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克史学--客观主义史学理论
关于兰克史学的几个观点
关于兰克史学的几个观点摘要:兰克史学是19世纪与20世纪西方史学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学派。
关于兰克学派的史学理论,史学界有三种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是符合实证科学原则的;有的学者认为是反科学的;还有学者认为,兰克史学理论自身也有变化,即从客观走向主观这样一种倾向。
关键词:兰克史学;实证科学;反科学;客观向主观历史在西方成为科学的历史学并且成为西方的史学传统始于十九世纪初。
它是由历史学家兰克奠定的。
兰克史学是十九世纪西方历史学的主流,其治学方式和思想曾在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影响着中外一大批的历史学者。
兰克学派的特点是编撰历史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的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资料都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以及政治家的日记等。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对于兰克史学理论的认识,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它是符合实证科学的作为十九世纪西方史学主流的科学的史学,外国史学界称之为实证主义的史学,是由兰克和他的弟子奠定的。
由兰克确立的实证主义史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前提是,“历史学家根据确凿的史实和通过自己的意识结构所重构的过去,完全符合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兰克根据这种信念提出历史学的任务和方法。
他在他早期的著作《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历史》的序言中说:“人们一向认为历史学的任务是判断过去并且为了将来的世代的利益而教导现在,本著作不指望这样崇高的任务,它仅仅希望说明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1]最后那半句话成为了实证主义史学的座右铭。
在兰克看来,信史处于第一手资料,认为历史学家只有根据原始资料,才能写出公正无私的历史著作。
为了搞清楚事实发生的真相,兰克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遵循三个要素。
首先,必须穷本溯源,依靠和研究原始资料。
要让亲临其境的人说话,看看真正看到那些事件的人是怎样记载的。
在他看来,叙述历史事件是必须严格依据同时代的资料,越是亲临其境者的记载,其史料价值也就越高。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评述
“
( 即研究 班 ) 的方 式
克 终生 不 渝 的 信条 史
”
、
。
所谓
“
如 实 地 说 明历
” ,
培养 了 大 批卓越 的 历史 学家
、
他 的 弟子 们
,
或 简 译为
,
、
“
如 实直 书
具 体 讲也
发 扬光 大 他 的历 史 思 想 和 史 学 方 法 一个 实力 雄厚
。
形成
,
就是 说 然物外
去
,
史 家 的 根本 任务就 是 要 以 一 种超
:
“
历 史 向来 把
丰硕 的 成果 撰写 史
、
。
不 包括他 8 5 岁 高龄 时才 开始 卷
。
为 了 将来 的 利 益 而 评 论过 去 为 它 的 任务
,
。
、
教导 现 在 作
,
逝 世 后 才 完 全 出齐 的 多卷 本 《 世 界 仅
“
对 于 这 样崇 高 的 目 的
。
本书
》,
《 兰 克 全集 》 就 多 达 5 4
是 客观 存 在 的 实 历 史 上 的个体
,
每个 时代 自身 所具 有 的意 义 步 指出
,
”
兰克进 一
,
体
,
具 有 其独 特 的个 体 性
。
要 对 历史 做 宏观 的 理解 和把 握
,
并 非是 为 了某 种 目 的 而 出 现 是 目的 求
,
。
它 的 本 身就
不 能 象 以 往 的历史 哲 学家 那 样 从 某种 最 高 观 念 出 发来 加 以 演绎 地 去辛勤 探 究史 实 身 的 意义 组合
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如实记述”,即撰写历史时决不可因政治或宗教等原因而带有偏见,应做到“如其实在所发生的情形一样”;历史著述的目的,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只要史家不偏不倚地、客观地、通过批判性地检验史料,就可以发现事实,重建历史真相。
兰克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写道:“历史指定给本书的任务是: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可是本书并不敢期望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
它的目的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已。
”兰克强调,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历史学家决不能心存实用的目的,只应追求事实的客观真相,不应褒贬是非,不进行任何价值判断。
这样,兰克认为史料高于一切,历史学家要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就要穷本溯源,收集原始资料,让史料本身说话。
兰克强调,史著是否可信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为使所用的史料确实是可信的,就一定要通过周密的校勘和考证,辨别其真伪。
兰克的这些主张,使得他的历史编纂更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主要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回忆录等。
在西方史学发展史上,兰克还首创了历史研究和教学的新方法,他用研究班(seminar)的教学方法训练出一大批历史学家。
在研究班中,学员可在教授的主持下,围绕某个专题进行教学和研究。
兰克认为,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史学家的培养,仅仅通过讲课是不够的,其不足之处可用研究班的方式来解决。
在研究班中,兰克的学生在史料的鉴别、理解和使用上;在培养不偏不倚的绝对客观态于沛,郭小凌,徐浩著.西方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124再传弟子遍布西方各国,他们大多严格承继兰克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将客观主义视为唯一科学的史学方法,逐渐形成颇有影响的“兰克学派”。
他们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国外,大多是多有成就的史学名家,如美国的班克罗夫特、瑞士的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德国的吉泽布莱希特(Giesebrecht,1814—1889)、乔治-惠芝(Georg Waitz,1813—1886)、威廉·瓦腾巴哈(Wilhelm Wattenbach,1819—1897)和济贝尔(SybeI,1817—189s)等。
兰克史学
兰克的“如实之说”与历史哲学摘要:兰克作为近代史学最重要的史学家,其主要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如实之说”的治史理念和研究型讨论班级的教学模式。
对于“如实之说”所外延出来的历史哲学思想,我们也要加以讨论。
本文试图简单的找出兰克的史学外延。
关键词: 如实之说、史料、历史哲学列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而言,其影响与作用是怎么形容都不会过分的。
他所创立的兰克史学又被称为客观主义史学,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他所倡导的撰史原则仍为今天的史学界所遵循,多年以来人们一直给兰克很高的评价。
一、兰克与史学专业化史学专业化的前提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应当划清界限,这并不是一个十分顺利的过程,更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兰克时代之前的史学家往往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史学家,他们一般都是一身几任,当时的史学实际上被视为文学或者历史哲学的附庸。
这种状况阻碍了史学的进一步发展,更使得它无法赢得独立的学术地位。
如何使史学赢得自己的地位,特别是有没有可能获得像自然科学那样崇高的学术地位,到了19世纪已经成了史学家们面前一个突出的也是现实的问题。
对于历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而言,大学的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在大学复兴之前也有不少学者对于历史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是零星的、孤立的,始终未能成为一种大的气候,历史学也就谈不上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
历史学要想乘着大学复兴这股东风为自己赢得独立的学科地位,进而与其他的社会科学尤其是文学和哲学划清界限,就必须让历史学朝着专业化的道路发展。
兰克在德意志莱比锡大学,兰克接触到了许多当时著名学者的著作,在广泛涉猎知识的过程中,他读到了当时很著名的史家尼布尔的著作,他对尼布尔的思想和治史方法非常的仰慕。
他当时就断言在近代社会中,历史学是可以有地位的。
这里稍微插入一点尼布尔主要著作是《罗马史》。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
1、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2、修昔底德——(约前460—前396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
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3、李维——(前59—公元17年)古罗马学家,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
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并残缺不齐。
创立了通史体例,并重视历史垂训,且文笔优美。
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
尽管如此还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失为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4、塔西佗——(约55—120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
主要著作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
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因而透露出浓厚悲观主义情绪。
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5、《法兰克人史》——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
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 591 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艾因哈德——(770—840年)是法兰克王国、也是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传记家,查理曼帝国"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1历史学概论:以历史本身产生、发展为对象,旨在探讨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为以后历史学的发展和写作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
2历史学本体论:(历史本体论、历史理论)即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与性质的观点和理论,其核心既社会历史观。
3史学方法论:指研究者选择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选择导向性方法的原则。
11客观主义史学:19世纪主要史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兰克,主张历史学应该着重对过去客观历史进程的研究,注重对资料的搜集和批判。
12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合力:
最后动力:(即原动力)恩格斯将其定义为在整个历史中以及个别历史时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的唯一途径;在生产领域则指生产力与支换关系的发展。
7启蒙史学:指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史学流派,发展学派,代表人物有伏尔泰、赫尔德、爱德华?维科,主张历史发展的理性主义,主张对世界史、社会文化史的研究。
8人文史学:指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学发展学派,代表人物有马基雅维利、瓦拉主张人性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主张历史学研究要摆脱中世纪神学的控制,并注重历史研究中考证方法的运用,是西方资本主义史学的开端。
22客体历史:指主体化历史的“生产者”进行加工的自在原形,二者间的关系:既相互吻合又相互背离。
直接动力:(即上层建筑)非原动力的动力,一切来源于经济运动反过来又对经济运动发生反作用的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表现出来的动力,即“直”,历史的“助产婆”。
合力:历史是多种动力合力的结果,是直接动力和最后动力的结合。
13导向性方法:及研究者用来指导自己如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理论原则,即帮助研究者“解释事实”的方法。
9实证主义史学:指19世纪下半期史学代表流派,代表人物有孔德,主张历史学应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派,主张历史研究不能满足于过去发展,且对历史应进行因果规律研究,促进历史学的科学化。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评价
在 这四个典 型例 子中 ,父亲杰森 有 时违 反会话 合作 原则 中数 量的准 则 , 向贪玩好动 的大儿 子直接 陈述 自己的观 点 , 向还有点 娇
的意 志 虽 然是 无 处 不 在 , 一 事 物 都能 体 现 上 帝 的伟 大 , 是 , 每 但 上帝似 乎 更 关注某 些特 定 国家 、 特定 人 物。这样 选择 的 必然结 果 是 历史 叙述 以国家 与政 治人 物 为主题 。因 此 , 致其 史学 研究 也 导 多局 限于 政 治史 领域 ,归根 到 底是 “ 用史 料 中证 据 的性 质 本 所 身 。致 使叙 述 的 范 围从 启蒙 学者 们 的 包 罗万 象 的社 会 文化 史压
保证, 也就保 证 了历 史著作 的真实性 。 把各种 历史事 实看做是 独 他
展 是有 其道 理 的 , 每一 个 时代 都 同样 可 以同 上 帝直 接联 系。 ” 而 历 史个 案 研 究 是 特殊 、 体 的 , 隐 含在 其 中 的 内在 “ 向 ”上 具 而 趋 、 帝 的神 秘 力量是 一 般 性 的、 限 的。 历史 学 就 是从 具 体 的 、 殊 无 特 的个 体 的 感知 出发 , 最终 触 及 到 一般 限 的 内在 “ 向 ”神 秘 无 趋 、
风、 治史能 力 、 处历 史环 境及 其地位 等 多方 面 因素 , 所 以此 来考订 史料 的真伪 。 他坚信 用这种 “ 外证 ” 内证 ” “ 相结合 的方法考 证史料 , 通过语 法 、 体例 等史料表 现形式 判别史 料 , 就能 形成对 史料 的正确 认识 。这是兰 克留给世 人的最 大史学财 富 。 梦, 这比起直来直去给孩子 说教产生 的印象要深 刻得多。 还有在 1 集 中,/J 子本发现 假借慈善捐 款的方式 可以向邻 7 hL 居们集资 , 结果还真集 了 3 0 0 美元 。本骗 钱的 目的就是 要送给父亲
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01 兰克简介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2月21日-1886年5月23日),十九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创始人,也是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近代史学之父”。
主要著述有《拉丁和条顿民族史》、《英国史》、《法国史》、《教皇史》等。
02 基本内容兰克史学是德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创立的,故名。
兰克史学基本思想:1、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 2、重视政治史; 3、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 4、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 5、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6、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 7、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 8、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 9、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
03 基本特点恪守政治史传统(他的史著均以政治史为主题,以16—18世纪的欧洲各国为中心,不写古代史,很少写经济史,把欧洲以外的历史排除在他的史学视野之外,而政治史又渗透强权政治观念和英雄观。
兰克认为,历史生活的基本体现者是国家、民族和教会,三者中国家居首,因此,历史学家必须十分重视国家这一实体。
)严格考证史料(根据原始的文献用文字复原曾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即所谓“如实记述”原则。
兰克强调历史怎样发生,历史书就怎样叙述,而如实记述的前提是依据原始的文献。
他认为,原始文献就是曾经发生过的客观历史的见证,是提供报告的最高的历史见证。
对于原始史料,兰克认为一要通过外部考证方法(原始资料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论据的对照,不用版本的校勘)辨别真伪,二是通过内部考证(抓住史家和史料记载者的动机和性格,追查其资料来源)分辨真伪。
)不作价值判断(兰克主张史家只能“照实录来”,理论抽象不是史家的事。
史家必须超然是非,褒贬之外,无党无派。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比较分析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比较分析作者:王新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5期摘要:在各种史学流派中,有两种史学的特点大相径庭,一种是以兰克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史学;另一种是以离经叛道、抨击传统为特点的后现代主义史学。
这两种史学对历史编纂和历史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
兰克史学主张著史应该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作者在编撰时应该抛弃所有个人因素。
后现代主义史学显得激进甚至偏激。
后现代史学抨击传统史学的客观性原则,甚至认为文史应该不分家,是对传统史学的一个反叛。
它们既不尽相同,又相互影响。
关键词:兰克客观主义史学后现代主义史学异同比较一、兰克客观主义史学内容概要史学史作为历史学重要的分支,一直是一大热门。
从古到今,有很多史学派别,如浪漫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年鉴学派,等等。
其中,兰克史学代表客观主义史学,长期处于史学研究的正统地位,对后世史学研究影响深远。
在看待史学的功用这一方面,兰克学派一反以往浪漫主义史学流派将情感流露于史学编撰及推崇直觉感悟的习惯。
在浪漫主义史学盛行时期,某些浪漫主义史学家习惯于运用深奥的修辞和抒情的手法,对历史过程做细致的详尽的描写,甚至是对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做一系列情景再现,以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激发读者走近历史的兴趣。
兰克学派作为反思浪漫主义史学弊端而产生的产物,其主张史学家著史的职责就是如实还原历史真相。
在兰克《1494—1514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历史》一书中,他强调:“有人认为历史的任务是判断过去并且为了未来世代而启迪现在,本书不敢期望这样崇高的任务。
它仅仅要求表现出事情曾经真正是怎样的……”①兰克以一种纯粹的客观主义态度对待历史学及其功用,认为历史事实的陈述应该绝对的严谨,虽然历史编纂必然是枯燥无味的。
在编撰历史著作方面,兰克主张绝对的如实、客观。
他认为其实历史撰写中主观性很大程度来自作者自身。
因此,他主张“历史学家要摆脱一切先入之见,避免个人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各种偏见,仅仅依靠确凿的史料依据,如实地叙述过去真正发生的事件”②。
论题兰克史学和它的世界影响
论题兰克史学和它的世界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兰克史学及其在世界历史研究领域的深远影响。
兰克史学,源于19世纪的德国,由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创立并发展,它强调历史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实证性,对后世的历史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兰克史学的基本理念、研究方法及其核心观点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兰克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包括对其他历史学派别的影响,以及在当代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兰克史学的价值,以及它在推动世界历史研究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兰克史学的基本观点与特点兰克史学,以德国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兰克为代表,是一种深受19世纪欧洲学术环境影响的史学流派。
兰克史学的基本观点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兰克史学坚持严格的史料批判。
兰克认为,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于对原始史料的细致审查和批判性使用。
他强调,历史学家必须摒弃主观偏见,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对待史料,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这种对史料的重视和批判精神,使得兰克史学在历史学领域中独树一帜。
兰克史学注重历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兰克认为,历史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与其他事件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体系。
因此,他在研究历史时,注重从整体和长远的视角出发,探讨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脉络。
兰克史学还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兰克认为,历史研究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论,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对待历史,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他主张通过严谨的史料分析和逻辑推理,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使历史研究成为一种具有科学性的学科。
兰克史学的这些基本观点与特点,在当时的历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历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也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兰克史学的世界影响也不容忽视,它对于世界各地的历史研究都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世界史学
第八章1、兰克学派:兰克在柏林大学开创了历史研讨班的授课方式,带出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形成了德国史学中的兰克派(即通常认为的客观主义史学派),外国学生将他的学术思想西欧其他国家和美国,乃至中国。
兰克的主要史学思想: 1)史料批判原则: 史料的分类及价值;史料的考证方法;2)“直觉”理解:3)客观公正的撰史原则; 4)历史研究以政治军事史内容为主。
2、普鲁士学派:活跃于19世纪的德国史坛的政治史学派,以达尔曼为精神之父,主要代表有聚贝尔、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
主要是鼓吹民族主义,通过历史著述论证普鲁士统一德国这一政治使命的学者。
他们崇尚强权政治,不少人走向了沙文主义。
但他们在德意志统一中也成为一批文化先锋,对后来德意志的历史甚至于哲学都留下了非常深的积累3、实证主义史学—近代西方史学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孔德奠定了实证主义哲学之基础,并将之运用到历史研究当中去,批评历史虚无主义,提倡在历史研究中进行比较。
主要代表有巴克尔、布克哈特、泰纳等。
他们看来,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家在实验室研究自然科学没什么两样,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却陷入了将历史现象等同于自然现象的困境。
4、蒙森:德国19世纪著名历史学家,充分实践兰克精神。
代表作是《罗马史》,此著作卓越的史才与漂亮的文笔非常自然地结合在一起,190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著述丰富,而且史料扎实,在自己涉及的每一个史实专门领域内,几乎都以其创新精神留下了划时代的巨著,继兰克之后又把德国史学的繁荣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
5、19世纪后期英法实证主义的代表?巴克尔、伯里、泰纳、古郎治、孔德6、埃及学、迈锡尼学、亚述学奠基人?商博良、施里曼、罗林森7、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批判历史哲学人物?狄尔泰、柯林武德、克罗齐、罗素、比尔德、贝克尔、怀特8、首创希腊化的史学家——德罗伊森首创心理史家——兰普雷希特牛津学派奠基者——威廉。
斯塔布斯剑桥学派最有影响——阿克顿历史相对主义之父——狄尔泰9、思考客观史学与实证史学的异同相同点:在方法论上,都强调史料的重要性,真实性,将史料的作用放在史学研究的第一位,强调对史料的探本溯源,揭示史料与史实的关系,因此,都主张如实直书,研究范围为都比较窄。
略述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
略述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高明1240210016兰克史学是指由德国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所创立的一支史学流派。
兰克史学基本思想是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重视政治史;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
后世人认为他的史学思想属于客观主义或者实证主义的史学,又或者有人认为他的史学理论属于唯心主义的史学,“客观主义标榜…超阶级‟、…超党派‟地分析研究社会现象,把科学性和党性对立起来,反对认识历史的因果关系,忽视理论在研究中的指导作用,也是一种唯心史观的表现”。
我所想说的是兰克的史学思想并不能以某一个单纯的史学流派来概括,他的史学思想体系是十分复杂的,对后世史学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如果单纯认为兰克的史学是“客观的”、“科学的”,那就把贯穿兰克史学思想始终的上帝无处不在的理论给忽视了,这很不明智。
兰克认为“没有上帝就没有一切,不经过上帝便没有生命”,认为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还原历史真相,更重要的是发现历史中更神秘,隐藏得更深的东西,即发现上帝。
这种思想显然与他所出生的背景十分相关,他自出生以来就受路德教教义、启蒙思想家的浪漫主义等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史学“浪漫主义色彩很浓”,唯心的思想观也在其史学著作中自然地显现出来。
而他的这种把史学寄托在上帝身上的做法,在我们今天看来无疑是十分可笑的。
但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他的这种思想观影响他的重要的史学方法的产生。
这就是他认为民族和国家是“活生生的、个别性的、独特的”,认为研究历史“得以会见往日的英雄豪杰”,这是“人生快事”。
这种英雄史观是其政治史的支柱思想,这一点也是后世新史学家们的批判之所在。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整理版)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科学: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
4.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
在这一学派中,涌现出大批硕果累累的著名史学家,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而兰克本人则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
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等。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诸流派。
5.客观主义史学:兰克倡导的客观主义史学,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以“如实直书”为基础2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3以史料批判为保证。
客观主义史学积极参与了19世纪西方社会普及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的过程,这是它的基本贡献。
除此之外,客观主义史学家们积极倡导和运用的史料考证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自瓦拉以来到博学时代的史料考证传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略论兰克客观主义史学对20世纪前期中国现代史学的影响
略论兰克客观主义史学对20世纪前期中国现代史学的影响【摘要】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如实直书”的基本原则;富于历史批判精神;重视原始资料。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对20世纪前期中国现代史学的影响很深远,对中国现代史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客观主义史学;兰克利奥波尔德·冯·兰克(Leopold V on Ranke .1795~1886 ),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史学家。
他毕生从事著述,长达六十年,仅全集就有五十四卷。
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及其理论方法世代相传,影响深远。
1 兰克的生平兰克出身于德国图林根地区一个笃信路德教的中产阶级家庭。
1814年,兰克进入莱比锡大学进行学习。
1824年,他的处女作《拉丁与条顿民族史》出版后,一举成名,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
1834年到1836年,他的巅峰之作《教皇史》三卷相继问世。
该书以其丰富的史料,严谨的叙事及在认识论和史料评注方面的独创性而引起学术界的轰动。
随后,兰克还相继出版了《普鲁士史》、《法国史》等一系列撰写西欧历史的著作。
兰克晚年,着力于完成《世界史》的创作,尽管直到最后,他未能完成其《世界史》的全部创作,但他撰写史书的精神却影响着历代史家。
该书在他生前仅出版了七卷,后由他的门生续编了两卷。
1886年,兰克病逝。
2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的基本观点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2.1 “如实直书”的基本原则兰克在其第一部著作《拉丁与条顿民族史》中提到:“历史向来把为了将来的利益而评论过去、教导现在作为它的任务。
对于这样崇高的功用,本书是不敢想望的。
它的目的只不过是要陈述实际发生的事情”[1]。
所谓的“如实直书”,也就是要求史学家们要以一种超然物外、不偏不倚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情立场的去看待过去,把历史上所发生的人物、事件弄清楚,并如实记录下来即可。
兰克认为,要达到“如实直书”,要坚持两个原则:客观公正和“事实至上”,不能轻易的评判是非曲直,更不能以史学家所处时代的价值观念去理解古人的行为曲直等等。
第五节 客观主义史学.p
第五节 客观主义史学
三、兰克史学与兰克学派 兰克生平和著述 兰克史学的特点 兰克史学的得失 兰克学派
第五节 客观主义史学
兰
十
克 生
九 世 纪
平
德
和 著
国 历 史
述 利奥波德·冯·兰克
Leopold von Ranke 1795-1886
学 大 师
第五节 客观主义史学
兰
1814年 就读莱比锡大学
第五节 客观主义史学
史家
代表作
史学成就和影响
特奥多尔·蒙森
Theodor Mommsen 1817-1903
《拉丁铭文集 成》
《奥斯坎语言 研究》
《年代学》 《罗马货币史
》 《罗马史》
认为进行历史研 究的首要任务便是发 现和检验可获得的证 据,表现为搜集并考 证资料的真实性;重 现了一个人们过去不 曾认识到的更为真实 的罗马共和国;著述 丰富,留下许多有创 新精神的划时代巨著。
克
1818年 法兰克福中学任教﹡
生 平 和
1824年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1494-1514》出版
1825年 成为柏林大学“非常 额”教授
著
1827年 环欧“科学旅行”
述
1836年 升任柏林大学教授
1841年 被任命为国家史官
利奥波德·冯·兰克 Leopold von Ranke
1795-1886
1871年 从柏林大学退休 1886年5月病逝,享年91岁
二、
第五节 客观主义史学
客 观
19世纪德国人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以
主 及德国史学的繁荣﹡
义
史 史学的专业化,哥丁根学派的培养模
学 产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 3-史学观与学派
阶级斗争史观:十九世纪最重要的史学思想之一,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也尔等倡导以“阶级斗争”不断创造历史的阶级史观。
在解释历史时,运用了阶级斗争的学说,把阶级斗争视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动力,认识到阶级斗争产生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对立,宣扬资产阶级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客观主义史学:十九世纪史学思想的主流,称雄西方史坛百余年,由兰克学派倡导。
主要倡导以“如实直书”为基础,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以史料批判为保证。
形成“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其最大的“失”过分强调客观性的科学理性,对历史发展的规律避而不谈。
哥丁根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等。
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
普鲁士学派:活跃于十九世纪的德国史坛的政治史学派,以达尔曼为精神之父,主要代表有聚贝尔、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
主要是鼓吹民族主义,通过历史著述论证普鲁士统一德国这一政治使命的学者。
他们崇尚强权政治,不少人走向了沙文主义。
但他们在德意志统一中也成为一批文化先锋,对后来德意志的历史甚至于哲学都留下了非常深的积累。
实证主义史学:近代西方史学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孔德奠定了实证主义哲学之基础,并将之运用到历史研究当中去,批评历史虚无主义,提倡在历史研究中进行比较。
主要代表有巴克尔、布克哈特、泰纳等。
他们看来,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家在实验室研究自然科学没什么两样,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却陷入了将历史现象等同于自然现象的困境。
文化形态学:又称社会形态学、比较形态学,现代西方史学最为重要流派之一。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整理版)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科学: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
4.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
在这一学派中,涌现出大批硕果累累的著名史学家,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而兰克本人则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
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等。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诸流派。
5.客观主义史学:兰克倡导的客观主义史学,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以“如实直书”为基础2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3以史料批判为保证。
客观主义史学积极参与了19世纪西方社会普及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的过程,这是它的基本贡献。
除此之外,客观主义史学家们积极倡导和运用的史料考证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自瓦拉以来到博学时代的史料考证传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论客观主义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的异同-兼论兰克史学的定性问题
论客观主义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的异同-兼论兰克史学的定性
问题
易兰
【期刊名称】《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26)0z1
【摘要】@@ 下九世纪,兰克及其学派独步史坛,代表着十九世纪西方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极深远。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易兰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O
【相关文献】
1.傅斯年史学思想中的传统史学与兰克史学 [J], 王琳;窦强
2.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比较分析 [J], 王新
3.符号学视野中的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 --也谈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的异同 [J], 杨学民
4.略论实证主义史学与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的异同 [J], 徐善伟
5.乾嘉学派与兰克学派史学之比较——“中国史学史”和“史学概论”教改比较研究 [J], 李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克史学--客观主义史学理论
客观主义史学理论主要是指兰克所提出并倡导的一整套的收集、辨别、运用史料的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套撰写历史著作的基本原则
(1)史料批判原则
一是对史料的分类及其各自价值的认定,二是史料考证方法。
其一,史料按照来源不同,可以分为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他们都是历史研究必不可少的材料来源。
其二,第一手史料主要是指一些客观档案文献、当事人的书信回忆录等。
其三,第一手史料是可信的、真实的,第二手史料是值得怀疑的、需要考证的。
为了确保史料的准确性,兰克总结出一套史料批判方法。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证”与“内证”。
所谓“外证”,指的是参比不同国家、地区的相关的史料,不同历史学家的相关著作,以及同时代其他的相关记录等,已确定历史事实。
所谓“内证”,主要是指依据著作内部的相关情况,并结合作者的身世、性格、心理以及所处的立场等,来鉴别史料的真伪。
(2)“直觉”理解
历史著作的撰写是一个包含历史收集、整理、编排并使之运用于写作的过程。
首先,“直觉”能深入地理解单个历史事件的历史整体;其次,“直觉”能触及单个事件之间的一般联系;最后,“直觉”是历史理解的最高方式,也是其最后方式。
从历史研究的认识的整体个过程来看,史料考证方式和“直觉”这两种方式,都是实现“如实直书”这一历史认识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两者都是客观主义史学的重要的组成内容,都为把“如实直书”这种理想转变为现实坐出了贡献。
(3)客观公正的撰写原则
历史学要成为科学,要与自然科学并驾齐驱,就必然要想办法消除历史研究者的主观性的影响,确保历史著作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针对史学研究存在的主观问题,兰克已经通关史料考证方法,将史料编辑者的主观性排除在历史研究之外,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真本人的主观性这一问题了。
具体而言,记在撰写历史著作时,“首先就是不折不饶的而且严格驯服地遵循着他那些权威材料的引导”。
(4)历史研究以政治军事史内容为主
在兰克的观念里,历史著作应该“翔实的探讨每一个处在十分活跃或者霸主地位的国家、政权以及个人”,因为这些国家、政权以及个人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历史研究者通过研究探究这些政治内容,“就能够更好地把握这些事物发展的主要脉络、它们的发展方向以及决定它们行为动机的思考观念”,最终更好的解释整个历史。
在他看来,历史著作的主角只能是那些在历史舞台上最耀眼的人物、民族与国家。
此外,历史研究需要以确定可信的大量的史料为基础,而古往今来遗留下来的原始文献,因而,这也使倡导史料考证方法的兰克比较容易偏向于以政治外交内容作为历史著作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