注出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b.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呈现(10分钟)a.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
b.教师讲解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c.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朗读古诗,互相交流感受。
b.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古诗的情景。
4.巩固(10分钟)a.学生进行古诗填空练习,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5fa43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d.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可以独立阅读并理解其含义。
但是,对于这些较为深奥的古诗,他们可能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其基本意思,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方式。
2.朗读法: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他们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4.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对古诗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到秋夜的宁静或战争的残酷。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4f5fa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1.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部分面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背景,把握古诗的意境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律。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古诗的情境。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美。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课件。
2.参考资料:关于古诗的背景资料、作者的生平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古诗的韵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
学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互相交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3aada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3.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够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的学习。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资料,用于营造情境。
2.准备古诗的译文和注释,方便学生参考。
3.准备相关的写作素材,用于学生的创作和表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图片或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古诗的全文,并对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创作和表达,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c4c35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c.png)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其中的精彩句子或整首诗。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过程来领悟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三首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兴趣,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领略自然美、感受爱国情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适当引入历史、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 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在教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中的三首古诗时,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这包括让学生不仅掌握字面的意思,更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和氛围。
通过讲述背景故事、介绍诗人生活背景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三首古诗,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我们将逐一解析三首古诗的主旨。
在解析过程中,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让学生知道每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在理解古诗主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氛围。
分析诗歌的意象、比喻、象征等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对比分析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以及不同诗歌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古诗的艺术魅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课堂交流。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主旨和意境的理解,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在教授过程中,采用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a0501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8.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表达。
3.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三首》
2.教学素材:PPT、黑板、录音机、乐器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或念诵古诗的第一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
逐句讲解古诗,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3. 欣赏古琴
播放古琴演奏古诗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4. 课堂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领会古诗的美。
第二课时
1. 复习
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的部分内容,巩固记忆。
2. 剖析诗句
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诗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
3. 朗诵比赛
组织朗诵比赛,展示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4. 课堂总结
总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对人生的启示。
四、教学总结
通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古诗三首》这一课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并从中获得启发。
同时,通过音乐、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 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924ab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9.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 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日》进行学习。
这三首诗分别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辛弃疾和朱熹,它们在表达景物的同时,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音乐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为学生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呈现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aab84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1f.png)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春日》、《游园不值》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篇目,语言优美,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古诗的语言、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较为简练,学生可能对其中某些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赏析等方法,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赏析,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三首古诗的原文、译文、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
3.黑板:写好板书内容,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接着,教师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dc0a7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b.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和理解《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古诗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这也是他们在学习古诗时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掌握一些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源。
2.资料:准备与古诗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通过朗读,让学生对古诗有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全文,让学生集体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气。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讲解古诗的作者、背景等信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首古诗的意象、情感和韵律。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4d043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a.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1 古诗三首》,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内容深刻,意蕴丰富,适合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文学价值;–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韵律特点;–能够准确地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义;–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核心意义;–古诗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技巧;–学生朗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音韵、意境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学习《1 古诗三首》(40分钟)•师生共同朗读《登鹳雀楼》,讲解古诗背景故事和意义;•分组学习《静夜思》,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听取几位学生的朗读表演,评价朗读的表达力和准确性;•学习《春晓》,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描写。
3. 总结反思(15分钟)•让学生谈谈对古诗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解读,并向全班分享;•组织学生开展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朗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e511b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0.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春晓》、《咏柳》和《村居》。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们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字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字词的解释和文化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能够掌握一些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的解释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2.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的理解。
3.古诗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欣赏教学法。
通过图片、音乐和朗读等多种方式,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三首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相关资料:古诗的背景介绍、生僻字的解释等。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意境。
最后,教师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逐句阅读和理解。
对于生僻字和文化背景,教师适时进行解释和介绍。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三首古诗,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和节奏。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56810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f.png)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教学。
这三首古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反复朗读、解读、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环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2.准备教材:准备《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原文和译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的原文,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3c7aa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2.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文化底蕴,体会诗歌的美妙,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诗歌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古今异义词等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诗句的意义及诗歌韵律、意境的感悟。
3.古代文化知识的拓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句、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资料:收集有关诗人王之涣、李白、王安石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
3.课堂练习: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韵律和意境。
同时,讲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诗句,注意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诗句的停顿。
接着,让学生背诵诗句,检查背诵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f4a35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6.png)
-学会从修辞手法、意象等角度分析古诗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举例:《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引发思乡之情的手法,以及“明月光”与“地上霜”之间的比喻关系。
2.教学难点
-对古诗中较为生僻的字词和句式的理解,如《池上》中的“荷花深处,田田叶子”中的“田田”一词的理解。
-古诗中的意象转换和情感表达的深层理解,如何将诗人的内心感受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发现其艺术价值。
-创作实践,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用现代语言表达出来。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缺乏自信。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我可以在设计讨论主题时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降低难度,增强他们的信心。
3.诗歌鉴赏与创作: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学会从修辞、意象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以古诗为蓝本的现代诗,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语言特点,提高古诗文阅读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解读诗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举例:在《寻隐者不遇》中,“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一句,难点在于理解“松下”与“采药”等词语背后的文化和隐含意义,以及如何将这些信息与诗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体会诗人对隐士的敬仰和寻找的迫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3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a08c99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5.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展开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读懂、理解《古诗三首》中的古文诗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三、教学内容1.《古诗三首》:选取三首古诗进行教学,包括《登鹳雀楼》、《黄鹤楼》、以及《定风波》。
2.古诗的主题、意境和韵律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文学艺术性,感受古诗的韵味。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古诗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阅读与朗读古诗。
•分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第二课时•回顾上节课内容。
•教师讲解古诗的文学特点、韵律等知识。
•学生朗读古诗,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第三课时•学生背诵古诗,培养记忆力。
•分析古诗意境,进行情感交流。
•课堂小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巩固提高。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诗的阅读和理解题目。
3.听课笔记:鼓励学生做好听课笔记,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可以引入更多古诗,或以古诗创作作业,拓展学生对文学的了解和创作能力。
九、小结通过对《古诗三首》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并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助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共16张)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共16张)](https://img.taocdn.com/s3/m/944bc4a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7.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一、古诗三首【导入】在这本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将开始学习古诗。
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学习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今天我们将学习三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魅力吧!【目标】1.了解古诗《登鹳雀楼》的背景故事;2.理解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情感表达;3.能够品味古诗《春晓》中的意境和美感。
【活动一:《登鹳雀楼》】•背景介绍《登鹳雀楼》是唐代王之涣的名篇,描写登高望远,感慨人生短暂的情感。
•朗读赏析让学生轮流朗读这首诗,感受其中的豪情壮志,领会古人的感慨。
•诗词解析分段解析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
【活动二:《赋得古原草送别》】•背景介绍这首诗由唐代杜牧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感受诗中的情感,表达对友人离别的感伤。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模仿这首诗的写作风格,创作一两首自己的送别诗,体验古人的文学情怀。
【活动三:《春晓》】•背景介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景。
•意境感受让学生闭目想象春天清晨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诗中的意境和美感。
•诗词默写让学生默写这首诗,锻炼记忆力和语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延伸活动】•古诗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古诗创作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古诗,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悟和情感。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古诗的风采,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热爱古诗,感悟其中的智慧和美感。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a9215af5335a8102d220c7.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父爱深秋的月光斜照在小床上,孩子正睡得香甜。
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和以往一样,他下班回家。
孩子也放学了。
晚饭后,孩子照例要求听他讲故事。
“爸爸,讲你的‘拇指’故事嘛!”孩子撒娇地抬起晶亮的眼,极可爱的模样。
他是最不能拒绝这种惹人怜惜的撒娇口吻的,尽管他已将这个故事说了不下数十遍,但孩子爱听嘛,在她的心目中,它正可证明她爸爸的英雄形象。
“那是小琪琪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一天晚上,小偷进入我们的家……爸爸为了保护妈妈,和小偷打起来……小偷走了,但是爸爸右手的大拇指被小偷拿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
”他随着孩子的目光也瞧了瞧右手大拇指。
“痛不痛?”孩子照例问,关切地。
“不痛不痛,爸爸保护妈妈和小琪琪是应该的。
”孩子得到她心中满意的回答,再次高兴地笑了。
但是,只有他心里明白,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
那拇指伤痕,只是他一个爱心的表露罢了,那算不了什么的。
他结婚得很迟,而可怜的小琪琪,一生下来就成了没娘的孩子。
两年前的一个夜晚:就是孩子刚满六岁的那晚,她发高烧,口里吐着白沫。
他本该在她嘴里放只汤匙防她啮咬,但又怕伤了她稚嫩的舌头,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拇指放入孩子的嘴。
那夜过后,小琪琪的烧退了,但也咬掉了他指端的肉块。
小床上,月光下的孩子正睡得香甜。
他擦干了泪水,嘴角隐约地浮起了笑意。
偶然,睡梦中的孩子翻了翻身。
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
(1)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________②和以往一样,他下班回家,孩子也放学了。
________③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拇指放入孩子的嘴。
________④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
________(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阿久伯手指上有伤痕。
他对女儿说这伤痕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3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8 )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教师评议。
4.【出示课件2】谈话揭题: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叫范成大。
他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写农村四季的诗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
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
“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
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
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
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
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
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
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
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前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
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
去没去处,玩没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解释词语。
异想天开: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缘故________ 茂盛________ 捉弄________ 恐惧________ 照样________(3)文中多处写到了“笑”,使人感到了主人公的快乐。
你能写出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4)“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2)缘由;旺盛;调戏;害怕;依旧(3)开怀大笑、憨笑、嬉皮笑脸(4)这句话写出了“我”和祖父的深厚感情,“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我”,祖孙俩都喜欢家里的后园,都喜欢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缘故:原故;原因;理由;根据;缘由。
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繁密。
捉弄:戏弄,使人为难。
恐惧:惊慌害怕,惶惶不安。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2)缘由、旺盛、调戏、害怕、依旧(3)开怀大笑、憨笑、嬉皮笑脸(4)这句话写出了“我”和祖父的深厚感情,“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我”,祖孙俩都喜欢家里的后园,都喜欢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橘园清晨,站在我家二楼的大厅,放眼橘园,嗬!仿佛是群芳斗艳的花海。
一团团,一簇簇绿的苍翠欲滴,白的晶莹透亮。
整个橘园绿白相衬,明暗相间,显得生机勃勃。
走进橘园,一朵朵洁白的橘花,是那么纯洁,那么娇艳。
细细观赏,橘花有五个花瓣,花瓣的中间有一圈黄色的花蕊,花蕊顶上沾着花粉,散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
花蕊中央有一根像火柴一样的花柱,花柱头长大了就是橘子。
这些橘花,形态不一,婀娜多姿,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楚楚动人。
有的隐藏在绿叶丛中,就像害羞的姑娘,令人喜受。
有的好似久别重逢的朋友,在亲亲热热的聊天,让人羡慕。
有的则高立枝头,山风一吹,宛如妩媚秀丽的白衣少女,翩翩起舞。
忽然,耳边传来“嗡嗡嗡”的响声,抬眼望去,一群蜜峰正贪婪地采花粉。
有的钻进花瓣环抱的花蕊,有的飞来飞去,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多么勤劳的小生灵啊!不管是谁!经过我的家的橘园,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观看,赞叹不已。
人们称赞我家丰收在望的橘园,称赞党的富民政策同。
(1)作者是按________的顺序观察橘园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群芳斗艳:________。
②楚楚动人:________。
(3)第2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橘花的外形。
(4)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橘花“形态不一,婀娜多姿”的句子。
【答案】(1)从远到近(2)指各种花儿竞相开放;形容花儿鲜艳美丽(3)花瓣;花蕊;花粉;花柱(4)有的隐藏在绿叶丛中,就像害羞的姑娘,令人喜受。
有的好似久别重逢的朋友,在亲亲热热的聊天,让人羡慕。
有的则高立枝头,山风一吹,宛如妩媚秀丽的白衣少女,翩翩起舞。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站在我家二楼的大厅,放眼橘园、走进橘园”可知,作者是按从远到近顺序观察橘园的。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①群芳斗艳:指各种花儿竞相开放。
②楚楚动人:形容花儿鲜艳美丽。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伞的故事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
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
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
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
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沉思良久__最后一字一句地说__买__咱买一把__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
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_______,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
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
啊,娘织了一夜布。
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àn dǒu_______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娘多熬几夜就有了……”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
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
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āo fu_______,喜眉笑目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
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
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
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写出近义词。
半信半疑——________体谅——________盼望——________落伍——________喜眉笑目——________伴随——________沉思——________欣喜——________(2)把文中的拼音改为词语,并把它们写在拼音后面的横线上。
jiān nán chàn dǒu bāo f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第三节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娘沉思良久________最后一字一句地说________买________咱买一把________(4)“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