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样本保存及处理方式

合集下载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保存与运输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保存与运输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保存与运输在临床研究中,样本的保存与运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样本的保存与处理、运输的要求以及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临床研究实践中。

一、样本的保存与处理在临床研究中,样本的保存与处理是保证研究质量的关键一环。

以下是样本保存与处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要求:1. 样本的标识与登记:每个样本都应该有独立的标识符,例如研究编号、患者编号等,以便于识别和追踪。

在登记样本时,应详细记录样本的来源、采集时间、保存时间等信息。

2. 样本的分装与分层保存:样本的分装应根据研究需求进行合理的分层保存,例如血液样本可以分装为血清、血浆等不同类型,便于后续的实验操作和分析。

3. 样本的冷冻与保存: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样本,应该采用恒温冰箱或液氮罐等设备进行冷冻保存。

同时,要注意正确的冷冻温度和保存液的选择,以避免样本质量受损。

4. 样本的管道管理:样本的保存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传递和处理,因此要加强管道管理,包括确保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和操作规范等。

二、样本的运输要求样本的运输是保证临床研究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样本运输的一些基本要求:1. 运输温度的控制:不同类型的样本具有不同的运输温度要求,例如血液样本一般需要在4℃下运输,避免遭受高温或低温影响导致质量下降。

2. 运输容器的选择:样本的运输容器应符合运输标准,具备防漏、防震、保温等功能,确保样本在运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样本包装与标识:样本包装应严密可靠,防止污染和丢失。

同时,在包装上标识清楚样本类型、数量、运输要求等信息,便于运输过程中的识别和分类。

4. 运输过程监测:对于重要的样本运输,应当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确保样本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在样本保存与运输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 样本保存期限过长导致质量下降:合理设置样本保存期限,并确保在期限内使用或更新样本。

最新:临床检验样本转运及保存的建议

最新:临床检验样本转运及保存的建议

最新:临床检验样本转运及保存的建议检验样本的转运和保存是检验全程管理的重要阶段,由于其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操作难以规范,因此也是实验室管理的难点和痛点。

《临床检验样本转运及保存规范化专家共识》旨在规范临床检验样本的转运和保存,符合样本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共识从转运人员资质和培训、样本包装和时限、样本交接和验收、自动化物流系统、意外时应急处理、样本保存和应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进行阐述,并跟踪和监测整个运输过程,以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临床检验样本转运及保存的11个建议实验室及样本转运人员应熟悉医院的样本种类和数量、转运类型和方式,并遵守样本转送和保存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转运人员应相对稳定并定期进行样本转运知识培训和考核。

实验室应规定样品包装和运送时限的要求。

院外转运感染性材料时,样本的包装和安全运送应遵循国家、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实验室宜对样本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时间、路径等进行监控管理。

实验室应制定样本交接、拒收标准与流程,保留样本交接和拒收的记录。

对自动化物流系统应定期进行评估。

必要时,应规定不适用于自动化物流系统样品类型和检验项目。

实验室应规定临床样品保留的时限和废弃样品的处理流程。

实验室应建立样本数字化的闭环监控管理,包括申请、采集、交接、上机、审核、发布、打印、销毁等过程。

实验室应制定样本溢出、样本丢失等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

实验室应在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整合样本转运及保存的管理要求。

01样本分类和转运相关法规临床检验样本的类型有血液、尿液、粪便、脑脊浆膜腔积液、鼻/咽拭子、病理组织等,其中以血液样本最常见,约占80%o根据检测项目的紧急程度可分为绿色通道、急诊、平诊。

根据转运的院区,可分为院内转送和院外转运,而院外转运又分为跨院区间转送和委托样本转送。

样本确诊或疑似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其运输应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办理相关准运证。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的处理与保存规范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的处理与保存规范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的处理与保存规范朱园园王思扬任健郝娟王红霞支婷婷张瑞琴DOI :10.11655/zgywylc2019.16.079基金项目: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青年基金(201702⁃3)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药学部临床试验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阶段,即评价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性和安全性[1]。

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 )颁布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 ),其中规定研究者应获得所在医疗机构或主管单位的同意,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在方案规定的期限内负责和完成临床试验,从而保证临床试验高质量进行,得出真实、科学、可信的试验结果。

临床试验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药物研发的成败[2⁃3],在试验的整个过程中生物样本处理与保存环节中尤为重要,对试验的结果的准确性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保证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和溯源的重要依据。

本研究结合本研究室近年开展的多个试验项目,探讨生物样本处理与保存的重要性,从而建立科学的标本处理与保存的流程,旨在提高临床试验生物样本的安全以及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1临床实验标本处理前准备1.1管理制度:在《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中规定按照临床试验方案和标准操作规程(SOP )采集、处理和保存临床试验生物样本。

样本容器的标识应有足够的信息量,易于识别和具有唯一性。

生物样本转运和保存应符合试验方案和相关SOP 的要求,保证其完整性和活性不受影响,并做好记录。

在试验过程中,应保证生物样本的标识性和可溯源性,建立样本标识、移交和保存等相关记录和样本的储存档案。

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SOP 是药物临床试验顺利实施的保证。

管理的规章制度可以规定实验室人员“应该做什么”,而“如何规范操作”是通过SOP 具体阐述的,所以SOP 必须具备可操作性,才能将规范化落到实处。

1.2实验室研究人员培训[4]:实验室研究人员责任心要强,要有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且具有丰富实验操作经验,同时需经过GCP 培训,要有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在每一项临床试验前,要认真学习临床试验方案、生物样本处理和保存的SOP ,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

临床医学 样本储存

临床医学 样本储存

临床医学样本储存临床医学样本储存概述在临床医学中,样本储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样本储存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保存临床患者的生物样本,以供后续的研究和诊断使用。

本文将介绍样本储存的意义、常见的样本种类、储存方法以及样本储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意义样本储存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样本储存可以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通过对储存的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标志物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等。

其次,样本储存还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支持。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储存的样本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预测疾病的进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因此,样本储存对于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样本种类在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样本种类主要包括血液、尿液、组织和细胞等。

血液样本是最常见的样本种类,可以通过采集静脉血或者指尖血进行获取。

尿液样本是非常重要的非侵入性样本,在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组织样本主要是通过手术或者活检获取的,可以用于病理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细胞样本可以通过刮片、穿刺等方式获取,常见的有宫颈细胞、脑脊液细胞等。

储存方法样本储存的方法主要包括低温冷冻、液氮冷冻和固态冷冻等。

低温冷冻是最常见的样本储存方法之一,常用的温度为-20℃或者-80℃。

此方法可以有效保护样本中的生物分子不被降解和失活。

液氮冷冻是一种更为严格的储存方法,常用温度为-196℃。

此方法可以将样本中的生物分子冻结在固态冷冻状态,有效保护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固态冷冻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样本储存方法,常用于保存组织样本。

在固态冷冻中,样本会被浸入液态氮中,并且迅速冷冻成玻璃状态,以确保组织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注意事项在样本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样本采集时应保证操作的无菌性,以避免样本的交叉污染。

其次,样本在储存过程中应尽快进行处理,以避免样本中生物分子的降解和失活。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备份方法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备份方法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备份方法1. 样本备份是确保临床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临床试验中,常常需要对生物样本进行备份以保留原始样本,以便后续分析或验证。

2. 将生物样本分为不同的小份,每份包装在标有独立编号的容器中。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样本都有相应的备份,并可以轻松地找到和识别需要使用的样本。

3. 生物样本备份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是冷冻保存。

将样本存放在低温条件下,例如-20°C或-80°C的冰箱或冻存库中,可以有效地保护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在进行样本冷冻保存之前,应先选择适当的冻存液。

常用的冻存液包括低温保存缓冲液、甘油溶液等,这些冻存液可以保护样本的结构和功能。

5. 在样本冷冻保存时,可以选择使用冷冻盒或冻存管来存放样本。

冷冻盒能够提供额外的隔热保护,而冻存管则可以方便地进行分装和标记。

6. 临床试验样本备份中的重要一环是及时记录所有备份样本的信息。

包括样本类型、编号、存放位置、冷冻时间等,这些信息对于跟踪和管理样本非常重要。

7. 在实施样本备份过程中,应确保所有使用的器械和容器都是无菌的,以避免样本受到外部污染。

8. 对于液体样本,应确保在备份过程中将其徹底的混合均匀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9. 对于非液体样本,如组织样本或细胞样本,备份前应考虑相应的处理方法。

可以使用冻切技术将组织样本切片,并将每个切片存储在相应的容器中。

10. 样本备份的频率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一般来说,备份频率应足够,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提供足够的备份样本。

11. 样本备份过程中,应确保样本标识清晰可读,并采取措施避免标识的磨损或褪色。

12. 对于大规模临床试验,可以考虑使用自动化系统来进行样本备份。

这些系统可以提高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并能够及时跟踪和管理备份样本的信息。

13. 样本备份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本中的氧气和水分接触以避免样本的氧化和降解。

14. 在生物样本备份中,应注意遵循伦理和法律规定,并确保样本的隐私和安全。

临床分析样本的保存与运输

临床分析样本的保存与运输

临床分析样本的保存与运输在临床医学领域中,样本的保存与运输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保存和运输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样本受到环境的污染和损坏。

本文将探讨临床分析样本的保存与运输策略,以及相关的实践指南。

一、样本保存的要点1. 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类型的样本,选择适当的保存温度是保证样本稳定性的关键。

常见的保存温度包括冷藏温度(2-8摄氏度)和冷冻温度(-20摄氏度或更低)。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某些特殊样本(如生物标本红细胞)可能需要极低的温度(例如液氮温度)来保存。

2. 容器选择:为了避免样本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应选择符合质量要求且密封良好的容器进行保存。

对于液体样本,常用的容器包括离心管、试管和封闭式血液管。

对于固体样本,可以考虑使用导电的塑料袋或管。

同时,容器内应添加适当的保存液来保持样本的稳定性。

3. 标签和记录:样本在保存前必须经过正确的标识和记录,包括病人信息、采样时间和种类等相关信息。

这有助于识别和追踪样本,并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二、样本运输的要点1. 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法对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应选择防震、防压和防渗漏的包装材料,如泡沫板和密封袋,并采用适当的填充物来保护样本免受外界振动和压力的影响。

2. 温度控制:样本在运输中必须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以防止样本损坏或退化。

对于冷藏样本,可以使用冰袋或冷藏剂保持低温状态。

对于冷冻样本,可以使用干冰或液氮来维持极低温度。

3. 时效控制:为了确保样本的及时分析,样本运输需要考虑到时效控制。

必要时可以使用快递服务或专业的送样服务,以缩短样本从采样点到实验室的时间。

三、质量控制与监测1. 质量控制:样本的保存和运输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样本保存和运输的标准操作规程,并进行员工培训和监督。

2. 监测:对于保存和运输中的样本,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满足质量要求。

样本的采集、保存及运送

样本的采集、保存及运送

结果判读 原发性登革热的特点是在感染发作后 3-
5 天可检测到 IgM 抗体。继发性感染的特点是最

早可于疾病发作后 第 3 天检测到特异性 IgG 抗体
升高。但是,急性继发性诊断的峰值检测窗口是
疾病发作后 6-15 天。

应该结合 IgG 和 IgM 测试线的结果来判读。该试

验不是用于单独的 IgG 或 IgM 测试线分析,单独
三 取5微升(吸管第一刻度处)全血标本,垂直 加入金标卡上”加样孔A”内。
四 然后再撕开装有裂解液的铝箔袋,取出袋 内的裂解液管和吸管;并随即用该吸管吸取裂 解液,在“样品孔B”上垂直滴加4滴裂解液。
五 在十五分钟内判读结果。注意:必须在15
分钟内判读结果,如超时判断,结果无效
六 请遵循相关法规,妥善处理样本及废弃材 料。
环状滋养体的数量与构造,有助于疟原虫种 类的鉴别。恶性疟原虫的配子体很易识别, 但在初发时,一般需要在发作八日后才能在 末稍血液中出现,应当注意。
一 撕开铝箔袋,取出袋内金标卡。注意:不要 让袋内材料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撕开铝箔袋 后尽快使用。
二 将金标卡平放在台面上;并将病人名字和编 号写在标签上。
(二)伊蚊成蚊和幼虫。
(一)临床标本采集
用无菌真空干燥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及时分离 血清,分装2份,保存于带螺旋盖、内有垫圈的冻 存管内,标记清楚后低温保存,其中1份用于现场 实验室检测,1份用于上级预防控制机构复核(附 件1,附表1)。
1.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及疑似病例,每次采集血液 标本至少5mL。
2.登革热临床诊断和疑似的住院病例(包括初筛阴 性),应采集双份血液标本,入院当天和出院前1 天各一份。
3.疫点首发病例,必要时应采集第二份血标本,距 第一份血样采集日期间隔在7天以上。

检验科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

检验科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

检验科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在临床医学中,准确采集和保存样本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样本采集与保存的一些技巧,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一、血液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血液样本是最常见的临床检验样本之一,以下是血液样本采集和保存的一些技巧:1. 选择适当的采集部位:一般情况下,采集静脉血液时优先选择三肘静脉。

如果无法采集到足够的血液量,可以考虑采集掌骨动脉或其他合适部位的血液。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采集血液样本前,必须严格按照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准备。

这包括正确使用消毒剂、穿戴手套、清洁采集部位等。

3. 采用合适的采血针和容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采集需求,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和采血容器。

注意,不同类型的试管可能需要在采集后进行不同的处理,比如某些样本需要使用抗凝剂。

4. 注意采集顺序:在进行多种血液检验时,有些项目可能会受到前一项采血的影响。

为了准确结果,应根据具体要求确定采集的顺序。

5. 保存血液样本的温度:不同检验项目需要不同的保存温度。

一般来说,常规血液检验样本可以在2-8摄氏度保存一段时间,而某些特殊项目的样本则需要低温保存。

二、尿液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尿液样本是常用的临床检验样本之一,以下是尿液样本采集和保存的一些技巧:1. 根据采集要求选择合适的容器:一般情况下,尿液样本采集需要使用带有螺口盖的容器,以确保尿液的密封和保存质量。

2. 适当收集尿液: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应将尿液样本从中段尿中采集。

在采集前,应先进行外阴部的清洁,以避免细菌的污染。

3. 注意保存尿液样本的温度:一般来说,尿液样本应在室温下保存,并在一定的时间内送达检验科进行检测,以避免细菌的繁殖和结果的偏移。

4. 标注尿液样本相关信息:在尿液样本容器上,务必清晰标注患者的姓名、标本采集时间和采集者的签名,以便于识别、追溯和记录。

三、其他常见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除了血液和尿液样本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样本采集和保存技巧:1. 粪便样本:粪便样本采集时,应避免与尿液等其他物质混合。

临床研究中的生物样本采集与保存管理

临床研究中的生物样本采集与保存管理

临床研究中的生物样本采集与保存管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研究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进行临床研究过程中,生物样本的采集与保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生物样本采集的方法、规范的保存管理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样本的采集方法在临床研究中,生物样本包括血液、尿液、组织等。

正确的采集方法可以保证生物样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1. 血液样本采集对于血液样本的采集,常用的方法有静脉采血和指尖采血。

静脉采血是常用的方法,通常在采血前需要患者空腹,并且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采集。

指尖采血适用于快速的血液检测,需要注意用消毒棉球清洁手指,并使用一次性采血器具。

2. 尿液样本采集尿液样本采集需要让患者保持适当的饮食和饮水习惯,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

在采集前,应先清洁外生殖器,然后选择合适的容器收集晨尿样本。

3. 组织样本采集对于组织样本的采集,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或者穿刺操作。

在手术前,医务人员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组织采集方法。

二、生物样本的规范保存管理生物样本的规范保存管理能够确保其长期保存和利用的可行性。

1. 样本编号和记录为了方便管理和跟踪,每个生物样本都需要进行编号和记录,包括患者信息、样本采集时间等。

同时,在样本记录上需要注明保存时间和保存条件。

2. 冷冻保存对于需长期保存的生物样本,常用的方法是冷冻保存。

冷冻保存需要选择适当的温度和保存液,以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血液样本,常用的保存液是液氮。

3. 样本存储设备合适的样本存储设备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样本。

对于液态样本,可以选择低温冰箱或液氮罐进行存储。

对于固态样本,应选择密封保存的容器,并进行干燥处理。

4. 样本库管理生物样本库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维护和样本存取记录等。

同时,应定期进行库存检查和样本质量评估。

三、生物样本采集与保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生物样本的采集与保存管理非常重要,但在临床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临床试验中的样本收集与保存技术

临床试验中的样本收集与保存技术

临床试验中的样本收集与保存技术在临床试验中,样本收集与保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样本的准确收集和妥善保存,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样本收集与保存技术,以及其中的注意事项。

一、样本收集技术1. 血液样本收集血液样本是临床试验中常用的样本之一,它可以通过血管穿刺或者其他采集方式获取。

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采用无菌技术,避免污染;(2)选择合适的采血管径和采血部位,以减少患者不适感;(3)采血前,需要适当的饮食控制和体位调整,避免对结果产生影响。

2. 尿液样本收集尿液样本的收集一般可以通过自行排尿或者导尿方式实现。

在进行尿液样本采集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收集新鲜的中段尿液,以减少杂质的干扰;(2)在容器内收集样本时,要避免外界污染;(3)采集结束后,要确保盖好容器,以防样本的蒸发或泄漏。

3. 组织样本收集组织样本的收集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或者穿刺等操作。

在进行组织样本采集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感染;(2)选择合适的切取部位,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3)采集后,要迅速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样本变质。

二、样本保存技术1. 冷藏保存冷藏保存是常见的样本保存方式之一,适用于大部分样本。

在进行冷藏保存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当的温度,通常为4℃,但也需根据样本类型进行调整;(2)在保存过程中,要避免温度的波动,以免对样本造成影响;(3)使用标有样本信息的容器,以便于追踪和辨识。

2. 冷冻保存对于一些需要长期保存的样本,冷冻保存是一种常用的选择。

在进行冷冻保存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当的冷冻温度,通常为-20℃或-80℃;(2)样本冷冻前,要确保样本已经充分标识和记录;(3)在冷冻保存期间,定期检查冷冻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温度的稳定。

3. 常温保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常温保存的样本。

在进行常温保存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样本密封,以防样本的蒸发或泄漏;(2)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避免样本变质;(3)保存期间,定期检查样本的状态,确保无异常发生。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处理及存放协议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处理及存放协议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处理及存放协议《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处理及存放协议:一场关乎健康与科学的重要“旅程”》我呀,今天想和大家讲讲一个特别厉害又超级重要的事儿,那就是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处理及存放协议。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急,听我慢慢说。

在医院里,或者那些搞科研的地方,经常会有临床试验。

就好比我们做数学题要做实验一样,医生和科学家们做试验是为了找到能让大家更健康的方法。

这时候呢,生物样本就特别重要啦。

生物样本是啥呢?就是从我们身体里取出来的东西,像血液呀、组织呀,还有细胞之类的。

我有个叔叔,他就在医院工作。

有一次我去他那玩,看到好多小瓶子,里面装着红红的液体,我就好奇地问他。

叔叔笑着说:“这可是宝贝呢,这是血液样本。

”叔叔告诉我,当有病人愿意参加临床试验的时候,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抽取他们的血液。

这抽取血液的过程啊,就像从果园里采摘最珍贵的果实一样,得特别小心,不能把果实弄坏了。

那医生抽取血液的时候,就会轻声地和病人说话,像这样:“您稍微放松一点哈,可能会有一点点疼,就一下下哦。

”病人呢,也会很配合地说:“好的,医生,我不害怕。

”你看,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呀。

那抽取到血液样本之后呢?这就开始了生物样本处理的第一步啦。

就像我们把刚摘下来的水果要洗干净一样,血液样本也要进行处理。

叔叔说他们会把血液放在专门的仪器里,这个仪器就像一个超级智能的小管家。

它会把血液里的不同成分分离开来,有的是红细胞,有的是白细胞,还有血浆啥的。

这时候要是有人问:“为啥要分得这么细呀?”那我就可以告诉他,这就像我们搭积木一样,只有把每一个小积木都分清楚了,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搭出漂亮又稳固的房子呀。

处理好之后呢,就要存放这些生物样本啦。

存放可不能随便乱放哦。

我看到叔叔他们医院有一个超级大的冷柜,这个冷柜的温度低得很呢。

叔叔说这个冷柜就像一个冰城堡,专门用来保护这些生物样本。

在这个冰城堡里,生物样本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被冻住了,但是它们里面的信息却被很好地保存着。

临床PCR检验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及核酸提取方法

临床PCR检验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及核酸提取方法
过晚都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标本采集部位的准备(适度消毒) 标本的类型和采集量 (衣原体 上皮细胞) 采样质量的评价(评价方法:肉眼观察、显微镜下观察和化
学分析)


采样及运输容器(一次性无菌器材,防腐剂,抗凝剂) 标本采集中的防污染(一次性无菌容器,防止混入操作
者头发,表皮等,如玻璃容器要高压灭菌)
临床PCR检验标本的采集、处 理、保存及核酸提取方法
江西省肿瘤医院 陈文学
检验误差的发生率


1997年,一位意大利著名检验专家对急诊检验 误差发生的种类和发生率进行了统计。结果显 示,约有68.2%的检验误差发生在检验前期, 而来自检验中期和检验后期的误差率分别为 13.3%和18.5%。 2007年,这位专家又进行了类似的统计,结果 显示,检验前期的误差发生率仍高达61.9%

试剂准备 ①裂解液:50 mmol/L Tris-HCl, 10 mmol/L EDTA, 2% Triton X-100, 4 mol/L 异硫氰酸胍盐(GITC), 0.3 mol/L 醋酸钠。 ②玻璃珠:(直径:425-600um)
乳汁标本离心6000rpm,5min,弃上清 脂质和沉淀用750ul裂解液重悬 重悬液移入含100mg玻璃珠离心管搅拌 煮沸5min,离心14000rpm,3min 650ul上清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等体积异 丙醇沉淀
IgG
IgG的抑制作用是由于其与单链DNA
的相互作用,使得靶DNA不能与DNA 聚合酶相互作用
使用煮沸作为标本处理方法或使用
PCR前的热启动,将增强IgG对PCR反 应的抑制
去除或减轻抑制的一些方法
NaOH处理可中和临床标本中的Taq
DNA聚合酶抑制剂,但这种方法 不适用于DNA含量低的标本,因 为NaOH处理可使DNA大量丢失。

临床样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及核酸提取

临床样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及核酸提取

2)荧光光度法 荧光染料溴化乙锭,可嵌入到碱基平面,而发 出荧光,且荧光强度与核酸含量呈正比。 适用于低浓度核酸溶液的定量分析(1-5ng)
EB与DNA的结合
纯度鉴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260nm和280nm处测定DAN溶液的光吸收,纯的DNA A260与A280之比 应在1.80 (1.60~1.80),低于此值表明制备物中留有蛋白质成份。高 于此值表明有RNA的残留量
RNA测定,标本的获取和保存方式对测定结 果,可能有决定性影响。最好是使用EDTA 抗凝(严禁使用肝素)全血标本,抗凝后6小 时内分离血浆,如使用血清标本,则需尽 快(2小时内)分离血清,标本的短期(1~2 周)保存可在-20℃下,较长期保存应在70℃下
肝素的作用机理
肝素对MLV逆转录酶和TAQ DNA聚合酶均很强的抑 制作用,如果临床标本为肝素抗凝,则在核酸纯化过 程中,标本中的肝素可结合于DNA和RNA上
研究背景
二、核酸的提取
核酸提取的重要性
核酸提取是临床PCR检验最为关键的部分, 亦是手式操作的主要部分
核酸提取的成败关系到临床PCR检验的正确 与否
临床PCR检验操作中最易出问题的环节
(一)、提取核酸总的原则
保证核酸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其他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和脂类 分子的污染应
日期、时间及相关临床信息
全血
以全血作为待测标本时,必须注意抗凝剂 的选择,一般使用EDTA-Na2或枸椽酸钠,不 可使用肝素
全血样本如用于DNA提取检测,可4℃下短 期保存,如用于RNA检测,则应在取血后, 尽快提取RNA
血清(浆)
DNA测定,可按照一般的血清标本处理程序, 对测定影响不大
3、核酸的浓缩、沉淀与洗涤

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保存

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保存

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保存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与保存是临床医学和生物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操作流程不仅能够确保样本的质量,还能为后续的检测和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以下是对血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处理与保存的详细阐述。

一、血液样本的采集1. 采集前的准备(1)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选择最佳采集时间,如空腹、餐后等。

(2)患者沟通:向患者说明采集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3)采集工具准备:包括采血管、采血针、消毒棉签、止血带等。

2. 采集过程(1)选择合适的静脉:一般选择患者前臂的肘静脉,也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其他部位。

(2)消毒:在采血部位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进行采血。

(3)穿刺:操作者持采血针,以30°45°角度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沿血管方向前进。

(4)采血:待采血量达到所需量后,拔出采血针,用消毒棉签压迫止血。

(5)止血: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用消毒棉签覆盖穿刺部位,指导患者按压510分钟。

3. 采集后的处理(1)采血管标记: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放入采血管,并在采血管上标明患者姓名、采集时间等信息。

(2)采血管运送:将采血管放入专用的运送箱内,避免震荡和碰撞。

二、血液样本的运输1. 运输条件(1)温度:根据血液样本的类型和检测项目,选择适当的运输温度,如室温、4℃、20℃等。

(2)时间:尽快将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最长不超过24小时。

2. 运输过程(1)包装:将采血管放入专用的运送箱内,确保采血管稳固,避免震荡和碰撞。

(2)运输:采用冷链物流或专业运送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三、血液样本的处理1. 样本分类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将血液样本分为血清、血浆、全血等。

2. 样本处理方法(1)血清:将采血管放置于室温下,待血液凝固后,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分钟,分离出血清。

(2)血浆:将采血管放入4℃冰箱,待血液凝固后,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分钟,分离出血浆。

临床样本保存及处理方式

临床样本保存及处理方式

临床常见的标本有血清(浆)、全血、分泌物、棉拭子、脓液、体液、新鲜组织、石蜡切片等,这些临床标本的处理和保存方法各有不同。

临床标本的处理血清(浆)标本一些病原体,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PCR检测常采用血清或血浆标本。

HBV:标本通常由医护人员采集,应注意避免溶血,如为血浆标本注意抗凝剂的选择,一般用EDTA-Na2或枸橼酸纳,不可使用肝素。

标本为全血时,及时分离出血浆,提取病毒DNA进行检测。

HCV:检测RNA病毒。

由于RNA极易降解,标本的制备和保存方式往往可以影响测定结果。

若用血浆标本,应使用EDTA抗凝。

严禁使用肝素,因其对PCR扩增有抑制作用, 且无法在核酸提取过程中去除。

抗凝后6小时内分离血浆。

如用血清标本,则应尽快(2小时内)分离血清进行检测,或-20oC保存。

全血标本通常用来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酸:如基因组DNA、线粒体DNA、总RNA等。

抗凝剂:一般使用EDTA-Na2、枸橼酸纳,不使用肝素。

前处理:1)加适量的红细胞裂解液(破膜液),裂解全血中的红细胞。

2)再加适量的细胞核裂液(破核液),裂解白细胞中的细胞核,使核内DNA 释放出来。

3)然后再加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去污剂,溶解脂蛋白,解聚核蛋白。

SDS可与蛋白质结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但SDS在以后的核酸提取过程中必须除去。

痰标本痰属于分泌物,临床上常用作结核杆菌DNA测定样本,由于痰标本中含大量粘蛋白和杂质,故在核酸提取时,一定要对标本进行前处理,即用4%NaOH液化,去除粘蛋白,然后用煮沸或蛋白酶、酚/氯仿等经典法提取DNA。

具体方法:用无菌平皿取患者肺深部咳出的痰液1-3ml,↓加入4倍体积4%NaOH,摇匀,室温下放置30分钟左右液化↓取1.5ml EP管,加0.5ml 液化痰液,再加0.5ml 4%NaOH室温放10分钟↓12000 rpm,离心15分钟↓弃上清,加无菌生理盐水1 ml ,混匀,120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沉淀物用于DNA提取棉拭子用PCR方法检测性病病原体时(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梅毒螺旋体、人乳头状瘤病毒等),临床标本一般为棉拭子。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超温处理流程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超温处理流程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超温处理流程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超温处理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样本:按照临床试验方案的要求,收集合适的生物样本,并记录样本信息。

2. 样本保存:将生物样本保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如冰箱或冷冻箱,并确保样本容器的密封性。

3. 温度设定:根据试验方案的要求,设定样本的超温处理温度,通常为40-60°C。

4. 温度控制:将样本放置在预设温度的设备或设施中,如温箱、水浴或恒温槽中,并确保温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5. 时间控制:设置超温处理的时间,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设定,通常为几小时至几天。

6. 监测温度:在超温处理过程中,定期监测样本的温度,确保温度在设定范围内。

7. 停止超温处理:在超温处理时间结束后,停止加热设备,将样本冷却至室温。

8. 样本存储:将超温处理后的样本存储在适当的条件下,如冷冻箱或液氮罐中,以确保样本的长期保存。

9. 记录数据:在每个处理步骤完成后,及时记录样本的处理温度、时间和其他相关数据,以便日后分析和审查。

以上是一般临床试验生物样本超温处理的流程,具体的步骤可能会根据实际需求和试验方案的要求有所变化。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收集与处理方法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收集与处理方法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收集与处理方法临床研究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收集和处理样本来获取有关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介绍在临床研究中常用的样本收集与处理方法,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一、样本收集方法1. 血液样本收集血液是临床研究中最常用的样本之一,其收集方法包括静脉采血和指尖采血。

静脉采血通常在研究对象的肘部静脉或手背静脉进行,需要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消毒和穿刺。

指尖采血则通过刺破患者指尖处的皮肤,收集少量血液样本。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采集样本的数量和时间,保证采集的血液足够用于后续的实验和检测。

2. 尿液样本收集尿液是了解肾脏功能、尿路系统疾病以及一些代谢疾病的关键指标。

尿液样本的收集方法包括自然排尿和尿袋收集。

自然排尿需要提供干净的容器,让研究对象在排尿时收集适量的尿液样本。

尿袋收集适用于无法充分控制排尿的病人,采用贴附在皮肤上的尿袋收集尿液。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确保收集的尿液样本干净、无污染,准确记录相关信息。

3. 组织样本收集组织样本是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以及进行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组织样本的收集包括活检和手术切除。

活检是通过针头或其他器械在患者体内获取组织样本,适用于无创伤的组织采集。

手术切除则需要进行手术切口,以获取需要的组织样本。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严格消毒,确保对患者的伤害最小化。

二、样本处理方法1. 血液样本处理血液样本处理的关键步骤包括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保存和标签。

离心是为了分离血液中的细胞和液体部分,可以通过离心机进行。

分离血清或血浆可以通过离心离出血细胞,再将上清液进行分离。

处理后的样本应保存在低温条件下,避免其变质和降解。

同时,需要标记样本的相关信息,包括样本编号、采集时间等。

2. 尿液样本处理尿液样本处理的关键步骤包括离心、分离上清液、保存和标签。

离心的目的是分离尿液中的颗粒物质,如细胞、细菌等。

分离上清液可以通过离心将沉淀物从上清液中分离开来。

PCR实验室临床标本的保存操作程序

PCR实验室临床标本的保存操作程序

PCR实验室临床标本的保存操作程序1.目的:临床标本正确保存,以便必要时复查。

2.适用范围:分子诊断室的所有临床检测标本。

3.负责人:操作人:4.程序:4.1 处理前的标本保存a)HBV:全血标本可4℃下短期(24h内)保存,长期保存则需分离出血清(血浆),保存于-20℃下。

d)HCV:在1小时内分离血清,吸取200µl,加入20u Rnasin,保存于-20℃。

尽可能快的提取RNA。

c)HPV:感觉分泌物标本用于HPV检测的短期保存可置于4℃下,长期保存则于-20℃下。

d)CT:标本短期(24h内)保存置于4℃下,长期保存则需在-20℃下。

4.2 报告发出后的标本保存:a)提取的核酸标本当天检测可置4℃保存,如当天不检测应置-20℃保存。

报告发出后第二天丢弃。

b)原始血清/血浆样本在报告发出后放入低温冰箱-20℃保存1个星期,以备复查。

超过1个星期保存期的标本由室负责人酌情处理,一般按生物传染性物品交医院统一处理。

c)血清/血浆标本放置低温冰箱保存时须有记录,按编号顺序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4.3 特殊标本的处理:对暂不检测的项目和规定时间外收到的零散样本,要随时登记和交班,以免漏检,遗失和延误检验。

对特殊样本或特殊病人的样本,实行“首接”负责制,所谓特殊样本是指难于采集的样本,以及特殊病人的样本一律实行“首接”负责制,无论那位工作人员,一旦收到样本后,均须负其责任,不得以任何借口推托,及时和正确保管和转送样本到有关实验室或有关人员,同时作交班记录和双签名。

对于做长期病情动态考察的病人标本一律置于-20℃下长期保存,使用时再按需取出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性胸腹水,可使用红细胞裂解液处理:
加等体积红细胞裂解液,震荡混匀,置5-10分钟↓1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可根据情况重复2-3次,沉淀物用于DNA提取
脓液
粘稠脓液:
同痰标本处理,先用4%NaOH液化,再离心取沉淀提取DNA。
水样脓液:
直接离心,沉淀用生理盐水洗2-3次后用于DNA提取。
组织
总而言之,标本的保存及适当的预处理对核酸模板的成功提取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强调的是,所有用于上述处理的容器如试管或离心管,均应在使用前压灭菌。
棉拭子
用PCR方法检测性病病原体时(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梅毒螺旋体、人乳头状瘤病毒等),临床标本一般为棉拭子。标本取材是关键,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上皮细胞,因此取材一定要取到细胞。
具体方法:
加1ml无菌生理盐水,充分震荡混匀,12000rpm,离心5分钟
用棉拭子取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由医护人员采集),置无菌试管或EP管内弃上清,沉淀加无菌生理盐水1ml,打匀,12000rpm,离心5分钟
最好将DNA或RNA提取后,置-70℃保存。
痰液化的痰标本如不立即用于核酸提取,可保存于-20℃。
处理后的棉拭子、体液、脓液如不立即用于核酸提取,可保存于-20℃。
组织
新鲜组织最好保存于50%乙醇中,具体方法:
先用生理盐水将组织洗一次,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然后边摇边加入无水乙醇至终浓度为50%,这样固定的组织标本室温下可保存数日,4℃可保存6年。
如基因组DN
A、线粒体DN
A、总RNA等。
抗凝剂:
一般使用EDTA-Na
2、枸橼酸xx,不使用肝素。
前处理:
1)加适量的红细胞裂解液(破膜液),裂解全血中的红细胞。
2)再加适量的细胞核裂液(破核液),裂解白细胞中的细胞核,使核内DNA释放出来。
3)然后再加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去污剂,溶解脂蛋白,解聚核蛋白。
HCV:
检测RNA病毒。由于RNA极易降解,标本的制备和保存方式往往可以影响测定结果。若用血浆标本,应使用EDTA抗凝。严禁使用肝素,因其对PCR扩增有抑制作用,且无法在核酸提取过程中去除。抗凝后6小时内分离血浆。如用血清标本,则应尽快(2小时内)分离血清进行检测,或-20oC保存。
全血标本
通常用来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酸:
临床常见的标本有血清(浆)、全血、分泌物、棉拭子、脓液、体液、新鲜组织、石蜡切片等,这些临床标本的处理和保存方法各有不同。
临床标本的处理
血清(浆)标本
一些病原体,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PCR检测常采用血清或血浆标本。
HBV:
标本通常由医护人员采集,应注意避免溶血,如为血浆标本注意抗凝剂的选择,一般用EDTA-Na2或枸橼酸纳,不可使用肝素。标本为全血时,及时分离出血浆,提取病毒DNA进行检测。
用无菌平皿取患者肺深部咳出的痰液1-3ml,↓加入4倍体积4%NaOH,摇匀,室温下放置30分钟左右液化↓取
l EP管,加
0.5ml液化痰液,再加
0.5ml 4%NaOH室温放10分钟↓
12000 rpm,离心15分钟↓弃上清,加无菌生理盐水1 ml,混匀,120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沉淀物用于DNA提取
具体方法:
加1ml无菌生理盐水,充分震荡混匀,12000rpm,离心5分钟↓用棉拭子取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由医护人员采集),置无菌试管或EP管内↓
弃上清,沉淀加无菌生理盐水1ml,打匀,12000rpm,离心5分钟↓
同上,重复洗涤一次↓弃上清,沉淀即可用于DNA提取
体液
体液标本,包括胸水、腹水、脑脊液、尿液等,可直接离心,取沉淀物提取核酸。
组织有xx组织和石蜡切片。
xx组织的处理步骤:
先用生理盐水洗二次,然后将其捣碎或剪碎(用眼科剪),加蛋白酶K消化后提取核酸石蜡切片用于核酸提取,需先用二甲苯脱蜡,再用蛋白酶K消化后进行DNA提取。
标本的保存
血清(浆)
HBV:
分离出的血清(浆)如不立即提取核酸,保存于-20℃待检。
HCV:
尽快分离血清(浆),如不立即提取RNA,保存于-20℃待检。
SDS可与蛋白质结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但SDS在以后的核酸提取过程中必须除去。
痰标本
痰属于分泌物,临床上常用作结核杆菌DNA测定样本,由于痰标本中含大量粘蛋白和杂质,故在核酸提取时,一定要对标本进行前处理,即用4%NaOH液化,去除粘蛋白,然后用煮沸或蛋白酶、酚/氯仿等经典法提取DNA。
具体方法:
长期保存:
吸取200µl血清,加20u RNasin(RNA酶抑制剂),保存于-70℃。
已发出结果报告的标本应及时转移至冰箱保存,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保存1-2周(时间长短根据报告单上的承诺而定)。
全血标本
全血标本如用于DNA提取,可4℃下短期保存(数天),时间长易降解,如用于RNA检测,应在取血后尽快提取R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