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古籍普查工作流程介绍-中国国家图书馆

合集下载

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检索

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检索

国家图书馆图书借阅指南
在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检索目录查询系统(OPAC)/F查找所需文献,注意所需要图书是否可外借,外借图书范围:中文基藏库图书、近三年以前外文图书。

古籍、稿本、工具书、原版期刊、报纸、舆图、光盘及丛书不外借(除善本等文献外可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一、中文图书查找
1、首先进入公共检索目录查询系统(OPAC)/F,输入检索词,
选择检索字段与数据库。

输入检索词
选择检索项
选择中文馆藏数据
2、点击确定后出现图书的完整信息,查看馆藏项为“中文图书基藏库”的详细信息。

馆藏项为“中文图书基藏库”,
进一步点击,获得该书状态
请阅读说明
可外借
二、外文图书查找
1、首先进入公共检索目录查询系统(OPAC)/F,输入检索词,
选择检索字段与数据库。

选择检索项
选择外文馆藏数据库
2、点击确定后出现图书的完整信息,查看出版项的年代,如为三年以前外文图书即可借阅。

点击查阅详情
二者同时出现,则
可外借
三、图书借阅提交
确定所需文献后请在馆际互借系统(http://210.32.205.40/gateway/Default.aspx)提交申请(务必留下有效的联系电话,以方便及时通知图书借阅情况)。

在系统中请准确填写文献信息,并注明“国图”字样。

如在馆际互借系统中未注册,请先注册。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使用说明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使用说明
在网页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相应服务器上的普查平台访问地址首先出现的是普查平台的登录界点击此处注册账号带号的字段是必填字段必须填写真实邮箱以便通过该邮箱重置密码必须填写真实单位以便本单位业务负责人激活并分配角色同时便于对本单位数据进行操作完成必填字段的填写后注册按钮才会变成可点击状填写注册信息点击注册按钮出现下图说明注册成功
四、普查平台使用说明 ......................................................... 8
1、账号的创建及管理 ......................................................... 8 (1)注册账号.............................................................. 8 (2)激活账号及分配角色.................................................... 9 (3)找回密码............................................................. 12
II一、“全ຫໍສະໝຸດ 古籍普查平台”简介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同时也因其 不可再生而弥足珍贵。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现存古籍的保护状况、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国家已于 2007 年 2 月启动“中 华古籍保护计划”。
全国古籍普查作为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环 节,其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及民间所藏古籍情况,对登记的古籍进行详细清 点和编目整理,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以便国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 展古籍保护工作,加强对古籍的管理,促进对古籍资源的利用。

普通古籍普查工作流程介绍

普通古籍普查工作流程介绍

普通古籍普查工作流程介绍董馥荣李慧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对现存古籍的品种、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存环境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和记录。

在对登记古籍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的基础上,以期未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

目前,普通古籍普查工作主要分为古籍核查、古籍普查平台登记两个步骤进行。

古籍核查1.1目的为了配合《中华古籍总目·国图卷》的编撰工作,古籍核查工作优先保证《中华古籍总目》各款目的著录要求,同时满足普查平台登记各要素的著录需要。

1.2背景普查工作初期,综合考虑了多方因素,特增加古籍核查这一环节。

按照古籍普查的工作计划,2011年要求快速启动项目,古籍馆积极响应。

当时普查软件平台正处于调试阶段,普查工作要求先进行线下纸本表格或电子表格登记,考虑到我馆编目数据量大,已有的编目数据比较完备,部分数据甚至可以借鉴趋于成熟的书目资料,于是先开始古籍核查工作。

不仅如此,古籍普查是一次整合图书馆古籍工作、培养人才的有利机会。

考虑到我馆大规模的编目工作已经结束,近几年新入馆员工编目经验缺乏的实际情况,希望借助这次古籍普查的机会,达成培养古籍编目新生力量的目标。

1.3前期准备(1)将《中华古籍总目》分类法与国图普通古籍采用的《中文普通线装书分类表》(即刘国钧的“十五大类分类法”)相对照,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建立对应关系,适应《中华古籍总目》的分类要求;(2)国图现有33万条普通古籍编目数据(MARK),由古籍保护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于2011年3月份,进行了多次编目数据导入平台的试验。

对馆藏编目数据(MARK)的各类字段进行切分,借助唯一标识符(MARK的001字段)和特定的附加条件,实现了MARK格式与平台的有效对接与转换,将馆藏编目数据(MARK)顺利批量导入普查平台中;(3)选择了相对成熟完善的地志门类数据进行核查。

可以借鉴《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地志门》等书目。

第三次文物普查技术流程

第三次文物普查技术流程

第三次文物普查技术流程1. 准备工作
- 成立文物普查领导小组
- 制定普查方案和工作计划
- 培训普查工作人员
- 准备必要的普查设备和材料
2. 摸底调查
- 收集历史文献资料
- 了解当地文物分布情况
- 确定普查范围和重点区域
3. 实地普查
- 对普查单位进行实地勘察
- 填写文物普查表
- 拍摄文物照片
- 绘制文物分布图
4. 数据整理
- 录入普查数据
- 核查数据准确性
- 分析数据质量
5. 成果汇总
- 编制文物普查报告
- 建立文物数据库
- 制作文物分布图集
6. 成果应用
- 为文物保护提供依据
- 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 为文化传承作出贡献
7. 后续工作
-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 定期开展复查工作
- 加强文物宣传教育
以上是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技术流程概要,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

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摘要】中国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遗产,是研究、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中国古籍自传世以来,曾不断遭受自然的侵蚀和人为损坏,年久失修,数量正在日益减少。

本文阐述了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对图书馆古籍保护及修复的现状作了分析,对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指出培养合格的古籍修复人员应成为古籍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国古籍,简单地说,就是产生在古代中国的典籍、载籍,就是中国的古籍。

具体地说,“古籍”就是:凡产生在1912年以前,内容是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方法是中国古代传统著作方式,装帧具有中国古代图书传统装帧形式的典籍,就是中国古籍,即用文字记录于不同书写材料上的文献典籍。

在装订方式上经历了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平装等演变过程。

从内容和形式上展现中国古代典籍书刊封面、插图等美术设计和版式以及装订形式等技术来展现中国古代典籍。

这些古籍记录了历代社会各领域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凝聚物。

对于后人,则是研究、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然而,中国古籍经历代流传,因不断地遭到人为的损坏和自然的侵蚀,正在不断减少。

目前,我国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件),其中需要进行抢救性修复的珍贵古籍约有20万册(件)。

为改善我国古籍保存状况,受文化部委托,由国家图书馆组织起草的《古籍普查规范》《古籍修复技术规划与质量要求》《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古籍定级标准》《古籍特藏破损程度定级标准》等中国古籍保护相关标准规范日前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使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今后将有章可循。

今天,保存于世的历代古籍,绝大部分收藏在各级图书馆中,因而图书馆责无旁贷地承担着收藏、保护、开发利用古籍文献的任务。

图书馆古籍工作者的宗旨,就是要尽可能妥善地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以便有效地开发与利用,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

《实施文物普查的步骤和方法》

《实施文物普查的步骤和方法》

《实施文物普查的步骤和方法》2023年,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已经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古建筑面临拆迁或改造的风险,文物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实施文物普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实施文物普查的步骤和方法。

一、确定普查范围和标准文物普查应包括全国范围内的所有文物保护单位和有价值的古建筑。

普查标准应以国家文物保护法为基准,将每个古建筑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以及物理状况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

二、编制普查计划普查计划应详细规定普查人员的数量、普查时间和普查范围等,确保普查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必须制定普查数据的管理和保存办法,以便于数据的后期使用。

三、制订普查方案普查方案应包括实地调研和档案研究两个环节,通过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实地勘察,提取出文物的各项数据。

同时也需要通过对文物档案的研究,获得文物的相关资料和历史信息。

四、组织调查研究实施文物普查需要一支专业的调查研究团队,该团队应包括专家、技术人员、历史学家等各类专业人员。

通过组织这些人员,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文物的全面调查研究。

五、实施现场记录在实现现场记录时,需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测量、摄影和草图等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文物的物理状况和文化价值,为接下来的文物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六、整理实施数据数据整理是保证文物普查高质量的关键。

数据整理应该对文物的历史信息、文化价值和物理状况等数据进行整合,将这些数据整合成一个叙述性的文件,以便于保护工作的开展。

七、制订文物保护方案根据文物普查数据,制订出相应的文物保护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对文物的修复、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考虑,以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文化价值。

八、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文物保护不应仅仅作为许多专业人士关注的话题,通过将文物保护知识普及到大众化,那么可以更好的保护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实施文物普查的步骤和方法十分重要。

文物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保护好文物对于维护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24.02.05•【文号】文物普查发〔2024〕7号•【施行日期】2024.02.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物普查发〔202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23〕18号)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文物普查发〔2024〕1号),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国家级普查试点。

请国家级普查试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高度重视,按照《试点工作方案》组织编制试点实施方案,调度本辖区普查骨干力量参与试点工作,协调市、县级普查机构落实工作职责,密切配合,统筹推进,确保国家级普查试点按期顺利完成。

请各省级普查机构参照《试点工作方案》,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省级普查试点,通过试点进一步完善普查组织领导、队伍组建、实地调查、数据审核、线索移交、经费保障等方式。

同时,通过试点锻炼培养普查骨干,为顺利开展实地调查打好基础。

省级普查试点应于2024年4月30日前完成,试点开展情况及时报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特此通知。

附件: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方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文物局代章)2024年2月5日附件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23〕18号)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文物普查发〔2024〕1号,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为做好国家级普查试点工作,制定《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方案》。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使用中的若干问题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使用中的若干问题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使用中的若干问题作者:王俊红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06期关键词:古籍保护;普查平台摘要:笔者通过使用,论述了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的各项登记、分类、定级、上传书影、完成著录、提交数据等操作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G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6-0029-03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古籍普查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古籍普查是对现存古籍的品种、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护环境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和记录,是对登记的古籍进行详细的清点和编目整理,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

古籍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认识古籍遗产的全貌,理清古籍的品种、数量和价值,对于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非常重要。

为了保证全国古籍普查顺利进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研发了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笔者根据一年来使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中的体会,结合古籍著录实际情况,就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使用方法和各位同仁商讨。

1 古籍普查平台简介“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以下简称“普查平台”)是全国古籍普查的工作平台和发布平台。

普查平台分为业务处理系统和发布系统两大部分,业务处理系统是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单位图书馆、文博单位图书馆(藏书楼)、宗教单位图书馆(藏经阁)及个人或私人收藏机构著录古籍的编目系统;发布系统可以看成是古籍普查成果的展示方式之一,它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审核通过的普查数据在网上发布,具有检索和浏览功能。

通过该系统,可以了解已著录古籍的题名、著者、版本、分类、版式、装帧、装具、序跋、刻工、批校题跋、钤印、附件、文献来源、修复历史、丛书子目、定级、定损、相关书影等详细信息。

国家图书馆古籍编目

国家图书馆古籍编目

国家图书馆古籍编目、整理与研究工作报告谢冬荣、田晓春国家图书馆现收藏各类珍品特藏达227万册件,其中绝大部分为古籍文献。

因此,围绕古籍而开展的编目、整理与研究工作,是国家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古籍编目1、编目规则的编撰与修订编目规则是实现编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

1987年,国家颁布了《古籍著录规则》(GB3792.7-87)。

该国家标准依据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并参考《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古书)》而制订。

国家图书馆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该标准的制定。

此后,国家图书馆基本上以《古籍著录规则》为准开展古籍编目工作。

1996年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以《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和中国文献著录国家标准为依据,并参考《英美编目规则第二版》(AACR2)1988年修订版,力图在修订、完善各类型文献著录标准的基础上,将各类型文献著录规则融为一体。

2005年,该书编委会又依据ISBD最新版、GB3792.1最新版以及AACR2R/2002最新版重新加以修订。

《古籍著录规则》国家标准也将于近期参照第二版《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进行修订。

国家图书馆目前正在进行的古籍书目数据整合工作将主要参考第二版《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而展开。

1987年在《古籍著录规则》颁布之前,《地图资料著录规则》业已颁布;1996年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除古籍、地图资料外,还增加了“金石拓片”的编目规则;2005年的第二版《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又增加了“手稿”一章。

总体来说,近年来国家图书馆的古籍编目规则紧随国际编目规则的发展而进行及时的修订,力图反映国际编目界的最新成果与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各类型古籍的编目规则也越来越细化,确保实践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2、书本式目录的编辑出版书本式目录是图书馆揭示馆藏的途径之一。

国家图书馆十分重视书本式目录的编辑出版。

早在民国时期,即已出版各种善本、普通本以及专题书目。

近年来,又先后出版了《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舆图要录》、《北京图书馆藏墓志拓片目录》、《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等书本式目录,从而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馆藏。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手册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手册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手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对全国范围内的文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统计和科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作了这份工作手册,旨在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完成文物普查工作。

本手册介绍了普查工作的基本原则、具体步骤、相关技术要求等内容,希望能够对普查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总体要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是国家文物局的一项重要工作。

普查工作要以科学调查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加强保护为目标,全面搜集文物资源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文物资源档案,为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普查范围普查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历史文化遗址、古建筑及构筑物;2. 文物藏品、文物拓片、碑刻石刻等;3.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4. 其他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资源。

三、普查内容1. 基本信息普查工作要全面搜集文物资源的基本信息,包括文物名称、年代、属性、状态等。

2. 调查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物资源,采用相应的调查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技术要求普查工作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摄影、测绘、数据库管理等,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工作流程1. 准备工作组织普查工作人员,准备相关调查工具和设备,明确普查范围和内容。

2. 实地调查根据文物资源的具体情况,实地调查文物资源的位置、状态、特征、特点等。

3. 数据整理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码等工作,建立文物资源档案。

4. 数据评价对文物资源的价值、保护状况进行科学评价,为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五、注意事项1. 保护优先普查工作要把文物资源的保护放在首位,如遇到文物资源的保护问题,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 安全第一在进行实地调查时,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确保普查工作人员的安全。

3. 数据保密普查工作产生的数据应当严格保密,确保文物资源的信息不被泄露。

六、总结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古籍普查工作概要

古籍普查工作概要

2019年5月18日
感谢你的观看
37
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浙江省杭州图书馆 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 浙江省绍兴图书馆 山西省祁县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中山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大图书馆
2019年5月18日
感谢你的观看
38
山东大学图书馆 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故宫博物院 中国文物研究所 上海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 安徽博物馆
2、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 总体目标
3、突出重点,科学规范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
4、加强领导,协同配合,共同做好古籍保护工 作
2019年5月18日
感谢你的观看
9
古籍普查馆等单位 及民间所藏古籍情况,对登记的古籍进行详 细清点和编目整理,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 数据库,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
也可由各古籍收藏单位分别报送国家古籍保 护中心或各省级分中心。中央其他各有关部 委及所属单位按统一要求开展普查工作,直 接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报送古籍普查报表。
2019年5月18日
感谢你的观看
18
民间收藏的古籍,可到所在地省级古籍保护中心进 行登记、定级、著录
2019年5月18日
感谢你的观看
古籍普查工作概要
全勤 2008.3.27
2019年5月18日
感谢你的观看
1
引言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是指书写或 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帖形式的 书籍。
古籍,是记载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同 时也是传承文明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不可再 生的文化资源。
中华古籍曾经忠实地记载着历史,延续着中 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 以“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为中心的古籍数字化工作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  以“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为中心的古籍数字化工作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 以“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
为中心的古籍数字化工作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引领古籍数字 化新篇章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引领古籍数字化新篇章
中华古籍,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一 直备受。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保存难度大,以及利用不便等原因,这些宝贵的 文献资料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瑰宝,我国政府积极推进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其中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中华古籍资源库”的建 设。
(2)技术难题:虽然已开展了一些数字化工作,但在技术上仍存在一些难题, 如如何更好地保留古籍的原貌和信息,如何提高数字化效率和准确性等问题。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华古籍的数字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在这个过 程中,国际合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演示将探讨中华古籍数字化的国际 合作的重要性和相关问题。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引领古籍数字化新篇章
“中华古籍资源库”是一个以数字化方式保护和利用古籍的综合性平台,其 建设的核心是古籍数字化工作。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 成果。通过对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的古籍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数字化 加工,我们成功地抢救和保护了大量珍贵的古籍。同时,我们也注重提高数字化 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化,以确保数字化信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引领古籍数字化新篇章
总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斐然,其中以“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为 中心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全面数字化保护和高效利用 古籍资源,我们不仅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文化的 交流与互鉴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中华古籍资源 库”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实现全球范围内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图书馆古籍普查前期工作刍议

图书馆古籍普查前期工作刍议

古 籍 普 查 的 工 作 难 度 比较 大 , 需 要 对 古 籍 进 行 定 级 、 鉴 定 印 章 和 鉴 定 损 坏 程 度 。从 学 术 角 度 讲 ,古 籍 普 查 工 作 是 一 项 专 业 性 极 强 的 工 作 ,不 是 任 何 人 都 能 做 好 的 ,所 以
馆 开 始 着 手 进 行 古 籍 普 查 工 作 ,下 面 结 合 该 馆 实 际 ,谈 谈 古 籍 普 查 的前 期 工 作 。
较 为 丰 富 。 面 临 的 问 题 是 :( )古 籍 整 理 的基 础 工 作 较 差 , 1 有 部 分 古 籍 尚未 编 目 ;1 4万 册 ( ) 线 装 书 没 有 建 立 书 目 件 数 据 库 ;卡 片 目录 中 版 本 鉴 定 和 分 类 著 录 中 的 脱 、讹 、衍
[ 摘 要 ]阐述 古籍普 查的意义 ,全面论述制定方案 、选拔 、培训人才 、配置设备 、配备 工具 书等 古籍普查前期工作。
[ 键 词 ] 图 书馆 ; 古籍 普 查 ;培 训 人 才 ; 书影 制作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G 5 . 25 1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 10 一I6 (09 3 13 3 文 文 0 2 17 20 )0 —05 —0 我 国是 世 界 上 的 文 献 大 国 ,文 献 典 籍 是 文 明 的 载 体 , 是 前 人 为 我 们 留下 的 宝 贵 精 神 财 富 和 历 史 见 证 。 为 了 了 解 我 国现 存 古 籍 保 护 的 现 状 ,加 强 对 古 籍 的 保 护 和 管 理 , 国 务 院 办公 厅 发 布 了 《 于 进 一 步 加 强 古 籍 保 护 工 作 的 意 关 见》 ,从 20 07年 开 始 , 在 全 国 范 围 内组 织 开 展 古 籍 普 查 登 记 工 作 ,对 现 存 古 籍 的 品 种 、数 量 、级 别 等 次 、破 损 情 况 和保 存 保 护 环 境 进 行 调 查 、鉴 定 和 记 录 。通 过 古 籍 普 查 , 可 以使 国 家全 面 了解 和 掌 握 各 级 图 书 馆 、博 物 馆 等 单 位 和 民 间所 藏 古籍 情况 ,各 单位 摸 清 自 己 的 家 底 ,以 便 有 重 点 、 有针 对 性 地 开 展 古 籍 保 护 工 作 ,加 强 对 古 籍 的 管 理 ,促 进 对 古 籍 资 源 的 利用 。 这 是 建 国 以 来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第 一 次 全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流程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流程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超有意思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流程呀!
你想想看,文物那可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呀!普查不就像是给这些宝贝们来一次大点名嘛!比如说,你发现了一件古老的瓷器,哎呀呀,那得多么让人兴奋呀!
首先呢,得有一群专业的小伙伴们出马,他们就像一群寻宝猎人,满怀热情地冲向各个角落。

他们要去那些可能藏着文物的地方,瞪大了眼睛去寻找。

然后呢,一旦发现了疑似文物的东西,那就好比发现了宝藏的线索!这时候大家就会围过来,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嘿,这是不是文物呀?”“看着挺像呢!”之后就会仔细地记录下来,从它的样子到它所在的位置,一点都不马虎。

接着呀,还得经过更深入的研究和鉴定呢!就像给文物做一次全面的体检,确定它的价值和意义。

哎呀,你说这个过程是不是很有趣呢?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寻宝游戏一样刺激!而且呀,这可不仅仅是好玩的事情,这对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那是超级重要的呀!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些普查,我们怎么能知道我们的先辈们都留下了些什么宝贵的遗产呢?
所以说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流程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支持和关注,说不定哪天我们自己也能成为发现文物的小英雄呢!。

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以长春图书馆为例

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以长春图书馆为例
全国范围内的古籍普查工作在党 中央 、国务 院的大力支持 下, 在文化部的统一部署下 , 取得 了相当显著 的成效。 借着全国古籍 普查 工作 的东风 ,在 国家古籍保护 中心和吉
是古籍普查工作开展的基础性环节 , 没有合格的古籍书库 , 古 籍
保护工作就无从谈起 。 来自2 0 0 8 年 ,长春图书馆对古籍 书库进行 了全面更新改造。首 先, 从外部安全保障方 面 , 重新粉刷了书库 , 更换 了灯具 , 安装 了
有效的保 护。 2 . 2 长春图书馆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建立 长春图书馆古籍 自 1 9 9 3 年 开始 , 由原来 的东北法分类改 为
1 长春 图 书馆 古籍 文献 的藏存情 况
长春图书馆现有古籍 6 . 7万册 ( 件) , 其 中善本古籍 3 0 0 0 余 册( 件) , 普通古籍 6 . 4万册( 件) 。宋刻元 明递修本 《 资治通鉴 纲 目》 、 明初刻本《 古今 历代 十八史略》 、 清初抄本《 大唐开元 礼》 、 明 万历 四十八年 闵齐假刻三色套 印本 《 楚辞 》 、 明万历 四十 四年 闵 齐 假刻朱墨套印本《 春秋左传 》 等古籍善本刊刻精美 , 品相完好 ,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与文物价值 , 是馆藏珍贵 的特色藏品。 长春 图书馆现有专用古籍书库 2个 ,阅览室 1 个 ,总面积 6 0 0 m z , 由典藏阅览部全面管理 。现有从 事古籍保护 的工作人员 5人 , 专设古籍查 阅室 、 古籍 书库等机构 阅览 、 管理和保护古籍 , 并 制定 了严格的古籍出入库制度 。2 0 0 8年 l 2月 , 按照 国家古籍 保 护中心的要求 ,长春 图书馆参加 了全 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的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 号: 1 0 0 5 — 6 0 3 3 ( 2 0 1 3 ) 0 3 — 0 0 8 8 — 0 3

古籍平台使用手册

古籍平台使用手册

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用户手册V1.0目录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用户手册V1.0 (1)1. 前言 (4)1.1. 登录 (4)1.2. 忘记密码 (4)1.3. 注册 (5)2. 系统模块及功能 (5)2.1. 首页 (6)2.2. 个人空间 (6)2.2.1. 待处理数据 (7)2.2.2. 已完成数据 (13)2.2.3. 个人统计 (16)2.2.4. 短消息 (16)2.2.5. 修改密码 (17)2.2.6. 修改个人信息 (17)2.2.7. 使用帮助 (18)2.2.8. 退出系统 (18)2.3. 数据转换 (18)2.3.1. 批量导入 (19)2.3.2. 批量导出 (23)2.4. 古籍登记编辑 (25)2.4.1. 加工导入后的数据 (25)2.4.2. 继续上次录入 (26)2.4.3. 定制模板 (27)2.4.4. 套录数据 (27)2.4.5. 创建新录入 (28)2.4.6. 修改数据 (43)2.5. 收藏单位登记 (43)2.5.1. 加工导入后的数据 (43)2.5.2. 继续上次录入 (44)2.5.3. 创建新录入 (44)2.6. 数据检索 (46)2.6.1. 古籍信息检索 (46)2.6.2. 收藏单位信息检索 (46)2.6.3. 名录信息检索 (47)2.7. 在线申报 (48)2.7.1. 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48)2.7.2. 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49)2.7.3. 申报管理 (49)2.8. 古籍审核 (50)2.8.1. 本单位审核 (51)2.8.2. 省中心审核未通过数据 (51)2.8.3. 省中心审核 (51)2.8.4. 国家中心审核未通过数据 (52)2.8.5. 国家中心审核 (52)2.8.6. 专家审核 (53)2.8.7. 查看专家审核意见 (53)2.9. 编纂古籍数目 (54)2.10. 参考工具 (54)2.10.1. 生僻字档案下载 (54)2.10.2. 年代查询 (54)2.10.3. 四部分类表 (57)2.10.4. 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 (58)2.11. 统计分析 (59)2.11.1. 工作量统计 (59)2.11.2. 古籍统计 (62)2.11.3. 名录统计 (65)2.11.4. 收藏单位统计 (66)2.12. 工作管理 (67)2.12.1. 用户管理 (67)2.12.2. 录入分配 (67)2.12.3. 审核分配 (68)2.12.4. 进度监控 (70)2.12.5. 查看单位信息 (70)2.13. 国家中心管理 (70)2.13.1. 下拉菜单管理 (70)2.13.2. 生僻字管理 (70)2.13.3. 书影管理 (71)2.14. 数据发布 (72)2.15. 数据维护 (72)2.16. 数据同步 (72)2.16.1. 单位管理 (72)2.16.2. 本单位审核通过→省中心 (74)2.16.3. 省中心审核通过→国家中心 (74)2.16.4. 省中心审核未通过→基层单位 (75)2.16.5. 国家中心审核未通过→省中心 (75)2.16.6. 国家中心审核通过→市县单位 (75)2.16.7. 配置同步参数 (76)2.16.8. 保存名录后同步地市级 (76)1.前言本手册主要介绍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及基本的使用方法,使用户通过本手册能够了解并熟悉本软件系统的用途,并且能够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如何使用它。

古籍图像数据采集流程及技术规范

古籍图像数据采集流程及技术规范

古籍图像数据采集流程及技术规范一、数据统计扫描前对古籍进行浏览整理,填写数据统计表,作为后续质检工作的依据。

1.数据统计包括如下项目:册数页数行数每行字数每页字数书长书宽边框长边框宽备注联目号2.页数包括书皮和扉页在内。

3.古籍的特殊装帧形式及版式在备注栏中注明。

例如版式上有层楼现象;有页眉、页脚的现象;存在缺页、残页等现象。

4.书代码由总课题组负责分配,无需填写。

二、外观图像采集1.图像采集范围:对每一册书的六个平面分别进行拍照(正面z、背面b、书脊j、书心x、书脑n、书根g)。

如有书函,对书函的处理原则同上。

2.图像命名规则:(1)册号+平面名(2)例如:第二卷的背面命名为:0002b3.操作要求:(1)光线适度,图像中不可有阴影。

(2)拍摄角度保持水平。

(3)古籍旁设置标示方位的标尺(上、下、左、右)。

4.照片尺寸:不低于3264×2448。

5.凡能够反映古籍版本信息的内容,均应酌情采集图像信息。

处理原则同上。

三、图像扫描1.图像扫描范围:需要数字化的图像和需要使用的图像(比如正文和书皮)。

2.图像DPI:不少于300DPI。

根据原图像的清晰度及其数字化识别率的测试情况来选择。

3.图像模式:全彩图像。

4.亮度、对比度:根据书页纸质的不同,扫描过程中作适当调整。

5.图像格式:图像保存为TIF格式。

6.图像扫描顺序:按原始数据的先后顺序扫描。

7.操作要求:(1)扫描需尽量做到端正,书页尽量贴合扫描仪的板面,用力均匀。

(2)保证扫描内容的完整性。

(3)保证字迹清晰不扭曲,图像边缘无畸变。

(4)每扫完一页后及时检查。

8.对于有缺页的古籍,按照所缺的页数,插入相应的空白页。

四、检查校对1.检查扫描页的质量。

2.核对每册扫描页的数量(与统计表核对)。

3.与原书核对扫描顺序。

4.与原书核对扫描内容(保证内容完整)。

五、图像整理、命名1.图像整理标准:(1)若原始数据有边框,则图像整理时保留边框。

古籍文物扫描流程

古籍文物扫描流程

古籍文物扫描流程一、引言古籍文物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知识。

为了保护和研究这些宝贵的文物,扫描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古籍文物扫描的流程,以及其中涉及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1. 文物选择:根据研究需求和文物状况,选择适合扫描的古籍文物。

注意文物的尺寸、保存状况以及是否需要特殊处理。

2. 设备准备:准备一台高分辨率的扫描仪、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环境控制:选择一个无尘、低湿度的环境,避免对文物产生损害。

三、扫描仪设置1. 扫描仪校准:根据文物的尺寸和特点,进行扫描仪的校准,确保扫描图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2. 扫描参数设置:根据文物的特点和研究需求,设置合适的扫描参数,包括分辨率、色彩模式等。

四、文物准备1. 文物清洁:使用专业的文物清洁工具和方法,将文物表面的灰尘和污渍清除干净,避免对扫描图像产生影响。

2. 文物固定:根据文物的尺寸和特点,采用适当的固定方法,确保文物在扫描过程中不会移动或变形。

五、扫描过程1. 扫描顺序:根据文物的布局和内容,确定扫描的顺序,一般是从左上角开始,按照行或页进行扫描。

2. 扫描操作:将文物放置在扫描仪上,根据设定的扫描参数,进行扫描操作。

注意避免扫描时的震动和晃动,以免影响扫描效果。

3. 扫描后处理:将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裁剪、调整亮度、对比度等,以获得更清晰、准确的图像。

六、数据保存和管理1. 数据命名:对每次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命名,可以采用编号或描述等方式,方便后续管理和查找。

2. 数据备份:将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数据管理:建立合理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分类、索引、标注等,方便后续的研究和使用。

七、注意事项1. 文物保护:在扫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文物的保护,避免使用有损伤文物的操作和工具。

2. 数据安全:扫描得到的数据是宝贵的研究资料,要注意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避免数据泄露和损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古籍普查工作流程介绍董馥荣李慧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对现存古籍的品种、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存环境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和记录。

在对登记古籍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的基础上,以期未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

目前,普通古籍普查工作主要分为古籍核查、古籍普查平台登记两个步骤进行。

古籍核查1.1目的为了配合《中华古籍总目·国图卷》的编撰工作,古籍核查工作优先保证《中华古籍总目》各款目的著录要求,同时满足普查平台登记各要素的著录需要。

1.2背景普查工作初期,综合考虑了多方因素,特增加古籍核查这一环节。

按照古籍普查的工作计划,2011年要求快速启动项目,古籍馆积极响应。

当时普查软件平台正处于调试阶段,普查工作要求先进行线下纸本表格或电子表格登记,考虑到我馆编目数据量大,已有的编目数据比较完备,部分数据甚至可以借鉴趋于成熟的书目资料,于是先开始古籍核查工作。

不仅如此,古籍普查是一次整合图书馆古籍工作、培养人才的有利机会。

考虑到我馆大规模的编目工作已经结束,近几年新入馆员工编目经验缺乏的实际情况,希望借助这次古籍普查的机会,达成培养古籍编目新生力量的目标。

1.3前期准备(1)将《中华古籍总目》分类法与国图普通古籍采用的《中文普通线装书分类表》(即刘国钧的“十五大类分类法”)相对照,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建立对应关系,适应《中华古籍总目》的分类要求;(2)国图现有33万条普通古籍编目数据(MARK),由古籍保护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于2011年3月份,进行了多次编目数据导入平台的试验。

对馆藏编目数据(MARK)的各类字段进行切分,借助唯一标识符(MARK的001字段)和特定的附加条件,实现了MARK格式与平台的有效对接与转换,将馆藏编目数据(MARK)顺利批量导入普查平台中;(3)选择了相对成熟完善的地志门类数据进行核查。

可以借鉴《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地志门》等书目。

在对方志的数据分配上,结合了编目员本身的专业兴趣所长,以及籍贯等因素,将35个省级行政区划分配为十组,来展开核查工作;(4)加强对普查工作人员的培训。

早在2010年7月,全体编目员参加了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全国古籍普查培训班”,系统地接受了古籍版本专家关于普查工作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在正式开展普查工作之前,古籍馆内部又组织多次编目规则的培训学习。

2011年4月6日正式全面开始核查工作。

(5)建立普查工作工具书室,配备品种齐全的常用工具书和参考书,如:版刻辞典,人名、地名、职官辞典,室名别号索引、历史年表,国内外大中型图书馆藏书目录等,共计419种778部1300册。

部分常用的工具书,如:《丛书综录》、年表、篆刻字典、避讳字典等,甚至能满足40位编目员,人手一部的需求。

1.4实施办法(1)依照国家中心组织专家制定的中华古籍总目的体例、收录范围和分类方法等,具体操作以《中华古籍总目》编目规则为准;(2)编订“地志门核查项目”:以原有的书目——《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地志门》为基础,结合地方志书的特点,以及《中华古籍总目》各款目著录要求,普查平台登记要求,来制定指导实际工作的核查项目;(3)“地志门核查项目”,主要从题名著者、卷数统计、版本、批校题跋、钤印等七大类出发,同时与《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比对,重点核查地方志题名、著者、版本三项,如:著作方式项“纂”与“修”的选定,以及依据多部馆藏确定版本,并重新统一和规范“重修”、“续修”、“重印”、“后印”等概念。

1.5小结古籍核查工作,对于未参与过编目的初学人员是一次十分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题名、著者的选取,以及卷数统计中总卷数和实存卷数的区分,版本确定过程中书目比对、不同馆藏部类间的比对,都能使初学者对于古籍编目工作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再加上地方志的编纂本身就带有延续性,初学者在同名省志的不同版本,和同一版本多个复本间的反复比对中,易于深入理解古籍版本知识。

古籍核查工作中,题名卷数、版本、册数、函数的核定,能为下一步普查平台的登记提供便利。

由于我馆一期维修改造的缘故,核查工作于2011年5月中旬暂停,8月中旬重新开始,至11月上旬,此阶段共完成5665种11579部98001册古籍的核查工作。

古籍普查平台登记古籍普查平台是古籍普查工作的网络平台,能够全面反映古籍普查工作的各项内容,将古籍基本信息、籍破损信息和古籍保存状况信息等在线登记。

古籍普查平台登记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审核、汇总和发布数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建立健全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普查平台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图所示:经过长期的摸索,普查平台登记工作形成了以下四个环节:1.6平台在线著录馆藏编目数据(MARK)批量导入平台,系统管理员分配一定数量的数据给登记人员。

登记人员手动删除民国部分的数据之后,携带笔记本电脑、直尺、书影记录单入库进行登记。

登记人员依照平台要求,结合前期核查成果,规范著录每一条古籍数据中各项内容,然后临时保存数据。

1.7线下登记登记人员完成普查平台的在线著录,临时保存数据之后,开始线下登记工作,做好书影记录单的填写工作,备注工作事项,步骤如下:首先,选取定级书影,主要有正文首卷卷端的书影,以及与版本密切相关的牌记、书名页、序跋等都可以选为定级书影(普通古籍定损书影工作还未进行);在书影记录单上登记,包括五项内容:古籍的普查编号—01/02,馆藏索书号,书名,书影位置,备注,记录单如下图所示:古籍普查书影记录单编目员:其次,用宣纸条夹在书中需要拍摄的位置,铅笔标注,如:普查编号—01/02—A/B;第三,填写每日的工作量统计表,分普查编号,馆藏索书号,备注三项内容,出现的问题等可以在备注中附注。

科组长还需按月将各人的工作量汇总,做好统计表格。

1.8书影制作每一条古籍数据临时保存之后,还需要上传定级书影,才能完成著录并提交。

古籍的定级书影需要制作300dpi和150dpi两种,300dpi的上交国家中心,150dpi的上传到平台中,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书影的拍摄每周的第五个工作日,由专人负责书影拍摄,其余登记人员将需要拍摄书影的古籍和书影记录单一并转交拍摄人员。

拍摄人员首先按照普查编号—01/02,规范命名每一拍书影,然后进行拍照,拍摄完成后存储为300dpi大小存至移动硬盘中,并在书影记录单上标注已拍书影的古籍(√)。

完成拍摄的古籍和书影记录单须交还给各登记人员。

(2)书影的保存下一周的第一个工作日,固定的书影处理人员负责将移动硬盘中300dpi的书影,存储到固定的台式机电脑上存档,以备上交国家中心。

(3)书影的上传书影处理人员用photoshop工具处理移动硬盘中300dpi的书影,制作成150dpi大小。

登记人员上传150dpi大小的书影至平台中,上传完成后在书影记录单上标记(△)。

一个月之后,由书影处理人员删除移动硬盘中的旧书影,即150dpi大小的书影上传后,便不做保留。

300dpi大小的书影存两份,分别存储在拍摄设备和固定的台式机电脑中。

力求提高书影制作的效率,同时减少流通环节,提升书影数据维护的安全系数。

1.9古籍审核一条古籍数据由古籍登记人员完成著录并提交之后,将由系统管理员分配给本单位审核人员审核,如未通过则返还登记人员修改,登记人员修改完成后再次提交,系统管理员再分配给本单位审核人员审核。

本单位审核人员审核完成后,提交给省中心审核(即古籍馆)。

1.10其他古籍普查平台登记的同时,在遵照基本著录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不同门类的普查登记工作,我们还制定一些指导具体操作的补充细则,现已有“地志门”类的平台著录补充细则,且随着工作的深入,该细则还在持续修订中。

普查工作总结普通古籍普查工作,首先是始终紧紧围绕着“目验原书”这一原则展开。

《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地志门》的书目数据和相关的编目数据(MARK),是我馆具有丰富编目实践经验的专家多年来努力的成果,是比较完善的书目数据。

尽管如此,核查和平台登记时,所有工作人员仍需入库取书,“目验原书”,来完成相关著录。

在古籍核查阶段,除了核对基本的款目,还要在仔细核对原书之后,根据版刻风格、原书序跋、牌记、后人题跋识语等多种版本鉴定因素综合判定版本依据,做好相关记录,为下一步普查平台登记做好准备。

在上述基础上,普查登记人员根据方志中职官等特征,还找出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地志门》等书目中,多处版本项著录有待商榷、改进的地方。

除了及时请教馆内专家,还通过查证旧书目卡片、工具书和相关文献记载等多种方式,力求解决新发现的问题。

到了普查登记的审校阶段,审核人员仍要坚持这一原则,入库亲自核对原书。

通过坚定地执行“目验原书”,从根本上保证了古籍普查数据的可靠性,推进古籍普查登记平台数据著录的规范化、科学化。

其次,在古籍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人员的知识结构、研究强项和业务实践等因素出发,综合考虑,特组建了一支由馆内古籍版本领域的专家,以及长期从事古籍编目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尖子所组成的审校队伍,负责省中心审核和本单位审核两个环节。

而借助普查平台设计的“对话”功能,登记人员与审校人员之间紧密联系起来,两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古籍普查数据的质量和登记人员的编目水平,保障了古籍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古籍普查登记平台数据著录的规范化,为实现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的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年轻的古籍编目人员得到培养,除了使其具备从事古籍编目和研究工作的文献学知识和古籍版本、印刷史知识外,还通过培训、讲座等途径让其熟悉中国古代各学科(自然科学、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戏曲等)的学术史,打下扎实的业务基础。

在古籍普查工作中,编目人员查证一个个人名、室名别号、地名、年代、职官、藏书印的过程,借助于工具书和文献资料多方求证的经历,成为编目人员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

正如古籍普查计划里所言,古籍普查是从保护角度对图书馆古籍工作的一次整合,最重要的是培养一批图书馆古籍鉴定、编目和保护方面的人才,在图书馆界建立比较完善的专家队伍,从而使我们的古籍鉴定、整理和研究工作走上良性的轨道。

最后,就古籍普查工作中有待提高的地方,我们希望与其他兄弟科组交流探讨,集思广益,丰富《中华古籍总目》编目规则和古籍普查平台著录要求,持续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古籍普查平台登记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