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双侧乳腺癌7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7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了我院1997年1月~2012年1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7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发病率、病因及危险因素、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7例均符合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同时性1例,异时性6例,3例(42.85%)有家族史,第一癌发病年龄较轻,绝经前5例(71.42%),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和特殊类型为主,有2例(28.57%)er、her2、p53基因表达水平有差异,首发侧病期亦较早,经综合治疗后目前生存情况良好。结论应重视双侧乳腺癌的发生,单侧乳腺癌发生后应积极随访以早期发现对侧病变,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关键词】双侧乳腺癌;原发性;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39-02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cancer,bpbc)是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独立的原发癌灶,双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小于6个月者称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synchronousbreast cancer,bsbc);发生间隔大于6个月者称为异时性双侧乳腺癌(bilatral asynchronous breastcancer,babc)。近年来,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提高和术后生存期的延长,双侧乳腺癌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我院199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bpbc

7例,占同期乳癌住院手术患者1.166%,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例bpbc均为女性。年龄(首发侧诊断时年龄):27~81岁,中位年龄44岁。绝经前5例(71.42%),绝经后2例。bsbc1例,babc6例,babc中,两个原发癌的间隔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5年。7

例均已婚已育。有乳癌家族史者3例(42.85%)。

1.2 临床分期(tnm分期):

1例bsbc患者中,一侧ⅰ期,一侧为0期;babc患者6例中,第一癌ⅰ期2例(33.33%),ⅱ期4例(66.66%),第二癌ⅰ期1例(16.66%),ⅱ期4例(66.66%),ⅲ期1例(16.66%)。

1.3 手术方式:

bsbc患者中1例行双侧改良根治术。babc患者中第一癌4例行改良根术(66.66%),2例行根治术(33.33%),第二癌5例行改良根治术(83.33%),1例行根治术(16.66%)。7例术后均行cmf或cef等方案化疗,根据淋巴结情况给予放疗,根据er/pr受体情况给予内分泌治疗。

2 结果

2.1 病理类型:

bsbc 患者中1例两侧均为浸润性导管癌。babc 患者中第一癌中浸润性导管癌4例(66.66%),浸润性小叶癌1例(16.66%),髓样

癌1例(16.66%);第二癌中浸润性导管癌5例(83.33%),黏液腺癌1例(16.66%)。7例病理标本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er、pr、p53、her2 基因表达情况,有2例er、her2、p53 基因表达水平有差异(28.57%)。

2.2 生存情况:

babc生存期以笫二侧癌为起点时间计算,如以首发癌为起点计算,由于babc有较长时间间隔,所得结论有较大的偏差,故在间隔时间的生存不能认为是bpbc的生存期。全部病例均随访2~36

个月,1例死亡,为bpbc系第二原发癌为3期病例,死于肺转移,生存时间为7个月,其余6例均健在,1例同时性手术后26个月,5例bpbc第二侧癌术后1年1例,术后2年1例,术后5年1例,术后10年1例,术后15年1例。

3 讨论

3.1 诊断标准: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成增高的趋势。双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广义上分为转移性和原发性,转移性双侧乳腺癌发生基于原发癌的转移,而缺乏双侧原发的特性。一般所谓的双侧乳腺癌指原发性双侧乳腺癌。临床上诊断双侧乳腺癌必须排除对侧转移,需从临床和病理两个方面来判定。依据robbins和berg等1964年提出的四条诊断标准,阚秀等[1]后来加以补充归纳的五条标准,简述如下:①部位:原发癌多位于外上象限乳腺实质内,转移癌通过皮下淋巴途径或血循环转移到对侧,常位于乳腺内侧象

限或近胸正中线的脂肪组织内。②组织类型:两侧乳腺癌组织类型完全不同,或核分化程度明显差异,可作为原发癌的诊断标准。

③原位性病变:原位癌或原位癌演变成浸润癌状态,多数作者认为是原发癌最可靠的证据。④生长方式:原发癌多为单发,浸润性生长;转移癌多为多发,呈膨胀性生长。⑤首发双侧乳腺癌术后5年以上,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证据,归属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随着基因分子生物化学的发展,双侧乳腺癌标本的基因分析可望成为鉴别双侧原发或转移乳腺癌有价值的手段。kaneyuki等[2]报道p53、her2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表达水平相等,而er、pr在第二侧病灶中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本组7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有2例er、her2、p53表达水平有差异。

3.2 发病率:

乳腺是成对的器官,同时受内分泌及致癌因素影响,双侧乳腺均可发生乳腺癌。但bpbc少见,总的发病率并不高,各家报道不一,国外报道[3~4]bpbc占乳腺癌的2%~11%,其中bsbc为0.58%~5.7%;国内报道[5~7]为2.5%~3.67%,其中bsbc为0.85%~14.4%。本组7例bpbc患者占同期乳腺癌住院手术患者的1.166%。

3.3 病因及危险因素:

双侧乳腺可以受到同样的内分泌或其他致癌因素的影响,因而双侧乳腺可以同时或先后出现乳腺癌。目前bpbc病因尚不清楚。但以下因素被大多数文献认同[8]:①易感因素持续存在,一侧患癌行乳腺全切除后,对侧乳腺仍然置于相同的致癌因素下,可能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