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赏析题答题公式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bdc6a15844769eae009ed2c.png)
语文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阅读理解赏析题答题公式
![阅读理解赏析题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58e45a1910ef12d2af9e769.png)
在中考中,赏析题是必考的。
每年都有考查,分值3-4分,其中以修辞和表达方式(描写)的角度居多,另有赏析加点字词。
所谓赏析题就是对阅读中一句生动形象的话语进行分析,分析它的好处。
1、注意事项第一、掌握最常考的四种修辞。
它们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第二、答题时将修辞手法找全,往往是一种两种居多。
第三、作答时尽量使用原文字词句来整合语言,这样准确率较高。
第四、概括内容时有以下几种常见收尾形式:……的情形、样子、画面、场景等。
2、答题公式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现对象主要特征,表达之情。
比喻:运用比喻修辞,把……比作……,+X拟人:运用拟人修辞,“ ”等词赋予……以人的动作和情态,+X夸张:运用夸张修辞,将……扩大化(缩小化等),使其具体可感,+X排比:运用排比修辞,句式工整,增强语势,(富有文采),+突出……3、真题讲解2016《沙漠之花》我第一次见到了茛苕。
这种花叶用在欧洲建筑中最常见的科林斯柱头的雕刻花纹里,其对称的古典之美,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流行。
如今,在那些仿古的西式建筑甚至家具中依然经常可以见到。
茛苕名字古怪,远不如其花叶美丽,但它却属于沙漠之花中的贵族。
它锯齿形的叶子,在风中摇摆,像跳着细碎的小步舞曲的精灵。
它金红色细长的小花,随叶子一起摇头晃脑,像抱着古老乐器为舞者伴奏而自我陶醉的乐队。
赏析加粗句子。
分析:根据答题公式,我们需要得到的是“修辞种类和数量”“内容”“特点”“情感”。
以上带入公式整合就是标准答案。
其中修辞是比喻和拟人,比喻是“像” 字得到,拟人是“摇头晃脑”得到。
我们细读画线句可以感知其内容围绕“花在动”这一事实,需要看看文中是否有相关词句可用来概括,我们发现有“风中摇摆”这个词符合我们的要求,在概括内容时别忘了收尾形式。
花的主要特点,我们读全段可发现“他是沙漠之花中的贵族”。
情感好理解,既然花这么好,我们对它就是喜爱赞美之情,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如下: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金红色小花比作自我陶醉的乐队,“摇头晃脑”赋予小花以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形象写出了小花随着叶子在风中摇摆的情形。
修辞手法的作用答题公式
![修辞手法的作用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f87ed5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6.png)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答题公式
一、比喻的公式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二、拟人的公式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态+表达了作者……之情。
三、夸张的公式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夸张成……+突出了……的特点。
四、反复、排比的公式
1.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把…….刻画得丰富细腻。
2.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把作者对xx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五、反问的公式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强烈地表达了……
六、设问的公式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引发了我们对……的思考。
七、对偶的公式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整齐美观,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八、对比的公式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和……进行对比+突出了……的特点。
(完整版)阅读理解赏析题答题公式
![(完整版)阅读理解赏析题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4a8d5f1e518964bce847c03.png)
在中考中,赏析题是必考的。
每年都有考查,分值3-4分,其中以修辞和表达方式(描写)的角度居多,另有赏析加点字词。
所谓赏析题就是对阅读中一句生动形象的话语进行分析,分析它的好处。
1、注意事项第一、掌握最常考的四种修辞。
它们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第二、答题时将修辞手法找全,往往是一种两种居多。
第三、作答时尽量使用原文字词句来整合语言,这样准确率较高。
第四、概括内容时有以下几种常见收尾形式:……的情形、样子、画面、场景等。
2、答题公式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现对象主要特征,表达……之情。
比喻:运用比喻修辞,把……比作……,+X拟人:运用拟人修辞,“ ”等词赋予……以人的动作和情态,+X夸张:运用夸张修辞,将……扩大化(缩小化等),使其具体可感,+X排比:运用排比修辞,句式工整,增强语势,(富有文采),+突出……3、真题讲解2016《沙漠之花》我第一次见到了茛苕。
这种花叶用在欧洲建筑中最常见的科林斯柱头的雕刻花纹里,其对称的古典之美,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流行。
如今,在那些仿古的西式建筑甚至家具中依然经常可以见到。
茛苕名字古怪,远不如其花叶美丽,但它却属于沙漠之花中的贵族。
它锯齿形的叶子,在风中摇摆,像跳着细碎的小步舞曲的精灵。
它金红色细长的小花,随叶子一起摇头晃脑,像抱着古老乐器为舞者伴奏而自我陶醉的乐队。
赏析加粗句子。
分析:根据答题公式,我们需要得到的是“修辞种类和数量”“内容”“特点”“情感”。
以上带入公式整合就是标准答案。
其中修辞是比喻和拟人,比喻是“像”字得到,拟人是“摇头晃脑”得到。
我们细读画线句可以感知其内容围绕“花在动”这一事实,需要看看文中是否有相关词句可用来概括,我们发现有“风中摇摆”这个词符合我们的要求,在概括内容时别忘了收尾形式。
花的主要特点,我们读全段可发现“他是沙漠之花中的贵族”。
情感好理解,既然花这么好,我们对它就是喜爱赞美之情,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如下: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金红色小花比作自我陶醉的乐队,“摇头晃脑”赋予小花以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形象写出了小花随着叶子在风中摇摆的情形。
七年级语文之赏析题全攻略之一——修辞手法
![七年级语文之赏析题全攻略之一——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518e2fa76e58fafab003df.png)
【阅读1级】赏析题全攻略之一——修辞手法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修辞手法?我们的目标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基本作用(效果)准确锁定题目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赏析题必用公式:判断+ 解释+ 效果+人物形象/事物特征+中心情感P.S. “解释”一步要按文章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效果”即各种修辞的基本作用,简单表述即可小指南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对象+特征,表达了(什么人的)的(哪些)感情。
例1请赏析划线的句子。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判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解释: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效果:生动形象地事物特征:表现了冬天的济南的清亮、空灵中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并非所有有“像”“好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哦。
①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②表示例举。
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③表示想象。
如: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④表示同类事物相似。
如:他长得很像他爸爸。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特点/情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例2请赏析划线的句子。
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
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
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迟子建《龙眼与伞》判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解释:将雪花人格化效果:生动形象地事物特征:表现了大兴安岭春雪飞舞的轻盈之美中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例3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赏析句子题型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赏析句子题型专题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e7ce63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2.png)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赏析句子题型专题讲解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修辞手法 + 内容 + 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拟人:将……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突出某某事物的……特征,加强了……感情。
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
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反复:增强语气,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
(6)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7)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8)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文章情感的表达。
3、例子:(1)我们知道,优美的文章不是高谈阔论,也不是无病呻吟,它是积极的修辞,是人性的闪光。
朱自清在《春》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春之图画。
有人说,写景状物的过程就是修辞运用的过程,我很赞同这句话。
一篇优美的《春》,就是作者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方式所连缀而成的。
简要分析朱自清《春》里优美句子的表达效果:①(3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980334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18.png)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题。
解析:1. 概括内容模板: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二、分析人物形象题。
解析:1. 人物形象分析模板: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析:1. 从他们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来分析。
当得知于勒发财时,他们“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里的语言和行为描写表现出他们的贪婪、虚荣。
当发现于勒又变成穷光蛋时,“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这些描写体现出他们的自私、冷酷、势利。
三、理解词语含义题。
解析:1. 词语含义理解模板:本义 + 文中义。
2. “标致”本义是漂亮、好看。
在文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的“标致”是反语,实际是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是一种讽刺。
解析:1. 本义是隔阂。
在文中,“我”和闰土之间存在着“隔膜”,这不仅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由于社会地位的差距、封建等级观念等因素,使他们在思想、情感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这种距离就是文中所说的“隔膜”。
四、赏析句子题。
解析:1. 句子赏析模板:从修辞、描写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入手。
- 修辞角度:此句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脚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情景。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8aab86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b.png)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
公式: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二、分析人物形象。
公式:从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事件+他人评价入手。
解析:从外貌描写来看,“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可以看出他生活穷困潦倒且好逸恶劳。
他的语言总是“之乎者也”,如“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表现出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迂腐不堪。
动作上,“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显示出他想在短衣帮面前显示自己的阔绰。
他教小伙计认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等事件,能看出他心地善良的一面。
而旁人对他的嘲笑,如“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也从侧面反映出他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可怜人。
公式:同上。
解析:外貌描写文中未着重体现。
语言上,当他们以为于勒发财时,“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等话语,表现出他们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
动作上,他们发现于勒又变得穷困潦倒时,“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母亲的暴怒、躲避动作,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嫌贫爱富的嘴脸。
从整个事件中,于勒有钱时盼他回来,没钱时避之不及,他人的评价虽未直接点明,但从他们的行为可以看出在旁人眼中他们也是势利之人。
三、理解词语含义。
公式:本义+文中义(结合语境)解析:“标致”的本义是漂亮、好看。
在文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的“标致”是反语,结合语境,是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厌恶之情。
公式:同上。
解析:“隔膜”的本义是隔阂、不相通。
各类修辞手法的答题公式
![各类修辞手法的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6f15a9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02.png)
各类修辞手法的答题公式咱先来说说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比喻呢,就是打个比方,把一个东西比作另一个东西。
答题公式是这样的:这句话把“啥”比作“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啥啥啥”的特点。
我给您举个例子啊。
比如说“月亮像一个大圆盘”,那答题的时候就说:这句话把月亮比作大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又大又圆的特点。
您看,是不是一下子就把这个比喻的作用给说清楚啦?拟人呢,就是把不是人的东西当成人来写。
答题公式是:这句话把“啥”拟人化,赋予它人的动作/情感/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啥啥啥”。
就像“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咱们答题的时候就可以说:这句话把小鸟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歌唱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鸟欢快的样子。
夸张呀,就是把事情夸大或者缩小。
答题公式是: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啥啥啥”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飞流直下三千尺”,那答题就是: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瀑布的高和长,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排比呢,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起来。
答题公式是: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强调了“啥啥啥”。
像“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答题时就说: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强调了爱心的重要和美好。
还有反问,这就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者否定的意思。
答题公式是:这句话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达了“啥啥啥”的意思。
比如说“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答题就说:这句话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达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的意思。
设问呢,就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答题公式是:这句话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啥啥啥”。
比如“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受。
”答题时就是:这句话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对幸福的思考,引出下文对幸福是心灵感受的阐述。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给学生们讲这些修辞手法的时候,有个小家伙特别有意思。
语文句子赏析答题公式和技巧
![语文句子赏析答题公式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1a3ba61e53a580217fcfe9a.png)
语文句子赏析答题公式和技巧在现代文阅读中我们会遇到句子赏析题,这篇文章给大家整理归纳了语文赏析句子答题公式和技巧,供参考。
语文赏析句子答题公式1.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格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格式:不能。
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3.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格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
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④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⑤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句子赏析答题技巧1.修辞手法+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中考常考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和排比这三种,但是对偶、反问、反复、对比、夸张等偶尔也会考查到。
正常情况下,修辞至少有一种,作者的情感有的句子包含有,有的没有,这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别。
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景物的记叙文。
2.刻画人物的方法+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除以上五种之外,还有蕴含其中的细节描写。
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人的记叙文。
3.动词+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这种情况是句子既没有修辞手法,又没有刻画人物的方法,或者是文章指定要分析加点的词语。
初中语文阅读万能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万能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2d138b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2.png)
初中语文阅读万能答题公式一、记叙文阅读1. 概括文章内容- 公式:谁 + 做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 结果怎样。
比如说,写小明在下雨天去给生病的奶奶送药,最后奶奶病情好转,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概括啦。
2. 分析人物形象- 公式: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直接描写)以及他人的反应、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间接描写)等方面入手。
如果文中说“小明皱着眉头,咬着嘴唇,握紧了拳头说:‘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从这动作和语言描写就能看出小明是个坚定、有决心的人。
3. 理解句子含义- 公式:先看句子表面意思,再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挖掘深层含义。
要是句子是“那扇门关闭了,却又好像打开了另一扇希望之窗。
”表面上是说一扇门关上另一扇开,深层次可能是说一个机会失去了,但又有了新的机会,反映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4. 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 公式:这个句子运用了[修辞名称],把[本体]比作[喻体](比喻句)或者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者文章的主旨]。
例如“月亮像个大圆盘挂在天上。
”运用比喻,把月亮比作大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又大又圆的特点。
5. 文章标题的作用- 公式:二、说明文阅读1.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公式:说明对象一般在文章标题或者开头就会点明。
特征呢,要从文中找关键词句,比如“大熊猫是一种珍稀的哺乳动物,它毛色黑白相间,体型胖嘟嘟的,特别爱吃竹子。
”这里大熊猫就是说明对象,毛色、体型、食性就是它的特征。
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公式:-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某个特征]。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有很多,其中赵州桥就是典型的代表,它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举赵州桥的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某个特征]。
像“这座大楼高100米,有30层。
”准确说明了大楼的高度和层数。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dce1dd358f5f61fb736663c.png)
语文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语文阅读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
![语文阅读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688f58a8956bec0975e3a9.png)
语文阅读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多赞扬了…·表达了…新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有…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着…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重…·单明了……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面…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1)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新…内心,表现了…中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确地刻画了…心理:…事…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环境描写的作用。
专题07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解析版)
![专题07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6efa6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6.png)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1)找修辞(注意找全,大多运用比喻和拟人)(2)找出表达效果: ....写出了..... (内容)(3)表现了/赞美了....1、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让人易于接受、理解;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3、夸张: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4、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7、设问: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鲜明突出。
判断修辞(具体判断)+表达作用+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赏析题答题公式讲解..共32页文档
![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赏析题答题公式讲解..共32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61729e683d049649b66586f.png)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Fra bibliotek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
答题公式
使用的修辞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示例
• (2014 天津 )阅读《一棵树的智慧》回答1-4题。
2015 贵阳 5分
2014 安徽 3分
填空 简答 简答 简答
找描写 分析形象 2015 成都
5 结合实际谈阅读 揣摩情感
4分
感受和情感体验
简答
紧扣文本 拓展研 2014 黑龙江 选择
究
2分
预测 ★★☆ ★★☆ ★★★ ★★★ ★★★ ★★★ ★★☆
抓修辞 赏析语言
• 题型:“……”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文中起到 了什么作用。
• (2013 天津卷)清秋书简
潘纤云
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 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 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 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
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 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 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 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
阅读秘籍
考点归纳
题型
中考示例 题型
1 根据要求提取信 整体感知提取信息 2015 上海 选择
息
4分
2 结合语境理解词 语句子含义
理清脉络 弄清结 构
品词语 体会作
3 品味语言赏析表 用
达技巧
抓修辞 赏析语
4 整体感知文章主 言
要内容 理解文章 看手法 体会技
中心及主题
巧
2016 成都 3分
2015 重庆 4分
•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 比喻 • 夸张 • 对偶 • 设问
拟人 排比 引用 反问
答题公式
使用的修辞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修辞作用
① 比喻—— 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加语言色彩 ② 拟人—— 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 夸张—— 极力的表现,为突出某一事物或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表达 效果(4分) 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 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 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答: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 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 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 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 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 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 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 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 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 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夹子,名日槐角,字连 墩。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 确实与他人无关。
答: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虫声此起彼伏、优 美动听,表现了作者对秋之天籁的迷恋 和陶醉。
• (2014 湖北卷)
萧萧池塘暮
陈志宏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 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 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 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 塘、青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 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 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 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 划线句子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 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分)
【示例1】这句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池塘具有灵性、充满活力的 特点,表明了池塘与故人生活密切相关,表 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 了池塘的动态美,突出它鲜活而有灵性的特 点,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 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 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 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 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 行一行。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二行的,问 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 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父 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栽葱哩,一行一 行的。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4分)
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 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 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 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 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
答:运用了拟人(比拟)、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葱行 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行为,更生动、优美,充满 了诗意。 排比句式的运用,加强了作者的情感表达效果,把作 者对乡村常景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 (2013成都卷)
燕子 席慕蓉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 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 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 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 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 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 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 燕子啊……”
•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二段划线句子。 (4分)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 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 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 开着自己的花。
答: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 象的写出了槐花不争艳,不媚俗的特点表 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练习
(2014安徽卷)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 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 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
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 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 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 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