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史
医史第二章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3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征象,主要有如下
含义:其中前者属于哲学范畴,后三者又相互 关联,可分不可离。
第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
第二,指生命活动的主宰。“失神者死,得神 者生也。„„ ”
第三,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征象。
第四,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2、《山海经》中固定病名的出现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 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 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尤其是《山海经》根据疾病特点,已具体记述 病名,从该书记载38种疾病看,其中称为固定病 名的已有23种,有"瘿"、"疥"、"痈疽"、"痹"、" 疟"、"疫疾"等等。因此,《山海经》是我国现存 文献中最早记述固定病名的书籍。这种记述和甲 骨文按身体部位来区分是有显著进步的。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二、酒的应用及其意义
酒在医疗上有多种用途,自从夏代出现人工酿酒后, 就逐步应用在医疗上,并随着医药知识的不断丰富, 它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从单纯用酒治病发展到制 造药酒。
如:《黄帝内经》提到古人作“汤液醪醴”(醪,浊 酒;醴,甜酒。泛指酒类 ),用于治疗疾病;《汉书 》称“酒为百药之长”,这是我国古人对酒在医药上 应用的高度评价。
中国医学史演示文稿
四、对疾病治疗方法的寻求
治法有食养、药疗、酒剂及针刺火灸等
在记载疾病的卜辞中,记录了用酒、砭石、熨、灸、按摩、 叩击进行治疗以及整骨治伤、拔牙止疼等多种方法。 《周礼·天官》:“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五味: 醯酒饴姜盐 ;五谷:麻黍稷麦豆 ;五药:草木虫石谷 《周礼》《史记》中有用酒的记载,说明酒剂在医药卫生上 的应用已相当广泛。 关于针灸,《左传》成公十年(前576年)记载:“晋候有疾 „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病入膏肓典故)这 里的“达”字和“攻”字,一般指针刺和艾灸。
中国医学史课程标准
中国医学史课程标准中国医学史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对中国医学发展历程的全面回顾,也是对医学知识、技术和文化传承的深入探究。
中国医学史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医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医学知识、技术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中国医学史,学生应掌握医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理论和成就,了解医学知识、技术和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2.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分析和评价医学历史资料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中国医学史,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为未来的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内容1.古代医学:介绍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针灸、草药、气功等治疗方法,以及中医理论和方剂的发展。
2.近代医学:介绍近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西方医学的传入、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等。
3.现代医学:介绍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抗生素、疫苗、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4.少数民族医学:介绍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藏医、蒙医、苗医等。
5.医药文化:介绍医药文化的发展历程,包括医药与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国医学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针灸、草药等传统治疗方法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期末考试: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传统治疗方法的应用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评价。
医学史
1.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2.早在周代,我国就出现了医学分科。
在《周礼·天官》中就明确记载有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的医事分工。
3.1975年,湖北出土秦简中,记载有“疠迁所”,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
4.马王堆出土帛书中《胎产书》,这是最早的妇产科著作。
5.三国华佗,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
6.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天花病,脚气病,恙虫病和疥虫以及食道异物治疗,而且还提出了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的方法。
7.明代,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
8.火的发明与使用具有什么意义?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是人类第一次掌握支配一种自然力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它可用来烧山打猎,照明驱赶野兽,取暖御寒,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减少因寒冷潮湿引发的外感病与风湿病。
除此之外,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
9.新石器时代,针灸术的开始。
10.医学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
11.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目前所知是现存最早的古代文献甲骨卜辞。
12.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
13.八卦:阳爻和阴爻。
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14.温病: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包括了传染性与非传染性。
主要是前者。
精15.《周礼·天官》,对药物进行的最早的分类。
16.酒有通经活络,令人精神兴奋的作用,也有驱寒散瘀、麻醉镇痛或消毒杀菌的作用。
17.《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
18.《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方书。
19.《黄帝内经》1强调整体观念①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
②人体自身是统一的③人的心身是统一的。
④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2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20.《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法。
2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书,收藏药物365种,概括地记述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论述了方剂君臣佐史的组方原则,提出了药物七情和合的理论,阐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炮制方法。
医学史提纲
绪论1 、医学史的定义医学史是一门通过研究医学的演化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科学和文化等互动关系来理解医学的本质和价值的科学。
2 、医学史分类医学通史:世界医学史医学断代史:20世纪医学史国别医学史:中国医学史学科史:免疫学史,外科史史志:北京卫生志3 、目的和意义(书P1)医药的起源及文明古国的医疗保健活动1 、印度:《阿输吠陀》:三原质说→四大学说(书P10)2 、埃及:木乃伊、纸草文(书P7)3 、亚述和巴比伦:占星术、汉谟拉比法典(书P9)4 、中国:元气、阴阳五行(书P11)古希腊的医学(书P18)1 、发达的奴隶制国家2 、医神:埃斯克雷庇斯(Askelepeos)3 、自然哲学与经验医学4 、《希波克拉底全集》、《誓言》、四体液说(液体病理学)古罗马的医学(书P23)1 、公共卫生:建下水道;军医院(书P23)2 、医学发展:塞尔萨斯(书P26)与盖仑(书P27)亚历山大利亚时期的医学1 人体解剖:爱拉吉斯拉特(书P22)、希洛菲利(书P21)2 医学学派:经验学派、教条学派、折衷主义学派(书P22)欧洲中世纪(约 5 -15 世纪)1、天主教的统治,科学和医学的黑暗时期(书P44)2、“寺院医学”、“经院哲学”(书P44)3、最早的医学校──萨勒诺(书P44)4、流行病:麻风、鼠疫、梅毒(书P47);隔离病院、海港检疫(书P49)阿拉伯的医学(8 -12 世纪):吸收东西方的医学1、炼金术、药物、验尿、放血(书P43)2、累塞斯与阿维森纳(书P41)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1、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情况(书P58)2、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兴起(书P59)3、人体解剖学的建立(书P65)4、外科的改革(书P78)5、传染病的新见解(书P83)十七世纪的医学1、封建社会的瓦解:尼德兰、英国革命(书P58)2、实验科学的兴起:伽利略:量度观念的发展;波义耳:化学的进步(书P59)3、生理学成为科学(书P69)4、显微镜的应用(书P62)5、临床医学:西顿那姆(书P80)6、三个医学学派:医物理学派;医化学学派;活力派(书P73)十八世纪的医学1、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产业革命:机械的发明(书P60)、寒暑表的应用:体温计,桑克托瑞斯(书P69-70)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牛顿确定了机械运动的基本法则(书P61)3、病理解剖学的建立(书P74)4、叩诊的发明:奥恩布鲁革(书P82)5、临床教学开始:布尔哈未(书P80)6、预防医学(书P86)生物医学体系的建立(一)背景1、自发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书P92)2、细胞学和细胞病理学(书P104)(二)基础医学的发展1、细菌学:巴斯德与科赫的贡献(书P107);细菌病原理论的建立(书P106)2、药理学:提取有效成分;麻醉药的应用(书P97)(三)临床医学的发展(书P101)(四)卫生学:卫生调查、卫生研究机构的成立(书P113)(五)护理学:南丁格尔与护士学校(书P118)(六)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成立(书P119)科学革命及其意义1 、19 世纪末物质结构的三大发现(书P92)2 、现代科学革命及其对生命科学的影响(书P94)基础医学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1 、内科学:病原体发现促进了疾病治疗的发展(书P106)2 、诊断技术的革命(书P96)3 、外科学的突破(书P97)基础医学迅速发展1 、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书P103)2 、免疫学: 免疫疗法与免疫学理论的发展(书P110)3 、生物医学工程: 科学技术与医学的融合、医学技术带来的问题(书P104)现代医学技术与社会(一)医学模式的转变(书P223)(二)医学与社会1、医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保障社会生产力、社会繁荣2、社会对医学的影响:政府责任、社会观(无明确答案,回答时可以把重点论述集中在科学发展、到的变化对于医学的研究、分化、深化的影响,以及医学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医学史
火的发明和意义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是人类第一次掌握支配一种自然力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使原始人不惧黑夜,征服严寒和抵御野兽侵袭,扩大生活领域;彻底改变了原始人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火的使用和发明,为热熨、灸法、汤药等治疗方法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黄帝黄帝,姓公孙,一姓姬,名轩辕。
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原始社会末期。
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着作《黄帝内经》以之托名。
神农神农,一说即炎帝,姓姜,名魁。
农业和中药的发明者,新石器时代晚期。
发明制作耒耜,教民农耕。
遍尝百草,发现药物,教民治病。
东汉时期我国第一部本草着作《神农本草经》以之托名。
伏羲伏羲,《史记》称伏牺。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新石器时代早期。
我国古籍中最早记载的王。
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八卦,成为中国古文字的发端,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
砭石砭石,我国最早的原始医疗工具。
砭石治病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砭石的种类很多,可用于熨法(球形、扁圆形)、按摩(卵圆形、扁圆形)、穿刺或切割(刀形、剑形、锥形、镰形)。
酒的发明和意义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从果实发酵中发现酒。
酒在早期多用于祭祀祖先和医治病痛。
酒能“通血脉”、“行药事”,适量饮用有兴奋或强壮作用,大量饮服则可产生麻醉。
酒应用于医疗实践是医学史上的重要成就。
酒还可作为溶剂、能消毒、防腐。
汤剂的发明和意义《汤液经法》为伊尹所撰。
汤液是中医主要剂型之一。
汤液的发明与使用,既可将生药变为熟药(减低毒副作用、便于服用),又使单味药向多味药转变成为可能。
药物品种增多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多种药物配制成复方,标志着方剂的产生,为临证用药经验的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提供条件。
汤液创制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早的医事制度1.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4科,这是医学史上的最早医学分科。
2.“医师掌医之政令”,医师之下设士、府、史、徒,分理医疗、医疗事务、文书医案、役使等职,形成基本完善的医政组织结构。
中国医学史(重点)
中国医学史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一、医药起源论1、医源于圣人伏羲尝百药、制九针、画八卦神农尝百草黄帝尝味百木、典主医药2、医源于巫3、医源于动物本能4、医食同源5、医易同源6、医源于实践(广大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二、医药知识外治法:1、砭石:我国最早的石质医疗工具,砭,以石刺病也,用来切割脓包或浅刺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
砭石或针灸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2、灸法:对某一部位进行长时间固定温热刺激的方法介质:艾叶(灸草)夏~~春秋时期的医学一、病因对流行病最早的记录:疾年、降疾、雨疾、疾疫医和:六七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二、预防医学酒为百药之长(酒的作用):兴奋、麻醉、溶剂、消毒杀菌、驱寒、散瘀、活血通络、挥发汤药:伊尹,单味变复方三、医事制度《周礼· 天官》医事分工:食医、疾医、疡医、兽医战国~~东汉时期的医学一、马王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涉及经脉学的文献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1、作者:托名黄帝2、成书年代:战国~~秦汉3、篇幅:《素问》、《灵枢》:各9 卷,81 篇4、基本内容(精神)和成就(1)注重整体观念A、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B、人与社会是统一的C 人体自身是统一的D 人的身心是统一的(2)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难经》1、作者:传为秦越人,待考2、成书年代:西汉末~~东汉3、篇幅:3 或5卷4、主要内容和成就脉诊诊脉独取寸口脏腑七冲门经络奇经八脉针刺腧穴疾病广义伤寒《神农本草经》1、作者:托名神农2、篇幅:3 或4卷3、主要内容和成就(1)创药物三品分类法,载药365 种,分上中下三品(2)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A、论述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B、提出药物七情和合理论C、完整提出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D、阐述药物采集、加工、炮制和制剂(3)记载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4)论述药物的功效和主治(5)我国研究制药化学的滥觞《伤寒杂病论》1、作者:张机(仲景、长沙)医圣2、成书年代:东汉末3、篇幅:《伤寒论》、《金匮要略》4、主要内容和成就(1)《伤寒论》确立六经辨证论治原则《金匮要略》确立脏腑辨证论治原则(2)对方剂学的贡献~~方书之祖组方严谨灵活、剂型种类繁多、方剂疗效可靠魏晋南北朝的医学一、脉学《脉经》第一部脉学著作1、作者:晋· 王叔和2、主要成就1)确立“寸口诊脉”的脏腑定位2)整理归纳24 脉,规范脉象名称3)强调诊脉与临床治疗结合二、针灸学《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灸学专著1、作者:晋· 皇甫谧2、主要成就1)系统整理人体腧穴,349 个,比《黄帝内经》多189 个2)提出分部划线布穴的学位排列方法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4)总结临床针灸治疗经验《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载药730 种,按药物自然属性、功效分类《雷公炮炙论》现存最早炮制学专书雷斆,炮制业鼻祖《肘后救卒方》“肘后”指随身携带以备急用“救卒”意在救治突然发生的急病1、作者:晋· 葛洪,字稚川,号抱补子,江苏南京句容人代表作:《抱补子》《肘后救卒方》老婆鲍姑(潜光)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家2、羌虫病、狂犬病以毒攻毒、天花、结核病、隔物灸《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外科专书整理者:北齐· 龚庆宣隋唐五代时期的医学一、尚药局、药藏局、太医署医事分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医科:少小、体疗、疮肿、耳目口齿、角法二、《内经》研究1、隋·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我国现存最早《内经》注本2、唐· 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三、《诸病源候论》现存最早的病源症候学专书1、作者:隋· 巢元方等人2、主要成就1)详细记载各种疾病2)正确阐述疾病病因3)确切描述疾病征候四、《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常合称《千金方》古代医学百科全书1、作者:唐· 孙思邈2、主要成就1)注重医德修养2)集唐以前医方大成3)重视妇儿疾病4)积累丰富药物经验5)强调综合治疗6)积极倡导养生五、《外台秘要》又名《外台秘要方》,简称《外台》1、作者:唐· 王焘(医学文献整理大师)2、主要成就1)整理保存大量古代医学文献2)搜集整理推广民间单验方3)载录唐以前医学发明六、《新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由唐政府主持编撰的具有药典性质的著作彩色药图844 种,新增144 种《本草拾遗》《食疗本草》《海药本草》七、《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1、作者:唐· 蔺道人2、成就1)较为系统的论述骨折的治疗常规2)针对骨折复位固定,提出动静结合的治则3)治疗肩关节脱臼,首次采用“椅背复位法”4)收载40 余道处方,运用外洗、外敷、内服等多种方法八、《颅囟经》作者不详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经效产宝》现存第二部妇产科专著《胎产书》现存最早妇产科文献宋金元时期的医学翰林医官院、太医局、官药局校正医书局——国家卫生出版机构儒医:宋代一些读书人进入医学队成为医生方书(宋政府)《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药物(宋政府)《嘉祐本草》、《本草图经》是《证类本草》(唐慎微)编撰的基础《饮膳正要》元· 忽思慧——我国古代重要的营养和食疗专著《苏沈良方》金· 成无己首次注解《伤寒论》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临证各科的成就解剖《欧希范五脏图》、《存真图》(杨介)诊脉施发《察病指南》创“以图示脉”法舌诊杜本《熬氏伤寒金镜录》图文并茂验舌专书病因病机南宋· 陈言(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完善三因致病说内科葛可久《十药神书》治疗虚劳病(主要是肺痨)专著外科陈自明《外科精要》伤科元· 李仲南:《永类钤方》“曲针”元·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麻醉、首次采用悬吊复位法妇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总结性妇产科专书儿科宋· 钱乙(仲阳)《小儿药证直诀》针灸王惟一:针灸铜人——开创了实物教学之先河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倡“同身寸”取穴法法医宋慈《洗冤集录》法医学鼻祖金元医家的创新一、刘完素1、生平:字守真,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人。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中国医学史是指追溯中国古代的医学发展历程。
它包括了从远古时期的原始医学、先秦时期的传统医学、汉唐时期的经典医学、宋明清时期的书院医学到近现代的西医影响下的转型等阶段。
以下是中国医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原始医学时期:原始人类根据经验积累了一些医疗知识,采用草药、动物器官等进行治疗。
在考古发现中,出土了一些古代医疗工具,如石针、骨针等。
2.先秦时期的传统医学:这一时期医学已经开始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主要代表有黄帝内经和难经。
其中《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包含了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等理论。
3.汉唐时期的经典医学:这一时期医学发展迅速,包括《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著作的产生。
这些经典对中医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4.宋明清时期的书院医学:这一时期医学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医学知识开始系统化。
在学术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医学著作,如《大学士医官论》、《本草纲目》等。
5.西医影响下的转型时期: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医学发生了重大变化。
西医的解剖学和病因学等理论开始影响中国医学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医学在中国的兴起。
除了上述知识点,中国医学史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方面,如针灸、推拿、脉诊等独特的诊治技术,中药学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医学教育的演进等。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医学家和学派,如张仲景、于谦、杨继洲等,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医学史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与领域。
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医学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对现代医学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医学史(重点)
中国医学史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一、医药起源论1、医源于圣人伏羲尝百药、制九针、画八卦神农尝百草黄帝尝味百木、典主医药2、医源于巫3、医源于动物本能4、医食同源5、医易同源6、医源于实践(广大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二、医药知识外治法:1、砭石:我国最早的石质医疗工具,砭,以石刺病也,用来切割脓包或浅刺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
砭石或针灸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2、灸法:对某一部位进行长时间固定温热刺激的方法介质:艾叶(灸草)夏~~春秋时期的医学一、病因对流行病最早的记录:疾年、降疾、雨疾、疾疫医和:六七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二、预防医学酒为百药之长(酒的作用):兴奋、麻醉、溶剂、消毒杀菌、驱寒、散瘀、活血通络、挥发汤药:伊尹,单味变复方三、医事制度《周礼·天官》医事分工:食医、疾医、疡医、兽医战国~~东汉时期的医学一、马王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涉及经脉学的文献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1、作者:托名黄帝2、成书年代:战国~~秦汉3、篇幅:《素问》、《灵枢》:各9 卷,81 篇4、基本内容(精神)和成就(1)注重整体观念A、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B、人与社会是统一的C 人体自身是统一的D 人的身心是统一的(2)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难经》1、作者:传为秦越人,待考2、成书年代:西汉末~~东汉3、篇幅:3 或5 卷4、主要内容和成就脉诊诊脉独取寸口脏腑七冲门经络奇经八脉针刺腧穴疾病广义伤寒《神农本草经》1、作者:托名神农2、篇幅:3 或4 卷3、主要内容和成就(1)创药物三品分类法,载药365 种,分上中下三品(2)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A、论述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B、提出药物七情和合理论C、完整提出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D、阐述药物采集、加工、炮制和制剂(3)记载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4)论述药物的功效和主治(5)我国研究制药化学的滥觞《伤寒杂病论》1、作者:张机(仲景、长沙)医圣2、成书年代:东汉末3、篇幅:《伤寒论》、《金匮要略》4、主要内容和成就(1)《伤寒论》确立六经辨证论治原则《金匮要略》确立脏腑辨证论治原则(2)对方剂学的贡献~~方书之祖组方严谨灵活、剂型种类繁多、方剂疗效可靠魏晋南北朝的医学一、脉学《脉经》第一部脉学著作1、作者:晋·王叔和2、主要成就1)确立“寸口诊脉”的脏腑定位2)整理归纳24 脉,规范脉象名称3)强调诊脉与临床治疗结合二、针灸学《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灸学专著1、作者:晋·皇甫谧2、主要成就1)系统整理人体腧穴,349 个,比《黄帝内经》多189 个2)提出分部划线布穴的学位排列方法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4)总结临床针灸治疗经验《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载药730 种,按药物自然属性、功效分类《雷公炮炙论》现存最早炮制学专书雷斆,炮制业鼻祖《肘后救卒方》“肘后”指随身携带以备急用“救卒”意在救治突然发生的急病1、作者:晋·葛洪,字稚川,号抱补子,江苏南京句容人代表作:《抱补子》《肘后救卒方》老婆鲍姑(潜光)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家2、羌虫病、狂犬病以毒攻毒、天花、结核病、隔物灸《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外科专书整理者:北齐·龚庆宣隋唐五代时期的医学一、尚药局、药藏局、太医署医事分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医科:少小、体疗、疮肿、耳目口齿、角法二、《内经》研究1、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我国现存最早《内经》注本2、唐·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三、《诸病源候论》现存最早的病源症候学专书1、作者:隋·巢元方等人2、主要成就1)详细记载各种疾病2)正确阐述疾病病因3)确切描述疾病征候四、《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常合称《千金方》古代医学百科全书1、作者:唐·孙思邈2、主要成就1)注重医德修养2)集唐以前医方大成3)重视妇儿疾病4)积累丰富药物经验5)强调综合治疗6)积极倡导养生五、《外台秘要》又名《外台秘要方》,简称《外台》1、作者:唐·王焘(医学文献整理大师)2、主要成就1)整理保存大量古代医学文献2)搜集整理推广民间单验方3)载录唐以前医学发明六、《新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由唐政府主持编撰的具有药典性质的著作彩色药图844 种,新增144 种《本草拾遗》《食疗本草》《海药本草》七、《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1、作者:唐·蔺道人2、成就1)较为系统的论述骨折的治疗常规2)针对骨折复位固定,提出动静结合的治则3)治疗肩关节脱臼,首次采用“椅背复位法”4)收载40 余道处方,运用外洗、外敷、内服等多种方法八、《颅囟经》作者不详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经效产宝》现存第二部妇产科专著《胎产书》现存最早妇产科文献宋金元时期的医学翰林医官院、太医局、官药局校正医书局——国家卫生出版机构儒医:宋代一些读书人进入医学队成为医生方书(宋政府)《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药物(宋政府)《嘉祐本草》、《本草图经》是《证类本草》(唐慎微)编撰的基础《饮膳正要》元·忽思慧——我国古代重要的营养和食疗专著《苏沈良方》金·成无己首次注解《伤寒论》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临证各科的成就解剖《欧希范五脏图》、《存真图》(杨介)诊脉施发《察病指南》创“以图示脉”法舌诊杜本《熬氏伤寒金镜录》图文并茂验舌专书病因病机南宋·陈言(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完善三因致病说内科葛可久《十药神书》治疗虚劳病(主要是肺痨)专著外科陈自明《外科精要》伤科元·李仲南:《永类钤方》“曲针”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麻醉、首次采用悬吊复位法妇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总结性妇产科专书儿科宋·钱乙(仲阳)《小儿药证直诀》针灸王惟一:针灸铜人——开创了实物教学之先河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倡“同身寸”取穴法法医宋慈《洗冤集录》法医学鼻祖金元医家的创新一、刘完素1、生平:字守真,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人。
浅谈学习医学史的意义
浅谈学习医学史的意义学习医学史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具有广泛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医学史是研究医学及其发展历程的学科,对于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浅谈学习医学史的意义。
首先,学习医学史有助于了解医学知识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学习医学史,人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医学思想、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
无论是古代的中医学还是西方现代医学,它们都借鉴和发展了前人的经验和智慧。
通过了解历史,医学从业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的脉络和本质,有助于提升临床技巧和医术水平。
其次,学习医学史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发展历程。
医学的责任和使命是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而伦理和道德是医学实践的基本原则。
通过学习医学史,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医学伦理观念的发展和转变,例如古代希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世纪的“救死扶伤”,以及现代医学倡导的“尊重患者权益和自主决策”。
这些伦理观念的演进背后,反映了医学从简单治疗到全面关注患者生命质量的转变,同时也提醒医学从业者应始终坚持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做到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和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最后,学习医学史有助于培养批判和创新思维。
医学史上的许多错误和失败,如印度针灸、动静脉吻合术等,提醒着我们对医学观念和疗法进行批判性思考。
通过学习这些错误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避免重蹈覆辙,不断改进和完善医学实践。
此外,通过对医学史的研究,我们还可以发现医学领域的新问题和挑战,激发创新思维,开展前沿的医学研究,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学习医学史有诸多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了解医学知识的起源和发展,理解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演进,认识和促进医学领域的突破和革新,还培养批判和创新思维。
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医学史,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医学知识和技术,更能在医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为促进人类健康福祉做出贡献。
医学史-课件-(全)
医学特点:医学与宗教相混 合对早期医学的考察主要根据 《荷马史诗》与神话。
战地军医手术
《荷马史诗》
( BC1100-900) ,
是该时代唯一留给现代 人可考证的典籍,记载 了当时战争的情况,介 绍了军队中有军医、战 地救护人员,记述了战
日本著名医 科大学—杏
林大学
“建安 三神 医”?
(
“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来源?
壶 翁 药 不 二 价 ? )
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
何谓“橘井泉香”?
苏耽 郴州
跨鹤升仙
六、古希腊医学(Greek Medicine)
古希腊医学的分期
第一阶段:图腾崇拜和原始宗 教阶段
荷马时代(Age of Homer BC1100-900 )
塞尔萨斯 (A.Celsus,公元1世纪)
●世界上最早用拉 丁文写医书的医 学家
● 《论医学》 炎症特点:红肿 热痛
●百科全书学说派
诚挚地承认自己所犯 的过错,对于一个有大智 的人来讲是必然的
罗马医学的高峰?
---盖 仑
Galen,130-200
生于希腊;
14岁开始学习数学和哲学 17岁学医,从师著名解剖 学家萨提拉斯;
●强调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认为医生新到一处必须了解当 地气候、环境、生活方式,在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做参 考 ●强调病人而非疾病,强调观 察而非理论,强调尊重事实而 非照搬书本 ●认为人体各部分是联系统一 的;局部疾病对整体反应;医 生应全面观察。
医学生宣誓传统的由来?
“希氏面容”?
------临终面容
相关的几种哲学 思想的诞生对中医学 提供了理论借鉴
中国医学史复习提纲(附重点)
中国医学史复习提纲导论一、中国医学史概念中国医学史是一门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学习目的、作用⒈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即认识现实、预见未来)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只有懂得过去,才能很好地面对现在、预见将来。
⒉增强自信、热爱本专业几千年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
至今仍有其优越性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强调辩证综合治疗⒊学习古代医家良好的医德、医风,探索真理的勇气。
三、学习方法⒈掌握历史上重要的医家、医著、医事。
⒉调查研究,实地考察。
⒊临床验证,总结提高。
四、考查方式⒈闭卷独立完成(教材学习完后进行一次考查)⒉平常课堂作业检查,包括笔记。
医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可以追溯到12世纪。
现代的医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
著名的史学家有陈帮贤、王吉民、伍连德、李涛。
《中国医学史》(陈帮贤,1920年出版)、《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 早期的三部1932年英文版)、代表作《医学史纲》(李涛,1940年出版)1936年医史学术团体1937年中华医史学会1940年国际医史学会会员1937年《中华医学杂志》出版“医史专号”1946年《中华医史杂志》发行第一章医药的起源(远古——前21世纪)医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
医药起源包括卫生保健起源和医药知识两部分。
第一章第一节卫生保健居处:构木为巢—穴居山洞—挖掘土窑、地窑—建造土屋、木屋。
2、衣着:赤身裸体—衣兽皮、树皮、植物叶—原始纺织缝纫衣服。
3、用火:对人类卫生保健和最终脱离动物界有重大意义。
火能御寒、驱潮、防兽、转生食为熟食。
4、导引:由舞蹈动作中化裁出来、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
它与后世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5、婚姻: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制(望门居住—居妇家制)—一夫一妻。
第二节医药知识1、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所以有“医食同源”的说法。
中国医学史学:各章节重点整理
导引一、中国医学史概念中国医学史是一门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中医学的历史成就1.周代至三国①在周代出现医学分科《周礼·天官》中有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的医事分工②春秋战国时期最早提出药物麻醉③秦简记载有“疠迁所”,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④秦“封诊式”是法医检验鉴定的标准格式⑤战国《五十二病方》中用水银制剂治疗癣疥等外科病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对三联律脉搏的认识,也是世界最早的;手术治疗痔瘘病,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载⑥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帛书《胎产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妇产科著作⑦《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记载用腹腔穿刺放腹水,也是世界最早记载⑧《治百病方》中“五毒之药”为化学腐蚀药,这是化学制药的最早记载⑨三国时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2.晋代至唐代①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用器械做药物灌肠疗法;记载了天花病、脚气病、恙虫病和疥虫以及食道异物治疗;以毒攻毒:提出用狂犬脑浆敷贴伤口以免疫狂犬病②南北朝《僧深集方》中“五瘿丸”用鹿的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大,是最早的脏器疗法的记载③隋朝《诸病源候论》鉴别天花和麻疹;记载了肠吻合术、漆过敏症、血管结扎止血等④唐开创世界最早的大型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⑤唐《外台秘要》记述了消渴病人尿甜、黄疸病的尿检验、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3.宋代至元代①宋开办世界上最早的药局管理药事,包括和剂局、药材所、卖药所、惠民局;成立世界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发明最早的医学教育模型—针灸铜人;产生最早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秋石”的提炼②元代在骨伤科和外科方面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缝合曲针”4.明代至清代:明代发明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第一章医药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1、多种医药起源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2、医学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中国医学史
三、病因证候学的探索
《诸病源候论》--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
隋 巢元方
? 对疾病的记载广泛而详确
? 在病源认识上颇具科学性
? 传染病起自 乖戾之气
? 寄生虫病
? 过敏性疾病,漆疮
? 对症候描述细致而准确
3、《导引图》
----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第二节 早期的医学理论著作
一、《黄帝内经》--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成就
成书:战国—秦汉
《素问》《灵枢》各9卷,每卷9篇,合计162篇
沿革:
* 《内经》的基本精神与成就
(一)注重整体观念
人本身,人与自然
? 记载了当时医学发展的新成就
第二节 药物学的进步
新修本草
本草经集注
本草拾遗
最早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最早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
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炙论》
1082-1108年 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药1558种--宋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本草纲目》的蓝本
1249年 张存惠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药1748种
? 寇宗奭《本草衍义》
? 张元素《珍珠囊》
--倡药物归经说、引经报使说。
? 《苏沈良方》、《证类本草》
病历记录,死因报告制度
第三章 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公元前475年—公元265年)
第一节 诸汉墓出土的医书
1、《足臂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经脉学著作《阴阳十一脉灸经》
2、《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中国医学史(重要资料)
中国医学史(重要资料)中国医学史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一、医药起源论1、医源于圣人伏羲尝百药、制九针、画八卦神农尝百草黄帝尝味百木、典主医药2、医源于巫3、医源于动物本能4、医食同源5、医易同源6、医源于实践(广大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二、医药知识外治法:1、砭石:我国最早的石质医疗工具,砭,以石刺病也,用来切割脓包或浅刺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
砭石或针灸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2、灸法:对某一部位进行长时间固定温热刺激的方法介质:艾叶(灸草)夏~~春秋时期的医学一、病因对流行病最早的记录:疾年、降疾、雨疾、疾疫医和:六七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二、预防医学酒为百药之长(酒的作用):兴奋、麻醉、溶剂、消毒杀菌、驱寒、散瘀、活血通络、挥发汤药:伊尹,单味变复方三、医事制度《周礼·天官》医事分工:食医、疾医、疡医、兽医战国~~东汉时期的医学一、马王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涉及经脉学的文献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1、作者:托名黄帝2、成书年代:战国~~秦汉3、篇幅:《素问》、《灵枢》:各9卷,81篇4、基本内容(精神)和成就(1)注重整体观念A、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B、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C人体自身是统一的D人的身心是统一的(2)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难经》1、作者:传为秦越人,待考2、成书年代:西汉末~~东汉3、篇幅:3或5卷4、主要内容和成就脉诊诊脉独取寸口脏腑七冲门经络奇经八脉针刺腧穴疾病广义伤寒《神农本草经》1、作者:托名神农2、篇幅:3或4卷3、主要内容和成就(1)创药物三品分类法,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2)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A、论述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B、提出药物七情和合理论C、完整提出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D、阐述药物采集、加工、炮制和制剂(3)记载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4)论述药物的功效和主治(5)我国研究制药化学的滥觞《伤寒杂病论》1、作者:张机(仲景、长沙)医圣2、成书年代:东汉末3、篇幅:《伤寒论》、《金匮要略》4、主要内容和成就(1)《伤寒论》确立六经辨证论治原则《金匮要略》确立脏腑辨证论治原则(2)对方剂学的贡献~~方书之祖组方严谨灵活、剂型种类繁多、方剂疗效可靠魏晋南北朝的医学一、脉学《脉经》第一部脉学著作1、作者:晋·王叔和2、主要成就1)确立“寸口诊脉”的脏腑定位2)整理归纳24脉,规范脉象名称3)强调诊脉与临床治疗结合二、针灸学《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灸学专著1、作者:晋·皇甫谧2、主要成就1)系统整理人体腧穴,349个,比《黄帝内经》多189个2)提出分部划线布穴的学位排列方法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4)总结临床针灸治疗经验《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药物自然属性、功效分类《雷公炮炙论》现存最早炮制学专书雷斆,炮制业鼻祖《肘后救卒方》“肘后”指随身携带以备急用“救卒”意在救治突然发生的急病1、作者:晋·葛洪,字稚川,号抱补子,江苏南京句容人代表作:《抱补子》《肘后救卒方》老婆鲍姑(潜光)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家2、羌虫病、狂犬病以毒攻毒、天花、结核病、隔物灸《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外科专书整理者:北齐·龚庆宣隋唐五代时期的医学一、尚药局、药藏局、太医署医事分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医科:少小、体疗、疮肿、耳目口齿、角法二、《内经》研究1、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我国现存最早《内经》注本2、唐·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三、《诸病源候论》现存最早的病源症候学专书1、作者:隋·巢元方等人2、主要成就1)详细记载各种疾病2)正确阐述疾病病因3)确切描述疾病征候四、《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常合称《千金方》古代医学百科全书1、作者:唐·孙思邈2、主要成就1)注重医德修养2)集唐以前医方大成3)重视妇儿疾病4)积累丰富药物经验5)强调综合治疗6)积极倡导养生五、《外台秘要》又名《外台秘要方》,简称《外台》1、作者:唐·王焘(医学文献整理大师)2、主要成就1)整理保存大量古代医学文献2)搜集整理推广民间单验方3)载录唐以前医学发明六、《新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由唐政府主持编撰的具有药典性质的著作彩色药图844种,新增144种《本草拾遗》《食疗本草》《海药本草》七、《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1、作者:唐·蔺道人2、成就1)较为系统的论述骨折的治疗常规2)针对骨折复位固定,提出动静结合的治则3)治疗肩关节脱臼,首次采用“椅背复位法”4)收载40余道处方,运用外洗、外敷、内服等多种方法八、《颅囟经》作者不详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经效产宝》现存第二部妇产科专著《胎产书》现存最早妇产科文献宋金元时期的医学翰林医官院、太医局、官药局校正医书局——国家卫生出版机构儒医:宋代一些读书人进入医学队成为医生方书(宋政府)《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药物(宋政府)《嘉祐本草》、《本草图经》是《证类本草》(唐慎微)编撰的基础《饮膳正要》元·忽思慧——我国古代重要的营养和食疗专著《苏沈良方》金·成无己首次注解《伤寒论》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临证各科的成就解剖《欧希范五脏图》、《存真图》(杨介)诊脉施发《察病指南》创“以图示脉”法舌诊杜本《熬氏伤寒金镜录》图文并茂验舌专书病因病机南宋·陈言(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完善三因致病说内科葛可久《十药神书》治疗虚劳病(主要是肺痨)专著外科陈自明《外科精要》伤科元·李仲南:《永类钤方》“曲针”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麻醉、首次采用悬吊复位法妇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总结性妇产科专书儿科宋·钱乙(仲阳)《小儿药证直诀》针灸王惟一:针灸铜人——开创了实物教学之先河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倡“同身寸”取穴法法医宋慈《洗冤集录》法医学鼻祖金元医家的创新一、刘完素1、生平:字守真,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人。
医学史200条
1.先后顺序:元谋、北京、马坝、山顶洞、半坡2.先后顺序:伏羲、神农、皇帝、尧、舜、禹3.使人类加速进步的是:摩擦生火4.发现针的是:山顶洞人5.最早的针灸:砭石6.尧创立了导引法7.最早在甲骨文中提及龋齿8.最早在甲骨文中提及酒9.在山海经里提及药物126种,病症38种10.伊尹创制汤药11.《吕氏春秋》有最早的疾病记载12.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医和提出“六气致病说”。
13.《左传》里提及预防狂犬病。
14.《周礼》里介绍了医学分科15.《周易》提及阴阳学说。
16.《尚书》提及五行学说。
17.《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秦汉时期,介绍了阴阳、五行学说18.最早治病方书是《五十二病方》近百年来最大方书是《古今医方集成》19.独取寸口出自《难经》20.《脉经》提及24种脉象《难经》提及25种脉象21.《本草拾遗》提及自然属性分类22.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唐代的《新修本草》23.炼丹术内容文献《周易参同契》24.“小便中液,白帛片取色退为验”——《外台秘要》25.人工呼吸法出自《伤害杂病论》26.作“大医习业”是孙思邈27.各科全书不包括《颅囟经》(《颅囟经》为最早的儿科专书)28.四部经典属于藏医著作。
29.《千金要方》是临证第一部百科全书。
30.“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次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冰)(也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31.医学教育起自南北朝。
32.医学教育中考试后升补“三舍法”起自宋代太医局。
33.《伤寒论》全注本是《注解伤寒论》34.最早记载药物灌肠术的是《伤寒杂病论》35.“治内消,托里法”的医籍是《太平圣惠方》36.论述小儿生理病要求以柔润为治疗原则的是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钱乙)37.宋元代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妇产科方书是《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第一部是《胎产书》)38.影响最大的法医专著是《洗冤集录》(第一部是《疑狱集》)39.宋元时期载方最多的是《圣济总录》40.张锐的《鸡峰普济方》把水肿病区分为多种不同类型,施以不同治法,为水肿病的理论研究和临证治疗,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中国医学史(全)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国医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医学 • 隋唐至宋元时期的医学 • 明清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医学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医学发展 • 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01
中国医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原始社会的医学起源
最早的医疗活动
处于萌芽状态的原始医疗活动,包括对伤病的初步认识和简单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通过将中医和西医 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模式。
中西医结合的实践
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包括在临床治疗、康复和预防保健等方面,通过对患者进 行整体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现代化和医疗器械的发展
01
中药现代化的历程
医疗机构
出现了医馆、药店等医疗机构,医学教育也开始兴起。
02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医学
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
《黄帝内经》
该书基本成书于秦汉时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总结了春秋战国以 前的医学成就,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神农本草经》
该书成书于汉代,是中药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收录了365种药物,并对其药性 、组方、禁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
04
明清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医学
明清温病学派及儿科学的成就
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明清时期,温病学派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学派强调对急性热病 的治疗应以温病为重点,同时注重调理脾胃和气血。
儿科学的成就
明清时期,儿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儿科医学著作,如《幼科 释迷》等,这些著作对儿科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
中药现代化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1、医药知识是人们对疾病和治病过程的认识,它的发生和发展自然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以及同疾病斗争的实践。
2、原始人类距今已有170万年。
3、卫生保健包括居处、衣着、用火、导引、婚姻。
4、药物起源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伏羲氏是早期畜牧业的创始者,神农则是作为原始农业的发明人。
5、人们一般把针灸起始的时限,暂定在新石器时代,然起端绪都可上溯到若千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
6、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形石块,透过上述文献记载,为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可谓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
第二章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1、甲骨文对疾病的记载大部分是按人体不同部位来区分的。
甲骨文“龋”字是世界之最。
2、对自然条件与人体发病关系的认识,《周礼》载:“四时皆有病疾,春时有瘠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漱上气疾。
”3、病因学:春秋时期,秦医和提出六气治病说。
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从中少见:①以四时,五节,六气等季节,气候变化作为主要病因的概念已经形成。
②从阳湿热疾,阴湿寒疾的记载来分析,说明“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的病理学说也已基本明确。
而“风淫末疾,雨淫腹疾”的说法,则与后世风病,四肢痛,湿病有腹泻的理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③关于五味、五色、五声的概念,也给后世诊断学及药理学以一定的启示。
④表明鬼神致病学说已开始动摇。
4、在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旁涉药物的书籍是《诗经》。
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是《山海经》。
5、酒的应用及其意义:酒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它具有兴奋作用,可用作强壮剂;有麻醉作用,可用作麻醉剂;有杀菌作用,可用作消毒剂;又是常用的溶剂。
6、“汤剂说”选择多种药物配成复方,经煎煮后应用于临床,这样便由生药转向熟药;由单味药转向复味药。
意义:有利于后世方剂学的创立。
7、《周礼天宫》分宫廷医生,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之分。
医师:及众医之长。
“士”:负责治病;“府”:掌药物器具和会计事务;“史”:掌管文书和医案;“徒”供役使,并看护病人。
第三章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1、在诸子百家中,尤以儒家、道家、阴阳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
2、《内经》、《难经》、《伤寒论》、《本草经》共同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3、马王堆汉墓医书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侯》、《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引导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
竹木简医书,木简:《杂禁方》竹简:《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论》。
4、江凌张家山汉墓竹简医书有。
《脉书》、《引书》。
5、满城中山靖王墓出土的医用文物有武威汉简《治百病方》。
6、《黄帝内经》并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
《素问经集注》由唐代王冰编写。
7、《黄帝内经》基本精神、价值和影响。
精神:①注重整体观:⑴人体内部的整体观;⑵人与外界的整体观——人的生理、病理受四时气候外界环境的影响。
②运用阴阳五行学说;③重视脏腑经络;④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⑤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
影响:①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促进历代中医的发展;③指导今天的中医理论研究的临床实践;④对国外医学的影响。
8、《难经》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其成书年代可以确定在东汉以前,大约编撰于西汉时代,至于作者姓名,有待进一步考证,秦越人之说不可信,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
9、《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或《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内容有:①载药365种,提出了三品分类法(上品——养命120,中品——养性120,下品——治病125)②简述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a、君臣佐使b、七情和合c、性味采集加工d、用药原则,服药方法)③较详细记载了药物的功效、主治,如:麻黄平喘、常山截疟。
10、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著书原因:①人道主义的医德——“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②有科学态度——反对钦望巫祝③有革新创造精神——反对“终始顺的”④立志发愤专研医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贡献:①确立伤寒及内经杂病辨证纲领,以六经辨证论伤寒,以脏腑辨证论内伤杂病。
②提出了理法方药有机结合的辨证论治原则。
③概括中医学四诊八纲,最早提出“三因学说”。
④总结中医治疗八法。
⑤对方剂学贡献:⑴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君臣佐使⑵将八法用于方剂之中——汗(桂枝汤)吐(瓜蒂散)下(承气汤)和(小柴胡汤)温(四逆汤)清(白虎汤)消(泻心汤)补(炙甘草汤)11、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他精通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脉著称。
他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一生坚持与巫神作斗争。
“病有六不治”最后一条说:“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12、淳于意及其“诊籍”。
名解:诊籍:淳于意叙述了二十五位患者的姓名,性别,职业,里居、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当时称为“诊籍”,这是我过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诊籍有二十五则。
13、华佗——东汉末(三国)说明了①麻沸散——曼佗罗花,羊踯躅②五禽戏——(医疗保健操,虎鹿熊猿鸟)第四章医学的全面发展1、这一时期在脉学、病因症候学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2、最早整理、注释《内经素问》的是齐梁间的金元起,著《素问训解》。
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是隋唐时期医学家杨上善整理注释的《黄帝内经太素》简称《太素》。
注释《素问》影响较大的是中唐王冰的《注黄帝素问》又称《次注黄帝素问》。
3、《伤寒杂病论》是王叔和第一个对此进行了搜集、整理和重新编次,首开了按照治法分类研究《伤寒杂病论》之先河。
4、孙思邈的《千金翼方》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
5、《脉经》是由王叔和编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成就:①确立了“寸口脉法”②归纳了二十四种脉象。
③阐述了不同脉象的临床意义,脉与证统一起来。
6、《诸病源候论》又称《巢氏病源》作者巢元方。
成就:①对疾病的记载广泛而详确②在病源认识上颇具科学性③对症候描述细致而准确。
7、医德规范树立——《大医精诚》、《大医习业》8、公元659年,唐政府组织编撰的《新修本草》正式颁行全国,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共载药844种。
9、晋—唐时期现存最早的药书当推梁朝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补充了药物品种,对药物进行分类,鉴别。
10、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炮制学专著是南朝雷学文《雷公炮炙论》11、制药化学的先声是中国炼丹术。
12、现存最早并以原本形式传世的第一部针灸专著是魏晋皇甫谧所写的《针灸甲乙经》这是一部承前启后的针灸专著。
成就:①厘定腧穴②提出了分布化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③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④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
13、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唐暂殷的《经效产宝》。
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唐巫方的《颅囟经》。
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是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
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是唐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14、晋—唐医学,现存对后世医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有《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和藏医的《四部医典》15、《肘后方》葛洪成就:①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②“以毒攻毒”的防治原则③所载治法“简,便、廉、验”。
16、《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的主要成就:①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②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③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④强调综合治疗⑤对药物学的深入研究⑥倡导积极养生,强身长寿。
17、唐王焘《外台秘要》18、藏医学是中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部医典》是宇妥元旦贡布编写的经典著作藏医中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的完成标志着藏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五章医药学的突出成就与医家的创新1、金元时期医学发展特点:“儒医”的出现2、宋代加强了医学管理,改进了体制,在太常寺属下分设太医局和翰林医官院。
3、后进北方和南方分别称医生为大夫、郎中。
4、“校正医书局”是①宋代官方整理医籍的机构,②集中了一批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和其他学者如林亿,高保衡,掌禹锡等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整理,考证,校勘。
③如《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5、a韩祗和《伤寒微旨论》b庞安时撰写《伤寒总病论》六卷c朱肱于1107年撰《伤寒类证活人书》d成无己于1144年,撰成《注解伤寒论》十卷,是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的最早专著e许叔微撰有《注释伤寒百证歌》五卷,附《伤寒发微论》2卷,《伤寒九十论》1卷f郭壅《伤寒补亡论》g杨士瀛的《伤寒类书活人总括》7卷。
6、方书的编著主要有:[官修]《太平圣惠方》(1集唐宋方之大成2理法方药3大显民间验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7、药物学的发展:《开宝本草》(重定),《嘉佑本草》(补注神农本草经)《本草图经》(苏颂,我国第一部刻版药物图谱)《证类本草》(经史、备急)(唐慎微,载药1558种,新增药物476种。
全书附载古今单方验方3000余首,是宋代药物学最高成就。
《本草衍义》忽思慧撰《饮膳正要》一书,为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治疗法的专书,也是一部古代有价值的食谱。
五部本草书1《神龙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经集注》《证类本草》8、1174年(宋)陈言(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5卷,进一步阐述了“三因致病说”9、南宋施发撰《察病指南》3卷。
崔嘉彦<崔氏脉诀>10、元代杜本在《敖氏验舌法》基础上,增补成《敖氏伤寒金镜录》这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用的验舌专书,对舌诊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11、解剖学主要图著有《欧希范五脏图》,杨介的《存真图》12、(宋)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王惟一研制了闻名国内外的“铜人”并著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中国针灸史上新的里程碑。
《针灸资生经》著者王执中《十四经发挥》撰者滑寿。
13、内科:元代葛可久撰《十药神书》治疗肺痨病。
14、外伤科:宋代陈自明著《外科精要》标志外伤科确立以外科命名,我国现存第一部以外科命名专书。
《卫济宝书》约撰于12世纪初,最早记载了癌证。
元代李仲南撰《永类钤方》与危亦林撰《世医得效方》对骨伤科具有重要贡献。
近代英国英生达维斯提出悬吊复位法。
15、妇产科:杨子建撰《十产论》妇产科成就最大的是陈自明新著〈〈妇人大全良方〉〉16、儿科: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刘昉的《幼幼新书》17、法医学:五代时和凝及其子和山蒙撰《疑狱集》一书。
宋慈,福建建阳人,撰《洗冤录》意义:数百年以来,“听讼诀狱,皆奉《洗冤录》为圭臬”成为处理死伤狱断案的法曲和依据,并流传于国际间,成为各国审理死伤案件的重要参考书。
王与撰《无冤录》18、金元医家的创新:创新的条件:①我国医学发展到宋代,已有良好基础。
积累了丰富的新经验,为理论上提高和研究新问题准备了基本条件。
②由于长期战乱,人民生活痛苦,疾病十分严重,社会性的迫切需要,推动医学的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