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氮

合集下载

天然水体中氮磷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天然水体中氮磷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水化学周立平水产1801班2018308210108题目:分析天然水体中氮磷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分析结果:第一部分:天然水体中氮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1、天然水体中氮的来源2、天然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3、天然水体中无机氮的分布变化4、天然水中氮的循环5、天然水体中氮的消耗6、天然水体中氮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第二部分:天然水体中磷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1、天然水体中磷的来源2、天然水体中磷的存在形式3、天然水体中无机磷的分布变化4、天然水中磷的循环5、天然水体中磷的消耗6、天然水体中磷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第一部分:天然水体中氮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1、天然水体中氮的来源天然水体中化合态氮的来源很广,包括大气降水下落过程中从大气中的淋溶、地下径流从岩石土壤的溶解、水体中水生生物的代谢、水中生物的固氮作用、以及沉积物中氮元素的释放等。

另外,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的退水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污染成了天然水化合态氮的重要来源。

根据文献报道,如我国滇池、东湖等城郊湖泊,由于受生活污水的影响,氨氮含量高达0. 09~2.8 mg/L。

但是对于水产养殖水体,施肥投饵及养殖生物的代谢是水中氮的主要来源。

天然水和沉积物中的一些藻类(蓝.绿藻)及细菌,它们具有特殊的酶系统,能把一般生物不能利用的单质N2,转变为生物能够利用的化合物形态,这一过程称为固氮作用。

湖泊沉积物中存在大量的固氮细菌,如巴氏固氮梭菌,大部分集中于上层2 cm内;海洋中的固氮藻类有束毛藻项圈藻属、念珠蓝藻属等,它们既有营自由生活的,也有与其他初级生产者共生、或与动物(如海胆、船蛆)共生的。

在固氮作用进行时,固氮酶系统需要外界供给Fe、Mg、Mo,有时还需B、Ca、Co等,水中这些微生物的含量对固氮作用有着决定性作用。

2、天然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天然水域中,氮的存在形态可粗略分为5种:溶解游离态氮气、氨(铵)态氮、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氮化物。

溶解性有机质

溶解性有机质

溶解性有机质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又称为水溶性有机质,泛指能够溶解于水、酸或碱溶液中的有机质。

其操作上的定义为能通过0.45um滤膜的有机质!“溶解性有机质”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图1 隐形的物质一般我们看到河水清澈见底,都会觉得这里的水是”没有污染“的,但事实真是如此么?或许在水里,有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已经悄悄地影响了水中的环境。

这种物质,就是溶解性有机质。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一类具有复杂组成、结构和环境行为的有机混合物,广义上的含义包括一切溶解于水中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指能通过0.45μm滤膜的溶解于水、酸或碱溶液中的异质碳氢混合物,由含氧、氮和硫的氨基酸、芳香族、脂肪族等功能团组成,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水体中。

DOM参与各种地球化学循环图2 溶解性有机物参与地球化学循环DOM是连接生命形态碳和无机碳的关键纽带,参与各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图2)。

DOM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活跃化学组分,是土壤圈层与相关圈层发生物质交换的重要形式。

以产生的方式分为内生性和外生性,前者指自然界产生的DOM,其来源为动植物残体、土壤、藻类活动产生的排泄物;后者指人类化学合成产生的,人类工业化城镇化过程造成的大量DOM介入水生环境,严重威胁水生态系统健康和安全。

剧烈的人类活动改变了DOM的来源、特性。

图3 中科院宁波观测研究站站长期观测采样DOM作为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化学成分之一,对污染物(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有效性均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DOM对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的研究已成为生态学、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

土壤有机碳中DOM的占比极小,但它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中DOM的重要来源,充当了许多微量有机或无机污染物的主要迁移载体或助溶剂。

常规污染物与DOM的区别水环境当中的常规污染物一般是指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是对水质监测、评价、利用以及污染治理的主要依据。

水源水体溶解性机物(DOM)三维荧光特性研究

水源水体溶解性机物(DOM)三维荧光特性研究

1 引言中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正在对饮用水水源产水量和水质产生双重响,同时对饮用水水质要求越来越高,水源水质问题倍受各界广泛关注。

溶解性有机质(D OM),是指存在于各种天然水体中如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雨水等,可以通过0.45μm滤膜的天然有机质混合体,其组分包括腐殖酸、富里酸以及各种亲水性有机酸、羧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

水体中DO M的组成与质量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营养元素活化,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及水体水生生态都有重要的影响。

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相应逐渐升高,其成分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给水处理工艺不能对其有效去除。

有研究表明,DOM 是水厂氯化消毒后产生具有致癌作用的三卤甲烷(THMs)消毒副产物(DBPs)的主要前驱物。

同时,进入管网后,部分DO M能被微生物新陈代谢所利用,可能导致水的色度和浊度的增加以及异氧菌的再繁殖,从而引发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

各种给水处理工艺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率相差很大。

因此该领域的研究直接关系到饮用水水源水体溶解性机物(D O M )三维荧光特性研究①周珺 程海涛(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 710054)摘 要:本文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对某城市几个水源水库表层水体DOM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源水库表层水体DOM表现出不同荧光特性,溶解性有机物种类主要以富里酸为主(包括紫外区和可见区)。

因此,如何控制和降低水源水体富里酸含量,提高水厂净水工艺对富里酸的去除效率是保证饮用水水质的关键所在之一。

关键词:水源水体 DOM 三维荧光中图分类号:X 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1(b)-0001-02表1 原水常见有机物的荧光识别位置标志种类激发波长(E x)nm 发射波长(Em )nm U V 腐殖质 230 430A U V 腐殖质 260380~460 C 可见腐殖质 320~360 420~460 D 土壤富里酸 390 509 E 土壤富里酸 455521M 航运腐殖质290~310 370~410 N 浮游植物生产力相关 280 370 T蛋白质(色氨酸)275 340Fig.1 Locations of Ex/Em penks in 3DEEM for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图1 DOM Ex/Em 峰在3DEEM图中的分布①作者简介:周珺,男,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给水排水专业,工程师,现任职于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给排水设计。

溶解性有机氮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测定方法

溶解性有机氮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测定方法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第47卷第9期2 0 2 1年5月Vol. 47 No. 9May. 2021・ 151 ・DOI :10.13719/j. cnki. 1509-6825.4221.49.455溶解性有机氮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测定方法唐志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715012)摘要:对溶解性有机氮(DON )的定义、来源、组成、测定方法、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

DON 主要由包含各种含 氮官能团的一系列低分子亲水性化合物组成,在污水厂尾水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却是污水厂尾水总氮进一步消减的关键制约因 素。

DON 可导致污水处理过程中耗氯量增加,并产生强致癌性的卤化硝基甲烷与亚硝胺化合物(如NDMA )等消毒副产物,对污水厂下游饮用水水质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氮(DON ),测定方法,生物利用性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25 (2021 )09-0151-04目前关于天然水体中氮含量和氮循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机氮部分,而对DON 部分研究相对较少。

近22年来, 学者们已经认识到污水厂出水中DON 是溶解性总氮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百分比为80%[3],在经过硝化一反硝化处理后的出水这一比例会更高。

其中,有15% -77%的DON 能被生物迅速利用[2,]。

然而,仍有一部分DON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不能被去除,随尾水排出。

DON 在污水厂尾水中浓度虽然不大,但可作为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进入水体后可生成NDMA 等消毒副产物,威胁下游饮用水安全。

此外,一部分小分子的DON 可被藻类直接吸收,并刺激其生长[],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

因此,水体中DON 的研究对水质安全、水体生态保护有重要作用。

1 DON 的来源及组成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Dissolved Orgaaic Nitro ­gen, DON ) 是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 )的重要组成部 分[5],所占比例为0.9% ~10%左右[],主要由包含各种含氮官能团的一系列低分子亲水性化合物组成。

水处理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水处理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生化需氧量(BOD):好氧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

在一定条件下(20°C),单位体积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所消耗的氧气的数量,单位为mg(O2)/L(废水)。

2.化学需氧量(BOD):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用化学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所消耗氧化剂中的氧量,为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3.总磷(TP):污水中含磷化合物的总和。

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4.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的总和。

它包括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5.凯式氮(KN):有机氮与氨氮的总和。

6.氨氮(NH3-N):污水中以游离氨(NH3-N)与铵盐(NH4+-N)的总和。

7.总需氧量 TOD:有机物被氧化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氧量,单位为O2mg/l。

8.总有机碳 TOC: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9.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好氧处理方法。

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好氧连续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再将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基质,在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群的连续培养,经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

10.生物膜法:使细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泥-生物膜,主要用于去除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

11.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MLSS=M a+M e+M i+M ii。

1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MLVSS= M a+M e+M i。

水化学第四节 天然水体中的氮磷循环ppt课件

水化学第四节 天然水体中的氮磷循环ppt课件
据研究饲料中的氮有6070被排泄到水体中因此水产养殖生态中总氮浓度与投饲率及饲料蛋白含量有直接关系在精养池中经常会出现对鱼类有害的富游离态氮氮分子具有相对较强的化学惰性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很低但由于氮气是大气中最主要的组成其体积分数可达78因此氮分子在水中的含量较高在海洋中可达20mgkg而其它可溶性氮化合物仅为07mgkg
2.非离子氨


总氨氮分为两部分:非离子氨氮与铵态氮。非离子氨不带电荷,具有较 强的脂溶性,易透过细胞膜,对水生生物具有较强的毒性。 非离子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依其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在0.01-0.02mg/L的 低浓度(以氮计)下,水产动物会慢性中毒,抑制其生长;在0.020.05mg/L的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水产动物疾病的病因共同作用,加 速其死亡;在0.05-0.2mg/L的浓度下,会破坏水产动物的皮、胃、肠道 的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而在0.2-0.5mg/L的浓度下,水产动 物则会因急性中毒而死亡。鱼虾在发生高浓度氨急性中毒时,会表现出 严重不安。同时由于在此浓度下,通常伴随着较高的pH,水具有相对较 强的剌激性,导致鱼虾体表粘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 明显,鱼多在水域表面游动,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口挣扎。 为了防止养殖水域中的非离子氨过高,除了要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外, 还要及时清理排除养殖水域底层的污垢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等措 施。

在pH、溶氧、硬度等水质条件不同时,TNH4-N的 毒性亦不相同。例如Downivng和Merkens测得,鳟 鱼在pH=7时比在pH=8时对TNH4-N更具有耐受性。 他们还发现加到pH为7水中的NH4Cl须比pH为8水 中多10倍才能达到同样的致死效应。这说明TNH4N的毒性随pH增大而增大,经过实验也发现,NH3N的毒性也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增大。由于NH3N在TNH4-N的比例随pH、离子强度和温度的不同 而变化,在表示NH3-N的毒性大小时必须注意NH3N与TNH4-N的区别。

水体中氮循环的六个过程

水体中氮循环的六个过程

水体中氮循环的六个过程水体中的氮循环是指氮元素在水体中不断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它是水体中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

氮循环包括氮的沉降、氮的固定、氮的硝化、氮的反硝化、氮的溶解和氮的沉降和沉积六个过程。

一、氮的沉降氮的沉降是指大气中的氮通过降雨等方式进入水体的过程。

大气中的氮主要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通过降雨中的氮化合物(如氨气、硝酸盐等)溶解在水体中,从而完成氮的沉降过程。

氮的沉降是水体中氮循环的起始阶段。

二、氮的固定氮的固定是指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水体中的氮化合物的过程。

大气中的氮气是无法被大多数生物直接利用的,因为它是相对稳定的双原子分子。

氮的固定主要通过生物固定和非生物固定两种方式进行。

生物固定是指某些特定的细菌通过酶的作用将氮气转化为氨气或有机氮化合物,这种过程被称为生物固氮。

非生物固定是指一些非生物物质(如闪电、大气中的紫外线等)通过氧化反应将氮气转化为氮酸盐等氮化合物。

三、氮的硝化氮的硝化是指氨气或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氮的硝化主要由两个步骤组成,第一步是氨氧化,指氨气被氨氧化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是亚硝酸盐氧化,指亚硝酸盐被亚硝酸盐氧化细菌氧化为硝酸盐。

氮的硝化是水体中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它将有机氮化合物中的氮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无机氮化合物。

四、氮的反硝化氮的反硝化是指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氮的反硝化主要由一些特定的细菌完成,这些细菌能够在缺氧条件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为氮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氮的反硝化是水体中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它将水体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维持了水体中氮的平衡。

五、氮的溶解氮的溶解是指氮化合物在水体中的溶解和扩散的过程。

水体中的氮化合物主要以氨气、硝酸盐和有机氮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氮的溶解是水体中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水体中氮化合物的浓度和分布。

六、氮的沉降和沉积氮的沉降和沉积是指水体中的氮化合物沉降到水底并沉积下来的过程。

水化学第五节 天然水中的有机物

水化学第五节  天然水中的有机物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道天然水中有机物的种类与来源 掌握反映有机物含量的参数 掌握腐殖质对水质的影响
一、天然水中有机物的来源和含量
在天然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一般较低,其来源包括两 个方面。一是在水循环过程中所溶解和携带的有机 成分;二是水生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 有机物质。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是水中各种复杂过程 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淡水水体中有机物的浓度通常 为几个mg C/L,个别(如沼泽水)可高达50 mg C/L;海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范围在0.2~2.0 mg C/L 之间,约为无机成分总含量的百万分之一。
1—10(25) 1—6(21)
(二)按对水质影响和危害方式分类
1. 耗氧有机物 在自然环境中所有有机物在热力学上都是不稳定的, 能被氧化是各种有机物的共同特性,但被氧化的难易程度却有很大差别, 有些有机物易于氧化,有些不易氧化或极难氧化,许多有机物需要在强 氧化剂作用下才能被氧化。耗氧有机物主要指水体中能被大气中氧分子 或与水中溶解氧所氧化的各种有机物质,主要包括动、植物残体和生活 污水及某些工业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易分解的有机物。 其氧化过程大多是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溶解 氧,使水质恶化。由于其危害主要是通过耗氧过程来实现的,因此统称 为耗氧有机物。耗氧有机物本身多数无毒或低毒,在水中氧供给充分的 条件下,容易被氧化降解,最终产物是CO2、H2O等简单无机化合物, 对水体水质不会产生危害。但当氧化降解过程中消耗的氧不能及时得到 补充时,将导致水中的溶解氧迅速降低,同时这些有机物将进行厌氧分 解,产生有机酸、醇、醛类物质及其它还原性产物如H2S、CH4等, 使水 体缺氧、变黑发臭,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及水生生物缺氧窒息或中毒死 亡,水的可利种水体中普遍存在化学性质和组成复杂的有机物,即使未遭受污染, 也会发现水体中存有种类和浓度各异的有机物。人为活动导致大量有机 物质排入水体,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水中有机物通过直接或间接 方式,影响水体物理、化学、生物性质。水中有机物从产生、存在和迁 移转化过程与水生生物(包括微生物、浮游生物、鱼类)组成和生命活 动(繁殖、生长、死亡)过程都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水中有机物参与 和调节水中氧化—还原、沉淀—溶解、络合—解离、吸附—解吸等一系 列物理化学过程,从而影响许多无机成分(特别是重金属元素和过渡金 属元素)的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和生物活性,影响碳酸盐平衡和水体许 多物理化学性质(水色、透明度、表面活性等);水中广泛存在多种持 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它们可被水生生物富集,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 类健康。因此,对水中有机物的深入研究对于水产养殖、水生生物学、 水质保护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章将介绍水体中主要有机物 的种类、来源、含量、及其含量的表示法、以及主要类型有机物在水中 的迁移、转化及其与生物生长和水质的关系等。

水生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和生态效应

水生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和生态效应

水生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和生态效应水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其中,水体是生物体内大量反应的场所。

在这个系统中,一些重要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物质,会在生物和非生物体之间不断循环。

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循环营养物质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来源很多,其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一些营养物质,如氨氮、硝酸盐、磷等。

此外,悬浮物、沉积物和溶解性无机盐也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物质来源。

一旦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它们就会在生态系统中循环,一些更加复杂的生态反应将会得到影响。

水生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类型的氮营养物质、多种有机和无机磷营养物质,以及其他微量营养物质,如铁元素和硅元素等等。

影响营养物质循环的因素有很多。

温度、光、氧和pH值等生理环境因素具有深刻的影响。

其中温度是营养物质转化的最关键的因素,光越强营养物质的生物转化也就越快。

氧气对水中的营养素的转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 pH 值的变化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附和脱附。

此外,微生物的存在也会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转化过程。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是由生态系统的三个主要组分共同完成的。

这三个组分是:生物组分、非生物组分和营养物质循环过程本身。

其中,水中的生物组分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组分。

水体中的生物组分有许多种类,包括浮游植物、底栖生物、鱼类等。

这些生物体在营养物质循环中过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

底栖生物包括蠕虫、甲壳类动物以及软体动物等,它们也是水生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底栖生物善于吸收总磷和铁元素。

相比之下,鱼类在营养物质循环的作用相对较小,但是它们可以通过捕食软体动物、昆虫、浮游生物等来维持生态平衡。

非生物组分是指水体本身以及沉积物和悬浮物等非生命体组成的生态系统部分。

其中,悬浮物是污染源,其增加会给富水成分的水域聚集营养物质带来了不利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指标

水体富营养化指标

水体富营养化指标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含有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导致水体中藻类和其他植物过度生长的现象。

这是由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导致的非点源和点源污染物排放所引起的。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都有负面影响。

为了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科学家和环境保护组织通常使用一些指标来衡量。

总体指标总氮(TN)和总磷(TP)是用来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的两个主要指标。

总氮(TN)是指水体中溶解态氨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的总和。

它可以通过测定这些不同形式氮的浓度之和来确定。

总磷(TP)是指水体中溶解态磷酸盐、有机磷和无机磷的总和。

与总氮一样,总磷也可以通过测定这些不同形式磷的浓度之和来获得。

评估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浓度是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生物指标叶绿素a是水体中藻类存在的一个指标。

藻类是水中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生物指示物,因为它们是水体中主要的养分利用者,当水体中富含养分时,它们会过度生长并形成大量藻华。

通过测定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以评估水体蓝藻和其他藻类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结构指标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之比(chla/TP)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指标。

研究表明,当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之比高于10时,水体就可能发生富营养化。

这是因为当水体富含养分时,藻类过度生长导致水体变绿,同时也会增加水中悬浮物的含量。

因此,通过比较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之比,可以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生态指标水体富营养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显著的。

一些生态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例如,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溶解氧(DO)的减少,造成水体中的生物氧需要增加。

因此,水中溶解氧水平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另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的丰度和多样性也可以用来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综合指标营养状况指数(TROPH)是一个综合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

它是综合考虑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透明度等指标得出的。

水体污染指标

水体污染指标

评价水体污染状况及污染程度可以用一系列指标来表示,这些指标具体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理化指标,另一类是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和营养盐。

1、理化指标包括:水温: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水温密切相关。

水中溶解性气体〔如氧、二氧化碳等〕的溶解度,水中生物和微生物活动,非离子氨、盐度pH 值以及其它溶质都受水温变化的影响。

色度:纯水为无色透明。

清洁水在水层浅时应为无色,深层为浅蓝绿色。

天然水中存在腐殖质、泥土、浮游生物、铁和锰等金属离子,均可使水体着色。

纺织、印染、造纸、食品、有机合成工业的废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染料、生物色素和有色悬浮微粒等,因此常常是使环境水体着色的主要污染。

有色废水常给人以不愉快感,排入环境后又使天然水着色,减弱水体的透光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水的色度单位为度,即在每升溶液中含有 2mg六水合氯化钴〔Ⅱ〕〔相当于钴〕和 1mg铂〔以六价氯铂〔Ⅳ〕酸的形式〕时产生的颜色为 1 度。

臭:无臭无味的水虽不能保证其不含污染物,但有利于使用者对水质的信任。

水中产生臭的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天然物质分解、或微生物、生物活动的结果。

某些物质只要存在零点几微克 / 升即可发觉。

然而,很难鉴定产臭物质的组成。

浊度:是指由于水中含有泥沙、粘土、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悬浮物质所造成的,不仅沉积速度慢而且很难沉积。

由于生活中铁和锰的氢氧化物引起的浊度是十分有害的,必须用特殊的方法才能除去。

天然水经过混凝、沉淀和过滤等处理,可使水变得清澄。

透明度:是指水样的澄清程度,洁净的水是透明的,水中存在悬浮物质和胶体时,透明度便会降低。

通常地下水的透明度较高,由于供水和环境条件不同,其透明度可能不断变化。

透明度与浊度相反,水中悬浮物越多,其透明度就越低。

pH值:是指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PH=-lg αH+。

天然水的pH 值多在 6~ 9 范围内,这也是我国污水排放标准中 pH 值控制范围。

天然水体沉积物中有机氮的研究进展

天然水体沉积物中有机氮的研究进展

其初 级生 产力 ,并影 响水体 中生 物的生 长状况 和生态 群 落结 构 。随着 H B R B S H 固氮 法 在全 A E .O C 世界 的广泛 应 用 ,据估 算 每年大 约有 10×l g的 氮被 人 为 固定 ,其 中大部 分 被用 于 生 产农 业 0 0 肥料 3。S I[ 指 出这 种大量 人为 固定 的氮 将会 随着全 球 的氮循 环 不可避 免地 进入 江河 湖海 以及 M L J
天 然 水 体 沉 积 物 中有 机 氮 的研 究 进 展
吴 怡 邓天龙 廖梦 霞 徐 , 2
(.成 都 ̄ V大学 ,四川 成都 605 ; 1 2_ - 109 2 .中 国科 学院盐 湖研 究所 ,青海


西 宁 800 ) 108
要 :对 2 0多年来 国际上关于沉积物中有机氮 的研究做了综述 和回顾 。氮是重要 的生 源要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O O 6正
广 东微 量 元 素 科 学 G A G O G WELA G Y A S E U U N D N II N U N U K X E
第 1 卷 第 1 期 3 1
1 氮的早期成岩作用
早期 成岩作 用主 要指 在元素 最终进 入沉积 物被永 久埋 藏前发 生 的所 有过 程 的集合 ,这 种过 程
包括 了沉 积物一 水 界面上 发生 的一 系列 的物 理 、化 学 和 生物 的作 用u 。而氮 在 水 环境 中 主要 以 无 机氮 和有机 氮 的形式存 在 ,其 中无 机氮 包 括 氨 氮 (m oi ioe ) a m n n r n 、硝 态 氮 ( ia ioe ) a tg nt t n r n 和 re tg 亚 硝态 氮 (ii ioe ) 因此 ,氮 的早期 成岩作 用 的核心 在 于研究 各 种不 同形 态 的氮 在其 沉 积 ntt nt gn 。 re r 物 中及 界面 的物 能循环 及其迁 移转 化行 为。

水域生态系统的氮磷循环与物质转化研究

水域生态系统的氮磷循环与物质转化研究

水域生态系统的氮磷循环与物质转化研究水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承载着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和提供着人类所需的各种资源。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氮和磷是两个重要的营养元素,它们的循环与转化直接影响着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因此,对水域生态系统中氮磷循环和物质转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氮的循环与转化氮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结构物质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循环和转化对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氮的循环主要包括氮沉积、氮氧化还原、氮脱氧、氮固定等过程。

首先,氮沉积是氮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

通过湍流、降水等途径,大气中的氮化合物沉降到水体中,进而通过生物摄取、解吸和沉积于底泥中。

这些营养盐的沉积对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充足的氮源。

其次,氮氧化还原过程也是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氨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氨氮逐步被氧化为硝酸盐。

而反硝化作用则是指在缺氧条件下,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一过程使得氮在氮气和氮盐的形式间进行转化,维持氮的平衡。

此外,氮脱氧也是氮循环的重要环节。

水体中的氮最终以有机氮的形式被生物摄取,再通过有机氮分解细菌的脱氧作用释放出来。

这种脱氧作用使得氮得以再次进入到水体中,循环利用。

最后,氮固定是氮循环中的重要过程。

通过氮固定作用,将氮转化为可以被生物利用的形式,如生物固氮或人工固氮。

而生物固氮则主要是指一些细菌、蓝藻和海洋植物等能够利用氮气酶将氮气转化为氨氮。

这一过程极大地丰富了水域生态系统中的氮资源。

二、磷的循环与转化磷是生物体内合成核酸和能量储存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磷的循环主要包括磷沉降、磷释放、磷吸附、磷溶解等过程。

首先,磷沉降是磷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

随着水体中溶解性磷的浓度的增加,磷盐会沉积到水体的底泥中,从而形成磷底泥。

这些底泥在一定条件下会释放出溶解态磷,为水体的磷循环提供了来源。

实验二水体氮形态的测定级

实验二水体氮形态的测定级

实验二水体氮形态的测定氮是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等有机物的重要组分,各种形态的氮相互转化和氮循环的平衡变化是环境化学和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图1)。

图1 自然界中的氮素循环Am-氨化作用;As-同化作用;D—反硝化作用;F-生物固氮;N一硝化作用;R一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洁净天然水体中的含氮物质是很少的,水体中含氮物质的主要来源是污废水排放、地表径流、水生生物的代谢和微生物分解作用。

当水体受到含氮有机物污染时,其中的含氮化合物由于水中微生物和氧的作用,可以逐步分解氧化为氨(NH3)或铵(NH4+)、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等简单的无机氮化物。

氨和铵中的氮称为氨氮(NH4+-N),两者的组成和比例取决于水温和pH,亚硝酸盐中的氮称为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中的氮称为硝酸盐氮(NO3--N)。

通常把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称为三氮。

这三种形态氮的含量都可以作为水质指标,分别代表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各个不同阶段。

水体中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相对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含氮有机物污染的时间长短,对了解水体污染历史、分解趋势、水体自净状况及健康危险度评价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见表1)。

水中亚硝酸盐氮过高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长期饮用对儿童的危害更大,由于在酸性溶液中亚硝酸可与仲氨类生成强致癌物亚硝氨,因而水中三氮含量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表1 水体中三氮检出的环境化学意义NH4+-N NO2--N NO3--N 三氮检出的环境化学意义---洁净水+ --水体新近受到污染+ + -受到污染不久,且污染物正在分解中-+ -污染物已分解,但未完全自净-+ + 污染物基本分解完毕,但未完全自净--+ 污染物已无机化,水体基本自净+ -+ 有新近污染,在此之前的污染已基本自净+ + + 以前受到污染,正在自净过程中,且又有新的污染注:表中“十”表示检出,“—”表示不检出。

我国饮用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饮用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饮用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王晏山 颜酉斌 张洪林(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工程系 辽宁抚顺113001) 摘 要 讨论了我国饮用水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铝浓度超标、有机物污染、消毒副产品危害、细菌污染等,同时提出了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饮用水 水处理 污染MainProblemsExistedinDrinkingWaterinChinaandtheSolutionsWangYanshan YanYoubin ZhangHonglin(Dept.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Liaoning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emical Technology Fushun,Liaoning 113001)Abstract Somemainproblemsrelatedwithdrinkingwaterarediscussedinthispaper,suchassuperstandardoftheconcentrationofalu 2minum,organismpollution,harmfulnessofdisinfectantby-productsandthepollutionofbacteria,etc.,meanwhilesomemethodsaresug 2gestedtosolvetheseproblems.Keywords drinkingwater watertreatment pollution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同美国、德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饮用水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某些项目还未规定限值,另一方面已规定限值的项目,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的差距。

尽管如此,我国的生活饮用水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来水厂传统的净水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存在缺陷,这种工艺虽能有效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物质、细菌和大肠杆菌等,但对大量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溶解性的有机物无能为力[1];二是给水管网本身存在问题,主要是给水管网中细菌的重新生长和繁殖。

溶解氧和总氮的关系

溶解氧和总氮的关系

溶解氧和总氮的关系
溶解氧和总氮是水体中两个重要的水质指标,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溶解氧是水中溶解的氧气,通常用mg/L表示,是水体中重要的生物生存和代谢所需的气体。

而总氮是水中各种形式氮的总量,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通常用mg/L表示,是水体中重要的营养物质。

溶解氧和总氮的关系是水质评价中常用的指标之一。

水体中溶解氧和总氮的含量越高,水体的质量就越好。

相反,若水体中总氮过高,则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从而引起水体缺氧、水中生物死亡等问题。

在自然水体中,总氮和溶解氧的含量通常呈现反比关系。

总氮含量高的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相对较低;而总氮含量低的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在自然水体中,总氮和溶解氧是相互影响的。

水中总氮含量高,说明水体中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可以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来源,微生物在分解这些有机物质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从而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另一方面,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也会影响总氮的含量。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质时只能利用无氧代谢,产生大量的氨氮和硝酸盐等无机氮,从而使水体中总氮含量升高。

而水体中溶解氧含量高,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质时可以利用有氧代谢,
产生的氮物质较少,从而使水体中总氮含量降低。

溶解氧和总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是水体中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水质评价和监测中,需要同时考虑到这两个指标的含量变化,以更好地评价水体的质量和健康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世界河流中的总氮有14%~90%由有机氮组成。

而作为有机氮的主要成分,溶解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是多数天然水体中溶解氮的主要组成部分,所占百分比约达60%~69%。

传统观点认为DON是一类难以被利用、生物有效性(bioavailability)低的有机氮库,不会促进水体水质富营养化,因而不重视DON的管理和控制,甚至在水体氮负荷估算时忽略不计DON含量。

DON 是天然水体有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生物有效性及其生态环境效应逐渐受到关注。

目前世界上DON的研究报道主要关注河口、近海和海洋生态系统,而淡水生态系统中的DON研究相对较为缺乏。

能利用DON的浮游植物,特别是一些有毒藻种(如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te、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具有其他藻种所没有的强大竞争力,可在无机氮缺乏而有机氮浓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中很好的生长。

有毒藻种可以产生肝毒素、神经毒素等藻毒素,不利于作为饮用水源的淡水水体的安全保障。

当前我国微污染原水普遍存在有机物含量超标、含氮化合物浓度高、藻类大量繁殖等问题。

另外,DON绝大部分物质本身对人体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

研究发现,水中DON 大部分组成物质本身对人体具有直接或间接致毒作用,可生成更多的消毒副产物、产生较为严重的膜污染等,因此DON 相关研究已成为国际饮用水处理领域新的研究方向。

尤其是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DON 易和消毒剂发生反应生成含氮消毒副产物( N-DBPs) ,如卤化腈、二甲基亚硝胺、卤代硝基甲烷、卤代酰胺等,这些N-DBPs 的浓度远低于三卤甲烷、卤乙酸等常规消毒副产物,但其“三致”特性却远超过后者。

DON 是N-DBPs 的前体物,有效削减DON 是控制消毒过程中N-DBPs 生成的重要手段,而了解微污染原水中DON 的组成规律是关键。

1.淡水水体DON 含量与来源
(1)含量
多数自然水体中的TDN含量与其中的DON密切相关。

开阔海洋表面DON 约占TDN的83%,河口DON约占13%;近海约占18%。

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其DON浓度要比DIN浓度高。

当前,测定DON含量的所有方法都是采用差减法,需依赖于测定总溶解性
氮(TDN, Totaldissolved nitrogen)浓度的测定,然后再减去溶解性无机氮(DIN,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浓度(分别测定的NH4+,NO3-和NO2-浓度的加和),这使得测定结果具有3方面的分析误差,即测定TDN、NH4+和(NO3-、NO2-)的分析误差,因此DON含量测定时,为了提高其测定精度,应尽可能的减少上述3方面的分析误差。

TDN测定的常见方法有:①过硫酸钾硝化湿化学氧化测定NO3-(Persulfate Oxidation, PO);①高温催化氧化至NO,分光光谱或化学发光测定。

(2)来源
DON来源可分为外源和内源两种。

外源包括陆地径流、植物碎屑和土壤淋溶液、沉积物释放与大气沉降等。

内源可能包括藻类、大型植物以及细菌、细胞死亡或自我分解,微型及大型浮游动物捕食和排泄、分泌物释放等。

DON的来源是影响水体中DON含量动态特征的关键因素。

①外源
在淡水水体中,大部分DON来自陆地径流、植物碎屑和土壤淋溶液。

不同流域属性的DON特征因土壤、植被、人类扰动强度等可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沉积物释放是水生态系统中上覆水相DON的重要来源之一,大气DON 输入是水生态系统中DON 的又一重要来源。

①内源
水生态系统中DON内源也是DON来源的重要形式。

DON内源产生的过程包括:藻类胞外分泌物(extracellular exudate production),浮游动物捕食(Zooplankton sloppy feeding),排泄物分解(faecal pellet decay),滤过性毒菌细胞溶解(viralcell lysis),颗粒物溶解,以及细菌转换和释放作用等。

2.淡水水体DON 生物可利用性与估算
(1)生物可利用性
传统观点认为DON是一类难以被利用、生物有效性(bioavailability)低的有机氮库。

研究表明,DON可作为氮源而被藻类和细菌利用,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活性组成成分,可直接参与固氮、同化、氨基化等氮循环过程。

近年来,DON生物可利用性评价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研究范围主要包括雨水和不同土地利用(森林、牧场、湿地、城市和城市郊区)径流输入源的DON对河口、近
海等水体DON生物可利用性和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而对淡水水体(水库、湖泊等)研究较为缺乏。

由氮限制的细菌生物测试的天然水体DON生物有效性一般在8%~72%之间。

天然水体DON的生物有效性变化幅度较大,其原因可能是DON来源不同引起的。

细菌在天然水体DON对藻类的生物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若在藻类培养试验中缺少细菌,可能导致天然水体DON对藻类生物有效性量的低估。

多数研究天然水体DON的生物有效性都集中研究藻类利用尿素、溶解游离氨基酸(dissolvedfree amnio acids, DFAA)和溶解复合氨基酸(dissolved combined amino acids,DCAA)的动力学特征和物质代谢特征。

DFAA能够直接被藻类利用,但是DCAA在藻类吸收之前,须水解为单体和寡聚物或者是通过细菌矿化。

但是尿素、DFAA和DCAA含量占DON的比例较低,不到30%。

因而能被藻类利用的DON化合物应该还有其他一类化合物。

但是完全认识DON库中的所有化合物十分困难,从而很难评估DON的生物有效性。

因而近年来有学者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探讨藻类对废水源DON的生物有效性,一般认为是小相对分子质量的污水源DON易被藻类利用。

另外亲水性和疏水性也是DON化合物的重要化学特征。

藻类利用DON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组分和极性组分特征的报道还很少,尤其是淡水水体。

因而,有必要开展藻类对DON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极性组分的生物有效性研究,深入理解藻类利用DON的化学本质。

随着DON 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水体DON 含量活性很高,是许多微生命体包括有毒藻种的氮营养源,可能导致的饮用水源安全以及富营养化等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淡水水体DON 的研究还较为缺乏。

未来研究应重视淡水水体DON 生物有效性与其化学本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极性等特征)的揭示,尤其是对有毒藻种。

这些成果的取得,有助于深入理解DON 在浮游植物生长中
的重要营养作用与潜在的生态风险、环境效应,有助于阐述淡水水体氮循环过程、水质恶化演变规律和趋势,可为水体环境保护和饮用水供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