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师课堂 领略名师风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

-----参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暨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有感

阳谷县七级明德小学张秀

2011年12月10日,在县教研室王主任的带领下,我有幸与阳谷县部分骨干教师远赴济南,参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暨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骨干教师齐聚一堂,从鲁西北到泉城济南,路途的遥远难掩求学者迫切的心情。听了韩军、吴琳和李卫东三位名师的课和他们精彩的报告。两天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感到很幸福,近距离聆听名师,如沐春雨,亲耳聆听名师上课,感慨万千,名师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精彩的讲座让我感觉不虚此行,收获甚多。体会如下:

一.精彩纷呈的课堂令人赞叹:

1.注重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张庆祖老师曾经说过:“一个高明的老师,必定如一个优秀的导游,将游客(学生)带至风景点(文本),然后让他们静静地欣赏,让他们自己去领略风景(文字)的妙处,获得默然心动的启悟。”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次的名师课堂都把朗读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采用朗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善于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体验,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走进文本,轻轻松松读出人物的情感、品出味道、读出感情。

在北京特级教师韩军老师,貌不惊人,实在普通。但站在讲台前,面对着孩子,甚至于我们,一张口说话,那童真与魅力便展露无遗了。这是丝毫掩饰不了,也伪装不了的。韩军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吟诵体会指导学生的朗读如指导学生读“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时,韩老师交给学生注重联系实际,问小学生你现在度过了多少个日

子,感觉时间过得快吗?先练说“四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朗读就像说话一样。“只有匆匆罢了。”想象自己不满意时的心情与表现,联想自己心爱的玩具在火车上丢了是心情如何?用这样时的心情去读,自然把学生引入了当时的情景读出来感情,感情自然表达出来了。例如吴琳老师执教的《生命生命》,在教学“飞蛾求生”这一自然段时,抓住“挣扎”“极力”、“鼓动”“绝境”等重点词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近义词的选择,充分感受飞蛾顽强的生命力。天津市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李老师紧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家家户户”等词语进行品析。如:学生在回答花团锦簇含义时,教师通过适时课件出示织锦的图片帮助理解;山阴道上则出示了《世说新语》中王献之笔下的句子。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品析词语,多次朗读的过程中感悟了文章之美。

2. 咬文嚼字,体会遣词精妙。

韩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中,在默默里()着,八千多日子已从我手中()去。“算”与“数”进行比较,“数”掰着手指数,“算”是数不清。“溜”是悄悄的不知道就过去了,“跨”是脚着地,大摇大摆地走;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啊?“回”与“遭”作比较,韩老师用歌词“何不潇洒走一回?”表达高兴的心情,“遭”中的“曹”是“草”,在古代运草有船时用船运叫“漕运”没船时就背,你说痛苦不痛苦?用这样的方式来咬文嚼字,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李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对于本文关键词语的辩证理解着实让我耳目一新,同时暗暗赞叹李老师的智慧。可以这么说,所有教授本课的老师都会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多么奇特的民族”作为对德意志民族人民高尚的精神品质发出赞叹。诚然,这值得大家赞美,但李老师将“颇耐人寻味”、“奇特”提出来问孩子们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全部都是褒义

吗?此时的我也愣住了,难道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随着李老师层层剖析,我们也终于明白了季羡林先生遣词的精妙:季老在德国留学十年,正好是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场战争中德国纳粹屠杀了600万犹太人。这样的一个民族,对于花竟有如此的钟爱难道不奇特吗?是呀,国学大师为什么不用更美的词来赞赏,而用了“奇特”,这是多么令人咀嚼的词语!听到此处让我不禁为李老师的设计鼓掌,为他在文本之外所进行的探究折服。

3.注重读写结合

听了几位专家的阅读教学,不论是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注重了写感悟、片段等与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引读的过程中不仅重感情,把孩子带到文中描述的情境中,还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几位老师都提到了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像吴琳老师的《生命生命》一课,不仅让学生知道了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这两个事例,进一步引导孩子说“大自然中能体现生命特征的事物很多很多,作者为什么选这两种事物?”引导学生飞蛾、瓜苗它们都是弱者。有着和作者相似的经历和命运,这样写更能体现生命的意义,还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由写物引入写人的方法。

4.大胆创新,新课堂

李卫东老师的课前交流可谓别出心裁,让学生思考可以怎么称呼老师?学生一开始只是喊“李老师”“李教授”等常见的称呼,可是老师一直让学生再想,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李先生”“李大哥”“李大叔”“小李子”“李舅舅”等称呼,惹得大家开怀大笑,这样的发散思维、打破常规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而且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课堂伊始,李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有点不适应,但是到后来,学生不但积极地提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紧紧扣住了课文的中心,非常新颖。中间一直以为上课的时候只有老师引导着学生走,从没有想过也没有试过让学生自由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大家

走的想法。而李老师却大胆的想了,也大胆的做了。从这节课一开始,他就把权利放给了学生。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想法,让我都有些担心。可接下来,却让我佩服。因为整节课若行云流水,一环扣一环。这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如果没有对文本的深入挖掘,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胆量这样做的,课堂上的变化总会让人措手不及。从李老师的课上我更深深觉得,如果你对文本挖掘得不够深,就不要走进课堂,也不要跟学生讲课。

二.特色的报告令人陶醉:

韩老师的课前背几句,有利于学生的积累与运用,三五分钟背一二百字,一学期背60段,六年下来就能背720段,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背多了学生心里有了,不教自然会,文章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孩子背出来的,你讲的天花烂醉不如孩子一背。的确如此啊,今后我一定把课前背一段落实到位。我记住了韩老师的朗读诀窍:宁低勿高,宁慢勿快,宁断勿连。最好的朗读就是说话。这几天我试了试效果还真不错。吴老师的报告《让学生爱上阅读》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要读出课文中的文字美、人文美;教师要对文本深入地多角度的解读。教师对文本深入的多角度的解读是学生爱上阅读的一个理由。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这就要求教师要细读文本,尽可能的把课文读厚、对作家进行解读,只有慢慢走,细细品,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美景。她报告中的一个小片段给我印象很深。一位老师执教《美丽的丹顶鹤》时,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无忧无虑生活的丹顶鹤说点什么。有学生就说:“丹顶鹤你真幸福,也不用整天学习。”“丹顶鹤你真快乐,也不用写作业”当然这位老师也做了处理,她说“丹顶鹤也羡慕你们呢,能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吴老师很幽默地说“鬼才羡慕呢”。吴老师是这样来处理的:丹顶鹤从遥远的北方飞向黄海之滨,他路上会遇到什么?狂风、暴雨.....让学生感知一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