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教学目标:

了解这一时期各种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观点,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知识点:

“革命文学”的倡导、普罗文学、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后期创造社、太阳社、左联、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左联的代表性刊物、文艺大众化运动、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拉普、文艺自由论及第三种文学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口号的传入、刘西渭的《咀华集》

“普罗文学”即无产阶级大众的文学。“普罗”是法语普罗列塔利亚的简称,意思为无产阶级的。“普罗文学”虽然源自法国,却是在苏联繁荣起来的,并增添丰富了“大众”的含义。普罗文学遵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学是政治经济的产物,左联也宣传他的政治功能,并使之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学。

“拉普”全称为“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

“纳普”: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连盟。

重点难点:

1、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2、左翼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与得失

3、左翼作家与自由主义两大文学思潮的对立

一、30年代文学的显著特征

1927年的政变。

1928年1月,太阳社蒋光赤、钱杏邨等创办《太阳》月刊,同时创造社李初梨、冯乃超、彭康等人创办《文化批判》;创造社的《创造月刊》发生“突变”;这些都标志着“革命文学”的兴起。

1928年3月,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创办《新月》月刊,主张“独立”、“健康”、“尊严”原则。

1、第二个十年,即30年代文学发展的总体特征:

A、文学思潮的空前政治化。

B、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文坛上起决定性作用。

C、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及其他多种倾向的文学彼此对立竞争,又共同丰富这一时期的创作。

二、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1929年9月,国民党提出“三民主义文艺”的口号,在南京办起中国文艺社,刊行《文艺月刊》;在上海则有《民国日报》的文艺周刊与《觉悟》副刊,公开宣言打倒“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建设三民主义的新文学”。

1930年3月,“左联”成立,国民党发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出版《前锋周报》与《前锋月刊》,在《宣言》里提出统一于“民族主义”的“中心意识”。

在30年代决定着文学的基本面貌的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及其文学和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其文学。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一般又称为左翼文学运动。以“左联”为中心,拥有二批发表园地,包括“左联”成立以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和“左联”成立前后的《拓荒者》(蒋光慈主编)、《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月报》(姚蓬子、周起应主编)、《光明》半月刊(洪深、沈起予编辑)等刊物和秘密发行的《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

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运动:著名的刊物有《文学》(傅东华、王统照主编)、《文学季刊》(郑振铎、章靳以主编)、《文学月刊》(巴金、章靳以主编)、《文丛》(巴金、章靳以主编)、《论语》(林语堂等主编)、《骆驼草》(周作人、冯文炳、冯至等编辑)、《文学杂志》(朱光潜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沈从文、萧乾主编)、《水星》(卞之琳、沈从文、李健吾等主编)、《现代》(施蛰存等主编)、《新月》(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罗隆基等编辑)。此外,开明书店(叶圣陶、夏丏尊等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吴朗西、巴金等主持)、生活书店(邹韬奋等主持)等也是文学活动的主要园地;其中开明书店的《开明文学新刊》、生活书店的《创作文库》及文化生活出版社的《文学丛刊》等,都有广泛影响。无产阶级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的各自发展、演变,构成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他们之间文艺思想上的斗争、文学创作上的互相竞争,共同活跃着30年代的文坛。

三、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1、1928年革命文学倡导的原因:

A、国共合作的破裂,

B、上海聚集了一批经过革命实际活动的作家,一批留日归来的激进青年与之汇合,

C、接受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以文学革命推动政治革命,

D、受苏联“拉普”等外来思潮的影响,形成革命文学理论基础。

2、1928年由创造社和太阳社倡导的“革命文学”基本主张:

明确提出文学的任务就是革命的工具,提出新文学队伍要按照阶级性质重新划线站队,

并据此开展了对五四新文学资深作家的批判。

3、鲁迅等人对“革命文学”倡导者“左”的思潮的反批评

鲁迅注意区隔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反对“组织生活论”,“工具论”。

4、关于“左联”:

①成立:时间地点及鲁迅的重要讲话(《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②历史贡献:

A、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

B、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C、积极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鲁迅的“拿来主义”。

D、探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新写实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5、对“左联”批判“文艺自由论”和“第三种文学论”的再思考

A、“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提出及影响。

B、自由人胡秋原与第三种人苏汶的观点。

C、特殊历史条件下“左联”的批判行动。

四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1、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在与自由主义文艺思潮论争的过程中,在与自由注意文艺思潮的论争的过程中,在不断克服自身的左倾幼稚病的过程中.成为影响巨大的文学主潮。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在理论和创作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实绩,并对主流文学起到某种补充和纠偏作用。

自由主义代表作家: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等。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朱光潜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们一方面具有超离现实、不合时代需求的缺失,另一方面表现了对于艺术创作的某些规律的重视。

2、主要文艺论争

A、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的论争:

①“新月派”:时间、源流、主要人物、主要观点。

②论争的代表作家、论争的焦点:人性论和天才论。

③鲁迅坚持与“左”右两种倾向进行斗争。

B、左翼作家与“性灵文学”的论争:即“小品文论争”。

论争背景与主要人物。林语堂、周作人“性灵文学”,主张“自我表现”,即“闲适”、“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