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第三章_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政治学第四讲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一、国家的历史类型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国家的分类问题。
不同的政治学者曾根据国家的不同方面特征,运用不同的标准对国家进行分类。
最早系统地对国家进行分类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以掌握国家权力人类的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三类:君主国、贵族国和民主国。
也有学者按本国政府对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将国家划分为:主权国家、部分主权国、殖民地国家。
也有学者按地理环境将国家划分为:海洋国、大陆国等。
上述分类都是从国家的外部特征对国家进行分类的。
这些分类都没有揭示国家的本质,属于国家的非本质分类。
国家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类型的理论,就是从国家的本质出发,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用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的工具。
因此,国家的本质就是在经济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因此,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区分也是建立在这样的关于国家本质认识基础上的,即认为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统治阶级凭借国家国权力实行的阶级统治,就有什么类型的国家。
同一社会经济形态的一切国家,都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国家,都是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国家,无论它们的外表特征有多大的差异,不论它们的人口多少、地域大小、历史长短,只要它们建立在同一社会经济基础上,它们就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国家。
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种社会生产方式,即奴隶制生产方式、封建制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在这些生产方式中占有主导地位的阶级分别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因此,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是奴隶国家、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学概论——精选推荐
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国际政治:是国家、国际组织及其他政治行为主体,在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将政治看做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解释:▲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所揭示的政治现象的范围:▲时间范围▲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权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这就要求在研究中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状况来揭示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研究各种国家形态更替和政权组织形式变化的规律;研究国家活动和职能及其得以实现的方式和手段;研究国家制定政策,处理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其它各种政治关系和问题的方式、方法。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与其相关科学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交叉就出现新政治阶级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政治文化学等边缘学科。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自从人类创造出哲学以来,它就与政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政治学概论各章重点要点
政治学概论各章重点要点第一章绪论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5、西方政治学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人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
m政治学概论》结课重点
《政治学概论》结课重点第一章绪论名词:1、政治简答:1、政治解释的多样性 2、马克思归纳政治的实质3、政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4、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三个阶段分别以什么为研究对象5、《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国家与阶级名词:1、国家 2、氏族 3、家长制家庭 4、契约论 5、国家权力、简答:1、氏族的特点 2、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别的结果3、恩格斯关于国家产生的论断4、国家产生3种形式5、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6、国家的三层含义7、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表现8、国家权力特征第三章国家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简答:1、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2、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3、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特点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名词:1、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2、法西斯国家 3、福利国家简答: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途径2、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3、福利国家的政策措施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名词:1、社会主义国家 2、南北问题3、新型专政 4、人民民主专政简答:1、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表现2、资本主义国家内外部的三大矛盾3、民主的含义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5、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作用第六章:国家形式名词:1、国家形式 2、政体3、君主制 4、二元君主制5、共和制6、议会共和制6、总统共和制7、人民代表大会制8、国家结构形式 9、单一制 10、联邦制11、邦联制12、民族区域自治简答:1、国家形式的含义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3、亚里士多德划分政体的标准4、马克思划分政体的标准5、简答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第七章国家机构名词:1、国家机构 2、民主集中制 3、政府简答:1、国家机构的特点2、国家机构的构成3、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4、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权利5、司法独立6、民主集中制的含义7、民主集中制在国家中的体现第八章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名词:1、民族问题2、民族3、民族政策 4、大国沙文主义5、大民族主义6、民族自决权简答:1、民族问题的根源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异同3、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4、资产阶级民族主义5、民族区域自治原则第九章:政党和政党组织名词:1、政党 2、两党制 3、压力集团简答:1、政党的特征 2、政党的功能 3、资产阶级政党基本特征4、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5、美国两党制的特征6、两党制特点7、压力集团参与影响政治的主要方式8、无产阶级政党特征 9、党的具体领导方式10、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11、社会主义政治团体的作用第十章:政治文化名词:1、政治文化 2、政治社会化简答:1、政治文化特点 2、政治文化功能 3、政治文化的分类4、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5、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第十一章:政治发展名词:1、政治改革 2、政治体制 3、政治总格局简答:1、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三个阶段2、政治发展的动力3、政治发展途径4、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局限性5、政治改革的特征6、政治革命的特征7、政治改革的基本原则 8、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第十二章:国际政治名词:1、国际政治 2、国际组织 3、专门性国际组织 4、国际政治格局5、经济全球化简答:1、国际政治的内容 2、国际社会关系体系特点3、主权国家基本要素4、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基本内容。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2、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由于经济、文化 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社会力量构成等方面的差 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的具体表现方式也 是多种多样的。p70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政治革命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不是国 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
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大土地占有者之间的矛 盾。P76
区分:(重难点,简答)p77-79 中国地主占有制:a)土地可自由买卖,地主的身 份是不固定的; b)地主主要是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政治上 不享受特权。 西欧领主占有制:a)土地由分封而来,世代相袭, 不能买卖,地主的身份是固定的有保障的。 b)地主具有超经济强制的政治特权。
奴隶制国家的国家职能:p73 内部职能: 控制奴隶和自由贫民等广大被压迫群众 外部职能: 侵略他国领土或保卫本国领土以防别国 侵略
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形式:p74
1、如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等国,都采用 君主制,即所谓东方暴君制。 2、在古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用奴隶 主阶级的民主制. 3、在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中采取 的贵族制。
3、方式不同
革命的根本问题 是:国家政权问
改良是自上而下
渐进的和平的、 局部的改造过程。
题。 革命是自下
而上,用暴力打 碎旧的国家机器,
是一种激烈的社
会变革。
总结:p72
①改良主义者实质上是以争取统治阶级让步政
策为最后目的,它是旧的社会制度的维护者。
②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之后,国家 存在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逐步消失,由于国家 存在的条件不存在了,国家也就逐步自行消亡。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国家 知识提纲
第三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的兴起(一)国家的定义1.国家的概念: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现代的概念。
原始政治共同体与国家质检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地缘共同体取代血缘共同体;职业化军队取代民兵。
2.国家的概念最早是由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创造的。
3.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政治学者查尔斯·蒂利总结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1)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
多家都有领土、领土与土地不一样,前者有着明确的边界;国家的领土是连续的,成块状分布。
(2)中央集权。
国家将民间的许多权力都统统“收归国有”,由国家来统一安排。
由于权力的集中,国家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口也就负有全面的责任。
(3)垄断强制手段。
国家垄断了对暴力的合法使用,只有国家可以行使生杀予夺大权。
(4)独一无二的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的脱颖而出,与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由于国家垄断了权力和责任,也就需要建立一个政府,将原来政治单位中的权力统统接揽过来。
(5)统一的行政安排。
国家产生之后,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就对行政安排进行统一化管理,使用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制度、公文格式和制服。
4.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经典定义:国家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5.“国家”与“民族”的区别:民族侧重于认同、国家则侧重于暴力机器。
6.“国家”与“政府”的区别:1.国家包括了军队、监狱、警察;政府广义上则是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
有的学者认为,行政机构中不随着选举而进退的文官,也属于国家;2.政府经常换届、更替,但国家基本维持不变,政府的更替只意味着由不同的人或集团来掌握国家;3.民众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可以合法的反对政府,但民众绝对不可能合法的反对国家,因为反政府可以制度化,反对国家就一定是反体制。
(二)国家的形成1.国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资源的大量获取。
国家的形成一定要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因此能否在资源的提取和获得上取得优势或便利条件,就是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
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
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政治学概论》概述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等,是政治学类、公共管理类等多个本科专业均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
接下来为你整理了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国家与阶级名词解释:家长制家庭,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及其晚辈也包括一些奴隶。
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
神权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及上天或上帝。
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一、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第二,氏族制度的决策组织是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第三,氏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二、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第一,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第二,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第三,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
这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第一,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第三,部落联盟出现。
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就产生了直接为交换的商品生产。
由于交换的发展,从社会中分离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第一,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品。
第二,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三、国家的起源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023年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论述)★★(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单选、名词解析)★★★(1)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东西,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
(3)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有两个层次:(4)狭义上: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
(5)广义上:政治学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研究同国家密切相关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单选、简答、论述)★★《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奠定了马克思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思想开始形成。
具体内容:(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2)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4)系统地阐发了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5)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1)国家起源问题是各类国家学说的基础性问题,不同的国家学说对国家起源的解释不同,重视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2)氏族:就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社会单位,以氏族为核心。
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的社会组织形式。
(3)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的基本特点: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根本规则)②氏族议事会是决定氏族事务的管理机构;③氏族成员的根本利益一致,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和保护。
自考政治学概论第三章PPT
国家的历史类型
• 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 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 形式。 • 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压迫和统治 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 削形式。 •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和统治无 产阶级的工具,它维护着资本主义的剥削 方式。 • 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最高历史类
• 第二, 革命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 的必然现象,革命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而改良是在被统 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 让步的政策。
•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 第三,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良则是渐进 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的过程。 改良者实质上以争取统治阶级让步政策为 最后目的,是旧的社会制度的维护者。
• 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君主的意志就 是法律,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在君主立宪政体下,君主的 权力以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范围为限,多数没有实权。
现有君主国
• 欧洲: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西班牙、 摩纳哥。 • 亚洲:日本、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沙特阿 拉伯、卡塔尔、科威特、约旦 。 • 非洲:摩洛哥、莱索托、斯威士兰。 • 美洲:加拿大、巴哈马、牙买加。 •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 图瓦卢。
地主占有制与领主占有制
• 它们都具有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即土地由享有一定特权的大土地所有者占 有;劳动者耕种领主或地主的土地,并以 劳役或实物的形式将维持家庭生产和生活 以外的剩余劳动无偿交付给土地占有者; 劳动者不像奴隶那样,是属于主人的财产, 不衣食于主人,他们必须有一个独立生产、 生活的单位――家庭。
09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三章
09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三章1、国家的历史类型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指国家的分类问题。
系统地对国家进行分类,最早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他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分为三类:君主国、贵族国、民主国,他又以国家所谋求的目的不同,把国家分为正常的与**的两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按照这一标准,国家的历史类型,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的一切国家的共同特性的概括。
在这些生产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分别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因此,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是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革命和改革的区别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
但是,它不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
一般地说,革命与改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而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第二,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现象。
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第三,由于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必须用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它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
而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的过程。
一切剥削者类型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变革更替的。
3、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
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奴隶主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生产者——奴隶本身。
奴隶主占有制社会的这种阶。
政治学复习资料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指国家的分类问题。
最早系统地对国家进行分类,是亚里士多德。
国家历史类型的分类主要包括非本质性的分类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分类。
亚里士多德以掌握国家的人数的多寡来对国家进行分类,主要为三类:即君主国(一人掌权)、贵族国(少数人掌权)、民主国(多数人掌权)。
在这三类国家中,又分为正常国家和变态国家,正常国家指为人民谋福利之国家,包括君主国、福利国、贵族国。
变态国家指谋私利之国家,包括专制国家、寡头国家、暴民国家。
马克思关于国家历史类型的理论,从国家的本质出发,科学地阐明了国家的分类问题。
所谓的国家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的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类和概括。
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由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自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种社会形态: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推动力)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政治革命。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
马克思认为,当革命的形势还未成熟,革命的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推翻旧政权时,采用改良的方法是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反对改良,而是反对用改良否定革命。
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主要的、基本的方法,而改良则是一直次要的、辅助性的方法,改良是为了为社会和政治的彻底变革创造条件。
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不会自行消亡,必须通过革命的方式来更替。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当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逐渐消失的时候,社会主义国家会自行消亡。
政治学概论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自考政治学概论3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
3.2.2 更替方式
3.2.2.1政治革命
选择题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
更替
一、更替规律 二、更替方式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 二、政治改良
3.2.2更替方式
3.2.2.2政治改良
选择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
更替
一、更替规律 二、更替方式
一、政治革命 二、政治改良
改良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某些局部性的 让步,它并不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因而不能完成国家历史 类型的更替。
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一、奴隶制国家 二、封建制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国家
3.3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二、封建制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国家
尖锐时
• 爆发大规模的 奴隶暴动和奴 隶起义
3.3.1奴隶制国家
3.3.1.2 职能
选择题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
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二、封建制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国家
内部职能
控制奴隶和自由贫民等广大被压迫群众 手段:①暴力机关、残酷镇压;②宗教麻痹
单选题 1分
1.欧洲中世纪存在的主要国家类型是( )
A 奴隶制国家 B 封建贵族国家 C 资产阶级国家 D 神权国家
提交
单选题 1分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实质是社会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强制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调节利益分配、缓和社会冲突的活动.政治现象既是复杂的,也是有规律的.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一门关于人类政治生活规律性的科学.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在古希腊的思想家看来,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是指"治国平天下"的活动,即依据某种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政治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纯粹学派的代表人物凯尔逊说过"国家是国内法律程序所创造的的社团,这里,凯尔逊把国家说成一种法律现象,实质上也就是把政治界定为一种法律现象,因为政治活动主要通过国家来进行.<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政治活动的这种特征,要求君主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等.这种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政治观点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西方仍有相当多的学者将政治视为一种以权力为核心而展开的运筹活动.〔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的实质和含义:〔共4点〕(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2)政治学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史围绕国家政权而展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政治的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基本的研究对象分两个层次:首先,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其次,就广义的角度而言,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政治学的研究的范围:(1)政治学基础原理〔包括政治思想史〕;它是建立建立政治制度,指导国家政治活动的基本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政治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也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2)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3)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1、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学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儒家的政治学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1)首先是坚持"为国以礼"的政治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礼治".(2)儒家学说提出"为政以德"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思想.◆孔子所提出的这种统治方略,经过孟子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又被归结为"以德行仁"的"王道",并以此来反对"以力假仁"的"霸道".◆法家是与儒家相对立的主要流派.主要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最早由老子提出的.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代表作《理想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则是西方社会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他认为伦理学研究的是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的是群体的善,因而他试图在理想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关系中来寻求善的结论.著作《政治学》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的政治思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上帝的意旨来解释一切,极力鼓吹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于教权.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在这个时期,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第三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又从权力逐渐转变为政策的制定过程.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它提出了国家是阶段组织的观点.第二,《宣言》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问题的是政权问题.第三,《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同时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第四,《宣言》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包括:(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从具体到一般;(3)理论联系实际;(4)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段社会中的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段本质.(5)经济分析.在上述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政治学研究还需要采取具体的研究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有:(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 (3)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问题是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国家的起源的研究,主要阐明了两个观点: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产物.〔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氏族就是有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一般来说,母系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典型形态.后来,生产力不断发展,畜牧业出现,男子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增长,父权制氏族代替了母系氏族.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换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最早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他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分为三类:君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国家贵族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国家民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多数人,即民众手中的国家有的学者按照本国政府对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把国家划分为:主权国、部分主权国、殖民地国家;按地理环境作为划分的标准,把国家划分为海洋国、大陆国、岛国;现代的西方政治学者通常把国家分为法治国、民主国、专制国、福利国.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用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国家的本质是由这种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决定的.围绕着国家的本质划分国家的类型,实质上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具有同一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的共性的概括.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积极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为: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和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它是维护着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2、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一概地反对改良,但不满足改良,不停留在改良上,改良必须服从革命的原则和目的.改良是被统治阶级通过斗争而取得统治阶级的让步,革命者应当利用这些让步积蓄革命力量,进而夺取政权,实现社会的根本改革.而改良主义者则是停留在改良上,满足于统治阶级的让步,甚至阻止群众革命.第三节: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奴隶制国家1、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如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等国>都采用了君主制,即所谓的东方暴君制.2、古罗马和斯巴达的奴隶国家采取的是贵族制,表现为由奴隶主阶级中的少数显要贵族组成元老院、长老会议掌握重要权力.3、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封建制国家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有:地主占有制、领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和自耕农占有制.中国封建制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领导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和西方封建国家的不同特征:第一,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第二,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第三,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西方侧主要借助于宗教信仰. 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的工具.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第一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1、按照资本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充足的货币集中少数人手中、广阔的劳动力市场.2、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充满剑与火,血与泪的过程,其本质特征就是暴力.3、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积累的途径:对农民土地的剥削;通过奴隶贸易、贩卖人口;通过殖民活动,征服和夺殖民地,获取资本,扩展世界市场.4、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确立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资料为资本主义私人所有;〔2〕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3〕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不具有封建人身依附的关系,而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4〕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5、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2015年自考政治学概论考点: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方式
2015年自考政治学概论考点: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方式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方式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
但是,它不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是社会政治发展的质变,代表着旧的生产力的阶级及其国家与代表着新的生产力的阶级及其国家本质上是对立的,而旧的社会制度和国家虽然已经腐败,甚至腐朽到了极点,也不会自行崩溃,旧的统治阶级也绝不会自动地退出历史舞台,只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旧的政治统治,才能完成一种国家类型向另一种国家类型的历史性转变。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方式。
但是,它不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
改良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某些局部性的让步,它并不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因而不能完成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尽管如此,改良毕竟是被统治阶级通过斗争获得的,在某种程度上对被统治阶级是有利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
当革命的形势还未成熟,革命的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推翻旧政权时。
采用改良的方法是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反对改良,而是反对用改良否定革命。
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取得胜利以前,改良是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副产品。
取得胜利以后,改良在国际范围内仍然是一种’副产品’,但对取得胜利的国家来说,如果经过极度紧张的斗争,实力显然不足以用革命手段来实行某种过渡,那么改良又是一种必要的、合理的喘息时机。
”列宁十分深刻地指明了革命和改良在无产阶级斗争中的地位和关系。
这就是说。
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主要的、基本的方法,而改良则是一种次要的、辅助性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利用改良来提高人民的政治、经济地位,锻炼和教育人民群众,积蓄革命力量,从而为社会和政治的彻底变革创造条件。
一般地说,革命与改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而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1.国家的分类应当以各种国家所具有的最本质的特点作为划分标准,而国家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指明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实质,同时也提出了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3.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以下四种社会生产方式:①奴隶制生产方式;
②封建制生产方式;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④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原因是由于:①经济;B:文化发展水平;C:历史传统;D:社会力量等方面的差异。
P75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1.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暴力)。
2.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但是,它不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实质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被迫作出的某些局部性的让步。
3.革命与改良的区别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主要的、基本的方法,而改良是一种次要的、辅助性的方法。
(2)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使社会制度得到根本的改造;而改良是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和社会矛盾。
(3)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现象,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4)由于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过程。
(5)国家历史类型的实际进程也表明:“一切剥削者类型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变革更替的。
”
第三节国家历史类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1.所谓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
是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2.奴隶制国家本质是通过其职能反映和体现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职能,即: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3.奴隶制国家才统治形式:
二、封建制国家
1.所谓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2.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四种:
(1)领土占有制,是西方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2)地主占有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3)国家占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就是以国家的名义占有土地,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曾经出现五种土地国有制形式,即:A:屯田、B:营田、C:职田、D:农庄、E:均田(4)自耕农占有制,农民自己占有所耕种的土地,也即所谓的“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土地制度。
3.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从国家结构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在后期,经济基础转向地主制(是以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度过度的经济形式)中国是中央集权制,是地主经济的产物,经济基础是地主制生产关系。
(2)从权力结构看,西方采取的是等级制,以领地分封为基础的阶梯式的权力结构,是西方封建国家的重要特征,中国是官僚制,特点是:①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②在官僚集团的内部,由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形成了九品三十等的官僚等级制度。
③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成为官僚的核心。
(3)从政治文化看:①西方直接利用宗教垄断政治文化领域,政教合一是一种普遍现象。
②中国封建社会宗教从来没有直接干涉政治的权力,中国唯一在本土产生的宗教是——道教,起源与先秦老庄的“无为”哲学,本身即具有脱离政治的虚无主义倾向,而采取了把孔子的伦理哲学思想宗教化。
三、社会主义国家
1.所谓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矛盾的基础上,由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根据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打碎旧的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而建立起来的。
2.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