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例谈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方法
![例谈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a513d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5.png)
例谈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方法等高线(contour)是表示地形景观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将地形面分解成多个子区域,从而能够清楚地展示地形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contour map)是一种表示地形景观的重要图表,它可以帮助我们用一张图来直观地展示地形形势。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方法,是构建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工具,也是影响地形图展示精度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例谈的形式,介绍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用计算方法。
1.地形景观简单统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每个等高线都会连接组成地形景观的各个顶点(vertex),从而形成不同的地形景观。
地形景观的简单统计,就是将整个地形景观中的各个部分,依据其不同的组成部分进行统计。
比如,地形景观中有多少个等高线,有多少个组成等高线的顶点,以及各个等高线的长度等。
2.地形景观拓扑信息地形景观的拓扑信息,是指地形景观中相互关联的顶点,以及各个顶点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地形景观的拓扑信息描述的是,地形景观中的各个等高线顶点以及等高线之间的关系。
比如,哪些顶点相邻,哪些顶点是等高线的尖锐点,哪些顶点是等高线的平滑点等。
3.等高线角度计算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每条等高线都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
等高线角度计算,就是在地形景观中计算出每条等高线的方向和角度,以此来精确表示地形景观的方向和角度。
4.等高线曲率计算等高线曲率计算,是指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计算每条等高线的曲率,以此来描述地形景观的曲率。
曲率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是基于二次曲率、后验求解、边长比变换等方法。
5.地形要素分析地形要素分析,是指从等高线地形图中,提取出地形要素,以此帮助地形学者更容易识别地形要素。
比如,可以提取出平坡、坡脊、山谷、峰顶等地形要素。
6.地形距离计算地形距离计算,是指从等高线地形图中,计算出不同顶点之间的距离,从而用来表示地形的距离关系。
比如,从点A到点B的距离,从点A到点C的距离等。
以上便是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用计算方法。
22版: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步步高)
![22版: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步步高)](https://img.taocdn.com/s3/m/c86f0b5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d.png)
右图为“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等高距为200 m,湖泊东侧有 被河流切割成落差为90 m的峡谷。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湖泊水面的海拔可能为
√ A.1 450 m B.1 420 m C.1 550 m
D.1 65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 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 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d<H<(n+1)△d。如图所示A、B两点 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H<400 m。 4.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 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T差=(0.6 ℃·H相)/10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拟 修 建 一 条 直 达 山 顶 的 观 光 索 道,最合适的线路是
√A.从甲处到山顶
B.从乙处到山顶 C.从丙处到山顶 D.从丁处到山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从甲处到山顶的地形是山 谷,索道经过山谷上空,与地面 高差大,可观赏激流及山谷两侧 风光,甲处位于河流沿岸,游客 还可以进行水上项目活动,丰富 旅游内容,A对;
5.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计算(图中a>b) (1)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 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 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 b,则d<b,即“小于小的”。 (2)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 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a,则 d>a,即“大于大的”。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cd50e0b8f67c1cfad6b82b.png)
值。)
根据等高线重叠的状况,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 并估算断崖的相对高度
(1)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D ) A、59m B、99m D、259m C、199m (2)断崖底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A ) A、51m B、50m C、151m D、150m (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断 崖的相对高度( A ) A、150m B、250m C、251m D、149m
例.
A
• 两点间相对高度的计算: • (n-1)x等高距<H< (n+1)x等高距
A点的海拔: 50< H <300
悬崖顶的海拔: 250≤H <300
悬崖底的海拔: 50< H ≤100 150≤ H <250 悬崖的相对高度:
②计算陡崖的高度。
陡崖的相对高度Δ H的取值范
围是:
(n-1)d≤Δ H<(n+1)d。 陡崖崖顶的海拔: H大≤H顶<H大+d。 陡崖崖底的海拔: 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 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计算高度。
①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和温差。
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
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差=H高-H低。
A:若A、B两地都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 对高度就是两地的海拔差. B:若A点在等高线上,B点不在等高线上, 两地的相对高度:较高点A的海拔-较低点B 海拔估计值 C: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h: (n-1)d ﹤h﹤(n+1)d, 其中n为两地间不 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从地形剖面图上看,G点到H点之间没有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问题的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问题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5dcbc3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19.png)
300 250
m m
E
150m 250m
100m 50 m
F
150m<Δh<250m
例2,等高距为50米旳等高线地形图,有5条等高线 经过旳陡崖旳相对高差是多少?
分析:设p为陡崖旳最高点,Q为陡崖最低点
50 P
①
50
满足已经有5条等高线经过旳条件 最高点P可能在①处,也可能在①以上 不超出一种等高距旳位置
A,A处 B,B处 C,P处 D,Q处
分析Q 80
B
98100001,图重中叠分陡旳析崖等有高: 3线条最等大高值线为经5过0,最,等小高值距为为3010
A
P 70
陡崖顶部可能在50处,也可能在50以上
不超出一种等高距位置.即50≤h崖顶﹤60
2030405060 70
陡崖底部可能在30处,也可能在30下列
②
③
④ ⑤
50 50
200m 300m
50
50 Q
满足已经有5条等高线经过旳条件 最低点Q可能在⑤处,也可能在⑤下列
不超出一种等高距旳位置
则PQ旳相对高差:200m≤Δh<300m
例3,图中陡崖旳相对高度为多少?
分析:
P Q 图中档高线投影重叠旳陡崖处有5条
等高线经过,重叠旳等高线最大值为
180,最小值为100。 设p为陡崖旳最高点,Q为陡崖最低点
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旳大小 (1)百分比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 旳密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 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C˃A ˃ D ˃ B
(2)百分比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旳水 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 坡度越小。
D>C>B>A
高三地理 最易错系列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知识点
![高三地理 最易错系列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c489d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1.png)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1.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的方法(1)公式计算法: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利用公式(n-1)d m<H<(n+1)d m。
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H<400 m。
(2)直接计算法:根据图中各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如图中A点海拔为300~400 m,B点海拔为0~100 m,则A、B的相对高度为(300-100)m<H<(400-0)m。
2.闭合等高线区域内高度(海拔)的判断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海拔)低于较低值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海拔)高于较高值等高线的值,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如下表:大于大的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A高度(海拔)高于200米,而B低于100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小于小的高考试题中多以等高线为背景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相关计算进行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等高线的递变规律,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
d为一处洼地,故d周围闭合等高线数值应和两侧等高线中较小的相等。
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即可。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m,瀑布的落差为72 m.据此回答(1)~(2)题.(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 m B.230 mC.340 m D.420 m(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 m B.310 mC.360 m D.410 m【答案】(1)D (2)C【易错剖析】此题易错点是对瀑布的落差为72米的理解,瀑布位于桥梁之上,学生容易忽略这一点,而是简单的套用公式(n-1)d<H<(n+1)d,这就要求学生做题时,需要结合试题的实际情况,明白不同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如何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
![如何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25eff64f12d2af90342e60e.png)
方法技巧:如何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m。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2)陡崖的绝对高度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4.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1)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
(2)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H<400m。
5.估算坡度(1)应用:一般情况下,如果坡度大于25°,则不宜修建梯田,因此,在山区能否修建梯田,常会用到坡度计算;此外山区道路修建也会对坡度进行估算。
(2)计算:公式tanα=h/L。
(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
L为两点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
α为坡度,可由h/L的值再从数学用表中查出。
)【典型例题】(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思维过程1.由图名、图例可知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分布着山峰、河湖、瀑布、桥梁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bb35ceb5fbfc77da269b18f.png)
(n—1)d<H<(n+1)d
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可得A、B两 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H<400m
课堂练习
读 “ 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
图 ”( 单位:米 ) ,回答 1 ~ 2 题。
1.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A.平原 C.丘陵 B.山地 D.低缓高原
A>C>D>B
(3)坡的类型
均匀坡
等高线疏密均匀
凸坡
等高线下密上疏
凹坡
等高线上密下疏
均匀坡、凹坡通视情况好,凸坡通视情况差,地势高且无障碍物 通视情况好
3、河流流向的判断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 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 走向,再根据“水往 低处流”即可判断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 向进行判断,河流的 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 方向相反
等高线地形图中,多条等高线重合处为 陡崖。据此可知陡崖出现在图中西南侧三条等高线相交处。根据图中等 高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其等高距为 50米。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 算公式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大于等于 100米小于200米,则运动员在 攀岩运动中上升的垂直高度可能为135米。
解析 答案
右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 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 100米。据此完成3~4题。
③鞍部 ③山顶 ③山顶 ③山顶
④山顶 ④鞍部 ④鞍部 ④鞍部
答案
6.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250
t
b
250 200 150 100 0
崖底下限
崖顶下限
≥200
崖底上限
≤150
b
Hale Waihona Puke >100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
第三讲等高线图的相关计算
![第三讲等高线图的相关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ad66114aef8941ea66e05b8.png)
第三讲等高线图的相关计算
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问题 1.推算等高线的值:(判断点的海拔) 2.相对高度的计算: 3.气温的比较: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 4.崖顶、崖底、陡崖高度的计算 5.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1.图10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10中a和b的数值可
00 350
C.500 250
D.500 350
例题5.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回答1--2题。
1.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P为山坡上洼地 ②Q为山坡上洼地
3.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方法: (1)知道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 (2)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oc/100m T差=0.6oc/100m *H差 可算出来两地的温度垂 直差异。
B A
例10:A的温度为200C,那么B地的温度是多少?
4.陡崖的相关计算问题
1、图中M处最可能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是( ) A.跳水运动 B.滑雪运动 C.飞行运动 D.攀岩运动 2、图中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崖顶)相对于甲城 镇的高度可能为( ) A.508m B.316m C.264m D.198m
B.420米 D.180米
例13.读图,回答1-2题
1.河流ab段的流向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2.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 A.59m B.99m C.199m D.259m
学案: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
![学案: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ab4360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2.png)
①相对高度较大处应考虑气温的垂直变化,对流层下部的垂直变化率为 0.6 ℃/100 m。
②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易成雾,造成污染。
(7)打井深度计算
A.380 米 B.590 米 C.499 米 D.610 米 A .180 米 B.280 米 C.460 米 D.500 米
(3)对图中 P、Q 海拔的比较,准确的是( )
①P 一定比 Q 高 ②P 一定比 Q 低 ③P 可能比 Q 低 500 米 ④Q 可能比 P 高 150 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通过等高线和等潜水线计算至少打多深井才能出水。h=a-b,h 为井深,a 为等高线值,b 为等 潜水线值。
2.地形图的应用: ① 选“点”:要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等。如选择气象观测站, 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面较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 疗养院的建设 一般要考虑有充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在等高线图上,常常要求 学生根据光照条件选择适宜地点修建疗养院。 ②选“线”:主要有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线等。
5.若 b 海拔高度为 200 米,a 的海拔高度为 300 米,
则 P、Q 处的海拔高度为。 Nhomakorabea①200<P<300 ②300<P<400 ③100<Q<200
④200<Q<300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计算等高线地形图中陡崖相对高 度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长度和面积的量10算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长度和面积的量10算](https://img.taocdn.com/s3/m/acb2b5bb65ce0508763213d2.png)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长度和面积的量算(原创)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地理科学系陈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
专业从事高考地理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预测邮编054001.邮箱:zhangbingtong@地理计算越来越注重和实际应用结合。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计算有: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库容、土石方等估算。
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计算方法。
一、长度的量算长度的量算分两种:一种是直线长度的量算,一种是曲线长度的量算。
1.直线长度的量算用两脚规(或毫米刻度尺)最方便,先用两脚规或刻度尺量取图上两点间距离,然后结合本图的比例尺上,便可求出长度。
此法较简便。
2.曲线长度的量算在地图中出现的河流、海岸线、道路等多为曲线,考虑到考试中的实际需要,不需要太精确,可用下述两方法进行粗略估算。
①等长法:将曲线截成若干等长小线段(线段分得越小,精度越高),从一端开始进行连续测量(两脚规较方便),直到终点,最后如有距终点不足一个小线段长度,可估算该线段出长度。
然后用小线段的段数乘以小线段的长度再加上最后一个估算的线段长度,即为曲线图上长度。
最后结合图中比例尺就可求出曲线实际长度。
②不等长法:若曲线有较明显的数段不等长的线段构成,可用刻度尺直接量出各线段长度,然后相加,即为曲线的图上长度。
最后结合图中比例尺就可求出曲线实际长度。
二、面积量算在实际中经常会遇到地形图上面积的量算问题,如求算某河流流域面积、部分河段汇水面积、地形图中局部面积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等等。
比较简洁实用的是方格法。
方法:如图1所示,将所计算区域按一定的边长划分成多个小正方形,如边长一般取小于图示中比例尺单位长度的值(如0.5mm×0.5mm)较为合适且方便计算。
读出完整的方格数,然后再用目估方法将不完整的方格凑成完整的方格数。
最后累加出图形轮廓线内的总方格数。
用总方格数去乘每一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即得欲测图形的总面积。
另外,方格画的越小,精度越高。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相关高度的计算 ppt课件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相关高度的计算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b4d5a98762caaedd33d469.png)
(一)等高线海拔的取值
0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又称绝对高度
请问DAC甲点处的的海海拔拔是是多多少少??
C D
200<P<300
山坡上的小山丘
0<P<100
山坡上的洼地
(二)等高线地形图 相对高度的计算
0 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例:陡崖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200≤H <400
知识延伸:陡崖相关计算
①崖顶的海拔:
H大≤H顶< H大+ d
A B
注:H顶为崖顶, 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
d为等高距 例:上图中陡崖A处的崖顶
②崖底的海拔:
高例度:是上多图少中?陡崖B处的崖底
H小- d < H底 ≤ H小
高度5是00多≤少H?顶A<600
2. 读下面的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 > b,读图回答:
(1)有关M、N两处地
C 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若b海拔高度为200m, a海拔高度为300m,
C 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
①200<M<300
情况一:求DC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H相= H高 一 H低
E
情况二:求CD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多少?
(n-1)d<H相< (n+1)d
注:(n为两点间相隔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C D
情况三: 求CD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多少呢?
E C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548761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1.png)
(3)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地的海拔都为某取值范围。
假设等高距为d,两地之间有n条等 高线,则两地相对高度H为
(n-1)d < H < (n+1)d
A、F相对高度是?
单位:米
14
4.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 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
林木密集区位于( B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
是( C )
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
15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 m
C B.55 m
C.60 m
D.65 m
16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通用方法
(1)读数值,判海拔和相对高度。 (2)读等高线最大值和数值变化,判地形类型和坡向。 (3)读线的疏密,判坡度和落差。 (4)读线的走向,判地形延伸方向。 (5)读线的弯曲,判地形部位。 (6)读线的局部闭合,判高度范围。
9
10
“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 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左图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 图”,右图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D
11
等高线地形图中 的常见计算
A>C>D>B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8
“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 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左图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 图”,右图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算等高线的公式
![算等高线的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96f1e7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7.png)
算等高线的公式算等高线的公式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表示地形图上的等高线。
等高线是连接地面上相同高度点的曲线,它反映了地形的高低起伏。
在地形图上,等高线的间距越窄,表示地形的起伏越大;等高线的间距越宽,表示地形的起伏越小。
等高线的公式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即通过数学函数来表示地形的高度。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等高线:h(x, y) = f(x, y)其中,h表示地形的高度,x和y表示地形上的任意点的坐标,f(x, y)表示地形上的高度函数。
高度函数f(x, y)可以是任意的数学函数,它决定了地形的形状和起伏。
常见的高度函数包括线性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来绘制地形图和计算等高线。
GIS软件可以根据地形数据和高度函数来自动生成等高线。
具体而言,GIS软件会根据地形数据中的高度信息,计算出地形上每个点的高度值,并根据等高线的间距设定,生成相应的等高线。
等高线的绘制可以采用等高线图的方式。
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通过不同的线型、颜色或标签来表示不同的高度。
一般而言,等高线图的每条等高线都有一个对应的高度值,用于标识该等高线所代表的高度。
通过等高线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形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地势的陡缓,识别山脉、河流、平原等地形特征,还可以用于规划工程建设、军事作战等领域。
除了等高线图,我们还可以使用等高线插值的方法来计算地形上任意点的高度值。
等高线插值是一种通过已知等高线数据来推测未知点高度的方法。
常见的等高线插值方法有三角网插值、反距离权重插值、克里金插值等。
这些插值方法可以根据已知点的高度值,推算出未知点的高度值,并用等高线的方式呈现出来。
算等高线的公式是地理学中重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形的高低起伏,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等高线图和等高线插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形信息,为各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
等高线地形图(超级全面)
![等高线地形图(超级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897553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f.png)
情景设计
某公安局获悉, 一伙犯罪分子将驾车 经H村越境潜逃。侦 察员小王奉命前往H 村附近的小山上蹲点 守候,只有E、F、 G三处适合隐蔽。请 读图,你认为何处可 以直接监视过往车辆 的动向?
知识初探
一、高度的计算法 二、等高线地形图 三、地形的剖面图
一、高度的计算方法
1、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情景设计
某公安局获悉, 一伙犯罪分子将驾车 经H村越境潜逃。侦 察员小王奉命前往H 村附近的小山上蹲点 守候,只有E、F、 G三处适合隐蔽。请 读图,你认为何处可 以直接监视过往车辆 的动向?
解决问题
学习反馈
1、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 D )
300 200 100
A
100 200 300
B、地形的识别
E
D
C
300A
250
G
250 B
200 F
150 100
50
解读2:图中A-G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
300A
C 250
200
陡崖
150
100
50
B高
250
低
D
山脊 山顶
山谷
E
300A
C 250
B
250
200 F
150
100 50
低
D 山谷
E
D
300A
C 250
G
B
250
200 F
150
如下图,崖底海拔:200米<H底≤300米, 崖顶海拔:500米≤H顶<600米,陡崖的相 对高度:(3-1)×100≤H<(3+1)×100, 即200米≤H<400米。
2.等高线疏密与坡度及河流流速关系的 判读
补: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补: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cfacf1ba6c30c2258019e07.png)
b,则M、N处的地形可能 A
①同为洼地 ②同为小丘 ③同为缓坡
④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两地间的气温差计算
C 40m D 80m
2030405060 70
2,图中P,Q的海拔相比较,则( )
A,P一定比Q低 B,P一定比Q高 C,P可能比Q低5米 D,P可能比Q低20米
3,图中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 )
A,A处 B,B处 C,P处 D,Q处
3、等高线之间闭合等高线内大小的判定 规律:“大于大数,小于小数”
300
300
200
200Leabharlann 已知a>b,回答第1-3题:
1、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C)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 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C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的相对高度,根据气 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 0.6℃),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T差 = 0.6 H相
5、计算陡崖的高度
假设等高距为d,陡崖处相交的等 高线条数为n, 这n条等高线的最低值为a,最高值 为b。
(1)陡崖底的(海拔)高度: (a-d)< H底 ≤ a
(2)M、N、P、Q四点中,
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
A.AM、N
C.M、Q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陡崖处有时 形成瀑布;
◆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的迎风 坡、背风坡位置有关;
◆ 河流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
2、判断气候特征:
?地势高低: 气温垂直递减率为 0.6 °C/100m
?山坡坡向: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 阳坡气温高,蒸发强 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1)陡崖底的(海拔)高度:( a-d)< H 底 ≤ a
C∈(200 ,300 】
(2 )陡崖顶的(海拔)高度: b ≤ H顶 < (b+d) B ∈【500 ,600 )
(3 )陡崖的相对高度高度H: (n - 1)d ≤ H < ( n + 1 )d
B 、C间陡崖相对高度H:(3 - 1)×100 ≤ H < ( 3 + 1 ) ×100
2)例3: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 并估 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1)陡崖顶部的海拔可能为(
D)
A、59m
B、99m
C、199m
D、259m
解(1)250m≤H 顶<300m
A (2)陡崖底部的海拔可能为(
)
A、51m B、50m C、151m D、150m
(2) 50m<H 底≤100m
A (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 )
比例尺,坡度最大的是 ( A )
A
B
C
D
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大,坡越陡
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
1 、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
(1 )两地都在某一条等高线上,则两地相对高度就是两地海拔高度之差。
H相= H 高 - H低
(M、E相对高度为200 米)
(2 )一地在等高线上,一地不在等高线上,求出不在等高线上的地方的海拔 取值范围,然后与另一点的海拔相减。(结果为一取值范围)
)
相对高度公式: (n-1) d < H<(n+1) d
(2)例3: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 并 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1)陡崖顶部的甲点海拔可能为( )
A、59m C、199m
B、99m D、259m
(2)陡崖底部的甲点海拔可能为( ) A、51m B、50m C、151m D、150m
(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 ) A、150m B、250m C、251m D、149m
峡谷:利于建坝,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袋大”腹地宽阔,集水面积大,库容量大
下图 ADGF 四中最适宜在哪处建坝?
2.水库范围的确定:水库范围应是由大坝及接触到 的最高一条等高线共同所组成的闭合区域。
3.大坝高度的确定:大坝高度应根据其所接触到的 等高线来判定。
A、150m B、250m C、251m D、149m (3)150m≤ H 顶-H底<250m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
A、水系特征:
的位置及流向。
◆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 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下图是某地等值线分布图,读后回答:
(1 )C点温度是 6.6 ℃,D 点海拔是 900 m (2)若图为湖南某地,则 DE两点中降水多的是 E 。 若图为新疆北部某地,则 DE两点中降水多的是 D 。
(3) 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选“点”设计
?水库大坝的选址: 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 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 地处。
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500米,< 600米
则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为
(n-1)d ≤ H最高 - H最低 < (n+1)d
>200米,≤300米
此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
500米≤ H最高 < 600米, 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
200 米< H 最低≤ 300 米,
同一幅图中: 等高线越 密集,坡度越 大;等高线越 稀疏,坡度越 小。
山
陡坡
缓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判断坡度
【例2 】、下面四幅图中的比例尺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
应是 D 。
200
200
200
200
220
240
260
280
A
B
C
D
比例尺相同,疏密间隔相同,等高距越大,坡越陡
【例1】:四图的等高距都是 50米,注意观察各图
(3 - 1)×100 <︱HA -H F ︱ < (3 + 1)×100
2 、两地间的气温差计算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 100m
气温下降0.6 ℃),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 T差 = 0.6 H 相
3 、计算陡崖的高度
假设等高距为d,陡崖处相交的等高线条数为n , 这n 条等高线的最低值为 a ,最高值为b 。
练习: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1)、求 P点海拔———— (810m<P<820m ) O点海拔 ———— (860m<O<870m )
2)、O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为( C )m
A、40〈H 〈41 C 、59〈H 〈60
B、49〈H 〈50 D、60〈H 〈61
(40m<H<60m
M 海拔为500 米,F海拔∈(300 ,400 )。M 、F相对高度∈(100 ,200 )
(3 )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此时两地的海拔都为某取值范围。
假设等高距为d,两地之间有n条等高线,则两地相对高度H 为 (n -1)d < H < (n+1)d
H A ∈(600 ,700 );H F∈(300 ,400 );
地形的识别
例1:说出下图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山峰
鞍部
山脊
山谷
二、等高线地形图
3 、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 (1 )推算等高线的值:
(2 )计算相对高度: (3 )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 (4 )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垂直相对高度 tan 坡度角=
水平距离
影响因素 ——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即河流流 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分水岭 500
400 300
山脊
集水线 300
400
500
山谷
?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
确的是( B )
A.①③ B.②③
C.①③ D.④③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