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概论》
![《新能源汽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df1120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d.png)
《新能源汽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2.课程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了解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以及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
掌握电动汽车各种类型电机与控制技术。
了解能量管理与回收系统,了解车辆再生制动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了解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1.石油短缺2。
环境污染3。
气候变暖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1.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3.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类型1。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类型。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纯电动汽车的类型、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纯电动汽车的特点、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论教学大纲编写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论教学大纲编写](https://img.taocdn.com/s3/m/8dda45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e.png)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论教学大纲编写一、课程背景与目的1.1课程背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益加剧和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是面向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的基本概念、原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有所了解,并能够掌握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
1.2课程目的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所掌握,能够了解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具备分析和解决新能源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2.1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述2.1.1新能源概念及分类2.1.2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历程2.1.3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比较2.1.4新能源的意义与作用2.2太阳能技术与应用2.2.1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2.2.2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2.2.3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及应用2.3风能技术与应用2.3.1风能利用原理与技术2.3.2风力发电技术及应用2.3.3风能储存技术及应用2.4生物质能技术与应用2.4.1生物质能基本概念与分类2.4.2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及应用2.4.3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应用2.5水能技术与应用2.5.1水能利用原理与技术2.5.2水力发电技术及应用2.5.3潮汐能与海洋能利用技术及应用2.6核能技术与应用2.6.1核能利用原理与技术2.6.2核能发电技术及应用2.6.3核能安全与环境问题2.7新能源政策与市场2.7.1新能源政策与法规2.7.2新能源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2.7.3新能源技术创新与商业化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授课,向学生介绍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的基本原理、技术路线和应用现状。
3.2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新能源技术实际操作和应用的理解。
3.3论文撰写要求学生选择相关研究课题,深入探究并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4.1考核方式课堂测试、实验报告、学术论文、课堂讨论、平时成绩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新能源技术教学大纲
![新能源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d20977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0.png)
新能源技术教学大纲一、导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新能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背景、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员将能够全面了解新能源技术的特点、原理和应用,以及培养解决与新能源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新能源技术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新能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3. 了解新能源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4. 分析新能源技术的优势和限制;5. 预测新能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1. 新能源技术的定义和分类1.1 新能源技术的概念和背景1.2 新能源技术的分类和特点2. 新能源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历程2.1 太阳能技术2.2 风能技术2.3 水能技术2.4 生物质能技术2.5 其他新能源技术3. 新能源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1 城市能源系统3.2 工业生产与制造业3.3 交通运输3.4 农业与农村发展4. 新能源技术的优势和限制4.1 优势:环保、可再生、减少碳排放等4.2 限制:技术不成熟、投资成本高、能源存储等问题5. 新能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5.1 高效利用新能源技术5.2 新能源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5.3 新能源技术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图表展示等方式,向学员介绍新能源技术的相关知识;2.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或模拟演练,加深对新能源技术原理的理解;3. 讨论交流:引导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拓宽视野,加深对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理解;4. 独立研究:鼓励学员进行独立研究和项目设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学员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要求学员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3.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员对新能源技术的理解、应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 教材:《新能源技术导论》,作者:XXX;2. 参考资料:1)《新能源技术发展报告》,出版社:XXX;2)《可再生能源科学与工程导论》,作者:XXX。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a8ecac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1.png)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新能源汽车概论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说出新能源汽车基本结构和原理、新能源汽车的分类、能说出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定义、类型、发展现状及趋势、新能源汽车的类型、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的结构原理、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原理、控制系统及辅助充电系统的结构原理、燃料电池技术简介等。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湿合动力电动汽丰、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木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最低课时安排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最低总计学习课时为64课时。
各章节最低课时安排如下表
我们对本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会提供PPT,并在PPT中标明知识点讲述要点,详细内。
《新能源汽车概论》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新能源汽车概论》教学大纲-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26a33e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3.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能源汽车概论》教学大纲适用年级及专业:(2019级新能源汽车技术)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蒙提纯电动汽车、湿合动力电动汽丰、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木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二、同修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基本理论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和国家的政策。
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基本技能要求:(1)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关键零部件。
(2)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和关键零部件。
(3)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使用的工具。
(4)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5)其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无。
四、教学条件理论教学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要求:本课程以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知识为依据,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和关键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础、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以及其他能源汽车最后是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保养与维护和技术方面的标准等。
(二)教学进度表:六、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知识类课程,对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多使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同时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
教学方法上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和理解教学内容的能力为目的,采用“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实际汽车、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新能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精)
![《新能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精)](https://img.taocdn.com/s3/m/82047d9a81c758f5f71f6744.png)
《新能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40075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授课对象:能源、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化学、化工、材料、冶金等专业开课学期:第7学期学分:2学分主讲教师:王俊琪指定教材:王长贵、崔容强等主编,《新能源发电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教学目的: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能源现状和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掌握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的构成,了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不同形式的热发电系统,熟悉太阳能的有关热利用的基本原理,加深对中国风力资源和风力发电基本原理的认识,深化理解作为分布最广泛的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现状,重点把握生物质发电的基本原理。
掌握地热发电和潮汐能发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认真掌握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及其各种形式的燃料电池的具体应用及机理。
第一章绪论课时:1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能源的含义、分类及历史演变一、能源的重要性能源在工业、农业、交通业、国防、日常生活和公用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源的含义及其分类新能源的概念;不同的分类方法。
三、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演变柴草时期、煤炭时期和石油时期的突击演变过程。
四、常规能源向新能源的过渡过渡的原因;三次石油危机;过渡的具体过程分析。
第二节中国能源现状、问题与对策一、中国能源现状中国现在的能源现状及其与过去的对比。
二、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中国在能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极大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三、中国能源发展对策根据中国能源发展现状,中国采取的能源对策。
第三节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现状与前景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含义和分类新能源的概念;各类新能源的具体概念及应用发展现状。
二、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三、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中国发展新能源的对策;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四、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意义和发展的前景。
思考题:1、新能源的具体分类方法有哪几种?具体怎么划分的?2、我国能源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具体解决?第二章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课时:4周,共8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太阳能利用方式常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
新能源概论试讲教案
![新能源概论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4abcf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b.png)
新能源概论试讲教案教案名称,新能源概论。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能源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新能源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了解新能源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4. 分析新能源的优势和挑战。
5. 探讨新能源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能源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难点,新能源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1. 新能源的概念和分类。
a. 新能源的定义。
b. 新能源的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2. 新能源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a. 新能源的发展历程。
b. 新能源在全球和中国的应用现状。
3. 新能源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a. 新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b. 新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4. 新能源的优势和挑战。
a. 新能源的优势。
b. 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5. 新能源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a. 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b. 新能源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
2. 学生讨论。
3. 小组合作。
4. 多媒体辅助。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新能源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新能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介绍新能源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对新能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 发展历程和现状,通过多媒体资料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新能源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在全球和中国的应用情况。
4.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讨论新能源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新能源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5. 优势和挑战,分析新能源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引导学生思考新能源发展的现实问题。
6. 展望未来,介绍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和在未来的应用前景,让学生对新能源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能源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新能源的兴趣和热情。
六、课堂作业。
1.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新能源的案例研究,总结一种新能源的应用案例,并就其优势和挑战展开讨论。
新能源培训教学大纲模板
![新能源培训教学大纲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9387e7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d.png)
---新能源汽车培训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2. 课程编码:NEV0013. 课程性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4. 课程目标:使学员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操作维护以及相关法规标准。
二、课程内容1. 模块一:新能源汽车概述-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分类-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挑战2. 模块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 电池技术:锂电池、镍氢电池等- 电机及控制器技术- 混合动力系统3. 模块三:新能源汽车充电与维护- 充电设施与充电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故障诊断与排除4. 模块四:新能源汽车安全与法规-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特性与风险- 新能源汽车相关法规标准解读- 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理5. 模块五:新能源汽车市场与政策- 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解读- 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案例分析,使学员系统掌握新能源汽车知识。
2. 实践教学:组织学员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等实际操作训练。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提问等。
2. 课后作业:完成指定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考核:对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考核。
4. 理论考试:对学员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五、课程时间安排1. 理论教学:共计24课时2. 实践教学:共计16课时3. 考核时间:共计4课时六、师资要求1. 具有丰富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经验2. 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3. 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七、教材与参考资料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教材2.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维修》参考书3. 《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法规汇编》---请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模板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培训项目的具体需求。
能源工程教学大纲
![能源工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1b8416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e.png)
能源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能源工程是一门涵盖能源产业领域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适应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需求。
该课程将全面介绍能源工程的基本理论、技术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助力学生深入了解能源行业,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和掌握各种能源资源的产出、开发、利用和转化技术;2. 掌握绿色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3. 掌握现代能源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方法;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具备发展为行业领军人才的潜质。
三、课程内容1. 能源工程概论- 能源资源概念与分类- 能源转化与利用技术- 能源政策与规划2. 可再生能源技术-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设计与运行3. 清洁燃烧与环保技术- 燃煤、燃气、石油等传统能源清洁燃烧技术- 环境污染控制与废弃物处理技术4.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系统优化设计- 能源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5. 能源经济与政策- 能源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节能减排政策和能源管理制度6. 能源工程实践- 能源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 能源工程领域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深化学生对能源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2. 实践教学:组织实验室实验、工程实操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3.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专家为学生讲解最新的能源工程技术和研究动态。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堂测试:定期进行知识点的测试;3. 项目报告:要求完成能源工程相关的实践项目报告;4.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能源与环境(第3版),蔡鸣剑,清华大学出版社2. 可再生能源原理与系统设计,刘文忠,电子工业出版社3. 战略性能源管理,陈宗厚,机械工业出版社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能源工程领域资深专家和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授课,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最专业最实用的指导。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大纲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6aa9795d0d233d4b14e695e.png)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代码:0100690课程类型:选修课学分:3分总学时:48课时理论学时: 48 课时先修课程:物理、化学、生物知识适用专业:全校学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是集各种新能源技术、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自己专业知识理解原理、技术、工艺流程;在学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能源危机的教育,传播科学的发展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节能和利用新能源的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高级技术人才,为各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加学生选择职业的范围。
一方面,一部分通过开设这门课,加深对当前能源现状、新能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认识,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以及兴趣,制定合理学习规划,在各种新能源技术中寻找兴趣点,加强学习,做出成绩;另一方面,另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加深新能源技术优越性的认识,积极宣传利用新能源技术,对周围的人起到示范的作用。
因此,《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这门课不论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还是对以后的生活都会有帮助。
通过本课让学生全面了解新能源的各个领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新能源基本知识,掌握新能源的重要技术,把学习新能源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学用结合;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能源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向学生介绍新能源及其应用技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洁净煤技术以及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逐步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针对新能源技术原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能源领域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所学专业知识可以得到用武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能源技术概论
学时:36
适用专业:新能源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考核要求:考试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新能源技术概论是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能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对二次能源及新能源的开发、转换与利用, ,使学生获得较宽广的能源科学技术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能源现状和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掌握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的构成,了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不同形式的热发电系统,熟悉太阳能的有关热利用的基本原理,加深对中国风力资源和风力发电基本原理的认识,深化理解作为分布最广泛的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现状,重点把握生物质发电的基本原理。
掌握地热发电和潮汐能发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认真掌握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及其各种形式的燃料电池的具体应用及机理。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光伏专业学生应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拓展光伏利用的视野,熟悉太阳能的有关热利用的基本原理,加深对太阳能热水工程,太阳能采暖与制冷工程,太阳能温室
工程基本原理的认识,深化理解作为分布最广泛的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现状。
五、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
1.教学基本内容:能源的含义、分类及历史演变, 中国能源现状、问题与对策
2.教学基本要求:理解能源的含义,了解中国能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在能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极大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中国能源发展对策。
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战略意义。
4.教学建议:采用课堂教学2学时。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太阳能利用方式,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太阳能光伏发电历史和现状,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缺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太阳能电池的分类,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构成,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太阳能利用方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历史和现状,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缺点,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构成,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3.教学重点难点: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构成,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4.教学建议:采用课堂教学4学时,媒体(电视学时)2学时,实验2学时
(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发展概况,太阳能热发电站基本系统与构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盘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太阳池热发电系统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发展概况,掌握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盘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太阳池热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
3.教学重点难点:太阳能热发电站基本系统与构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盘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太阳池热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
4.教学建议:采用课堂教学2时,实验2学时
(四)风力发电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风与风力设备,风力机工作原理,风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运行方式
风力发电现状与展望。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风力发电现状与展望,掌握风力机工作原理,风力发电设备,
风力发电运行方式
3.教学重点难点:风力机工作原理,风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运行方式。
4.教学建议:采用课堂教学2时,实验2学时
(五)生物质能发电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概述,生物质能转换和发电技术,生物质热裂解发电技术。
生物质能利用
现状,生物质能发电前景预测。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生物质资源特点及类别,生物质能利用现状,生物质能发电前景,
理解生物质能的定义,掌握生物质能转换和发电技术,生物质热裂解发电技术。
3.教学重点难点:生物质能转换和发电技术,生物质热裂解发电技术。
4.教学建议:采用课堂教学2时,实验2学时
(六)地热发电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地热基本知识,地热发电原理与技术,地热资源,中国地热发电,
世界地热发电。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地热发电和世界地热发电的现状,掌握地热基本知识和地热发
电原理与技术。
3.教学重点难点:地热基本知识,地热发电原理与技术。
4.教学建议:采用课堂教学4时
(七)潮汐能发电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潮汐和潮汐能,潮汐能发电的原理与型式,世界潮汐能发电,
中国潮汐能发电。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潮汐能发电现状及前景,掌握潮汐能发电的原理与型式。
3.教学重点难点:潮汐和潮汐能,潮汐能发电的原理与型式。
4.教学建议:采用课堂教学4时
(八)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磷酸型燃料电池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固体电解质
型燃料电池,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燃料电池系统的基本组成、燃料电池的种类和燃料电池的特征。
掌握燃料电池发电原理。
3.教学重点难点: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
4.教学建议:采用课堂教学4时,实验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