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
第七章 存在主义
焦虑把自己同其他人区别开来
我是自由的,不同于受人摆布的物, 我是自由的,不同于受人摆布的物,我可 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抉择, 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抉择,并自行负 责。 我是被无缘无故的“ 到这个世界上, 我是被无缘无故的“抛”到这个世界上, 我不能选择父母,老师和出生年代。 我不能选择父母,老师和出生年代。 大部分时间我活的像别人一样, 大部分时间我活的像别人一样,没有做我 独自能做的事, 独自能做的事,因而被标准化和非个人化 了。
权力意志
尼采所谓的权力意志是一个存在论概念。看待和 尼采所谓的权力意志是一个存在论概念。 描述宇宙的一般方式,看待世界的方式, 描述宇宙的一般方式,看待世界的方式,而非某 种本质现象,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的世界。 种本质现象,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的世界。 生命就是权力意志, 生命就是权力意志,人类最大的悲剧就是自相残 动物的残忍出于天性,而人在创造残忍。 杀,动物的残忍出于天性,而人在创造残忍。 人类认知当中也存在权力意志。 人类认知当中也存在权力意志。我们用概念去把 握世界,或者把世界本身变成概念。 握世界,或者把世界本身变成概念。 权力意志否认绝对真理。 权力意志否认绝对真理。我们明明知道概念名称 不等于具体事物,但仍然要使用, 不等于具体事物,但仍然要使用,就是因为离开 这些概念我们无法生活。 这些概念我们无法生活。
第七章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
第七章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被称为“存在主义”,其核心概念是存在和存在的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一、存在与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将人类存在看作是在真理和存在之间的关系,存在不仅仅是单纯的存在,而是一种向往和寻求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存在意义。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的意义不是提前确定好的,不是基于一些绝对的价值,而是在不断地行动和选择中不断完善和变化的。
二、世界与被遮蔽性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的真正问题在于他们生活的世界不是一种透明的存在,而是一种被遮蔽的存在。
存在的被遮蔽性来源于人类对现实的盲目,这种盲目来自人们的主观偏见和自我中心主义,使他们无法看到事物的本来面貌。
三、自我与他者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他者的关系。
他主张,人类必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而社会是由大量的他者构成的。
只有当人们摆脱了自我中心主义的束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和他者共同构成的,才能真正理解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总结: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存在的真正问题,回答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哲学问题,尤其是人类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问题,提出了存在在奋斗和寻求中不断完善和变化的观点,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反思和探索,才能发现真理。
他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自我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存在主义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
1.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以存在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出发 点。他认为,过去的哲学研究专注于“存在者”, 而忽略了“存在”,而存在乃是任何一个存在者 在 具有任何内容的时候都必然已经具有的性质,没 有存在,就不可能有存在者。 然而,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追溯到一 种存在者,这种存在者必须在具有任何内容之前 就已经明确他的存在。在海德格尔看来,只有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不久,法国就迅速地被德国法 西斯的军队占领,这使法国的知识分子深感失望、痛苦, 心情沮丧,这为存在主义在法国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 壤。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特、马塞尔、卡 缪、梅洛-庞蒂等人。其中萨特的影响最大。 萨特早年曾赴德国学习,并师从海德格尔学习存在 主义哲学。他于1943年出版的《存在与虚无》系统反映 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存在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萨特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 的本质是人自己选择的结果。
第三节 存在主义的基本教育主张 一、教育目的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被无缘无故地抛到 这个世界上来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 所以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的目的就 是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 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因此, 教育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 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五、人生是一场悲剧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 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 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 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 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 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 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 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要在荒诞的世界中使自己的生活不荒诞, 使自己的生活有意义,那就要珍惜自己短暂 存在的价值,坚决地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东 西,努力作一个自由的人。
存在主义理论
存在主义理论概念: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一战后形成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以超越主客、心物二分的存在论取代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它从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出发,强调人的超越和创造活动、以及人的自由和责任,是 20世纪西方各国影响最广的哲学流派之一。
存在主义反对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近代思辨理性主义,强调哲学应该研究具体个体的生活、经验以及历史境遇,关注个体内部非理性的主观情绪体验(恶心、荒谬、焦虑、恐惧、死亡的体验),阐发了有关个体行为、自由、选择及其责任的哲学学说。
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来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它的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他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为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代表人物:让·保罗·萨特巴黎人,可能是20世纪最负盛誉的哲学家,经常与其终身伴侣西蒙•德•波伏娃一起周游世界。
他的名字成了存在主义运动的同义词。
他撰写了大量剧本、小说和哲学著作,最著名的是《存在与虚无》(1943)。
曾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这个荣誉。
她公共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深深地介入到政治左派中。
在他去世时,有几千人自发地涌上街头加入出殡队伍。
诚如报刊标题所言:“法兰西失去了她的良心。
”索伦·克尔凯郭尔有神论存在主义的先驱,生于哥本哈根,并在此度过了他的一生。
美国文学存在主义
让-保罗· 萨特
出生于巴黎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童年丧父,父亲是海军 军官。自幼身体孱弱,右眼失明,左眼斜视。一生充满了 戏剧性和传奇性色彩。
他不赞成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不赞成资本主义。一生 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战 后的历次斗争中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 表示同情,反对冷战。 于1955年9月访问中国,受到高规格的接待。9月29日在 人民大会堂出席了周恩来主持的国庆招待会,10月1日登 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国庆观礼。 晚年他仍积极参加社会政治运动,是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 的积极支持者。他善于用戏剧、小说等文艺形式通俗地表 达晦涩艰深的存在主义哲学内容。1980年4月15日去世。
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鲜明的哲理性和寓意思辫性 作为哲人,萨特、加缪和波伏娃等作家善于对自然、社会和 人类的生存状态进行哲理性的深层透视,而非用诗人的细腻情感 来感受这一切。他们的文学作品着重影响的是读者与观众的理智, 而非着重影响他们的感情。 2.主观感受真实性原则 存在主义文学的真实性严格区别于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 由于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观色彩和非理性特点,这就为萨特等人的 文学艺术作品在认识现实、感受社会生活时打下深深的烙印。 3.极限境遇与自由选择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在荒诞中存在,然后通过自由 选择去创造自己的本质。所谓存在,在萨特的戏剧中就是“境遇” 或“环境”,遇到生存的危机,他或苦闷、消沉,或进取、抗争, 他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最后以自己的方式解决危机。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
• 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
• 法国的萨特、阿尔贝· 加缪、西蒙娜· 德· 波伏 娃、马塞尔、梅洛庞帝等人
• 美国的巴雷特、蒂利克等人
存在主义
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
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 (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 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 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 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 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 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丐纪,才 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 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 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 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雅斯贝尔斯
卡尔· 西奥多· 雅斯贝尔斯 (1883—1969),德国 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 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 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 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 自我考察等问题。他强调 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 性。
萨特
让· 保罗· 萨特(1905一 1980)。法国作家,哲学家, 社会活劢与家,法国无神论存 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19岁 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 后任中学哲学教师。1933年 在柏林法兰西学院哲学系学习。 第二次丐界大戓爆发被应征入 伍。1940年被德军俘虏,次 年获释,后参加法国地下抵抗 运劢。另有,同名图书《萨 特》。
存在主义
一.存在主义简介 二.存在主义代表人物
什么叫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乊一。这 一名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塞尔提出。存在 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 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兊思主义三大类, 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劢当作最真实存 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 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 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 彩。
介绍
存在主义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萨特的格言: “存在先于本质” 。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乊 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戒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 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 道德标准戒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 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丌是评价他是个什 么人物。813— 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 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 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 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他 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 据乊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 乊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 认为哲学研究的丌是客观存在 而是个人的“存在”,哲学的 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 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第五讲 存在主义
按照封建礼教的思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即使是丈夫死了,祥林嫂还是祥林家的媳妇, 不应该离开婆家,但她却大胆地选择了背叛、 逃离,这与萨特的“存在即选择”又发生了 巧合。也就是说祥林嫂从这时开始要自己为 自己做主了。
世界是荒谬的,存在是偶然的,人生是痛 苦的,但人能以自由选择赋予自己的存在以 新的意义和价值。萨特宣扬为自由而斗争的 《苍蝇》很好地表达了这种自由选择观,象 征性地表达了反抗德国法西斯铁蹄践踏的现 实政治寓意。
阿伽门农的儿子俄瑞斯忒斯王子坚信复仇的正义 性, 勇敢作出违抗神意的选择并承担一切后果。他 杀死犯罪的母亲及其情夫,为父报仇,并带走了所 有的苍蝇,把阿尔戈斯城的人民从罪恶的精神负担 中解救出来, 其思想和行为正是萨特“自由选
萨特:“人并不是首先存在以便后来成 为自由的, 人的存在和他‘是自由的’ 这两者之间没有区别。” 萨特所言的自由乃是一种思想与精神的 独立性,是无条件的、无限的自由,其 主要表现就是人能够自由的思想,人的 意志有绝对的自由, 决定自己的一切事 情而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限制。
个体在世界上按照自己的欲望来塑造自己 时所获得的一种存在 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它是真正的存在,同 时却又是一种虚无。因为它是自由的,不 确定的。它永远不是什么东西,它总要成 为什么东西。因此它使“现在”永远成为 对自我的否定和不满足,就此成为虚无。 它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不断把它所是的 自在虚无化。 自为的存在在本质上具有否定性和超越性 :它不是其所是,而是其所不是,永远相 异于自身。
她第一次嫁到什么地方去了,也不知道,只 是知道她的婆婆“是山里人模样”,可能是 比后来的贺家墺近一些且离卫家山不很远的 一个山村吧。她的娘家还有什么人,也不知 道。根据后来的情况看,她极可能是个孤儿。 “孤儿”就如同“弃儿”,按照生命哲学的 观点,人类就是大自然的“弃儿”: “与动物 形成对比,人在本质上是不确定的。就是说, 人的生活并不遵循一个预先建立的进程,而 大自然似乎只做完一半就让他上路了。大自 然把另一半留给人自己去完成。”
什么是存在主义?
什么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在20世纪上半叶达到了鼎盛。
它的思考跨越了从人的存在、自由、意义、痛苦、死亡等重大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存在主义观点。
那么,到底什么是存在主义呢?一、存在主义思想的起源存在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德国,由马丁·海德格尔和尼采等人提出,并在法国的许多思想家中得到发展和推广。
存在主义思想最早体现在诗歌和文学中,如博尔赫斯、卡夫卡等作品,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哲学思潮。
二、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1. 人的存在是自由而感性的存在主义认为人类的存在是自由的,不受先天或后天因素的限制。
人是一个感性的存在,不仅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还有意识到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存在。
2. 人类创造自己的意义存在主义认为人的生命没有先天的意义,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创造和选择来追求生命的意义。
人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和后果,并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3. 痛苦是存在主义的核心存在主义认为人类的痛苦是它的核心概念,人类必须直面痛苦,甚至选择自己的痛苦,才能真正地认识和体验人生。
4. 死亡是人类无法避免的现实存在主义认为死亡是人类最难以接受也无法避免的现实之一。
而正是对死亡的认识,促使人们更加热爱和珍视自己的生命。
三、存在主义在当今社会的意义1. 人类的存在与自由以存在主义为基础思考人类的存在问题,呼吁人们对自己的自由进行深度思考,为人类自由的实现提供思路。
2. 增强个体意识存在主义提醒人们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增强个体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为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个体化的思路。
3. 接受和面对痛苦在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中,痛苦现实而普遍,教人们主动接受痛苦并积极应对痛苦,学会平衡自己的心理,是现代社会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导。
通过对存在主义的解读,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生命充满着艰辛和挑战,但人要勇敢地面对现实,以自己的奋斗和行动创造属于自己的命运。
存在主义
五、实践框架
实践原则 是人类经验的主要基石。 自由是解放和负担。 本真性是解放的关键,“自欺”是处理。 问题的普遍的不成功策略。 存在被体验为无能为力;每个人应该接受责任。 存在主义需要共享的主观历程和伙伴取向 认知到控制性、权威性与非指导性工作之间的张力。 存在时运动。 存在的自由和自为创造性的过程是政治解放的基础。
一、存在主义产生的背景
1.时代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现代 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它的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 然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他也同时发现自 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 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 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 己异化。在他迫切地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 ,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
卡尔· 西奥多· 雅斯贝尔斯指出,存在主义所说的“存在”,不是指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指主观 精神的存在。存在主义从人的主观精神状态,从情绪、冲动、意志、生活体验、烦恼意识、畏惧感情 、悲观情调等等去强调主观精神的第一性。雅斯贝尔斯还指出,这种“存在”是不能用概念把握的, 而只能加以体验。 雅斯贝尔斯在其《哲学》中详尽地叙述了人们体验的三种存在方式: 客体存在。他指出,人们首先是在各种各样的时空客体中把握存在的,对时空客体的研究是各门科 学的事情。他怀疑科学知识,否认科学不断深入认识世界的能力,认为科学只能不充分地把握“真正 存在的东西”,而不能得到统一的、完整的世界图景,唯有“真正哲学地窥测世界”才能超越各门科学 的界限。 自我存在。他指出,哲学思维以“阐明实存”为课题,这个课题就是阐明自我,阐明我们的实存。他 主张一种反求诸已、不假于外的主观理论,认为我们的存在从来都不是作为客体给予我们的,而只有 通过一次飞跃,我们才能脱离感性事物的时空世界,进入“自我存在”这个实存的世界。在他看来,我 诚然是我的本质,但我不认识这种本质,只有在盲目行动中,我的本质才移到我这里。由此出发,他 把爱、共存、交往、畏惧、孤独、自我神化等,当作进入自我存在、意识到自我的本质的形式。 自在存在。他指出,在自我存在的阶段,我既有自身也有环境,或者艰苦卓绝,坚持奋斗,或者精 疲力尽,逆来顺受,既有快乐也有痛苦,既有恐惧也有希望,还不能自满自足。为了得到自满自足, 他主张从自我存在飞向自在存在,从世界飞向上帝。他断言,只有人在认识时空客体的活动中遭到失 败的时候,只有人在实存的自满自足欲望中遭到失败的时候,他才会力求达到超越的本质,而密码就 是人们达到自在存在的哲学语言,就是上帝在世界中显现自身的形象。
存在主义
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人本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发 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将他的存在主义思想换成更通俗 的话来说,那就是: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和实现自我。
四
萨特•观点
存在主义哲学三个基本原则
1.“存在先于本质”,即人的“自我”决定自己的本质。人首先存在,然后按自己的 意志造就自身;生活本是一片虚无,全靠自己赋予生活以意义。人生不是别的,乃是 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2.“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认为在这个“主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人 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而人只是这个 荒谬、冷酷处境中的一个痛苦的人,世界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 人生是痛苦的。穷人是如此,富人也如此。 3.“自由选择”。 这是存在主义的精义。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即人在选择自己的 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它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 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如果存在确实先于 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换言之,决定 论是没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
「 存 在 主 义 」
简介
存在主义,又称为生存主义,当代西 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其根本的特征是把 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 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 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 自由的哲学。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 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目录
索伦·克尔凯郭尔 海德格尔
雅斯贝尔斯
萨特 尼采
壹
索伦·克尔凯郭尔•观点
存在主义之父
两大观点
一是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其意义 是指人的生存是被动的、命定的 (人之出生是男是女都不能由自己 决定),可是人可以利用自己命定 的这种存在,去创造自己的本质。 所以人之所贵,并非由于他有一个 命定的存在,并非由于他的历史背 景、家世,亦非由于他出身的地位, 而是在于人有选择改造自己的本质 1、感性存在:感性的存在通常是追 求自己的快乐,追求轻薄的人生, 追求自己自私的一面,是从维持生 命到享乐方面的存在。 2、理性存在:是一种比较严肃的、 尽责的人生,以理性的方法、哲学 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使自己 对别人尽到伦理责任,合于社会道 德的存在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前言:一战后形成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以超越主客、心物二分的存在论取代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它从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出发,强调人的超越和创造活动、以及人的自由和责任,是20世纪西方各国影响最广的哲学流派之一。
今天主要介绍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和萨特的思想观点。
一、存在主义概况: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产生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
它于20世纪30年代末兴起于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欧美,波及亚非诸国,60、70年代逐渐衰落二、存在主义的基本特征:“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流派。
它是在胡塞尔现象学推动下的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的进一步发展,可归入广义的现象学运动之内。
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基本倾向同早期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等人一脉相承。
他们否定和批驳所有主客二分的哲学(包括实证主义),他们并不排斥对本体论问题的研究,但认为这应当从先于和超越主客、心物等二分的人的存在本身出发,而且本体论不应当做任何形式的实体论,而应当当做关于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存在论。
他们的哲学的出发点是用现象学方法把人的存在还原为先于主客、心物分立的纯粹意识活动。
后者不是实体性的存在,而只是一种必然指向对象的朦胧的意向活动。
纯粹意识活动就是意识的意向性,它可以而且必然揭示、但并不派生出对象世界的存在。
他们认为人的本真的、始原性的存在先于主客二分,不能将其作为认识对象以认知的方式达到,只能揭示,而揭示就是对人的有效率领存在方式的描绘、解释(释义)。
他们的现象学方法也是一种解释学的方法。
由于存在主义哲学家往往把对烦恼、畏惧、对死亡的忧虑等非理性(非认知方式)的心理体验当做人的本真存在的基本方式,认为只有揭示它们才能揭示人的真正存在。
他们强调认定超越性,认为人的存在就是不断超出自己的界限。
人的存在就是人的超越和创造活动,就是人的生活、行动和实践,而这些都意味着自由。
第四章 存在主义
二、雅斯贝尔斯
卡尔〃雅斯贝尔斯 [Karl Jaspers 1883.02.23 -1969.02.26],德国哲学家,精神病学家, 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主要代表之一。 出生于德国南部奥登堡,父亲是律师,后来 成为银行家。他自幼体弱多病,青少年时罹 患心脏病及支气管扩张症,一生未能治愈。 1901 年进海德堡大学主修法律,次年转往慕 尼黑大学继续就读,后又转往柏林大学和哥 庭根(1903-1908)大学主修医学。1909 年 2 月以《思念家乡与犯罪行为》的论文获得海 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通过考试取得精 神科医师资格
此在——能够追问在者的在的独特在者
“在”的意义要通过人的“在”来表达 “此在”相比起其他的“在者”的特殊 地位: ——在“在者”状态上的优先地位,“此 在”的“在”是生存,是一种可能性 ——“此在”在本体论中具有优先地位, “此在”对自身的“在”的追问就是 “此在”的“在”的意义 ——“此在”对“在”的领会包括了对其 他“在者”的领会
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
本体论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的基本问题 区别“在”to be与“在者”being 认为传统本体论混淆了二者,事实上在是基 础和先决条件,是在者的存在方式 海德格尔主张重新建立以“在”为基础的本 体论,是为基本本体论。 方法论:现象学方法——直接显示、澄清在 的意义的结构的方法,主张现象即是本质, 是先验意识现象
纳粹运动兴起后,他参加了纳粹党,并于 1933年4月-1934年2月任弗莱堡大学校长。 因为他与纳粹的这段牵连,1945-1951年 期间,法国占领军当局禁止他授课。海德格 尔对于他与纳粹的关系,似乎也没有多少反 省,他在1952年出版的《形而上学导论》一 书中还说,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运动的内在 真理与伟大之处”。尽管海德格尔参与纳粹 运动是他的历史污点,但不能因此说他的哲 学就是纳粹思想的反映。后来的反纳粹的存 在主义者也能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受到启发 和鼓舞。这些事实表明,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的思想往往要比他在某一阶段的政治观点有 更远的意义。
存在主义概论
第一章什么是存在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1)、物质和客观实在性2)、运动和状态性3)、世界的构成二、存在主义的世界观1)、世界的四级结构2)、各级结构的基本性质3)、各级结构的根本性质三、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基本命题1)、存在主义的思想和基本命题2)、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矛盾论产生的过程第二章存在主义的社会观一、人类社会的构成二、存在主义的矛盾论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四、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根本矛盾1)、两个矛盾的四个元素2)、两个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两个矛盾的关系4)、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影响的途径第三章存在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一、理论稳态下的社会理论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二、不同社会阶段的主要政治特征三、社会发展中的几个现象和问题1)、社会关系不发生质变的环境下的人群秩序重构2)、基本矛盾解决对社会的影响3)、人权的扩大和政治的集中4)、人群意识和阶级意识5)、党派制的多党执政四、现实社会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第四章存在主义的经济观一、封闭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1)、社会发展中经济分级结构的形成2)、经济分级结构的性质3)、价值和价格4)、价值和价格的关系5)、价值流动的动力和经济危机二、一体化经济的分级结构第五章存在主义的几个基本的问题一、人的形成1)、人群2)、社会3)、人和动物的区别二、劳动的意义1)、生物的进化2)、劳动的作用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三、关于国家1)、国家的概念2)、国家的标志3)、国家的文明三、关于因果1)、存在主义因果的理解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2)、没有发展变化就没有因果3)、没有分级结构就没有因果4)、由因到果的过程第六章社会财富的分配一、社会的前分配1)、经济结构层次的分配2)、阶级关系的分配二、社会的后分配三、资本的增值第七章什么是社会主义一、什么是社会主义二、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1)、社会主义存在的理论基础2)、中国社会主义建立的现实基础3)、无产阶级意识领导下的人群革4)、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社会主义严重社会问题的根源1)、中国社会主义初期的生产关系2)、社会分配的偏失3)、文化大革命的产生四、社会主义的发展1)、无产阶级专政与一党执政2)、保持纯净的阶级性是阶级专政的根本条件3)、保障公有化和私有化的和谐发展4)、培养科学阶级认识的社会政治观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差别第八章未来的共产主义一、共产主义的政治特点1)、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和创造资源2)、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二、共产主义是理性时代的开始第一章什么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更深层与更全面的解释与完善也在不断的进行,存在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深化和拓展。
存在主义大白话解释
存在主义大白话解释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流派,主张人类的存在是绝对的,人应该为自己的存在负责,而不是依赖于外部的权威或价值观。
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存在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的存在是在他的行为之后才能找到意义和价值。
存在主义认为人类是自由的、孤独的存在,必须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选择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没有固定的本质或意义,只有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定义自己的存在。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自由意志是无限的,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目标,而不受传统的规范或道德的束缚。
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焦虑”。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会带来焦虑和不安感。
人必须面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种责任感会使人感到焦虑和孤独。
存在主义认为这种焦虑是人类存在的本质,人必须接受和面对自己的存在方式。
存在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绝对自由”。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没有任何外部的权威或规范可以限制。
人的存在是自由的,只有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才能找到意义和价值。
存在主义主张人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存在,不依赖于外部的权威或规范,勇敢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目标。
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可以用“存在先于本质”和“绝对自由”来概括。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是绝对的,没有固定的本质或意义,只有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定义自己的存在。
人的自由是无限的,只有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才能找到意义和价值。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必须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负责,面对自己的存在方式,接受自己的选择和行为的后果。
存在主义的思想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选择的重要性,主张人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存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目标。
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对人类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自由意志和责任的思考和探讨。
第四章 存在主义
三、孤独的个人
1. “存在” 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却是 一个只能适用于个人的概念。 “存在” 意 味着一个人自己的生活过程,包括自我参与、 自由选择以及自我负责三个环节。 (1)自我参与就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 生活,这表现为积极地、 主动地参与人生的 全过程,而不随波逐流地附从于他人的生活 方式。克尔凯郭尔承认,并非每一个人都在 自我参与生活。他有一个比喻:生活好比是 驾驶马车,有的人在打瞌睡,任马拉他,有的 则驾驭着马任意驰骋,只是后一种人才是存 在着的人,前一种人并不存在,他们的生活与 动物并没有什么差别。
从理论根源上分析, 存在主义与现象学 有着渊源关系, 属于广义的现象学运动。现 象学所主张的“回到事物本身”的口号要 求人们把最熟悉、最本真、最接近的东西 当作哲学研究对象, 海德格尔把胡塞尔所说 的“ 现象”从“ 先验自我”领域转到了 “人的存在”的领域, 这是现象学发展的必 然结果。存在主义者大多是由研究胡塞尔 的著作开始的, 独立地得出了与海德格尔相 似的结论, 也有人直接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 可以说, 现象学使存在主义成为一种哲学, 而不仅仅是一种一般性的社会思潮。研究 和学习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 必须注重其现 象学的基础部分。
(3)个人的责任感来自自我参与和自 由选择。只有一个存在的个人才会为自己 选择和参与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群体意 识为推诿责任提供了借口,一个随波逐流的 人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会把责任 推卸给群体。克尔凯郭尔强调自我实现,所 要实现的正是个人责任感。
2、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体验世界, 拥有相对于每个个人的主观真理。 克尔凯郭尔说,真理都是主观的,因为,真正重要 的问题是如何成为一个存在的个人,这个问题不可 能被思想、 理性所解决。科学和哲学的道理不能 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不是真理。这一问题要靠自由 选择,最终靠信仰解决。克尔凯郭尔对真理有一个 著名的定义: 真理是客观的不确定性对最为激情的内在性 的适应过程的依附……是客观依附于激情的适应 过程,这是存在的个人可以获得的最高真理。
存在主义
第四章存在主义(提纲)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一个哲学流派。
它立足于揭示人的真正“存在”,阐释人的存在的意义和方式,从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第一节存在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存在主义的产生和流行与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日趋严重以及人的异化现象的加剧紧密相连,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危机的产物。
存在主义以个人的存在为其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以此为中心对人的问题进行了哲学反思,具有非常鲜明的人学特征。
一、存在主义产生的背景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40年代到60年代广泛流行于西方社会。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危机有密切关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存在主义的中心在德国,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是其创始人和最大的代表。
第二次大战爆发之后,法国成了存在主义的另一个中心,以萨特为最大的代表,其代表人物还有:梅洛—庞蒂(Merleau-Ponty 1908—1961)、马尔塞(Gabrie Marcel 1889—1978)、卡缪(Albert Gamüs 1913—1960)。
存在主义作为人本主义思潮的第三代,一直把描述和揭露在充满矛盾和危机的现代社会中人的个性的丧失,人的自由被剥夺,人为异己的力量所支配,人已不再是作为人而存在,把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异化状态,恢复人的个性和尊严,实现人的价值,作为其哲学的中心任务。
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意志主义、生命哲学等,但作为其直接的思想渊源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 1813—1855)的“孤独的个人”的哲学思想和胡塞尔的现象学。
二、存在主义的基本特征存在主义的内部派别林立,仍然具有许多共同的理论倾向,从而构成一种哲学思潮。
第一,存在主义都反对主客二分的传统哲学,反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反对实证主义思潮的观点。
他们不排斥对本体论的研究,但主张以超越主客、心物二元论的存在论来取代传统哲学的本体论。
第八章存在主义-精选
思想是作为此在的人对存在者的存在的显 露、澄明和呈现,也就是存在者的存在呈现于 人的思想中。此在的思与存在者的在是同一的。
3.语言是存在的家
此在的思通过语言而呈现,“语言 是存在的家”。本质上讲,语言不是表 达知识的工具,也不是逻辑和句法结构, 而是对存在的意义的直接揭示。表面上 看是人在说话,但本源上讲,是他先从 存在那里听到了这些话,所以,说话的 是语言而不是人。
E.把孤独、烦恼、畏惧、绝望、迷惘、忧虑等 非理性心理体验当作人的本真存新论的基本方 式,因而既具有悲观色彩,又强调超越性追求。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
二、存在主义产生和流传
1.产生:
存在主义哲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的德国。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雅 斯贝尔斯(1883-1969)各自提出。一战 中德国战败,国内充满了孤独、忧虑、 烦恼、恐惧的悲观情绪。鼓吹从烦恼、 忧虑迷惘中领会生的意义的存在主义客 观上迎合了这一要求,很快在德国流行 起来。纳粹上台后狂热又笼罩德国,具 有悲观色彩的存在主义便不再流行。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
2.流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中心
由德国转移到法国。主要代表人物萨特、 马塞尔(1889-1978)、波伏娃、梅洛庞蒂(1908-1961)等。法国二战中被德 国占领,深受创伤,消沉颓废、悲观失 望情绪蔓延,存在主义为苦闷、烦恼的 知识分子提供一种安慰。60年代后,走 向衰落。
a、现象学一元论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主张用“现象的一 元论”来取代“使哲学感到困惑的二元论”。
“现象的一元论”指的是胡塞尔以来用现象学 方法来超越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等的对立。
b、反思前的意识
传统认识论所说的意识是反思的意识,即 把意识本身当作对象的意识。反思的意识 不是直接指向对象,而是指向关于对象的 意识,因而是第二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
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塞尔提出。
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简介存在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存在主义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存在主义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保罗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l'existence pré cè de l'essenc)。
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评价他是个什么人物。
存在主义否认神或其它任何预先定义的规则的存在。
保罗·萨特反对任何人生中“阻逆”的因素,因为它们缩小人的自由选择的余地。
假如没有这些阻力的话,那么一个人的唯一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他选择哪一条路走。
然而人是自由的;即使他在自欺中,仍有潜力与可能。
·保罗·萨特也提出:“他人是地狱”。
这一观点看似与“人有选择的自由”观点相矛盾,其实每个人选择是自由的,但对于选择后的结果,每个人有无法逃避的责任,人在选择的过程中,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由,但每个人的自由就可能影响他人的自由,所以称“他人是地狱”。
产生背景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
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
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
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
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
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思想流派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
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索伦·克尔凯郭尔克尔凯戈尔,丹麦哲学家、神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
他出生于可本哈根一个笃信基督教的暴发的羊毛商人家庭。
由于担心上帝的惩罚,一家人笼罩在焦虑、忧郁的氛围中,克尔凯戈尔一生也是在忧郁中度过,终身隐居。
当时丹麦是德国的附属,生活在落后的农业国丹麦的资产阶级,非常害怕革命,他们害怕当时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并且被资产阶级自由派的革命思潮弄得惊慌失措。
克尔凯戈尔在哲学著作《恐惧的概念》中奠定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
基督教存在主义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否认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存在。
认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只能是存在于个人内心中的东西,是人的个性,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实在,是万物的尺度,人即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但这不是感性、思维的意识,而是非理性的意识,是个人的心理体验。
当个人处于心理体验这种意识中时,最直接、最生动、最深切体验到的是痛苦、热情、需要、情欲、模棱两可、暖昧不清、荒谬、动摇等的存在,它是纯主观性的、最基本的存在。
克尔凯郭尔的为人十分矛盾,在他看来,十九世纪的中心事实是,一度存在的基督文明已经不复存在,为此他专门写了《对基督教世界的攻击》来论述这个问题。
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基督教徒,并且他认为所有的教徒都应向他学习!虽然他认为,基督教只关心个人的东西,而没有关注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他的思想不符。
正因为克尔凯郭尔个人思想的矛盾,使他并不被世人接受,人们往往抓住他的某些缺陷大做文章,却忽略了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尔凯郭尔主张现代性的主要运动是向群体社会漂移。
而这样的高度集体化和外在化的群体社会,同时也意味着个体的死亡。
在这里,克尔凯郭尔否定了个体存在的作用,忽视了现实世界存在的意义,不但超前,而且过分极端,导致他很不被人喜欢,常常被别人反驳。
卡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一次大战后,存在主义在德国开始盛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
一次大战后,德奥失败,十月革命成功,1918-1928年柏林工人起义、武装斗争等等,严重威胁着德国资产阶级生存,在他们之中充满了忧虑、烦恼、恐惧以及悲观失望等阴暗绪。
然而他们又不甘心失败,时刻企图东山再起,复仇雪耻,为发泄他们的阴暗情绪并把这种情绪引上自我奋斗的道路,从而把知识分子中的悲观、消沉颓废情绪纳入到资产阶级的复仇轨道,存在主义哲学就应动而生了。
而当希特勒的纳粹党正式上台,德国大资产阶级再次得势时,他们对存在主义所鼓吹的那套消沉颓废思想便不那么特别爱好了。
雅斯贝尔斯继承克尔凯戈尔的基督教存在主义,主张追求上帝,认为哲学应从“存在者”——“人”出发,关心其在危机中的生存问题。
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最有创见的哲学家,他宣扬无神论存在主义,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要代表之一。
他在《1927)中第一次提出了存在主义这一称谓,并促使存在主义理论系统化、明确化。
对于"人是如何存在"的问题,他指出,作为存在"的人,面对的是“虚无”,孤独无依,永远陷于烦恼痛苦之中。
他认为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同他的自下而上条件相脱节,面对着的是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即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人永远只能忧虑和恐惧。
正是忧虑和恐惧,才揭示人的真实存在。
他提出,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忧虑、恐惧使人通向存在,只有存在,才谈得上自我选择的自由,它与光明和快乐相联系。
对存在的理解本身就确定了此在的存在——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创始者,他受尼采的影响很深。
他说:“只有当我们开始思的时候,我们才能听见尼采的呼号。
”海德格尔认为,全部的西方思想史只关注存在着的事物,而遗忘了存在着的事物的存在。
这是哲学研究上的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是如何揭示这一点,他借用了其师胡塞尔的现象学作为工具。
“现象”这个词在希腊文中表示“自行显现”,故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即意味着让事物自己说明自己的企图。
他说:“只有我们不去企图把事物硬塞进我们为其制造的观念的框框中去时,它才能向我们显现自己。
”这里是他开始反驳尼采认为知识归根结蒂是权力意志的表现的观点。
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我们并不能靠强力、靠征服和压制来认识一个客体,而只能任其自然,以此来使它展示出它自己究竟是什么。
笛卡尔所意识的存在,即“我思,故我在。
”而海德格尔一举撕破了笛卡尔哲学的图画。
他说,人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世界中的存在。
人就在世界之中,因为人完全处于存在之中。
他把人看成是一个存在的场或是领域,场的中心并没有所谓的精神实体或者自我实体。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人存在价值的看法。
他认为,“我将要死”并不是世界中的一个外在的和公开的事实,而是我自己存在的一种内在可能性。
我随时都可能要死,因此死就是我现在的可能性,而且我也肯定会死,无论是死于哪种方式,因此死又是我存在的极端性。
它是我各种可能性中最极端、最绝对的一个。
承认了死就是承认了人的有限性,因此海德格尔也研究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对于人的有限性的体验,不在于其周界、延伸范围,而在于它存在的核心中。
——人都是有限的,因为它的存在充满非存在!海德格尔就是这么矛论述着这个问题。
·保罗·萨特二次大战后,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占据重要地位,确立了基督教存在主义。
一些作家,通过文学创作进行宣传,扩大了存在主义的影响。
法国的存在主义基本上分为两大派:以西蒙娜.魏尔、加布尔埃尔.马赛尔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以·保罗萨特、阿尔贝.加缪、德.博瓦尔为代表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它又称为萨特的存在主义,或简称为存在主义。
法国在二战中充满消极颓废、悲观失望情绪,知识分子中形成一种由于苦闷、孤独、被遗弃、找不到出路而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的风尚。
于是,标榜个人的生活、自由、存在放在第一位的萨特的存在主义受到极大欢迎,被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当作最时髦的哲学。
至50-60年代,它成为全欧最流行的哲学思潮。
萨特将存在分为两种: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是一个物体同其本身等同的存在。
自为的存在同意识一起扩展,而意识的实质就在于它永远是自身。
萨特认为,我们的思想超越自身、超越一切,因此人类的存在永远是自我超越的:我们在存在中永远超越自我。
因此,我们无法占有我们的存在,我们的存在永远在我们自身之外,也就是说,存在先于本质。
但是,萨特没有意识到,在它的理论体系中,有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却恰恰没有存在!自为和自在若没有一个已存在的空间任其施展,它们又怎么存在主义的集大成都萨特在研究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抛弃了克尔凯戈尔的宗教神秘主义,继承并发展了胡塞尔的非理性主义,形成了他自成体系的哲学思想无神论的存在主义。
从此,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跨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当代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哲学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其一是“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
“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
”所谓存在,首先是“自我”存在,是“自我感觉到的存在”,我不存在,则一切都不存在。
所谓“存在先于本质”,即是“自我”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的“自我”决定自己的本质。
其二是“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认为在这个“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
而人只是这个荒谬、冷酷处境中的一个痛苦的人,世界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人生是痛苦的。
穷人是如此,富人也如此。
其三是“自由选择”。
这是存在主义的精义。
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即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
它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
“如果存在确实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换言之决定论是没有的--人是自由的。
人即自由。
”萨特认为,人在事物面前,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作出“自由选择”,这种人就等于丢掉了个性,失去“自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不仅是存在主义文学的思想核心,而且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各个流派的思想基础。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尼采喊出了“上帝死了”的口号,提出了绝对意志论,影响了欧洲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
他呼吁现在的人类应该走向终结,我们应该创造“超人”,用以取代人类继续存在在这个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