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海水贝类增养殖
利用生物技术提高海水养殖扇贝的产量与质量
利用生物技术提高海水养殖扇贝的产量与质量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对食物需求的不断增加,海水养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备受关注。
扇贝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物种,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使其成为人们喜爱的海鲜食品。
然而,由于水质的影响、疾病的爆发和天敌的威胁等因素,扇贝养殖过程中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性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因此,利用生物技术来提高海水养殖扇贝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生物技术是通过对生物体的物质和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以实现人们所需的目标。
在海水养殖扇贝中,利用生物技术的策略主要包括基因改良、疾病防控和饲料配方优化。
首先,基因改良是提高扇贝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选择和培育高产量、抗病能力强的扇贝品种,可以显著提高养殖扇贝的产量。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改变扇贝的基因来增强其抗病能力、生长速度和适应力。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插入特定基因来增强扇贝的免疫系统,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此外,基因改良还可以用于优化扇贝的生长周期和成体特征,从而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其次,疾病防控是保障养殖扇贝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水质污染、疾病传播和食物敏感等因素容易导致养殖扇贝的生长受限和产量下降。
因此,利用生物技术对养殖环境中的疾病进行防控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病原体检测和监测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消毒和隔离。
其次,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疾病治疗和预防也是关键的防控手段。
例如,通过疫苗接种和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养殖扇贝中的疾病爆发,从而提高其存活率和产量。
最后,饲料配方优化是提高扇贝产量和质量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供养殖扇贝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利用生物技术的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扇贝生长的不同阶段和需求,设计和调整饲料配方,从而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此外,通过添加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藻类提取物和益生菌,可以增强扇贝的抗病能力和健康状态,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海水贝类增养殖》课件
养殖品种选择与引进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养殖条件和经济 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养殖 的贝类品种,如牡蛎、扇贝、鲍 鱼等。
品种引进
从信誉良好的育种场引进贝类苗 种,确保苗种质量,提高养殖成 功率。同时要注意遵守相关法律 法规,确保合法引进。
养殖技术与管理
养殖密度
根据贝类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条件,合 理控制养殖密度,确保贝类生长空间充 足,提高生长速度和品质。
发展。
03
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可以 促进海洋生态平衡,减少对野
生贝类的过度捕捞。
海水贝类养殖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海水贝类养殖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 步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养殖的品种和规模也不断扩大。
发展趋势
未来,海水贝类养殖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和科技 创新,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将加强 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海水贝类养殖业的共同发展。
02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
养殖环境选择与建设
养殖环境选择
选择水质清澈、水流稳定、盐度适宜 、无污染的海区作为养殖环境。同时 要考虑海底地形、底质等因素,以确 保养殖贝类能够正常生长。
养殖设施建设
根据养殖贝类的生长需求,建设适宜 的养殖笼、网箱、筏式养殖设施等, 确保贝类能够在养殖环境中正常生长 ,同时便于管理和收获。
《海水贝类增养殖》ppt课件
目录
• 海水贝类养殖概述 •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 • 海水贝类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海水贝类增养殖的未来展望
01
海水贝类养殖概述
海水贝类养殖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
特点
海水贝类养殖是指利用海洋生态环境,通过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培 育和养殖具有经济价值的贝类生物的过程。
贝类增养殖技术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贝类增养殖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贝类增养殖技术主要包括苗种繁育、中间培育、养成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
以下是对贝类增养殖技术的总结:一、苗种繁育贝类苗种繁育是贝类增养殖技术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贝类苗种繁育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人工采苗:根据贝类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在繁殖季节里,人工采集贝类附着的藻类或贝壳,培育成苗种。
2. 半人工采苗:在人工采苗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繁殖,提高苗种产量。
3. 人工育苗:利用人工控制的水质、温度、光照等条件,使贝类在短时间内完成繁殖过程,培育成苗种。
二、中间培育贝类苗种中间培育是提高苗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重要环节。
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满足贝类生长需求。
2. 饲料投喂:根据贝类生长阶段,合理投喂新鲜、营养丰富的饲料。
3. 氧气供应:保证水体中氧气充足,避免贝类因缺氧而死亡。
4. 病害防治:及时发现并防治贝类病害,确保苗种健康生长。
三、养成管理贝类养成管理是贝类增养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 场地选择: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如滩涂、浅海等。
2. 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影响贝类生长。
3. 饲料投喂:根据贝类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性,合理投喂饲料。
4.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满足贝类生长需求。
5. 病害防治:及时发现并防治贝类病害,确保贝类健康生长。
四、病害防治贝类病害防治是贝类增养殖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 预防为主:加强养殖场地的消毒,避免病原体滋生。
2. 及时发现:定期检查贝类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针对性治疗:根据病害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疫苗接种:对易感贝类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总之,贝类增养殖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贝类增养殖技术,提高贝类产量和品质,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贝类作为一种优质海产品,其养殖方式和注意事项对于贝类养殖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贝类养殖的常用方法,并详细说明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养殖者实现稳定高产。
正文:一、贝类养殖的常用方法1. 海滩撒播法:这是贝类最常见的自然养殖方式之一。
养殖者将成熟的贝类母贝打入海滩,并留意排除外来捕食者,等待幼苗自行孵化。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产量相对较低且无法控制。
2. 水池养殖法:这是贝类养殖者常用的人工养殖方式。
养殖者们构建饲养池,可以通过控制水质、温度和食物来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这种方法需要额外投入一定资金,但效果更可控。
3. 包装冷冻法:这是一种在贝类育苗期间使用的方法。
养殖者将贝类母贝捕获,包装冷冻后运输到养殖场。
在养殖场中,母贝解冻并自然产出幼苗。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贝类的品种和数量。
二、贝类养殖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贝类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者应选择清澈、富含营养物质的海域或养殖池。
水温对贝类生长也有较大影响,养殖者需要确保水温在适宜范围内。
2. 合理投喂和管理:贝类的食物以浮游生物为主,养殖者在投喂时要控制食物的量,以免过度投喂造成浑浊水质和生长不良。
此外,定期清理池塘或放置过滤网等也是必要的管理措施。
3. 防范外来捕食者和病害:贝类养殖过程中,需特别关注外来捕食者如螃蟹和鱼类等,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捕食造成巨大损失。
同时,贝类易受到某些病害的侵害,养殖者需进行防治,以保持养殖稳定。
4. 定期收获和交流合作:贝类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养殖者应根据贝类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收获时间,避免资源浪费和贝类生长不全。
交流合作也是重要的,养殖者可与同行进行经验分享和资源互助,共同提高养殖效益。
结论: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对于养殖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选取适合的养殖方法、注意环境、投喂管理、防范捕食者和病害、定期收获和与同行合作,都能帮助养殖者实现贝类的稳定高产,进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3
(三)珍稀贝类苗种生产及养殖技术研究 对西施舌、施氏獭蛤、大象鼻蚌、缀锦蛤、皱纹蛤、鸟蛤、栉江
珧、砗磲等自然资源破坏严重且人工养殖尚存在瓶颈问题的名贵珍稀 品种开展了人工育苗研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并开展了各品种 种苗中培和养成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珍稀品种的规 模化养殖奠定了基础。
5.贝参混养: ① 鲍与海参混养:鲍与海参混养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工厂化养殖、海
底沉箱养殖、浅海筏式养殖等均可利用鲍、参两者在饵料摄取上的 互补性进行混养。刺参可摄取残饵和有机碎屑以及鲍的粪便。因此, 可以净化水质,对鲍的生长有利。 ② 栉孔扇贝与海参混养:以网笼养殖栉孔扇贝为主,除了正常放养密 度外,在每层网笼放养1-2头海参,这样每亩养殖扇贝400笼,可产 干参15kg。
4.我国海水贝类各品种养殖面积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我
国海水贝类各个品种的养殖面积, 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扇贝、蛤类和 牡蛎,养殖面积分别为44.37万公 顷、38.31万公顷、14.44万公顷。
二、我国贝类养殖产业的国际地位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产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根据2017联合国粮农 组织FAO统计及2017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资料,2016年我国海水贝类养 殖产量的世界占比为84.30%!遥遥领先全世界!
四、发展动向
(一)杂交与选择育种研究发展迅速 1.选择育种在贝类养殖中的必要性 ① 野生群体中有优秀的,也有劣质的,需去劣存优; ② 小群体繁殖导致近亲繁殖退化,必须提纯复壮; ③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必须选择经济性状优良的亲本繁殖后代,最终达
到优异性状能遗传的目的。来自2.贝类选择育种的优势 ① 水产生物变异程度高,遗传操纵基础好。 ② 多数品种仍属自然选择,人工选择有巨大潜力。 ③ 贝类的多产性使优秀个体交配所得同胞数目相当巨大,使选择强度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
一、名词解释丰满度:生殖腺占或覆盖内脏团的面积比例性腺指数:生殖腺湿重/软体不湿重*100%生物学最小型: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是的最小个体环带:多板纲的贝类外套膜包被在软体的背侧,其未被贝壳覆盖的部分面盘幼虫:以面盘为运动和摄食器官的幼虫齿舌:贝类口腔底部的角质齿状咀嚼器包苗:用网片将贝苗包裹在养成绳上,待贝苗附牢后,再拆掉网片外套膜:胚胎时期内脏团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皱想下延伸而形成的两片薄膜,具有分泌贝壳的作用有效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热量)条件。
当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均得到满足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和发育速度成正相关,并且要积累到一定的温度总和,才能完成其发育期,这个温度的累积数称为积温。
二、问答题1、贝壳方位判别:壳顶所在的一方为背面;再从一下5个方面判别前后两端。
、1)壳顶尖端所向的一方通常为前端2)自壳顶到贝壳两端距离近的一方为前端3)外套窦(外套线弯入部分,为水管肌留下的痕迹)在后端4)外韧带所在的一端为后端5)单柱类(即只有一个闭壳肌的种类,如扇贝)闭壳肌痕位于中央偏后最后判别左右两壳:将贝壳的壳顶向上、前端朝向观察者前方,则位于观察者左边的为左壳,位于观察者右边的为右壳2、贝类主要的生活习性和食性P47-501)贝类的生活类型可以分为游泳、浮游、底栖生活三大类。
底栖生活又分为底上和底内两种,底上生活又有匍匐、固着、附着三类;底内生活也分为埋栖和凿穴类型,其他的还有寄生于共生、游泳生活型和浮游生活型。
2)贝类的食性依据种类而异,按摄取方式可以划分为滤食性、舔食性和捕食性三种类型。
3、简述蓄水养殖的优点1)利用了大片的高潮区荒废滩涂,扩大了滩涂的养殖面积,2)蓄水养殖敌害少,苗种存活率高,可大大节约苗种。
3)蓄水养殖因为土塘可以施肥饵料丰富,所以大大提高了贝类的生长速度,缩短了养殖周期,可实现稳产高产。
4)蓄水养殖,捕捞方便。
4、育苗质量检测5、双壳类人工育苗的流程 p831)育苗前的准备工作清池,整埕….饵料的准备2)催产3)受精与孵化4)浮游幼虫的培育加水饵料供应预防敌害巡视与观测5)附苗附苗效果检查投放附苗器6)稚贝培育加大换水量繁殖底栖硅藻控制水位敌害防治疏苗7)苗种采种鲍鱼人工育苗的方法:1)亲鲍的选择与人工诱导2)孵化3)幼苗培育4)稚胞的饲养管理贝类常见人工催产的方法:物理化学生物(举例)如何用水滴法区别贝类的雌雄: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洁净海水,用吸管或解针在生殖腺上取一点生殖细胞置于水滴中,轻微搅动,若马上散开形成一粒粒小颗粒的则为雌性,若形成奶油状或密云状的则为雄性。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神奇版
贝类增养殖学神奇版海上过度:稚贝在室内经过10-15天的生长(壳长不超过1mm),然后移到海上继续培育,直到培育成壳高0.5-1cm的商品苗的过程称为海上过渡(一个来月时间)。
蚶豆培育:指将刚出库的人工培育稚贝或采捕到的壳长2~3mm大小的稚贝俗称蚶砂,经5—6个月养殖,壳如绿豆,规格为4000~10000粒/千克;或者经约1年养殖,壳长达到1~2cm的过程。
也称中间培育。
3、本鳃:水生贝类用鳃呼吸,鳃是由外套腔内的皮肤扩张形成的。
4、4、蛎苗抑制:就是根据牡蛎营固着生活并经常露空的生态特点,每天使蛎苗露空一定时间,使其处于最低生活限度的状态下,抑制其生长,锻炼牡蛎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培育为优质牡蛎,下海养殖后生长速度快,可缩短养殖周期。
单体牡蛎:当牡蛎幼虫出现眼点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使之成为单个游离无附着基的苗种,其易于放养和收获,由其养成的成体称为单体牡蛎,其壳形规则美观,商品价值高。
6、壳顶幼虫:直线铰合部开始向背部隆起,改变原来直线形态。
后期幼体壳顶突出明显,足开始长出,成棒状,尚欠伸缩活动能力。
鳃开始出现,但纤毛未摆动,面盘仍很发达。
足丝腺、组神经节和眼点逐渐形成,但此时足丝腺不具备分泌足丝的机能。
8、生长限度:贝类随着生长,个体达到某些限度后就不再继续生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大小和体形,这一限度称为贝类的生长限度。
9、贝类的性成熟年龄:是指性腺初次发育成熟时的年龄。
10、阶段生长型:是指一年生贝类在某阶段内快速生长,其贝壳的生长基本上是在第一年内完成,以后贝壳几乎不再继续生长。
11、出柱率:贝类如扇贝的闭壳肌湿重(或干重)占鲜贝湿重的百分比衡量闭壳肌的肥瘦程度,称为出柱率。
12、赶堆:一个潮水退潮时,把苗埕四周的蛤苗往中央空地集中,称做“赶堆”。
13、生长线:贝类贝壳上的生长线是它生长周期的标志,称年轮。
年轮可以作为鉴别年龄的根据。
14、贝类的露空时间:贝类这离开水后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时间,称为“露空时间”。
贝类增养殖——精选推荐
第一章绪论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贝类又称为软体动物。
第一节贝藻套养1、贝类与藻类混养,贝类的代谢产物为藻类提供了有机肥料,藻类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于贝类的呼吸。
2、贝类的生物沉积物对底栖藻类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营养盐循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3、贝类可以固碳,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第二节五次海洋海水养殖“五次浪潮”引领蓝色技术革命科技浪潮这5次浪潮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迅速从山东沿海推向全国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又是科学技术惠及人民群众的光辉典范。
正因为有了海水养殖的5次浪潮,我国水产业才实现了“养殖高于捕捞”、“海水超过淡水”的两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次:上世纪60年代,海洋藻类养殖浪潮天然海带只适应冷水生长。
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等为代表的山东海洋科技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人工移植的科学研究。
使我国海带的总产量大幅度提升,迅速成为世界第一。
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带生产国,全世界80%的海带由我国生产。
第二次:上世纪80年代,海洋虾类养殖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院士为代表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关于对虾的调查研究工作。
80年代初,以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赵法箴院士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突破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主要依靠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
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对虾产量世界第一。
第三次:上世纪90年代,海洋贝类养殖浪潮1982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张福绥院士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并系统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突破了产业化生产的一整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技术,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
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获199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海水养殖扇贝的养殖模式与产应配套技术
海水养殖扇贝的养殖模式与产应配套技术扇贝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品之一,其蛤蚌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市场欢迎。
为了满足人们对扇贝的需求,海水养殖扇贝已经成为现代养殖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将重点讨论海水养殖扇贝的养殖模式和配套的养殖技术。
海水养殖扇贝的养殖模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浮游式养殖和沉积式养殖。
1. 浮游式养殖:这种养殖模式广泛应用于浅海或河口水域,适合于扇贝的早期生长阶段。
在这种模式下,扇贝幼苗被放入浮游袋或圆形网箱中,利用水流带动扇贝的自由游动,促进其生长。
这种养殖模式具有随时移动和管理操作简便的优势,但是由于水质和环境条件的波动较大,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以确保扇贝的生长和养殖效果。
2. 沉积式养殖:这种养殖模式适用于浅海或近岸水域。
在沉积式养殖中,扇贝幼苗被种植在沉积物上,通过食物的摄取和呼吸氧气来生长。
沉积式养殖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光照条件,减少人为干预和管理的成本。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沉积式养殖容易受到污染和疾病的影响,所以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控制。
无论是浮游式养殖还是沉积式养殖,配套的养殖技术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养殖技术:1. 种贝源选择:选择健康、抗病性好的种贝源,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关键。
一般选择的种贝应该是体形饱满、色泽鲜亮、贝壳完整的个体。
2. 养殖水质管理:保持适宜的水质对于扇贝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养殖过程中需要监测水温、溶氧量、盐度、pH值等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以确保水质在可接受范围内。
3. 饲料管理:给予扇贝合适的饵料是促进其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常用的饵料包括藻类、浮游生物和人工饲料。
饵料的种类和投喂量应根据扇贝的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4. 疾病防控:扇贝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因此,定期检查和控制水域的细菌和寄生虫污染,加强养殖扇贝的免疫力,使用合适的药物和疫苗进行疾病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5. 养殖期间的管理:包括定期清理养殖器具和海底沉积物、防止扇贝的过度拥挤和争斗、定期检查扇贝的生长情况、修剪和更新悬浮装置等。
贝类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贝类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贝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海洋养殖业,其养殖方式多样,但都需要经过精心的管理和关注。
本文将介绍贝类养殖的常见方法和其中的注意事项,帮助养殖者了解如何提高贝类养殖的效果和产量,并解决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正文:概述贝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珍贵海产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备受人们的青睐。
贝类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种类繁多,包括蛤蜊、扇贝、贻贝等。
优质的养殖方法和合理的注意事项对于提高贝类养殖产量、保持水质和增加贝类品质至关重要,下面就将逐一介绍。
贝类养殖方法1. 水池养殖法水池是最常用的贝类养殖容器之一。
首先,选择合适的水池类型,如圆形、方形或长方形等。
其次,准备适合贝类养殖的底质,如砂粒、石头等,并保持底质的湿润程度。
接下来,将贝类种苗放入水池中,并控制适宜的温度和盐度。
最后,定期清理水池,保持水质清洁。
2. 海水养殖法贝类养殖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海水进行养殖。
首先要选择适宜贝类生长的海域,并确保海域水质良好,无污染。
然后,准备养殖用的网箱,并投放贝类种苗。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监测海水质量、饵料投放和温度控制等因素,并及时解决养殖中的问题。
注意事项1. 水质管理水质是贝类养殖中关键的因素之一,要不断监测和调整水质。
避免水面积聚过多残渣,影响贝类生长。
同时,注意维持适宜的PH值、盐度和氧气含量,以促进贝类健康生长。
2. 饲料投放正确投放合适的饲料是贝类养殖中的关键步骤。
应根据贝类的特性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投放量。
选择质量可靠的饲料,避免过度投放造成水体污染。
3. 病虫害防治贝类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防治病虫害是重要的注意事项之一。
定期观察贝类群体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使用合适的药物或其他方法控制病虫害的传播,保障贝类的生长和品质。
4. 环境保护贝类养殖不仅需要关注贝类的养殖效果和产量,也要注重环境保护。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养殖过程对海洋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17
三、珍珠的采收
1. 采收的季节: ①视珠层厚度:达400um(即0.4mm)即可。 ②视珍珠光泽: • 在12月-2月,13℃<Wt<17 ℃,珍珠光泽最好; • 3、4、5月光泽差些; • 7、8月光泽最差。
原因:水温低,母贝健壮,分泌 结晶大,形状规则,光泽量好; 水温高则相反。
2. 收珠的方法
5.休养期间的管理工作: (1)及时清除死贝及回收珠核:
头6天内,低温期1次/2天,高温期1次 /天;死亡高峰过后1次/2-4天。要求: 露空短、动作轻、尽量减少刺激。休 养结束后,利用分笼期间回收吐出来 的珠核。
(2)做好记录统计工作,判断植核效果:统计内容如下述表格所示。
植核员姓名:×××;标志牌形状、颜色
• 珍珠如何培育? • 培育过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 培育出来的珍珠如何采收?
一、施术贝的休养
1. 休养方法: 做完植核手术的母贝称为施
术贝。施术贝按每笼100-120个装 入休养笼;用网盖压紧减少其活 动;系好标志牌,记录贝数,插 核数,送往风平浪静、水质澄清、 流速稍慢的休养场。
2. 休养目的: 限制活动空间,防止剧烈活动吐
每行口袋10-12个。
4.育珠时间: 一般为10-12个月,视珍珠
层厚度平均是否达到400um的 商品规格而定。
5.育珠期间管理工作
5.育珠期间管理工作 (1)养殖密度:30-35个/笼; (2)调节水层:同母贝方法,
尚要考虑上述育珠水层; (3)清除死亡;
(4)清除附着物:要求时间短、动作轻、避直 射光,9月份离 水30分钟会使珍珠层分泌细胞→扁平→高柱状→分泌有机质; (5)育珠结束时做好下列统计工作以检查育珠效果:
2. 收珠的方法 以小刀切去闭壳肌取珠,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8
泥东风螺卵囊
方斑东风螺卵囊
4 卵囊及其内含卵子
方斑东风螺卵囊
5 性畸变现象
性畸变(imposex) 是雌性个体在发育过程 中,出现不正常的雄性 特征,包括阴茎和输精 管的形成。
腹足类性畸变发展程度示意 图(参自Lopes-dos-Santos et al., 2014; Ayari et al., 2019) (ac不育卵囊团;cg卵囊腺; ocg开放的卵囊腺;ocv生殖孔 阻塞;p阴茎;pd阴茎导管;pr前 列腺; ps, 阴茎鞘; te触角;vd: 输精管;vu:外阴.0-6表示畸变 阶段;a, b, c和*表示畸变类
型) 方斑东风螺卵囊
完全均一化,多余的细胞质被脱弃而成为细丝状的成熟精子。
2 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特征与生殖周期
成熟精子形态 1)东风螺的精子由头部和尾鞭两大部 分组成; 2)头部包括顶体复合体和核两部分; 3)尾鞭自核内沟延伸出的轴丝贯穿其 中央,根据轴丝外被不同,而将尾鞭 分为中段、主段和末段。
2 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特征与生殖周期 成熟精子形态
2 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特征与生殖周期
雄性生殖细胞 的发生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I期→VI期)
2 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特征与生殖周期
精细胞分化6个时期的分期界线 • 从Ⅰ期到Ⅱ期,核周腔由发达变为退化, 染色质由均匀絮状凝集成
许多团块,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 从Ⅱ期到Ⅲ期,核周缘染色质环带增厚,核仁明显,顶体囊和线粒
体极化; • 从Ⅲ期到IV期,染色质转变为细线状,核仁消失,核内沟开始出现;
2 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特征与生殖周期
精细胞分化6个时期的分期界线 • 从IV期到V期,核由扁平变为长形,核内沟加深,染色质片状,顶体
大连主要海水贝类养殖状况分析
因 此 , 政 府 应 与 时 俱 进 地 、因 地 制 宜 地 提 出 促 进 贝 类养殖的政策, 同时发展科学技术, 提高养殖技术, 研究 并 解 决 在 贝 类 养 殖 中 出 现 的 病 虫 害 问 题 。 借 助 地 域 、体 制 、科 技 的 综 合 优 势 , 使 大 连 贝 类 产 量 稳 定 发 展 , 使 贝 类 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更有竞争优势。
1982 年 大 连 从 日 本 引 进 虾 夷 扇 贝 , 分 布 在 黑 石 礁 和 长 海 县 大 长 山 岛 、獐 子 岛 、海 洋 岛 。虾 夷 扇 贝 产 量 虽 然 没 有 海 湾 扇 贝 、栉 孔 扇 贝 那 么 高 , 但 可 稳 步 增 长 , 2000 年 产 量 达 到 17 742 t 。
图 3 大连扇贝养殖产量
1983 年 大 连 从 山 东 引 进 海 湾 扇 贝 , 主 要 分 布 在 长 海 县 、金 州 区 、旅 顺 口 区 , 海 湾 扇 贝 在 近 十 年 来 呈 现 波 浪 式 增 长 趋 势 , 1997 — 2000 年 海 湾 扇 贝 产 量 增 加 较 快 。 1997 年 , 国 务 院 批 准 了 农 业 部《 关 于 进 一 步 加 快 渔 业 发 展 的 意 见 》, 大 连 市 海 湾 扇 贝 养 殖 业 进 入 增 长 的 新 时 期 。
4. 魁蚶养殖 魁蚶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 魁蚶的干制品即为蚶子 干, 蚶壳又可入药。魁蚶是一种颇受人们欢迎的贝类海 珍 品 , 辽 宁 大 连 湾 出 产 的 魁 蚶 更 以 产 量 大 、品 质 佳 而 享 有盛名。养殖方式为浮筏养殖。 由图 5 可见, 魁蚶养殖产量的波动比较大, 生产形 势 较 好 的 为 1993 年 , 产 量 最 高 , 为 3 340 t 。 浮 筏 4 615 台 , 平 均 产 量 0. 72 t/ 台 , 单 产 不 是 最 高 。1994 — 1998 年 魁蚶养殖多次受病害影响, 养殖规模和产量逐年下降, 但 单 产 在 1998 年 达 到 这 几 年 的 最 高 值 , 为 2. 2 t/ 台 。 魁蚶的产量和单产不一定成正比, 可见魁蚶养殖产量波 动性比较大, 这与其易受病害影响有关。
贝类海水养殖发展迅速 全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
贝类海水养殖发展迅速全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作者:郭芸芸关仕新庞博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9期沿着我国辽阔绵延的海岸线,由北往南,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贝类养殖大省众多。
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贝类养殖产量达到1588.56万吨,约占全国水产品养殖产量的28.5%;2017-2022年,国内海水养殖贝类产量增长8.4%。
在贝类产品中,近年来牡蛎海水养殖总产量位居贝类第一,鲍鱼经济效益高且海水养殖规模逐年增加,二者均是我国贝类产业蓬勃发展的典型代表。
我国既是贝类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子飞介绍,随着我国贝类海水养殖发展迅速,2022年人均表观消费量达到11.75公斤,同比增长4.3%。
从供需关系上看,目前贝类已经能够实现数量上完全自给,甚至供给略大于需求。
在大食物观引领下,作为多途径食物来源之一,贝类产业的供给安全能否持续得到保障?为实现“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的目标,产业该如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转型中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记者带着问题来到贝类产地寻找答案。
加强育种创新出台养殖规范推动贝类产品产量增加、品质提升凌晨四点,晨光熹微,位于北纬37°的乳山河与黄海交汇处,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地区的渔民已经驾驶渔船向养殖海区进发,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经过采收、清洗、分选、净化等环节,有“海中牛奶”之称的牡蛎被装上冷链物流车,发往全国多地。
28小时后,冷链中能存活7天左右的新鲜牡蛎,已经运到了四川省成都市消费者面前。
随着养殖技术和保鲜保活流通技术的进步,牡蛎、鲍鱼等贝类水产品已成为消费者餐桌上常见的食材。
说起贝类养殖,山东和福建两省贝类产量占据全国产量的半壁江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贝类产地。
威海市是山东省贝类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级市,三面环海,一城负山,水热资源禀赋条件优越,且少受台风滋扰,贝类养殖历史悠久。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27
③方法:近江牡蛎在肥育场上的排列以行列式为主要形式。也有的地 区将牡蛎连同采苗器一起放到河口附件深水地方。近年来有的还采用 了浮筏吊养的肥育方法
④效果:肥育时间40-60天,鲜出肉率达15%以上即符合商品要求,经 过吊养肥育的牡蛎,产量可提高50%以上。
⑤密度:为了保证牡蛎有充足的饵料,肥育密度要小,一般每亩养成 区的固着器可扩大3倍面积进行肥育。
分植:冬春季生长期,分散摆成梅花形,促长; 并拢:夏季生长停滞期,为防台风,块与块并拢,秋季再分植。
2)防洪:靠近河口的场地,在盛夏多雨季节,须注意防止洪水流入, 或围堤挖沟抗洪,或将牡蛎移向高盐度的深水海区进行暂养。
3)越冬:在北方养殖的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一般都要经过2-3个 冬季结冰期,将可能受到威胁的牡蛎向深水移植,免受冰堆的冲击造 成牡蛎死亡,使其安全越冬。
滩场地投石块20000-25000千克/亩,如投蛎壳则投放10000-10500千克/ 亩;深水场地投石块20000-22500千克/亩。
(4)养成期的管理工作 1)翻石(移石):就是用蛎钩移动一下砺石的位置。 ①移托:2~3次/年,把附着基从原位移至空行处;
作用:防下陷造成死亡;改善生活环境;增加海区营养盐;增产 5~10%每次。 ②分植与并拢:石块、砺壳,
(一)潮间带养成法 2.投石养殖 (1)场地的整理 1)生长期较短的褶牡蛎可在采苗场就地分散养成。 2)生长期较长的近江牡蛎,若在采苗场养成,由于每年都有新的蛎苗
固着,不仅影响原有牡蛎的正常生长,而且有许多没有长成的幼蛎在 收获时一起采捕,也影响贝苗的利用,所以要要移到养成场养成。
3)在选好的滩涂上,清理杂石、定好界限。在大潮干潮时,在滩涂上 筑畦开沟,使畦面稍隆起,略向两边倾斜,以疏通水流,不致积水和 隐藏敌害生物,同时增强底质硬度。一般畦的两侧,各有一条深3040cm,宽80-100cm的通水沟。每畦宽2-3m,畦长一般7-10m,畦间隔 1m左右,方便来往交通和管理操作。
贝类养殖的基本原理及技术
贝类养殖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贝类养殖是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业,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还有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本文将介绍贝类养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贝类养殖的基本原理贝类养殖是指通过人工控制贝类的生存环境,促进贝类的繁殖和生长。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模拟:贝类养殖需要模拟天然环境,包括水质、水温、盐度等因素的调节。
通过合理的管理,使贝类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2. 人工繁殖:贝类的繁殖方式多样,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养殖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繁殖方式,根据不同的贝类特性,促进繁殖和增加出苗率。
3. 饲料供给:合理的饲料供给是贝类养殖的关键。
通过科学配方和投喂技术,满足贝类的营养需求,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二、贝类养殖的技术贝类养殖的技术包括养殖系统建设、采购种苗、繁殖技术、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1. 养殖系统建设:贝类养殖可以选择陆上养殖和海上养殖两种方式。
陆上养殖需要建设养殖池塘或箱式养殖设施,而海上养殖则需要搭建浮筏或固定养殖平台。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殖系统,确保贝类的生长环境。
2. 种苗采购:选择优质的种苗对于贝类养殖至关重要。
养殖者可以选择购买自然繁殖的野生种苗,也可以选择人工繁育的良种苗。
在采购种苗时,需要确保其健康状况和生长潜力。
3. 繁殖技术:根据贝类的繁殖特性,选择合适的繁殖技术。
对于有性繁殖的贝类,可以通过控制水质和温度等环境因素,诱导贝类的产卵和受精。
对于无性繁殖的贝类,可以采用分离和培养等方法增加其繁殖能力。
4. 饲养管理:贝类养殖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饲养管理,包括饲料供给、水质监测、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贝类的成活率和产量。
5. 疾病防治:贝类养殖中常常会出现疾病和害虫的问题。
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是确保养殖效益的关键。
三、贝类养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贝类养殖作为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24
3.益生菌使用 根据水质情况可以添加光合细
菌、EM菌、芽孢杆菌等。
三、开口时机及饵料种类
1.幼虫消化器官观察 2.开口时机
胚胎刚形成D型幼虫时,消化器官分化尚未完善,不具有吞食机能。 如下图,大约经过1d的发育,消化盲囊变为黄褐色,具有了吞食、消 化机能,如下图,绿色为食物。
D型幼虫 消化道尚未打通
4.使用益生菌 用有益菌抑制致病菌,益生菌包括: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
等等。注意不能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十、其他工作
1.EDTA防重金属污染 使用浓度为0~10×10-6,具体浓度应
以胚胎发育情况做现场测,EDTA见光分 解,应暗光使用。
2.理化及生物监测 (1)光照、 WT、S‰ ; D.O、NH3、COD、 BOD、NO2-监测; (2)饵料密度、幼虫密度、幼虫大小、幼虫活力观察; (3)敌害生物处理。 3.特殊事件应对:赤潮——棕囊藻、其它藻、夜光虫等等。
4.镜检胃摄食情况判断幼虫摄食及健康状况 空胃——胃里缺食物,但消化盲囊颜色尚正常,镜检水体没饵料,
说明昨天投饵不足,按20%左右递增; 少胃——食物占胃空间30%,合适,按10%递增; 半胃——占胃空间50%左右,按昨天量投喂,不递增; 饱胃——镜检水中残饵数量,多则不投,吃完再投,减少当天投
饵量。
幼虫成熟的3个标志如下: 1.壳长达到一定大小: 墨西哥湾扇贝180~200um;马氏珠母贝200~230um ; 近近江牡蛎310~380um。 2.长出活动的足; 3.长出棕黑色眼点或平衡囊:
固着和附着的种类位于鳃原基基部长出棕黑色的眼点(见下图), 如各种扇贝、牡蛎、珍珠贝等等;
埋栖类的品种眼点不明显,但长出平衡囊(见下图),位于足基 部,圆形,周围半透明,中间有灰褐色耳沙,如施氏獭蛤、皱肋文蛤、 巴非蛤等。
贝类增养殖学
贝类增养殖学导言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贝类的养殖及增殖技术的科学学科。
贝类是一种重要的水产资源,不仅味美营养丰富,而且对水体的净化有一定的作用。
因此,贝类的养殖和增殖对于促进水产业的发展和提供人类食品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贝类增养殖学的基本概念、养殖技术和发展前景。
1. 贝类增养殖学的基本概念贝类增养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生物学、水产学、水生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它研究如何通过人为控制和改善环境条件,提高贝类的生存率和增殖速度,从而提高贝类的产量和质量。
贝类包括蛤蜊、扇贝、蚬子等,它们可以在海洋、河流和湖泊中生存和繁殖。
贝类增养殖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贝类的生物特性研究:包括贝类的生长发育、繁殖生理、饵料选择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掌握贝类的养殖技术要点。
- 养殖环境的优化:包括水质控制、养殖场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以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
- 优良品种的选育:通过育种和选择的方法,培育出适应环境、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贝类品种。
- 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贝类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提高贝类的抗病能力和养殖效益。
- 养殖模式的创新:探索新的养殖技术和模式,提高贝类的养殖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贝类的养殖技术贝类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场地选择和准备、育苗和放养、饵料供给、生长管理和疾病防治等环节。
2.1 场地选择和准备选择合适的贝类养殖场地是贝类养殖成功的关键。
在选择场地时,需要考虑水深、水质、底质和养殖环境是否适合贝类生长。
同时,还要做好场地的规划和准备工作,包括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改良,搭建养殖设施等。
2.2 育苗和放养贝类的育苗和放养是贝类养殖的重要环节。
通常采用人工控制繁殖和育苗的方法,通过收集贝类的成熟卵或仔贝,进行人工孵化和育苗,然后将育苗放入养殖场地进行放养。
2.3 饵料供给贝类的饵料主要是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合理供给贝类所需的饵料,以满足贝类的营养需求。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31
2.分析: ① Wt、S‰ 适宜; ②数量极多(100-300个/m3已超量),下期更大; ③无藤壶附着; ④与上期相比,本期附苗量大于5级。
3.预报: 深圳湾牡蛎短期采苗预报(1994年6号) 深 圳 湾 ( 后 海 ) 五 月 初 四 , 实 测 水 温 27.5-27.6℃ , 盐 度 17.17-
日均长速超常规,说明环境优良,幼虫成活率将高,附着将很快速, 量多,质好,相反则少、劣。 5.幼虫附着量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①盐度:盐度较高的海区,小潮期附苗量较大潮期多;盐度接近淡化
的海区,大潮期附苗量较小潮期多。
幼虫生长最适盐度:9.45-20.33‰ ; 附着适宜盐度:6.95-17.5‰。 ②湾形:漏斗形阔,流失大;囊形口狭,流失少; ③风向:向岸风利于幼虫向岸边聚集,利于附着。
(三)浮游幼虫的采集和鉴别方法 1.采用18-25# 浮游生物网:采集幼虫 (1)定性:水平拖捞,鉴别各类型幼虫,牡蛎的壳顶幼虫,左壳壳顶
明显突出,右壳比左壳小,牡蛎幼虫左、右两壳的大小不等是牡蛎幼 虫与其他双壳幼虫区别的主要特征。 (2)定量:垂直拖捞,D、初、中、后期幼虫数量(个/m3),壳顶后 期幼虫数量达25-60个/m3固着量 就基本达到生产要求,如果在分析样 品时,壳顶后期幼虫的数量占优势,则正是投放采苗器进行采苗的有 利时机。
第三节 牡蛎的半人工采苗
主要内容 一、采苗场地的选择 二、采苗预报 三、采苗 四、育苗
太平洋牡蛎采苗
一、采苗场地的选择
(一)采苗场条件 1.地形:漏斗形、囊形、带形内湾,地势平坦,风平浪静,冬季没有冰堆; 2.底质:沙泥、泥沙,适合安插采苗器; 3.盐度:近江牡蛎、太平洋牡蛎应在河口性内湾,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
应在非河口性内湾,褶牡蛎介于二者间; 4.潮流:流速以40-60cm/S为宜,有涡流更好; 5.水深:潮间带至水深1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3
教学参考书
蔡英亚主编。贝类学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年,第二版。 王如才主编。 海水贝类养殖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8年,第一版。 山东省水产学校主编。贝类养殖学。农业出版社。1979 年。 齐钟彦主编。中国经济软体动物。农业出版社。1998年, 第一版。 楼允东主编。组织胚胎学。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二 版。 缪国荣主编。海洋经济动植物发生学图集。青岛海洋大 学出版社。1990年。 绪论—4
绪论—10
有害方面
2、对农业的危害 陆地上的蜗牛、蛞蝓是果园、菜地
及农林的害虫。海洋中食肉性的贝类,如玉螺、荔枝螺、红螺
等能捕杀贻贝及牡蛎,特别喜食它们的幼苗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又如一些草食性的种类能食海带、紫菜等的幼苗,为藻类养殖
造成危害。
3、对港湾建筑、交通运输和工业的危害 海洋中的船蛆、海笋等类是穿凿木材或岩石穴居的种类, 对于海中的木船,木桩以及海港的防护和木、石建筑物为害很 大。 绪论—11
记载。有许多古书记载了有关贝类的利用,在周公的“尔雅”(2000年前)
中,就曾提到过河蚌能产生珍珠。在明朝时,我国已能利用河蚌生产珍珠 了。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和蒋廷锡的《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等 书,记录了不少贝类的性状和用途,这些古书中所用贝类名称如淡菜、文 蛤、牡蛎、石决明和魁蚶等,现在我国仍引用之。晋王羲之的“瞰蚶”、 宋梅尧臣的“食蚝诗”、明张如蓝的“蛏赞”和“蚶子颂”等,对贝类形 态、习性的描述许多是正确的。有关养殖方面的文献,以明朝郑鸿图所著
(宝贝的贝壳)、海嫖峭(乌贼的内壳)
等等。国外有很多从贝类提取抗病毒、抗 菌和抗肿瘤的药物。如从鲍鱼肉中分馏出 来的“鲍灵I”和“鲍灵”可以抗病毒和抗 菌;从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提取可抑制肿瘤的药物等,用珍珠粉治疗 溃疡疾;用乌贼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报道。
绪论—7
扩大;技术革新层出不穷,养殖品种由少到多;沿海各省研究机构相继建
立,对贝类资源和可供养殖的面积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总结了群众丰富的 生产经验,许多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对贝类半人工采苗、人工育苗、土池 半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科学实验,进一步推动了贝类养殖事 业的发展;高等与中等水产院校从1958年开始又增设了贝类养殖课,为海 水贝类养殖培养了大批技术力量。近年来,养殖贝类的生物学、育种、生 态系养殖也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海水贝类增养殖
绪论 第一章 贝类的形态构造 第二章 贝类生态 第三章 贝类分类 第四章 贝类苗种生产 第五章 贝类育种 第六章 扇贝养殖 第七章 鲍的养殖 第八章殖为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贝类的外部形态、内 部构造、分类以及贝类生态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 知识和主要经济贝类的苗种生产、养殖。为今后从事 贝类养殖、育种等奠定基础
纺织品的原料如江瑶、贻贝等的足丝。 紫色或黑色的原料骨螺科紫色腺,头足纲乌贼分泌的 黑汁。
绪论—8
4、农肥和饲料
一些小型的贝类还可以做为农肥和饲料,用以饲养家禽
可以促使其多产蛋,近年来养虾业发展常利用些小型瓣鳃纲为
饲料,一些宝贝的贝壳古代常做货币使用等。
绪论—9
(二)有害方面
1、有毒和传染疾病的贝类 起的。 节香螺的唾液和唾液腺中,含有四胺铬物等毒素。骨螺的鳃下腺中有骨螺紫 毒素。荔枝螺和波纹蛾螺中有千里酰胆碱和丙烯酰胆碱。盘鲍的内脏中有感光力的 在贝类中现知大约85种对人类会引起时候中毒 或接触中毒,许多贝类食后中毒,是因为他们吃了含有有毒性的双鞭藻等食物所引
二、贝类养殖的历史
贝类养殖是在人们和自然斗争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人民 对贝类的利用远在石器时代就已开始。根据在北京附近发现旧石器时代的 贝壳推测,远在五万年以前人类便开始利用贝类了。陕西斗鸡台墓内文蛤 的发现,证明距今2000--3000年前,人类已利用贝壳作货币了。已养殖的 贝类中,牡蛎的养殖历史最久,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牡蛎养殖的
色素,人食后在皮肤上常出现发烧、针刺、发痒、水肿以及皮肤溃疡等症状。
芋螺的口腔内部有毒腺和箭头状的齿舌。被它刺伤后,受伤部分就要溃烂, 如我国南海产的织锦芋螺等均有毒,采集时应特别注意。
有些淡水和陆生的腹足类,是人体和家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例如,日本血
吸虫的幼虫寄生在钉螺内。此外,罗卜螺是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多脉扁螺是姜片 虫的中间宿主。它们对人体或家畜,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蛤、杂色蛤仔、蛏、乌贼、章鱼、
鱿鱼等;淡水产的田螺、螺狮、蚬 等和陆生的蜗牛等。它们都味美可
口、营养丰富 。
绪论—6
2、医药
用在药用方面,贝类也是重要的动 物之一。我国古代很多口类的记载都出自 本草,至今很多贝类仍是中医经常使用的 药物,如石决明(鲍鱼的贝壳)、瓦楞子 (蚶)、淡菜(贻贝)、蛤壳、紫或贝子
的“业蛎考”比较系统,该书介绍了我国古时的牡蛎养殖生产的情况。
绪论—12
19世纪以来,有些国家的贝类养殖事业已发展成大规模的生产,并 对养殖贝类的生 物学原理和养殖技术进行了比较广泛和系统的研究。然而, 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我国科学技术和养殖生产的发展,使 贝类养殖事业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1949年以,我国科学技术和养殖 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贝类养殖也得到应有的重视,贝类养殖面积不断
绪
一、贝类与人类的关系
论
(一)有益方面
食用 医药 在工业和工艺美术方面 农肥和饲料
绪论—5
1、食用
贝类的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无机盐类和各种维生素,贝类的营
养成分还具有容易溶解在液汁中的 优点,易于被人类消化吸收,人们
经常食用的贝类有如海产的鲍、红
螺、香螺、东风螺、玉螺、泥螺、 牡蛎、贻贝、扇贝、江瑶、蚶、文
3、在工业和工艺美术方面
贝壳烧石灰,特别是用牡蛎的贝壳烧石灰。 制造钮扣和螺甸的原料,如大马蹄螺 制做美丽灯饰的原料 贝雕工艺是用各种贝类的贝壳的形状、色彩组成的美
术品,
玩赏品如翁成螺、芋螺、宝贝、凤螺、梯螺、骨螺、 榧螺、海菊蛤、宝贝、冠螺、瓜螺、芋螺、椎螺、骨螺。
艺术品如珍珠贝、夜光螺、冠螺等。